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读《沧浪之水》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8:17 字数作文
读《沧浪之水》有感字数作文

篇一:《沧浪之水》读后有感

诚为本 廉为先

——读《沧浪之水》有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沧浪之水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池大为,一个清贫的医科院研究生一步步走进官场,背叛承官之道的传统,放弃清高最终走入浊流的故事。

文章中主人公池大为传承其父亲知识分子清高的品格对官场上很多功利附势的行为厌恶至深,正是因为这样,池大为遭到了领导的冷落和同事的排挤,穷困的生活,妻子的责问都使池大为这个深信清高为官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次的打击和动摇。

蜕变是痛苦的,蜕变也是反复和漫长的,在这样漫长的过程之后,池大为在经受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后,又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精神解脱后,最终在金钱和权力的面前,池大为安心释然,开始了他漫漫的、堕落的为官之路。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问,何为清廉?

现在的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会再去相信那些虚无的哲学了,人们崇拜的,是那看起来至少很实用的处世哲学,这使得我们对事物和工作态度和职责的解读也开始越来越扭曲。那么

工作中真的需要这种趋炎附势,中饱私囊的思想态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故事的结尾池大为多年后再次回到自己父亲的坟前,心中有了怯意,书的结尾这样写道:“父亲,现在是我,你的儿子,站在这里。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唯一能够理解你的人。虽然我并没有以你的方式面对世界。你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时间的公正,把信念和原则置于生命之上。你对世界的理解有着浪漫的崇高,而没有现实的庸人气息。我理解你以知其不可为之的姿态,那样从容不迫地走上了牺牲的道路,甚至不去细想这种牺牲的意义。在你看来原则是不能够精心计算的,你是大智若愚。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池大为在父亲的坟前流下了悔过的眼泪,后悔他为官二十年间的改变与作为。这滴眼泪是他对自己行为的悔悟,更是心灵的审视和鞭策。

这本书是一个悲剧,可却也发人深省。想一想,作为我,这样一名小小的工作人员又该如何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减掉工作中那些旁逸斜出的陋习呢?

首先,从我的工作认识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工作虽小,却是做好集体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一点一滴

中,在每日的工作中我都应该做到时刻自我审视,在工作岗位上我要时刻的认识到:长鸣警钟,对心中的贪欲防微杜渐,以正确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

打印文件、写稿审稿……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做下去后,人往往会有疲沓懒散,应付拖沓的心理出现,但是,既然有好的条件和环境,我就应该去做一点实际、具体、让自己有进步的事情,这些对于自己都将是一个提高,也许每一天重复的,看似一样、简单的工作就会变得并不是辛苦枯燥,而是幸运有趣了。

同心同德的做好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工作,把工作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板有眼,这样才是我们面对工作的正确态度。 廉洁:是弘扬正气精神的核心所在。

反腐:是拒绝腐败的私欲,是提高品德修养的必须要克服的慵懒态度。

清正廉洁是中国的传统道德,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中是不是也一定要秉承这一传统呢?

答案是肯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不断的在作出努力,虽然不可避免的,在工作中往往承载了来自很多因素的压力,这些压力我们推卸不掉也逃避不了,可我们能做到的却是在这些困难面前不被吓到也不被打垮。

反腐清廉这一为官准则在实行的道路上也许会遇到许多的阻碍,但只要我们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那么最终我们一定会战胜私欲,让我们的工作充满阳光。

沧浪之水发人省醒,在唏嘘主人公被浊流渐渐浑浊的同时,我不禁也应该想想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也像池大为一样在一点一点的被不良的歪风邪气浑浊呢?

不跟风,不攀比,不虚荣面对工作,这才是我们每日面对工作的正确态度,把这样的工作态度秉承下去,保证工作和职业理想的高境界。

篇二:理想与现实—读《沧浪之水》有感

理想与现实

——读《沧浪之水》有感

在拜读中南大学阎真教授著的《沧浪之水》之前,我是不知道《渔父》这首诗的。“沧浪之水”出自屈原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没有深入地了解过屈原,但是我知道屈原是在仕途潦倒时写出这样的诗句来的,也可谓是自己的真实写照了。

《沧浪之水》围绕一位知识分子池大为的仕途展开,从他走出大山,到北京上学,再到后来工作分配的时候留在卫生厅里工作为线索,描写了一位知识分子年轻气盛满怀壮志到后来顺应时代的潮流,坎坷之中走向了仕途之路的艰辛路程。

池大为怀着真诚而朴实的信念投入社会,却遭到了现实功利哲学的鞭挞,他的人性深处的“善念”、“清高”与现实世界的“谋生”、“谋利”、“谋存”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两个“我”总是在煎熬着池大为。最后,现实的“我”占据主导,正如书中结尾的一段话:“我理解你(池大为父亲)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姿态,那样从容不迫地走了牺牲的道路,甚至不去细想这种牺牲的意义。在你看来,原则是不能够精心计算的,你是大智若愚。在没有天然尺度的世界上,信念就是最后的尺度,你无怨无悔。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我的心中也有隐痛,用洒脱掩饰起来的隐痛,无法与别人交流的隐痛,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闷。”

渔夫与屈原,谁是真正的智者?现实与理想,应该如何兼顾?这个千古预言,似乎提出了问题,而历史,也似乎给出了答案。这就是:理想要坚持,但要结合实际;在实现理想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可以等待时机;而要等待,就要沉静,或者豁达。原则要坚持,但也要灵活;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变化方法,以期成功到达彼岸。沧浪之水,就是生活之水;沧浪之水的营养,就是生活的全部养料;有人在污泥中腐败,而荷花却在污泥中开出高洁的花朵,结出宁可藕断也会丝连的果实——那就是我们心灵中的默默坚守:理想。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切记慎用;因为还可以不玉碎,关键看我们的方法和心态了,当然,还有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对世事的洞察,对历史和未来的把握,这一点,靠学习,也靠悟性,但实践证明,看透了历史的人,才能真正站在历史的高处,做出顺应发展潮流的事情,而同时也坚持了内心的操守!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篇三:《沧浪之水》读后感3000字

读《沧浪之水》有感

(大家修改一下就行了)

世事纷纷,喜怒哀乐中早已找不到自己,也无处可再找,不仅仅是迷茫,更多的是无奈,可还得在这种迷茫中行进,在这种无奈中生存。你无从选择,能选择了就不是你了。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首先,觉得这本小说的内容还是很真实的,至少真实的成分多一些。虽然我不是体制内的人,也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个圈子,但是作为旁观者,里面的一些官场实例,人际关系,人物感情的描写等还是贴近现实的。

小说的文笔一般,很多场景的描写也粗枝大叶,但是内容还是值得一看的。正如书的宣传语所言:“中国官场通俗教课书”,“公务员必读”。作为我这样一个外行,看了此书,也会对中国的官场从村到省有个大概的了解。

当Y说正在陪几个朋友唱歌,正在打麻将,晚上又喝了酒,每天都很忙...云云,也会觉得比较理解了。

在这个寒假里拜读了阎真先生的《沧浪之水》,看似在阅读一本小说,又像是在体验现实。在文章的开头,序篇里他这样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开始,我不明白什么意思,感觉很深奥的样子,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好像慢慢体会到一点其中的意思了。

大概是说无论在什么形势下都要去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世界去适应你,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下,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该书叙述了主人公池大为的经历,通过他的人生轨迹,我们体验了人生的种种。人生宛如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每一个分水岭都将改变我们的一生。阅读该书,让我们同池大为一起,去感受他人生的起起落落,还有那么多的酸甜苦辣。

开篇池大为父亲池永昶的突然离世,及池大为被大学录取,故事就是在悲喜中开始了他的一生。“做个好人”,池永昶用他的言行,给池大为树立了一条人生戒条,而池大为也以此为人生信条,跨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从三山坳那个小村庄,到大学,从在农村的刻苦发奋,到大学恋爱的自我觉悟,他始终以此为坚守。池大为的形象是如此正派,如此高大,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让人尊敬的人。

毕业才工作的池大为锋芒很锐利,对一些违背原则和良心的事他是不沾边的,也不屑去争斗。看不惯同办公室的丁小槐,对于丁小槐的行为,池大为是不屑的,说他们这一类人是猪人、狗人,可是渐渐的才发现自己所谓的那些清高并不能换来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随着儿子一波的来到,家人给他的压力,他渐渐的转变了想法,像丁小槐那样的小人的儿子就能进机关幼儿园,而自己的儿子不能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没用,无法给家人一个好的生活,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因为自己的职位太低,在厅里说话没有分量。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在中医学会的那些年虽然专心学术,也发表了不少的科研论文,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几乎是没有人问他的。而丁小槐此时已经是处长了,自己还是一个办事员,只因为自己坚守的那些信条,自己的儿子烫伤了自己说话没分量,还是丁小槐的一个电话才把问题解决,这些都动摇了他坚持多年的那些信条,并逐步的放弃。

权力真是个好东西吗?一开始,池大为饱受无职无权之苦,但是当他尝到了一点权力的甜头,就发现自己以前真的是白白的荒废了那么多年,于是向权力进发,虽然他知道,很多

事情都是违背良心的,但是还是会去做,因为在晏老师的开导下,他懂得了只有做到那个最高的位子才能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够让其他人毕恭毕敬地接受自己的意见和思想。果然,在马厅长的青睐和扶持下,池大为步步高升,读了博士,拿了国家科研立项的项目,做了厅长助理,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搬了大房子,从前冷眼相对的人都巴结起自己来了,没有人再看不起他了,这种感觉好极了。

人生的意义何在?在一直是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无数作家在作品中反复探讨的。《沧浪之水》正是一部上下求索、持续追寻人生意义的长篇小说。市场经济在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名利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金钱和权利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工具,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命注重享受的过程。池大为的世故、圆滑和伪善不是先天具有,而是后天环境“造就”。在感叹人性百态与人情颠覆的同时,不得不承认,从池大为的心路历程和行为方式来看,“他既可以说是胜利的失败者,又是失败的胜利,既是儒雅的俗人,又是庸俗的雅人。”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羡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人,一生需要奋斗,奋斗到了顶峰,又感到了无端的空虚。得不到的想得到,得到了的,又感到无所谓。

跟随池大为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感受到人生的苦与乐,人性的真与伪。面对无法抗拒的诱惑,生活的无奈,厄

然而,高处不胜寒,当他当了厅长之后,总是怀疑身边的人没有真感情,对他好也都是怀有一定的目的,是他的职位让他们亲近,如果不在这个位置上,就没有人会知道他这个人。一旦一个人到了一定的高度,总是会用特殊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人。围绕身边的人有几个是真心的呢?落魄的时候无人问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俗语不是空穴来风的。最高的领导看人都是最为通透的,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心思,一眼就能看透,这就是所谓的领导。他是村里出的一个人物,衣锦还乡的同时,与父亲灵魂的对话让他颤抖。父亲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村里的人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而自己却在别无选择的口实中随波逐流的走上了另一条路,鲜花掌声、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让他放弃了自己的信念,放弃了坚守,已不能回头。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审视自己的灵魂,所以跪在父亲坟前把父亲留下的那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烧掉。面对现实,他的内心是挣扎的,是痛苦的,但是又不得不继续将这个角色扮演下去,因为身边的人都在演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这似乎是命运早就决定好了的。

这本书,越看越觉得人要是活在这种圈子里,不累死也得被折磨死,没有很好的承受力,我想是不可能在这种环境里生存下去的。这不是一个生活过程,而是一个你如何能适应这种压力的过程。越看越觉得可怕,可悲,可怜,可叹。完全没有了自我的存在,人就像一个机械动物一样活着,大脑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神经来支配了,而是靠外界的一切左右着,说每句话,做每一个动作,都要斜眼看看别人的表情和反应才能做出对应的表现。等你老时,大脑细胞要比不是在这种环境中过来的人少一半,都被这种黑暗的东西压制掉了,当你登上一定的高度时如果你一下子不小心掉下来了,摔伤的不是你的身体,而是你的自尊和骄傲,历史的终结也就离你不远了,宿命吧。

人都得这么活过来吗?累啊!苦命啊!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活法了吗?唉!!一切都晚矣! 生命如水,生活如歌,人生如戏。是戏就要有人去扮演,有人当主角有人当配角,是主角也好是配角也罢,就是都要把自己的戏演好演活演像,明知是演戏,但不管是演员也好观众也罢,只要你能进入状态,那就不是在演戏,而是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东西,无论是演员还是

观众在动情之时都会流下激动的泪,也能表现出愤慨的憎容,也会让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时候。就看你怎么去理解它的意义和影响了。

从乡镇到县城,从基层到官场,侯卫东开始面对一个又一个机遇与挑战——县委书记的专职秘书,——市委书记的专职秘书,这些近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炙手位置及其深藏于无限风光中的险境,他都一次次不失心智地从容应对,从不曾自乱方寸,他不仅仅拥有着与生而来的智慧,也具备着后天得天独厚的人脉。在他与县委书记祝焱的默契工作之余,你可以品得出他们之间那种情同父子密如师友的信任与爱护关系;与市委书记周昌全之间纯粹的上下级关系,使他的工作能力、政治眼光、思维方式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历练!他低调行事,从不随意展露锋芒!官场之上的机敏;同级相处的审慎;朋友之间的不遗余力;对对手的当机立断。可谓世事洞悉,人情练达。细品之,你会发现,在他身上少有的正是那种让人痛痛不得,爱爱不得的书生气,多的恰恰是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对升沉荣辱的担当能力!?正是凭借着这份勇气和魄力,侯卫东成为官场上的风云人物。从上青林的“田坎干部”到市委书记的专职秘书,到成津县委副书记,再?沙洲市副市长,省委副秘书长,十年的时间,侯卫东完成了他

篇四:《读沧浪之水有感》

权力是个好东西吗

——读《沧浪之水》有感

在这个寒假里拜读了阎真先生的《沧浪之水》,看似在阅读一本小说,又像是在体验现实。在文章的开头,序篇里他这样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开始,我不明白什么意思,感觉很深奥的样子,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好像慢慢体会到一点其中的意思了。大概是说无论在什么形势下都要去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世界去适应你,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下,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毕业才工作的池大为锋芒很锐利,对一些违背原则和良心的事他是不沾边的,也不屑去争斗。看不惯同办公室的丁小槐,对于丁小槐的行为,池大为是不屑的,说他们这一类人是猪人、狗人,可是渐渐的才发现自己所谓的那些清高并不能换来任何实质性的东西。随着儿子一波的来到,家人给他的压力,他渐渐的转变了想法,像丁小槐那样的小人的儿子就能进机关幼儿园,而自己的儿子不能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没用,无法给家人一个好的生活,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因为自己的职位太低,在厅里说话没有分量。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在中医学会的那些年虽然专心学术,也发表了不少的科研论文,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几乎是没有人问他的。而丁小槐此时已经是处长了,自己还是一个办事员,只因为自己坚守的那些信条,自己的儿子烫伤了自己说话没分量,还是丁小槐的一个电话才把问题解决,这些都动摇了他坚持多年的那些信条,并逐步的放弃。

权力真是个好东西吗?一开始,池大为饱受无职无权之苦,但是当他尝到了一点权力的甜头,就发现自己以前真的是白白的荒废了那么多年,于是向权力进发,虽然他知道,很多事情都是违背良心的,但是还是会去做,因为在晏老师的开导下,他懂得了只有做到那个最高的位子才能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够让其他人毕恭毕敬地接受自己的意见和思想。果然,在马厅长的青睐和扶持下,池大为步步高升,读了博士,拿了国家科研立项的项目,做了厅长助理,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搬了大房子,从前冷眼相对的人都巴结起自己来了,没有人再看不起他了,这种感觉好极了。

然而,高处不胜寒,当他当了厅长之后,总是怀疑身边的人没有真感情,对他好也都是怀有一定的目的,是他的职位让他们亲近,如果不在这个位置上,就没有人会知道他这个人。一旦一个人到了一定的高度,总是会用特殊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人。围绕身边的人有几个是真心的呢?落魄的时候无人问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俗语不是空穴来风的。最高的领导看人都是最为通透的,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心思,一眼就能看透,这就是所谓的领导。他是村里出的一个人物,衣锦还乡的同时,与父亲灵魂的对话让他颤抖。父亲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村里的人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而自己却在别无选择的口实中随波逐流的走上了另一条路,鲜花掌声、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让他放弃了自己的信念,放弃了坚守,已不能回头。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审视自己的灵魂,所以跪在父亲坟前把父亲留下的那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烧掉。面对现实,他的内心是挣扎的,是痛苦的,但是又不得不继续将这个角色扮演下去,因为身边的人都在演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这似乎是命运早就决定好了的。

权力是个好东西吗?一方面,权力的确是个好东西,它能够帮助你得到实质的外在利益,得到一些虚拟的荣誉和尊严,但是,一旦权力失去,又能剩下些什么?比如马厅长,比如马厅长前面的施厅长,因为之前受过他的恩惠,所以池大为才会在过年的时候去看看,厅里其他的领导也是,不过都是程序化的,机械的,根本没有什么人情味,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位置上了,说话也不起什么作用,我看到了这赤裸裸的现实,人情冷暖。父亲只是乡村的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在去世时秦三爹只说了:“照规矩办!”马七爹更是将自己的棺材送给了父亲。可见父亲在村民们心中的地位。

权力能够让人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就意味着权力可以让游戏者在游戏规则中处于优

势地位,而权力也似毒品,让人上瘾,让人为夺取权力而不择手段,陷入迷途而无法自拔。至高权力的背后是无数人利益的牺牲。如果当权者能够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利,那是百姓之福,若是滥用手中的权力,用权力来交换金钱等物质利益,不惜牺牲老百姓的利益,那权力就不是个好东西,因为它无法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只实现了当权者个人的私利。

篇五:《沧浪之水有感》

人性的拷问

—读《沧浪之水》有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读完了《沧浪之水》,本来只是想看看一个刚从大学里出来的高知识分子实怎样的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生存登的,然而,我发现,越是读到后面,心中有一个疑问就愈发强烈,这个疑问一直伴我读完整本书,事实上我到现在依旧没有明白。书中的主人公池大为他当初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为何最后蜕变成一个虚伪冷血的官场老油条?而我一直在想:我们该怎样在保持自己本性的同时,适应这个社会?

《沧浪之水》这本书以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和令人信服的情节,把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叙述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时来运转,名利双收的苦涩。在真实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之际,把折磨他的人生难题缓缓解开。这本书充分展露了目前知识分子面对当代社会的迷茫困惑和选择。

池大为是当代一介高级知识分子。作者开篇介绍了他的出身背景,父亲-一个一身正气的老知识分子,对他的刻骨铭心影响,他骨子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液-正直坚韧有骨气。研究生毕业后,他经历了人世间人情冷暖、一系列生活窘迫后,对人的尊严、清高的价值发出了有力的质疑,对个人的小自由和权势人物的大自由做了鲜明的对比,对生活意义思考的荒谬与现实生存法则的鲜活进行了实实在在地碰撞展示。最终,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使命感、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知识分子,一个清高、有个性、自尊的人,在机关工作和现实生活的重压下,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艰难转变,从而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实现人生的彻底改变。

小说的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池大为抵抗和坚守心灵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他的责任感、良知和人格意识的具体表现。他时时刻刻进行心灵的拷问,痛苦无奈郁闷挣扎。尽管生活带给他巨大的心灵不平衡,可他依然恪守信

念,坚守承担天下的情怀。然而,一而再的生活打击,在机关工作的勾心斗角举

步维艰,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碰撞,特别是亲生儿子的烫伤带给他的心灵撞击,使他终于放弃了知识分子的价值底线,宣布杀死过去的自己,重新做人。作者重点渲染了他心理兑变的过程。字字读来,犹如身临其境,引人思考,令人唏嘘。于是,在功利主义的人生原则下,他改变了做人原则,命运彻底改变,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

事实上,本书作者是以两条线索来贯穿整本书的,表面上,是以池大为仕途的变化为线索,暗线则是以池大为本性的丢失,以他价值观委屈为线索的。而他内心变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孤独的抗争者

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不会忘记,池大为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他在池大为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强调“做好人是划算的”,而正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的思想世界永远离不开屈原、陶渊明和谭嗣同等人,从孔子的“舍生取义,信善性善”到谭嗣同的“肩承社稷,肝胆昆仑”这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和所信仰的价值观,深深的渗入到了他内心深处。他因为不愿迎合权势,留校任教的希望破灭了;因为无法忍受女友的官僚作风,爱情破灭了。就像他自己一直强调的,“我注重意义重于物质,而在于眼里看到的全是钱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同时他又提到“人不能总是被自己的欲望所左右,我想着钱除了可以满足那几个敏感部位的呼唤,还有什么用?一个人把钱看得太重,他的境界就高不到哪去。”因此,他坚信着他的思想,他可以季度鄙视丁小槐阿谀奉承的做法,他总是不屑于迎合领导,甚至对于领导也不冷不热。官场上一些奢侈之事对他这样一个深知民间疾苦而人性并未泯灭的人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他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抗争者,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与这个世界斗争着,他不计个人得失的斗争着,但往往是做着一次有一次无用功而已。

二无奈的妥协者

在一次次现实残酷的打击之下,在面对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时,他慢慢的选择了妥协。

老婆要生孩子了,请求调个工作,领导置之不理;

孩子出世以后,打报告要求解决住房问题,上面不管;

孩子要上幼儿园,想进个好的幼儿园,到处找人,无果;而他眼中的“皮条客”任志强却可以帮他办成了这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孩子受伤,身上没有带够,医院不理,即使他亮出身份:在卫生厅工作;依旧无济于事,而让他鄙视的丁小槐的一个电话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就如晏老师所说:“清高的结果往往是清而不高”。他自己也在心里说道:“我从来没有感到过钱是个这么有用这么重要的又这么好的东西。以前我想着钱除了可以满足那几个敏感部位的呼唤,还有什么用?一个人把钱看得太重,他的境界就高不到哪去。可现在问我是去了说这话的资格。钱能干什么?什么都能干?我 想睡醒了似的改变了对钱的感觉。”而同时,原本不叫他上进的妻子也开始对他冷嘲热讽了,什么都以儿子攀比起来,这对于池大为而言是无比痛苦的事情。钱与权已经就要摧毁他心中坚持了几十年的东西,他更多的时候选择逃避,逃避这个现实。而他,终究还是对现实妥协了。

三?追踪者

我现在无法用一个词来形容对他的感情了,我不知道我是该为他受了这么多挫折之后的“觉醒”高兴还是为他最终还是丢弃了最宝贵的东西而悲痛。当他像逃避,想调入中医学院碰壁之后,他说道:“我觉得自己有了不做好人的勇气,也有了(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读《沧浪之水》有感)这种权力,说到底世界是以丽丽啊昂而不是以善恶来评价 一个人的,我觉得自己 有骨气,也坚守了一点做人的原则的韧性,可这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是笑话,是无能的表白。”于是他渐渐开始了追求所谓进步巴结奉承,渐渐地认同了在厅里“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得到赏识”。于是,他为了进步可以对领导阿谀奉承,可以为了进步而出卖别人,陷害别人。最终他成功了,分到了房子,得到了重用,但这个时候他心里在“快意”的同时“恐惧着”,就像他对于晏老师说的:“来的太快了,都有点交易的味道了,怪不好意思的”。然而越到后来,当他得到的“快意”越多时,工具也就越来越少了,直到后来的心安理得:“但想到我不来安排,也会有人来安排,事情并不会有第二种结果,就释然了”。而这个时候,他告诉自己:“这一切不是公正在时间的路口等待的结果,而是自己一手创造的。有些东西,一定要在那个位置上才会有,否则什么都没有,脸尊严感都没有,我的体会是尊严不能建立在空洞的骄傲之上”。但拥有了这一切之后,他对于任何东西都是心安理得了,他的良心终究在权力和金钱的毒害下彻底丧失了。

书的结尾是池大为回乡里拜祭父亲,他在父亲的坟前说道:“你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时间的公正,把信念和原则置于生命之上。你对世界的理解有着浪漫的崇高,而没有现实的庸人气息。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我的心也是痛得,用洒脱掩饰起来的隐痛,无法育人交流的隐痛。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闷。”对于父亲的祭奠,也仅仅只是对知识分子价值观,知识分子人格的祭奠,是对理想主义的祭奠,但仅仅只是祭奠而已,他是不可能放下手中的一切重新拾起被丢的“心灵”的。

而我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又该怎样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保持着人的本性呢?其实,我认为,人生来就不能脱离这个社会的,你如果希望想陶渊明那个的隐士一样生活在世俗之中是万万做不到的,而我要做的是,保持心中的善恶观。不要丢弃的自己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