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自有舞雩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51:22 作文素材
篇一:2014年高考真题江西卷(语文)解析版(附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语文
一、(18分,每小题3分)
A.翌 (yì)日 贲(bèn)张 沆瀣(xiè)一气 ...
B. 倜(tì)傥 和(huó)面 角(jiǎo)斗士 莞(wǎn)尔一笑 ....
C. 魑(chī)魅 伛偻(lǔ) 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ìng) ....
D. 笑靥(yè) 圭臬(nìe) 打擂(lèi)台 绿(lǚ)林好汉 ....
注:因试卷模糊,无法识别。本题答案解析略。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弥乱 国粹 泊来品 入不敷出
B. 伺候 斐声 煞风景 得鱼忘筌
C. 日晷 陨落 挖墙脚 纵横捭阖
D. 萦回 撺掇 黑黢黢 入目三分
3. 依次填入下列词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________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A.词语 不免 无可厚非 B. 词汇 不免 无可厚非
C.词汇 未免 无可非议 D. 词语 未免 无可非议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
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
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5.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高
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家》)
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
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高老头》)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
徒也,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D.贾母带刘姥姥等入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品罢茶,黛玉
令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疑问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红楼梦》)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平和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图象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那各种形态的鱼,那奔驰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笨的鸟和蛙,特别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鱼的形象,它们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其具体含义已不可知,但从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半坡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
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变化。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居新时器时代陶器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在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号),
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如前所说,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7.下列关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经由再现到表现,再到写实,最后到符号化的积淀过程。
B.“有意味的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居多,尤以鱼纹最普遍。
C.“有意味的形式”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蕴含。
D.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原始的图腾含义逐渐消失,抽象的几何纹饰逐渐增多。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明显包含了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C.闻一多先生把鱼的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追溯到《诗经》《周易》。
D.仰韶彩陶身上的某些几何纹饰比动物形象更多,其原始图腾含义得到加强。
9.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像及其把图像化符号形象是相对和平安定的。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
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D.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2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寻其群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挥。 .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
【答案】B
【解析】
篇二:2014语文试题(江西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西卷,解析版)
一、(18分,每小题3分)
A.翌 (yì)日 贲(bèn)张 沆瀣(xiè)一气 ...
B. 倜(tì)傥 和(huó)面 角(jiǎo)斗士 莞(wǎn)尔一笑 ....
C. 魑(chī)魅 伛偻(lǔ) 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ìng) ....
D. 笑靥(yè) 圭臬(nìe) 打擂(lèi)台 绿(lǚ)林好汉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弥乱 国粹 泊来品 入不敷出
B. 伺候 斐声 煞风景 得鱼忘筌
C. 日晷 陨落 挖墙脚 纵横捭阖
D. 萦回 撺掇 黑黢黢 入目三分
3. 依次填入下列词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________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A.词语 不免 无可厚非 B. 词汇 不免 无可厚非
C.词汇 未免 无可非议 D. 词语 未免 无可非议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5.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高老太爷病了,
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家》)
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一房客德?
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高老头》)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
不可雕也。”(《论语》)
D.贾母带刘姥姥等入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品罢茶,黛玉令人将那茶
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疑问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红楼梦》)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平和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图象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那各种形态的鱼,那奔驰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笨的鸟和蛙,特别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鱼的形象,它们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其具体含义已不可知,但从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半坡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
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变化。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居新时器时代陶器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在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号),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如前所说,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7.下列关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经由再现到表现,再到写实,最后到符号化的积淀过程。
B.“有意味的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居多,尤以鱼纹最普遍。
C.“有意味的形式”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蕴含。
D.在“有意味的形式”中,原始的图腾含义逐渐消失,抽象的几何纹饰逐渐增多。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系氏族社会氛围反照了仰韶彩陶纹样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明显包含了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C.闻一多先生把鱼的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追溯到《诗经》《周易》。
D.仰韶彩陶身上的某些几何纹饰比动物形象更多,其原始图腾含义得到加强。
9.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像及其把图像化符号形象是相对和平安定的。
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
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
D.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2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学优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寻其群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挥。 .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旋:回转,旋转。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B.鸡,禽于家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C.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
D.客鸡义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篇三:2014年高三年级综合性检测试题
2014年高三年级综合性检测试题
语 文(一)
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北京)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冬祥”,六言联“冬.
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yí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
其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吟咏起来锒锒上口,齿...浃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稔(niàn)冬祥 意蕴
B.楹(yíng)联 齿浃留香
C.言简意赅(gāi) 撰写
D.镌(jùn)刻 锒锒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福建)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叫绝的, , , 。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暇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畅开了各自的门户。
①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②天,豁然晴朗了。③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④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3.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
②它们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和表意美
③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4.文段中①一④的文字有一处语病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D项“殷勤”应解释为“情意深厚”、“恳切叮嘱”。该词意在《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中得到体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不敢引疾 B.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四海好学能文者 D.去而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临清流而赋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乃”均解释为“才”;B项中第一句“以”解释为“来”,表目的,第二句“以”表示顺承关系;C 项第一句中的“者”表示人,第二句中“者”为助词,和后句中的“也”构成判断语气;D项第
一句“而”表示转折关系,第二句“而”表示顺承关系。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章的综合考查,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D项“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错误,原文未曾提及。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
【解析】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就在于文字的解释,在安徽刻版印行许慎的《说文解字》,并用(它)来教授读书人。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译文:
【解析】在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朱筠)就声称读书人要把读书和端正品行作为职责,不能趋炎附势,拜访权势显赫之人。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译文:
【解析】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奔放,对于阐明义理的事物和情感没有不包含的,谈论的话题没有不深刻彻底的。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江西)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有醉意。四黎: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②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答案】《论语》
【解析】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生对课本的熟悉。
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A。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6分)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补充: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②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
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
这三首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
诗篇浅易如话,毫不雕琢,又写了最粗俗的东西,但读起来使人感受的不是“浅俗”而是雅,不是“粗丑”而是美。把朴素内容写得生动而富有风趣,于毫不经意间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活泼姿态,确是大家气格。
11.古诗文默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每空1分) 大纲卷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 , 。”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有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 , ”。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 ? 。”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辽宁卷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
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 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 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 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 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 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 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篇四:2005-2014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诗歌鉴赏及名句填空
05-14年江西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及名句填空(含答案解析) 2005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次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春夏之交乍暖忽寒
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2006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1)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007年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2008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泪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解析】从【注】中提供的背景可知,这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题目要求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那么只要找出作者眼前的景(“实”)和心中的情(“虚”)即可。 2009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注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2010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
②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子规”是中国古代文学尤其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传统意象。可以结合诗意理解,作者因战乱远离家园,偏居山村,听到子规的鸣叫,难免产生归思之心。此处考生对“子规”的意象理解没有多少难度。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师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①
2011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①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②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 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参考答案]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解题透析】写景抒情,一般为间接抒情。主要有乐景写乐情的正衬和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此诗显然用的是后者。
(2)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答案】典故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人生无论贤愚的确最后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2012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2013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①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②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
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⑴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⑴(2分)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⑵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⑵(6分)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2014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苏轼 ①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1)《论语》。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2)本诗表现了作者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尽管作者身在“天涯万里”,宦海飘泊,人生遭到重大挫折,但他胸怀坦然;面对热情的黎胞、天真无邪的儿童,作者感到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皙所描绘的孔子所向往的礼乐之治的盛世。 ②
名句名篇填空
2005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两小题)(4分)
⑴ ,一夜飞度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⑵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006年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2)彼童子之师, , 。(韩愈《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料得年年肠断处, ,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2007年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1)宋词的主要流派有 婉约派 和豪放派。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变形记》的作者是弗兰茨·卡夫卡(或卡夫卡)。
(2)《离骚》中提到屈原名字的两句是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篇五:2014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4分)
【解析】语言风格类的题目,首先考查学生解字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意思先将两个目标字的大意讲出,并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比起前两年的考题,同样是考查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的题目,回答起来更脱离格律,单纯用答题模板套作的话恐难得分,表现出四川对考生古诗文素养要求提高的趋势。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较为简易,只要能够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情感基调便能准确答出,在第二联后,诗中出现了多个凄清冷峻的意象,所以情感的主要内容是落寞的愁苦心境。加上全诗的景色描绘的寒冷凄清,便能较好回答本题。
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5、(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 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6、(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7、(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①(3分)C
②(4分)B E
③(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学科,网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解析】本题属于诗词鉴赏中的“一字领全诗”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先总述诗中是“如何体现”的,也就是关键方法,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答案】《论语》
【解析】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生对课本的熟悉。
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A。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补充: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②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
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
这三首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
诗篇浅易如话,毫不雕琢,又写了最粗俗的东西,但读起来使人感受的不是“浅俗”而是雅,不是“粗丑”而是美。把朴素内容写得生动而富有风趣,于毫不经意间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活泼姿态,确是大家气格。
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ń峁股喜捎昧? 的形式。(2分)
【答案】(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