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53:47 字数作文
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字数作文

篇一:经典电影对白

《半生缘》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阿甘正传》

I wish I could have been there with you.

Your were

《重庆森林》

她走了之后,家里很多东西都很伤心,每天晚上我都要安慰他们才能睡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挨过饿的人与没挨过饿的人是不一样的

《肖申克的救赎》

忙着活,或忙着死

《兵临城下》

“人,永远都是人

没有新人类一说

我们费尽心力想要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

我们想要永远避免嫉妒和不平等

但是世上总会有让人嫉妒的东西

比如微笑、友情,还有一些你不能拥有的精神

在这个世上是没有平等的

永远都会有贫与富

比如天分的富有与贫穷

比如爱的富有与贫穷...”

《东邪西毒》

以前我觉得那句话很重要,因为我觉得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想,说不说也没有什么分别。有些事会变的。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我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好的时光,我最喜欢的人都不在我身边。如果能重新开始能多好。

《绿茶》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坏人,都是买卖人。

眼前有道彩虹,用不着出去经风雨。

《哈姆雷特》

活着,还是算了,这是个问题......

《情枭的黎明》

我曾发誓不伤她的心,可由不得我。

《似水年华》

“我们相爱过吗?”

“相爱过”

“多久”

“一瞬间”

《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每个人的江湖都不同

《东邪西毒》

我走的时候,那个女人的泪在我的脸上慢慢干了~!

《东邪西毒》

有一种酒叫醉生梦死

酒和水的区别

酒越喝越暖而水越喝越寒

《海上钢琴师》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见,是因为我所不见。

《情人》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东邪西毒》

假如有一天我问你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请你一定要骗我!

《燃情岁月》

我遵守一切规矩,神的,人的。你从不。可是,他们却更爱你。

《顺流逆流》

他(上帝)又造了个女人,以为世界这么大,一定可以容得下,谁知道会变成这样。

《玉观音》

忘不了,就是活着。

《大话西游》

我的意中人是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乘着七彩云霞来接我,我猜中了这故事的开始,却猜不到这故事的结局??

《英雄本色》

“我等这个机会等了三年,不是为了证明我比别人强,只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夺回来”。

《不夜城》

最令人害怕的不是噩梦本身,而是醒了之后却忘了梦见过什么。

大概是这样吧。

《英国病人》

我知道你会回来将我再次抱起,迎风屹立。

《嘎达默林》

“我的男人不能跪着死??”

“鹰的翅膀决不会怨天太高??”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男人四十》

好多东西都没了,

就象是遗失在风中的烟花,

让我来不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不见。

《乱世佳人》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金枝欲孽》

你总需要有个人照顾

你有事的时候,有人为你奔走

你有麻烦的时候,有人为你出主意

下雨的时候,有人为你打伞

《东邪西毒》

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好想好想谈恋爱》

这饭太贵了,我半个月工资,现在赚是来不及了,只能抢了!

《简爱》

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感情吗?如果上帝赐给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于 离开我的!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篇二:社会心理学复习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科学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相互关联的种种问题的学科,是研究我们周围‘情境’力量的科学。”用更像人话的人话说,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人在社会大背景中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一、 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变量

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变量分为5类: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中介变量与干涉变量。讲课时我是这么讲的:假设你上课上到6点,情不自禁的就饿了,想着赶紧去食堂吃顿美餐,这时“饿”就是自变量,“吃东西”就是因变量,二者是赤裸裸的因果关系,其中当然还有一个幕后推手,就是你的大脑,是它控制着你的神经传导,让你感觉到饿和想吃,所以大脑控制就是中介变量。然后你就开始走向食堂,可天有不测风云有木有,你刚好看到前不久弃你而去的EX就在你前面,而且和其新欢十指紧扣柔情蜜意谈笑风生羡煞旁人(以下略去150字)??这时你的内心就像台风过境,凌乱的一塌糊涂,刚才还垂涎三尺的美食也让你感到味如嚼蜡,于是你不想吃饭了,想一个人回宿舍先给自己疗疗伤,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也就是“难过之事导致你不想吃饭”就是无关变量,因为它本来和你之前建立起来的“饿—吃”这一对因果变量完全无关,属于节外生枝的额外变量,它的出现,还致使你现在变成了“痛心—不想吃”的因果状态。话说你步履沉重凄凄惨惨戚戚的刚走到宿舍楼下,突然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你定睛一看,是你亲爱的辅导员老师刚刚从宿舍楼里好像检查完什么工作出来,他/她笑意盈盈的问你吃饭了没有,召唤你和他/她一起去食堂,这时纵然你心里仍是痛不欲生,也知道吃饭会食不知味,但这人是你的辅导员老师啊,掌握着很多和你息息相关的??(略,你懂的)所以你只好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高高兴兴”和他/她重新向食堂走去??此时,你这看上去和谐实为“应酬”的再次去吃饭,就是干涉变量。

二、 态度的维度

态度的维度有五个,第一个是“指向”,即态度的方向,比如有个王子有事没事就爱思考:“生存还是死亡?”,这其实就是个态度的指向问题,指的是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

第二个是“强度”,即态度的极端性,例如我们说谁的态度“强硬”还是“消极”。

第三个是“深度”,指的是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举例来说,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里面唱的:“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这就是一种明显的自我卷入,这人都愿意为了这位好姑娘去做一只羊了,无惧将来长大了会不会变成烤羊肉串,如果这是真心的,那么其对这位姑娘的态度深度就不言而喻了。还有我们常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显然就是一个反例,之所以“高高挂起”,就是因为自我卷入不够,也就是态度的深度不够。

第四个是“向中度”,这里的“中”指的是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价值系统的核心价值。

第五个是“外显度”,指的是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红楼梦》里说王熙凤是“粉面含春威不露”、“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脸上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都表明这个女人极善于隐藏态度,其态度的外显度相当之低,不是一般人所能察觉。

三、 态度和行为

态度决定行为?这太片面了,态度和行为之间,是互逆的关系。

“态度决定行为”这不是一个严密的命题,“决定”应换成“预测”。那么态度何以预测行为?这有几种情况,一是当其他因素对行为出现的影响最小化时,比如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干扰,单单就看个人态度,现实生活中我们采取的无记名投票,就是典型的例证;二是态度是针对具体行为的,比如对祖国的热爱让我们在中华健儿获得奥运金牌时欢呼雀跃;三是清楚意识到态度是强有力的时候,所以婚礼上主持人总是让夫妻双方彼此大声喊出“我愿意”,以此来给婚后的忠贞加防。

那么行为何时决定态度?一种情况是角色扮演,比如某某明星和某某明星“因戏生情”,好吧,就像“若曦”刘诗诗和“四爷”吴奇隆真的在一起了那样;一种情况是当语言变成信念,比如讲课时本来你准备讲的是ABC,但是发现学生对DEF更有兴趣,最后就把你带跑了,去讲DEF;一种情况是著名的“登门槛效应”,即如果你想请别人帮一个大忙,就先从请他帮一个小忙做起,例如你想推销你的产品,可以先从让顾客试用入手;一种情况是“为道德立法”,比如颁布人权法案后,种族歧视的情况就有收敛;还有一种情况是社会运动,上中小学时每周一早上唱国歌升国旗,都是用公众的一致行为来建立和巩固个人的态度——爱国。

四、 社会知觉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矛盾么?当然不,首因效应指的是一见钟情,近因效应指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个是说初次见面,一个是说见了后很久不见后又见。

此外还有晕轮效应,也可以叫信念固着。就像你在街上看到一个帅哥,你很自然而然就会觉得他肯定很受女生欢迎,还有就算他穿了厚厚的羽绒服,你却仿佛都能一眼看到他华丽丽的六块腹肌??恭喜你,这是着了晕轮效应的道了,我们对一个人形成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就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我们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点,比如上述“脸长得帅身材也就好”这个以假乱真的伪命题。

下面来说说影响社会知觉出现偏差的因素:一、知觉者的情绪状况,即心情好时看什么都好看,心情坏时则看什么都不顺眼。二、投射作用,典型解释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还分了两种情况,一是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质别人也有(我这么爱你,你爱我一下会死啊?!),一种是将自己不喜欢的特质或感觉归因于他人以求自保(我又不喜欢他,他一直盯着我,是不是不怀好意?)。三、内隐人格,指的是将多重人格归入同一类的一种图式,这是一种通过经验途径建立起来的非科学化的观念,没有系统的科学依据,难道美女就一定爱慕虚荣?难道吝啬的人脾气就一定暴躁?四、知觉者对被知觉者的熟悉与个人情感卷入,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理论依据所在,也是杜拉斯《情人》中那感人的金句:“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为什么打动人心的原因。

六、刻板印象与归因

刻板印象,千万不能望文生义,觉得这个词一定是被牢牢钉在了“刻板”的耻辱柱上。事实上,这指的是一种类属性思维,是帮助我们简化环境障碍,以便获得轻松认知的有力工具。娱乐节目上经常做的一个游戏就是问问题然后猜人,比如《年代秀》里的“谁在你身边”。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参加游戏的嘉宾都会问什么,比如“是男是女?”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为嘉宾得到回答后就能把猜测范围几乎缩小了一半(至少在性别上)。这个问题就属于类属性思维,我们用分类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浩如烟海的世界,我们需要这种方式来帮助我们去芜存菁。

归因,指的是“我们如何解释他人?”我们是人,有意识,意识还有能动性,就是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于是,我们就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在解释世界。别人对我们说:“哎呀,你这衣服真好看!”我们就会想,这人是真心的?还是奉承?还是有求于我?这就是归因。关于归因理论,凯利的三维理论比较方便实用,这里不赘述,孩子们自己去回顾吧!归因会经常有偏差出现,基本的归因偏差就在于我们解释他人行为时,会低估环境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比如你参加舞会,你总会觉得别人很放得开,就你很紧张,但事实上,别人也是这么想的。还有一种偏差是“活动者—观察者效应”,就是说同样一个人说同样一句话,如果你在他背后听,和你站在他面前听,感觉就不一样。

七、自我

什么是自我?先来看两个著名效应,一是“焦点效应”:在我们心目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都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所以苏格拉底老爷爷一再提醒我们:“亲啊,要认识你自己!”二是“自我参照效应”: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加工和很好的回忆,我们最感兴趣的信息就是关于自己的。

人这一辈子,基本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自己认识自己,一是获得别人认同。决定自我概念的因素有:社会角色(你在社会中是干啥子的呦?)、社会比较(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社会同一性(我是中国人)、他人评价(库利“镜像自我”)、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抱负越大,越不自满,即:自尊=成功/抱负)。在自我认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自我服务偏差,比如你这次考试考好了,你会觉得是自己冰雪聪明所致;考不好,就气恼于老师故意出了你没复习好的东西为难你,或者考试那天的PM2.5指数太高??

最后再提一下“自我效能”,指的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这里我们要注意避免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就是“习得无助”,这是人和动物都会遭遇的问题。当你做一件事,一次又一次失败,你就会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然后认命,然后放弃,这就是习得性的无助,这时,一个强大的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你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要给这样的案主更多的鼓励甚至是一些夸张的称赞,帮助他们和自己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开辟一番新天新地。

八、助人和侵犯

对助人行为的研究中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责任分散”,著名的吉诺维斯凶杀案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在几乎一边倒的谴责声中,社会心理学家做出了自己冷静理智的解释——“人众无知”,即人们对他人关于自己的想法是无知的,比如紧急状况下,认为自己是很焦急,别人却很平静,可事实常常并非如此;此外,还有“透明错觉”,例如看到其他人没有

行动,就得出想当然的结论是“情况也许不紧急”,所以自己也就止步不前了。这些综合起来,就导致了责任分散——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有很多旁观者在场,那么任何一个旁观者出面帮忙的可能性都不大,这有可能是助人者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单个人责任感的降低。

对于侵犯行为,需要我们着重研究的就是对其如何进行控制和预防。首当其冲就是培养移情,也就是“感同身受”的能力,我们可以运用煽情的手法,让可能实施侵犯行为的人去观察被侵犯者痛苦的表情,抑或是聆听那凄厉的惨叫,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直接让其去切身体验;其次是成熟个性的培养,这主要指的是道德建设问题;再次是宣泄,比如放个沙袋让人捶打,这里要注意的是宣泄应有度,否则便成了养成不良习气,反而会引发更多侵犯行为的产生,因此我们还是应该主要通过消除引发侵犯的因素来对其进行控制——如减少令人厌恶的刺激,奖励非攻击行为,等等;最后是社会公平的建立,这里要多多借鉴“相对剥夺”理论的真知灼见,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指出,人们总是将自己所做的事和所得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去比较,如果能平衡,双方就都有公平感,否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就像我们总是爱和身边的朋友比谁漂亮,甚至对此锱铢必较,却很少有人直接去拿奥黛丽·赫本跟自己死磕。

篇三:老经验者关于淘宝运营的12点思考

老经验者关于淘宝运营的12点思考

在淘宝上有很多网络品牌,做得好的成了淘品牌,做得一般的就是不知名的品牌。如何在淘宝上运营网络品牌是个很好的话题,我这里整理了十二点思考,有的深有的浅,而且不一定有标准答案,我最熟悉的是服装,这里以服装为载体,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单款取胜?

1992年,梁家辉凭借影片《情人》,让许多法国姑娘为他痴迷。开头是这样的: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人来人往的大厅,有一位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的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更美丽,与你年轻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这段话打动过许多人。姑娘们暗自思量:容颜总会老去,自己会不会成为别人一世的情人?对于网上开店的掌柜,款式总会过时,只有品牌,才能成为顾客长久的情人。

注册商标,组货,申请开店,宝贝上架,开卖。这是我们在淘宝开店的基本步骤。然后,我们很自然的就陷入到标题优化、直通车推广,以及对搜索、钻展、打造爆款的研究中去。2011年我离开传统企业,2013年开始做自己的电商品牌,几个月后,我发现我的时间和精力,也全部陷入到这些事情当中。

这些工作都很重要。网络作为最有前景的品牌营销渠道,掌握这些渠道特性的营销工具,非常有必要。我只是在想:我能把店里的每个宝贝,都推上搜索前三页吗?我能把20%的宝贝都打造成爆款吗?答案明显是都不能。我不否认爆款的价值,但想一直靠爆款盈利,这太不科学。

我回过头想想,完全针对单个产品的优化,那不就是传统线下的批发模式吗?单款取胜呀!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靠批发赚到第一桶金的老板,要去做品牌呢?答案其实简单,集中精力打响一个名称(商标),总比一个个款式轮番去推,要划算啊!爆款还有下架的时候呢。谁有爆款生产流水线,麻烦私信一个给我?而且,品牌还有溢价,不用死拼价格,方便传播,留住一个老顾客的成本也低很多。品牌做的好,还可以成为无形资产,用来吸引加盟分销,不断增值。好处太多了。

如果想要长远,还是靠品牌。

二、搭配套餐效果如何?

对于目标明确的客户,他的眼睛是高度聚焦的。我们总指望用爆款来引流,然后带动其他产品销售。不用看其他的,就看看爆款下面的搭配套餐,黄金位置再加上各种折扣主推的连带销售,它们的真实转化如何?

除非顾客先认可我们的店铺(品牌),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连带销售。靠一个爆款引来的顾客,很大程度就是冲着爆款本身来的。他眼里只有单品,让他多买一件,那相当于谈一场恋爱,到结婚生娃的距离。以前的年代成功率很高,因为相对闭塞,现在的选择机会不要太多。一搜索满屏的漂亮宝贝,能同床一宿就是缘分了,买一搭一,人家还要再搜索比较,要朝朝暮暮,那得里里外外都让人满意了。

三、什么是有价值的老顾客?

有数字统计,维护一个老顾客,跟拉来一个新顾客的投入,是1:6。我想实际比例应该远大于此。因为老顾客不仅自己重复购买,还会帮我们宣传。这个产出是无法计算的。什么样的老顾客,才有价值?只要成交过的都算吗?不见得。

由低价促销引来的顾客,并不是有价值的老顾客。在他们身上搞老顾客营销,很大程度上是浪费精力和投入。还是跟上面的问题一样,人家只是跟你风花雪月了一下,你非要把人家拉来再续情缘,这个真的有点难。

四、广告能砸出一个品牌吗?

直通车用来单品引流,钻展可以推广店铺。它们都是广告。有个数据叫ROI(投入产出比)。我不知道最好的ROI能做到多少,我猜能做到1:4应该算很牛了,这就意味着广告费占到销售额的25%,加上包装、邮费、人工、场地等其他费用,算它15%,这就意味着总费用是40%,如果再加上利润10%。倒算回去,就意味着产品的毛利率,不能低于50%,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组漂亮的数字?

还有付费流量和免费流量占比。免费流量怎么来的?搜索的自然排名。就那么几个豆腐块,拼命挤。一般什么宝贝有机会挤上去?店里卖最好的爆款。爆款是怎么炼成的?直通车、钻展、上活动,刷,十八般武艺全用上。这不还是广告费砸出来的吗!

所以,即便整个店铺的ROI达到1:4,实际的广告费用,也远超25%。这基本上已经超过传统品牌的广告预算了。

有没有其他更具性价比的广告途径?有。而且每个人都拥有。就是商品本身。你的广告很难天天高空轰炸,但只要生意在做,你的商品就日复一日的在流转。

五、你见过三个袖子的T恤吗?

大牌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先有个好东西,再广而告之,产品始终是根基。LV创造了平顶皮箱,解决了汽船运输时代,人们收叠圆顶皮箱的困难,这是成名之始;Burberry的防水风衣使它随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声名鹊起;二战后材料匮乏,GUCCI创新性的将竹子材料应用到包袋上,经典的竹节包让GUCCI风头无二。历史上还有牛仔裤、比基尼、斜裁、人造皮革等创新应用,成就了众多品牌。

问题是,这些产品上的革命,是多么可遇而不可求啊。一件T恤,一个前片一个后片,两个袖口。你见过三个袖子的T恤吗?

答案也许不在T恤,这个物理属性的产品本身,而在T恤作为一件商品,其它的商品属性上。

围绕一件T恤,我们要做多少工作?设计、采购、包装、定价、系列规划、上架时间、视觉表现、推广方式、搭配组合。这些工作,让一件工厂流水下来的T恤,完成了进入流通领域的转变:从产品,到商品。

对应的,这个T恤,具备了不同维度的商品属性:风格属性、时间属性、价格属性等等。任何一个属性上的创新,都有可能让你的T恤,与众不同。我们还是举例说明:

ZARA的创新,在于商品属性中,供给方式与呈现方式的创意——少量,多款,快速供给,以最大牌的形式(店铺位置与店铺设计)呈现最平价的产品。这些组合的商品属性,满足了人们心里的虚荣。

优衣库的创新,在于商品属性中,产品物理性能、产品序列、呈现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意——超轻、保暖面料的开发运用,基本款序列,佐藤可士和这样艺术家的视觉包装。而最终成就它的,是那个最合适的时间:日本经济失落的20年。平价、实用、百搭而不失身份。所以在此期间,成为日本首富的,会是这样一个服装品牌老板,而不是金融、地产、娱乐业大佬。商品的属性价值,与社会环境与大众心理息息相关。

在看看国内。只是在合适的时间,这一最简单的商品属性上,快速突围的国内品牌,就可以连成一串:商务休闲时代的七匹狼、劲霸、利郎等一大批品牌集中出现;而后是大众休闲时代如以纯、森马、美邦等等;再后来是时尚运动的KAPPA及一堆类似品牌;某个阶段杰克琼斯、马克华菲、卡宾等等时尚男装扎堆爆发;再后来 快时尚概念中CC&DD、UR等等一夜扩张……

套用那句话:风暴来临的时候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上天。而它们中的很多,又在热潮过去,迅速衰败。也正由于,商品本身几乎只有时间属性这一优势。讨巧的老板们,会使劲钻研下一个潮流趋势,其实就是追寻从商品的时间属性上快速突破。这没什么不好,只是远远不够。

VANCL凡客诚品曾风头无出其右。作为一个服装品牌,它最大的创新在于商品的渠道属性——互联网。然而,也仅此一处。当凡客始终被拿来与淘宝、京东、当当之类电商企业相提并论,很少人把它跟ZARA、优衣库等服装品牌比较,这其实已经预示着凡客作为一个服装品牌的苍白。

如果你能在商品的任意一个属性中,发挥出你的创意,那么你就有很大机会,比别人走的更远。有一点启发了吗?

六、转化的障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站我对面,给我留下一个转身的距离。而是你明明在首焦看到我的广告,进了内页却不买我的东西。

电商常用的钻展首焦,哪怕只是一个点击的距离,从首页广告到产品内页,都会让消费者脑子顿一下,这就是转化的障碍。

顾客在广告上看到的是款式价格,进了内页,看到的还是款式价格。你就不能聊点别的?有啊,我的广告图片上还讲了个故事呢,进了内页呢?款式价格。淘宝上,最不缺比较的,就是款式价格。别忘了还有一淘那小兄弟呢。

七、他们记住的是你,还是淘宝?

“这件衣服真好看,谁家的?”

“淘宝”

如果顾客跟朋友的交流,都是这样的情形,那说明我们还停留在做货的阶段,离品牌,还很远。

“这件衣服真不错,谁家的?”

“茵曼”

这就对了。

八、跟着市场走

淘宝上,一个爆款,会有成千上万的同款出现,拼的是做货速度和价格。这并不是真正的根据市场需求而开发产品。最多是追逐热点。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会得到什么”。《阿甘正传》里的台词,被人们奉为经典。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意料之外的小小刺激与惊喜。而这个小小惊喜,正是我们要做的。

九、三个臭皮囊,顶个诸葛亮

销售好的时候,兄弟姐妹亲如一家。销售差的时候,都是猪一样的队友。

设计师一般会认为平面、销售部门的人无脑无创意。而其他部门的人,会觉得给产品找卖点,等同于粪坑里面挖金子。大部分时候,当设计和采购把产品搞回来,平面、促销、推广,都是在看图说话,应景的走流程。

都是8090后,谁没个想法?不怪互相骂娘,要怪品牌的运营机制。链条式的工作流程,就是这样的结果。应该反过来。举例说明。

先定个季度企划主题。比如一个休闲男装,将主题确定为“在路上“(有点虚哈?就要虚的,品牌精神不就是个虚的东西么。最好不要类似设计师出品的,”波西米亚风“、”夏威夷海滩“之类的款式设计主题)。接下来大家开始干活。 “On the road“这几个单词,本身就可以成为款式设计上的图案。印、绣、标牌等工艺可以轮番表达。一棵树,一条通向远方的无人公路,一双脚印,一个背包,但凡跟“在路上”有关的图案,都是设计元素。为了体现“在路上”的状态,还可以特别开发一组洗水工艺的产品,破洞、卷边工艺自然好。为了避免分散主题,与“在路上”无关的所有莫名其妙的图案、设计,统统去掉。流行的色彩、面料和款式,只是当季产品的基础轮廓。与主题一致的点睛之笔,才是本季产品的品牌属性——你为什么是你,是什么让你与众不同。

视觉组依照“在路上”的主题,进行平面创意表现。好的图案可以直接用到产品上,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开发与视觉规划是同步的,没有先后顺序。

促销和推广,将不再是临时拼凑的、干巴巴的“新品上市”“国庆酬宾”之类单调的打折。因为主题是概念性的,市场团队会有想象空间。“将旅途中的快乐瞬间拍下来发给我们,就可以享受7折优惠”“微博或官网上分享在路上的

美景”,都可以成为促销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有互动的促销才精彩。如果你要拍大片,那就让广告公司以“在路上”去发挥吧。

销售组会早早的构思一个“旅途搭配套餐”,等到产品、视觉、促销方案全部围绕着“在路上”进行时,顺理成章的打造连带销售的热点。若是套餐中少个零件,还可以要求产品组加到开发计划。

这些部门的工作同时进行,围绕主题,互相妥协并交换创意,直至最佳的合力点被找到。这其实是品牌运营机制——商品企划中,基本的创意机制:在产品开发的最初期,就确保产品、形象、推广,这三个将来要跟顾客贴身肉搏的环节,合而为一。它的原理很简单:统一、清晰而又多维度的强调,更容易让人印象强烈。俗称三个臭皮囊,顶个诸葛亮。

外围的广告,店内的促销,眼中的视觉,落地的产品。统一才能聚焦,降低转化障碍,最终才有成交。产品、视觉、推广的三位一体,才是触发客户需求的关键:真正的客户需求,不是他明确告诉你要什么,你来提供。而是你先展现一个商品,然后让他觉得这就是他要的!

最后,由品牌精神提炼出的主题概念,也伴随商品交换的过程,逐渐植入消费者头脑,为品牌逐步积聚自己的所谓文化基因——这是比硬广更有效,也更具性价比的途径——你的广告无法天天打,而你的商品,日复一日的在流转。

当消费者一遍又一遍接收到产品物理属性之外的概念,那些与产品融为一体的感性表达,其实就形成了商品溢价的基础。所谓品牌文化,精神需求,产品附加价值,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概念,就是这么潜移默化的,通过这些细节达成。

十、你的钱,够用吗?

二八定律神奇又无处不在。淘宝上也一样:20%的人赚钱,80%的人陪练。他们勤劳而且不乏想法,只是,在现金流干枯的那一天,不得不遗憾离场。

在丈母娘的生意中,爱情都可以拿平米来计算了,何况是等待缴税的掌柜?所有的事务,最终都体现在资金的进进出出上:谁,什么时候,什么途径,多少钱(负代表支出,正代表收入)。至于为什么是谁,为什么是这个时候,为什么是这个途径,为什么是这么多钱,那就是三张A4纸可以画满的,一个合格掌柜应有的经营思路。

举个例子。先采购,还是先定价?很多人是拿到了货,再定价。比如一件T恤成本25,卖多少钱呢?看看市场行情。嗯,搜索看看,数据分析。65是主要成交价格带。好,我攻性价比,55卖,除掉10块包邮,25成本,每件还能赚20块!跑不了量?再减10块,45卖!再不济我35包邮也不亏,赚个人气!这样下来,对应的毛利率,就分别为55%、44%、28%(毛利率=(售价-成本)/售价),减邮费后的净利率为36%、22%、0。

应该反着来。先做好市场调研,确定零售价,再倒推成本。比如预算25%的推广费用,15%的包装邮费房租人工等其他费用,10%的净利润,那么产品的平均毛利率至少要达到50%,若确定主力零售价在45元,那么,主力产品的采购单价,就不能超过22.5元。高于这个价格的T恤,不能生产或者拿货。

钱,肯定是有。钱,肯定是不够。规划好了,才能做到该花的花,该紧的紧。顾此失彼常常导致经营失控。所以,没有成本概念的设计师,不是合格的设计师。而没有企划的设计,那叫涂鸦。预算表中的数字,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T恤的面料,以及上面的图案,到底是绣花,镶钻,还是印花。没有预算的生意,是对自己金钱与时间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十一、做品牌怎么都是赚

服装行业有句俗语:做品牌,怎么都是赚。做的好赚大把现金,做不好赚一仓库存。

人人都爱现金,库存总是吃掉利润的最大黑洞。上市公司的财报上,存货总是做成资产,但精明的财务投资者,总是爱翻看他们的现金流。

除非淘宝把规则改了,全部店铺采用预售制,否则以销定产,永远是个神话。多少个店铺被一次活动压死?备货就会有库存。怎么降低?除了前面说的预算、三位一体的创意机制,以及尽快做成知名品牌,搞个季末清仓都要出动小二维持秩序。剩下的,只能靠经营中的动态调整。

比如采购中的备料不备款原则。商品规划中,产品总是被分成不同的系列。开卖后,总会有畅销与滞销款之分。电商的好处就是数据及时。要不了两周,是骡子是马就溜出来了。找出相对畅销的款式,分析款式要点,设计团队立刻延伸新的系列款式,终止滞销款同系列产品的上市。采购的备料不备款原则,就显得尤其重要。终止滞销款的采购,将面料用于新系列的生产。这是将销售拉回正常轨迹的常用办法。

即便是货品已经按计划采购入仓,依照商品企划的机制,一旦出现计划外的严重滞销,也应当立刻停止类似后续产品的上市,及时开发相对畅销的新款代替。如果损失已经造成,理性的做法是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增加正向收入。毕竟,时间才是预算表中,看不见却又是最大的财务指标。

《重庆森林》里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在预算周期内,及时止损,并想办法扩大盈利。才意味着,你有机会,进入到下一个翻盘的预算周期。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十二、没有淘品牌,只有品牌。

线上线下,生意的本质一样。别被传统品牌蜂拥上线给吓着。广告+渠道撑起的一个名字,那不是真正的品牌。当广告停下,渠道优势不再,所谓的优势也就没有了。传统企业唯一的优势,是资金(还是那么粗鲁的高举高打,资金在网上是烧的更快的哦~~)。供应链和专业团队都算不上,谁痛谁知道。我就来自传统品牌—— “对不起,我是警察”——相信我,无间道。

互联网才是最有可能成就一批真正的中国服装品牌的地方。没有了线下层层渠道,中间商的掣肘。开发产品和使用产品的人无缝对接,信息及时全面反馈,都有利于一个真正有志于品牌运营的人,将精力集中于产品、形象、推广。而这些,才是品牌的根基。

预算和创意机制是理性的,创意是感性的。对一个品牌来说,它们同等重要。《狮子王》是我喜爱的电影,“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而同时,小狮子还说:

“这是我的国土,我不为她而战斗,谁会呢?”

即便是一个人的事业,只要拥有理性的思维与创意的头脑,也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而莽撞无序的公司,即便规模很大,也仅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作坊。

(来源:天下网商 作者:任雷)

篇四: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来聊聊女性艺术

三月是属于女性的月份,这个月借着某个节日,很多女性艺术家个展与群展在各个角落遍地开花。皆由此机会,来谈谈女性艺术家。

“一个人之所以为女性,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如是说。在母系世俗社会,女性的子宫被当作是人类的未来;在长久的父系世俗社会里男性用生物论将女性置于不平等的地位。而在当下的社会中,人们逐渐发现没有任何生理,心理,经济的定命能够决断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正是这一变化使“女性”成为了男性与无性之间的另一种性别。

在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在中国,男性占据了一个主导地位,比如我国闪闪发光的诗歌文化,然而在不知不觉间,男性主导的文化也趋于“女性”。比如宋词,著名词人名单几乎被男性占据,李煜,范仲淹,晏殊,张先,欧阳修,柳永,王安石,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一枝独秀),姜夔等,中学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用西方的说法就是女性的柔美和男性的壮美之分,实则不然,往大了看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艺术品属于美学范畴,包括很多词人如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报国诗,所以对于很多人嚷嚷着自己的文学作品里有报国志,那就不要鼓捣艺术,艺术是笔杆子,是小提琴,真要打仗就就去拿真枪实炮,这才是属于男性的阳刚之气。所以请让笔者一言蔽之,无论艺术家是男性还是女性,所进行的美学创作都是“女性”。毕竟美的另一个名字也是维纳斯。

理清了艺术的性别,那么就更容易明白女性艺术家在艺术的创作之中更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抛开女权主义来讲,女性艺术家拥有着优于男性的“感性,淳良,敏感,细腻”。在这里不否定在艺术的发展中男性占据一块大地盘。

往远了说,比如拍卖界的宠儿,一字眉师姐弗里达,作为一个女性,在生理上与生俱来的柔弱让她一生经历了三十一次手术,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她深信爱情与配偶进行着反柏拉图式的恋爱,彼此至死不渝,却也不忠;她酗酒,吸毒,双性恋,但她也不忘时常拿这个来调侃自己,在书中写道“我喝酒是想把痛苦淹没,但这该死的痛苦学会了游泳,现在我反而被酒征服”,以死殉道殉情艺术不难,活着殉道殉情艺术才是难事,老子说: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她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苦难会什么时候击中她敏感的内心,激发出她的创作灵感,毕竟苦难才是创作的源泉,掌管艺术之神阿波罗的桂冠也是摘自他的苦难——达芙妮,再配上弗里达天生的敏感细腻,让她的灵魂自由地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用及其挑衅的姿态傲视这个世界。尽管她已经死了,但她还活着,用她的精神与艺术驻守着最昂贵女性画家的榜单;有些人还活着,但他们已经死了,空洞的躯壳里灵魂早已抽离,让人看了难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笔者都不敢

去直视很多人的眼睛。

再聊聊行为艺术之母,癫狂的女人Marina,想必2010年的MOMA当她做出长达716个小时的行为艺术表演以崩溃谢幕时,花了不少少男少女的眼。就像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里的开篇:我已经老了。而她得到的回应却是男人的满腹深情:我认识你,永远的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是你是个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Marina与她的情人Abramovi?在一头青丝之时相遇,或者说是她的灵魂伴侣,笔者八卦地深信他们在出生之日就相识,毕竟他们出生于同一天,在漫长地未相遇的日子里,当一个灵魂发出声音时,另一个灵魂也在轻轻和。他们开始了共同的创作。如《死亡的自我》,在进行行为艺术创作时他们将生命托付给彼此,他们接吻,呼吸着彼此呼出的气体,在十七分钟后昏厥;如在另一行为艺术创作时,Marina拿着弓Abramovi?拿着箭并且张弓,两人都向后靠寻求着一个平衡点,稍有不慎或略有不信就会引起事故;在他们共同创作十二年之后,他们完成了最后一次合作《情人——长城》他们在长城两头分别前行三个月后在中途相遇,然后挥手告别,以一种极度浪漫的方式结束了这段神秘而魅惑的关系。在MOMA,Marina完成了她又一项划时代作品,716个小时与1500多名公众对视,有一些人坚持了一分多钟,有人十几分钟后崩溃大哭,而Marina无动于衷,最后两鬓霜白的Abramovi?在预料之外现身击破了她最后的防线。在Marina过去的艺术作品中,她把身体交给众人,让人们随意撒泼,很多人觉得她是高喊着“艺术已死”,像达达主义反对“极权主义”一样去反对父权,用自己的身体来做《残酷剧场》,挑战人们的感官感受,事实上这并不是对美学的背叛,而是回归主体,用她独特的女人的感性来告诉大家,大智若愚,何为艺术的大智若愚,就是去掉形式,去追求艺术中的“拙”,以最淳朴的方式让大众去看她所看到的,去感受她所感受的,(在这里此论点不适用于现在市面上打着女权主义一脱为讨噱头赚卖点的浮夸之人,识别两者区别最好的方法其一就是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其二就是抛开所有去看作品本身背后所存在的意义。),如果观者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会明白叶永青为何一幅丑《鸟》卖了25万,或者回归她的作品《残酷剧场》而言,她用最感性的方式去呈现残酷的世界, 她的桌上放上了皮鞭,蜂蜜,鲜花,刀,等各种道具,并将一切交给公众无不做反抗,在历时六个小时的折磨后,一位发狂的观众对他举起了枪,她坦言:如果你将全部的权利交给公众,你也将离死不远了。如果置身于一个暴力的环境中,你会怎么去对待一个放弃权力的人,成为另一个暴徒?这是一个女人用行为留给世人的思考题。

接着聊聊前卫女王,怪咖老太草间弥生,这是一个能分分钟干掉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女性艺术家。她验证了一句话,识时务者获得成功,执迷不悔者获得光荣,她用自己特有的淳良与感性用点的形式将梦境与人生的思考展现在画布上,墙上,某奢侈品牌上,世界地图上,然后所有人都为之疯狂。罗素很早就悟出: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事实上草间弥生老太在精神病疗养院与工作室两点一线之间过了三十年,因为长期患有幻听,幻视等精神疾

病,她不太与人接触。在社会上,她是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而在艺术的世界里,她就是前卫女王,她的一生就是在践行这一句真理,用形态各异的点完美了这个世界。在艺术史上很多艺术家都受精神疾病所困扰,如梵高,蒙克等,用相对论的观点来说,谁能证明精神病患者所感观到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我们所感觉到的世界就一定是正常的呢,粗暴的将“感觉”划分冠上“正常”之名才是最不正常的表现,比起他们,我们只是沉默的大多数罢了。值得一提的是她终生都在追求的一个哲学问题,世界的边缘是什么,如她的装置《无限镜室——永恒的爱》中她在有限的空间之内(一个巨型的波点圆球内部),巧妙的运用镜子折射原理,展现了无穷无尽的红底白色圆点球体。

前几日与一位当代女性艺术家张月聊天,当聊到她的作品,她的水彩作品总是呈现出一种人体边缘挣扎的状态,痛苦迷离的裸像隐藏其间,她坦言:她有时觉得女人的世界相对单

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

纯,感情占据生命的大半,然而能拯救自己的是这种女性的特质——柔性的力量,就像垂死那一刻,最无力也最有力。这就回归到了老子的古典主义朴素哲学:天下莫柔过于水,而攻强者莫能胜之,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简言之:以柔克刚。笔者所以为,柔性为女性,抛弃女权主义这样的口号来谈艺术,这里的“女性”不再指向某一种性别,模糊在“男性”与“无性”之间。当代艺术靠什么来解脱?道德的教条,情感的羁绊,知识的局限,性别的偏见。

尼采言:十九世纪,上帝已死,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出他并非就真的认为上帝不存在,这位天才用这样最简洁的话语在对人们倾诉,他衷心崇敬耶稣,他反上帝,奉耶稣为兄长;木心言:二十世纪,人类已死,他也并非在指责或者否定任何东西,而是通过自身所经历的苦难在劝诫人们找到“人”,推崇西方的个人主义,这里的所谓个人主义是从自己做起而非自私自利;今天一个青年言:二十一世纪,性别已死,这个青年并非在提倡女权主义,而是在提醒各位“女性”已不指代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含义,一种精神。青年艺术家若能如同母亲一般去包容带着爱,耐心的对这个世界去感触,品味,终将拥有这一种无可匹敌的“柔性力量”。 本文已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作者董惠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和“查看公众账号”关注我们。

Some birds don’t mean to be caged .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微信号:freeandy812

篇五:浅析男人与女人的“情人”

浅析男人与女人的“情人”

——比较《洛丽塔》与《情人》

一.相同视角的不同体验

——文本介绍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英尺十英寸。穿上宽松裤时,她就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两个迥异的开场,分别来自美籍俄国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955年的小说《洛丽塔》和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1984年的小说《情人》。

《洛丽塔》与《情人》都是描述自己的情人,前者用男人的视角,后者用女人的视角。虽然都是第一人称视角,但加上男女作者的不同,同样的视角给人带来了迥然不同的感觉。

其中《洛丽塔》是一个杀人犯的当庭自述,《情人》是一个老妇人垂垂老矣时的回忆录,两者都是集中描写了自己的“情人”。 前者描绘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对一个十二岁小女孩的畸形爱恋,后者是回忆自己在年少时因困穷在越南碰到的“情人”。两者都是后现代主义小说,都明显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具体都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

从叙述上来说,两者都是按照了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故事的完整性比较好。虽然,可能在故事的连贯性上有所区别,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对文本的阅读。

二.不同的称呼所代表的含义

《洛丽塔》里面对“情人”的称呼就为洛丽塔,而在《情人》里面,在称呼到“情人”时,一直用黄皮肤的中国男人或者中国情人来代替的,读完全篇也仅仅知道那个男人可能的姓氏。

前者直接称呼洛丽塔,这个是专署称呼,是“我”给这个小女孩的称呼,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为用这个称呼来称呼这个女孩。这样的的专署性带有着强烈的霸占欲望,似乎这个女孩仅仅只是属于“我”的,也仅仅只能是属于“我”的。这种表示着主权所有的称呼不仅仅表现出来“我”对洛丽塔的占有欲,也是因为自己心中对洛丽塔的爱已经不愿与别人分享。

后者用回忆的叙述手段,一直在剪辑着自己心里印象最深的画面。“我”不愿透露他的姓名,只是以黄皮肤的中国情人来称呼他,以黄皮肤的中国人带着蔑视的称呼。因为在当时的“我”是个白人,是当时的高档人,他是个黄种人,是当时的低种人。不管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在一起,是绝对没有所谓的爱恋的,也不愿有所谓的爱恋。这个称呼表示着他只是“我”的“情人”,也仅仅只是“我”的“情人”。他不属于“我”,“我”也不会属于他。

两者的不同称呼在这里表现地是对待自己的“情人”的不同看法。

这样的称呼不同也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表示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两个故事。一个完全集中在洛丽塔身上,另一个则是有取舍的分别出来。

三.“情人”的产生与发展

洛丽塔是怎样成为“我”的“情人”的?是因为“我”自小有一个人的影子,在“我”十三岁是狂烈爱上的因病去世的十二岁的阿娜贝尔。在洛丽塔身上“我”找到阿娜贝尔的全部,也集中了“我”所有的爱。在此情况下,“我”为了接近“我”的爱,做出了总总举动,甚至娶了洛丽塔的寡母夏洛特。每天在日记本上热烈地倾述自己对洛丽塔狂热的爱恋,一点点地用洛丽塔取代了阿娜贝尔。最终在心中的强烈执念下,在夏洛特死后慢慢地让洛丽塔成为了自己的“情人”。

那个中国男人是怎么成为“我”的“情人”的?是因为“我”的贫穷,出于渴望摆脱贫穷的想法。让一个有钱人成为自己的“情人”也似乎不是一个完全不能接受的办法。并且似乎“我”也有意识地去做一些可以摆脱本身贫穷的办法。

在偶遇有钱的中国男人的追求下,“我”也就放弃了抵抗,成了他的情人。

这是两者产生的大概过程,洛丽塔是“我”心中那深藏的爱恋,“我”愿为她做很多东西。中国男人可以为“我”改变贫穷,“我”似乎也可以接受他。在刚开始时,前者为了深深的爱恋,后者在可以摆脱目前的状况下,似乎也开始有了差异性的变化。

“我”只愿洛丽塔属于“我”一个人,于是“我”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远游。“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只要洛丽塔不离开“我”,“我”可以包容她的一切,包括她的坏脾气与无理取闹,只要洛丽塔不离开“我”,“我”真的可以付出“我”的一切,包括生命。

中国男人成“我”的情人,“我”不会无理取闹,也不会找他要求些什么东西。不过他为了“我”做了不少东西,不管是不是带“我”去高档餐厅,还是在“我”家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温和。他也想要娶“我”,

其实“我”也愿意嫁给他,但是“我”知道,他不属于“我”。

最终,“情人”都分离了。

洛丽塔失踪了,“我”为了找她愿意付出一切,可她真的离开了“我”,去追求她自己的爱情。最后看到她给我来信,看到她的境况,“我”似乎开始后悔了。“我”找到了最终带走她的人,杀死了他。

中国男人家里给他定亲了,他爸爸不接受一个白人女孩,“我”也要回法国去了,和家人一起回法国。最终“我”知道你不属于“我”,

“我”也不属于你。“我”走了,“我”的中国情人。

四.男人与女人眼中的情人

故事总会结束,在其中男人与女人眼中的情人也是有所不同的。《洛丽塔》是为了爱与欲,《情人》为了摆脱贫穷。这也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