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书房花木深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4:08 作文素材
书房花木深阅读答案作文素材

篇一: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及例题

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及例题

一.整体感知文章,能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例1(记叙文):《蓝皮书》P252《家是生命中一盏橘黄的灯》第1题“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家。文章采用什么顺序来进行具体描述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说。”

答:采用时间顺序(1分)具体为:先是写“婴儿“时期”,接着写“上学后”,最后写在外“漂泊的日子”。(1分)

例2(议论文):《蓝皮书》P265《一句话的力量》第3题“试从文章中概括,欣赏和鼓励的话对于人们常常具有怎样的帮助作用?” 答:欣赏和鼓励的话能使人获取人生的力量,确立价值的标准,树立向上的自信,鼓起前进的勇气等。

例3(说明文):《蓝皮书》P281《仿生学——特殊的粘胶剂》第1题“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结构谋篇布局的?” 答:采用“总—分”结构。

二.筛选文章的有用信息,准确概括要点。

例1(记叙文):《蓝皮书》P250《母亲》第2题“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三、四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母亲对儿子承诺自己不会因生活的苦难而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

例2(议论文):《蓝皮书》P265《一句话的力量》第2论据。”

例1(散文):《蓝皮书》P2462。(1)”! ..答:

(2)他贪婪 ..

答:“贪婪”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形象说明他看得很入神。

例2(散文):《蓝皮书》P247《丝瓜有了思想》第1题“‘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中的‘估计’一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估计”一词表示猜测、不确定的意思。(解释1分)如果去掉就否定了河泥的作用,这与下文的事实不符,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了。(作用2分)

例3(散文):《蓝皮书》P250《母亲》第小题“文章第一段描述的画面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用这样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来烘托母亲的形象。表现出她尽管生活艰苦,却不辞辛劳,积极面对,拥有纯洁的美好心灵。

例4(散文):《蓝皮书》P251《书房花木深》第3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的含义”

答:示例:我们都是为了理想而生活的,我们希望生活处处是美好的。(提示:根据朋友的话来回答,意思接近即可。)

例5(散文):《蓝皮书》P252《家是生命中一盏橘黄的灯》第3题“你是如何理解‘黎明时出门的那一回头,黄昏时进门的那一颔首,在厚厚沉沉的生命里,攀成永远的常青藤’这句话包含的感情的?”

答:这句话包含着对父母亲人深深的依恋之情,是割不断的骨肉亲情,这种感情凝聚在生命里,永不褪色。

例6(议论文):《蓝皮书》P267《目标要趁早》第3题“‘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这句话中的‘长’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长”字用得形象而贴切,生动地写出了形成自己目标的变化过程。

例7(说明文):《蓝皮书》P280《仿生学—特殊的粘胶剂》第2题“‘水母几乎全部由水构成,它身..

体中的水分实际上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

答:“几乎”表示接近,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实际上”起到强调作用。

三.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1(散文):《蓝皮书》P246《生命音响》第4题“你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生命的音响的内涵是什么?” 答:内涵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自我价值的展现,在于无怨无悔的理想追求。(意思接近即可) 例2(散文):《蓝皮书》P247《丝瓜有了思想》第4题“‘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理解文章结构)试着揣摩一下,作者的梦幻是怎样的?” 答:与上文“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种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相照应。 你自己想吧,世上总有些秘密是无法揭开的。”(提示:作者想到的内容可能很多,但都是从丝瓜身上感受到的启示,因此可结合丝瓜的精神作出回答。)

例3(散文):《蓝皮书》P248《体操男团夺金,满眼是激情》第1题品味文中第一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划线部分都是写哭,但各不相同,有声的与无声的,直接的与含蓄的,写出了各人之间的不同表达方式,生动、形象,有感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答到形式各异得1分)

例1(记叙文):《蓝皮书》P1913题“这篇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倒叙。(1分)(2分)

例2:《蓝皮书》P1914题“请你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体会上文中划线语句表达的感情。”

答:(选取角度1分,分析情感2分) 例3(记叙文):《蓝皮书》P193《妈妈的银行存款》第2题“文章开头几段描述妈妈‘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由此可见,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答: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答对两种描写方法就可得2分)从中可看出妈妈是个很善于理财、勤俭持家的家庭妇女。(2分)

例4(记叙文):《蓝皮书》P196《最自豪的母亲》第2题“第一段文字写了婴幼儿时期的乔治,是一个漂亮、能干的孩子。对比阅读第二段文字中的划线句子,从路人和‘我’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采用侧面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看到的是一个身体严重扭曲,面目狰狞,走路一瘸一拐的孩子。(2分)这里采用侧面描写突出了乔治的病情非常严重,为下文写他的坚强作了铺垫。(1分)

五.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例1(散文):《蓝皮书》P252《家是生命中一盏橘黄的灯》第4题“你对家的感情一定也很深厚,你想过家是什么吗?请你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诠释你对家的感受。”

答:家是人生路上的避风港,家中的父母是我永远的精神寄托。在我遇到困难时,家人那关切的话语会温暖我的心;在我遇到挫折时,家人的关怀使我重拾信心。

例2(记叙文):《蓝皮书》P190《一个鸡蛋的温暖》第4题“请举出一个表现穷人有尊严的具体事例,并用‘尊严是??’句式表达一下你的看法。”

答:示例: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尊严是生命的升华,是价值的底线,是灵魂的自尊。(举例1分,表达看法2分)

六、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例1(记叙文):《蓝皮书》P193《妈妈的银行存款》第5题“妈妈为什么要对孩子们说银行有存款的谎言呢?文章读到最后,你又对这位妈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答:妈妈是想借此给孩子带来生活的希望,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生活中的磨难与挫折,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苦。(答对要点得2分)这位母亲不仅善于理财,更善于给孩子最珍贵的财富——用美好的希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化解生活中的不幸,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财物。(答对要点得2分)

例2:《蓝皮书》P194《一张忘取的汇款单》第2题“文中多次提到了邮局的女孩,这个人物的刻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根据文中的描写来看,你认为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女孩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1分)从女孩的语言、神态来看,女孩是一个心思缜密、孝顺父母、有亲和力的人(只要意思相近即可)。(2分)

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例1(记叙文):《蓝皮书》P190《一个鸡蛋的温暖》第5题“假如你就是以前总是歧视‘他’的同学之一,听了吴老师的话后,你很后悔,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答:示例:“对不起,以前我总是伤害你,伤害你的自尊,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提示:此题)

例2:《蓝皮书》P191《那一漏,我心中的痛》第5辈子内心不安的儿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内心都无法平静。试想一下,假如‘我’将这件事告诉母亲,

答:(1)“我”对母亲说:

(2)儿子对母亲说:误了,以后不要再心存愧疚了。”

()

例3:《蓝皮书》P194《一张忘取的汇款单》第4题“文章以‘一张忘取的汇款单’为题,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一张汇款单因写有儿子的祝福语而“忘”了拿去取钱,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儿子的一句祝福都值得他深深埋藏在心底。

八.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例1(散文):《蓝皮书》P251《书房花木深》第2题“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试从词语运用或修辞角度举例进行具体说明。”

答:(1)动词的运用,如“蹿”字写出了绿萝旺盛的生命力。(2)拟人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表现了“我”的喜爱之情。(举例1分,分析2分)

例2(散文):《蓝皮书》P254《苘蒿》第3题“‘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这句话写出了苘蒿生存的意义是当他们奉献了毕生之后能够展现自己的美丽,哪怕只有一朵不起眼的花,来证明他们的存在价值。这实际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我们不能只认为他们的付出理所当然,而更应看到他们的价值。

九.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

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例1(议论文):《蓝皮书》P266《人不炼,不成器》第4题“文章主要是以讲道理的方法展开论述的,请你依据文章的论点举出一个事例进行论证?语言表达简要、精炼。” 答:示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苦坚持,终于夺得吴越战争的最后胜利,完成大业。这是他经过“锤炼”的成功。

十.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例1(议论文):《蓝皮书》P266《人不炼,不成器》第2题“作者善于引经据典,请你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引经据典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或者孔子的话和各种谚语),这样写使“人不炼,不成器”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例2(议论文):《蓝皮书》P268《论虚荣》第2题“第二段中划线部分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并说说其作用。”

答: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虚荣心对鼓舞士气起着绝对的作用,在战争中是有益的”这一道理。(2分)

例3(议论文):《蓝皮书》P269《人生贵在行胸臆》第3题“文中多处采用了引用论证,这样表达的效果如何?” 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例4(议论文):《蓝皮书》P270《谈爱好》第3是什么?”

答:举例论证。(1分)实”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分)

例(说明文):《蓝皮书》P2782题“水立方为什么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 答:因为这种理念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制定出来的规矩做事,就可以获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并以此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背景。

十二.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例(说明文):《蓝皮书》P277《“人造零件”治大病》第5题“从文中举出人造器官的两个例子来看,你认为人造器官的研究工作会遇到哪些困难?发挥你大胆的创意,勾勒一下你希望看到的人造器官的发展前景。”

答:从列举的两个例子来看,人造器官的研究工作要得到世人的认可需要较长的时间,在研究工作中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2分)

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2分)(提示:只要说法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即可。)

十三.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例(说明文):《蓝皮书》P278《水立方:玲珑剔透水美人》第4题“最后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了说明游泳馆在节能方面所作的成果,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分)

篇二:上海市松江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松江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语文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014.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座位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王蒙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应接不暇。先是视窗与鼠标,其后是触屏,再后是手机也杀入了生活、杀入了头脑,不断膨胀,提供了最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

②当然,信息技术的发达首先带来的是信息民主,是文化民主,是参与传播和有所评议、有所动静的大众普及化,是大众对于权力包括精英们的话语权力的监督,是各种自发舆论的飞速形成。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如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 ..③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境外的学者以这样的思路研究过语言的霸权,并且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例如有助于我们克服教条主义。同样,我们也可以、也需要用这样的思路研究信息技术带来的异化现象。

④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与音色,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速成打造成功的。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⑤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当其冲地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⑥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这种君临人类文化传播的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

⑦当然,我不是不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

⑧不论出现多少伟大的议论和愤怒,传播信息科学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既无法抑制?数量×速度?的狂欢,又不能挽救精神果实、质地品位的颓势,无法使严谨文化人的憔悴与寂寞,发育成传播明星式的丰腴红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仍然可以在高等院校,在科研机构,在有头脑、有见识、有良心的知识界中坚持怀着对真理的追求与献身精神的。我们仍然可以不懈地追求独到、高端的思想智慧。尤其是,我们可以勇敢地告诉大家,除了传(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书房花木深阅读答案)播上的成功,还有学识上的成就;除了搞笑的段子,还有经典的著作; 。

⑨我甚至想提议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网羞日?。至少要有人说话。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1.第②段加点词“干货”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2.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3分)

3.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4.对本文写作缘由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机杀入生活,不断膨胀,提供最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

B.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进行“死活读不下去”的网上问卷 。

C.音像、声色以及3D、4D影院那些富有肉感器官的刺激。

D.网上问卷《红楼梦》等名著位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

5.在第⑧段的结尾处续写恰当的句子。(2分)

6.综观全文,概述信息技术带来的心智灾难。(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

访叶圣翁①

黄裳②

①几个月前,我将一本原刻的《拙政园诗余》寄给俞平伯先生,请他在书前写几个字。俞平老生长姑苏,也就是女词人徐灿的故乡。不久,他就在我寄去的旧绿格子纸上写了跋文。平老近来作书,多用退笔写大字,这篇跋却是小行楷,丰神绝妙,还是三十多年前《遥夜归思引》那种风格,真使我欢喜、感谢。后来我又忽发奇想,叶圣翁也是苏州人,何不顺便也请他就近写几个字呢?就请平老转请,自己也写了信去。很快,圣老的回信来了。他告诉我,跋已写好,不过寄去的旧格纸行距太狭,先后写坏了两纸,还附来了写错的一纸,?藉见我确已不能作小字?。

②这使我非常惶恐。我事行竟未考虑他们两位都已是八旬开外的老人,圣老的眼睛又不好,只是随手寄了旧格子纸去请他们写字,不但失礼,简直是不可原谅的。想想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少不更事?的鲁莽脾气,心里有说不出的不安。圣老寄来的跋文是用钢笔写在道林....

纸上的,但写得非常认真,他要我自己缮录一过,现在就把那大略转录在这里:?久不得黄裳兄音问,去夏始获来书,喜甚。……拙政园者,余自幼常涉,三十年来每到苏亦必一往。前夏割除胆结石,体气颇衰,未识能再访否。又年来目力大不济,览书报眼镜、放大镜并用,犹复辨认难真。忽发奇想,安得书报大字精雕如此集者耶。一九八零年五月一日叶圣陶于晴窗下题。?

③因为有着这样的原因,所以这次到京后的第二天上午,就到东四八条去访候老人,想.....

当面为自己的失礼谢罪。八条是一条很长的胡同,在东四下了电车,找到巷口,走了好半日才在巷底找到叶宅,这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院子不大,杂植了一些花木,显得异常安静。等了一会,不见有人走动,只得自动走进北房里去。北房一溜三间,右手的一间里临窗放着一只写字台,上面堆满了书报,我想这大概就是圣老的工作室了。探头进去却也没有人,折到左面一间,在进门处的一只竹榻上,看见圣老正在支颐小睡。开始还不敢惊动,踌躇了一会,只好轻轻唤醒了老人。

④圣老醒来,端详了一下以后,立即从榻边站起来,让我在书案前坐下。他没有责怪我的失礼,只是说,坐在榻上休息,不知怎么一来就睡着了。他从袋里摸出了助听器,左手托在胸前,相对端坐了,一面说,听觉不好,近来也离不开这个了。

⑤圣老安详地微笑着,须发全白了,特别是双眉,脸色红润而有光泽。

⑥我们现在就坐在他写?随笔?的晴窗下面。北京初夏的早晨是可爱的,窗外就是一株海棠,花时已过,现在是一丛浓绿。今年春天他和俞平老曾有过一张留影,就摄于这海棠花前。

⑦静坐相对,他告诉我病后的健康情况,和近来工作的种种。可以领会得出,老人身上无例外的也有着沉重的负担,许多报刊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文章。对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他的勤奋、认真、从容,也真是不可及。回忆自己读小学时第一次出手买书,就买的是《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书是早已失落了,但两书的封面图案,至今还分明留在记忆里。想想写了这些书的那枝笔至今还在有力地挥动,不能不产生一种幸福感,也不能不感到一种无言的鞭策。

⑧去年秋天,在南京遇见圣老的小孩至诚(说?小孩?也已是五十出头了),我曾向他仔细打听了圣老患病前后的种种。有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在十年动乱之初,圣老自己并不曾受到怎样的冲击,可是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力,即使在安静的小院子里也照样会感到,也许比起出入现场的人还要来得更厉害。朋友一个个变成了?牛鬼蛇神?,再也没有了谈天的对手。一个人离群索居,积累了多少不能理解的问题要找朋友交换一下看法。他在小院子里再也关不住了,一天,就冲出去找老舍,而老舍恰恰就在那一天撒手离开了人间。从此,圣老的健康慢慢坏下去了。

⑨圣老的为人,和他的文章、他写的字、他的待人接物……一样,平易之中自有端严。他不喜欢讲过头话,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这也许会使有的人感到不满足,认为是不够劲的吧。可是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他说过的话,多数是对人民有益的,极少有害的。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⑩我就是带着这样虔敬的心情,在他的书房里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我发现近来有一种奇怪的愿望,喜欢和自己尊敬、爱重的前辈在一起。和他们一起,会时时感到自己还是一个?青年?,幼稚、莽撞,即使是小小的放肆也不要紧,是可以容许,也会得到原谅的。用不着时时装出正经的样子,而这是极易使人感到疲劳的。另外,还能从他们那里时时得到鼓励、鞭策,不只是从口头上,更多的是从他们的人格上,得到前进的力。

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四日

[注]①叶圣翁:即叶圣陶。②黄裳(1919~2012):现代作家。

7.第②段中加点词“少不更事”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8.第③段中“这样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1);(2)(2分)

9.简析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10.对第⑧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黑云压城城欲摧”写出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劣和给人们造成的压力。

B.叶老虽未受怎样的冲击,但仍对朋友和自己的命运感到深深地担忧。

C.写“圣老的健康慢慢坏下去”根本意图是表现叶老和老舍的情谊。

D.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还因为从中让我体会到了叶老的为人。

11.分析第⑾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P.F. Productions后期制作

12.本文运用哪些描写手法表现叶圣陶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加以赏析。(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5)转朱阁,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秦楼月,年年柳色, 。(李白《忆秦娥》)

(7)曲终人不见, 。(钱起《赋得湘灵鼓瑟》)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

吴均

王孙重别离,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14.这首诗的体裁是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涧里薇”表现送别之人地位卑微,使诗充满愁绪。

B.水禽栖檐,萤飞绕窗,环境清幽美好,似有依恋之态。

C.“绿波远”写出刘余杭乘舟远行,诗人目送征帆的情景。

D.全诗在叙事、写景中寄托情意,意境淡远,耐人寻味。

16.赏析“轻云纫远岫”中“纫”字的表达效果。(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未必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

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

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 .

(《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再拜曰 ( ) (2)民不与也 ( ) ..

(3)君之国事将日非矣 ( ) (4)贤之则顺而有福( ) ..

18.选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B.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

C.何乃若是 .

D.暗莫甚焉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盘盘焉,囷囷焉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材可将五百乘。

(2)卫侯言计未必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20.文中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

21.概述子思劝谏卫侯的主要观点。(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南康直节堂记

苏辙

①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基;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

②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③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栾城集》)

[注]①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篇三:备考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训练:树知道(含答案)

树知道

苏沧桑

①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悄然隐退。山下,娘家花园里那棵丹桂开花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

②披着一身幽香的月色,我们坐在一地花影里。母亲突然说,看,树上是不是鸟? ③我踮起脚尖,却看不真切,便脱了鞋,爬到凳上看。真的!两只很小很小的鸟儿,交颈依偎在桂花枝上,头顶特别白,身子像是粉红色。遂想起一句诗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绿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心中砰然而动。想让母亲也看看,便轻轻将桂花枝往下扳了一扳。不料,鸟儿惊醒了,“扑啦”一声飞向园外,消失在黑憧憧的树影里。母亲嗔怪我惊动了它们。父亲闻声从房里出来说,没关系,这些小鸟常来。

④这倒也是,娘家的花园是蝴蝶、蜜蜂和鸟儿的天堂。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这儿总在不停地变幻着一幅幅隽永的画卷。未进园门,紫薇已在墙头颌首含笑。蔷薇虬劲的枝干狂草般游走在铁栏杆间,柔嫩的花叶如饱蘸水墨的笔,在白色粉墙上尽情倾诉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缠绵。推开咿呀作响的红铁门,依墙而立的文旦树涌来满眼绿意,三两棵被花儿和果实醉弯了腰的石榴树将你的视线引向花园深处。三三两两白梅、迎春、玉兰、栀子花、美人蕉,还有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晚饭花,在这片靠山傍水的天地间,尽享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无不花繁叶茂。鱼儿们在水里游曳张望,成群的鸟儿高唱着四处飞奔,蝴蝶毫无防备地歇在你肩上。

⑤暮色四合的时候,我们将饭桌摆在桂树下。一阵微风拂过,几点桂雨飘在被轻轻夹起的小葱豆腐上,让人良久不忍动筷,怕惊落了这份芳香的诗意。这时,小狗都都突然在园门外大摇大摆地用前脚敲门,要求共进晚餐。打开门,它忽闪一下从你脚下钻到草坪里,先撒起欢来。

⑥闭上眼,感觉着这些旺盛而无拘无束的生命,我看见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 ⑦自然,就想起了杭州家里那些可怜的植物。

⑧它们刚来时,应该是喜欢这个家的。

⑨巴良木和发财树婷婷的身姿和青翠的叶子,衬着客厅洁白的沙发,在台灯的光晕里摇曳出幸福的绿影婆娑。 ⑩素心兰是在花市里偶尔遇到的,虽然单薄,也没有要开花的样子,但喜欢她的名字,连着紫砂花盆带回来,放在小书房里。

?宝蓝色的瓜叶菊,含羞草和开着两朵极小的金色花朵的仙人掌,在黑白色调的卫生间里,平添生趣。三盆茉莉是我亲手种的。朋友送来了两盆君子兰和叫不出名的观叶植物。林林总总几十盆花木,葱笼热闹得像来了一群亲朋。

可是,我没料到植物们并不喜欢这个临街的新家。它们姹紫嫣红了几个月,便日渐憔悴。花儿谢了,叶子发黄,接二连三往下掉,无论怎样抢救,仍一棵接着一棵慢慢枯萎了。

继续买,更换,继续枯萎。

家里留下的树的空白,很蜇人的眼,好像是一个个失去灵魂的生命。夜半起来,街灯透过窗纱照进空旷的客厅,恍然便能听到并不存在的绿色的叹息。与此同时,时常觉得身体的慵倦,皮肤的粗糙,心绪的迷乱,像那些树一样心力交瘁,却不知何故。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位乡里朋友,她一语道破天机:你们这些地方,空气里什么毒的都有,连人浑身上下都冒着毒气,你们不知道,树知道啊!

树知道,树不能说,不能挪,树只好死了。可人并不比它们幸运,也许还更可怜,明知生存面对的种种威胁何止空气里的毒素,却仍怀着侥幸的心理,给自己制造各种不能挪动的理由:想逃,逃往何处?若真有干净的去处,又如何割舍责任和爱的牵绊?

只好躺在异乡的静夜里,细细怀想娘家的花园。心魂在梦里跋山涉水,奔向那个树喜欢、我也喜欢的地方。

16.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17.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怀?(2分) 18.第④自然段所写的娘家院子有何特点?在全文有什么作用?(4分)

19.请结合文中杭州家里植物变化的过程,说说第⑥自然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5分)

参考答案:

16.(3分)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说远山如“黑白照片”“月色也就香了,将山写得轮廓分明,富有层次,将不可嗅觉的月色写得可嗅感。这样写使景色更具诗意,更形象可爱。

17.(2分)表达了母亲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和生命平等的思想。

18.(4分)娘家院子一年到头都如天堂、画卷一般,充满生机,充满美感,充满自由,和下文杭州家里可怜的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本文的主旨:投身自然的怀抱,让心到“干净的去处”。

19.(5分)写杭州家里植物的变化暗示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在城市喧嚣的生活中,“我”的心被名利和责任、爱束缚。更无法摆脱恶化的环境对自身的伤害,在娘家院子的熏陶下,自己的心情终于轻松快乐,思想也纯净起来。没有了遮蔽和污浊。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篇四: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31】(含答案解析)

阅读一百天31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选项理解错误的是( )

A、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

B、这首诗将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C、颔联前句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有的“神秀”,而后句则形象的衬托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

山峰。

D、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给人以极深的影响。

2.从练字角度分析颔联“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3.下列选项中,加线词语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 ) 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B、屋舍俨然/舍生取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充耳不闻 D、 后遂无问津者/津津有味

4.用现代汉语表述语句意思。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用原文回答能够表现老少和乐融融的语句。

6.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请写出三个。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特殊的晚宴

①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

②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

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保姆

急匆匆地回家,拉了儿子就往主人家赶。保姆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保姆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

书房。她说:“你先待在这里,晚宴还没有开始,别出声。”

③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保姆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

拍男孩的头,然后翻主人书架上的书。男孩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晚宴的开始。

④保姆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保姆的区别。她把儿子

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

指指洗手间的马桶:“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

“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你的,”她说:“现在晚宴开

始了。”

⑤盘子是从主人家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有给儿子买香肠

了。

⑥男孩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有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

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极了。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

⑦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唱起歌来。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保姆的儿子。他去厨房问保

姆,保姆说:“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保姆躲闪的目光,就在房子里寻找。终于,他顺着歌

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在将一块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

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

说:“知道,这是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问:“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不用

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有

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⑧主人默默地走回餐桌前,对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

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

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独享??我

们共进晚餐。”那天,他和男孩聊天,唱歌。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

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

美味的饮料和烤得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

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

⑨多年后,男孩长大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依然是那次特殊的晚宴。

7.这篇小说开篇交代了男孩的家是“破旧平房中的一间”,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

铺垫。

8.小说中的主人维护小男孩的自尊,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 _

11.文中的“主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 _

12.结合这篇文章,我们有什么收获?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①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只有尊重,才会给人带来自信和希望。②孩子的成长需

要大人们的精

(二)说明文阅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

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

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1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3或者是重峦

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4才能使

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5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6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7假如安

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8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

屈曲任其自然。○9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

一幅画的效果。10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篇五:3月25日模拟题答案及解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

1.A【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成语的感情色彩——根据题干“玩私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就已成百上千”可知其感情倾向性为“否定、贬义”。由此可知:东山再起为褒义词,与题意不符;铺天盖地意为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与题干语境不符;绝处逢生一般形容有了新的生路,感情色彩倾向于积极的肯定,与题干语境不符。题干中描述的是地下六合彩重新出现,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卷土重来,意为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或者比喻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有消极、贬义之意。

2.A【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意味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根据题意,很明显是在大自然中安闲自在地散步,第一个空故选徜徉。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会,指领会。根据题意,“体验”更符合。所以本题答案为A。

3.C【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根据题干,“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已经过去,但世界经济”转折之后应该是“复苏”。再根据,“可能打击中国出口”可知第二空为“升值”。所以答案为C。本段材料节选自《人民币升值论”连遭驳斥说明了什么》,《新华网》。

4.C【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根据题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知这是一条“康庄大道”。此外,浑厚用来形容:(人物)纯朴而厚重,或者男性的声音很有力量。而用来形容中国“5000年历史”只能用“厚重”一词。所以,本题答案为C。本段材料节选自《60年中国复兴之路的回顾与瞻望》(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刘吉部长的讲话)。

5.D【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感喟,指的是感慨,叹息。感触意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根据题干“对经历过的历史产生的”选择“感触”较为合适。再根据题干中“打下”一词要求搭配的词为“烙印”。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本段材料节选自《记忆中国:从上纲上线到网民议政》,《新华网》“主持人言”

6.A【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敏锐:就是做事比较细心观察周边事物意识很锐利、反应灵敏、目光尖锐,根据题干中“眼光”一词,用“敏锐”较为合适。独特,意为独有的、特别的,一般与风格、见解、视角等搭配使用。再根据题干中“准确”一词可知,与其搭配的要用“判断”。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本段材料节选自《今天该怎样当好编辑? 三个角色一个都不能少》,《作家频道》。

7.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题干中“茶叶”(茶文化)与“日常生活之中”可

知,要用“渗透”一词。而“根植”一词,一般与“生活、思想、观念”等搭配使用。再由“太普通了”可知要选择“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就当没有看见。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本段材料节选自《茶叶改革世界文化英国茶叶饮料时代》,《中国茶网》

8.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题干“渭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可知用“区系”一词。衍生指演变而产生,从母体物质得到的新物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与题意吻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本段文字节选自苏秉琦:《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节录)》。

9.D【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根据题干中“图画”一词可知,本题只能选择“五彩缤纷”。所以本题答案为D。本段材料节选自《京城九月话情怀》,《新华网》。

10.B【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题意,第二空不能用“思索、忘却”,故排除C、D。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燃眉之急,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在根据“看似”(从表面上)一词,“其实”转折后应该与“深层次”搭配。所以答案为B。

11.C【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与词语的习惯搭配。根据题干中“宗旨、始终不渝地”可知,与其搭配的是“秉承”一词。再由题干中“中国农学会”发挥的作用可知,“建言献策”比“出谋划策”更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

12.C【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主要考查的是成语的辨析与词语的习惯搭配。根据题干中最后一空“涨幅远超公众的 范围”可知,“承受”比“承载”合适,故排除B、D。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意为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意为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由题干中“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价有一定涨幅”可知与之搭配的为“无可非议”一词。所以本题答案为C。本段文字节选自《畸形的中国楼市分析及价格走向》,“大成的BLOG”。

13.B【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根据题干中“生活方式”这是客观的陈述可知,与之搭配的要用“量入为出”——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而要排除A、C、D。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本段文字节选自范大中:《“积极消费就是爱国”并没错》,

刊(上旬刊)》2009年第03期。

14.D【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根据题干中“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这一否定、消极的感情色彩的倾向性,可排除A、B。“规避”意味想法躲避,指一国出口的商品被另一进口国征收反倾销关税的情况下,出口商通过各种形式、手段来减少或避免被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而根据题意“享受对于写作人”是无法“规避”的,所以排除C,而要选择D。本段文字节选自冯骥才:《书房花木深》。

15.C【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感情色彩与近义词的习惯搭配。根据“英雄”与“愚蠢之举”的搭配可知,与“见义勇为”搭配要排除褒义词、肯定倾向的词语A、

B、D而要选择“不可思议”——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本段文字节选自《质疑“今天的社会”》,《解放军报》。

16.C【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题干“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可知,第一空要排除A“经常”一词。而根据“神秘性”一词,可排除B、D。所以本题答案为C。本段文字节选自钮卫星:《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17.C【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题干中“眼光”一词可知,要与之搭配的词为“打量”,进而排除A、B、D。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本段文字节选自网络文章《欣赏的力量》。

18.C【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根据题干中“经验”一词可知,要排除B、C。而根据“谦逊”一词可知,与之搭配的为A——张扬。本文节选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文章阅读网》。

19.C【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词辨析题。“违反”一般“规章、制度”等搭配;而“违犯”一般与“法律”等搭配。根据题干中“党纪国法”一词可排除A、D。再根据“面临的将是严肃的法律”可知与之搭配的是“制裁”。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20.C【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文意“美国的资产在日本人看来一下子便宜多了”——是积极的、肯定的,所以要排除“后果”一词。再由“过去那些在日本人看来根本买不起的东西,现在”——前后的转折关系表示很容易得到可知要选择“唾手可得”。所以本题答案为C。

21.A【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文段第一句提出问题及其成因;第二句是本文段的结论、重点——要特别强调指挥员的高科技素质和对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操控能力,强调的是两个与“指挥员”的因素;第三句是反面论证。四个选项中B、D只谈武器装备,与文意不符。C项围绕“武器装备”表述也错误。只有A项是对文段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故本题正确

答案选择A项。

22.B【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根据文段中“起源、震慑理论、继而、进行全面实验”可知,本段的主要内容是“震慑理论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项。

23.A【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根据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本段文字的主要是在讲“生理遗传、有机体所具有的神经系统——有机体遗传”对于“不同种系的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响——限制。所以,本题答案为A。

24.D【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由“我们认为更更要强调从下而上”可以看出)。所以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从下而上的公民化是公民化的基础”。所以本题答案为D。本段文字节选自戴凯里:《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25.A【解析】这是一道问法不太规范的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的行文脉络是“分—总”,观点在最后一句话:无论个人的精神还是民族的精神,诺贝尔文学奖可以立起标杆,但也不是唯一的标杆。由此可知,能够与之同义替换的选项为A。

26.C【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根据文段中的转折关联词“然而”可知,其后“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是文段的主题句。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27.C【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本文段是“总—分”的行文脉络,主题句在第一句:一个人内心的快乐与否,才是判断他的人生是否幸福的标志。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说明“幸福”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28.C【解析】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选项A与原文第一句话相吻合。选项B与原文中“你梦想中的东西其实就藏在路上”相吻合。选项D与原文中“待我们多年后明白过来时,已追悔莫及、舍此之外,你还要寻求什么呢?”等都吻合。所以要排除A、B、D三项,而要选择C。

29.C【解析】这是一道语句排序题。首先对比各选项开头和结尾的序号:有两个⑥开头,由此排除A、D。其次,本题所给材料主要考查话题连贯,主要阐述土地荒漠化问题,其顺序为提出问题——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根据这一顺序,从原题中寻找后得出相对应的句子为⑥⑤——③——①②⑦④。最后,注意:在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的排序中先是农业方面,然后才是畜牧业方面。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30.D【解析】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A项中,春秋、战国的“盛世”表现在文化、思想、科技上,但唐朝的“盛世”表现在何处,会不会不表现在文化、思想、科技上,文段中并不能

推出;B项中旧有的政治体系在土崩瓦解后,必须代之以更为先进、更加充满活力的新兴政治才能成为良性事实,动乱才可能合理,旧体系的瓦解并不是新政治的充要条件,所以B项说法有误;C项错误,一个时期的“大国吞并小国”情况并不能代表整个历史中的“弱肉强食环境”,C项表述扩大了外延。D项中,春秋、战国与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可以做类比。所以本题答案为D。

31.D【解析】这是一道语句排序题。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来排序,先是对信仰的一个总述③,接着是谈信仰对生活的影响②,然后具体到大学生的信仰④,再具体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⑥,①是对⑥提到的那个阶段的解释说明,最后是⑤,补充说明没有正确的导向将产生的后果。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④⑥①⑤,本题选D。

32.B【解析】这是一道语句理解题。画线句子包含两个方面:诗人的作品一方面是要记录人类的心灵和同情、牺牲以及忍耐的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帮助人类升华精神世界。A项观点错误,C、D两项观点片面,只有B项包含这两个方面。

33. A【解析】这是一道词语理解题。由该段文意可知这种疫苗是利用癌症病人的DNA制成的,故称它“具有人格化”,由此判断,只有A项符合。

34. C【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本段文字第一句说营销人员希望利用人们的位置信息发送定向性高的广告;接下来通过引用布拉德·费德勒的话说明这种想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直接反驳;最后一句话转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了解用户的喜好对于营销具有重要作用。很显然,作者的话题是针对营销人员的想法,归根结底是针对营销效果来展开论述的,最后一句是作者提出的观点,即本段文字主要表达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

35. B【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通过略读,在了解大意的同时迅速捕获关键词“但”,本段文字谈论的主体为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但”后转折,强调中国互联网呈现更多的娱乐化特征,为本段文字的主旨,最后一句进一步对其进行论证。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A项不是文段表达的重点,C项、D项无从推出。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项。

36.A【解析】这是一道代词指代题的变形。首先判断词语在语句中出现的位置:市场没有如他毕生“期望的那样”运行,可知“期望的那样”是一种对市场运行情况的推断,而非其他的现实状况。另外本句“期望”的宾语是“市场”,而非金融机构,那么无论格林斯潘以什么为依据进行推测,其最终所指的对象仍是“市场”,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37.D【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本段第一句提出激励的目的,引起下文谈论激励的手段,先分析包容与信任作为并不深刻的激励手段被人忽视的原因,进而提出论点:包容与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