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溧水石湫雅居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6:27 体裁作文
溧水石湫雅居乐体裁作文

篇一:溧水区石湫镇新建6条道路工程控制价编制 说 明

控制价编制说明

工程名称:溧水区石湫镇新建6条农村道路 第 1 页 共 1 页

篇二:溧水文化产业园区

溧水文化产业园区

2013-01-26 15:03:22 查看:496

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

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发起建设,被列为《江苏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建设十大文化设施”和“重点建设十大文化产业项目”。 2011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国家级影视创意园称号。2012年8月,被授予全国指定影视拍摄景地。

园区位于于南京市溧水县石湫镇,依山傍水,河湖纵横,风景如画,拥有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公里,经宁杭高速,距南京主城区仅25分钟车程,东往上海、南至杭州、北去合肥均2-3小时车程,非常便于服务国内外影视拍摄剧组。正在建设中的南京主城至禄口国际机场轻轨南延线在基地入口设有站点,交通十分便利。园区总体规划10000亩,一期开发2113亩,一期计划投资约50亿元。

目前园区已建成摄影棚、演员公寓、创意坊、《金陵十三钗》战争外景地、天主教堂外景、以及道路、景观等基础设施。景地曾拍摄过的影视剧目录:电影:《金陵十三钗》、《吴仁宝》;电视剧:《我是特种兵》、《推拿》、《壮士一去》;电视栏目:《突出重围 》、《一站到底》等。

周园

南京白马如意文化艺术中心(周园),是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羽毛球供应商)董事长周贺桐先生建起的全国最大的私人收藏馆。在周园、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和徽文化精品体验中心等具故宫风范的仿古建筑中,汇聚周氏家族的五代百年收藏之大成。整个景区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题,集石雕、木雕、玉雕、古床、古典家具、佛像、壁画、民居等综合性的古代文化艺术品收藏为平台的旅游景区。占地面积近200亩的景区,有占地30平方米的红木床王、树龄达3000多年的独木桌王、重达6.5吨的龙凤砚台、珍稀的红豆杉茶海、大大小小4000余尊石刻佛像,100多张各式各样名贵的床、2000多平米的大型精美手绘壁画??整个景区于2007年投资兴建,2010年10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十二五”规划期间分五期开发,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御膳房,尚书房、百佛堂、养心斋、狮龙堂等;二期项目建成千佛廊、石雕群、百床馆、木雕馆、壁画长廊、藏传佛教馆及艺术收藏品展示中心等展馆。三期项目建成周园御厨、两座徽派四合院茶楼、周氏宗祠以及购物中心等艺术收藏品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四期项目重建唐代“妙果寺”。按皇家庙宇规格建造,展示佛教珍宝,建设万人广场、大戏台等。五期项目建造中国最大的文博园。

周园,被南京市政府定为2012年重大项目,被江苏省政府定为文化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周园按5A级景区标准,将打造成全国唯一、世界知名的文化博览园区。通过对佛教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资源的充分整合和文化创意、商业会展、婚庆服务、旅游度假等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培育,打造有影响力、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化旅游综合体和一座文化新城,建成全国最大的古玩及艺术品交易场所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区、积极创建AAAAA旅游景区。

南京大金山文化产业基地

南京大金山国防园是以军事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基地。始建于1993年,2007年重新扩建。扩建后占地面积1200亩,总投资近1.2亿元。目前已建成国防教育展览馆、谭震林广场、兵器展示区、兵器模型展馆、射击练习区、激光CS军事游戏区、红色电影放映区等生态人文景点30多处,以及与之配套服务的游乐观光园、度假养生区和会议接待中心。

篇三:石湫影都商汇项目介绍

简 介

“影都商汇”商住区项目由南京润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石湫镇镇中心,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8658㎡,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8000㎡(其中地上约51000㎡,地下16714.43㎡),建筑容积率A地块1.04、B地块2.00,建筑密度A地块34.92%、B地块38.77%,绿地率A地块20.53%、B地块31%,项目建设周期约3年时间,计划于2015年底完成。

项目地址位于溧水县石湫镇横山西路8号,紧邻石湫未来影视创意园(影视城)旁,项目周边有规划待建占地约800亩的一所职业学院,距禄口国际机场8公里,交通便利(出门上243省道)。该项目共有1幢小高层(11F)住宅,2幢小高层(11F)商住楼,3幢商业楼(含酒店式公寓)及配套的社区物管用房,在充分考虑了地域性与整体性的融合,整合石湫镇总体规划后,打造此项目为石湫镇的商业中心,整体设计为南京民国建筑风格,既端庄浑厚,又灵巧细腻。 项目周边:

西边:紧邻轻轨站(禄口机场到高淳的轻轨)、大学城(已落户的有南京元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目前已在拆迁过程中)、S243省道。

东边:老城区,镇政府及相关单位,居住区,石湫中心小学

南边:约5万平方安置房,目前已经开始施工。

北边:石湫到溧水天生桥的景观大道,目前从溧水区天生桥和石湫两边都已开始施工。

西北边:雅居乐项目(1000亩),目前正在拆迁过程中;已建成在运营的石湫影视基地。

东北边:老城区

效果图:

篇四:南京溧水民俗整理完整版

水 民

犟驴舞

时间。腊月二十四——正月二十四,地点:东屏镇。

犟驴舞中,驴是男扮女装,站在中间的见由男人假扮的花旦。赶驴的主打扮成小丑的样子。

骆山大龙

时间:腊月二十四——正月十八,地点:和凤镇骆山村。

骆山村濒临石臼湖,骆山大龙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龙身巨大,近百米长,500多人才能抬起。表演时,借大湖滩上旗帜招展,火铳、喇叭声不断,儿童打扮得花团锦簇,白色巨龙在湖滩上盘旋。

打水浒

时间:腊月二十八——正月十八,地点:洪蓝镇

姜家西赵村

每逢春节,村里人便会选择村中空地或稻场,在四边插上20多面梁山旗帜,表演打水浒。根据人物不同,打扮成不同的角色,村民拿着各种道具展开?生死大战?,最有名的是?李逵闹东京?。

打社火

时间:除夕——正月十五,地点:拓塘镇。

?条社火?是祭祀舞蹈。起先,各村社火会首先在村内表演,到正日初七这一天,才全部集中在拓塘老街上,开始带有竞赛性质的表演活动。

打五件

时间:正月初八——二月十八,地点:白马镇石头寨村。

打五件是民间曲艺。在一条板凳上绑了锣、鼓、镲、匀板等乐器,表演时,一人或几人按要求分别击打五件乐器,没有舞台,没有现成歌词,演员也不化

妆,到了人家门口看什么唱什么。

采茶灯

时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地点:东屏镇群力村。

采茶好每年腊月3W,正月初一起灯,正月十五闹灯。采茶灯表演的人物众多,有采茶妇、王婆等约120人。道具有采茶灯、旗灯等。在舞蹈过程中还伴有大段的词曲,大小采茶曲均以花名作词。

东泉马灯

时间:正月初二——正月十八,地点:石湫镇东泉村。

以表演?三国?、‘水浒’、?隋唐演义?等故事中的人物为主。正日初二出会,点铳放炮,在村中空地上先是火连星表演?童子拜观音’多套路;随后,马灯正式登场,其基本阵式有‘’蝴蝶?、?药葫芦?等。跑阵结束,马灯中的不同人物就对打起来,把表

演推向高潮。

溧水石湫雅居乐

船桥小马灯

时间:正月初二——正月十六,地点:和凤镇船桥村。

28名12-15岁的男孩和女孩装扮成宝马、水牛、法海和〈西游记〉人物,表演的内容有《西游记》、《日蛇传》等传统戏曲故事。

虾子灯

时间:正月初四——正月十六,地点:石湫镇新农村。

每年正月十三,石湫镇毛吾山村的老人就会把全村人聚集起来,祭祀天地……这时把虾子灯拿出来,玩一玩,第一次的活动基本要持续两三个小时,当地人称为虾子灯起草。

这个村搬迁更名为新农村,今年仍表演虾子灯。

篇五:溧水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

溧水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 录

1、骆山大龙(属江苏省首批保护项目)

2、蒲塘桥祠山庙会(属南京市首批保护项目)

3、打社火(属南京市首批保护项目)

4、打五件(属南京市首批保护项目)

5、跳当当(属南京市首批保护项目)

6、明觉铁画(属南京市首批保护项目)

7、洪蓝玉带糕

8、柘塘中医药

9、客家民歌

10、义气墩

11、采茶舞

12、打水浒

13、犟驴舞

14、高台狮子

15、划旱船

16、东泉马灯

17、曹岗唱道

18、推车舞

19、骆山中医药

20、送春

21、船桥小马灯

22、陶村煞狮

23、毛吾山虾子灯

24、查氏膏药

25、石湫狗肉

26、桑园蒲娶妻送房

27、附件:溧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调查表

一、骆山大龙

骆山村位于溧水县和凤镇孔镇西南,濒临石臼湖。全村500余户人家,1800多人口,是孔镇西南人口最多的自然村,也是自然历史形成的小陈家、山南、山北、曹家、坟上等村的中心区。骆山大龙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溧水地区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骆山大龙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舞龙的时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正月十八。此时,正值冬季枯水季节,有大片湖滩可以利用,因此,骆山大龙龙身巨大,体长将近百米,参与者达五百人之多,号称“江南第一大龙”。石臼湖位于江苏省溧水县与安徽省当涂县之间,是古时丹阳大泽的一部分。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泛舟湖上,并作诗留念: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客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入芦花里。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石臼湖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美誉,“臼湖渔歌”是著名的中山八景之一。当地百姓依赖石臼湖为生,新年来临时,则在湖滩上载歌载舞、龙舞盘旋,以降魔驱妖,祈求风调雨顺、人口平安,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现象。

骆山大龙主要集中在骆山村及其周边村落,其影响所及包括安徽广德、郎溪、当涂一带,也包括高淳古柏、漆桥等地,县内主要集中在和凤孙家巷、孔镇、杨家等村镇。

骆山大龙具有四百多年历史,它的兴起和当地的一个传说有密切关系。据说,明代万历年间,该村考取了一名进士名叫杨培庵。杨氏是当地望族,其家谱上自周成王时期,下止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保存相当完整。历史上杨氏家族名人辈出,西汉时杨恽系司马迁外孙,西汉末年杨雄是著名文学家、辞赋家,三国时杨修也出自这一家族。至南宋高宗时期,杨氏家族南迁,其中一支定居于孔镇骆山村,一直繁衍至今。历史上杨培庵实有其人,他的坟墓也一直在村后的山坡上。杨培庵中进士后,曾先后出任过漳州知府、江西省和河南省按察使、布政使,后又任山东巡抚,因丁忧未到职。杨培庵为官清廉,颇有官声。传说当年他避雨庙中,曾救过一条受到惩罚的小白龙。杨培庵心生怜悯,代其向执法的张天师求情,还将小白龙带回了骆山村,让其行云播雨,造福百姓。从此,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习俗。 骆山大龙兴起后,在溧水、高淳等周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腊月正月到骆山看龙”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活动。人们还利用这一机会走亲访友,密切感情,增进交流。届时,偌大湖滩上旗臶招展,火铳、喇叭声不断,儿童打扮得花团锦簇,白色巨龙在湖滩上盘旋,一时人潮涌动,观者如堵,场面十分壮观。1945年,抗战胜利后,骆山村民杨裕发、杨裕才自发组织舞龙,以示庆祝。1983年改革开放后,骆山村民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自发组织舞龙,以表达喜悦的心情。2005 年,骆山大龙重新恢复,南京电视台民俗专题部还拍摄了有关骆山大龙的专题片。

骆山大龙于腊月二十四起草,到正月十八落草,一共25天。

起草时,先由玛咪炮放炮,召集全村百姓。玛咪炮系当地土语,也称地炮或铸炮,高约20公分,粗约4公分,里面填满火药,放炮时臵放于地上。放炮时,声震如天,地动山摇,非常响亮。待三声炮响过后,龙会成员按照出龙顺序齐齐集中于龙会门前,先是十面绘有蟠龙、麒麟、貔貅、蜈蚣等图案的大旗在前引路;紧跟在后面的是4盏大红灯笼,为开道灯;之后有小红灯笼一盏引出跳云队伍;再接着是龙珠引领下的舞龙队伍。又有锣鼓喇叭4 队,

分别安排于跳云队、龙首处、龙身处和龙尾,以便相互照应,增加气氛。整个舞龙队伍依次来到湖滩后,大龙必须龙首向东,龙尾朝西。这么做也有来历,据说,小白龙被救后,杨培庵将其安放于东面狮子山的白龙潭内,因此白龙起草后必须向东方朝拜。

起草以后要给白龙开光,先是放号炮三响,紧跟着鞭炮齐鸣,锣鼓喇叭声响彻湖滩。之后要摆香案、安放香炉、插蜡烛、焚香,叩拜祷告,以示请神接神,保佑舞龙活动顺利进行,保佑全村百姓平安。紧接着取大红公鸡一只,将鸡头拧下,洒鸡血于四周,并用毛笔蘸鸡血。这种蘸过鸡血的毛笔据说非常吉利,会被村民抢去收藏。

开光之后,就意味着接到了神,这只龙也就有了神性。

接下来,村民、外地来的亲属、一些民间团体等等都要给白龙挂红。取一尺红布悬挂于龙首,有祝福和祈福的意思,这时就可以开始正式舞龙了。除了本村以外,还会到周边的山南村、孙家巷村、杨家村、漆桥镇及溧水、高淳等地去舞龙。根据当地习俗,舞龙时不能吃荤和饮酒,个别虔诚的人家会在整个舞龙期间都不食荤和饮酒,以示敬神。其实不吃荤和饮酒,还有一个更实际的考虑,就是怕食荤坏肚、饮酒误事,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舞龙主要分为跳珠、跳龙、跳云三部分。

跳珠:是由掌珠人在前面引导龙首前行。掌珠人手持火红龙珠,百般引诱挑逗,大龙在掌珠人的引导下,高低起伏,进行各种表演。

跳龙:因龙身巨大,跳龙人需分作两队,一队跳龙,一队则稍事休息,两队交替上阵,轮番表演。其阵式有巨龙摆尾、一字长蛇阵、盘旋阵等。

跳云:由66名8岁至12岁男童表演。他们身着彩衣、彩帽、脚穿绣鞋,每人分别手持两块绘有云彩的云板。他们在龙身围起的空场中进行表演,分为图阵和字阵两种。图阵有 “双龙出水”、“满天星”、“三角形”、“五角形”等各种阵式。所谓“双龙出水”,是将跳云的队伍分为两队,每队由字头率领,从左右两边出场,跑至中间时再交叉跑。而“满天星”则是两队相互交叉,不停地跑位、移动,显得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状如满天星斗。最后,他们还会用手中的云板摆出“人口平安”、“天下太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字样,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骆山大龙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主要步骤有扎制龙身骨架、糊纸、彩绘等。龙头高2.3米,宽2.2米,龙身共24节,每节长2.8米,整个大龙体长将近百米,号称“江南第一大龙”。龙头上还要扎制108将,有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有杨宗保、穆桂英、樊梨花等民间传奇的英雄人物。龙身需用透明薄纸糊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跑动起来时,薄纸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之所以用蜡烛而不用电光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因为烛火会因燃烧快慢而显得高低错落,跑动时也会闪烁不停、飘动不定,这时候整个龙看起来会显得更加具有灵性。表演时,龙尾处还需接出一截长约10米的粗绳,由十来位精壮后生用力拖拽,以起到平衡的作用,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舞龙时因惯性过大而造成龙尾脱手。大龙扎制完成以后,要到腊月二十四起草时再行开光。此外,还需制作龙旗、彩旗、大小灯笼、以及喇叭、马蹄炮等。第二大类为制作云板和彩绣。云板共66面,用竹篾扎制轮廓,用蜡光纸、金纸及各色彩纸糊制,上面绘有云形图案。彩绣分为制作头饰、绣衣及绣花等。这是村中妇女们显示手艺的时候,所以她们要拿出平生本领,将自己的孩子打扮得花团锦簇,各个不同。

骆山大龙自明清一直传承至今,但其技艺、程序等一直在民间口耳相传,并无文字资料

可查。现在我们只能根据当事人的回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参与组织和表演者有杨以船、杨书模、杨裕兴等人。

四十年代有杨裕发、杨裕才、杨文钱、杨文献、杨以和、杨以祖、杨康八等人。1945年以后中断。

此后一直到1983年,才由杨昭金、杨裕龙、杨文桴、杨文松等发起组织,恢复舞龙。 2005年,骆山村再次组织舞龙,参与组织和表演者有杨书范、杨文化、杨裕龙、杨昭富、陈老头等人。

二、蒲塘桥祠山庙会

蒲塘村位于溧水县南部,东临石臼湖,西邻秋湖山。距南京城区仅62公里、距禄口机场24公里,现归洪蓝镇所辖。蒲塘村地处圩区,境内河塘、湖泊众多,汊港交错,村南有河名为蒲塘,水自溧阳来,经石臼湖而入长江。旧时蒲塘无桥,村民往来均需依赖摆渡,极为不便,尤其是春汛期间,桃花水泛滥,水面浩荡,波涛汹涌,以致浪覆舟揖,致人死命。明正德年间(公元1509年),村民赵琪及其家族出资三千金造桥。桥分九孔,长约四十丈(约133米),桥面宽约二丈五尺(约8米),可供车马及行人通行,当时的县令陈宪将此桥命名为“尚义桥”,并为之作“尚义桥记”,以示纪念。尚义桥又称蒲塘桥,迄今已有500年历史,目前,此桥仍可通行,现已被列入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蒲塘村现有人口约4000多,2400余户。大多为陈、徐、傅、蒋、叶、汤等六大姓。行政村下辖蒲塘、上仓、下仓、冯村、薛家、汤村、路家、赵家、杨家庄等9个自然村。而历史上的蒲塘桥庙会则主要由蒲塘、上仓、下仓、理村等发起组织。

蒲塘桥庙会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大型祭祀活动,一般于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至二十七这三天时间里进行。活动地点主要在蒲塘老街祠山大帝庙到万年台这一段距离,此时正是农村中一年中春耕春种开始之际。举行庙会祭祀活动,一是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人口平安;二是籍此进行农业生产资料的交易活动,为新一年农业生产打下基础。蒲塘桥庙会主要由蒲塘、上仓、下仓、理村四个自然村发起组织,其影响所及,除了周边村镇外,还辐射到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市的许多村落。

蒲塘地处江南水乡,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每年春汛时,洪水常常泛滥成灾,淹毁农田。为防水患,蒲塘及周边孔镇、毛公埠、骆山等地村民沿河作堤,沿湖筑坝,称作“圩”。南宋著名词人杨万里曾巡视江南,并作“圩丁词十解”,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百姓与洪水奋斗的情景:“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万杵一鸣千畚土,大呼高唱总齐声。”又“儿郎辛苦莫呼天,一日修圩一岁眠。六七月头无点雨,试登高处望圩田。”按杨万里在此诗序言中的解释,“圩”作围解,“圩者围也,内则围田,外则围水。”每圩设一圩长,每户需出青壮年为圩丁。每年春汛期间,由圩长召集圩丁上湖护堤,筑坝围堰,以防洪灾。由此可见,水患与否是农业生产丰与歉的重要因素。

明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下令江南地区建360座祠山大帝庙,各庙轮流祭祀,以求神灵保佑江南地区洪水不再为害,百姓安居,五谷丰登。蒲塘祠山大帝庙即为其中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为主祭日,此外如马家庙庙会为二月初八,吴村桥庙会为三月二十八,其它还有薛家庙会、陈郭村庙会、邰村庙会等等。那么祠山大帝有何来历呢?原来祠山大帝是三国时期的乌程侯张渤,他曾在江南地区治水多年,组织开挖沟渠,疏浚河道,大大减轻了江南

地区的水患灾害,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广泛爱戴。张渤后于安徽省广德县之祠山去世,群众为了纪念他,便尊他为祠山大帝,俗称“黑菩萨”,因其面黑之故。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下令建庙供奉祠山大帝开始,江南地区便有了庙会的传统,迄今已有将近550年的历史,从而形成了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习俗。

蒲塘桥庙会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其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

一、庙会的组织

蒲塘村是自然历史形成的老集镇,蒲塘老街自北向南穿过集镇,直抵蒲塘河。居民居住沿老街分布,形成街南、街中、街北三个社区。街南主要是陈、徐家族,街中为傅、蒋家族,街北则是叶、汤家族,庙会的组织(当地称“头首”)主要由这六大家族轮流出面担任。

1949年以前,蒲塘桥庙会从未中断过,一般来讲,庙会三天,都要请戏班子连唱三天大戏,担任头首的家族要负责筹钱请戏班。但如果遇上灾年或资金困难的时候,亦可能光出会不唱戏。这时候就会遇上一点麻烦,因为上一年人家当头首时唱戏,轮到下家就不请戏班子了,上家会不答应,就会偷偷将万年台前的旗杆竖起来。而一旦竖起旗杆,就必须唱戏,因此,下家往往会想方设法将旗杆藏起来。不过,做这一切的时候并不十分认真,有时往往演变成一场有趣的游戏。到了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六大家族长老都要聚集在一起,决定出会的各项事宜,叫“十八会茶”。会茶之后,便在万年台前竖起一根旗杆。此旗杆高三丈六尺(约12米),悬挂三角旗一面,杆顶还须扎一束刚发芽长叶的柳枝,叫“见青”。从此日开始,直到庙会结束之日,旗杆都要一直竖在那里。整个庙会活动由香火堂负责,蒲塘香火堂由上仓、下仓、理村、蒲塘四个自然村组成,因而庙会的举办也由这四个村出资出人来组织进行。资金主要由民间筹集,由香火堂公推一名声誉好、肯负责、会办事的人来担任。资金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担任头首的家族出资;二是全体村民按人按户分摊;三是善男信女捐的香火钱;四是当地头面人物或富裕人家所捐的善款。

二、出会的秩序

庙会出会有严格的秩序,一般于农历三月二十四晚上杀鸡祭神,由头首宣布整个出会的各项事宜,各村分别准备并各司其职。一般来讲,蒲塘村出高跷队、花蓝队,上、下仓村出抛叉队,理村出大、小香亭。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三天每天上午都要出会。出会的秩序为:

1、烧香开路。出发前,花蓝队、高跷队、抛叉队及司锣鼓、喇叭、旗牌的人员,包括善男信女都有要依次来祠山大帝庙拜神,祈求神仙的祝福和护佑。之前,从上、下仓赶来的抛叉队还要另行祭神仪式。抛叉队进入街口以后,将钢叉齐齐摆放一起,由叉头师傅举行祭神仪式。叉头师傅将公鸡鸡头拧下,将鸡血一一淋到每一把钢叉之上,据说此举可以避邪气,可以壮胆。之后叉头师傅敬香、拜四方,同时口中念念有词,词曰: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寅癸水,中央戊已土。之后放铳三响,叉队成员放开脚步奔向庙中,边跑还要边打吆喝。据说谁先跑到庙中,谁就可以先发财,保佑一生平安。所有成员烧完香后,要在庙前依次列队,然后出行。出行路线有严格的规定,要走“火路”,所谓火路,就是神走的路。具体是从祠山庙出发,沿蒲塘老街向南,到蒲塘河,上蒲塘桥,至桥中折返,不过河。为什么不过河呢?也有讲究,因为过了河就不是一个香火堂了。折返后,向北到祠山庙对面的万年台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