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太极四大金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20:21 字数作文
太极四大金刚字数作文

篇一:陈家沟四大金刚

[转] 陈家沟四大金刚 [图片]

一,陈小旺

陈小旺,太极拳大家,1945年出生,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之一,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兼国际部主席,陈式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技术顾问,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会长。

小旺是四大金刚中的老大,陈小旺是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的嫡孙,父亲是陈照旭也是一代太极高手,由于去世过早,没能来得及向他传授功夫。陈小旺的一身太极拳功夫都是得自陈照丕和陈照奎两位前辈。有名师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上个世纪70年代末,陈小旺就在武林中崭露头角,与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并称为陈家沟的“四大金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一部《陈式太极拳》的纪录片中,陈小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陈式太极拳的风采。陈小旺那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蹿蹦跳跃诉拳姿,把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深厚的功力、劲道和气魄让人叹为观止、奉为经典。许多武术爱好者就是通过这部电视片,认识陈式太极拳、认识陈小旺的。与此同时,陈小旺多次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比赛和国际武术邀请赛,从1980年到1982年,他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的太极拳冠军;1985年参加西安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他以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获得冠军。这以后,在多次重大的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陈小旺也多次获得冠军。他还多次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在与外国的搏击高手交流切磋中,他多次用太极拳功夫折服了前来挑战的外国搏击好手,让世界认识了陈式太极拳的真面目。有一次陈小旺出访新加坡,一位柔道高手向他发起挑战,陈小旺婉言拒绝,但对方执意要比试,并熟练地将他的关节死死拿住。在此情形下,陈小旺只得出手反击。只见他顺势一抖,柔道高手就被甩出几米远。这位柔道高手又邀其同伴,从两边拿住陈小旺的腕关节。陈小旺不慌不忙,沉腰转胯,使用太极拳中的解脱之法,就将两人甩趴在地下。在场的外国武林高手都为陈小旺的太极拳功夫叹服不止。2002年3月,陈小旺应邀到中国台湾省传授太极拳,一位跆拳道6段高手向他“请教”。陈小旺摆出陈式太极拳的中定桩让他推,可是这位跆拳道高手累得汗如雨下,而陈小旺却稳如磐石。

陈小旺还广泛传播陈式太极拳,他辅导过的学生数以万计。他培训了许多太极拳运动员,许多国内、国际比赛的太极拳冠军就出自他的门下。他还涉足影视,参加过《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等影片的拍摄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陈式太极拳的书籍很少。为了继承、发展、普及陈式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陈小旺不顾自己的文化底子薄,克服了种种困难,编著了《世传陈氏太极拳》《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等书籍。他还发表了《论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陈氏太极拳的发劲》《论陈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陈氏太极拳的发劲》《陈氏太极拳的抖杆》等多篇论文,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研究。陈小旺还出版了有关陈氏太极拳的拳、器械、推手珠录像教学片,以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发行。为了普及陈式太极拳,陈小旺在传统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创编了“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陈氏十九式太极拳”,使陈式太极拳这一武术奇葩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为了表彰陈小旺在传播推广陈式太极拳中所作出的贡献,1988年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向他颁发了武术贡献奖。他还被选为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学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

第七届政协委员。

1990年,陈小旺抛下国内如日中天的太极事业,孤身一人前往澳大利亚谋求发展,这在当时的武术界和太极拳爱好者中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对陈小旺是毁誉参半。20年过去了分析其得失是占得了一片天地却失了最大的一块市场,殊为可惜。尽管有种种传言和看法,可是在客观上,他为太极拳在国外的普及推广作出了贡献,为中国的太极拳事业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王西安

王西安,太极拳大家,1944年出生,今年六十八岁。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之一,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陈家沟武术院院长,温县太极拳武术馆副馆长兼总教练,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王西安拳法研究协会会长,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技术顾问,香港太极气功社名誉会长,深圳、珠海、山东、温州、河北永年、南京、杭州、桂林、洛阳、郑州、焦作太极拳等协会名誉会长及顾问。

王西安,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人,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人,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温县太极拳武术馆副馆长兼总教练,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洛阳师院兼职教师,陈家沟武术院创办者。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一级裁判员。他的功夫具有迅、猛、灵、脆、闪惊弹的特点。演练套路似行云流水,连绵起伏,舒展大方,形神兼备,世人称之为王西安拳法。他曾经连续四次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均获第一名,1982年参加北京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赛荣获第一名,1985年参加哈尔滨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名家激请赛荣获第一名。

1983年以来,先后8次赴法国,7次赴日本,以及美国、西班牙、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讲学授拳,目前他的足迹已经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是第一个应邀出国传拳的陈式太极拳大师。他第一个将陈式太极拳带到日本,第一个将陈式太极拳传到欧洲。并在国内外创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太极研究、训练中心,并同时但任美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及国内的香港、山东、安徽、河南、浙江、江西、焦作等地的太极拳组织的教练和顾问,轰动国际武坛,被美国的《美国新闻》誉为“国际太极拳王”;日本大阪市接纳为“永久荣誉市民”;法国巴德纳市接纳为“永久荣誉市民”;西班牙帮布鲁纳市政府授誉“有突出学术贡献金钥匙”。著名武术家冯志强曾语:西安是陈式太极拳传人中最优秀的代表,其武德技艺卓尔,堪称一代大家。 王西安的200多个入门弟子大都是全国或省赛冠军,他的徒弟的徒弟获得全国或省赛冠军者不胜枚数。他的国外徒弟获得中国或本国太极拳比赛冠军者同样不胜枚数。2008年央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四大周擂主

全都是王西安拳法传人,总冠军得主,其子王占军更是年轻一代陈氏太极拳传人中的翘楚,功夫无人可及。 他专心习拳几十年,十分好学,得益太极理论甚佳,他的著作有《陈式太极拳老架》、《陈式太极推手》、《陈式太极拳技击秘诀》,中文、法文、日文和英文版,畅销国内外。他的著述中处处闪现其对运动走劲的独特感悟,初学者读之可初窥门径,有志者循序渐进,可达精妙之境。他示范演练的VCD有1988年的《太极神功》;2002年《陈式太极拳站桩》、《陈式太极单刀、单剑》、《陈式太极拳新架》、《综合太极拳》、已销往世界各地。他作为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在全国第一次恢复武术比赛在北京体育馆荣获“第一名”;在陈家沟武术低落期第一个率先领着村民按工分计酬练太极拳;王西安现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陈家沟武术院院长,温县太极武术馆副馆长兼总教练,省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太极年会副秘书长,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洛阳师专兼职教师。

三,陈正雷

陈正雷,太极拳大家,1949年出生,今年六十二岁。温县陈家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之一,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体委武术馆副馆长,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委员,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技术顾问,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

陈正雷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从8岁开始练习太极拳,如今可谓是百炼成钢。陈家沟这四大太极金刚,小时候就属陈正雷最苦。一岁就没了父亲,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又远嫁西安,留下陈正雷和年迈的大娘相依为命。大娘是父亲的长房妻子,没有生养一儿半女,对陈正雷虽然非常疼爱,视如己出,可是在遭受了丧夫之痛后,精神受到刺激,患了精神病,一犯病就寻死觅活,上吊跳井,生活根本不能自理,更不用说照看还是孩子的陈正雷了。所以,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的膝下享受父慈母爱的时候,陈正雷却过早地领略了生活的艰难——无依无靠,缺衣少食,不仅要照看自己,还要照看生病的大娘。由于生活困难,陈正雷虽然成绩优异,却只上了五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在生产队当饲养员,喂养牲口。这只是生活上的艰难。在精神上,随着陈正雷年

龄的增长,父亲给他留下的“反革命子女”的帽子,却如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头上,而且越来越沉重。

父亲陈照海也是太极拳名师,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参加了当地的地方武装,进行抗日活动,这些地方武装在解放初期被当作“杂牌队”,受到了清理。陈照海就是在这个运动中去世的。父亲虽然死了,可是在那个极“左”的年代里,那顶“反革命子女”的帽子,让陈正雷饱受了沉重的精神磨难,让他抬不起头来。

尽管饱受生活的磨难,尽管精神受到极度的压抑,陈正雷却又是幸运的。1958年,他的伯父陈照丕从河南黄河水利委员会退休回到了家乡陈家沟。看到原来的武术之乡已经没有多少人练习太极拳了,老人非常着急。为了不使陈式太极拳后继无人,陈照丕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武术学校,向村里的年轻人传授太极拳。陈正雷就是在这里得到陈照丕的言传身教,步入太极拳殿堂的。陈照丕待陈正雷如同慈父一般,不仅向他传授武艺,还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让陈正雷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谈到过去,陈正雷感慨地说:“老村长对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发展有功,对我陈正雷更是有知遇之恩,我这一生是没齿难忘。”

苦难是一所学校,它能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培养人坚定的信念,难怪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筋骨,劳其心志。”历经磨难,如今陈正雷在太极拳界无疑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了,但他还是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凡事不事张扬。患难之中得到的滴水之恩,让人永世难忘,也让人懂得什么是人间的真情。陈正雷说:“我这一生要感谢恩师的培养,要感谢老村长的关怀,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我们是患难之交。”

现在,陈正雷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太极拳名家,为传播太极拳呕心沥血。他的爱人则是他事业上的贤内助,协助他创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为太极拳事业忙忙碌碌地奔波着。

在四个人里面,陈正雷的身法的确是最活到的,充分体现了陈氏太极拳柔的一面,并且,其舒展大方也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都传陈正雷为人最谦和,拳如人品,不得不承认。

四,朱天才

朱天才,太极拳大家,1944年出生,今年六十八岁。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之一,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国家高级武术教练,焦作市优秀科技人才,温县武协理事、太极拳研究主任、太极拳专修院院长,新加坡武术总会海外教练、陈氏太极拳协会永久顾问。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技术顾问。

朱天才不仅是陈家沟的“四大金刚”之一,他还被誉为新加坡陈式太极拳的开山人。这是因为,朱天才是陈家沟第一个走出国门,到海外传播陈式太极拳的太极拳家,而他出国的第一站就是新加坡。

朱天才虽然不姓陈,可是他的母亲陈富英却是陈家沟的陈氏后代,是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代外孙。从小生活在武术之乡,又是太极世家,耳濡目染,朱天才自幼就对陈式太极拳情有独钟。他先后跟随陈照丕和陈照奎两位族舅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新架、老架套路,以及刀、枪、剑、棍等器械,还有推手、擒拿等搏击技术。

篇二:初学太极拳入门之鉴

初学太极拳入门之鉴 朱天才

目前,世界上练习陈式太极拳者数以万计,其目的为继承和发扬古老传统太极文化,更进一步强身健体,以最短的时间在健身上体会到它的显著效果。太极拳传统套路中的陈、杨、吴、武、孙,陈为最古老,一直保留着几百年的攻防技击及独特的健身功效。深受着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特别是中国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陈家沟陈式太极拳走出国门,传至海外,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陈式太极拳的每招每势都包含着攻防的技击、深奥的哲理、招势的趣味、拆招的奥秘、刚柔的变化、缠丝的玄妙、健身的效果等等,其文化内涵深奥莫测。它在人们的心里产生一种难学难练高不可攀的恐惧障碍及悬念,总认为有名师指点长期磨练,细心研究,才可练出点名堂来??此话也不错,要真正练就像以前太极拳宗师一样,(如陈王庭、陈长兴、陈发科)有超高境界的功夫,也可能是神话传说,但在当今现代化社会,高新科技发展,人们思想境界提高,经济基础和生活水平的高标准化,对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们以挖掘继承传统太极拳功夫,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为目的,每个太极拳精英都在想方设法为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创编各式各样的锻炼套路和教学方法。我根据四十余年国内外授拳经验和体会总结了一套能使大家在最短时间内把最深奥玄妙的陈家沟太极拳的健身效果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即陈家沟太极拳天才教学法。

我,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人,陈氏第十九代外孙,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中国武术高级教练,首批非物质中国文化遗产太极拳

传承人,国际级太极拳导师,中国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弟子学生遍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我的“陈氏太极拳天才教学法”已受到了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及肯定,我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套路的辨析,使初练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久练者可耐人寻味,意味无穷??不管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层次高低,都易接受了解和喜欢,打破了陈氏太极拳在人心目中认为难练、难看和需长期的禁区,使陈氏太极拳的招势复杂变的精辟易练、易懂、易学的效果。 陈家沟太极拳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从小在陈家沟长大,从孩提时代就接触了家传太极拳。陈家沟从古至今流传着一首民谣“喝过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三捣碓”。这充分证明了陈氏太极拳在陈家沟的普及,在人们的心中已打上深深的烙印,陈家沟的孩子们学拳父母亲从不强迫,谁会就跟谁学,很随便,孩子们从小对见到听到的太极拳前辈的精堪拳艺,感到玄妙而惊奇,也促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就爱上了太极拳。当孩子们从少年跨入青年时期有了分析能力,才有了师父,在师父的指导下,寻规导矩认认真真向师父(大多数都是自己亲戚父辈)练习太极拳,孩子们称呼师父的很少,都是以陈氏亲戚辈分称呼。那时候师父讲的很少,就是练??。记得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每天晚上风雨无阻地在师父家(族舅陈照丕)学练太极拳,在师父面前,去早了练两遍,去晚了练一遍,自己想练去院子里自己磨练,不练就看别人练,一直到深夜,那时师父从不讲招势的用法,大家练完了,师父讲解练的招势的对错,进行纠正,让大家推敲,理解拳理,对用法只

说:“一招通,百招通”。每晚就是练??纠正,纠正??练,结合拳理,盘架子,一定将拳架练的扎扎实实,从手、眼、身、法、步,每招每势练到定型不变形,这样的练习是太极拳的第一阶段的练习——招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八年过去,师父还是在招熟的基础上讲外形引内气的练习方法,讲气——呼吸,这个阶段体会容易坚持难;气的导引,丹田的内转,内外的结合,刚柔的互变,攻防的招势,身内的体会??等。更是要靠增加自己的内功及兴趣。这个时期,你可能成长在青年时期,精立充沛,理解力强,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前进??不知疲劳地促使自己更下功夫——练,当练至体内的感受有欲罢不能时,会精神倍增,力量无穷,内外一致,全身松柔,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并用??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懂劲。那时我们才明白师父为什么从不讲每招每势的用法。师父讲“小时思想单纯、幼稚、简单,拳没有练好,讲每招每势的用法,自己就会想怎么用、打??忽视了练拳的要求、松柔、圆活、弹抖??等”没下功夫,气练不到体内,内外不能合一,知道了用法,身上没气,也使不出来,等于白练。这就是气不本於身实而虚。这里虚指没有,当你功夫练到身上,内外一致,以意引气,以气摧形,气到形到,完成了一、二阶段的练习,有规矩而脱规矩,再下功夫——练??就会体会无穷欲罢不能。 陈家沟的孩子们从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练、练、练、太难了,大浪陶沙。当时练拳者健身少于攻防。所以练拳者千人万人,成功者一人半人??,半徒而废的太多了,贵在坚持也??

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思想文明和精

神文明改观,促使太极拳运动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重视。此后陈家沟太极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挖掘整理,得以继承发扬。 新颖的陈氏太极拳教学法

初学陈氏太极拳者,开始首先告诉他们怎样去理解陈氏太极拳。 入门太极拳,学习太极拳,这就是天才教学法的三步曲。

初练者,首先理解练好陈家沟太极拳的“五不一求”。不可低头挺胸,不可使用拙力,不可急欲求成,不可心存杂念,不可心不养气;一求自然、松柔静心??。

练太极拳首先理解身体中正。拳精论:“低头挺胸,拳艺不精”,失去顶劲,无依无宗,神气不合,气血不通,挺胸突臀,全身僵硬,横气填胸,气逆上行,胸闷气滞,百病齐生??切记切记。练拳应;百会领起,心清目明,身体中正,气血畅通,含胸松柔,满腔是空;蹋腰敛臀,气畅下行,开裆贵圆,根固枝荣,腹实心虚,中气贯通,太和元气,才能浩行。

练拳不可使用拙力。用拙力易折,气易阻停于胸,久而久之,必得胸憋闷肺痛之疾,用拙力则身体僵硬,拘谨,四肢不灵活,呆滞。固身血气不畅,气无法降于涌泉,产生气喘变色,身为拙力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疾。拳论讲,练拳何尝不用力,不用力何谓武术??。这告诉了我们练拳一定要把力在放松的基础上爆发出来,这样才有弹性,有灵劲。所以练起拳来就会松柔圆活,轻灵沉稳,积柔成刚,刚柔互变,不凹不凸,一片神行。

练拳不可急欲求成。心静则神安,心不静则神不宁,心静神自安,

心安气顺行,神气相通,万象归宗。慢柔出细活,内外一致行,功夫长进快,全凭慢、柔、松。心莫急燥,内静体松,急于求成,一事无成,处处静、处处松,时时静、时时清,静中练、思路明,一步一个印,步步向上升,静中求动、动中静,动静分明出真功。

练拳不可心存杂念。练太极拳不可心存打人等杂念,否则欺人失心和,欺心失心德。杂念一起,横气自生,肝气不平,心火上攻,阴阳失调,失去平衡,不但拳永不进步,心神永不宁,何谈修身养性,健身强体。心动神出无所依,神气散去无所归;心平气和无杂念,虚实开合下苦功,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功到神行,水到渠成,无拘无束,一片神行。

练拳不可心不养气。太极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知养,易伤难久常,练拳不懂养,白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运气养身而无害,用气久之易损体。练习太极拳以柔为主,以养为主,慢练,柔练,平心静气,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养精蓄锐。俗话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气为身体,身心练强壮,人之福也。”当然太极拳为武术,有自卫防御之功能,气在体内为养气,发之于外为耗气,气耗多了则损体;练气为养,多养少耗易不耗。总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灵之境,心旷神怡??

五不且莫忘,一求记心头

练拳则求静,心静则神明;

练拳求体松,体松气畅通;

练拳求圆活,圆活技自生;

篇三:陈式太极拳传承

陈式太极拳传承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太极馆整理)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所乐

陈氏第十世,师承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而得太极拳真谛,和其师兄弟陈汝信同为太极拳创编后的太极拳第二代宗师。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汝信,陈氏第十世,学拳于太极拳创编入陈王廷。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正如,陈氏十一世,师承陈所乐而精于—百零八式太极拳,为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恂如、陈申如 陈氏第十一世,陈所乐之孪生子,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字长青,乾隆年间人。陈继夏、字炳南,清乾隆末年人。陈氏十二世。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公兆,字德基,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陈氏十三世。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秉奇、陈秉壬、陈秉旺,陈氏十三

世,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乾隆末年人。三人乃亲叔伯兄弟。从小即拜族叔陈继夏为师,学习家传陈氏太极拳术。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他对太极拳的发展,贡献颇丰,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在漫长的太极拳发展道路上,又树起了一座丰碑。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有恒、陈有本

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萍、陈仲甡、

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耕耘、字霞村,陈氏第十五世孙,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长兴之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垚、字坤三,仲甡长子,叔伯弟兄排行第二,为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淼、字淮三,季甡长子,幼随父习文练武。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焱、仲甡次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森、字愧三,季甡次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字品三,仲甡三子。陈氏十六世。前清岁贡生。为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延熙、陈耕耘次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复元、字旭初,陈氏十六世。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克忠、字子纯,陈克弟、陈氏十七世。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发科、字福生。陈氏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自幼师承乃父延熙。他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史上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长期在北京教授拳术,使陈式太极拳逐步走向社会,为社会所熟悉。其著名高徒有:沈家桢、顾留馨、洪钧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和其子照奎、照旭以及女儿豫霞。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字绩甫,陈氏十八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陈发科幼子。自幼随父学拳,精通陈氏太极拳理论和擒拿术以及各种技击方法,善于精巧细腻的攻防技术,对推广、普及、提高陈氏太极拳贡献巨大。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旭、陈发科次子。陈氏十八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瑜、陈照奎之子。陈氏十九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陈照旭长子。陈氏十九世。曾担任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参加过《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等影片的拍摄工作。并有多部武术专著面世。创办的“世界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总会”,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会,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上百个城市推广太极拳,为太极拳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太极四大金刚

陈式太极拳及“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

陈式太极拳“八大天王”是继温县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后太极拳界的中坚力量,纯正的功法,精湛的拳技,见证着温县太极拳发源地薪火相传,高手云集, 精英荟萃。多年来,他们以各具特色的拳法在历届国内外比赛中叱咤风云,所向披靡,并在世界各地传拳授艺,拳踪广远, 被誉为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

陈炳: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嫡宗传人,兼任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终身顾问兼名誉总教练、韩国陈式太极拳总会特邀指导、日本陈式太极拳学会顾问等职,2003年被省武术中心评为“优秀武术教练员”,2004年获得中国国际武术推广中心武术教授职称。1997年荣获省武术比赛首位太极全能第一名;2001年获“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两项一等奖;2002年5月带省太极推手队获全国武术锦标赛两金一铜,曾应邀至日本进行太极拳讲学,并多次出访美国旧金山、芝加哥、圣地亚哥、哥伦布等地进行太极拳教学。2005年底美国最权威的《功夫》杂志对其进行封面特访,尊其为“陈氏太极拳新一代领军人物”。

陈大虎:字振中,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自幼习拳,1988年师承太极大师王西安,深谙太极真谛,尤其擅长推手技击和擒拿格斗,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夺冠。曾获1995年“河南省武术大会演”56公斤推手冠军;1996年国际太极拳年会

拳、剑冠军;1997年省第二届“武协怀”武术竞赛56公斤级推手冠军。

陈二虎:1975出生于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正宗传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一级拳师、河南省优秀教练员、优秀馆校长。自幼习武,后师承太极大师王西安,二十年刻苦习练,终有所成,精于太极散手与擒拿,尤擅太极技击,多次应邀到国内外讲学、传授拳术。其曾蝉联三届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75公斤级冠军、两届省“武协杯”推手赛80公斤级冠军、全能冠军、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推手擂台赛中连获五次冠军,并在1998年全国武术锦标赛荣获80公斤级推手冠军。

王战军,1974年出生于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一级武士,全国武术锦标赛蝉联冠军,中国电视吉尼斯绝技绝活奖获得者,香港(中华)内家拳总会名誉会长,法国巴德纳市太极拳协会永久教练,现任陈家沟武术院执行院长兼总教练。自幼随父太极拳大师王西安习武,精通散手,在实战方面颇有造诣,尤擅太极推手、擒拿技巧。1988年起,在省历届太极拳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及国际太极拳年会比赛中屡获冠军,人称“常胜将军”,多次赴马来西亚、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地讲学。1996年至今,他培养的运动员在国内各类武术比赛中荣获500余枚金牌。2006年,战胜日本相扑第一高手曙太郎。

篇四:寻找正宗陈式太极拳之路

正宗太极拳大寻觅

也许是有缘,也许是偶然,我今生有幸学习到了真正的太极拳。 一切还是从头说起,与大家讲讲我学拳的经历,分享一点儿心得体会。

写此文,并无其他目的,我的目的仅仅是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少走弯路,少浪费一点时间和金钱,早日找到正确方向,找到真正的功夫架,学到真正的太极拳。

第一章 与太极拳结缘

本人今年已35岁,这几年我感觉身体状况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年初,为了锻炼身体,我在我家附近的健身房练了一年,虽然肚子上的赘肉练下去不少,但感觉精气神,内在的还是不行,空虚乏力,感觉整个身体系统各方面都有问题。曾去中医院诊断过,但也没诊出个所以然。

有一天我与一个同学聊天,谈起我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差,压力又大,心里经常很烦。我那同学是北京大学“易学”专业的博士,易经等相关学问,当然在他研究之列。他问了我的生活习惯等相关情况,然后,他提到了人的身体就是个阴阳系统,比如中午12点之时,是阳气最盛、阴气最弱之时,然后开始阳气逐渐变弱,阴气逐渐上升,到半夜12点之时,是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时,若想调节养生,应该注意。后来我买了本《易经》,想从易经之中找到调节生理心理以 1

及健康养生的智慧。结果看来看去,感觉很难懂,我搞不明白,一片茫然。

有时茫然,有时苦恼,郁闷之余,有天我突然想起,有一种健身的拳术――太极拳。这太极不就是讲究阴阳吗,太极拳不就是依据易经之理创造的吗?好多老年人,为了健身,不经常去打太极拳吗?我看什么易经?我为何不直接去学太极拳?

于是,我与太极拳开始结下不解之缘。

刚开始我媳妇说,学什么太极拳啊,那是老头儿老太太学的,你现在还年轻,怎么能学这个啊。我不信这个。她看说不动我,就说,你直接到附近公园里找个老头儿学吧。

我这人有个怪癖,如果想学东西,就想学到最真的、最好的东西。 于是我开始了解太极拳当今传人,到底谁的功夫最正宗,谁的太极拳最健身。

第二章 寻访名师

这是去年年底的事了,最开始我跟朋友打听了北京教太极拳的情况,有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在北航教太极拳的,我打电话过去,结果发现他们什么拳都教。这样,我估计什么都不是。“样样通,样样松。”不行的,我要找最正宗的太极拳。

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正宗太极拳?

我反复思考,我觉得了解太极拳的途径有五个,一是上网搜索、看各种专题文章及相关介绍,各个流派的表演视频、教学视频,还要2

看一些相关的书籍等;二是看论坛的拳友讨论留言,看看各方的评论及说法;三是加好多太极拳友QQ群,亲自与他们网聊;四是给各个拳馆以及教拳的拳师打电话,问各种问题,了解真实情况;五是到教拳现场,比如公园练拳现场去看真人打太极拳的情况。

略一了解,即可知道,太极拳,有五大流派,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另外还有和氏等等。我查了一番,发现其他流派基本都是源于陈氏,我觉得还是学最传统最古老的吧,我这人喜欢追本溯源。

我最先想起的是陈小旺,因为以前曾看过央视他的一个专题报道,称他为陈氏太极拳掌门人,我觉得他是正宗的吧。多方打听,拳友都说他在国外发展,没在国内教拳,并且他加入了澳州国籍,他偶尔回国,也不来北京教拳。当然,我在了解陈小旺的过程中,我也知道了四大金刚。结果一查,这四大金刚,没有一个直接在北京教拳的。当然我也知道了陈照奎,知道陈照奎教拳的一些情况,几个弟子,像张志俊,马虹等等。张志俊在河南郑州教拳,马虹在河北。

因为我本人在北京工作,我想就近学,这样方便。后来多方打听,郑州有个拳馆把陈正雷一个弟子孔先生的电话给我了,说他在北京教拳,说孔先生太极功夫练的很不错。我了解了陈正雷的情况,觉得他是四大金刚之一,还可以啊。于是给他那弟子孔先生打了电话,他正好在江苏教拳,如果回京,在三元桥教拳。不错,离我家很近。但需要等待,他过几周才回京。其间我还买了陈正雷的书,陈照奎、马虹编著的书,还有其他几本书,像陈鑫的太极拳图说,顾留馨的陈式太极拳等。

3

也许我与陈正雷这边无缘,在孔先生没回京之前,我的思想就发生了变化。

后来我见网上有拳友说,四大金刚谁的功夫好,业内人士了解,有的说陈小旺功夫最好,有的说陈正雷最好。于是我开始对比,了解他们谁的更正宗,谁的功夫最好。结果发现,他们都是师出同门,都是跟陈照丕、陈照奎学的,他们谁的功夫好,我怎么可能知道,只是看网上论坛说的。

真相到底如何?我不断到处询问,哪个流派最正宗,谁的功夫最好?结果遭到不少拳友的质问,反问我:什么叫正宗?什么叫真功夫?你找老师是找名师,还是明师?

有的拳友直言:学拳,最重要的是找明师。有些人既是名师,但不一定是明师;有些人是明师,但不一定是名师。极个别人既是名师,又是明师。

哦?还有明师?什么样的老师为明师?明师与名师有什么区别?谁是明师?

第三章 寻访明师

谁的功夫最好?他们谁是掌门人?他们肯定是名师。但他们是明师不?后来听不少拳友说,陈氏太极拳里没有掌门人之说。明师也有多种解释。

有拳友分享:明师就是有真功夫,深通拳理拳法,又能讲明白的人。

4

原来如此。

要找明师?我该怎么找?

继续访察。

当我还没搞清楚什么明师、四大金刚谁的功夫最好之时。一个更大的问题跳出来。

一天我在QQ群里到处喊着陈氏太极拳最正宗传人是谁、谁的功夫最高之时,突然有拳友说:“你不要学陈氏太极拳。学陈氏太极拳,最后身体都得完蛋。不是膝盖坏掉,就是腰疼,胸闷,或头痛。”他还说他有不少朋友都是练陈氏太极拳,最后膝盖都练坏了,他练陈氏太极拳,练了一段时间,膝盖疼的不得了。他准备改练杨氏太极拳了,说杨氏不伤膝盖。

啊?

这个说法,吓我一大跳。

如果练了陈氏太极拳,身体会练坏?膝盖也坏掉?那我还练什么太极拳啊,我练了太极拳不仅没得到健康,反而越练越伤。那我不如不练了。

我感觉很苦恼。郁闷之极。

苍天啊,大地啊,这世道还怎么活啊。我们喝的牛奶是三聚青胺,吃的米面里面有农药,吃的动物肉,里面打的有激素,农副产品是转基因,病了吃的药都不放心,现在突然发现,连太极拳,都不靠谱了。

我决定深入了解,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在网上到处询问,练陈氏太极拳,伤膝盖是怎么回事,伤身体 5

篇五:练太极拳的顺序

精品好文《每次练太极拳的顺序》(转)

这是我们几个同们亲身实践过的,循序渐进,假以时日,必有所成。希望新加入的朋友能够参考以下,避免走弯路。

第一,先安静下来,心情不要太激动,脑子里不要想太多,像准备休息一会儿一样,放松。把姿势基 本摆 正各大要领粗粗的走一、两遍——肯定到不了位,没关系,不驼背、不挺胸、不前俯后仰,就可以。

有的朋友,恨不得今天练,明天就出功夫,在这里得先给泼点冷水,内家拳这东西,跟种树一样,得按月、年算,踏踏实实的练,一定可以成功,想一步登天,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先松肩。想象两臂脱臼了,挂在身上,可以轻轻左右摇晃一下身体,看看胳膊是不是那种柳枝随风摆的感觉

这是入门第一关,把这个找好了,后面特别顺,有的朋友跳过这一折,直接找腰胯,就好像想直接从一楼上三楼一样。

第三,手沉,慢慢体会,手是不是发沉、发胀。如果没有,继续从松肩上找。

有了手沉的感觉,就等于摸到门了,这时候应当勇猛精进,千万别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第四,贴肩胛,手沉了以后,肩部会进一步放松,这时候要体会肩胛贴圆了没有。这个同时会出现空胸圆背的状态。

刚开始贴,胸背肩会紧张,在这种状态下,再次放松。

这时候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现象,那是胸背一些平时不吃劲的肌肉开始被唤醒的缘故,这时候不能怕,得积极的调,调好了,过去了,又上一层楼。抖一抖,是自然调节的好办法。

第五,等空胸圆背要领固定住,而肩松手沉的感觉仍然存在的时候,开始调整命门后贴,这个时候同时会出现翻裆拧胯,丹田前卷。

前几步,腰就放松就行,现在可以动腰了。提醒初学的兄弟一点,臀是内敛的,别上翘。

第六,胯翻到一定程度,会感觉翻不过去,这时候,适时地往下蹲一点,膝盖有上提之意,这时候胯也翻过来了,同时会出现五趾抓地的现象。

这个不多说了,以前说得太多,也没几个能练出来,后来不说了,有几个特别下功夫的兄弟自己就找出来了。看来关键还在一个“练”上。

这个过程很长,可以每次都找一遍,但不要想一次做到位,要一步步来。

呼吸不要着意,通畅就好。一旦发现,呼吸不畅,就证明你现在求的要领超过你身体的负荷,应该减小强度,或者加强上一阶段内容的训练。

其实说到底就四个字“大道至简”,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练就是了。内家拳的技术体系比书法、绘画、杂技都简单,过去很多高手,就是农民、车夫、匠人,没什么学历,也练成了功夫,练出了智慧,所以大家应该有自信,每天坚持一个小时,一定可以成功。

一份难得的习拳笔记——陈式太极拳网(回归自然)(

(2010-09-07 13:27:17)

转载▼

1、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2、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3、“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4、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5、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6、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7、「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8、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9、我们经常说「松沉」。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样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左边沉,右边升。然后,右边沉,左边升。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10、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11、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待。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12、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跨扩膝,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13、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14、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 结束。

15、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

16、两手如一手。背部好像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线连着左右两手。当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牵引上升。一手向内收,另一手就受牵引向外展。

17、当手一动,则应在意念上,该只手向四方八面张开。

18、手向前推出时,肩胛骨的位置要放松。手回收时,肩井穴(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

19、手向前伸,不能出圈。所谓「圈」者,是在身前形成的一个看不见,但自已能感觉到的一个圆圈。如手出圈,只要对方黏着,稍作牵引,人便失重心,身体往前倾倒。

20、松肩、沉肘和松腕的其中一种做法是:首先,整条手放松,用意推开肩关节,想象了一条水管的阀门被打开,一股水慢慢从肩流落上臂。当上臂充满水后,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继而打开肘关节,让水继续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满了水后,打开腕关节,让水流去手掌,再打开虎口,让水最终流到指尖。

21、推手时,拟增加手上沉重量,不能光用力向下压,而是虚领顶劲,领着身体向上升,则手上沉重量自然增加。如双手向左移,则身体须向右走。同样,如双手向右移,则身体须向左走。

22、在练架子或推手时,要松开上肢的每个关节,包括: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可意想手腕关节内侧、肘关节内侧和肩关节内侧都夹着一膨涨的小球,将每个关节推开。此外,若其中一只手或两手同时在胸前抱圆,则意想手弯和胸的中间位置有一圆球居中。此球可随自已的心意胀大和缩小,亦即开与合。再进一步,意想身体是一个球。当意想球胀大,不单是手向前,身亦向后,肘两侧和身体两侧也向两边胀开,甚至头顶和双脚也上下伸展。因为球胀大是向四方八面同时胀大。

23、肩、肘、腕顺序放松是「意」的训练。目的是使手上任何部位听从「意」的指挥。当手上功夫进步后,肩、肘、腕松的次序可?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庾楹稀@纾蟆⒅狻⒓纭?/p>

24、想象身体如寺庙里的一口钟。两腿内侧为钟的内壁,尾闾为钟锤。钟锤永远只能在钟内壁的范围摆动。那就是说,尾闾在任何时候都不应与任何一腿重迭,否则便是双重。

25、无论是打拳还是推手,作弓步时,后脚不可用力向后向下蹬,而是要开跨、扩膝,放松垮根、膝盖和脚踝的关节。这样,后脚才不会僵硬,重量流至脚板、脚指而反弹。反弹力倒头传至脚跟再传至腿、腰……。这时脚跟会有上升的感觉,身体才能升沉转动灵活。

26、当做弓步时,身体的重量从小腹放到前实腿的大腿内侧处。想象前腿的跨和后腿的跨各有一气球。前腿的跨根的气球慢慢缩小,跨部随之慢慢放松、内收下沉;后腿跨部的气球慢慢扩大。

27、若身向左转,则右脚先动,继而左脚动;相反,若身向右转,则左脚先动,继而右脚动。但无论向左或向右转,都必须虚领顶劲,用意将一边身缩小,以脊椎为轴为主转动,带动整个身体转动。

28、无论练拳还是推手,如要转动脊椎,必须在原位上转,不能在转的同时,向前后左右任何一方移动。

29、两脚虚实的转换在练架子时两脚虚实的变换,例如坐步变弓步或反之,不应只是简单地将实脚向前或向后撑,把身体推向前或推向后,使身体的重量,从地面直线地从一只脚一交给另一只脚。比较好的方法是,意想丹田像是一个水泵,而实脚的整条腿像贯满了水。当两腿进行虚实转换时,丹田的水泵将实腿的水徐徐抽起抽走,然后徐徐贯入虚腿去。水的流动路线像一个倒转的英文”∩”字母。在这样的意想的**和注水的过程中,身体便自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谓意想,不单纯是想,还要真的像感觉到水在一条腿从下而上,经过单田,然后从上而下流动。也就是说,我们要能「用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此外,除了要做到能够以「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外,还要能控制水的流动速度。水的流动速度要均匀,不要有停顿。如假设实腿的水量是从9开始,然后 8,7,6….地减少,最后至0; 则注水的水量则是从0开始,然后1,2,3,4地增加至9。用「意想」所感觉到水的流动路线和速度,起初是很模糊和缓慢的。有时,感觉甚至会中断。但随着多练习,意想的感觉和速度便可以加快和加强。最快比电光火石还要快。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则。进行「意想」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想其它东西。此外,在上述的腿上虚实变换的过程中,必须要「虚灵顶劲」和做到「节节放松,节节贯串」。这样才能符合「一举动,周

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的要求。当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来转换两腿间的虚实时,若能做到全身放松,转换轻灵,在身体的重量全部从一腿转换到另一条腿一刹那,会感觉到有一个力从地面向上反弹到实脚。我们应从脚底、脚踝关节、膝关节、跨等节节向上放松,让这个反弹力随着我们的心意去到身体的任何部份,作为该身体部份的动力来源。例如虚脚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劲。要注意,如果在地面反弹力的传递所经过的路线中,有不松开的地方,那么,地面反弹力的传递便在身体不松开的地方中止。因此,在练架子时,必须要全身松开,节节放松,节节贯串,一动接另一动,不许有停滞。

30、每次拳式练习,只可选择一个重点作为练习对像,例如:肩、肘、腕;两腿虚实转移等等。绝不可贪多,欲速不达。

31、所谓心法、重点,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帮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运用自如,便应忘记了该个重点,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

来源:陈家沟太极网(回归自然)

太极拳起势是练好拳的关建所在(转四大金刚之一朱天才之作) (2014-03-21 10:07:11)

转载▼

分类: 陈式太极理论

起 势是 太极拳由无极到太极的开始。起势中的要领将贯串于整套太极拳之中。一个太极拳起势,可以说“已尽含太极精蕴”。由起势入手,通过渐修顿悟,掌握其窍要,再由此切入,即可进入太极拳殿堂。可惜很多初学者对它不够重视,以至于苦练一生还没入门。虽然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的起势的外形和意念有所不同,但用意不用力是相同的。太极拳起势要从用意不用力入手。 -

要练好起势,也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程序。过程大体可分为入门、进阶,登堂入室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

一、 入门 -

初练时,不要想过多要领,每次只想一个要领,练熟形成自然后,再想下一个。这时应以求外形正确为主。要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

二目平视,精神内守。两手松掌,徐徐提起,渐渐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 -

动作要领: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符合要求,头颈应正直松竖,下颌略向后收,意寓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然后开始做动作,这时思想要集中在动作上。-

第一步,两臂缓慢向前轻轻抬起至高与肩平,手心向下,十指微曲,要轻灵无滞,两臂平举的速度确定整套太极拳的速度。做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再徐徐举起,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下坠之意。即使是已经练得很熟练,也要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

第二步,两臂与肩平后,由吸气转为呼气,双手下按掌心吐力。随手下按至跨前(或跨侧)掌心向下,同时屈膝下蹲,确定整套拳的高低程度。双手下按时要用意识沉肩坠肘,使膝肘相对,两肩不得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十指随呼吸而张缩。下按到极点时,要呼出全部空气,十指伸张。沉肩坠肘,两臂前举及两掌下按时均须沉肩坠肘。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要以肘尖带动手掌,在两掌已按到两胯前,仍然要求坠肘。(这时的坠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两肘微曲,使小臂微弯,这样肘尖突出,仍然可以达到“坠肘”的要求。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注意不要用力翘起,要自然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微胀的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从两臂上举到两掌下按其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