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猴子下山动画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2:39 体裁作文
小猴子下山动画片体裁作文

篇一:青年教师说课比赛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邵伟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小学语文组:邵伟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小学文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故事。课文内容故事性强,生动有趣,配有五幅插图。这五幅插图生动形象,能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把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帮助聋生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内容,发展聋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2名,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9岁。有4名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好,其余学生均为重度耳聋,在接受能力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经过上学期大量看图学文的学习,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手语表达能力,具备了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掌握了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

三年级的聋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维持短,只有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教学内容:

对于低年级聋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字、词、句的积累阶段,发展语言是根本。课文中每一个句子的教学都是他们今后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因此本

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节课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会将课文以看图说故事的形式讲给别人听。

四、教学目标:

根据聋校语文教学以语言为先的传统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本班聋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看着图片和重点词语提示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完整地讲出来或者用手语表演出来。以此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事情要专心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处理好形象的图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图文紧密结合了,才能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难点是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事情要专心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六、说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视频、图文,采用了看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情景教学法。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渠道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首先出示课件,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它带来词语卡片问学生“你会读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以小猴子的口吻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复习词语。学生读完词语后课件翻页,出现一个鼓掌的小猴子说;“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下面我请大家看一个故事”课件开始播放《小猴子下山》动画片,再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师生协作学习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课文的故事性,通过学生看老师讲故事培养学生的看话能力,通过师生看图讲故事,学生自己读故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看图说话的想象力。具体活动过程中:

首先学生看教师带着感情和体态语读故事。再带着学生一起读故事,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下山做了什么。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看图讲故事。(1)有一天小猴子干什么?(2)它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3)小猴子最后有没有带东西回家?最后学生自己读故事,动手完成表格。

(三)、创设情境,表演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表格提示学生要注意“高兴”“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空着手”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四)、思考、延伸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任务是让学生回家把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想一想最后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这样的作业设计富有弹性,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也为下节课教学的难点——分析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原因做了准备。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提炼。我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了表格,突出了重点,从板书中,学生可以把握重点字词,了解小猴子下山后的活动顺序,明白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4 小猴子下山

篇二:小猴子下山

1、小兔子找太阳

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便要去找太阳。

它来到屋子里,提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灯笼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

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小兔子来到菜园子里,看见三个红红的、圆圆的萝卜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

妈妈说:“不,这是三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头,看见天上飘着红红的、圆圆的气球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

妈妈说:“不,这是红气球·······”

小兔子焦急地喊:“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呢?”

妈妈说:“瞧,太阳只有一个,还会发光呢!”

小兔子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抬起头,大声叫:“妈妈,我找到了,太阳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2、小猴子下山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篇三:5、小猴子下山

教 学 方 案

篇四: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

阳兰

一、 教材分析

《小猴下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大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本文图文并茂,语句生动,文质优美。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四幅图,分别与二、三、四、五段内容相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但由于课文内容是叙述性的,画面是静止不动的,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太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及图、文、声、响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和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图在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根据学生认知、情感、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做事要专一的道理。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不同的差异中得到发展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将教学文法定为:

1、图文结合,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

3、迁移法。

三、教学过程

我将此过程设计为四大环节。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心理学表明,当视听感观并用时,能使学生入景入情,能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因此,我安排了这样的导入:课件出示小猴下山的动画片,这个导入给学生再现了故事的生动情节,面对如此生动、形象的画面,孩子们一定会被猴子淘气、顽皮的形象所吸引。紧接着,学生读了课题后,我又以"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吗?"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心潮澎湃,引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起他们的共鸣和憧憬。如此激趣导入,,使学生听觉、思维、想像多渠道协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情节后,就进入重点环节由扶到放,学习课文。此环节又分为五步:扶-引-放-演-悟。也就是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然后转入最后一自然段,由课文最后一句话提出问题:"最后小猴为什么双手空空回家去?"引出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再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二、三、四自然段,然后学生通过表演,最后悟出道理。分析第一自然段时,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按看-说-读-填的方法学习,看就是让学生看图,说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心理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然后归纳这段的学习方法,叫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小组讨论学习二、三、四自然段,把课堂教学引入高潮,帮助学生学习,突破重难点。

此环节的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会实现学生思维的个性化,激发他们学习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促进了主体的发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了做事要专一的道理,顺利突破重难点。

三、拓展练习,发挥想象

学生悟出道理后,标志着重难点已经突破,此时教学已接近尾声。我又出示小猴子画面,请孩子们思考:"小猴子明白自己错了以后,它又会怎么做呢?"把课堂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抓住时机我让孩子们带着"小猴再下山"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界时,孩子们将会沉浸在小猴再次下山的情景之中,体会出小猴这时的动作、神态、想法,此情此景,孩子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畅谈自己的想象,那真是回味无穷。

这样设计富有弹性,遵循了模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四、总结全文,背诵儿歌

当然,教学进行到此,可谓水到渠成、功德圆满了,为了让学生记住故事内容,吸取教训,我又把课文编成儿歌,便于学生记忆,加深应象,此乃画龙点睛之笔。

本文语句生动明快,正是我运用了多个相应的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受教育的同时,实现了知识与能力、智育与德育的巧

小猴子下山动画片

妙结合,达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故事。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本篇课文配有五幅插图。这五幅插图生动形象,能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插图帮助聋生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内容的作用,把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从而利于发展聋生的语言思维和语文能力。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手(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图文结合课文的方法。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聋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关键是必须处理好形象的图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图文紧密结合了,才能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1)图文结合情景教学法。(2)以扶为主扶放教学法。(3)读思结合品读感悟法。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 导入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首先出示课件,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结: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子今天已经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中,

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师生协作,自主学习。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运用学生已学的方法,根据学习课文的体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活动过程中:

首先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有几个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图画。再认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出示课件)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②个问题。最后请各组代表一边看课件,一边回答第②个问题。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归纳出第二、三、四段在写法上与第一段一样,都用了一个“小猴子( ),走到( ),看见( ),就( )。”的句式来写的。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问:这只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吗?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引入学习最后一段。这一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明白小猴子最终是一无所获,并让学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却没有办法的一个词?(“只好”)学生找对后,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三)、创设情境,表演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谁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来表演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挑选一个学生扮演小猴子,另外的学生可以戴上头饰扮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参与表演。提示学生要注意“高兴”“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四)、展开联想,延伸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活动过程是:老师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想些什么呢?也可以提出“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不仅照应了新课开头的引入,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有想像力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富有弹性,有利于开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七、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了往复式的设计方式,从板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的是全日制聋校语文第六册第十四课的内容,教学重点是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学生亲自表演懂得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首先,我通过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一座山上住着一 只小猴子,有一天小猴子跑下山来,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都看见了什么?(多媒体演示全文)我觉得,故事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极易产生学习兴趣,所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愿意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索:小猴子看到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可它却空着手回了家,这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朗读课文,然后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表演。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而且也能在乐趣中学到知识,悟出道理。

最后,请同学复述课文,并谈一谈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经过前面的朗读和表演学生基本上能说出做事应该有始有终这个道理。

我觉得“教育的艺术,首先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鼓舞、欣赏”。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聋生更需要如此。我认为在课堂中还应该善用、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及时发现学生点滴的闪光点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品尝到努力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增强孩子交际的信心。正如心理学家盖兹说的:没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自我认为比较好的地方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在一个快乐地氛围中轻松地学习知识。当然,我感觉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有个别词语的朗读没能完全地指导到位,对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进行理解、分

篇五:刘杰,1130030127,小猴子下山,中班故事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故事,帮助小朋友们学会运用几个又()又()的

形容词,几个“摘、扛、摘、追”等几个动词。

2、 掌握小猴子的下山路线,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向其他小朋友

讲述这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

1、 帮助小朋友们积累并学会运用几个又()又()的形容

词,几个“摘、扛、摘、追”等几个动词,准确流利地向其他人讲述这个小故事,培养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启发小朋友们学到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教学难点:

1、 学会根据小猴子的下山路线,看图准确的讲述故

事。

2、 回答老师讲故事前的小问题,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

启发。

3、 大家和老师一起新编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能让

小猴子最后不是两手空空的回家。

教学准备:

1、 玉米、桃子、西瓜、小猴子、小兔子的图片。

2、 该故事的视频、PPT绘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没错就是小猴子,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大家仔细听呦,一会要回答老师几个问题。

二、 问题:

1、 小猴子下山以后做了什么事情?

2、 小猴子下山以后去了哪些地方?

3、 小猴子最后是怎样回家的啊?原因是什么?

三、 看视频、听故事。

四、

讲解:

五、 启示小结:

小朋友发言说说自己的启示,老师做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目的明确,有始有终,做完一件事再做一件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千万不要像小猴子一样,否则只能一事无成。

六、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七、新编故事:

有一天,另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两个,点起一堆火,烤玉米吃,哇,太香了,再摘两个给妈妈尝尝。吃完了玉米,小猴子有点口渴,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摘了西瓜敲开就吃,哇,好甜好解渴啊。吃完了西瓜,它又摘一个捎给妈妈。它找了一个棍子,一头系着玉米,一头绑了一个西瓜,扛在肩上,继续往前走,它走到一棵桃树下,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放下担子,就上树去摘桃子,哇,桃子又脆又甜啊。小猴子又摘了几个桃子,放到担子上玉米的一头,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对小兔喊:“小兔子,你好,我请你吃烤玉米、西瓜和桃子,好吗?”。小兔子非常高兴,跑过来,边吃边和猴子聊起天来,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太阳下山了,最后它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再见。小兔子说:“小猴子你真棒,你的东西真好吃,和你交朋友真开心,谢谢你。”

刘杰 1130030127 学前1103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