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已知一盏60瓦的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9:03 字数作文
已知一盏60瓦的灯字数作文

篇一:一盏油灯(含答案)

一盏油灯

刘超

生日这天晚上,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口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铜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过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三十年前,五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灯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事的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墨污油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用不着,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本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本不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了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十七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时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刚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归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唯独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

我愿用身躯做瓶,血液做油,筋骨做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开头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说它“极普通”是因为:________说它“极不普通”是因为:_______ 。

解析:这道题要在把握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这篇文章就是写小油灯的“极普通”和“极不普通”。“极普通”在文章开头写得很清楚。它“极不普通”是文章重点叙述的内容,解答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可以从小油灯的来历、经历、与“我”的关系几方面来思考。

答案:它是用墨水瓶、铜钱、牙膏皮做的;它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已融进了“我”的生命。

2、用曲线在第四段中画出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

解析: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先在题目指定的第四段中画出描写的句子。第四段主要写当年使用油灯的地点、原因以及油灯的作用,因此,油灯应是描写的对象,找出描写油灯的句子并不难,“暗淡的光环??宛如一片星星”。说明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描写的语句表达了“我”对油灯的什么感情;二是描写的语句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有了思路以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就可以了。

答案:“暗淡的光环??宛如一片星星”突出小油灯的可爱,为“我”做灯、拿灯作铺垫。

3、文中“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

解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抓住文章中第9、10、11段的内容进行思考。妈妈的话点明了油灯的作用,油灯伴随着“我”到塞外、战场,为“我”驱散寒冷,驱走死亡的阴影。

答案:油灯已不是普通的灯,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它与“我”不可分离,它融进了“我”的生命,表明油灯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我”的性格。

4、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是:_______ 。

解析: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先要了解其内容。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段表明“我”的决心——用全部生命做油灯,然后再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

答案:我愿发扬油灯精神,为人民贡献一切。

5、选择对文章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后面说的“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D、“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油灯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最好采用排除法。先认真读选项,发现错误就排除;如果没有发现错误,也不要马上确定答案,要把所有的选项看完之后再确定。A项没有发现错误;看B项,它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文章内容并不是歌颂“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品质,可以排除;看C项,文中说“油灯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但不是“我”的象征,可以排除;再看D项,只要把文中这句话完整地看一遍,就会发现此项说法不正确,应排除。

答案:A

篇二:读《一盏一盏的灯》心得体会

点亮心中那盏灯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点灯的故事:在漆黑的路上,一个盲人正打着灯笼前行。因为这盏灯光的照耀,夜行的人们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有人好奇地问,既然自己看不到一丝光亮,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呢?这位盲人说道:我在黑夜里行走,从来没有被人碰倒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盲人点亮的这盏灯,在

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收录了50位教师的六十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我仿佛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一盏灯,温暖人心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不拖堂是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信心更加重要。

午休时间,周键老师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你是周老师吗?你的学生王露在我们超市偷东西,被我们抓住了。”赶紧跑过去,看到王露站在保安办公室的一角,面前放着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塑料玩具。看着保安气愤的样子,周老师赶紧说:“这玩具多少钱,我来付吧。”然后带着王露离开了超市。两人一前一后回到了学校办公室,周老师满肚子的怒气也慢慢地消失了,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周老师一下子还没有想好,只好瞪着王露。过了两分钟,王露憋不住了:“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偷超市里的东西。”听到孩子嘴里说出“偷”字,周老师心里一震:“你??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东西带出超市的时候竟没有付钱。”王露低着的头一下子抬了起来,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后在这些地方一定要小心谨慎,快上课了,你去吧。”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周老师再也没有提起过。直到毕业典礼之后,王露过来,将一支钢笔郑重地送到周老师的办公室,说了一声:“老师,谢谢您,这是送给你的。”

12月31日下午,一个毕业几年的学生到学校里来看望袁佳老师,让袁老师很感意外。这是一个自己中途接班的高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给他们上课的时间不长,对这个同学也没有很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想到来看我?这位同学说,不如意的时候,会想起您的笑容,那是一种温暖的动力。“我的笑容竟有这等魔力?”那年您不是动了一次手术吗?但你只休息了两天就来给我们上课了,更奇怪的是,你始终微笑着,脸上丝毫看不出半点病容,全班同学都很佩服您!袁老师听了非常的感慨,一个小小的微笑竟有如此的魅力,并在若干年之后积淀成了一股催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师,应该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让在成长旅途中跋涉的心灵有一个慰藉,让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一盏灯,指引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洁老师接手这个小学毕业班之后,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留过三级的15岁的孩子,数学成绩极差,应用题不会分析数量关系。魏老师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老师格外酸楚:“老师,我笨,我学不会应用题。”魏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菜场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面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帮着父母算账收钱。顾客报出所消费的类型,他很快就通过心算报出钱数,而且正确无误。能连续做出如此复杂的运算,为什么不会算应用题?魏老师尝试用孩子熟悉的生活背景作题材,编成各类应用题,结合不同的“卖面条”的场景, 帮助他学习。孩子逐渐有了兴趣,后来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还知道先转换成“卖面条”的情境,然后解答??终于有一天,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老师,原来应用题并不难啊。”

周五下午放学的路上,李刚老师上街买东西时看到一个学生站在路边在翻自己的口袋,还原地打转,好像在找什么。李老师过去询问才知道,这位同学掉了一元钱,无法乘车回家。李老师给了他一元钱,让他早点回家,他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会还你的。一个多星期之后,李老师在校园里再次看到了这个学生,但他丝毫也没有还钱的意思。找到一个没有他人的地方,李老师问他是否忘记了什么事情,提问了几次,他才说忘了还老师的一元钱了。李老师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不在意这一元钱,老师也不在乎,但自己既然承诺要还,就一定要说话算数,同时,要知道感激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读李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很有感触。一个老师追着学生去讨一元钱,是否显得太小家子气?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孩子爱的表现,

是在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痛斥今天的社会缺乏诚信、很多商家违背诺言等等,为什么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就让他们保有诚信的品格,让他们能庄重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呢?当我们将一盏盏灯点亮,讲诚信、守德的光辉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时候,我们还会为未来的社会担心吗?

一盏灯,照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吴非老师也说:教师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有资格“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他的“教”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随着孩子们离开学校,和任课教师渐行渐远,那些所教过的课程会逐渐被学生所淡忘,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对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在教育领域的进取心和学习态度,不断反思的专业习惯等等,都会放射着永恒的光芒,照耀着学子们前行的道路。这是因为,每一盏灯,照亮的首先是自己。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车祸,王平在六岁的时候就剩下了一条腿。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她有一个梦想挥之不去,那就是做一名教师。她刻苦学习,并积极争取,终于在老校长那里找到了一份代课教师的活儿。课上得很好,学生也爱听,可是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往黑板上写字实在是别扭,于是就自己尝试用残下肢压住拐杖,用右胳膊夹住拐杖移动,在身子

篇三:《一盏一盏的灯》心得体会

点亮心中那盏灯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点灯的故事:在漆黑的路上,一个盲人正打着灯笼前行。因为这盏灯光的照耀,夜行的人们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有人好奇地问,既然自己看不到一丝光亮,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呢?这位盲人说道:我在黑夜里行走,从来没有被人碰倒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盲人点亮的这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收录了50位教师的六十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我仿佛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一盏灯,温暖人心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教师,应该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让在成长旅途中跋涉的心灵有一个慰藉,让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一盏灯,指引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一盏灯,照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吴非老师也说:教师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有资格“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他的“教”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随着孩子们离开学校,和任课教师渐行渐远,那些所教过的课程会逐渐被学生所淡忘,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对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教育领域的进取心和学习态度,不断反思的专业习惯等等,都会放射着永恒的光芒,照耀着学子们前行的道路。这是因为,每一盏灯,照亮的首先是自己。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好教师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他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他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其实每个教师都是一盏灯,只有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灯,才能照亮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素养,让自己成为一盏一盏的灯。

篇四: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冷秋华 这个暑假的8月,我有幸参加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感谢领导能给予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的暑假收获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感恩!

在这为期四天培训的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感动,亲切的辅导员老师和义工学长们给予了我们最最可爱的微笑,8支小分队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有序的进入会场、餐厅,特别是义工学长和辅导员老师的鞠躬,一开始真的感到不知所措,觉得真的受不起,但是慢慢的自己也自然而然的以鞠躬回礼来表达了家人之间的互相尊敬。无论是会场、餐厅、宿舍还是浴室,都被打扫的一尘不染,让我们能在这么温馨的环境中共同学习,真的很幸福! 各位讲座的老师都以最饱满的热情给予了我们一场场精彩感动的讲座。期间我们聆听了何小平老师的《敬畏事业,崇尚师德---做一个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魅力教师》,让我懂得了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让我在以后的教育之路学会常常反思自己,有没有真正的去做到呢?徐玲老师的《为师之道与幸福人生》,在她一个个朴实的教育事迹中,我感动着,同时也思考着,她的一句“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若教子”,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当一名老师真的很幸福。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真正感悟到了百善孝为先!江红梅老师的《智慧人生》,她所讲的“九牛之人”的启示中有一点

是这样的: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你给自己如何定位,你就真的会成为那样的人。不经让我当时给自己定位:一定要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优秀人民教师!马涛老师的《家和万事兴》,体会到了人之初,性本善。李越老师的《礼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王春来警官的《孝德智慧》,让我在整场讲座中都不断感动,真的相信了孝能感天啊。还有《天下父母之爱的智慧》、《天下父母之大导演与老妈妈》、《感动中国之道德的力量》、视频《±2℃》,都让自己感悟颇多,觉得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美好!

这次培训,手捧一本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让我在阅读其中一个个教育小故事时感动到了,细细品读着这本书里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小故事,他们用自己的真情、真爱,讲述了课堂中的一节课,一个案例,或一段经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是真诚可靠的,是在学生最困惑的时候点亮的一盏灯。其中一个小故事《伟大的琐细》,上课时班主任来听课,整堂课始终面带微笑,温和的目光游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当孩子们表演结束,她率先鼓掌。让我不经感叹笑容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它能给孩子以信心和温暖,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甜美的笑容,温和的仪态,可亲的话语,乃至身上好闻的气息,都会成为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重要动力。

老师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老师所做的一点一滴,对儿童来说,都是人间给他的温暖和爱,成为他的世界。这些琐细之

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所传达的慈爱是无私的,永恒的。教育工作者要记住:对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微笑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教师是一盏灯,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其中一盏灯,让我们照的更亮点,让他们走的更远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们就可能不得不徘徊。所以,老师们,让我们都亮一点吧!

2013年8月

篇五: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倪娟

最近,手捧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已知一盏60瓦的灯)一书,细品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情澎湃,受益匪浅。书中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读着这一个个故事,仿佛置身于其中,许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

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整本书,看似零散的一个个小故事,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又想到了:灯,要点在暗处,放在高处,光才能照射的又广大又深远。生命的灯也是这样,你要时时留意,你的灯还有没有油?有没有接上电源?不要让你的灯熄灭,不要让你的灯成为一种装饰品。想着点,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亮一盏灯。人间总有许多灯为我们每个人亮着,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赢得一份别人的关爱并不难,只是我们必须首先敞开真诚的心扉去爱别人。在六十个故事中,最能打动我的是保志明老师写的《 “低效率”的事》和张小兵老师写的《不一样的“阿慢”》这两篇文章都是反映现

代社会以分来衡量学生是非常不可取的。现在,许多教育新政部门和校长用分来衡量学生,也以分数来衡量教师,势必导致“一切向分看齐”,而那些“低效率”的事情恰恰是培养孩子能力必不可少的过程。就像保志明老师所讲的那样,如果只为分数,可以在几分钟内搞定一个化学定义或化学公式,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这些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段话,摘抄下来让我们共勉: “很多教师教学中常常有种莫名的紧迫感,总是担心来不及,于是不舍得花时间做实验,不舍得花时间探究,不舍得花时间讨论问题。科学课上,很多老师特别重视那些掷地有声的科学结论,心急火燎地把这些 ‘真理’塞给学生。可是,比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体验,思维的形成要长期培养,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事。如果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直奔着结论而去,甚至以题代教,以考代教,那将与科学教育背道而驰。”现代是经济社会,无论什么都与经济挂钩。许多教师之所以有上面所说的紧迫感,究其原因还是与教育行政的评价体制有关。如果一个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其所教学科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分数一定会高,校长以分数来评价老师,评聘职称也以教学分数来衡量,难怪老师们会有莫名的紧迫感;难怪许多老师会走捷径,心急火燎地把这些 ‘真理’塞给学生;难怪许多老师会以题代教,以考代教。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活生生的人,怎能被沦为学习的机器?《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一位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运动会三千米比赛, “阿

慢”获得了第三名是他建立自信的一次契机,他的成功与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啊,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必需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学校和教师不能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拔苗助长;要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正是当年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使他有了自信心,才有了他博士毕业和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去工作这样的结局。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们人生的道路,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