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第一季总决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02:02 小学作文
篇一:最强大脑第一季最终情况
最强大脑第一季最终情况 一、栏目介绍:
最强大脑(江苏卫视节目)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源自德国节目《Super Brain》。该节目为季播节目,播出周期为2014年1月至3月。在这里,各具特点的天才们轮番上阵,晒出看家本领,展现超越你想象的神奇技能。节目中,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会从科学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最终,筛选出12位选手组成中国最强大脑战队,分别迎战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的最强大脑战队,决出世界最强大脑。
节目于2014年1月3日至3月28日每周五晚22:00在江苏卫视播出,2014年3月9日起每周日晚21:38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台外重播。最强大脑第一季已于2014年3月28日完结。作为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第一季创下10.42%的高收视份额。在近期召开的2015年度江苏卫视广告招商年会中,即将强势回归的《最强大脑》[1] 一经亮相便成为关注焦点,引发广告商疯狂争抢,最终收获2.5亿元天价冠名。第二季将全面升级,国内外的脑界精英齐聚,“烧脑”大战一触即发。 中文名 最强大脑 外文名 Super Brain 节目类型
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 播出平台
电视/江苏卫视 网络/PPTV 播出时间
每周五22:00(已完结) 台外重播
中教一套 3月9日起每周日21:38 主持人 蒋昌建 科学判官
魏坤琳(Dr.魏) 科学助教 周杰伦 固定观察员
陶晶莹、李永波、梁冬 X观察员
李彦宏、章子怡、孟非、宁财神 X观察员
林丹、金秀贤、张柏芝 开播时间
2014年1月3日至3月28日
二、嘉宾
固定观察员
篇二: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5):捕风者曹全全是否骗过了你的双眼?
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5):捕风者曹全全是否骗过了你的双眼?
---- 记忆力训练网 张海洋
《最强大脑》第二季第二期,“捕风者”曹全全的任务是捕捉1/24秒的画面。从一段影片中,把插入其中的2帧画面找出来,而每帧画面出现的时间是1/24秒!
1/24秒一闪而过的画面,是否能看清呢?如果单纯是一个画面,一闪而过,或许能看到某些内容。然而插入到一段影片之中的话,那就会由于“视觉暂留”的原理而导致无法看清。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如果在一段完整的影片中插入1帧画面,那么,这帧画面会受到前面那些画面的“视觉暂留”效应的影响,而导致无法看清这帧画面的内容。
在曹全全的挑战中,两段影片,每段插入了2帧画面,看得仔细的人,也只是看到了4次的画面闪动,具体是什么内容那就根本无法分辨。而如果看得不够仔细,那估计连4次的画面闪动都无法看全。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能力?真的是如宣传所说的那种能把时间放慢的能力吗?请看我们的解密。
是天生的能力还是后天训练的?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说,正常人一定是会受到“视觉暂留”效应所影响的。如果曹全全的能力是天生的,那么,他就跟我们正常人不一样,他不会受到“视觉暂留”效应的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他小时候,在看胶片电影的时候,他就无法像我们正常人那样看到连续流畅的影像,而只能看到一副一副画面——有点像我们现在连续快速播放PPT的那种感觉。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最强大脑第一季总决赛)如果他从小有这种经历的话,那他在节目中应该会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他竟然不会受“视觉暂留”影响的那种与众不同的奇异世界。然而他并没有这样说,可见这不是天生的能力。
如果是后天训练出来的,那我们就只能很好奇地怀疑,这究竟是怎样训练的?为什么要训练这种能力?谁那么有兴致来训练这种毫无用处的能力?而且如果要训练的话,那应该需要有人配合他播放这种胶片电影,从慢到快,逐渐地提升。如果这种能力真的能训练出来的话,那究竟需要训练多少年?另外,还有谁那么无聊会帮他一起来进行多年的训练?
Dr.魏在挑战最后说,这个挑战即使成功了,难度分也只能给2分,理由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如果说,通过长期训练,能够看清1/2秒或者1/5秒每帧的画面,这或许还有可能。而如果每帧1/24秒也能看清的话,人类的能力究竟能否训练到这个程度,我们是大大怀疑的。至少没听说谁有这样的能力。
相反,像辛哲和鲍云那样的照相记忆能力,在这个世界上倒还是有不少人拥有的,画家和象棋运动员中,就有不少人有这样的能力。只有快速运算的能力,那就更多人拥有了。鲍云那种能够训练的照相记忆能力给10分,林建东那种能够训练的快速运算能力给9分(事实上林建东是还不是运算能力,而是记忆力),反而这种没有人训练过、甚至不可能达到的、能抗拒“视觉暂留”的神奇能力(如果真有的话),却仅仅给2分。
Dr.魏的这种打分逻辑,实在让人无法看懂。
真相其实是记忆力!
捕风者这个节目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记忆力!
曹全全在节目中介绍自己是个武术家,这应该是真实的。然而,节目中故意让他不要介绍的,是他的另一个身份——记忆培训师。事实上,曹全全在2013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一直从事的是记忆培训工作。
如果是记忆力,那么真正的挑战是什么呢?
首先挑选100部电影,每部电影挑出10帧画面,总共1000帧画面。这1000帧画面,曹全全肯定需要提前熟悉的,并且知道每帧画面所对应的电影名。
这肯定需要提前熟悉的,否则挑战无法进行。你想想,如果那100部电影你没有看过,或者那1000帧画面都是毫无特征的镜头(例如缺乏特征性的大海、草原等背景),谁那么有本事知道它们属于哪部影片呢?即使你真能看清那幅画面,你又怎么知道是哪部影片里的呢?说不定这部影片你还没看过呢!
曹全全不光要提前熟悉这1000帧画面,而且还需要把这1000帧画面插入到不同的影片中,来反复观察那一闪而过的屏幕特征,并且把这个特征与对应的画面联系起来。每幅画面虽然是具体的、生动的,但那一闪而过的像闪电那样的东西,却是抽象的,如果没有深厚的联想记忆功底,是无法进行挑战的。
这就是节目组需要找一个记忆大师来进行这个挑战的原因。只不过节目组有点担心大家会厌烦反复出现的记忆节目,
所以就想尽办法把这个挑战包装成跟记忆毫无
关系的稀奇古怪的能力。
怎样进行记忆?
根据我们的解密,挑战者曹全全所要做的,就是在看到那一闪而过的类似闪电那样的画面的时候,能够根据这个闪动的特征,来回忆起相应的电影画面,并说出属于哪部电影。
插入到影片中的画面,肯定会在屏幕上有所闪动,而且闪动出来的画面,虽然是很抽象,但还是各有不同的。只需要找到这个抽象画面的特征,还是能展开联想的。
这里的难度主要在于,1000
幅画面的特征,有很多应该是非常接近的,有
时候很难清楚地分辨出来。而这1000幅画面在屏幕上一闪而过的痕迹,那就更加接近了,更加难以分辨。
要做到清楚地分辨,并且准确滴联想,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否则曹全全的挑战就不会失败了。
那一闪而过的痕迹,有些会出现在屏幕的上方、有些会出现在屏幕下方,有些是细而长的、有些是短而宽的,有些是小范围的、有些是大幅度的。记忆大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痕迹变成各种生动的物体(例如苹果、大象、溜溜球之类的),或者变成数字(例如2538、7629等等),然后再跟相应的电影画面以及电影名称进行联想。
这里的观察量以及记忆量,都是非常大的。曹全全为了这个挑战,背后一定是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由于有些内容实在是太接近了、无法完全分辨出来,所以导致最后挑战的失败。
一个记忆大师在挑战前所做的这么多努力,在节目中完全没有被展现出来;而如此高难度的一个挑战,却被Dr.魏给了一个如此低的分数。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
篇三:《最强大脑》王峰回归任“中国队长” 12人中国战队迎战国际赛
李小璐出题本周《最强大脑》迎来生存游戏最后一环,《最强大脑》踢馆赛迎来最为激烈的最后决赛,最后一轮踢馆赛竞争中国战队最终资格,各路高手云集,更有“甜馨辣妈”李小璐助阵着实惊艳。第一季“脑王”王峰重返最强大脑,超越自我,冲击世界纪录,李小璐赞不绝口:“中国战队需要你!”第一期遗憾出局选手刘健“复仇”DR.魏,18天练就二维变三维,超难度成功晋级!最终12人中国战队大名单也终于公布,一场刺激十足的视听盛宴,踢馆赛完美落幕,随后的国际挑战赛一触即发,中国脑力精英将迎战德、日、美、英四国战队,五国大战敬请期待!
“王者归来”王峰任“中国队长”
李小璐:“中国战队需要你!”
踢馆之夜最终决赛,第一季超人气“脑王”王峰实力归来,向着自己的世界纪录发起冲击,只为挑战自我。挑战项目麻将花色多,记忆难度大,以至于李小璐决定:“今天回去后学麻将,听说麻将可以治老年痴呆症!”引发全场笑声不断。超群的记忆能力让所有人惊叹,不仅挑战成功、打破新的世界纪录,更被DR.魏钦点:“我觉得王峰完全有资格作为中国战队队长!”李小璐激动的直呼:“中国战队需要你!”
节目中王峰让所有人看到了他坚强的性格和勇于超越的毅力,其实他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学生,不喜欢居于人后,骨子里不服输的本性让他特别喜欢挑战,而记忆就是他挑战自己的一大乐趣。2天背完4500个四级词汇,3天道德经倒背如流,5分钟记忆80个历史事件,15分钟记忆160个随机词汇等等。2009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18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中,王峰拿到了记忆扑克牌项目的世界冠军,2010年他又成为第19届世界脑力锦标赛的总冠军众多荣誉和惊人记忆量背后,离不开王峰做出的大量刻苦训练。在大学时,他对训练自己的大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挑战的他进入武汉大学记忆协会开始学习记忆。说起那个时候,王峰笑了起来:“刚开始接触记忆训练的时候,每天都是面对密密麻麻的随机数字表,一只笔,一个秒表,就是我的全部的装备了。刚开始训练是兴奋又激动的,基本上训练中间只会小小的休息一下。中午吃完了午饭,便趴在桌子睡一会,醒了继续训练那个时候也不觉得累!” 正是长久的坚持与努力,才有了现在的他,世界记忆大师王峰。生活中的王峰有些内向,话不多,对于自己的好成绩也并没有显示出骄傲,他微笑着说:“别人的成绩不太在意,我只跟自己比,把比赛当做平时训练,稳定发挥就好。”
出局选手刘健成功“复仇”
“空间游侠”逆袭只用18天
刘健曾让孟非说出“我打预判分最失败的一次”,让高晓松叹服“这就是最强大脑”,更让范冰冰“美人计”求DR.魏高分。第一期节目中,遗憾低分出局的他“复仇者”归来,“百家姓”二维变三维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近乎不可能的逆袭他只用了短短18天!挑战中文字及颜色信息随着五阶魔方转动而变化,李小璐自嘲看不懂规则但是:“我肯定比佟大为聪明!”网友直呼:“佟大为无辜躺枪!”当刘健挑战成功,李小璐更是激动的眼眶含泪,感叹:“认真的男人最帅!”“空间游侠”如愿加入中国战队,Dr.魏:“心服口服!”
网友们也惊讶:“简直是奇迹吧!”而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奇迹,18天内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健爆发出了超人的毅力和强大的记忆与空间思维能力!在第一次挑战失败后,刘健对于DR.魏提出的三维空间记忆印象深刻,并且以此为目标。为了证明自己的最强大脑,从第一期结束后到第二期录制的18天内,不会玩魔方的他在网上淘了8个魔方,从头开始学习三维空间挪移。为了保证记忆训练不受打扰,刘健将自己关进了“小黑屋”,不与外界接触,进行高强度集中地训练。每天练习8小时,2天后他就掌握魔方的基本技巧,7天内3阶魔方就能在一分钟内完成,5阶魔方在7分钟内完成,18天后再次站上了《最强大脑》的舞台,“空间游侠”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所有人。废寝忘食的训练与记忆,让他在
踢馆赛最终战中成功“复仇”,在中国战队获得席位!
Dr.魏曾在现场表示:“这个项目成型后给许多顶尖脑力选手看过,很遗憾没有这方面的选手敢尝试挑战。”刘健的这场“复仇”战,不仅证明了自己,更让所有人另眼相看,他用毅力创造了18天的“逆袭奇迹”。
踢馆赛完美落幕,随后的国际挑战赛一触即发!经过层层选拔的12名脑力精英将代表中国迎战德、日、美、英四国战队。不仅有实力强队德国战车卷土重来,更有中国日本之间的首次脑力对决,必将引起各方关注!预知国际赛发展详情,必将继续锁定《最强大脑》!
篇四: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4):比赛中选手的质数是算出来的还是提前记住的?
最强大脑解密第二季(4):林建东的质数是算出来的还是提前记住的?
---- 尚忆教育 张海洋
《最强大脑》第二季第二期第二个节目,是这样介绍的:1380个五位数让现场大屏幕变成了一个密密麻麻的数字矩阵,“数字怪杰”林建东的任务,就是在巨大的数字矩阵中,飞速运算找出其中的7个质数。
节目所强调的是,这些质数是当场通过快速运算所算出来的。然而,我们通过解密发现,这些质数,根本就不需要当场运算出来,只需要提前把5位数以内的所有质数提前牢牢记住就行了。
快速运算能力?其实是记忆力!
香港记忆协会总干事林建东(右)
与记忆界多项记录保持者Ben Pridmore(左)
5位数以内的所有质数,有好几千个,如果要记住这么多数字,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比较难,然而,林建东是香港记忆协会总干事,在记忆培训领域已经有丰富的经验,运用记忆方法,提前把五位数以内的所有质数牢牢记住,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节目中的1380组数字,林建东过第一遍只用了17分钟,也就是每组数字平均0.7秒,这个速度用来与记忆中的资料进行核对是差不多的,但每组数字只需要计算不到1秒就知道是否质数?这也未免太夸张了!
我们为什么说他不可能在1秒钟之内通过快速运算来算出一个5位数是否质数呢?其实从最后Dr.魏的加试验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最后Dr.魏加试的8771这组4位数,如果按照他在节目中的速度,听到数字之后,应该马上就能报出答案(一秒左右)。然而从镜头来看,整个运算过程他还是苦思冥想了好一会才得出能被7整除这个答案,并没有立刻脱口而出。这说明他的运算速度其实并不算太快。如果以这样的运算速度来应付节目中那1380组数字,而且是5位数,那恐怕就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他在节目中之所以认出那几个质数,依靠的是记忆力而不是运算能力!
当Dr.魏提出加试的时候,林建东那种略显惊愕的表情就很容易理解了,他或许在心里对Dr.魏说:喂,老兄!你难道真不知道我是靠记忆的吗?挑战都成功了,还来个加试?有木有搞错?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能运算就一定不是靠记忆?Dr.魏的神逻辑!
《最强大脑》的大部分节目都是依靠记忆力来完成的。第二期的这三个节目全都是记忆力,然而节目组为了不让观众觉得所展现的能力太单调,于是做了许多工作来误导观众,让观众误以为是其它各种稀奇古怪的能力。
在这个节目中,Dr.魏最后给林建东的加试,原本也是想要引导观众不往记忆力方面去想,然而这个加试却恰恰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原本我们以为林建东能够在1秒之内算出任意一个5位数是否质数,但加试之后才发现,就连4位数是否质数,也需要慢慢计算好一段时间才有答案。这恰恰证实了挑战者在节目中其实运用的是记忆力而不是快速运算能力。
从逻辑上来说,判断8871是否质数是通过运算得来的,这跟林建东是否记住了5位数以内的所有质数,根本没有任何逻辑关系。
Dr.魏只是证明了林建东有一定的运算能力,但这样的运算能力许多人都有(尤其是那些曾经研究过质数的人)。难度有这样运算能力的人,就不能运用记忆方法?即使他是个记忆大师?反过来说,一个记忆大师如果能记住几千个质数,他就一定不具备运算能力?这个是什么逻辑?让人看不懂!
如果林建东能够毫不犹豫立刻报出答案(1秒钟之内),那我们还能相信他的运算速度非常快,快到没必要提前记住(即使能记住也没必要提前记)。然而他确实是花了不少功夫才得出答案的,如果是5位数的话,那必定会更慢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个记忆大师,你是宁愿提前记住还是愿意现场慢慢计算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Dr.魏给这个节目的难度分给到9分,确实有点不可思议,难道他真的看不出这是记忆力而不是运算能力?从记忆力的角度,其实“捕风者”曹全全那个挑战的记忆难度要比林建东记质数难得多,然而Dr.魏却宁愿给曹全全2分,而给林建东9分,这实在让人看不懂。
8个质数让挑战变得更难?其实更简单!
由于嘉宾舒淇所挑选的坐标也是一个质数,加上数字矩阵中原有的7个质数,一共是8个质数。
其实多了一个质数,这本来就在预料范围之内,难度并没有增加,只需要把这8个数快速再确认一下,如果确定这8个数都是质数,那么很轻松就能知道其
中一个必定是坐标,这反而有可能降低了挑战的难度,根本就没有必要把所有数字重复核对两遍。
如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一想就知道,何况进行这项挑战的话,本来就有充足的经验,肯定会知道指定的坐标数会有质数的可能性,而且也一定会做好提前的准备。所以,Dr.魏和评审团认为8个质数会让挑战难度增加了一个层次,这是毫无道理的。
香港最聪明的人?烟雾弹而已!
林建东在出场的时候,说自己是“香港最聪明的人”,给现场观众和评委的感觉,是过分自信、甚至有的狂妄了。
然而,这只是节目组安排的烟雾弹而已。“门萨会员”、“提前两周到达”、“每天睡二十个小时”、“脑力发挥百分之九十以上”、“香港最聪明的人”,所有这些,都是节目组安排林建东来说的,目的是为了渲染脑力超强的气氛,而避免观众看破其中记忆表演的真相。
林建东是否门萨会员,我们不清楚,但他一直都没有说出自己的IQ值,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很高的IQ值,谁敢说自己是最聪明的人?即使有很高的IQ值,这跟快速运算能力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IQ考核的能力比较广泛,并非只有快速运算一种能力。例如《最强大脑》第一季的“中国雨人”周玮,他的运算速度是非常快了,然而IQ却并不高。
至于说自己的脑力发挥百分之九十以上,这就是毫无根据的夸张了,因为即使爱因斯坦,据说也只是运用了自己脑力的不到百分之十而已!
《最强大脑》的大部分节目,都是依靠记忆力来展现的,然而节目组不愿意让大家觉得只有一种单调的记忆力,所以就煞费苦心,把许多原本是记忆力的节目,包装成各种稀奇古怪的能力,这当然也就需要挑战者和Dr.魏来做一些配合表演了。
篇五:首播后争议多 D魏来答疑 最强大脑8个为什么
首播后争议多 D魏来答疑 最强大脑8
个为什么
王大鸣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有一段非常具有“挑衅性”的宣传片花:“我不是歌手,也唱不出最强音,但是,我有最强大脑!”而上周五,向传统歌唱类节目发起挑战的《最强大脑》的首播也引起轰动。除了取得同时段晚十点档的最高收视率,并以1.423刷新了一年来省级卫
视晚十点档新节目的收视新纪录外,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也引起最强话题。
在《最强大脑》的话题效应中,有观众对这档科学类节目的好奇与欢迎,也有大量的问题与不解。这次,我们暂且把第一波8个问题抛给节目中的科学家魏坤琳“Dr.魏”和制片人桑洁解答,相信随着节目的播出,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难题”出现。
问题1
Dr.魏太“独裁”?
在《最强大脑》首期节目中,虽然有李永波、陶晶莹、梁冬担任评审给选手打分,但生杀大权却掌握在“科学判官”Dr.魏手里,三位评审给出的分数乘以魏坤琳的难度系数才是最终结果,选手只有超过80分才能晋级。但观众们发现,即使三位评审给出总分15分的最高分,如果Dr.魏的难度系数分值低,选手也不能超过80分晋级。 举例来说,穿越激光隧道的赵越获得了评审们15分的高分,但最终却因Dr.魏只能得到75分,被淘汰,这让大量观众愤愤不平,认为Dr.魏太“独裁”。观众质疑说:“既然你权力这么大,为何还要设置另三位评审呢?”而“魏坤琳请闭嘴”也成了微博讨论前十的话题。还有观众建议应该增加科学家的数量,这样得出的结果才会令人信服,“如果Dr.魏判断失误,或者评价有失偏颇,就完全没有公正可言了”。
不仅观众意见大,李永波、周杰伦、梁冬等人也在节目里公开对Dr.魏表示不满,李永波直言:“其实我一度是想退出这个节目的,因为他的权力太大了,那还要我们几个来干吗?”
答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被观众评价为“最帅教授”、“最狠心教授”的Dr.魏在现实生活中也显得非常直接果断,说话语速快,经常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和口气,看起来颇有点“简单粗暴”的性格。
他和桑洁同时解释说,《最强大脑》中的科学家其实并不是Dr.魏“一个人在战斗”,虽然节目现场只有他一个人,但他背后站着很多个Dr.魏,节目幕后有着非常庞大和权威的专家顾问团,他们从节目初期的选拔开始,一直到节目彩排、录制的过程中,都给予了科学的指导和把关,以及对选手技能的评判,对选手的评分体系是经过充分论证的。这个专家顾问团目前主要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三所大学的专家组成,此外还有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当今世界脑科学、精神学、运动控制等方面的专家参与,所以,Dr.魏对于选手的意见和态度,其实是代表了专家团们对选手脑力技巧的一致评判。
问题2
他们跟科学有关吗?
有观众看过节目后认为,如果是一档科学类节目,那么为什么让李永波、陶晶莹、梁冬三位评审坐在那,他们能代表科学吗?不如把嘉宾都换成科学家。
答 不同角度看待大脑
桑洁说,Dr.魏是脑力运动控制专家,而三位评审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去打分评价和解读,他们要解决“这样的技能有什么用?如何培养?”等问题,《最强大脑》有个愿望,要让科学在生活中被应用,这样科学才能流行起来。三位评审的挑选是节目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角色,分别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最强,更是不同人群的代表。比如陶晶莹从妈妈的角度,李永波从体育教练的角度,梁冬则是用中国文化、情感的角度,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大脑科学,在自己寻求答案的同时,可以去帮助众多普通观众认识这些技能。
魏坤琳也对此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三位评审的问题代表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疑问,这些是非常有价值的。当科学和常识产生反差,自然会产生争论,这非常好。没有他们的质疑,就不会激发我说出更多的科学解释。所以三位评审的作用太大了!”
问题3
最强大脑是最强记忆?
观众看了第一期《最强大脑》后,提出所谓“最强大脑”难道就是超强的记忆力吗?观众说:“这个节目是不是就是在比记忆力?最强大脑的表现只有记忆力吗?”
答 这只是一个方面
桑洁和Dr.魏介绍,郑才千能在魔方墙中挑战成功,和他的记忆力比较好有很大关系,一般人可能转身就忘记了,就像陶子和周杰伦在节目中一样。
大脑技能这块受基因影响,天赋好的人可以达到极大的容量,如果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也可以得到补充,但是和天赋决定的阈值相比就很小了。
记忆力只是《最强大脑》的一个方面,在节目里会看到空间感知能力、几秒内完成20位数以上乘方的心算,还有如雷达般神奇的用气息识别物体的盲人等,人类的潜能和大脑的极限是大量科学家正在研究的项目,非常复杂。
问题4
挑战项目谁决定?
很多观众看过《最强大脑》后,挖出了国外原版节目《The Brain》的视频,发现中国选手的挑战项目在原版节目里都有,从魔方墙找不同到激光隧道、看图识脸,这些项目国外选手都挑战过。观众质疑说:“这些挑战项目到底是谁来确定的?”
答 根据选手能力随机的
节目中所有的游戏挑战,都是根据选手的脑力能力方向和范围随机设定的。桑洁说:“在他们上场挑战之前,我们做过大量的研究,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