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长江日报学生作文点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8:35:27 字数作文
长江日报学生作文点评字数作文

篇一:长江日报

重塑“汉口之心” 再展大武汉风采 —— 700亿元打造汉口沿江商务区

中共江岸区委书记 蔡杰

“三镇三城”是未来武汉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更高发展定位的新目标、新任务。对于江岸区来说,就是立足“老汉口、新江岸”,强力推进汉口沿江商务区建设,打造支点武汉核心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这也是江岸人实践“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的实际行动。

江岸是一个“老”地方。历史上江岸五国租界云集,十里洋行汇聚,全国独此一处。103处重要历史保护建筑,留下了老汉口的繁华记忆;八七会址、新四军军部旧址书写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这里,又被称为“武汉城市近代化的起点”和“汉口之心”,首现电灯、电报等近代公用市政设施。江岸也是一块“新”天地。全长10余公里的汉口江滩,辉映着滔滔的江水和繁华的高楼,成为武汉新时代最靓丽的名片。长江二桥、长江隧道、天兴洲大桥、二七长江大桥穿江跨水连通南北,江岸成为武汉过江通道最多的城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批批企业相继入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复兴大武汉,江岸人有理由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来担当,有作为、有贡献。为传承历史荣光,重现历史辉煌,我们提出。未来5年,江岸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5%以上,在经济总量、经济质量、

城区地位、城区功能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提高。我们将坚持把汉口沿江商务区作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的重中之重,投资700亿元进行打造。以青岛路片续建工程为重点,加快优秀历史建筑的腾退置换步伐,全面完成江汉路至三阳路段历史风貌区改造。以武汉天地商务群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三阳路至二七长江大桥高端商务集群建设。充分发挥二七片区的资源优势,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新型的商贸商务核心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两型社会创建区。加快后湖、谌家矶地区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等等,进一步凸显江岸在“三镇三城”格局中的核心地位。未来的汉口沿江商务区,将成为汉口历史文化的展示舞台、城市经济发展的功能杠杆、都市风尚消费的聚集场所、旅客漫游休闲的体验之城,逐步形成以金融、信息通讯、文化旅游、专业服务、房地产、现代物流、创业设计七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地。

同时,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创新社会公共服务,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管理体制相统一、保障方式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保障网络,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全面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篇二:论说文精选10篇及点评

05论说文精选10篇及点评(一)

hzmba (编辑:admin)

论说文写作大纲

★ 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 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

★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 语言规范、连贯、得体;

★ 字体端正,文面整洁;

★ 鼓励发挥创造性。

论说文点评

例1

融“危难”以铸“新生”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期而至的天灾往往也是一种考验,一次锻造。

“生于忧患”——两千年前的先贤这样告诉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次危难也是一次切除痼疾正本清源的机遇。如果没有这场天灾,我们不知道我们城市的危机处理第系统何其脆弱,不知道我们一些官员对于民生麻木到何等程度,不知道百姓对于“公开与透明”有着怎样的渴望,更不知道多年“安乐”之后,很多人对于危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孱弱至此。

同样,没有这场危难,我们也难以测度潜埋于民族深处的向心力原来竟如此巨大,难以切身感受我们拥有一个怎样可敬可佩的领导集权,难以体会白衣战士经年的无私奉献,更难以知晓那些普通劳动者坚守危险岗位时的责任感和勇气---------

病毒无情,在人们尚未彻底认识“非典”传播救治规律之前,这样的危难可能还会持续,如何化“危”为“机”,融“危难”以铸“新生”,不仅是对政府的考验,对实践“三个代表”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全体国民勇气、信心与智慧的考验。

温家宝总理与北大学生共进午餐时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灾多难,但始终是压不垮的,

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我相信经历这场灾难之后,我们的人民会更加团结一心,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坚强。”中国将因非典而更具奋进的勇气,我们不会再恐慌。

生于忧患,天佑华夏!

(沧桑看云,《北京青年报》2003-05-22)

[点评]

这篇短文的亮点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处。

开头指出,天灾对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考验,一次锻造,观点既明确又深刻。

中间第二、第三段,从反面提出问题,“如果没有这场灾难”,用四句“不知道”,列举出种种反面现象;又用四句“难以”,列举出种种正面现象。巧用排比句的好处,一是增强气势,二是概括全面。

结尾以温总理的话代替论证,既深刻又巧妙。

例2

谁是张国荣

数学家苏步青病逝,有人会问:谁是苏步青?物理学家袁家骝辞世,也有人会问:袁家骝是谁?可是,影星张国荣驾鹤西去,如果还有人问:谁是张国荣?大家一定怀疑他是不是外星人。的确,可以不夸张地说,当今中国,已很难找到一个一点儿也没听说过张国荣的人,这就叫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如果“行功论赏”,传媒无疑居功至伟。

你只要上因特网,任何一个带有搜索功能的网站,都能轻而易举地查到数万条张国荣的新闻,或者看报,就会成百上千次地看到张国荣的名字;你说俺没文化,不识字,那你总要看电视、听广播吧,那更是声情并茂,到处都是“哥哥”的消息。真可谓铺天盖地,无缝不入,直扑你的耳朵、眼睛、想躲都没地方躲。

要是仅限于对张国荣之死知道了,议论了,叹息过,也就算了,照样过日子,那倒也无所谓,毕竟“人固有一死”,“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从24楼往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论是大名鼎鼎的演艺明星,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其结果都是一样的。而如果像某些星迷那样,因此而茶饭不思,五内俱焚,终日以泪洗面,甚至痛不欲生,那就有点不值当了,尽管这是他的自由。

要是星迷们那一阵子难受过去了,泪也流了,神也伤了,该纪念也纪念了,该祭奠也祭奠了,

然后擦干眼泪,振奋精神,再追新星,也是情理所在,合乎逻辑的选择。怕就怕有些超星级星迷沉湎于此,不可自拔,终日心神不安,思绪恍惚。看报,报上是“哥哥”的报道;上网,网上是“哥哥”的信息;看电视,屏幕上是“哥哥”的旧新闻,白日梦鬼,只见“哥哥”招手,于是便“我也来了”,走上张国荣的路。我这还真不是随意杜撰,自张国荣跳楼后的三天里,香港就有六人自杀,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北京,近日也发生多起自杀未遂事件,其中就不乏狂热的追星族,被心理专家称为“张国荣现象”(4 月8日《北京青年报》)。

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人只一次。所以,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应该教育提醒人们关爱生命,而不能给自杀提供任何美丽的理由,包括明星的自杀。可是,不知是为了逞口舌之快,还是表明自己的独到见解,某些传媒和名人却在有意无意地渲染美化张国荣的自杀,或曰“诗意的逝去”,“飘然而去”,或曰用死亡“完成了一个传奇”,或曰“为了让青春永驻”,“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等等。这对于饱经风霜的人来说,当然不会有啥影响,就当是发高烧说胡话;可对那些涉世未深天真幼稚的追星族来说,就可能是致命的诱惑,如果他们也想像心中的偶像那样“让青春永驻”,也“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悲剧就可能发生。鉴于此,如果你是一个负责的娱记,如果你是一个有良知的写手,那么,对张国荣之死那亢奋的渲染,那“诗意”的炒作,就请到此为止吧,各位也该歇歇了。

(陈鲁民,《中国青年报》2003-04-11)

[点评]

这是一篇杂文,杂文是议论文的一种。

面对张国荣之死,媒体进行了大量不负责任的炒作和误导。作者抓住这一现象,运用反语、夸张等方法,予以揭露和批评,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严肃地指出:“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应该教育、提醒人们关爱生命,”,不能给自杀提供任何“美丽的理由”,以免给那些天真幼稚的追星族们带来“致命的诱惑”。口气诙谐而诚恳,笔调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例3

百姓下跪 尔心何安

多次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百姓为感谢民警行职责惩恶除害或救助受害者,而感激涕零下跪拜谢的情景,每每看到,都觉得不安甚至心痛。

首先,笔者感叹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念圣德、拜皇恩、感天赐、谢地怜,本分厚道,任劳任怨,知足守诚,且坚信政府能始终惟民为本、勤勉高效。他们真是世界上的一品百姓!不然,河南邓州夏集乡百姓何以为感谢公安机关将为害四年、打骂奸淫村民一百六十多人的村霸王长江缉拿归案,而流泪下跪,山呼“公安万岁”呢?!

其次,笔者想知道面对百姓的信赖、感恩,特别是看到百姓下跪,那些当事的官员和执法者是否诚惶诚恐、如芒在背?就在你们的眼皮底下,一个赤裸裸的流氓恶棍,竟然横行乡里,

欺男霸女;百姓们呼天抢地,苦告无门。这漫长的四年,有关部门都忙啥去了?“为民请命”的公仆们都应酬什么去了?今日百姓的跪拜与山呼,该是怎样的难以承受之重?

第三,真诚地希望百姓腰不再弯,膝不再软。一桩罪案的发生,是典型的小患积成大患,小祸酿成大祸,即使公仆们最终为民清除了祸患,百姓们也应拿出法律赋予的权利选出代表,在适当场合提出质询,追究某些执法人员不作为或办案效率低下的责任。

(令狐言,《法制日报》2002-06-17)

[点评]

标题是作者满怀悲愤喊出的一句话,响亮醒目,掷地有声。

论证时作者运用逆向思维,眼光敏锐,观点新颖。

在结构上,作者运用总 —分式,分三点进行论证。首先,作者感喟中国百姓老实淳厚;其次,作者质问官员和执法者,面对百姓下跪该做何感想;第三,作者真诚地希望百姓腰不再弯、膝不再软。

从语言上看,四个自然段中,经第二、第三两段最为精彩,感情色彩最为浓厚。

例4

高薪岂能养廉

近来许多人呼吁高薪养廉,断言只有给政府公务员以优厚的物质福利,使其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还能保持较高的消费标准,才能实现廉洁政治。这种观点极富人情味,很容易获得人们的赞成。但实际上,高薪与养廉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联系。“廉”的实现有许多条件,并不是只要有了高薪就能实现的。

低薪导致败的观点,在国内外都有所见,我们不能说这种观点毫无道理。但从已经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看,还没有发现哪个腐败分子是因为生活困难而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所追求的,并不是革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是无止境的财富聚积。他们的犯罪,是贪得无厌的私欲使然。许多腐败分子犯罪金额之大充分说明,用高薪养廉论者设定的工资水平,根本不可能填满他们的欲壑。作何天真的想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人必须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谈得到理想和信息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但人们的物质需求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且,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首先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一种主观认定。

在同一种物质消费水平上,有的人可能已经很满足,有的人则可能很不满足。一个人的物质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并不仅仅取决于他们得到了多少物质条件,而且取决于他们如何认识

处自己所得到的物质条件。更何况,人不光有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作为社会精华的公务人员更是这样,不能只追求物质消费,还要追求荣誉,追求成就,讲究操守。一个人如果操守高尚,不管物质生活多么贫乏,也绝不会去侵占公共利益。片面地追求物质消费和财富聚积,是一种不健全的非理性的病态价值取向。一个人如果被这种病态价值观所左右,只要遇到足够的物质诱惑,就可能不惜去冒杀头的危险。这是一种精神现象,服从精神活动的规律,仅仅用经济学的观点,用犯罪成本之类的概念,很难完全解释清楚。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既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公务人员可不可以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个问题,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做出毫不含糊的回答。

的确,富民政策是由我们党自己提出来的。但这一决策的主旨并不是让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先富起来,而是让一部分老百姓先富起来。公务人员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当官即不许发财。既当官又发财,人民群众是不会佣护,不会允许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公务人员来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必备的思想素质。无论什么时候,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能一看到别人富起来了就心躁眼热手痒,觉得自己能力比别人强,水平比别人高,贡献比别人大,就应当比别人先富快富;更不能与大款们攀比物质消费、攀比财富占有。毫无疑问,在当前,公务人员的富裕只能是指物质生活的适度改善,而不能是物质财富的急剧膨胀。因此,笔者认为,笼统地说高薪养廉,很容易诱导人们错误地理解公务人员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中的地位,不但不利于廉政建设,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

(齐世洋,《福州日报》2000-09-18)

[点评]

标题是总论点,醒目、简洁。

作者针对社会上高薪养廉的呼吁,指出高薪与养廉之间没有必然关系,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论证风格务实,做到以理服人。

本文最精彩的部分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党的富民政策是让一部分老百姓先富起来,公务人员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当害即不许发财。并引用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05论说文精选10篇及点评(二)

hzmba (编辑:admin)

例5

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分钟外交演讲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

篇三:学生摄影作品、想象续写作文征集比赛

联合市教育局带领百万中小学生动起来

长江日报“超级课堂”开课了

每年评选50名“长江之星” 免费赴世界常青藤名校游学

第一课课表预告

一起来拍创意全家福

说到“全家福”,你的眼前是不是又浮现出一张端端正正的登记相一样标准照?“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可有创意的你,能不能拍出不相似的“全家福”呢?

哪一个镜头最能呈现你们一家人特别的爱?也许,你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N年来,每年都会在同一个地方留下难忘的瞬间,记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许,你们有别人没有的私房拿手菜,是令人艳羡的“吃货一家人”;也许,你们全家是运动一族,常常“偷得浮生半日闲”集体出游去骑车、暴走、爬山;也许,你们拥有特别的家庭成员——旺财或者小强?

总而言之,没有标准、没有条框,不限场地、不限道具、不限服装,拍下特别的瞬间,写下时间、地点、百字以内图片说明,发给我们。在第一期的《超级课堂》里,你的“全家福”有可能精彩亮相,赶紧来“晒”幸福吧!

接龙写一集,1000字以内

(链接2)台湾著名儿童剧导演操刀写开篇

发挥你的想象,一起来玩故事接龙吧

《超级课堂》为爱听故事、爱写故事、充满想象力的你,准备了好玩的故事接龙。本期故事接龙,特别邀请到台湾著名儿童剧编导、作家李明华女士亲自主笔。李明华女士曾任台湾著名儿童剧团“鞋子儿童实验剧团”团长,现任北京动动鞋子儿童剧团团长,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获中国台北儿童艺术节原创剧本大奖。

李明华女士一直热心儿童公益事业,代表作《鸡婆花》、《王后的新衣》、《老鼠招亲记》等,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棒。听说要与武汉市的中小学生一起“讲故事”,李明华女士欣然提笔,创作出3个充满悬念的不同故事的开头。

有兴趣的同学,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续写吧。你的优秀作品,将在《超级课堂》上以连载的形式选登,与全市读者一起分享。在接龙活动的尾声,我们将邀请李明华女士揭晓自己设计的结尾,并与武汉的小作者们互动,交流写作体会。

(接龙内容链接)

《波波和海儿的梦》

波波是一只被主人丢弃的小狗,海儿是一只从水族馆逃出来的小海龟,他们在水沟边相遇了。

海儿正被小朋友翻来翻去玩耍着,痛苦却叫不出声音,波波对着那些小朋友吠了几声,小朋友都逃跑了。波波救了海儿,他们成了相依为命的好朋友,波波为海儿找食物,海儿为波波讲有关海的故事。

有一天,海儿跟波波告别,他想回到大海,回到自己的家,波波不愿意和海儿分离,于是二人一起结伴同行,一路上,他们又会发生什么事?大海有多远?回家的路又有多长?等你共同来完成喔。

篇四:新闻评论写作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2分)

1.近代著名的政治家(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舆论与舆论之仆》,很好地说明了新闻评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A.梁启超 B.王韬 C.于佑任 D.张季鸾

2.( )是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它首创社论。

A.上海新报 B.申报 C.新闻报 D.字林沪报

3.《新青年》与( )报把我国报刊评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当时负有盛名的革命民主主义阵地和论坛。

A.治言 B.晨报 C.时事新报 D.每周评论

4.被誉为“报界宗师”的政论家( )的社评《蒋介石之人生观》(1927年12月2日)曾经是当时脍灸人口的佳作。

A.张季鸾 B.范长江 C.王芸生 D.邹韬奋

5.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要求的是它的( )上的群众性。

A.内容 B.读者面 C.写作形式 D.评论作者的广泛性

6.我们平常所说的有的放矢,指的是新闻评论的( )问题。

A.理论性 B.针对性 C.新鲜性 D.准确性

7.( )是新闻评论立论的一个较高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论作品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A.有的放矢 B.寓有新意 C.准确无误 D.高瞻远瞩

8.孔子曾经批评他的学生子路、冉有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凹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这里孔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 儿

A.类比 B.喻证 C.反证 D.例证

9.在新闻评论的结构中,结论的作用在于( )。

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解决问题 D.深化主题

10.“辞达而已”指的是行文( )。

A.浅显易懂 B.生动引人 C.深入浅出 D.深刻准确

11.朴素精炼是新闻评论行文的要求之一,它是指( )。

A.行文简洁 B.文章短小

C.文字朴实 D.以尽量短小的篇幅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

12.当今报纸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是( )。

A.社论增多,评论员文章增多

B.社论减少,评论员文章增多

C.社论减少,评论员文章减少

D.社论增多,评论员文章减少

13.我国报刊独创了下列的哪一种文体形式( )。

A.社论 B.评论员文章 C.观察家评论 D.编辑部文章

14.最能体现新闻评论群众性的评论体裁是( )。

A.社论 B.评论员文章 C.专栏评论 D.余论

15.在我国,广播评论成为新闻广播的有机部分,成为其基本体裁之一,是在20世纪( )

年代末的事情。

A.20 B.30 C.40 D.70

16.恽逸群同志认为广播评论的风格特点是“短、浅、软”,其中“软”是从( )方面来说的。

A.内容 B.思想 C.长短 D.表现形式

17.《新青年》“随感录”,《向导》的“寸铁”都是( )专栏。

A.副刊 B.通讯 C.新闻 D.杂文

18.杂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是在( )之后伴随着民主革命的需要而成长发展起来的。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D.抗日战争

19.幽默、讽刺等等表现手法常常为( )所用。

A.杂文 B.社论 C.短评 D.余论

20.新闻评论文章( )是第一位的。

A.笔法 B.说理 C.见解 D.修辞

21.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是( )。

A.具体、鲜明、精当、引人 B.具体、鲜明、短小、生动

C.深入、鲜明、精炼、引人 D.深入、鲜明、短小、生动

22.新闻评论要讲究结构安排,即( )。

A.言之有物 B.言之有理 C.言之有序 D.言之有文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3.新闻评论对社会舆论的作用表现在( )三个方面。

A.反映 B.维护 C.监督 D.制造

24.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是( )。

A.新闻性 B.政治性 C.群众性 D.文艺性

25.新闻评论的作用是( )。

A.解释新闻 B.揭示新闻本质

C.对新闻事实作出判断 D.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

26.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有( )。

A.有的放矢 B.寓有新意 C.准确无误 D.高瞻远瞩

27.在新闻评论中,虚与实是矛盾的统一,从论述的角度看,两者相结合的具体方法有

( )。

A.就实务虚 B.以虚带实 C.寓虚于实 D.借题发挥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28.选题

29.论证

30.具体分析

31.社论

32.编者按语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长江日报学生作文点评)

33.简述新闻评论的作用。

34.新闻评论选题的根据是什么?

35.新闻评论写作如何使论点论据统一?

36.新闻评论写作应怎样进行批驳?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A 2.B 3.D 4.A 5.A

6.B 7.D 8.B 9.C 10.C

11.D 12.B 13.D 14.C 15.D

16.D 17.D 18.A 19.A 20.C

21.A 22.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3.ABC 24.ABC 25.ABCD 26.ABCD 27.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28.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论的事物和论述的问题,也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论述的对象和范围。

29.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方式。它与论据和论点一起共同构成评论性文章的三大要素。

30.具体分析的方法也就是辩证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在评论写作中的具体运用,包括一分为二法、阶级分析法和事实对比法等。具体分析指的是在说理论述时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31.社论:是报刊编辑部最重要的指导性言论。它集中反映政党、政府、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影响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的评论形式。

32.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朴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最简朴、最轻便的评论形式,通常只有二、三百字,甚至只有一句话。它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编者对新闻稿件或一般文章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3.作为新闻舆论工具的直接发言的重要形式,新闻评论的作用主要是:①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指出下一步骤会怎样,预示将来种种趋向和结果。②解释新闻事实的因果和意义等,说明某事何以发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③对新闻事实作出政治判断,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发表作者的观点意见,表明作者的态度。④深化报道的主题。

34.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价的事物和论述的问题,也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论述的对象和范围。选好题,新闻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选题是立论的前提。

选题的依据,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①来自上头的精神;②来自下头的情况;③来自新闻报道;④来自客观形式的要求;⑤依据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

35.①新闻评论写作要求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这就要求对论据的要求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评论文章的观点是起统帅作用的,由论点统帅论据,而论据材料又是立论的依据的基础,是支撑论点的,论点靠有说服力的论据才能得以成立。 ②要使论据和论点达到和谐统一,论据必须做到:

第一,真实

第二,准确

第三,充分

第四,典型

36.①批驳,是新闻评论中的论战的一个方面,新闻评论中的论战,是时代的需要,是实际 生活的需要,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误,澄清是非,扶正祛邪,是在人民群众面前“辨是非,定从违”的重要方法。

②论战之艺术包括两个方面,批驳乃二者之一。

③批驳,归结起来,有三种方法

第一,直接驳对方论点

第二,驳对方论据

第三,驳对方论证的方法不合逻辑。

五、文章评析(共16分)

37.针对当时群众,特别是农民集体上访事件较多,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的现实问题,就如何理解疏导干群关系,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群众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38.针对当时干群关系紧张的热点问题,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领导干部要“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正确引导群众的道理。(仅为参考)

39.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体现一定的文章感即可。抓其一点,如①小题大做,运斤成风,②情真意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③敢抓热点,正面主论引导,等等。

六、作文题(共30分)

请分为4档评分,最后一档为不及格。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新闻评论的首要特性,在于它的________。

2.新闻评论在我国报纸上地位的确定,应当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事,尤其是1872年4

月上海《________》创刊并首创社论以后。

3.梁启超在《时务报》和以后的《新民丛报》上发表的大量政论文章,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

被称为________。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创办了自己的言论总机关《________》。

5.从1926年10月起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并开设“小言论”和《________》栏目,影响深

远的是杰出的新闻出版家、报刊评论家________。

6.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________》以后,标志着该报朝“真正战斗

的党的机关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党报新闻评论的真正成熟,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其中以延安《________》

和重庆《________》为其代表。

8.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新闻评论既是新闻文体,又属于( )范畴。

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D.抒情文

2.我国近代政论家王韬在香港主持笔政达十年之久的是( )

A.《中外日报》 B.《循环日报》 C.《昭文新报》 D.《述报》

3.李大钊创办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机关报的是( )

A.《每周评论》 B.《大众生活》 C.《向导》 D.《新青年》

4.提出评论是报纸“旗帜”观点的是原《人民日报》总编辑( )

A.胡乔木 B.陆定一 C.邓拓 D.范长江

5.1982年10月发表重要社论《回答一个问题——翻两番为什么能够实现的》一文的是( )

A.新华社 B.人民日报 C.光明日报 D.解放日报

6.先假定对方的错误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推导出一个荒谬可笑的结论,从而

对方的错误观点不攻自破。这种论证的方法就是( )

A.反证法 B.引证法 C.喻证法 D.归谬法

7.文章的规格和权威性介乎社论与短评之间的评论体裁是( )

A.评论员文章 B.观察家评论 C.编辑部文章 D.编者按语

8.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居首要位置的是( )

A.新闻性节目 B.社教类节目

C.娱乐性节目 D.广播剧、电视剧

9.1933年曾编选出版《鲁迅杂感选集》的是( )

A.范长江 B.斯诺 C.邓拓 D.瞿秋白

10.1905年9月曾给报纸编辑部写的一封信的标题《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其

作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作为舆论之仆,指的新闻评论对于社会舆论的作用,限于三个方面,它们是( )

A.反映 B.维护 C.监督

D.传播 E.制造

2.引发《苏报案》是因当时在该报宣传革命小册子《革命军》的文章有关。写文章的人包括

( )

A.邹容 B.于右任 C.章士钊

D.章太炎 E.梁启超

3.评论文章的论证过程,说到底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

A.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 B.运用什么论据

C.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如何配合 D.检验自己的选题是否正确 E.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4.文风作为文章的作风,不仅是语言文字技巧问题,它是( )

A.指的是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表现方式等要素中实际体现出来的作风

B.是作者的立场观点、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体现出来的作风

C.是作者思路逻辑性体现出来的作风

D.是作者文化水准、写作能力体现出来的作风

E.是作者的专业修养、政治道德观念体现出来的作风

5.虚实结合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

A.就实务虚 B.以虚带实 C.寓虚于实

篇五:2012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试写)

材料作文《科技的利与弊》。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长江日报提供)

一、准确理解材料:

(一)理解材料:

书信可不可以替代?这个话题的答案,一是可以替代,一是不可以替代,另一种可能是替代方式和书信并行。是改变还是不改变?这只有一种答案,那就是改变,因为没有不变的事情。

(二)分析材料:

仔细分析材料,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可以谈科技的利,也可以谈科技的弊,可以写书信不可以替代,也可以写书信可以替代。只要观点正确,论证有说服力,都可以作文。

(三)分析材料的含意:

从材料的含意看,这是一个从很多角度都可以选择作文的材料。可以选择书信可以替代的角度,也可以选择书信不可以替代的角度。可以选择不改变书信的方式的角度,也可以选择可以改变书信的方式的角度。

二、选准角度

根据这个材料的含意,可以选取的角度有:

1书信方式的替代,这时一种趋势;

2书信的方式不能替代,他包含着人间真情;

3改变书信的方式,不可阻挡;

4书信就是书信,传统的书信方式才是书信的本意。

......

三、构思作文

1由材料引出话题。

2例举科技的发展要求你必须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的实例。

3变,是宇宙万物的规律,没有人可能原地不动或倒行逆施。

4书信方式的改变,是必然,没有人能够阻挡。

5适应和顺应社会发展,才是正确选择。

改变,无法阻挡的趋势

书信这一人们相互交流感情与思想的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讯息不是很发达的历史长河中,在人与人交流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工具的使用,现在使用传统意义上的书信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书信会不会被替代,是延续传统的书信方式,还是改变传统的书信方式?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去看看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例子。 在很早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造纸术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把文字写在竹简上,写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竹简,写起来不方便,人们读起来不方便,移动它也不方便。可是发明了造纸术后,人们将文字写在了纸上,不仅节省了所需材料,更主要是人们阅读起来方便,想把

一篇文章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也不向先前那样费事了。于是人们用纸张替代了竹简。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是靠手抄来传播书籍。手抄不仅费时、费事,还容易抄错,漏抄。后来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再后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灵活方便,省时省力的知识传播方式,替代了手抄方式。在活字印刷术使用了一千多年后,当代毕昇王选和他的团队,发明了汉字激光拍照系统,电子激光技术又取代了“铅”与“火”的印刷技术。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新方式替代旧方式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像这样由母亲来给儿子缝制衣服的方式,让位于工厂化的生产衣服。过去人们使用的麻油灯,煤油灯由电灯替代了。由家家户户靠马拉碾子驴拉磨来加工面粉食用,让位给了大机器工厂化生产面粉。电瓶车、农用车、汽车、火车、飞机这样用电用油的运载工具,替代了毛驴车、马车和牛车。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平房、楼房替代了茅草房、土房。除此之外,你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被替代的例子。

何也?先进替代落后,方便替代费事,高效替代低效,必然也。 现在还有一个牧民骑着高头大马从北国的二连浩特到南国的佛山吗?没有了。现在还有一个农夫赶着牛车从偏僻的农村到繁华的城里去买一趟东西吗?没有了。现在还有一个女人给自己的丈夫、儿子做衣服穿,做鞋子穿吗?没有了。现在还有除了有极少数还没有通电的地方还在使用油灯外,凡是通了电的地方有谁还在使用麻油或煤油

灯吗?没有了。生产发展了,社会变化了,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也必然随之改变。这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以个人的好恶为转移的,也不是以个人的习惯为转移的。

变,是规律,是必然,世间万物皆如此。没有任何事物和现象能够摆脱这个规律。

日月星辰在变,不论它内部的运动方式,还是它外部的运行轨迹,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宇宙在发生着变化;细菌细胞在变,不论是它们的内部结构,还是它们的外在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外部环境在发生着变化。《周易.系辞下》说:“穷则通,通则达,达则久。”只有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才会“久”,如果到了“穷”的时候还不通,还认死理,要一条道走到黑,那就不可救药了。

传统的书信这种数千年来人们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况,人们用电子邮件替代它,用飞信替代它,用视频交流替代它,它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很多人的视野。

要问书信会不会被替代,人们是不是要改变书信这种传统的载体以交流情感和思想,那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如果说书信这种方式还有其所谓的亲切感和惦念感不能被现在的工具所替代,那随着现在使用的工具的改进和完善,就连仅存的那一点也被替代了,如果有谁还要坚守着这种交流方式,那虽不比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可笑,却也要被后人耻笑了。

“穷则通,通则达,达则久”,老祖宗说得再对不过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