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7:29 作文素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作文素材

篇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属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3课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井冈山会师。这些历史事件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一个必要环节,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经历了秋收起义的挫败,中国革命才踏上了毛泽东指出的开辟农村根据地的正确道路。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井冈山会师,就不会有后来的星火燎原之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个性普遍突出、惯于表象思维的特点。但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缺乏相应的主动性。从我们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在前一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有对下一课再进行学习的渴望,鉴于本课的知识量大,生动故事多、照片插图多、音像资料多,我们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将其串在本课的主线上,既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教学目标:

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等有关知识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资料、图片,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运用活动地图讲解起义和会师过程,提高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武装起义到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使学生认识到一代伟人高瞻远瞩、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唯一正确性,感受到中国革命道路之艰难曲折,共产党人为革命而勇于探索、乐于吃苦、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党情怀,培养学生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通过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并由学生亲自讲解两次起义的基本概况。以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起义失败的原因,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难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的部队向农村进军?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这一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为了化难为简,层层深入,采取分析比较法。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教学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国庆阅兵》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讲授新课:

本课以星火点燃——星火旺盛——星火燎原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根据地壮大的相关内容,

一、星火点燃——“南昌起义”

讲授时教师播放《南昌起义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历史环境中。提问起义原因,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点,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整理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点。(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指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概括叙述历史事件的方法,并由学生对材料进行整合并讲述。接着探究:起义胜利后,南昌起义队伍为何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要求学生讨论回答。探究和讨论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最后教师总结: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南昌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学生自然理解“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二、星火点燃——“秋收起义”

老师简单介绍“八七会议”,是学生明白秋收起义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发动的。并展示《秋收起义图画》,让学生结合教材,明确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点(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学会概括历史事件的方法。并有学生讲解起义全过程。教师过渡讲解:秋收起义遇挫后,工农革命军余部退到文家市,让学生了解“文家市决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部队从此踏上毛泽东指出的开辟农村根据地的正确道路。小组合作研讨本课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教师引导解决。并由学生饰演话剧,通过话剧表演提取信息,解决为什么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

三、星火旺盛——井冈山会师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并结合教材概括井冈山会师相关知识点(时间、会师队伍、会师后队伍名称、地位、领导人),并由学生讲述会师经过。教师出示“红军歌谣”,师生齐唱,体会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出示今夕井冈山对比图,感受井冈山的变化,认识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决策的正确性。

四、星火燎原——根据地的壮大

教师投影1928—1930年中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课堂小结:

结合课件设计进行小结。通过这一环节,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便于学生加深印象。同时在整理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党的革命历程,也能激发对党的热爱之情。 然后出示学习歌谣,学生齐读歌谣,本课结束。

本课反思:

本课亮点:

1、本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三次重要事件均由学生课下预习,自主组织材料,课堂临场超常发挥,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学会概括历史事件的方法与能力。

2、为解决本科难点利用四人小组讨论方式,教师场下指导,共同探究解决,第二难点利用课堂小话剧,让学生更直观的从话剧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解决难点。 本节课存在缺点:

1、为解决难点用的时间比较多,而导致拖堂。

2、板书设计未完成。

3、本课应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原因分析,并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将马列主义灵活的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稿

说课教师:李 正 玲

工作单位:中宁六中

篇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铺沟小学:李龙飞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理念等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的腐朽的清王朝,中国人民虽然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中国个阶层人民也开展了一系列维新、革命活动、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本主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初期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由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来设计目标,即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习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实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

2,能力目标:学习他们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

3,情感目标: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教学难点: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

1、问题与启发式教学法

围绕本课重点、难点设置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讲述、讨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师生合作教学法

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

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可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熟悉课文。

2、合作学习法

难点问题由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学生是合作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篇三: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说教材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本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

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一个必要环节。本课介绍了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

过程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即:八一南昌起义,革命摇篮井冈山和二万五千里

长征。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井冈山

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正是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中国

革命的烈火开始熊熊燃烧。而红军的长征不仅使中国革命保留了力量,更是毛泽

东军事思想正确的实践,也是向外界展示中国工农红军伟大力量的重要内容,对

于第四单元的学习起到了非常好的奠基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会师、红军长

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讨论探究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指 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 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想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

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

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路线,

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2、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

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

革命之路。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已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及影视资料的了解,已具备了很多的感性

认识,这对本课教学有相当的帮助,但由于缺乏理性认识,对本课几个历史事件

的内在联系很不清楚,因此需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上

升到因果关系的层面。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这节课中主要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

法、探究法、知识归纳法等,具体教法的运用将在教学过程中讲述。

四、说学法:

1、图文结合法:本课涉及到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等,可以采用

大量直观的图片资料或是动态的图文资料,让枯燥的知识立体化,同时也可以帮

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的概念。

2、讨论法:从红军长征过程的相关视频资料中经过讨论分析“长征精神”的内

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图片

提出问题:八月一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 那么“八一建军节”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八一南昌起义”

1、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目小字部分,了解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南昌起义背景的阅读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

杀,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武装起义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用前后事件联系的方式分析

历史事件的能力。

2、播放南昌起义的视频,要求学生看视频材料了解南昌起义的基本过程,包括

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结果等,掌握南昌起义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南昌起义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基本的了解。

3、问题探究:南昌起义之前中共独立领导过武装斗争吗?有自己的队伍吗?中

共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引导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从而引出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而“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旗上为什么会有‘八一’字样,为什么我国的建军节要定为八月一日”

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革命摇篮井冈山”

过渡:教师指出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等人又领导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

1、出示秋收起义形势示意图,教师指图简述秋收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2、请学生阅读课文,老师投影出示问题,学生阅读后分小组讨论.

(1)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后来又撤出来了,秋收起义时起义队伍进攻长沙严重受挫失败说明了什么?

(2)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要向农村去?

(3)为什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的讨论 ,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中国照搬俄国的经验走城市革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完全必要的和正确的。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突出了教学重点,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3、课件显示

1928—1930年中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要求同学结合课文和示意图观察并探究当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一些革命根据的相继建立起来,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较深刻理解为什么把井冈山根据地比做“星星之火”,为什么井冈山根据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原因

教师提问过渡出示问题:革命力量壮大起来,星星之火已形成燎原之势,大家想一想蒋介石会答应吗?会有怎样的反应?通过这一问题自然引出敌人的五次围剿。然后课件出示五次“围剿”的情况对比表,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以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中共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当时中共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保存革命的火种。由此自然导入第三目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原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运用承上启下的提问,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

2、长征过程

读图填图——突出重点

教师课件出示地图《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要求学生在这张图上画出红军长征路线,要求按时间顺序填上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事件。

设计意图: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学习,采用读图填图的方法,出示长征动态路线图,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使学

生对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又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遵义会议

比较分析——突破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阅读材料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然后教师对遵义会议前后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介绍,理解其意义。

设计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

图 :通过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4、长征精神

播放飞夺泸定桥这段视频,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播放:《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录音,在背景音乐中齐声朗读《七律.长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惊心动魄的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长征意义

读完以后说一说.: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 :开拓思维,进行理论升华,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三)课堂小结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摇篮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形成“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道路,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红军不怕远征难”表明英勇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定可以战胜千难万险,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总结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明确重难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四)课后拓展延伸

结合实际举行一次班级故事会,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促使学生思维活动进一步发展,实现对知识的深化与情感的升华。

(五)板书设计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 南昌起义

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秋收起义

2、革命摇篮井冈山

三、长征

1. 原因

2. 过程

3. 长征精神

4. 历史意义

篇四:八年级上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 八年级上>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最后一课,在了解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推动了革命运动的高潮;国民党叛变革命,置中国革命和我党于险境之后,我党怎样应对,这是事关我党存亡和我国革命道路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问题。

本课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探索独立领导中国革命道路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本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长征等历史事件的知识要点。

②通过分析南昌起义南下受挫、秋收起义攻打中心城市失败,得出中国革命走攻打大城市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培养学生从实践寻找规律,再用规律指导实践的能力。

③通过学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②在地图上指认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路线,提高绘图、识图能力。 ③学生讲述红军长征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普通革命战士为中国革命所做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2、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来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第二部分 说教法

历史课堂是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风水宝地。结合实际情况,本课主要用到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探究法、演示法。

第三部分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感知能力,但毕竟初二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处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自主分析能力不是很强,学习本课相关理论知识还比较吃力,因此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可适当加强。 二、学法指导

1、对于基本史实,学生可通过阅读获取新知。

2、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合作、探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3、学习历史必须史图结合,对于两个起义及长征,要还原到地图中进行识记,学会使用历史地图,提高学习效率。

4、历史问题要从当时的情境出发考虑问题,事半功倍。学会用“身临其境”的代入法分析历史问题。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五部分 说板书设计

星之火,可以燎原

篇五: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西闫一中 李蕊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北伐战争的整个历史事件,并且知道蒋介石叛变了革命,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而且对共产党员实行血腥屠杀政策,那么面对国民党这一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采取了什么措施去回击,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了解。本课主要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三件事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农村包围城市”为今后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在八年级上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一个必要环节,因为没有八一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让革命烈火熊熊燃烧,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课稿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三课课。主要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主要包含了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主要子目的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改善学习方式,拓展教材空间,制定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认识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 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

3、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1)阅读资料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2)论从史出评价事件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3)讨论探索

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敬革命前辈业绩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

(2)思想意识

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4、(1)教学重点:

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2)教学难点 :

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教学设计

一、说教法

1、问题与启发式教学法

围绕本课重点、难点设置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讲述、讨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师生合作教学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易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说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合作学习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学生是合作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布置学生阅读54——57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

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2、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A. 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 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55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 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D. 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周恩来)

(3)、 “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毛泽东也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画圈]

B.受挫后会合的地点:文家市。[画圈]

C.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画圈]

D.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画圈]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