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潮州民俗文化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5:26 体裁作文
潮州民俗文化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潮州民俗文化

潮州民俗文化

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出花园的风俗,独具韵味的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州锣鼓、潮州曲社、潮绣、抽纱木雕、潮安木偶戏、建筑等处处散发出悠扬的潮风潮韵。潮州民俗文化独特,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潮州因而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潮州工艺巧夺天工。潮州古筝是中国六大流派之一,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中粤绣的重要一支,潮州木雕是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潮州的工艺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细如丝,声如罄”见长,潮州因而成为中国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

潮州民俗文化概览

潮剧

潮剧俗称潮州戏,是全国十大百种和八个出国剧种之一。它是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成的,有500多年的历史。潮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潮州音乐和民间舞蹈的精华,同时博取其他剧种的长处,终于形成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戏剧。潮剧产生于潮州,而后流行于潮汕及福建南部、台湾及香港,在东南亚诸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潮剧刻本如《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在美国、英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的图书馆均有收藏。在潮侨最多的泰国,潮州戏班竟有30多个。

潮安木偶戏

木偶戏也称纸影戏,因为它是台面蒙上白纸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木偶红的偶像木质身、泥塑头,潮绣服装,身上安铁枝,由纸影赏操纵表演。木偶戏的剧目、唱腔、音乐均同于潮剧,做笠也模仿潮剧的程式,凡举手投足、身段、水袖以至扇子、溜梯、刀枪格斗,都能表演得生动自然。

1954年2月,潮安县枫溪新乡源香纸影班赴京参加全国13省木偶汇演,受到好评。1993年9月,金石镇龙阁木偶剧团应邀参加第15届国际木偶艺术节,在德国和奥地利十大城市进行表演,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高度赞扬,赢得“中国第一团”的美誉。 苏锣鼓

以苏锣、苏鼓演奏得名,脱台于外江戏(即广东汉剧)的伴乐形式,别具一格。 潮州锣鼓中算"唢呐大锣鼓"和"小锣鼓"最为普及,分布最广。凡有潮人足迹的地方,就有这种锣鼓。人们常说的潮州大锣鼓,指的也就是这一种。它被国外音乐界人士誉为"东方交响乐"。潮州大锣鼓已从本地传播到华侨居住众多的东南亚各国,成为人们喜见乐闻的一种文化艺术。

潮州弦乐

以苏锣、苏鼓演奏得名,脱台于外江戏(即广东汉剧)的伴乐形式,别具一格。 潮州锣鼓中算"唢呐大锣鼓"和"小锣鼓"最为普及,分布最广。凡有潮人足迹的地方,就有这种锣鼓。人们常说的潮州大锣鼓,指的也就是这一种。它被国外音乐界人士誉为"东方交响乐"。潮州大锣鼓已从本地传播到华侨居住众多的东南亚各国,成为人们喜见乐闻的一种文化艺术。

潮州花灯

元宵张灯风俗起源很上。潮州素有元宵闹花灯的民俗,纱灯(花灯)是节目里耀眼的明珠。纱灯分“企灯”和“活灯”企灯把人物、亭台数阁固定在灯屏上,活灯则安装上不同的机关,使人物的头与手能转动,以至全屏走动。纱灯的特色是:工艺细致,造型美观,比例准确,举手投足,极富舞蹈动感;物饰华丽,一折一皱,皆自然洒脱,栩栩如生。 潮州曲社

潮州戏曲,几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是中国地方戏曲诸多优秀剧种之一。不仅在粤东、闽南各地,而且港、澳地区以至东南亚各国有潮人的地方,人们喜闻乐见。在日常娱乐以至年节、庆典活动中,每被作为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享受而广为推崇、颂扬。

潮州自古是潮府治所,往昔在拓展中华文化中有过举世瞩目的建树,被誉称为“海滨

邹鲁”、“岭海名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诞生潮州戏的“摇篮”。固此,潮州曲(包括潮州戏曲、潮州民间乐曲、潮州方言歌曲、潮州大锣鼓,下同)是名城丰厚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影响深远,堪称潮州文化之瑰宝。当前,在加强潮州文化建设中,应有足够的重视而得到发展、提高、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饶平布马舞

饶平布马舞是融民间舞蹈、民间音乐和民间工艺于一体的艺术瑰宝,流行于饶平新丰、上饶等地。源于宋末元初,相传是南宋时一江西瓷工所传授。其舞蹈形式最初是扮演《状元游街》,人物是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其夫人、童子等9骑,后来又加进一对武士夫妇,并以本地音乐伴奏。

现在每逢新春佳节,饶平北部山区仍盛行排演“布马游村”节目。当时的布马制作相当简单,只用竹篾扎成马身裹上白布彩绘而成。而现在经过造型设计后的饶平布马舞,成功地脱胎换骨,让这一盛行于山区的民间舞蹈焕发异彩。

鲤鱼舞

民间舞蹈。流行于潮汕各地,尤其以潮州市为盛。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到处干旱,鲤鱼带领芸芸众生寻找水源。后世,逢正月初四时,民间便以舞鲤鱼作祭神娱乐,也取自鲤鱼跃龙门之吉兆。

潮安烧瓦窑

烧瓦窑是潮汕民间游乐之一,相传元朝末年,为推翻胡人的野蛮统治,各地志士密谋,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以月饼传送情报,以烧瓦窑烟火为号,揭竿起义。后人于每年中秋夜,皆做月饼、烧瓦窑为纪念。此项游乐一直为潮人延续至今。烧瓦窑时,往瓦窑里撒一些盐,即现金光四射景象。

出花园

潮州人为孩子举行的一种成年仪式。民俗认为未曾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15岁,就得择日举行“出花园”仪式。拜神时供有三牲(鱼、猪头、三鸟),男孩供的三鸟是一只公鸡,象征朝气勃发,女孩供的是一只母鸭,祈求将来能生儿育女。家里要邀来亲朋,盛宴接待。“出花园”的孩子要以大人相待,坐到席上的首位,象征着孩子已成为家中的栋梁。

潮安荡秋千

“秋千”潮俗又称“千秋”。昔时乡村有一习俗,如喜添男丁,正月初一合搭秋千棚,摆喜酒请人,有“添新丁长寿千秋”的祝颂之意。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说法。广义上说,工夫茶指以乌龙茶类为冲泡茶种;狭义上说,指讲究水、火、茶叶、茶具、冲法和品尝的茶艺。从“茶道”上考究,潮州有一套独特的小巧工夫茶具,讲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一套冲泡手艺和谦恭礼让的茶礼。但这还是小工夫,大工夫则指那些除此以外的更加讲究的包含有哲理、宗教、思想修养和文学艺术等丰富内涵的茶道。因此,潮州工夫茶不论从源流,还是对茶道的研究上,都是具有独特的风味和格调,堪称“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者。

潮安灯谜

灯谜是雅俗咸宜、健康益智的传统文艺活动。潮安的灯谜活动约始于宋末,历代相沿不衰,从才辈出。民国年间的谢会心还从理论方面编著灯谜类书《评注灯虎辨类》,成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灯谜学工具书。翁松荪创办的《影语月刊》为已知的国内最早灯谜月刊。 当代灯谜活动遍及城乡,庵埠、彩塘二镇尤为活跃。主要灯谜组织有潮安县职工灯谜协会、庵埠灯谜协会、彩塘灯谜组等。全县灯谜作者数以百计,其佼佼者成为海内外知名的

谜家。彩塘郑百川更是出人头地,他潜心谜学,编著甚丰,被评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兼学术部部长。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州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州,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

潮安赛龙舟

流行于庵埠、彩塘、浮洋一带。在端午节前后进行,有的在镇内溪河,有的在韩江。龙舟长20.5米,腹宽1.2米,有红、黄、青等色,每舟配37名运动员:1司鼓、1打锣、1掌舵,其余34人分坐舟身两旁划桨。

当代的赛龙舟以庵埠镇最活跃,每次活动由镇政府组织,有秩序地进行。还高搭龙门,布臵彩旗,场面热烈。规模较大的赛龙舟大会有1957、1983、1986、1988诸年的端午节。全镇现有龙舟50多条,最多的时候曾出动过48条参赛。

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其精巧修理、造型优美著称。一般采用特制的大约半厘米长的尖嘴剪刀,在一迭纸上剪成,每次大约可以剪出同样的四五张剪纸,潮州剪纸的艺术特色是秀丽、明快、柔美、工整精巧、玲珑剔透,较为注重写实,作者依照一定的样谱剪裁,并通过作者对自然物象的理解进行改进,体现了细腻入微的线条和合理的疏密空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工艺性。

潮州嵌瓷

潮州嵌瓷是潮汕及闽南、台湾特有的屋面(屋脊〃檐下〃垂带)和照璧等建筑装饰艺术。潮州嵌瓷大约始于明末清初(未见文字记载),现存明末清初建筑物上的嵌瓷,多是修建时修补的,很难断定年代。清中后期建筑物上的嵌瓷则随处可见。

嵌瓷的表现手法与石雕、木雕相似,有平嵌、浮嵌、圆嵌 (立体)等。嵌瓷题材广泛,以象征威严、吉祥的龙凤狮虎、花卉、水族、历史戏曲人物故事为主。

潮州美食小吃

潮州菜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潮州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潮州地处亚热带,南临大海,海产丰富。潮州菜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烹制海鲜见长。对海鲜的烹调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至于以酱碟佐料,达到新鲜美味,清而不淡, 鲜而不腥, 郁而不腻。如鸳鸯膏蟹、生菜龙虾、红炖鱼翅、蚝烙、清炖乌耳鳗、清汤蟹丸等,是潮菜海鲜类的代表名作。

潮州菜在讲究色、味、香的同时,还着意在造型上追求赏心悦目。厨师用竹笋、萝卜薯类等,精工雕刻成各式各样花鸟造型,作为点缀或菜垫,形成独特的“彩盘”艺术。潮州菜的筵席自成一格,大席喜用12道菜,其中咸、甜点心各一道。喜席必有头尾两道甜菜,称为“头尾甜”。

潮州美食小吃概览

红炖鱼翅

潮州红炖鱼翅,净炖时间要6个小时,6个小时分为三个阶段:前3个小时武火,是因鱼翅胶质不浓,中1个半小时文火,是因鱼翅开始有胶质,后1个半小时火力更弱,是因鱼翅胶质大,将近收汁,保持火路似滚似不滚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既够火,又不烧焦。 泡发鱼翅过程是,先将鱼翅的翅尾用剪刀剪掉3毫米,然后再用清水浸6个小时,后用沸水慢火堡,到翅皮的沙能洗得出为度。把鱼翅连原水倾倒于盆中泡浸,候水冷至可以下手时用小刀刮洗干净。然后再用沸水慢火把鱼翅再堡,至可以脱骨时,把鱼翅捞起落清水中浸之。然后拆去鱼翅的硬软骨,和翅脚的皮臭肉等。鱼翅再用沸水滚过。然后捞落盆漂冷,用清水浸之,第二天早上把鱼翅再用沸水滚过,再漂冷,再浸清水,晚上再滚,再漂、再浸,在泡发鱼翅整个过程中须花2~3天的功夫,这样才能使鱼翅本身够水分和去净臭腥味。

八宝素菜

“八宝素菜”是潮州素菜中的代表菜,该菜历史悠久,远在唐宋年间,潮汕一带地区,已有人烹制类似“八宝素菜”一类的菜肴。“八宝素菜”用料讲究,它主要用莲子、香菇、干草菇、冬笋、发菜、大白菜、腐枝、栗子等八种植物性原料,经用上汤精心烹制而成,口感嫩滑、香味浓郁。该菜冠名“八宝”,可见潮汕人民对它的钟爱和珍视。

“八宝素菜”既然是潮州名菜,在它的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在潮汕地区便有不少关于它的生动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流传于清代康熙年间的一则传说。据说当时曾在潮州府城开元寺举办一次厨师厨艺大比试,参加比试的均为在潮汕一带地区寺庙主理厨政的厨子。在比试中便有烹制“八宝素菜”这一项内容。

护国菜

护国菜是潮州风味名菜,是汤菜之上品。护国菜,汤色绿如翡玉,润滑适口,真是名不虚传,但吃时需要小心。只因此菜油厚,上席时菜汤里滚烫,却因有一层油脂封住表面而看不到有热气升腾,所以吃时要先用汤匙将油层拨开再舀,品尝切勿操之过急,否则会烫嘴的。 笋粿

潮州地区盛产竹笋,笋这味潮州民间小食便是以竹笋为主要原料。制作笋关键是制作皮,皮的制法是将粳米磨成粉浆,放炊笼中炊熟,再加开水揉至柔软,推成圆条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用面棍推成圆形皮。在制成皮时,可适当加点油,使皮较柔软。

笋粿的馅是竹笋、猪肉、香菇、虾米(均切成细粒),调进盐、味精、胡椒粉、蒜头(其中味精、胡椒粉量要适当加多)。然后将馅放在皮中间,包过来即成。

沙茶粿

潮州粿条有一种干捞的食法,因“捞”后需加入油、酱料等,故在潮州方言称为“灌”,捞粿条在潮州称为灌“粿条”。它的吃法是先将粿条在沸腾的汤锅中焯熟,捞起滤干水分,倒在碗中,拌以花生酱、沙茶酱、猪油、味精、鱼露、浙醋等,再加上焯熟的肉片、生菜等。粿条润滑柔软的口感和花生酱、沙茶酱浓浓的香味使得许多的年青人都对沙茶粿情有独钟,实是一款来潮的朋友不可不尝的小食。

蚝烙

蚝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美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潮语叫蚝),再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这蚝烙有两种做法,一是农村中比较便宜的做法,就是舀一铜匙的地瓜粉水,向宽口铁锅上一倒,再放下几粒海蛎,就翻一翻取起来,乘热并撒上一些胡椒粉,蘸鱼露吃;一种是把地瓜粉水倒满了整个铁锅,加上蛋拌匀,加上海蛎,下较多猪油,像浮炸一样,使其带脆,卖时在锅里用平铲将它切成几片,按片出售,再炒上一些海蛎加上,这样的蚝烙,价钱较贵,但很香脆。市镇酒店、小食店多有这种小食,“西天巷蚝烙”是汕头名小食之一。蚝有助于明目,又滑润可口,蚝烙又能热胃,寒天人们更喜欢吃。

凤凰浮豆干

凤凰浮豆干是潮州市凤凰镇闻名遐迩的一地方小食,凡到凤凰山旅游的人,都必定要一尝这名小食而后快。凤凰浮豆干在凤凰地区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至今仍是潮州人特别喜

爱的地方特色小食之一,吃凤凰浮豆干时,除要和“草仔”一起吃外,还可蘸辣椒蒜泥醋等酱碟进食。

春饼

新昌春饼是有名的风味特产,主产新昌县。新昌春饼形如圆月,薄如纸张。白中透黄,略带微咸,酥脆香美,再买一根油条或一块油氽豆腐,卷起来就可以吃,既松又香,别具风味。春饼除了用来作点心外,还可以做菜。将带鲜肉馅或葱馅的小卷春饼,放在油锅里一氽,即成为色泽金黄、香脆可口的春卷、是上得宴席的名菜。用来下酒,堪称佳肴。新昌春饼因其加工火候到门,不易损坏而可作干粮携带。

肠粉

肠粉是一种使用米作成的中国广东小吃,因其薄皮成猪肠状,所以叫肠粉,或简称拉肠。由广州西关泮塘荷仙馆创制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肠粉传统以碎肉、鱼片、鲜虾仁、鸡蛋等为馅。也是广州、香港酒楼常见的点心,一般常见的以鲜虾肠粉、牛肉肠粉和叉烧肠粉为主。

无米粿

潮汕自古人多地少,是个严重的缺粮区。为填饱肚子,潮汕人想尽办法。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更是花样迭出。“无米粿”便是婆娘们变幻出来的无米之炊。

无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做的。番薯自明代万历年间由福建陈姓人偷偷从菲律宾传入之后,随闽南人入粤,迅速传遍潮汕大地,成为潮人的又一项主食。番薯吃不完了,便磨粉。薯头可以养猪,薯粉作副食及调料。著名的潮州蚝烙,夏天的“清心丸”甜汤、薯粉糕等,都以薯粉作原料。无米粿的棵皮,更纯粹是薯粉做的。

韭菜粿

韭菜粿包的是韭菜和花生仁,包在用大米磨成的粉特制的粿皮中。蒸熟,再刷上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吃起来更加香甜润滑,还有浓浓的韭菜香味。

卤鹅肉

潮汕出产驰名海内外的肉用菜鹅——狮头鹅,潮汕人又自古喜欢卤味食物,两者结合,卤鹅肉便成了潮菜菜谱中的代表作之一。海内外的潮籍乡亲在思恋家乡时,它那种独特的美味更使游子们念念不忘。上乘的卤鹅呈现金黄色,肉质松脆,咸淡适中而着卤味郁香。它臵放在一个椭圆形盘子里,伴放进一些芫荽,芹菜等。在宴会筵席上,它是上好的佐酒料,往往赢得外地宾客的交口称赞。

这种卤鹅肉市集上多有摊档专业经营,也有人挑着担子叫卖,以前也有家庭式自制,近年已多见商家明窗亮几地开铺面销售,涌现了一批享有盛誉的鹅肉店。

腐乳饼

腐乳饼用料奇特多样,它以精面粉制成饼皮,饼馅有腐乳块、酒、白猪肉、糖、蒜头等,配料总共在十四种以上。制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要先后有序、份量得当,烤焙也有章法。这样,饼皮才能薄而不裂,饼馅饱而不露,干润而柔软。独特的南乳、蒜头和酒的气味,香味浓郁,芳香可口,甜而不腻。目前,腐乳饼已加上漂亮的包装,每年均有出口。 红桃粿

潮州民间习俗,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产户都要做红桃粿、酵粿、白饭桃。红桃粿、酵粿做完后,要放在祖宗灵位前祭拜,白饭桃则只是拿来吃,那是因为潮州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而酵粿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故取其“发”的好意义。

红桃粿的原料、制作方法和白饭桃完全一样,只不过在水磨粳米粉蒸熟后要冲开水的时候,开水中调入一点玫瑰红的食用色素,使做成的粿呈粉红色。

过去潮州人做红桃粿时,有时往开水中调入一种叫“红花末”的色素,“红花末”所含化学成份,吃后对身体稍有不利,所以我们提倡使用食用色素,且要限量使用。 猪脚圈

猪脚圈是一种油炸的粿类小食,是潮州颇具特色的一款小食。一般猪脚圈均是卖小食的摊主,在路旁支起炉架,放上锅,边制炸边出卖。

制作猪脚圈需要有特制工具,一根铁柄,一头焊上一个直径8厘米,高 1.5厘米的圆铁盏。猪脚圈的制法是,将粳米粉和木薯粉按3比7的比例搅拌均匀,加水调成粉浆待

篇二:潮州特色民俗

潮州的民俗特色

浓厚的地方色彩,潮州的民俗文化独特,潮州音乐,潮州剧,潮州绣艺术,木雕艺术,潮州剪纸艺术,花灯功夫茶。潮州民俗、潮州民俗文化正是这样渗透融汇、传承发展而形成明显特色。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

潮州凤凰山盛产名茶,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展凤凰山潮州工夫茶文化原生态游,每家每户都有自家的茶艺技术,再如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的千年古寨——龙湖寨,始建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潮州地区人民,他们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具每个人都是如此的爱喝茶,入口甘甜,但这甘甜却能够在喉咙逗留很久,让人回味。

潮州民俗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正月的游神灯会,潮人宗亲观念较为强烈,不少在海内外工作、经商的潮人,总要利用新春等节庆,回乡团聚。在正月四乡六里都要自己祭拜祖先或名人的诞忌日(俗称为“老爷日”)。其时,几乎所有村民都前来观礼或祭神,沿途人山人海,游人如织。所经之路各乡村民齐聚各自宗祠的“神前”,罗列香案祭品恭迎圣驾。之后,有很多的游行队伍,他们敲锣打鼓把人民游客带进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当中,感受当中的家庭氛围。当天还会举行大型的大戏表演,观众席总是坐满着村民!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种粿品,有甜粿、发粿、菜头(萝卜)粿、鼠壳粿、红桃粿等,以备过年之用。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逢初一都有属于自家特色的素斋宴。

潮州人都当地特产:凤凰单丛;岭头单丛; 石鼓坪乌龙 ; 蓬莱茗; 枫溪陶瓷; 抽纱;金漆木雕; 玉雕; 香包;麦杆画;竹制品;茶叶;水果凉果;潮州柑; 潮州菜,还有各色各样的甜品。

潮州歌册是潮州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它是从弹词演变而来的。潮州歌册之所以成为千家万户,一代代妇女百唱不厌的缘由,则是它以恢宏完整的故事内容,浓重的场景渲染和扣人心弦的人物心里活动刻画,给歌者或听者留下恋恋之情,听一卷潮歌如同观赏一出大戏,潮州歌册对潮州妇女的精神熏陶、普及文化教育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篇三: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

[话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节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代早已有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元日》就是王安石描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在传统节日中,无论是春节、中秋,还是清明、端午;在传统习俗中,无论是贴窗花,写春联,还是赛龙舟、猜灯谜,无不显示了其辉煌悠久的历史文明。了解这些民俗民风,便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及其艺术魅力,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请以“民俗魅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一种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2.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内容积极健康,主题深刻丰富。3.600字以上。

[写作点拔]

(一)话题理解: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节日习惯,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傣族泼水节,西藏的雪顿节等。在这些节日中,汉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插艾叶、赛龙舟、帖春联与倒福、舞龙灯、赏月等习俗,又有许多显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如新疆维吾尔族有最富民族特色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以及婚丧嫁娶时的抓饭习俗;广州的凉茶、迎春花市习惯,等等。在这些民俗民风中,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

(二)写法提示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民俗民风可谓是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极其广泛、丰富,写作时可以选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提炼写作。话题里提示,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在节日中的风俗习惯或饮食文化,选取自己认为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无论哪一种题材,都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民俗习惯的艺术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2.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一个极小的细节方面来写,在一次春联的张贴中,一次花灯的制作中,一次龙舟的竞赛中,从这些细小的事件里反应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辉煌的艺术魅力。

3.无论是淳厚朴实的节日习俗,还是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无论是共有的传统节日,还是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还是丰富多彩的饮食样式;无论是对风俗根源的探索,还是对习俗形式的研究,最终都要为表现“民俗民风的艺术魅力”服务。

4.体裁多样化,形式丰富化。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再现某一传统节日的真实情景,表现百姓生活的多姿多彩:剪窗花,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逛庙会等等传统文化习俗。可以写成散文,可以采用一线串珠的方法,从各种习俗中拾取相关的内容将之串在一起,来丰富文章的内容,渲染节日的欢快、喜庆气氛;还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写某种民间习俗的来历与传承,揭示这些习俗与百姓生活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对这些习

俗编写小故事,以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形式表达出人们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总之一句话,写法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从而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强大魅力。 [学生问题]

1.写法笼统,下笔轻率。很多学生,在写此类作文时,只是记叙一次传统习俗或节日的过程,不会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更不能表现其艺术魅力。写节日时,只是渲染其气氛,并不能总结出节日与文化的关系。如除夕之夜团圆饭,其实是希望全家“团团圆圆”的意思,有的地方正月初一早上要吃甜枣与面条,实际是取“甜甜蜜蜜、长命百岁”之意。

2.既然是民俗魅力,就应该有地方特色,找出其中与众不同地方,显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与汉族就有截然不同的特点与意义。但很多学生的作文往往表现的内容一般化。

3.节日习俗的由来,有很多与历史人物与传说相联系的。在写这些习俗的时候,可以穿插这些历史故事,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如寒食节与重耳有关,吃粽子、寒龙舟与屈原有关,从这些习俗与人物的关系中,深入挖掘它们的文化与艺术魅力。

4.很多同学写文章,都从下面着笔,千篇一律,毫无新奇可言。要写出新意,就必须别开生面有与众不同的构思。写作时,可以采用反弹琵琶法,通过某一种民间习俗被遗忘或被“改姓”(如端午已被韩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表现出拯救某些民俗文化的紧迫感、危机感,激发大家保护风俗文化的主人公意识。这种写法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

爱的就是你

爱的就是你——汉语。

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总之,你的一切,我都爱。

小时候,妈妈教我唱《祖国妈妈》,我只知道我的祖国是中国,她的名字叫中华,我说的话叫做汉语。似乎就是那个时候,“汉语”这三个字便已植入了我的心中。

渐渐地,我学会了写充满着美和力的汉字,学会了读美妙动听的汉语拼音,学会了用汉语言表达我的思想,抒发我的感情。我知道,这一辈子,到哪儿都离不开中国话了。你已经深入到我的灵魂,渗入了我的骨髓。每次,我用那支有力的钢笔描绘我眼中明媚的春光;每次,我在洁白的纸上写上满天繁星讲述的话语;每次,我用精美的小本儿记下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我的心,都那么澎湃起伏,那么热情激动,因为我终于有能力跟我的祖国对话,跟我的灵魂对话。那是你,是你成全了我。是你啊,汉语!

可是对不起,有一段时间,我冷落了你。那是我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我被English那柔美的线条吸引了,我渴望掌握那流畅得让我心醉的文字和让我心动的声音。我一心扑在她那儿,留在你身上的心思一点儿一点儿地被全部抽走,我不知道你的寂寞,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那些繁杂的单调,厌倦了那些毫无变化的字母,我突然地那么失魂落魄,那么地想念你。汉语啊,找回来了啊,因为我刻骨铭心地依恋着你。

可是,我为什么偏偏钟情于你呢?我明白了,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魂啊,我怎么能离得开民族的灵魂昵?

还记得,在古代埃及、古代罗马、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起源时,你作为中

华民族的使者,传递着我们中国人的声音,传递着中华文明,宣扬了华夏民族的辉煌!几千几万年过去了,古代埃及、罗马、巴比伦的文明早已被历史尘封,它们的影子早已灰飞烟灭,可唯有你,越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唯有中国,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东方的“明珠”。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永远都是那么顽强,历史无法抹灭,它只能为你喝彩!

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你?远古的甲骨上有你的身影,张骞带到西域的古籍上有你的足迹,记载古老中国文明的史册上有你的笑容,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的就是你的魂啊!

我真的全身心地敬仰着你,你不用怀疑。我真的爱的就是你——汉语,爱的就是你——我伟大的祖国!

名师点评

文章开宗明义:“爱的就是你——汉语。”这便是“启”。二、三、四段,作者用感性的语言,按照由形式到内容的逻辑顺序阐述了母语的意义和价值,这便是“承”。第五段写母语当下令人忧思的处境,这便是“转”。最后总结全文,照应题目,这便是“合”。全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强烈,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基础等级的内容项和表达项都为满分。 作者巧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与母语对话,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同时,文章用词贴切,长短句相间,句式非常灵活,文句极富表现力。如第二段:“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这句话从语音、字形和意蕴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母语的特点,运用排比的句式,不仅内容深刻,而且感情浓烈,气势磅礴。这样的排比句,在文章里还有很多。作者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因此,发展等级为满分

楼间流年 (文化思考篇)

同吹过古铜色的窗棂,潇潇洒洒地落在我的桌上,掀动着日历上那日趋改变的数字,掀开了人生岁月里,我对楼间流年的思考。(思考入文)

凭窗四顾,偌大的城市中,螺纹、穹顶、哥特、马赛克??映入眼帘皆为欧式风格。放眼遥望,刚硬的线条是亚里士多德严谨的论述;明亮的大窗荡漾着是中世纪教堂的镇魂曲;卷曲的垂帘是莎士比亚仲夏之夜的浪漫幻想??(多么精辟的论述)我们在这片五千年积层的土地上,以西方的姿态驻足。而眼前,面对残存的废墟,你忍心看着那段历史的微笑像风中的日历一样,被风撕扯,被风消逝吗?

我掀动着日历,一页页的字迹承载了中华文化沉深的记忆。(引起下文)

日历停在了这一天。眼前,俨然一座繁华。那座三院九厅的大宅,红漆剥蚀,朱檐挂网,那一生荣华之心无法挽回这大宅深秀的沧桑。这散星似的楼宇无言,但留下的总是一段段生离死别的悲哀诗句。但是,楼宇仍在风中挺直腰身,用苍颜去印证流年。那是一座宫殿,鸟鸣柳翠之间是六代帝王的梦想。颐和园,你这朵奇葩却在日历的翻折中,在中西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中,凋零了??(深沉的文字表达时代的哀思)

就是这样一种建筑方式,维系了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怨、恨、悲、愁;但它却像日历一样,无言地翻动,用生命见证历史,保存昨天藏于心底的故事。

但是,(一词转折,引发思考)在如今西方思想文化冲去的洪流之下,它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中国的古建筑不再光彩照人,在人们大呼洋文化时,它却在墙角垂泪!

亭台、楼阁、轩榭、小池塘??这些中国元素告诉我,中华文化魅力常在!作为当代的青年,我想,我们不能让日历白白翻过,让楼间流年在荒凉与悲哀中 前行,让中华文化在

消逝中蹒跚!

哦,让我们翻过那日历的昨天,珍藏属地我们的生命史、文化史;在今日崭新的一页中,大展鸿图,用自己的视野和思考为源远流长的那段文化绘制蓝图;在明日未知的世界里,仰望那片蔚蓝的、属于中国的天空,但愿这中华文化能像千年胡杨一般,永垂不朽!(写出了一个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感)

梵志献花问佛,佛曰:“放下!”

让我们放下对西方文化的狂热,放下对自身家园的冷落——行动起来,让楼间流年不再空白,让日历的翻动不再悲哀,用中国人的心灵让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用人生岁月去谱写壮丽的乐章!雄壮而又激昂!

寻觅记忆 (家乡山水)

沉浸在初绽的晨曦里,飘逸在和煦的秋风中,骑着单车,在这个偌大而又古老的城市里,我寻觅着这座城市沧桑的记忆。

从彭祖到刘邦,从项羽到苏轼,历尽千载的你巍然屹立在这片人杰地灵之地。在这里湖光山色,刚柔相济,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毓秀;在这里依山傍水,岗岭四合,山围着城,城环着山,黄河故道穿城而过,京杭运河傍城而流,因此向来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你的记忆就像流行陨落,明光四溅,每一个角落都蕴藏这你贯穿千年的记忆,耐人寻觅——

哦!原来你在这里。站在桥边,俯身凝望。朝阳下的你是无数双熠熠生辉的眼睛,深邃而宁静,优雅高远。虽说你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但你仍然荡涤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回望历史,多少龙师虎将、文人墨客想在你的身上镌刻下他们的名号,将其流芳百世。

但惜流水无情,你却将它们默默的珍藏在心底,化作这百丈黄河的记忆,化作这座城市的记忆。

我依然在寻觅。哦!你亦在这里!在那曾经繁荣的河边,你矗立在永久的历史里。我仔细地寻觅,在你饱经风霜的躯体上找寻着岁月的足迹。看!那一道道绳索的印痕是你眉梢间皱纹;听!流水潺潺,那是你在向人们倾诉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你一定记得,曾经有多少有志之士从你身边走过,怀揣着梦想,乘着一叶扁舟驶向远方;你也一定记得,曾经亦有多少心怀憧憬之人走进你的怀抱!“五省通衢”四个金字耀眼夺目,那苍劲雄浑的每一笔,都凝聚了这座城市千百年的记忆。

我还在寻觅。哦!你还在这里!看到你,心底总会将那段尘封的记忆掀起,一页页泛黄的书页上陈列的是无数烈士们的姓名。你耸立在这里,面朝东方回忆着那一段段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记忆,脑海中是那一场场惊心动魄、关乎存亡的战役!遥想当年,嘹亮豪壮的冲锋号,白亮锋利的长刃,坚定的意志,视死如归的信念,同仇敌忾的愤慨??你不会忘记!历史的天空中,永远书写着这一位位战士的英名。你见证着那场战役,记录着他们不朽的功绩,承载着历史与这座城市的记忆。你耸立在这里,向后人讲述着这段永垂不朽的红色记忆!

??

我的寻觅没有停息。从一次次的寻觅里,我看到了你昔日的记忆。从一段段不朽的记忆中,我又看到了你昨日的繁荣、历史的悲壮、战争的残酷??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记忆,我也会珍藏这段记忆,珍惜这段寻觅的经历。让我们去了解,去寻觅。在这探求的过程中,

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不断为之增添五彩斑斓的记忆,让你——徐州因记忆而更具有魅力!

唐诗如酒

有人说,唐诗是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约的表达,勾勒着耐人寻味的意境。

但我要说,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精华,贯天山云海之气势,醮几滴边塞征人的离泪,切几片少妇回首时眼波的忧愁,让贵妃素雅的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然后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时间销蚀着一切繁华,盛唐气象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华美的诗句闪烁着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诗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兴衰哀乐。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驿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杯盏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中漫步,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那一时代的强光。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就没有中华诗词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淡泊索然;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痛彻心扉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伤感;没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今夜的月光将失去动人的想象;同样,若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和“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的欣喜,今朝的美酒就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若没有了杜甫颠沛流离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草堂就失去了广阔的胸襟和沉郁顿挫的风韵。唐诗是诗化的中国,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

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时事哀怨,是一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心灵的伤痛,但今天的人们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着关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后庭花在缠绵;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而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颗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诗是不变的,唐诗的明月光依然寒彻着中华游子的心灵,让整整一个民族不敢把目光露在夜里太久。

王维的清泉,岑参的早雪,杜甫的伤别,李白的青崖白鹿,王昌龄的秦汉明月??依然在文化里发酵,在民族的血液里奔流。

唐诗是酒。边塞诗是白酒,田园诗是米酒,爱情诗是香槟,婉约诗是茅台,豪放诗是六十度的老白干,送别诗是五粮液、写景诗是啤酒、咏史诗是二锅头、咏物诗是鸡尾酒??

饮诗之后,就踏上了与古人沟通的文化高速路,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是重要的

篇四:潮州民间文化概况的调查分析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

潮州民间文化概况的调查分析

高一(5):林洁真 陈彦珠 郑芝深 李达成

指导老师:叶丽蓁

一、课题提出

每逢节假日,市民纷纷到人民广场观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其中还有一场是潮剧表演。潮剧是潮州特有的民间艺术,那么,除了潮剧外,潮州还有哪些民间文化呢?这些文化受市民们喜爱的程度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潮州民间文化概况的调查分析”为课题,开始我们小组的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目的

了解潮州民间文化的历史及其概况,调查分析市民对潮州民间文化的喜欢程度。

三、研究计划

1、通过网络、文献等查找资料

2、对搜集资料进行筛选,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

3、组员进行讨论,开始论文写作

四、研究成果:

(一)潮州民间文化概况

1、粤东名城 著名侨乡的地理位置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滨临南海。地当东经116°22′—117°11′,北纬23°26′—24°14′,北回归线穿过潮州市南部。陆地总面积3080.9平方千米,还有海域533平方千米。

潮州是一个融汇了文物古迹,传统风情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城、旅游胜地。各种名胜古迹、风景区多达四五百处。这众多的风景名胜,既有南国大自然的灵秀神韵,又各具特色,或以古迹称美,或以风景见长,或以名人著立。文物古迹在整体布局上承先启后,分布有致,而在单元布局上则十分注重环境气氛的渲染、造型组合的得体和功能作用的发挥,使之尽善尽美。有人写过“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的诗句,足见潮州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目前,潮州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开发,有些旅游点交通不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广梅汕铁路的建成通车,这些存在问题必将逐步得到解决,潮州旅游业前途似锦。

潮州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也别具一格。潮剧、潮州音乐、潮州方言以至潮州茶经、潮州小食等都富有地方色彩。潮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侨乡、潮州文化在东南亚一带有很大的影响,故此,潮州也成了海外游客文化寻根或探求异乡情调的向往之地。

2、潮州民间文化。

(1) 潮州音乐

俗话说:“锄头粪箕筐,三弦琵琶等”。世世代代的潮州劳动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十分热爱亲自栽培成长的潮州音乐。从韩江平原到凤凰山区,从闲间乐馆到田寮工棚,随处都可听到轻松悦耳的潮乐。潮州音乐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

潮州音乐一般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笛套乐、细乐、庙堂音乐五大类。最为突出的潮州锣鼓乐,是以特有的锣鼓、小锣鼓、苏锣鼓、笛套锣鼓、茶灯锣鼓、鼓畔锣鼓等形式为打击乐,其中又以大锣鼓最具代表性。每逢节庆活动,几乎四乡六里都有以大锣鼓为主体的游行队伍,当鼓乐喧天时,万人空巷。成为乡村节日气氛高涨的艺术活动。而弦诗乐,一般由三至七人组合演奏,这种音乐曲调轻快而抒情,旋律和谐悦耳,特具南派音乐韵味。

潮州人足亦所到,就有潮乐活动。潮州人到东南亚各国去开发创业,也把潮乐带到大洋彼岸。潮州音乐成为海外潮人思乡的抒情曲。

建国以来,频繁的艺术活动,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为僻处一隅的潮州音乐开辟了广阔的天地。1957年,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了一枚凝聚着世代潮乐艺人心血的黄汕汕的金牌。潮州音乐被推为国际名名乐种,不愧“中国古典交响乐”的美誉。

(2)黄冈端阳赛龙舟

提出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一定让你联想到“吃粽子”吧,而且,相信你还知道它是民间流传的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重要节日。但你知道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除了吃粽子外,还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

在潮州,要数饶平县黄冈镇的龙舟赛最为热闹了。

端午节这一天,黄冈河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女老少,喜气洋洋,从四面八方纷纷拥向黄冈河两岸,争首赛龙舟。和着强劲有力的鼓点,身着彩服的健将们整齐地挥臂划浆,时而还跟随着节拍吆喝起来。那龙舟就如同离弦之箭,在水面疾飞。一根根船浆溅起了朵朵欢快的水花,它们能把整艘龙船都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人们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雾气在江面上悄奔。加上河岸上人群的呐喊声、欢呼声,场面煞是壮观!

赛龙舟,在黄冈镇被称为“划龙船”。龙舟,顾名思义,就是像龙形的船,船头高高昂起的是“龙头”,而作为“龙身”的船舷和船腹则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黄冈龙船大的称“五肚大船”小的叫“溜仔”。每次最多有二十多艘龙舟参赛。赛龙舟,赛的不仅是人们的拼劲和耐力,更要赛出集体的群力。就如同拔河赛一样,只有集体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力争上游,脱颖而出。

与粗犷的赛龙舟相比,在江中同时出现的,还有“十音船”。所谓“十音船”,即船上配备琴弦箫笙、琵琶等十件细乐乐器,由若干乐手演奏,有汉乐,也有潮乐,还有清唱,称为“儒家乐”。这些“十音船”为佳节盛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

无论是龙舟赛,还是十音船,它们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潮州人民团结合格,力争上游,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3)潮州方言谜语和歇后语

谜语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猜谜语在潮州更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尤其是每年春节到元宵期间,城乡各地都可见鼓声咚咚,谜台处处,欢声四起的欢乐气氛。这不仅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又使谜迷们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那些跟潮州文化有关的谜语,用潮州方言编写,看起来,听起来,猜

起来都叫人感到亲切无比。例如:

1、一条巷仔狭狭,一群孥囝在相夹。(蔬菜名一)(长荚豆)

2、只黑毛猴,坐在竹篙头,去乌坑食水,去白坑摇头。(文具名一)(毛笔)

3、不因年迈而停步。(惯用语一)(老在行)

潮州方言歇后语,是一种口头流传的俗语,是潮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恰当地运用歇后语,能使方言作品或演讲的言语生动、活泼、既有形象性;又有艺术性。例如:

1、外甥打灯笼——照旧

“旧”和“舅”同音。

2、灯笼照路——目前光

用灯笼照路,只照到眼前的一片,故曰“目前光”,多用以指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问前途如何。也作“目前点火——目前光”。

(4)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州人最喜好的饮品。

在潮汕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只晶莹的小瓷杯,一个白瓷盖瓯或者一柄紫砂陶壶。在装饰豪华的客厅里,不失其精美;在瓜棚下莲缸边鱼池旁,配上一张小森桌,几只竹椅头,更显得素雅。或家人闲聚,或宾客登门,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声“食茶”,一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便温上心头。的确,潮州工夫茶中,充满着敬爱和谐的文化精神。

工夫茶须讲工夫。“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做事方法讲究的意思。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冲泡时,必须配备有上乘的茶叶,精雅的茶具、清洌的甘泉,然后是程式讲究的冲泡方法,如讲求“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要领,这样才能品尝出工夫茶特有的韵味。而对那些“老茶客”来说,他们除讲究这一整套冲泡手艺外,还需经过三礼让,端起杯来,一闻其香,二观其色,三再慢斟细呷。其色、香、味让人提神醒脑,有时仔细啜呷还能品尝出人生先苦后甘之沉味,上升为包括思想修养,人生韵味等丰富内涵的茶道。

因此,潮州工夫茶实际上是一种讲究茶叶、水质、火候及冲泡技法的茶艺,被誉为“中国茶道的代表”。日本口福会会长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其所著《饮茶纵横谈》中说:“据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工夫茶的饮法。”他虽未作出论证,但至少说明日本茶道和潮州工夫茶都是世界上最讲究的饮茶法。

(5)潮州筵席上的礼节

筵席,就是民间所说的“食桌”。每逢婚、丧、喜、庆,潮州人常要办筵席请客。

潮州民间“食桌”很有讲究。主人“做桌”时,菜式多为双数,一般为十二道菜,比较丰盛的有十四道菜、十六道菜等。做桌用的桌子有八仙桌和大圆桌。桌面上的餐具摆得都十分典雅。座位次则分为上、下、左、右,“食桌”的人按身份不同分别入座,以八仙桌为例,面向大门的座位称为“上座”、“上座”左边的一位是最长辈或最尊贵客人的座位,称为“大位”。“上座”的对面为左、下座,右位为主人陪位。因此,座位是不可以乱座的。

潮州筵席继承了古代“饮和食德”的思想,要求饮宴中主敬客,客敬主;长爱幼,幼尊长;食风要正,食态要端庄等等。在筵席进行中,要讲究的礼节很多。比如客人要随着主客(坐大位的人)的动箸而动筷,不能超前出手。再如斟酒,必须是主人亲为。斟酒时应双手,一手拿住酒壶把,另一只手轻扶壶身,将酒缓

缓斟下至满。左边的斟过了,转向右边,斟酒者必须换手,以保持自身站在陪位基本不动,不能绕来绕去。作为客人,如果进食中出现了不敬或不雅的行为。如大呼大叫、蹲坐、抢食、用筷子尖指向旁边的人等等,那是对主人的不敬,是不能容许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潮州筵席上的礼节越来越趋简单化,但潮州人饮宴时尊老敬贤,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还是继承了下来,使其充分发挥了饮宴的社交功能和亲和作用,为海内外人士所称道。

(二)问卷调查项目及建议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以市区的人们为调查对象,我们共发放了80张问卷,收回问卷60份。

(1)你对潮州民间文化的概况了解吗?

□很了解 □了解一点 □不了解

(2)潮州民间文化你喜欢哪一种?

□潮剧 □潮州大锣鼓 □潮州工夫茶

(3)你认为政府应该投资民间文化中的哪一种?

□潮剧 □潮州大锣鼓 □黄冈端阳赛龙舟

(4)不同年龄层对潮剧的喜欢程度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潮州民间文化了解甚少,尤其是年轻一代,尤其感觉陌生。这说明一个问题:对本土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仍需加大宣传力度。大多人认为潮州主要以其悠久的历史,著名的侨乡及独具特色的风情出名,当然,这是潮州之所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的笔然,但是,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只有这样才能呈现潮州最美的一面给千千万万的人们。

2、弘扬潮州民间文化的建议

(1)加强宣传,使广大市民对民间文化增进了解,产生兴趣。

(2)培训民间文化的继承者,使各种文化能得到发扬。

(3)举办民间艺术节,促进交流,共同进步。

五、收获体会

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告一段落了。从一开始的发放问卷到资料搜集,实在费了不少功夫。当然,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许多人的配合,尤其是问卷收回这一环节。因此,尽管此次调查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但我们觉得这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今日潮州》

篇五:有关春节民俗文化作文

感受春节民俗文化作文

1、《北京的春节》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自宋代中国人开始用纸裹火药制成鞭炮。京城百姓才开始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牌。年轻的推“牌九”,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官图”。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潮州民俗文化的作文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扎根于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续二千多年至今。

2、《春节习俗》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3、《走进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

终于熬到寒假了,彻底解放了,我长长的嘘了一口气。从现在起我可以尽情的挥霍属于我的时间,不用在意老爸、老妈的“关注”的眼神,静静的享受属于我的那份快乐和自由。不用担心自己酣甜的美梦被可恶的“小公鸡”闹钟吵醒,不用担心自己在凄冷的冬晨背着沉沉的书包独自前行,不用担心自己在一盏孤灯的陪伴下完成“小山”似的家庭作业。

美中不足的是期末成绩考的不太理想,没有达到老爸老妈制定的目标,拿回的是一张“进步星”奖状而不是他们心目中的“三好学生”奖状。我春节的三个家庭梦想可能要破灭了:肯德基大餐没指望了,压岁钱要打折扣了,乔丹运动鞋不敢奢望了----- -

哎,看来这个寒假生活滋味似乎有点苦啊!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是妈妈打来的,她好想猜中我的心思,让我不要多想,笑一笑,一切都会过去的,没事到街上逛一逛。

我从储蓄罐里取了一点零花钱,走在大街上,似乎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平常稀松的大街,今天人突然“冒”出来很多,街道两旁也堆满了许多价廉物美的年货,自然迎来了很多行人的目光。最惹人注目的是:充满新年祝福透着缕缕墨香的对联,玲珑剔透大小不一的红灯笼,结构精巧外观漂亮的红红的中国结,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道春节前最亮丽的风景,在冷冷的冬天里平添了一丝丝红色的暖色调,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卖花了,有漂亮的蝴蝶兰!”顺着声音我看到了一位卖花的姑娘,在花摊面前围了不少人,我挤过去也想凑凑热闹。这是一片花的海洋,有名贵的君子兰,有漂亮的蝴蝶兰,有绿意盎然的富贵竹,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盆花------这些姹紫嫣红的花朵在绿叶的陪衬下显得生机勃勃,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的香味。不少人笑嘻嘻的购买自己喜爱的盆花,几乎用不着讨价还价,很快就销售一空。他们把美丽带回家,把快乐带回家,也把春天带回了家。

春节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节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向我们走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