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7:44 字数作文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字数作文

篇一: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一)作品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纵129厘米,横34厘米。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

1、以形写神

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及蛙声。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2、高度提炼

齐白石先生用艺术手法对事物加以处理,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实的东西更纯粹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如:大块浓淡有致的墨块即将山川峡谷之势展现出来;寥寥几笔线条的勾勒即将河流的灵动表现出来;对蝌蚪的描绘更是高度提炼、一撮而就便表现得活灵活现。

3、空间灵活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留出白纸。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虽然没有西方美术中通过光线、明暗等透视技巧,但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这种空间的处理方法在中国画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中国画的杰出创造。

4、讲究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的境界,即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的境界。这幅画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单纯描绘,其中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画的人可以受到感动和震撼,达到了物我两融的境界。境界中最能感动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产生联想。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5、重墨不重色

墨在中国画中是非常重要。?惜墨如金?用金来比喻用墨,可见中国画家对于用墨是非常慎重的。有笔有墨谓之画,所谓笔,是包括线在内的,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画是由笔和墨构成的,如果说,中国画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成其为中国画。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就是秉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因为墨即是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这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韵味。

篇二:美术鉴赏论文《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美术鉴赏论文

一、论文题目:《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

二、关键词:表现、意境、技法

三、正文

(一)作品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

厘米,创作于1951年。此图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

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

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先

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

了几天的认真思考。可见齐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

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

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

山泉》。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老

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二)作品内容介绍:

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

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

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

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使人隐隐地如闻到远处的蛙声正

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

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

1、以形写神

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

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

鲜活。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看到的水声及蛙声。

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

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

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2、高度提炼

齐白石先生用艺术手法对事物加以处理,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

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实的东西

更纯粹更集中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笔墨洗练,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事物塑造的恰

到好处。如:大块浓淡有致墨块即将山川峡谷之势展现出来;寥寥几笔线条的勾勒即将河流

的灵动表现出来;对蝌蚪的描绘更是高度提炼、一撮而就便表现得活灵活现。

3、空间灵活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留出白

纸。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虽然没

有西方美术中通过光线、明暗等透视技巧,但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山峦由近及

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由于齐白石对‘时’、‘空’

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这种空间的处理方法在中国画中是非

常普遍的,也是中国画的杰出创造。

4、讲究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的境界,即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的境界。这幅画不仅仅是对事

物的单纯描绘,其中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画的人可以受到感动和震撼,达

到了物我两融的境界。境界中最能感动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产生联想。诗

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在对‘远山’、‘山涧’、‘急

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诗情画意榫凿

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5、重墨不重色

墨在中国画中是非常重要。“惜墨如金”用金来比喻用墨,可见中国画家对于用墨是非常

慎重的。有笔有墨谓之画,所谓笔,是包括线在内的,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画是由笔和墨

构成的,如果说,中国画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成其为中国画。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就是秉

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因为墨即是

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这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韵味。

(四)作品评价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被世人公认的杰作。

齐白石先生在艺术领域达到一个高境界,表明齐白石老人在对待诗与画的表现功能上

是掌握和运用得十分准确的。齐白石若没有对青蛙、蝌蚪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是很难画

出这生动的画来的,以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充满劳动者的情绪,这正是齐白石老人的伟大之

处。齐白石先生笔底的功夫,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界。 齐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

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也使这

幅画成为其人生中光辉的一笔。

篇三:《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摘要】 《蛙声十里出山泉》其精髓是这幅画和文学有关:一是求画人是老舍先生,画是因文学而生的;其二,画是命题画,是按古代诗家的名句的意思而成画的。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仅仅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汩汩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却让人仿佛听到了清脆的蛙声似的。构思奇特,充满想象力,通过绘画这种静止无声的艺术形式, 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无尽的联想从而准确生动的表现一首有声有动、幽默和谐的诗作。

【关键词】画中有诗 水墨画 齐白石

【正文】 《蛙声十里出山泉》源于老舍先生给齐白石老人求画信的影印件。这封信解开了一个大谜团,老舍先生写这封信时,用了两种笔和两种颜色,一种是毛笔写的,另一种是红墨水钢笔写的,这种混搭形式为这封信的价值做了最好的提示,成了揭开一个大谜团的钥匙。

创作简介

《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画的一张水墨画。在该图中,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山涧后的,十里山泉的溪水中,可感可想的。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创作背景

老舍先生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石老人求画。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满壁生辉。老舍先生受了鼓舞,这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齐石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慎行“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这两句。查慎行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诗万首,被誉为白居易、陆游之后的“那一人”。老舍先生选中他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诗句也确实是一个妙招。

白石老人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这幅杰作,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创作介绍

只见白石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活泼地戏水玩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从那稚嫩的蝌蚪可以让人仿佛听到在交配季节里,青蛙那此起彼伏的叫声。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却使人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同时也唤起生活积累,

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它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 创作赏析

一 以形写神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中,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我们的思维与激情随着画面各种元素的展开而构建各种意境。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而白石老人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显然齐白石老人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与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二 高度提炼

齐白石老人用艺术手法对事物加以处理,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实的东西更纯粹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如:大块浓淡有致的墨块即将山川峡谷之势展现出来;寥寥几笔线条的勾勒即将河流的灵动表现出来;对蝌蚪的描绘更是高度提炼、一撮而就便表现得活灵活现。

三 空间灵活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留出白纸。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寥寥几笔的水纹,更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生命不息的活力。

四 讲究意境

这幅画画内,几只活泼的小蝌蚪随着幽谷中奔流的山泉一路欢快地顺流而下;画外,蛙声悠扬,泉水叮咚,共奏出优美动人的旋律。让人不禁联想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意。它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单纯描绘,其中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画的人可以受到感动和震撼,达到了物我两融的境界。境界中最能感动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产生联想。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五 重墨不重色

墨在中国画中是非常重要。“惜墨如金”用金来比喻用墨,可见中国画家对于用墨是非常慎重的。有笔有墨谓之画,所谓笔,是包括线在内的,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画是由笔和墨构成的,如果说,中国画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成其为中国画。齐白石老人的这幅画就是秉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因为墨即是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这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韵味。

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是大胆丰富的想像力的辉煌结晶。而且,这种按诗意作画的绘画方式也成了中国画里特有的一种创作门道,由于构思巧妙,意

境绝佳,所产生的创作绝对是原创孤品,非常罕见,几乎件件都可能成为上上品,开启了一片美术新天地,为中国画常常复制自己找到了一条背律。 画家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他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齐白石从来没有入仕愿望、懒于应酬、不管闲事、与世无争、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艺术故乡里。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和艺术中的乡土气息,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白石艺术中的乡心、童心和农民之心的真诚流露,是齐白石的真心和本质的艺术表现。齐白石以本质、自我、变法、变意以及本质的艺术表现,才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深刻底蕴。

齐白石保留了以墨为主的中国画特色,并以此树立形象的骨干,而对花朵、果实、鸟虫往往施以明亮的饱和的色彩,是将文人的写意花鸟画和民间泥玩具的彩绘构成了一个新的艺术综合体。齐白石创作《荷塘翠鸟》中的墨叶、红花、翠羽,《荷花鸳鸯》中的焦墨叶、深红花,黑色、黄色、绿色合成的彩羽,《好样》中的墨叶子、黄葫芦、红瓢虫,这些都是典型的齐白石色彩构成。它属于形式,也属于内容,因为那是对乡间风物本身色彩的提炼,是一种热烈的乡思情感的流露。齐白石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朗绍君说:在吴昌硕之后,齐白石将中国传统书画推进一步,输入新的生命血液。齐白石是全才,齐白石赋予创作以质朴清新的农民情感,赋予文人画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齐白石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奋斗中所显示的创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余秋雨说: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齐白石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齐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齐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王仲说:齐白石在艺术上的成功,告诉我们:真理是朴素的,艺术的真谛是平凡而简朴的,后现代主义者们把问题复杂化,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另有难言之隐。只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健康人性基础上执著的审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实践的坚强意志,这是齐白石用自身作为榜样,留给我们21世纪中国艺术家最珍贵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张光明.简析《蛙声十里出山泉》──浅议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时空”观.《美术之友》.1998年第四期

[2]解密齐白石画作之谜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2-11-4] .

[3]刘永升.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绘画.2009年1月

篇四:美术鉴赏论文《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美术鉴赏论文

一、论文题目:《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

二、关键词:表现、意境、技法

三、正文

(一)作品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

厘米,创作于1951年。此图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

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

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先

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

了几天的认真思考。可见齐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

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

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

山泉》。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老

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二)作品内容介绍:

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

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

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

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但使人隐隐地如闻到远处的蛙声正

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

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

1、以形写神

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

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鲜活。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看到的水声及蛙声。

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

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

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2、高度提炼

齐白石先生用艺术手法对事物加以处理,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

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实的东西

更纯粹更集中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笔墨洗练,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事物塑造的恰

到好处。如:大块浓淡有致墨块即将山川峡谷之势展现出来;寥寥几笔线条的勾勒即将河流

的灵动表现出来;对蝌蚪的描绘更是高度提炼、一撮而就便表现得活灵活现。

3、空间灵活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上,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的地方不着墨色,留出白

纸。这样的表现使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虽然没

有西方美术中通过光线、明暗等透视技巧,但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山峦由近及

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由于齐白石对‘时’、‘空’

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这种空间的处理方法在中国画中是非

常普遍的,也是中国画的杰出创造。

4、讲究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的境界,即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意的境界。这幅画不仅仅是对事

物的单纯描绘,其中还有画家富有感染力的感情投入,使看画的人可以受到感动和震撼,达

到了物我两融的境界。境界中最能感动人的是富有含蓄的意境,含蓄可以使人产生联想。诗

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在对‘远山’、‘山涧’、‘急

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诗情画意榫凿

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5、重墨不重色

墨在中国画中是非常重要。“惜墨如金”用金来比喻用墨,可见中国画家对于用墨是非常

慎重的。有笔有墨谓之画,所谓笔,是包括线在内的,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画是由笔和墨

构成的,如果说,中国画离开了用笔和用墨便不成其为中国画。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就是秉

承中国画“重墨不重色”的特点,巧妙而娴熟的用墨,使画面有了色彩的感觉。因为墨即是

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可以使人有不同的色彩的感觉。这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韵味。

(四)作品评价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被世人公认的杰作。

齐白石先生在艺术领域达到一个高境界,表明齐白石老人在对待诗与画的表现功能上

是掌握和运用得十分准确的。齐白石若没有对青蛙、蝌蚪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是很难画

出这生动的画来的,以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充满劳动者的情绪,这正是齐白石老人的伟大之

处。齐白石先生笔底的功夫,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界。 齐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

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也使这

幅画成为其人生中光辉的一笔。

篇五: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与《蛙声十里出山泉》 我觉得身为中国人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名师名画,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自信与自尊,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 齐白石是我最喜欢的画家,我很喜欢齐白石老人家说过的一句话:“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齐白石绘画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东西,他不画。第二大特色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画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极普通,但对平民百姓?贡献?最大的东西。齐白石画虾,画萝卜,虽然受到当时所谓正统画家的嘲笑,但深得平民百姓的欢迎和喜爱。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最让我钦佩的是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些事迹,从中我看到了他的爱国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有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 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

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鸟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齐白石有耿直的一面,沦陷时期,国立艺专聘他为教授,他在装聘书的信封上写下“齐白石死了”五个字,原信退回。有一个伪警察想借机索要他一张画,被齐先生严词拒绝。

《蛙声十里出山泉》它是由画家齐白石老先生画的一张水墨画。在齐白石老人91岁时,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面对这样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只见齐白石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但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

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画面却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鹜苌泊釉洞Υ矗?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如身临其境。白石老人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