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南方红豆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22:40 字数作文
南方红豆杉字数作文

篇一:南方红豆杉种植技术

南方红豆杉栽培种植技术

一、南方红豆杉幼树阶段喜荫,不宜强光照,适宜在室内散射光条件下生长发育。最佳为每天有适量光照或室内放于近窗处。

二、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南方红豆杉盆景长势较好。

三、浇水是红豆杉盆景日常养护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但并不是水浇得越勤越多就越好。总的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浇透水的标准是水从盆底排水孔流出为止。

何时需要浇水了呢?可从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叶片本来很挺、有光泽,如果开始变得暗淡,甚至有一点萎软,那就要浇水了,如果叶子下垂,说明盆土已十分干燥了。第二,用手敲几下盆子,从声音上可判断干湿。发出空响声的说明土已干,发出闷声说明土还湿。第三,从盆土判断。最直接的判断方法是用手指插入土壤2到3公分处,感到土壤干、硬时则需浇水,感到湿润则勿需浇水。 浇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根部浇水,另一种是在叶面喷水。根部浇水是所有植物都需要的。南方红豆杉盆景还需要经常性的叶面喷水。

最后,红豆杉盆景浇水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浇水应该用含盐质低的水。2、浇水不宜用偏碱性的水。红豆杉喜微酸性近中性介质环境。北方水质偏碱,可在水中加入硫酸亚铁调节。茶叶水属碱性,不可浇入盆中。3、必须注意水温和土温相差不要太大。夏季高温时,宜在早晨和傍晚浇水,不能在中午烈日下进行;冬季寒冷时,浇水也不能疏忽,浇水宜在晴朗的中午。4、浇水时最好结合松土缓缓浇入。这样既打破了土壤表层板结,增加了透气性,还有效地增加了盆内基质的蓄水能力。

四、红豆杉盆景出棚时一般不缺肥。若发现有个别长势稍差、叶片细小、叶色发黄可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扩穴施入。室内养护时可每隔一个月左右喷施一次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施复合肥建议伏盆6个月之后再施。

五、红豆杉盆景一般极少有病虫害。若发现个别食叶害虫,可人工捕杀并及时检查叶背面、枝干间看是否有虫卵,以除后患。枯叶,脱叶也可用多菌灵以1:1000的浓度调配好后喷洒于叶面。

一、花盆的选择

花盆选择要适当大点,盆下部要多打几个孔,主要是增强花盆的渗水性和透气性。

二、土壤的选择

盆栽的土壤以壤土最好,保水、保肥、透气,有利于红豆杉的生长。粘土虽然保水、保肥,但不透气,不利于红豆杉根系的生长发育。砂土虽透气,但保肥、保水性差,也不利于红豆杉生长。当然,也可以选择草炭土(草木灰)、珍珠岩等与壤土配成混合基质进行栽培。

三、水分的要求

浇水要适量,浇水次数因土壤干湿程度而定。盆栽土壤水分含量以30%-40%为宜,平时只用在叶面上喷洒一些水保持叶面湿润即可。红豆杉浇水过多过勤会引起烂根,导致死亡(室内养植盆景死亡的原因大多是浇水过多引起的)。特别是夏天雨水大时,室外摆放的要把多余的雨水及时排出去,以防止红豆杉在水中长期浸泡。盆栽土壤含水量太少,长期保持干旱缺水,也不利于红豆杉的正常生长。每年的四月初至十月底为其生长期,这期间在室外摆放的每15天至20天浇水一次,在室内的每20天至25天浇一次

四、光照的要求

红豆杉喜荫耐旱,因此不宜全光照,夏天要适当遮光,特别是每年7月至8月全光照和强光照下,叶片的叶绿素受破坏而导致幼树死亡。冬天在零下20摄氏度不需保温,但在冬眠期(当年12月初到翌年2月底)不宜浇水。红豆杉最佳的光照是每天上午7点到11点,光照4个小时左右,夏天光照时间短一些,在秋天和春天光照时间可以长一些。但无光照也影响红豆杉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五、土壤的肥力

红豆杉适宜生在土壤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泥土中,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生长特别良好。因此盆景土壤必须施肥,施肥量以有机肥每株0.2斤和复合肥0.02斤左右,也可视情况适量施一些农家肥、饼肥(如棉籽饼、花生饼、麻饼),施肥时尽量沿盆壁施,勿接近红豆杉根部。

六、盆景的移栽

盆景种植二年后,树苗逐渐长大,根系更加发达,原来的花盆就不能适应生长的需要,必须换大盆栽培。移栽换盆时一般选择红豆杉休眠期,抓住阴天进行盆景移栽和换盆定植,这时移栽成活率高。移栽过程中必须保持幼树的根系完整和根毛的含水率,定植时保证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最好把旧盆打烂,不要损坏原来

的土球,将其慢慢移入新盆中,并浇水定根。如有条件,可把红豆杉树苗移植到大田生长,其生长速度会更快。

七、病虫害防治

红豆杉在雨季时个辊幼树会发生根腐茎腐和烂根。可用70%敌克松50-800倍液;在高温和干旱季节个别幼树会发生叶枯病和赤硒病,可喷施1%的波尔多液防治。

八、盆景修整

红豆杉生长旺盛,耐修剪,可任意造型。通过人工可以交其修剪成伞型、塔型、圆型等多种形状的红豆杉盆景。同时为了保持红豆杉冠幅优美,可以适度适度摘除顶芽和部分侧芽,关键还是根据个人爱好的要求何做,只是红豆杉相当于其它的花木比较娇贵,应该有细心、耐心、恒心,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红豆杉属喜荫耐旱植物,全国各地都适合种植 红豆杉的繁殖方法及繁殖技术

繁殖红豆杉首先应选种好土壤地块,选择疏松、富含腐殖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的高山台地、沟谷溪流两岸的深厚湿润性棕壤、暗棕壤为好。深翻、整平,按株行距0.4米×1.0米或0.4米×0.4米开穴,穴深40厘米,备栽。

红豆杉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为主。

一、种子育苗

1、采种催芽

10月中下旬,在红豆杉果实呈深红色时采收种子。该种子属生理后熟,需要经过1年的湿沙贮藏才能发芽。为提高发芽率,常采取室外自然变湿沙藏层积法对红豆杉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2、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以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不受西晒的稻田为宜(必须是当年收割的稻田土)。整地在收割中晚稻后,土壤干燥后深翻一次,碎土

一次,尔后分厢做床。宽床1.5米(净床面宽1.2米,步道宽0.3米);床高20厘米,苗床长度视苗圃地而定。

3、圃地施肥

在整地做床的同时,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牛粪8000斤左右,速溶优质复合肥200斤,并拌入呋喃丹6至8斤防治地下害虫。在将肥料翻拌入土层并将整平厢面后,在厢面上填黄心土,厚5 厘米。

4、适时播种

红豆杉种子的播种分撒播和条播两种:撒播是将红豆杉种子均匀地撒在填好黄心土的苗床上,用黄心土覆盖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用苔藓将苗床全部覆盖。条播则选取15厘米宽的木板,在填好黄心土的苗床上压播种沟,深2厘米,播种沟之间的距离15至20厘米。将红豆杉种子均匀播种于沟内,并用黄心土盖种,厚度1厘米,再用苔藓覆盖播种沟。

一般在早春播种。红豆杉种子贮藏1年后,有30%种子裂口现白时,及时筛出种子,放在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明水后均匀地播在沟内。条播为主,粒距5~7厘米。也可采用撒播。播种后,挖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黄壤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

应注意的是:一是严格控制播种量,每亩用种为15公斤,否则会严重影响二年生红豆杉苗木合格出苗率;二是播种后,撒播必须用苔藓将苗床全部覆盖,条播只要将苔藓覆盖播种沟。幼苗出土后,也不要将苔藓揭去,长期保持在苗床上。

5、苗期管理

红豆杉种子出苗率在70%以上。红豆杉幼苗期注意遮荫,播种时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适宜,苗期搭建荫棚,透光度在60%。然后铺植苔藓护苗,保护苗床不受日晒雨淋,并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

苔藓护苗优点为:保护苗床不受雨水溅击和阳光直射,使苗木不受阳光灼伤及避免因茎、叶沾泥形成泥棒而窒息死亡,并且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减少中耕除草用工。但覆盖的苔藓要薄,不能太厚,如遇久旱不雨,可用细黄土压住苔藓,或用喷雾器喷水保持苗床湿润。

二、扦插育苗

在红豆杉休眠萌动期,选择砂土、锯末、珍珠岩混合基质作扦插土。选择1~4年生的红豆杉木质化实生枝,将插条剪为10厘米、15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小段,在剪枝时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马耳形,2/3以下去叶。选择药剂如ATP、ABT、NAA、IBAA等处理插枝后扦插、盖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荫。翌年移栽。

每年5~6月份剪取当年红豆杉半木质化枝作插条,母树选择10年以下树龄。长度15~20厘米,剪去下部小枝、针叶剪成马蹄形,放在ABT 7号生根粉中浸泡,浓度为30×10-6~50×10-6,浸泡时间3~12小时。随后将插条插在基质为河沙的苗床上。苗床要求1米宽,长度适宜,扦插深度3~5厘米。行株距10cm×8cm,随即喷水。苗床上搭架,用塑料布覆盖,每日喷水2~3次,半月后每日喷水1次。一般地温保持20~30℃,不要强光照射,30~40天即可生根。在此期间,可喷施芸苔素等叶面肥,促进生长。

当红豆杉幼苗生根后,精细管理促进旺长,并适当通风透光炼苗,增加抗逆性。炼苗结束后可移栽在大苗床上。

红豆杉幼苗一般在苗床生长2~3年,每年定时喷生长素、叶面肥精心管理。当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上山造林成片栽种。栽植时间为秋末或春季均可,株行距可按3米×4米,亦可在街道、公园、作观赏树栽。

三、移栽

篇二: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栽培技术

| [<<] [>>]

红豆杉始载于《东北药植志》,别名赤柏松、紫杉、紫柏松,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红豆杉在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1变种,即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等,分布于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四川主要分布在茂县、黑水、马尔康、汶川、泸定、康定、西昌、会理、米易等地区。

一、品种特性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20米左右,胸径60~100厘米。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条形,微弯,长1~4.5厘米,宽2~5毫米。果实球形坚果,假种皮,种子卵圆形。雌雄异株,异花受粉。花期3~6月,果期9~11月。散生于海拔500~3500米的山地林中,喜阴湿冷凉气候,一般年均气温11.2℃,年降水487.9毫米左右。本文主要介绍南方红豆杉的栽培方法。

南方红豆杉

二、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施肥 选择疏松、富含腐殖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的高山台地、沟谷溪流两岸的深厚湿润性棕壤、暗棕壤为好。深翻、整平,按株行距0.4米×1.0米或0.4米×0.4米开穴,穴深40厘米,备栽。

2.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为主。

(1)种子育苗 ①采种催芽。10月中下旬,果实呈深红色时采收种子。该种子属生理后熟,需要经过1年的湿沙贮藏才能发芽。常采取室外自然变湿沙藏层积法处理种子,以提高发芽率.②选圃整地。一般因地制宜在松树林下育苗移栽较好。选择郁闭度在0.6~0.7且无病虫害的湿地松或马尾松成林地作圃地,要求坡度平缓、上层深厚、排水良好。在8~9月份将林内杂草和灌木清除掉,整理成水平梯面,深挖20~30厘米,于11月份浅翻细耙。整地时,施入腐熟基肥40~60担/亩(1亩二1/15公顷,下同),分厢作床,床高15~20厘米,宽1.2米,整平厢面后用15厘米宽的木板压出播种沟,深2

厘米,播种沟距离20厘米。③适时播种。一般在早春播种。种子贮藏1年后,有30%种子裂口现白时,及时筛出种子,放在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明水后均匀地播在沟内。条播为主,粒距5~7厘米。也可采用撒播。播种后,挖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黄壤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幼苗期注意遮荫,播种时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适宜,苗期搭建荫棚,透光度在60%。然后铺植苔藓护苗,保护苗床不受日晒雨淋,并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种子出苗率在70%以上。

(2)扦插育苗 在树木休眠萌动期,选择砂土、锯末、珍珠岩混合基质作扦插土。选择1~4年生的木质化实生枝,将插条剪为10厘米、15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小段,在剪枝时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马耳形,2/3以下去叶。选择药剂如ATP、ABT、NAA、IBAA等处理插枝后扦插、盖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荫。翌年移栽。

(3)移栽 一般种子育苗的1~2年,扦插繁殖的1年左右,当苗高长至30-5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在10~11月或2~3月萌芽前进行,每穴栽苗1株,浇水,适当遮萌。

3.田间管理

种子出苗后,要经常拔除杂草。每年追肥l~2次,多雨季节要防积水,以防烂根。定檀后,每年中耕除草2次,林地封闭后一般仅冬季中耕除草,培土5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肥源以农家肥为主,幼树期应剪除萌蘖,以保证主干挺直、快长。

三、采收加工

人工栽培的红豆杉一般在第3年后即可适当采收枝叶。鲜叶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根据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枝以嫩枝为好,叶以老叶为好。10月份为其最佳采收期。采收后如不作鲜加工用,应及时摊开通风阴干或晒干。

四、种植前景

红豆杉是第三世纪遗留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因其资源稀少,被列为世界珍稀树种加以保护。红豆杉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药,每公斤售价为500~1000万美元。紫杉醇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

消化道癌。红豆杉枝叶用于治疗白血病、肾炎、糖尿病以及多囊性肾病。红豆杉自然资源匮乏,药源紧缺,因而各地都在对其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开发。红豆杉全身是宝,因此红豆杉树又被称为“黄金树”,种植前景看好。条件成熟的地方可适当发展。

南方红豆杉的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 中山花木网 2008-12-18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的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别称为美丽红豆杉,学名为Tarus chinensis var.mairei Cheng et L.K.Fu。

【科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

【分布】我国特有树种。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南部均有分布。

【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常分布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谷溪边杂木林中。喜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对中性土及钙质土的山地也能适应。为强阴性慢生树种。

【繁殖】用播种繁殖。种子宜随采随播,如作春播需经低温层积催芽,或将种子埋藏一年,否则要2--3年才陆续萌芽出苗。播种时覆土厚度为1--2厘米,经常保持湿润与遮阴。幼苗生长缓慢。

【栽培】选择2年生以上的小苗定植,以春季定植为好。移植时必须带土球或宿土。栽植地应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并有荫蔽条件。养护中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并多施有机肥,防止水涝。

【应用】南方红豆杉树姿古朴端庄,树叶苍翠,秋后果实红润,诱人,为优美的常绿观果树种。最宜植于庭园阴处作独赏树,或与其他高大乔木组成观赏树丛,或于风景林中作为中,下层树种配植。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树皮红褐色,浅纵裂,叶条状微弯并呈镰形,叶片深绿色,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雌雄异株,种子扁卵圆形,球花单生,3至4月开花,11月种子成熟。红豆杉大多采用种子繁殖。11月种子成熟后即可采收,之后将肉质种皮清洗干净晾干,随即用湿沙层积埋藏在背阴干燥处,上面覆盖塑料膜及草帘。夏秋季应每月翻动种子两次,到次年3月初即可播种育苗。苗床应选择背风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地块,床宽1米,沟宽40厘米,东西向起高垅,垅两侧埋25厘米高、4厘米厚的钢板,深10厘米。床土要求深翻并精细耕作,施入呋喃丹防治地下虫害。用蛭石、河沙、泥炭、园土各一份,并加入多菌灵或甲

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混合成基质填入钢板内,与侧板平中间高出3至5厘米。覆上塑料膜密封熏蒸3至5天即可播种。种子均匀散播于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在200粒左右,播种后用木板略压平,盖1至2厘米厚的混合基质土,覆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温保湿。遇天气干燥应适当喷水,一般40天后可发芽出苗。此时应去掉塑料膜或草帘,并在苗床上方搭设2米高的遮阴棚,上盖遮阴网防止阳光直射。保持苗床湿润,遇雨天应搭低拱棚并盖塑料膜防止苗床水分过多。做好苗床的排水通风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幼苗期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淡饼肥水,忌用化肥和浓肥。幼苗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护管理,苗高可达15至25厘米,并有2至3个分叉枝。4月上旬可进行移植。种植地应选择背风、干燥、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壤地,深翻20厘米,每平方米施5公斤腐熟有机肥。起高垅,挖深沟,垅宽100厘米,沟宽30厘米。每垅种5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移植宜选在阴天,应随移随种,需带土球移栽。移栽后马上浇一次透水,并在上面搭2米高的遮阴棚,晴天盖遮阴网,阴雨天及晚上可将其去掉。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一般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饼肥水。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夏季加强遮光降温工作,必要时采取喷水降温,以创造冷凉湿润环境利于苗木生长。红豆杉既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材料,又是极具医疗价值的药材,更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随着其人工繁殖和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红豆杉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红豆杉始载于《东北药植志》,别名赤柏松、紫杉、紫柏松,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红豆杉在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1变种,即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等,分布于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四川主要分布在茂县、黑水、马尔康、汶川、泸定、康定、西昌、会理、米易等地区。

一、品种特性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20米左右,胸径60~100厘米。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条形,微弯,长1~4.5厘米,宽2~5毫米。果实球形坚果,假种皮,种子卵圆形。雌雄异株,异花受粉。花期3~6月,果期9~11月。散生于海拔500~3500米的山地林中,喜阴湿冷凉气候,一般年均气温11.2℃,年降水487.9毫米左右。本文主要介绍南方红豆杉的栽培方法。

二、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施肥 选择疏松、富含腐殖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的高山台地、沟谷溪流两岸的深厚湿润性棕壤、暗棕壤为好。深翻、整平,按株行距0.4米×1.0米或0.4米×0.4米开穴,穴深40厘米,

备栽。

2.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为主。

(1)种子育苗 ①采种催芽。10月中下旬,果实呈深红色时采收种子。该种子属生理后熟,需要经过1年的湿沙贮藏才能发芽。常采取室外自然变湿沙藏层积法处理种子,以提高发芽率.②选圃整地。一般因地制宜在松树林下育苗移栽较好。选择郁闭度在0.6~0.7且无病虫害的湿地松或马尾松成林地作圃地,要求坡度平缓、上层深厚、排水良好。在8~9月份将林内杂草和灌木清除掉,整理成水平梯面,深挖20~30厘米,于11月份浅翻细耙。整地时,施入腐熟基肥40~60担/亩(1亩二1/15公顷,下同),分厢作床,床高15~20厘米,宽1.2米,整平厢面后用15厘米宽的木板压出播种沟,深2厘米,播种沟距离20厘米。③适时播种。一般在早春播种。种子贮藏1年后,有30%种子裂口现白时,及时筛出种子,放在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明水后均匀地播在沟内。条播为主,粒距5~7厘米。也可采用撒播。播种后,挖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黄壤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幼苗期注意遮荫,播种时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适宜,苗期搭建荫棚,透光度在60%。然后铺植苔藓护苗,保护苗床不受日晒雨淋,并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种子出苗率在70%以上。

(2)扦插育苗 在树木休眠萌动期,选择砂土、锯末、珍珠岩混合基质作扦插土。选择1~4年生的木质化实生枝,将插条剪为10厘米、15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小段,在剪枝时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马耳形,2/3以下去叶。选择药剂如ATP、ABT、NAA、IBAA等处理插枝后扦插、盖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荫。翌年移栽。

(3)移栽 一般种子育苗的1~2年,扦插繁殖的1年左右,当苗高长至30-5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在10~11月或2~3月萌芽前进行,每穴栽苗1株,浇水,适当遮萌。

3.田间管理

种子出苗后,要经常拔除杂草。每年追肥l~2次,多雨季节要防积水,以防烂根。定檀后,每年中耕除草2次,林地封闭后一般仅冬季中耕除草,培土5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肥源以农家肥为主,幼树期应剪除萌蘖,以保证主干挺直、快长。

篇三:曼地亚红豆杉与南方红豆杉

曼地亚红豆杉与南方红豆杉(以下统称红豆杉)属喜荫耐旱植物,盆景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花盆的选择

花盆选择要适当大点,盆下部要多打几个孔,主要是增强花盆的渗水性和透气性。

二、土壤的选择

盆栽的土壤以壤土最好,保水、保肥、透气,有利于红豆杉的生长。粘土虽然保水、保肥,但不透气,不利于红豆杉根系的生长发育。砂土虽透气,但保肥、保水性差,也不利于红豆杉生长。当然,也可以选择草炭土(草木灰)、珍珠岩等与壤土配成混合基质进行栽培。

三、水分的要求

浇水要适量,浇水次数因土壤干湿程度而定。盆栽土壤水分含量以30%-40%为宜,平时只用在叶面上喷洒一些水保持叶面湿润即可。红豆杉浇水过多过勤会引起烂根,导致死亡(室内养植盆景死亡的原因大多是浇水过多引起的)。特别是夏天雨水大时,室外摆放的要把多余的雨水及时排出去,以防止红豆杉在水中长期浸泡。盆栽土壤含水量太少,长期保持干旱缺水,也不利于红豆杉的正常生长。每年的四月初至十月底为其生长期,这期间在室外摆放的每15天至20天浇水一次,在室内的每20天至25天浇一次

四、光照的要求

红豆杉喜荫耐旱,因此不宜全光照,夏天要适当遮光,特别是每年7月至8月全光照和强光照下,叶片的叶绿素受破坏而导致幼树死亡。冬天在零下20摄氏度不需保温,但在冬眠期(当年12月初到翌年2月底)不宜浇水。红豆杉最佳的光照是每天上午7点到11点,光照4个小时左右,夏天光照时间短一些,在秋天和春天光照时间可以长一些。但无光照也影响红豆杉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1

五、土壤的肥力

红豆杉适宜生在土壤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泥土中,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生长特别良好。因此盆景土壤必须施肥,施肥量以有机肥每株0.2斤和复合肥0.02斤左右,也可视情况适量施一些农家肥、饼肥(如棉籽饼、花生饼、麻饼),施肥时尽量沿盆壁施,勿接近红豆杉根部。

六、盆景的移栽

盆景种植二年后,树苗逐渐长大,根系更加发达,原来的花盆就不能适应生长的需要,必须换大盆栽培。移栽换盆时一般选择红豆杉休眠期,抓住阴天进行盆景移栽和换盆定植,这时移栽成活率高。移栽过程中必须保持幼树的根系完整和根毛的含水率,定植时保证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最好把旧盆打烂,不要损坏原来的土球,将其慢慢移入新盆中,并浇水定根。如有条件,可把红豆杉树苗移植到大田生长,其生长速度会更快。

七、病虫害防治

红豆杉在雨季时个辊幼树会发生根腐茎腐和烂根。可用70%敌克松50-800倍液;在高温和干旱季节个别幼树会发生叶枯病和赤硒病,可喷施1%的波尔多液防治。

八、盆景修整

红豆杉生长旺盛,耐修剪,可任意造型。通过人工可以交其修剪成伞型、塔型、圆型等多种形状的红豆杉盆景。同时为了保持红豆杉冠幅优美,可以适度适度摘除顶芽和部分侧芽,关键还是根据个人爱好的要求何做,只是红豆杉相当于其它的花木比较娇贵,应该有细心、耐心、恒心,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

红豆杉种植技术

1、问:红豆杉的种类有多少?

答:红豆杉根据它自生的生长地域和生物学特性,全世界可分为11个种类,中国是红豆杉的原产地,有5个种类:南方红豆杉、东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和一个属变种的中国红豆杉。

2、问:红豆杉在世界上的产地分布广吗?

答:可以说是分布不广,数量稀少。红豆杉是世界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目前,英、美、法、日、意、中等42个国家拥有红豆杉,均视其为“国宝”。

我国东北、江南、华南、西南各地均有原生树种分布,但数量极其稀有,已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3、问: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吗?

答:是的。红豆杉,又名紫杉,也称赤柏松。是世界十大濒危珍稀树种,世界各国也将红豆杉列入一级保护植物。将红豆杉的根、皮、枝、叶可用来提取紫杉醇,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疗效最好,销售量最大的广谱抗癌药物;被肿瘤专家们誉为“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红豆杉还素有“国宝”和“植物黄金”之美称。

野生红豆杉在中国,因90年代末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资源相当有限,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将红豆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2002年12年18日,国家林业局又发布文件,将红豆杉列入国家一级Ⅰ类保护植物,禁止一切乱砍滥伐,乱采滥剥及非法经营行为。鼓励探索科学合理的发展途径。

4、问:红豆杉是结红豆的吗?

答:是的。红豆杉四季常绿,枝叶葱茂,树冠优美。深秋季节,带红色假种皮的种子挂满枝头,点缀在绿叶丛中,非常优雅美丽,作为庭院观赏绿化树种是很好的选择。

红豆杉的假种皮含18种氨基酸,含量为45.83毫克/克,还含维生素C、B1、B2,含量为12.7毫克/100克,总糖62.6%,蛋白质5.16%,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

有的山区民众会采摘食用,甜糯可口,成为山中美食。种子含蛋白质7.32%,脂肪29.9%,总糖3.55%,也极有开发价值。

5、问:紫杉醇是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干什么?

答:紫杉醇就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一种单体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为白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经过大量临床药理和毒理实验证明,紫杉醇是一种高效、低毒、广普,作用机制独特的天然抗癌药物,尤其对晚期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也可以用于治疗头颈部癌、食道癌、生殖细胞肿癌、子宫内膜癌、淋巴癌、膀胱癌等。

现已证实在众多有抗癌活性的紫杉烷类化合物中,紫杉醇的抗癌性最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1992年批准紫杉醇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及非小细胞癌。我国对紫杉醇的提取利用也始于九十年代中期。

6、问:紫杉醇到底有多神奇?

答:五年以前,紫杉醇剂型单一、水溶性差的问题还严重困扰业内人士。今天,随着生物技术革命飞速发展的步伐,行业内已制备的紫杉醇创新剂型多达15种,象聚氨基酸-紫杉醇针剂、磷脂-紫杉醇针剂、紫杉醇聚合物胶囊、紫杉醇纳米粒、紫杉醇长效剂、外用紫杉醇凝胶等等。它们以底毒、高效、靶向、智能化作为研发方向,展现了宽广的应用前景。

1992年紫杉醇上市时,仅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而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紫杉醇除作用于癌细胞微管系统外,在不同的细胞中还有一些不同的生物效应,最普遍的功效是能诱导多种癌细胞凋亡。由此,紫杉醇类药物已广泛在临床一线用于膀胱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食道癌、头颈部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癌、胃癌、肝癌、骨肉癌、淋巴癌、肺鳞癌、肺腺癌、睾丸胚胎癌、恶性胸腺癌、舌癌、支气管癌、生殖细胞癌、鼻炎癌等。紫杉醇毫无疑问地成为目前最有效的广普抗癌药。

7、问:红豆杉里还含有其它成份吗?

答:还有四种有效成份。1991—1992年间,云南科技部门与北京药物研究所联合检测了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的树皮、枝叶,发现除紫杉醇外,还有10-去乙 4

酰紫杉醇、三尖杉酯碱、10-去乙酰三尖杉酯以及10-去乙酰巴枯毫等数种可治疗其它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份。这几种有效成份的提取和运用于近年已在我国开始。

8、问:为什么红豆杉会持续不断地受到市场追捧?

答:南方红豆杉材质优良,纹理美观,被列为红木类计价,一万多元一个立方的原木还有价无市。在过去几百年时里均被原生地群众作为雕刻、高端家具制作和室内装修的高级用材。特别是它的根、树皮、枝叶可以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之后,更是引发了市场长期热捧。人为的需求紧张是导致红豆杉资源濒危的最主要原因。

9、问:红豆杉还有更宽广的应用前景吗?

答:毫无疑问。最近,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红豆杉中还可以另外提取的三尖杉宁碱配合地塞米松对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也已在临床应用。小剂量紫杉醇注射,用于类风湿病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其药理在于改进人体免疫功能。用红豆杉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红豆杉给我们的惊喜还远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不断地发现了红豆杉植物体中新的药用成分,仅紫杉烷类就达到了200种以上。最新分离到的4个非紫杉烷二萜化合物美丽红豆杉素A、B、C及BREVETAXIN,均具有抗癌活性的新骨架,有很好的研究前景。而其它的一些红豆杉药物活性成分,如三萜、高帖类化合物、黄铜类化合物、苯丙素化合物等都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使红豆杉变成多用途、高含量、可多次提取的珍贵原料。

紫杉醇类药物的治疗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中,如类风湿、特应性湿疹、糖尿病、牛皮癣、心血管病等。民间流传的红豆杉消炎、保健、出脚臭、润肌肤等疗效也不断得到科学的验证。对红豆杉深入研究和探索,将会使其有效药用成分扩大,药效提高,适应病症扩大,价格下降,使用者增多,需求量激增。

可以肯定地说,紫杉类药物仍将是世界上疗效最好,销售量最大的广谱抗癌药物,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工种植的红豆杉原料仍会供不应求。

10、问:为什么要种植红豆杉?

5

篇四:南方红豆杉

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25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7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 7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11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 16

3.2 学位论文 .............................................................................................. 25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5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25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26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26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28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31

3.3 中文会议论文 ...................................................................................... 34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34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35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36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36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 40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43

3.4 外文期刊论文 ...................................................................................... 46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46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47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47

3.5 外文会议论文....................................................................................... 47

3.5.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47

3.5.2 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48

3.5.3 最近相关外文会议论文 ........................................................... 49

四、主题相关专利、科技成果及基金产出状况.............................................. 49

4.1 专利 ...................................................................................................... 49

4.1.1 近十年专利情况 ....................................................................... 49

4.1.2 专利类型分布 ........................................................................... 50

4.1.3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 ............................................................... 50

4.1.4 专利较多的人物 ....................................................................... 52

4.1.5 最新专利 ................................................................................... 54

4.1.6 失效专利 ................................................................................... 56

4.2 科技成果 .............................................................................................. 57

4.2.1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 ............................................................... 57

4.2.2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 ................................................................... 58

4.2.3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 ....................................................... 58

4.2.4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 ....................................................... 62

4.2.5 最新科技成果 ........................................................................... 65

4.3 基金 ...................................................................................................... 70

4.3.1 近十年基金情况 ....................................................................... 70

4.3.2基金类型分布 ............................................................................ 71

4.3.3 获得基金较多的机构 ............................................................... 71

4.3.4 获得基金支持较多的人物 ....................................................... 75

4.3.5 最新获得基金支持的期刊论文 ............................................... 77

五、主题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 85

5.1 国家法律法规 ...................................................................................... 85

5.2 中外标准 .............................................................................................. 86

六、提供主题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机构.............................................................. 86

七、主题学科渗透性.......................................................................................... 87

八、主题共现词.................................................................................................. 87

九、主题研究领域创新实体.............................................................................. 90

9.1 相关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 90

9.2 研究领域推荐机构 .............................................................................. 91

9.3 研究领域推荐人物 .............................................................................. 91

十、媒体相关报道.............................................................................................. 91

10.1 近十年媒体关注度 ............................................................................ 91

10.2 最新媒体报道 .................................................................................... 91

附录一 报告研究背景及目的............................................................................ 93

附录二 报告研究方法及原理............................................................................ 93

附录三 报告相关定义说明................................................................................ 94

1. 数据源 .................................................................................................... 94

2. 数据呈现方式 ........................................................................................ 94

3. 相关定义——报告中的术语解释 ......................................................... 94

4. 其他说明 ................................................................................................ 94

附录四 法律声明................................................................................................ 95

附录五 联系方式................................................................................................ 96

图表目录

图表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 1

图表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1

图表3 学术关注趋势图 ...................................................................................... 2

图表4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图表5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3

图表6 发文较多期刊 .......................................................................................... 4

图表7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及数量 .......................................... 4

图表8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及数量 .......................................... 7

图表9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5

图表10 近十年学位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25

图表11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 26

图表12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26

图表13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28

图表14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34

图表15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35

图表16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图 .......................................................... 36

图表17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36

图表18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40

图表19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46

图表20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 .................................................. 47

图表2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47

图表22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48

图表23 近十年专利情况分布图 ...................................................................... 49

图表24 专利类型分布饼状图 .......................................................................... 50

图表25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50

图表26 获得专利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52

图表27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曲线图 .............................................................. 57

图表28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图 .......................................................................... 58

图表29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58

图表30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62

图表31 近十年基金情况统计图 ...................................................................... 70

图表32基金类型分布图 ................................................................................... 71

图表33 主题学科渗透性 .................................................................................. 87

图表34 主题共现词词频 .................................................................................. 87

篇五:南方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开放分类:各类植物名称松柏目松柏纲植物植物名称

南 方红豆杉,常绿乔木,树皮淡灰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芽鳞顶端钝或稍尖,脱落或部分宿存于小枝基部。叶2列,近镰刀形,长1.5—4.5厘米,背面中脉带上 无乳头角质突起,或有时有零星分布,或与气孔带邻近的中脉两边有1至数条乳头状角质突起,颜色与气孔带不同,淡绿色,边带宽而明显。种子倒卵圆形或柱状长 卵形,长7—8毫米,通常上部较宽,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南京和上海都有栽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以及河南和陕西。种子可榨油;树皮含单 宁;木材可供作用材。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

中文别名: 赤柏

中文学名: 南方红豆杉

二名法: Taxuschinenwsisvar.maireiChengetL.K

科: 红豆杉科

星散分布.贵阳市主要分布在花溪、乌当、开阳、息烽。 松、紫杉、紫柏松、红榧 界: 植物界 属: 红豆杉属 分布: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常生于海拔1000-1200m以下山林中,目录

[隐藏 ]

1 基本信息

2 产地分布

3 形态特征

4 生活习性

5 现状和保护

6 保护价值

7 主要用途

8 繁殖培育

9 美丽传说

南方红豆杉 - 基本信息

南方红豆杉

种名:南方红豆杉

学名:Taxuschinenwsisvar.maireiChengetL.K

别名:赤柏松、紫杉、紫柏松、红榧

科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

保护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常生于海拔1000-1200m以下山林中,星散分布.贵阳市主要分布在花溪、乌当、开阳、息烽。

南方红豆杉 - 产地分布

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常生于海拔1000-1200m以下山林中,本种为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模式产地在贵州梵净山。星散分布:贵阳市主要分布在花溪、乌当、开阳、息烽。还有遵义、凤冈、梵净山、雷公山、瓮安,镇远、天柱、锦屏、黎平及荔波等地。中国台湾、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亦产。

南方红豆杉 - 形态特征

南方红豆杉

常绿乔木。 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两列,条形,微弯或近镰状,长1—3厘米,宽2.5—3.5厘米(萌生或幼苗更长可达4厘米,宽可达5毫米),先端渐尖,上面中脉凸 起,中脉带上有排列均匀的乳头点,或完全无乳头点,下面有两条黄绿色气孔带,边缘常不反曲,绿色边带较宽。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 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托以圆盘状假种皮。种子倒卵形,微扁,先端微有二纵脊,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高达30m。树皮纵裂,红褐色或淡灰色。叶二列状排列,常呈镰状,先端渐窄尖,叶面中脉明显,背面气孔带黄绿色,中脉与边带绿色较气孔带宽。种子倒卵圆形,微扁,假种皮鲜红色,美丽。花期3-4月;种子10月成熟。

南方红豆杉 - 生活习性

生长习性:耐荫树种,喜阴湿环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自然生长在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中性土、钙质土也能生长。不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很少有病虫害,生长缓慢,寿命长。

南方红豆杉是中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特 有成分之一,在阔叶林中常有分布。喜生于山脚腹地较为潮湿处。对气候适应力较强,年均温11—16℃,最低极值可达—11℃,耐阴湿力强,要求肥力较高的 黄壤,黄棕壤(酸性,微酸性土壤),较能耐水湿,南方红豆杉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树干上多见萌芽小枝,但生长比较缓慢。

南方红豆杉 - 现状和保护

南方红豆杉

现状:稀有种。南方红豆杉在贵州省的分布区虽较广,但本种在其分布区内呈星散分布,种群数量稀少,若不加以保护,有处于渐危状态的危险。

保 护措施:南方红豆杉分布较广泛,多属鸟类取食带传播,故很分散、零星。由于材质好。色泽美观,破坏更为严重,当前首要的是停止对现有资源的破坏,同时加强 繁育工作,引为庭园观赏树种,扩大栽培,达到保存物种的目的。用种子繁殖,种子有休眠期,须经低温层积处理,才能当年出苗。苗期生长较缓慢。

南方红豆杉 - 保护价值

南方红豆杉枝叶浓郁,树形优美,种子成熟时果实满枝逗人喜爱。适合在庭园一角孤植点缀,亦可在建筑背阴面的门庭或路口对植,山坡、草坪边缘、池边、片林边缘丛植。宜在风景区作中、下层树种与各种针阔叶树种配置。国外用欧洲豆杉作整形绿篱效果很好。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优良珍贵树种。材质坚硬,刀斧难入,有“千枞万杉,当不得红榧一枝桠”的俗话。边材黄白色,心材赤红,质坚硬,纹理致密,形象美 观,不翘不裂,耐腐力强。可供建筑、高级家具、室内装修、车辆、铅笔杆等用。种子含油量较高,是驱蛔、消积食的珍稀药材。

南方红豆杉 - 主要用途

南方红豆杉

园林用途

南方红豆杉枝叶浓郁,树形优美,种子成熟时果实满枝逗人喜爱。适合在庭园一角孤植点缀,亦可在建筑背阴面的门庭或路口对植,山坡、草坪边缘、池边、片林边缘丛植。宜在风景区作中、下层树种与各种针阔叶树种配置。国外用欧洲豆杉作整形绿篱效果很好。医学用途

红豆杉的根、茎、叶皮及种子中均含有紫杉醇。1971年美国从红豆杉中提取出了紫杉醇,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1992年批准用于临床,经证明对多种癌症有疗效,尤其是对卵巢癌、乳腺癌的治疗获得成功,治愈率达33%,有效率为75%。紫杉醇成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癌症最好的药物。世界上年产紫杉醇仅250kg左右,市场供求失衡,价格十分昂贵,每千克高达20多万美元,故红豆杉有“植物黄金”之称。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