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2:24 字数作文
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字数作文

篇一:江苏省太仓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初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一部分 (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jùn) 工 ②轻(yíng ) ③理直气(zhuàng) ④别出心(cái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天鹅的面目幽雅,行状妍美,同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与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竞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 蒹葭》)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④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⑤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 》) ⑧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祟<春江晚景>》)

4.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5分)

①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最初是以什么身份受邀出海航行的?他以船长身份出外航海的那一

次,来到了哪个国家?

②写出下面语段中“这个岛”的名称,并说说“我”在这里受到轻视的原因。

虽然我不能说我在这个岛上受到了虐待,可我得承认我觉得他们太不把我当回事了,多少有几分轻蔑。

5.选择下列广告语中你最喜欢的一则,并简述理由。(3分)

①灯无芯不明,人无信不立。—某公益广告

②看《环球时报》,把地球抱回家。—《环球时报》广告

③车速60会里时,车内惟一的噪声是电子钟走动的声音。—某汽车广告

第二部分 (44分)

阅读《相见欢》,完成6~7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古诗词常常借景抒情,《相见欢》也不例外。请从“月”和“梧桐”这两个景物中任选个,结合词句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7.说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如何巧妙地表达词人的离愁之苦。(3分)

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8~9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 春和景明 B. 一碧万顷 ..

四时之景(《醉翁亭记》) 长烟一空 ..

C. 心旷神怡 D. 把酒临风 ..

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

9.下面各项中,没有比喻的是哪一项?(2分)

A.静影沉璧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世家》)

C.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D.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2题。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

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 式。②偃:仰卧。③瀹(yua)茗:烹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②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11.文中“九天银河”喻指什么?李白的哪两句诗与其意境相似?(2分)

1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论压力

季羡林

①《参考消息》曾经以半版的篇幅介绍了外国学者关于压力的说法。我也正考虑这个问题,因缘和合,不免唠叨上几句。

②什么叫“压力”?上述文章中说:“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我一向认为,定义这玩意儿,除在自然科学上可能确切外,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则是办不到的。上述定义我看也就行了。

③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就是压力。过去的国王、皇帝,近代外国的独裁者,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看上去似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而他们却战战兢兢,时时如临大敌,担心边患,担心宫廷政变,担心被毒害被刺杀。他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大资本家钱太多了,担心股市升降,房地产价格波动,等等。至于吾辈

平民老百姓,“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都是压力,谁能躲得开呢?

④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坏,臭氧层出洞,人口爆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然而这些压力何等好啊!没有它,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这个道理极其简单明了,一说就懂。我举自己做一个例子。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我怀疑真有这种人,过去由于一些我曾经说过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我似乎是淡泊名利,其实那多半是假象。但是,到了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用不着再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但是却来了另一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电台采访和报刊以及友人约写文章。这对我形成颇大的压力。以写文章而论,有的我实在不愿意写,可是碍于面子,不得不应。应就是压力。于是“拨冗”苦思,往往能写出有点新意的文章。对我来说,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⑤压力如何排除呢?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我的“三不主义”的第三条是“不嘀咕”,我认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13.文章围绕“压力”这个话题,在简述了什么是压力之后,从三个方面对压力作了具体的分析,请根据③④⑤段内容分条概括作者的观点。(3分)

1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中的两个“这”分别指代什么内容?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2分)

15.如果要为选文第④段选一个理论论据,下面材料中最相符的是哪一项?(2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

绵绵土

牛汉

①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②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忧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

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

③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由于我家族的历史与故乡走西口的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④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⑤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⑥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⑦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一般。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⑧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绵绵土回来!”“做什么用?”我真的不明白。

⑨“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⑩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朴楞楞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篇二:个性化评语(五年)

个性化评语

导入语

1、 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在那里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享受成功,

有时会遭遇失败,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哭,会笑,苦笑之间理想和信念在我们心中悄悄萌芽,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摇篮,今天我们就走进《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跟着课文回顾我们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2、《我的一首诗》讲的是巴德舒尔伯特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作者学会了怎样对待批评与表扬,这究竟是一件事呢?我们一起来品读。

————我的第一首诗

3、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写字、第一次作文、第一次成功、第一

次失败……面对这些第一次,我们都会获得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人的不同评价,说说你记忆最深的第一次。

————我的第一首诗

4、 在冰川期,有一种“凯蒂旺普斯”的夜行兽,它有惊人的夜间视力这种动物因为无法适

应环境而绝迹了,至于这种动物的其他一切都没有留下来,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野兽?它又究竟是怎样灭绝的呢?同学们猜猜看。

————怀特森先生的课

5、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老师,在家里父母是我们的生活启蒙老师,课堂上有向我

们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老师,大自然;也是我们最忠实的老师,当然,虫子也能成为我们的教科书。

————大自然的教科书

6、 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发出神出鬼没地打

击敌人的吗?

————冀中的地道战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

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

8、(听录音:夜莺鸣叫)听,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这玩转动听的鸟叫声,谁能想到他居然还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夜莺的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叫声是谁发出的?这夜莺的歌声在课文里,还有其他的含义吗?请同学们听课问朗读(教师范读)

————夜莺的歌

9、 同学们,还记得冀中的地道战吧,滹沱河就是冀中的地道战母亲河,那里波澜壮阔的全

民抗日行动,给日本鬼子以沉重的打击,那里的儿童团是一个少年英雄的组织,他们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为打敌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滹沱河的儿童团员

10、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星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天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牛郎织女

11、 不少同学喜欢看神鬼故事书,其实神鬼故事在古代也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

————崂山道士

12、 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的地方的和尚的故事,这个故事清代人彭瑞淑写的,用的是文言文,看标题,猜猜,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一蜀,又从那歌词知道在偏远地方?鄙,那么,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的故事呢?

————蜀鄙之僧

13、 春快到了,现在你一定非常想往过春节吧,是不是又想起了往年过年的情形呢?谈谈往年过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者你最开心的一天。

————语文乐园七

14、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有必要了解有关茶的知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说茶》

————说茶

15、 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有关白族火把节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学生展示资料)。同学们对白族火把节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随着白族作家那家伦走进《火的节日》板书课题:火的节日

————火的节日

指导语

1、 同学们品读这两种评价,你发现了什么?(父亲的凭借埃太严厉母亲的评价很慈祥)同

一首诗为什么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这一切还得从故事开始说起。

————我的一首诗

2、 从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中,你能说说还特森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吗?(热爱教育,具有独特

的教育思想)

————怀特森先生的课

3、 正是靠着这种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观察,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种种有趣的秘密,达尔文

因此赞扬他是“无比伦比的观擦家”。

————昆虫家

4、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

么意思?

————翼中的地道战

5、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鼓励学生按自己

的理解回答)

————小英雄雨来

6、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了我们

勾勒出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北京的春节

7、 面对国家连年征战,生灵涂炭,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带着你的诗句的理解朗读这诗句,

(引导学生很揣摩诗人的无奈与悲愤)

————古诗二首

8、 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牛郎织女生活的恬静而优美,直上银河,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古诗二首

9、 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请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你搜集的资

料。

————火的节日

10、 事物都是复杂的,叙述要有条理,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遵循一定规律来进行描

写本文先写了茶的起源的传播,在写茶的种类,饮茶的礼仪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时任一幕了然。

————说茶

11、

同学们都说的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按原样写在一篇作文中,你说感觉

怎么样啊?

————语文乐园七

12、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诗、句与今天的意思常常有不同,今天我们读

文言文,难度较大,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蜀鄙之僧

过渡语

1、 诗歌赋予了叶子、幼笋、云雀、蚂蚁人的意识,叶子宁静地成长,幼笋坚韧的品质,云

雀有形的歌儿和蚂蚁积极的生活态度都是作者对生活的幸福感受表现了儿童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语文乐园三

2、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知道了怀特森先生想教育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追

求真理,并拥有坚持真理的毅力,以及一旦别人错了,有说出来的勇气。

————怀特森先生的课

3、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死他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母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

傲,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源自父母深深的爱。

————我的第一首诗

4、 我们在林中写作诗歌,构思散文,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们采蘑

菇,捉彩蝶,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纯真与愉快。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5、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了我们勾勒出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北京的春节

篇三: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1、政治抒情诗: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概念则大约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诵吟、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

2、 “第四种剧本”: 1956年出现的,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和保守斗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这些剧本一方面突破 “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爱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被称为“第四种剧本”。

3、“干预生活”小说:是50年代中期一度松动的政治气候和文化气候的产物。尤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则直接催生了“干预生活”的创作潮流。“干预生活”作为一个文学主张和理论口号,最初出现在中国作家关于几部苏联文学作品(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奥维奇金的《区里的日常生活》)的讨论中。

4、样板戏: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代表剧目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海港》等。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一元化的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

革命样板戏虽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从而基本上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发展。

5、“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6、“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

7、新辞赋体:郭小川所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诗的句子较长,组织得相当严密而又整齐,行与行、段与段之间也大体对称。抒情方式上常采用铺张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来达到撼人的艺术效果。人们把郭小川的这种诗体成为“新辞赋体”,认为它是诗人在继承我国古代楚辞、汉赋基础上的一大创造;这种诗体比较适宜于表现郭小川个性及其诗作绚烂奔放、恣肆汪洋的情思。

8、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前后,在首都天安门广场爆发的一场气壮山河

的群众性诗歌运动,诗歌作者大都是不知名群众,内容大都是表达对周总理的怀念与热爱,对四人帮的愤怒和憎恶。天安门诗歌运动首先是政治运动,然后才是文学运动。

一、童怀周等编的《天安门诗抄》:1、当代小说的潜在写作,张扬:《第二次握手》2、61年被称为“散文年”。3、杨朔(1913-1968) ,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县人,致力于艺术散文的写作,结集有《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

二、杨朔散文的特征:1选材上,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2立意上,注重诗境的创造。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在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3结构精巧。常常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采取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方法。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4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模式(局限):1、颂歌体的艺术格调和生造的意境。2、刀刻斧凿的痕迹明显,给人雕饰甚至别扭的感觉。3、物——人——理的三段式结构,总是开头设悬念,再卒章显志。产生模式的主要原因 1、时代的产物 2、作家自身的局限。杨朔散文“诗化”的反思:1这一时期的“诗化” 是一种浅层次的诗化。2散文的诗意与现实严重对立,导致散文自身价值的失落。3杨朔在中国散文领域“文坛盟主”的地位使诗化散文成了排他性的文学观念,导致散文创作呈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三、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等散文是他的代表作。“北杨南秦” 秦牧散文特点:1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2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抒情性于一体。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如《土地》。十七年间,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3散文真正具有“形散而神不散”,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4语言流丽酣畅、凝练生动,具有“林中漫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风格。

四、刘白羽(1916-2005): 现代著名作家,北京人。在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都有所成就。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出版的散文集有《红玛瑙集》《秋窗偶记》《冬日草》《平明小札》《刘白羽散文选》。与杨朔、秦牧共称“当代散文三大家”。 散文的特点: 1.散文的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善于使用对照手法制造波澜,结构错落有致。 3.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特色。4.雄浑豪放,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风格。散文的局限: 1、豪言壮语、政治议论太多,削弱了散文的思想与艺术的魅力。 2、疏于修辞,语言比较冗繁,个别性文字表述不够清晰,不够洗练与清通。

五、散文三大家风格比较:

1、从作家的气质和创作态度来看:杨朔——诗人气质——散文——诗;刘白羽——战士——散文——武器;秦牧——学者——散文——无所不谈2、从艺术手法来看(1)选材:杨朔——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刘白羽——选取壮美的景物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秦牧——丰富多彩,涉笔成趣。(2)构思:杨朔——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诗意.刘白羽——从纵的方面进行联想.秦牧——触类旁通,左右逢源。(3)语言:杨朔——清新委婉 ,刘白羽——刚健绚丽 ,气势雄浑。秦牧——自然亲切,讲究文采。(4)抒情:杨朔——一座园林,刘白羽——一团烈火,秦牧——一座花城

六、沈从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七、十七年散文发展概况:(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讯、报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柳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的作品。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61年被称为“散文年”。(1)抒情散文异常活跃 :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冰心《樱花赞》峻青《秋色赋》等。(2)报告文学的新发展:由偏重记事发展为以写人为主,具有时代感和新闻性。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3)尖锐泼辣的杂文: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札记》有感而发,大胆泼辣。

抒情散文的两次高潮:1、 1956年及次年的前一段时间:题材较为开阔;思想文笔相当洒脱;探索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2、 1961延续到1962上半年: 散文文体意识有所增强;艺术水准有明显提高;开始了散文理论建设。

十七年散文的审美特征: 1、选材上以“时代精神”为准则 2、艺术构思上的“诗化现象”

3、审美层次上的日趋简单化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主要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缺少真情的抒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八、诗歌: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放声歌唱》、胡风《时间开始了》、郭沫若《新华颂》、臧克家《有的人》具有代表性

颂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题材的广泛性与约定性的结合 2 热烈明朗的调子与绚丽多彩的着色相统一3 直抒胸怀与触物生情式的艺术方法之定型。由于歌颂光明和描绘生活的需要,基本上采用了直抒胸怀与直摹生活的抒情状物手法。

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概括,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1.流派的贫乏和风格的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2.诗歌体式的畸形化。极

端推崇民歌体,把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方向。 3.诗美内涵的贫乏单一。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

十、郭小川(1919—1976)少数作品收在解放后出版的《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战斗》等诗集。他成为著名诗人是自他1955年创作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的。

早期创作(1940—1954) 主要的诗作有:《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我们歌唱黄河》、《草鞋》、《老雇工》、《毛泽东之歌》等作品。

成熟时期:政治抒情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望星空》等(《望星空》是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落成而写的颂歌

郭小川最具价值的诗歌是叙事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一个和八个》、《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将军三部曲》、《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无论是题材和主题思想的探索上,无论是对诗人还是当时整个诗坛,都是一个重大突破。

贺敬之与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异同:

同:他们都热衷于处理“重大题材”,表现一种宏伟的抒情姿态,和在政治抒情诗上表现方式的某些相似。异:贺敬之专取重大题材,与政治中心贴得很近,郭小川的题材呈多元趋向,政治大事一般置于背景景位置,有含蓄的艺术处理。贺敬之惯抒群体豪情,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郭小川则试图建立个人视角,尝试在人的复杂心态上建立自己的抒情基点。风格上,贺敬之追求恢弘奔放,郭小川则致力于雄浑、绮丽的统一。

十一、《茶馆》的主题:《茶馆》以一个茶馆的五十年兴衰为线索,揭露了三个时代(戊戌政变后的清末、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的国统时期)的腐朽与黑暗,描绘了三个时代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人物的面貌和命运,从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2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3每个角色都说他自己的事。4无关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茶馆》艺术特色:一、艺术构思方面1、《茶馆》使用了“反描法”正面描写三个时代的反动与黑暗,让读者去意会这样的时代是不该存在下去了;或者说“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不正面说,而只在反面大做文章。2、《茶馆》使用了“侧面透露法”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或者说,他选择了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茶馆,写茶馆里各色人物生活的变迁,侧面透露了“一些政治消息”,透露了时代的罪恶与更迭。二、结构方面 1、《茶馆》使用了“人像展览式”这是老舍对中外戏剧传统的又一个突破。(众多的人物) 第一、传统戏剧一般都采用“一人一事”的方法,老舍抛弃了这种纵向结构的老框框,而采用了“横断面”的方法。第二、这种结构不是用一人一事贯穿全剧,而是用众多的人物与事件反映复杂的社会与人生。 2、“坐标式”结构《茶馆》采用了“坐标式” 的结构。纵线为清末到解放前夕,横线为三个时代(三个横断面),在“史”与“面”的交叉点上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艺术结构的特点和好处在于, 能够使“史”与“象”结合,“虚”与“实”结合,广度与

深度相结合。三、人物刻画方面《茶馆》刻画的人物众多,而且个性鲜明。出场人物多达70余人,有名有姓的就有50多人。这在话剧史上都罕见。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老舍刻画人物的艺术功力。 老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1、“单纯个性化语言” 抓住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简笔勾勒,“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即让他们“开口就响”。2、在人物冲突碰撞中刻画人物 第一幕秦仲义与庞太监言语顶撞,让观众看出他们不同的社会地位与性格特点。3、精心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的事情来刻画人物,而不作整体介绍。如 秦仲义 王利发

四、语言特色方面1、浓郁的民族色彩老舍非常熟悉北方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他的作品中的语言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加工锤炼而成的,没有矫揉造作的知识分子腔,俗白、凝练、生动、纯净,的确是“宛转如珠,流畅似水”,活泼有趣。雅俗共赏。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渗透着北京文化。 2、极具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3、悲、喜剧揉合的幽默风格 老舍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揉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幽默风格。人们在大笑一场之后,品尝到黑暗年代人世间的苦涩辛酸,在含泪的笑声中送别那可诅咒的旧社会。4、善用人物语言展现命运和时代的变化 王利发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剧的第一幕,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发达兴旺起来。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下应酬,左右逢源。这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第二幕是王利发的中年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裕泰茶馆风雨飘摇,王利发苦心改良,惨淡经营,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苦闷彷徨带来的满腹牢骚。 第三幕是王利发的老年时期,大茶馆已经完全衰落并面临被霸占的危险,王利发彻底泄了气。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绝望而带来愤世嫉俗的嘲讽和反抗。忠实地描绘出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半个世纪间每况愈下的人物命运和时代状况。五、艺术效果方面《茶馆》是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即一出悲剧,舞台演出却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老舍使用的手段主要是让人物自嘲,或者运用相声“抖包袱”的技巧。

茶 馆: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是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的葬礼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篇四:2010--2011学年教学分析(上)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开国大典》中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让我们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光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一位爱国志士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詹天佑》中通过詹天佑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事迹的记述,勾勒出了一位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观景”为主题,选入课文四篇。《古诗

二首》中两位诗人通过对观后赏景和节日风俗的勾画,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骑马上天山》则把我们带入了能同时领略夏、秋、冬、春四季景色特点的天山,自然界的神奇实在令人叹服;在《威尼斯之夜》中,我们充分领略到了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迷人的夜景;《埃及金字塔见闻》中通过对金字塔的外观及建筑的介绍,为我们揭开了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成长”共编了四篇文章,抒情

诗,《校园门口的那片森林》描绘了童年校园生活中动人情景,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我的第一首诗》描述了作者从父母对自己所写的第一首诗,两个极端的断言中。体会出两个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怀特森先生的课》则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具有怀疑精神,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大自然的教科书》引导我们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第四单元

本单元“人心德的美与善”是这个单元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献你一束花》即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也教育我们应正确地对待成功者与失败者,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一诺千金》中我们明白了诚信的可贵,懂得了应该信守承诺的道理;《小丑的眼泪》和《海的女儿》分别让我们体会到一位舞台上的小丑和“美人鱼”《海的女儿》的美好善良的心灵。

第五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选编了四篇课文。《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和一些生理特点;《昆虫迷》中,通过对法布尔的生平事迹,成就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小女孩儿和小海豹》(1)(2)表达了人与动物间的深厚友谊。

第六单元

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

本单元的课有说明文,有小说,有诗歌,题材不一,但题材是一致的,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运用智慧和勇气与侵略者斗争的故事。其中,《冀中的地道战》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广大军民运用地道战抗击日军“大扫荡”的壮丽画卷;《小英雄雨来》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夜莺之歌》表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前苏联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赞颂了滹沱河畔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一群儿童团员。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北京的春节》介绍了老北京市民过春节的详细过程。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北京节日习俗,精彩生动,引人入胜;《古诗二首》中《出塞》和《浪淘沙》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和刘禹锡的经典之作;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白族的“火把节”榜上有名,而《火的节日》所描述的正是白族的火把节壮观,热烈的场面;选读课文《说茶》则介绍了茶的起源,茶的传播、茶的种类以及饮茶的礼仪等。

第八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或民间的故

事传说。《蜀鄙之僧》告诉我们,树立目标,勤奋努力,一定能排除万难,取得成功;《崂山道士》恰恰相反,他教育我们,好逸恶劳,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投机取巧的,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爱情故事之一,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反抗压迫、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篇五:六年级语文上册授课进度表

六年级语文上册授课进度表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