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墨池记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3:50 作文素材
墨池记课件作文素材

篇一:墨池记 教学设计

《墨池记》教学设计

古田五中:江速灿

一、概述。 《墨池记》是曾巩于庆历八年(1048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君盛之请为墨池写的记文。作者把介绍古迹人物、记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墨池引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又扩展到道德修养问题。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多朗读课文,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难点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本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依据三维教学目标,我拟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能准确读出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楹”、“徜徉肆恣”。

(2)通过理解语段来读懂课文内容,并从中领悟主题。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

(2)紧扣课文反复品读,在充分的诵读中领悟词。

(3)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小组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够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5)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把自己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认真倾听、敢于表达的习惯,体验探究、协作学习的乐趣;

(2)懂得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古田县第五中学高二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他们性格开朗、活泼,表现力较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厚,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强。他们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学生对王羲之的故事有粗浅的了解,知道他是位名书法家。但对他的勤学苦练缺乏深刻的了解且对做人的道德修养缺少体会。教学中应串联补充,唤起学生“勤学苦练方有佳绩”的情感共鸣,进而体会文本思想及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了解王羲之的轶事和历史上的勤学故事及典故。教师可以作简要补充。

初始能力:全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有一定的积累,上课表现欲弱,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自学能力强,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知识面宽,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作水平较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差。

信息素养:本班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量还是不容乐观,全班拥有电脑的数量不足50%。但是,他们对电脑比较熟悉,能够熟练利用网络资源。他们对信息资源的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进行网络环境下学习注意力的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学生自己介绍相关知识以及背景知识,老师补充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进入新课的学习。本环节的设计,了解作者以及背景知识,有利于把握主题,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2、创设情境策略:本课教学中我围绕目标,创设了好多情境,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把握中心。

3、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本课教学时,学生在咀嚼语言的过程中,形成文本的立体感知,王羲之形象跃然纸上。然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集体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背诵本文的目的。

4、自主、合作、探究法。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引导疏理出重点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启发学生以读为本,读读想想、读读议议、多问个为什么,多听听他人的见解,这是在做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5、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播放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然后再与课文语言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理解得更生动、更深刻,也有利于

学生内化和积累语言。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1作者与王羲

2背诵课文

3段意

4主题

5活动体验

资源名称 王羲之 素材类型 图片 水平 识记 来源 下载 使用时间 5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展示 帮助记忆 曾巩 墨池记 第一二三段 中心 音频 文本 文本 识记 理解运用 理解应运 现有需修改 现有需修改 5分钟 展示 易于理解 下载 开发 3分钟 10分钟 播放 帮助背诵 展示 生动帮组理解 名言故事 文本 评价 5分钟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说明:

1)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

“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 。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对王羲之成就的简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 。)

(二 ) 简介文史知识

1. 曾巩简介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生于宋真宗天禧三

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3. 关于墨池的记载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和本文有关的人物及景观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 诵读、积累

1. 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墨池记》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听明语气)

2. 朗读课文。 朗读方法可以多样。自读、默读、范读、齐读等。

3. 根据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4. 积累:(课前预习必须完成,上课的时候交流。)

(1)实词:任 极 意 徜徉 肆恣 致 信 善 能 固 章 揭 推 尚 被

(2)虚词:之 以 于 岂 邪 况

(3)一词多义:

方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然 有地隐然而高 岂信然邪?

及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书 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能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夫人之有一能

(4)以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讨论交流,积累语句: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5)合作探究文中设问句的特点,积累: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6) 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字词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说出来,大家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诵读,运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 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1. 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说一说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文的写作主旨?

参考: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

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本文通过记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状,及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 ,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2. 探究文本。(先自读思考,再小组讨论明确)

(1)本文记叙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什么?课文中的相应原文是什么?

(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抚州学官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

(4)“羲之之书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讨论交流。

(5) 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原因是什么?

(6) 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课文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 (五 ) 拓展延伸,活动体验

1. 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2. 假设你是“州学舍”里的一名学生,当你看到“晋王右军墨池”六字的时候,会有何感悟? 参考资料: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闻鸡起舞(祖逖) 程门立雪(杨时) 磨杵成针(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篇二:书法ppt讲解资料

隶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有二子:钟毓、钟会。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另据《书苑菁华》记载,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这说明了钟繇的书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在苦练的同时,钟繇还十分注意向同时代人学习,如经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讨论用笔方法问题。钟繇不但自我要求严格,对于弟子门生也同样以严要求。据说钟繇的弟子宋翼学书认真,但成效不大,钟繇当面怒斥,结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见老师。最后宋翼终于学有所成,名振一时。对于儿子钟会,钟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钟繇、钟会父子被人们称为“大小钟”。

《宣示表》是唐代所传王羲之临本。因王羲之亦为书法大家,所以他临摹钟繇的真迹非常成功,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书法的情况。《宣示表》真迹据王羲之曾孙王僧虔《书录》说:

太傅《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王导)宝爱,丧乱狼狈,犹以此表置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爱纳诸棺中,遂不传。所传者乃右军临本。

《荐季直表》可信性最强,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帝御览。后几经辗转,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今仅存其影印件。《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卫铄(王羲之的姨妈)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柳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华文仿宋模仿

瘦金体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爰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启功(1912年——2005年),满族,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鉴定家、诗人。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

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

墨池记课件

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启功先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墨池记同步练习 冀教版

河北省藁城市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墨池记同步练

习 冀教版

一、选择题(28分 每题4分)

1.为下面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A.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①wā ②wá( ) B.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①qiáng ②qiǎng( ) ..

C. 岂其学不如彼邪①xié ②yé( ) D. 岂有徜徉肆恣 ①zì ②zī( ) ..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 )

A.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兴趣) .

B.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本来) .

C.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 .

D.而尝极东方(穷尽) .

3. 下面一词多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推: ①推王君之心(推测) ②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推广)

B.方: ①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方形)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

C.书: ①羲之之书晚乃善(写) ②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书法)

D.善:①羲之之书晚乃善(完善,精妙)②岂爱人之善(优点)

4.下面加点词古今异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信然邪。 古:果真 今:诚实,消息 .

B.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古:精神,毅力。 今:精神和体力。 ..

C.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古:当。 今:方形,地方,方向。 .

D.羲之之书晚乃善。 古:书本。 今:书法。 .

5.“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句中二个“其”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指王盛) 他的(指王盛的)

B、莫非 它的(指州学的)

C、莫非 他的(指王羲之的)

D、难道 他的(指王羲之的)

6.对“被于来世者如何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后世的人怎样看待呢?

B、会怎样的影响到后世呢?

C、直到来世,又会怎样呢?

D、影响到后世的人,情况又会如何呢?

7.对文中州学教授王盛题字并请作者作记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景点的知名度,招揽更多游客。

B、借表彰、推广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来劝勉州学学生刻苦读书。

C、附庸风雅,借曾巩的才气抬高自己的声望。

D、仰慕王羲之,不想让他的遗迹默默无闻于民间。

二、判断正误(10分 每题2分)

8.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

A、正确 B、错误

9.记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一类。( )

A、正确 B、错误

10.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 。( )

A、正确 B、错误

11. 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

A、正确 B、错误

12. 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 )

A、正确 B、错误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2分)

阅读(一)(40分)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3、《墨池记》作者_______,是______散文八大家之一。(2分)

14.“记”在宋代是一种_____散文,这篇文章记议错杂使用,辟出了作者自家的蹊径,富有创新精神。(1分)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①羲之尝慕张芝( ) ②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 ..

③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 ④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 ..

16. 解释下面一词多义(8分)

A.①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 ②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 ..

B.①则其所能( ) ②虽一能不以废( ) ..

C.①有地隐然而高( ) ②岂信然邪( ) ..

D.①岂信然邪 ( ) ②岂其徜徉肆恣 ( ) ..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描写墨池外形特征的句子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交代了墨池地理位置的句子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对于临川墨池的传说是否真实可靠,作者仅仅是转述《临川记》的说法,之后用了“__________ ” (4个字)这样一个问句,未加深论,点到为止,具有分寸感,用笔简练,要言不繁。 (1分)

21.“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王羲之平时学书的刻苦专一,费尽“精力”,也为下文的即事立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1分)

22.王羲之不与庸吏同流,对此原委,文中只用“_____________”一语概括。(1分)

23.王羲之辞官后,曾“_________”(4个字)于名山大川之间,遍游东方诸郡,并泛舟出海。 这一句话深刻揭示了王羲之傲俗超群性格气质形成的根源,这也是他清心寡欲,学成书法的深厚的思想基础 。 类似于王羲之的人,历史上还有其人,如______,他就是“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而成为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2分)

24.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赏析下列句子(6分)

①“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二)(22分)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

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3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4分) ....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3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3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2分)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

等名篇为后世的称为“情韵”之祖。等到宋朝,周敦颐又在这里出生,他写作了《太极图说》、《通书》,被后世的人成为“义理”之祖。两位圣贤,都没有师承前人,却创作了宏文。向

篇四:201503:作业: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

温馨提示

老师花费时间与精力,作业要求写得详尽些,目的便于大家做好作业。敬请同学们不要浮躁,静心阅读。谢谢合作。张老师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陶冶精神情操;

曾国藩名作鉴赏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抓住“以文治天下”来写作:曾文如何治理国事与家事

曾国藩多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突出管理;文学家突出鉴赏; 其他次要选题,或者任意选题:曾国藩以外的论文也行。

禁止:中学已经学过的篇目不能做;

比如可以课外查阅历代名人奏稿比如《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或者其他名篇比如颜真卿《祭侄儿稿》;顾恺之美文《画云台山记》(傅抱石评论此文);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文天祥)》;王炎午《又望祭文丞相文(文天祥)》;顺治帝《罪已诏》

比如《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季氏将伐颛臾、齐桓晋文之事

劝学(节选)、狱中上梁王书、李将军列传、苏武传(节选)、论盛孝章书、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墨池记、训俭示康、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第一部分:作业概说(了解即可,与论文写作关系不大)

一、 作业主旨:

学以致用,是中国几千年优良的学术传统

1、阅读曾国藩经典作品,像毛泽东蒋介石一样,去寻觅曾国藩管理智慧人生哲学。

2、力主原创作品:自己经过阅读与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最佳。这样一来,方可从曾国藩管理智慧人生哲学中体会其中的神韵,才能为自我所用!为自我服务!经营自己的人生!成就自己的梦想!

3、儒家中庸之道是为人为学的根本;行文切忌过于激进与过于保守。采用中性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作。

二、儒家学说最后集大成者——曾国藩

(比如《圣哲画像记》)

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和心灵寄托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让风雨飘摇的清朝延续半个世纪;军中高参王闿运鼓动他称帝,被婉拒;部下26名将领担任总督巡抚,势力绵延大半个清廷;比如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自动裁军交权;说服弟弟曾国荃江苏巡抚放权;《曾国藩家训》曾家后代得以保全,遍布全世界而且享誉全世界。

三、曾国藩深远影响

1、曾国藩不仅是“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还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之

一。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

2、“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毛泽东

3、“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蒋介石

四、曾国藩智慧人生——曾国藩文学作品鉴赏(作业重点)

曾国藩是晚清诗文大家,为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关键人物,是桐城派的分支湘乡派的领袖,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并对近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经典散文名作:《曾国藩文选》 钱仲联 苏州大学出版社

曾国藩散文——圣哲画像记;曾国藩《讨粤匪檄》;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

中国古代的四大檄文:陈琳《讨曹操檄》;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朱元璋发布的《北伐檄》;曾国藩《讨粤匪檄》(均可做作业)

五、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简介

《曾国藩全集》包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读书录四部分。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曾文正公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最大的一部名人全集。

曾国藩既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外交家,又是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鼻祖;是最好的父亲、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兄长。如此多、如此高的美誉加于一身,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曾国藩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之所以魅力永存,之所以“热度”不减,之所以令那么多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在于他给后人留下很多极具实用价值、任何人都可以“照本宣科”的东西。曾氏著作称得上千古不朽之作,无论是家书、书信、日记、奏稿,还是诗词、文集、论文,都通俗易懂,语意精深,文笔流畅,文理清澈,极富阅读和收藏价值。

六、《曾国藩全集》目录简介

1、曾国藩文集(桐城派代表人物)

学贯古今,发人深省,独成一家之说 曾国藩诗词

博采众家,豪气纵横,行云流水,美奂美仑。

2、曾国藩家书

儿女情长,词恳意切,堪称一部协调人际关系的指南,

一部正直、严肃地为人处世的教科书。

3、曾国藩书信

坦直谦厚、文字洗练,思虑致密而有条理,既可作为考证史实的文献,也

可作陶冶品行的箴言,学写书信的范本。

4、曾国藩日记

反省自励,持之有恒,是其读书、治学、治兵、持家、教子、修身养性的

真实写照,通过日记可以透视曾国藩成功的秘诀。

5、曾国藩奏稿

言简意赅,语意中肯,对朝野大事小事,洞若观火,一语中的,是官方汇

报的典范文稿。

6、曾国藩批牍

诲人不倦,颇能显示曾国藩教育部属的苦心。

六、其他次要选题,或者任意选题:曾国藩以外的论文也行。

(最好做曾国藩作业,学习曾国藩的智慧人生。毛泽东、蒋介石都认真阅读)

《古文观止》季氏将伐颛臾、齐桓晋文之事;劝学(节选)、狱中上梁王书、李将军列传、苏武传(节选)、论盛孝章书;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墨池记、训俭示康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第二部分:作业具体要求

温馨提示:《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作业要求

一、 作业写作的核心概念领悟,便于行文:

1、文学鉴赏:主要是让读者在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情感、回味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可以从主题、意义、修辞、情感、背景等季度进行单方面或综合性的欣赏

2、管理:包含两层含义:

“管”即管人、管物、管事;“理”即理头绪、理思路、理条理。

二、平时成绩具体评价标准

1、作业内容范围:(具体请见第一部分)

侧重曾国藩以文治天下的管理智慧进行分析与探讨

《曾国藩文选》《曾国藩全集》 、或者有关曾国藩题材影视剧(里面须有曾国藩散文作品出现)也就是说,从曾国藩文章引申到影视剧评析,小中见大;

比如有关曾国藩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成为亿万人民喜爱的节目;当今社会编剧是当代紧缺的职业,前途光明,大有可为。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尝试才有成功的希望。

2、图文并茂不少于26个版面PPT课件:任选曾国藩每一篇散文做作业,题目小,便于集中笔墨,内容丰富;或者从整体宏观角度看待曾国藩做人、做官、做学、立德、立言、立功、相关曾国藩影视作品鉴赏;制作一个精美绝伦、图文并茂的PPT课件;

3、作业任选七个类型中的一个类型:

每个同学自觉建立各自文件夹名称有四项内容:序号、姓名、七个类型与具体题目;

(1)曾国藩文集(为最佳)(2)曾国藩家书、(3)曾国藩日记、(4)曾国藩奏稿、

(5)曾国藩批牍、(6)曾国藩书信、(7)曾国藩作品引申影视剧评析

学习委员课前建立这七个类型文件夹,检查作业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退回去修改再提交。

三、考试成绩具体评价标准: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程试卷封面:左上角注明自己的序号:1——400号(第3周传入QQ群里,各自查询序号)电脑自动按照顺序排列,立即知道作业未交的同学。

2、课程鉴赏论文:切记直接百度拷贝,记录零分!!!

温馨提示:word必须有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两个样式;

在自己制作的PP基础上,加工成不少于3500字的word文档(含曾国藩名作原文字数)。其实自己仅仅写作2000多字,这是一门课程作业的最低要求了。

期末最后三周上交word纸质文档。期末提交时务必校稿几遍;错别字一个扣1分;提升大家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学养。

曾国藩全集与一般资料,老师都阅读过。查重软件一查便知!敬请不用玩世不恭,敷衍行事;对自己负责。

3、Word制作统一格式要求——按照如下顺序写作:

(1)自拟带有文学色彩主标题,能够概括对曾国藩某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再以“曾国藩某一作品之我见、之评析、之探析、之浅见”作为副标题 比如样题: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檄文——浅析曾国藩<讨粤匪檄>》

(2)曾国藩原作拷贝与写作年月日;需要认真校稿,百度上的原文,有许多错误。图书馆可以查原文。然后再正式做“题解”与“写作背景”部分;

(3)采用段首撮要形式,概括本文主要涵义,然后从每一层次进行注解;可以从主题、意义、修辞、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领悟。

(4)从曾国藩文章引申到影视剧评析,敬请找出编剧与导演选择曾国藩作品的原因,主要是曾国藩作品与电视连续剧剧情高度意蕴吻合;相关选择过程种逸闻轶事;

(5)曾国藩作品用典,敬请找出典故的由来,以及曾国藩采用的内在意蕴;

(6)本篇曾国藩作品影响何在?(比如曾国藩作品在影视中再现、媒体报道刊登、名人评价)

(7)必须要有两种参考文献形式,采用脚注(即在每页底部注释),不能采用尾注:(没有参考文献的作业无效)

演示:word顶端菜单栏:1点击“插入”——点击“引用”——点击“脚注和尾注”,选择脚注——编号格式1、2、3、、最后点击“插入”,就可以输入以下两种参考文献具体内容。

A引用论文:论文名称、作者、期刊名称、哪年哪期、页码

B引用著作: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页码

四、作业提交时间:

(一)第十周前提交电子文件夹:平时成绩

1 脚注样式

做好反复修改后即可第3周开始提交;花名册上登记提交时间;时间早的平时成绩高些,避免第7、8、9、10周拷贝时间集中,占用上课时间;第10周截止;

(前半个学期相当空闲,最后几周复习迎考,没有时间花在选修课上;做得不好的同学,老师指导修改,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敬请理解。)

1、文件夹名称:

每个同学自觉建立各自文件夹名称有四项内容:序号、姓名、七个类型与具体题目; 老师把作业word文档发至QQ群;(第3周传入花名册序号)一些通知发布,便于老师期末登分。

2、文件夹里面三个内容:

侧重曾国藩以文治天下的管理智慧进行分析与探讨

(1)word文档(力主原创作品)

(2)制作图文并茂PPT ;图文并茂不少于26个版面

(3)word文档大雅检测详细报告PDF格式并在文件名后注明重复率,重复率不超过20﹪;每个同学提交课程论文最后务必使用:检测“大雅相似度分析系统”——此系统检测之后会把自己文章与重复引用PDF格式论文列出来。

对于检索报告红体字重复部分,根据自己阅读与理解,用自己的话语改编出来,就不算重复,重复率也就大大减少了。投稿到编辑部,首先大雅检测重复率超过20﹪就被毙掉了。本科与硕士毕业论文最后提交,也需要大雅检测,重复率超过规定限度,不予通过。在大学工作,发表论文是安身立命之本,职称评定依据。

避免“天下文章一大抄”弊端,通过课程论文提升科研能力。

中南财大公告:

为了更好地促进本校的学术规范性,促进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我馆面向全校师生开通“大雅相似度分析系统”试用。该系统既可以帮助您在课题申报、研究和成果撰写等阶段,将研究的思路、成果主要内容在中文图书中做全面的比对,从而找到相似的研究内容或方向,为寻找合作者或避免重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还具有将学术论文等文献与已出版的中文图书进行内容的相似性比对、检测分析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学术成果突出创新特色,规范文献引用行为,预防和纠正学术不端提供辅助工具。

简单的使用介绍:

1.访问地址:http://dsa.dayainfo.com。

2.个人首次使用,需要在校园网内“注册”,根据提示注册个人的账号,并进行验证和激活。验证完成之后返回大雅首页,输入个人账号进行登录即可正常使用了。建议师生用自己的工号或学号进行注册。学生学号免费,学校已经付费。

3.详细使用方法,请查阅站点(dsa.dayainfo.com)页面下方的链接“使用帮助”。

(二)第14—16周提交打印word文档:期末考试成绩

1、所有的电子文档作业第十周前经过老师过目,查重软件检索,期末方可打印;每个同学在老师花名册上登记手机号码,需要返回修改的便于通知。这也一次难得的学习写作的机会;中山大学魔鬼训练营:每年300篇文章写作任务,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写作能力提升至关重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们重点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几年来,本门选修课最认真的学生作业15000字,140个版面。真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良好品质。

篇五:古代汉语期末考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考资料

一、分析字的形体结构(10%)

要求:分析下面字的形体结构,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请指出其造字法。 或者 写出下列文字的古文字形体,并用六书理论逐一分析其构造方法。 Eg 木:独体象形字,像树木之形。象形。

或者 亦:XX(古文字打不出来,只能用XX表示)指事。从“大(人)”;两点为指事符号,表示腋的部位。

二、解释以下划线实词的意思(10%)

要求:来自文选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量词、数词等),古今义有差别。 Eg 谤:(句中义)议论指责。 (今义)诽谤污蔑。

三、解释以下常见虚词的意思(10%)

要求:在课件上有,比较常见的虚词(介词、助词、连词、叹词等)

Eg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

第一部分:课件上的虚词——

1、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等。

2、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语气副词、指代性副词等。

3、介词:

(1)“于”(於、乎)的用法

①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到”,这种介词结构作补语。 ②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在”、“从”、“到”,这种介词结构通常作补语或状语。 ③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向”、“跟”、:“给“、“对于、”这种介宾结构,常作补语或状玉器。

④引进比较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这种介宾结构常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

(2)“以”的用法

(3)“为”的用法

(4)“与”的用法

4、连词:“而”的用法、“则”的用法、“以”的用法、“与”的用法。

5、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衬音助词。

6、兼词

(1)叵:等于“不可”。——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许慎《说文解字叙》)

(2)诸:等于“之于”或“之乎”。——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诸鄢。《左传·隐公元年》)

(3)盍:等于“何不”。——中心好之,盍饮食之。《诗经·王风·有杕之杜》)

(4)焉:等于“于之”或“于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

(5)尔:等于“如此”。——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6)然:等于“如此”。——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具体以上用法参见课件“古 代 汉 语 通 论”第317张PPT到第373张PPT。)

第二部分:网上资料,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用法和意义——

A——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B——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C——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E——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F——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G——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H——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 “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I——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J——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K——为

“为”作为 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短文两篇》)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四、名词解释(20%)

要求:来自课本编排的“常识”类,有关工具书的(《说文解字》等),关于汉字形体演变和演变规律的(甲骨文、隶变等),关于汉字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使用会出现的术语(合文、重文等),词义概念(本义、引申义等)。

解释以下知识点——《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尔雅》隶变、隶定(隶古定)、古今文字、古今字、六书、初文、异体字、通假字、单纯复音词(包括连绵词和叠音词)、合成复音词、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合文、重文、讹变现象等。

Eg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撰。本书是对独体的“文”和合体的“字”加以分析说解的,所以叫《说文解字》。其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36个,按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书中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说明读若某。其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根据它上求造字根源,下字体变迁,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其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求考本义的字典。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2、《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著。本书是专为许慎的《说文解字》作注释的,共三十卷。其校订了许书在近一千七百多年流传的讹误;阐释许慎的说解;??辨析古今字、假借字、及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音为纲,探求语言文字的孳乳演变。每字除注明徐铉本的反切外,还注明其古韵归部。它是我国文字学和训诂学史上的著作。

3、《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大抵由秦汉小学专家缀集经典中的训诂遁相增益而成。是用近代雅言训释经书的一部训诂工具书。其共三卷,十九篇。P54

4、隶变: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就叫隶变。这是汉字书写体式演变中的重要转折点。P157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