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脚跟痛的原因及治疗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6:36:39 小学作文
脚跟痛的原因及治疗法小学作文

篇一:足跟痛原因及治疗方法

足跟痛

一、原因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二、家庭偏方治疗

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2.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

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

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

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

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

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

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

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

不大)。

三、营养防治及食疗

1.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B6含量最高的为白色肉类(如鸡肉和鱼肉);其次为动物肝脏、豆类和蛋黄等;条件差的话多吃点土豆、胡萝卜吧。

2.补充维生素C,新鲜水果含量多点。

3.多食含钙的食物, 牛奶、豆类、肉类含量多。

4.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5.少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四、注意事项

1.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也可买双足跟稍高点的鞋。

2.使用海绵跟垫,垫软鞋垫。去买个。

3.平时注意足跟部的保暖,穿个暖和的鞋,多套双袜子也行。

4.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行走,站时间长了坐会儿。

5.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对足部予以热敷。

6.平时尽量选择穿软底鞋,鞋底厚些好。

有条件的话,去附近药铺看看,拿点药吧。

篇二:足跟痛的5种常见疾病解析及针刀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5种常见疾病解析及针刀治疗方法

足跟痛属于临床最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下文分析易致足跟痛的5种常见疾病。

足跟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

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五种足跟痛的痛点及定位图1示:

图 1 五种足跟痛的压痛点和位置:①足跟垫萎缩 ②足底筋膜炎 ③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 ④跟骨压缩性骨折 ⑤踝管综合症

1足底筋膜炎

原因:足底筋膜起于跟骨底内侧,与远端趾骨相连并分裂为五束,这些纤维同时与周围的真皮、横向的跖韧带以及屈肌腱等紧密相连。尤其在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运动能够增强足底筋膜的张力与足底纵弓结构,但其本身缺乏弹性,仅能延长4%左右。也有许多人称之“足底筋膜退变”。

跟腱或腓肠肌紧张而导致踝关节的屈曲角度减少,与足底筋膜炎的发展也有相关性。肥胖、过度负重以及其他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不合适的鞋和鞋垫、过度训练、距下关节活动度降低等。尤其,高足弓与扁平足更是诱发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病人经常感受到起始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更加明显,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步行时间的增长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会加剧。疼痛呈锐性疼痛而无放射性。

体格检查:

多出现于跟骨结节周围且局部压痛明显,沿筋膜走行触及压痛,足底筋膜紧张时更加明显(如图 2),例如踝关节背伸状态中。

图 2 第一趾的背伸可以导致足底筋膜的牵拉,造成疼痛。示指所示:紧张的足底筋膜。

诊断:负重的足部X片是必要的,用于发现骨刺及钙化,但尸检表明:骨刺多集中于趾短屈肌起始部而不是在传统认为的足底筋膜疼痛部

2足跟垫萎缩

原因

足跟垫为跟骨下方,富含脂肪的一块组织。本病好发生于50岁以上,由于水分、胶原以及弹性的丢失,造成足跟垫的萎缩。

临床表现:

疼痛多呈深部痛,无放射性,集中于跟骨结节中央承重部位。易被误诊为足底筋膜炎,赤足行走或走在坚硬的表面易诱发,

少走路则

脚跟痛的原因及治疗法

减轻。跟骨结节足底侧易出现压痛,与肿胀程度相关。疼痛通常与踝关节、足趾活动度及结节压迫无关。

诊断:

跟骨侧位片可用于测量足跟垫的厚度(图3),而MRI也不是必需的,但是其可以说明足跟垫的肿胀与萎缩。

图 3 跟骨侧位像:AB 代表皮肤水平,CD 代表跟骨结节水平,EF 为二者之间连线,其长度代表跟骨垫的厚度

3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

外侧足底神经的第一分支,唯一一支位于拇展肌与趾短屈肌下,同时在方肌上的神经。支配方肌,趾短屈肌,小指外展肌,以及足底外侧皮肤、跟骨骨膜、沿足底韧带的感觉。

易发生卡压的地方(图 4):1、在拇展肌的下方 2、神经通过内侧跟骨结节处。

错误!

图 4 巴克斯特神经易受卡压的两点:1、拇展肌(Abductor halluces)、趾短屈肌(Flexor digitorum brevis)与足底方肌(Quadratus plantae)之间。2、神经绕过内侧跟骨结节(Medial calcaneal tuberosity)前时

临床表现:

疼痛多位于跟骨前4-5cm,或在跟骨结节远端,疼痛多为炽热痛,沿外侧足底放射。其多与足底筋膜炎并存。

体格检查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是否萎缩以及足后部的力线。足后部由于胫后肌腱力量不足所致的外翻与马蹄足所致的内翻可以加重症状。

篇三:脚后跟疼的疗法

脚后跟疼的治疗方法

脚后跟疼的几种病因

(1)脚跟痛是因为脚跟长期承受重物负担,以致造成脚跟部位的疼痛。脚跟痛之所以会造成许多人的困扰,主要原因是疼痛的部位是在我们每天日常生活活动一定要使用到的部位—脚底。因此,这个疾病也好发在每天需长时间站著或走路、跑跳等不同工作或职业的人,例如老师、美发理容业、工厂作业员、军人、田径及球类邉订T、外科医师...等。

(2)腰椎型脚后跟疼痛:许多人脚后跟疼痛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腰骶部的马尾神经受到第4、第5根腰椎退行病变变形后(即骨质增生)引起了压迫R20;“窜痛”,从而导致下肢不适的。初期表现就是整个后脚跟底板疼,严重的还会伴有半个臀部凉、无知觉,大腿外侧麻、小腿麻等症状。

(3)外伤型脚后跟疼痛:在走路时,足跟踩着硬物或足跟部着地过猛等都可导致足跟部的组织损伤,引起疼痛。

(4)骨刺型脚后跟疼痛:当跟骨骨刺(骨质增生)形成时,反复挤压和刺激可造成局部炎症反应,诱发足跟痛。跟骨骨刺并不是引起足跟疼痛的常见原因。

(5)慢病型脚后跟疼痛:由多种慢型疾病也可能引起足跟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士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常见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

骨高压、骨滑膜炎、跟腱滑膜炎、跟骨脂肪垫变性等症。 治疗方法有

1、理疗。

2、中医治疗足跟痛遵循其治病必求于本之理念,疏肝益肾以生髓充骨、荣养足跟,驱除风寒湿邪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标治本。选择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中医膏药

贴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3、局部封闭治疗。

4、久治无效的足跟痛可行跟骨砧孔减压术。

另外一些偏方也可以进行选用:

1、将郁金、元胡加水约1500毫升,浸泡1小时后煎煮,沸后15分钟左右,连药带渣倒入盆内,先将患处臵于热气上熏蒸,待温度适中不烫时,再浸洗患处,每次熏洗半小时,每日早晚各1次。受伤在24小时之内者,宜将药水放凉后浸洗患处。

2、陈醋1000毫升,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一般连用半个月,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持续1-2个月,司一望康复。

3、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按揉涌泉穴。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4、拿揉、提捏小腿肚及跟腱。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用力上下反复拿捏小腿肚和跟腱。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并按揉踝尖后跟腱前的内外凹陷处。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篇四:足跟痛怎么治疗

足跟痛怎么治疗?

足跟痛,这个问题给好多朋友带来了困扰,足跟痛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跟骨骨刺、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脂肪垫萎缩等等原因,那足跟痛怎么治呢?足跟痛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吧。

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适当运动,运动中可以慢跑,做好足底防护工作,来减少疼痛。

中药治疗足跟痛采用内病外治理念,直接针对病处治疗,治疗效果更佳,中药京珠堂八妙膏涂抹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另只手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自身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用力。捏压2~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

篇五:治足跟痛验方

1.我妻罗冯瑛20年前突患脚后跟痛。为此,也跑过许多医院,无效。有一天看报,有“治疗脚后跟痛验方”一文,马上到中药店买了三付药,花了不到十元钱,按方治疗三天,妻子就康复了,其疗效真是奇妙神通,至今未患。后来有患脚后跟痛者,我就把此方传给他们,至今已痊愈了近百人。

今献出来,介绍给有脚后跟痛者服用,处方:(1)苍术、白芷、防风各25克,共研细末。(2)川羌、桂枝、木瓜、白芷、五加皮、透骨草、艾叶、花椒、草乌、苍术各10克,水煎洗脚。

治疗办法:第一步用白布两层,做一袜底式白垫,第二步用新砖四块,烧热,取下待温度降至不烫时,将布垫撒上处方(1)药末,铺于砖上,将患足踏在药末上热敷,四块砖轮换使用,热敷时间可在1小时以上,注意站稳,热敷后再用处方(2)药水烫脚,效果更好,使用此方,轻者一次即愈,重者而三次即愈。

2.熏洗方

川穹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50克,食醋250ml,将前12味加冷水3000ml,,浸泡1-2小时,煮沸30min,倒入盆中,加入芒硝、食醋,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后可再加热。每次熏洗1小时,早晚各一次。每剂可用二日,每次熏洗均应将药液加热。效果:10例用药2剂后症状消失,8例用药4剂后症状消失,7例用药7剂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发。

3.足部洗液

方剂:马齿笕(干、鲜均可)、鲜姜、红花、川穹、当归及蒲公英各30克,米醋1公斤。

制法:将前6味药加3000毫升热水浸泡1小时,加热沸腾10分钟,加入米醋再煮沸即可。趁热洗足跟,待温度适宜时可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之中1小时,如水温不热可再行加热,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1一般1-2疗程可好转或治愈。

4. 外用中成药

经上述3条每晚浸泡后,在足跟部局部涂末扶他林软膏,轻轻揉搓局部几分钟,使软膏经局部吸收,局部干燥后,再贴上一片伤湿止痛膏,24小时后揭下,一般2-3次克明显见效。

5.自制中药外敷剂

方剂:三七粉10克,川穹粉15克,鲜姜20克,鲜芦荟叶20-30克,米醋适量。 制法:先将鲜姜和芦荟捣碎如泥,加进米醋适量适量调和呈稀粥状,涂末与四层白布上,敷在脚跟处,外面用塑料薄膜包好,穿上袜子即可,一般一次能敷10小时,2-3次显效,7-10次为1疗程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