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6岁儿童心理教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03:49 体裁作文
6岁儿童心理教育体裁作文

篇一: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父母发觉孩子有这种极端情绪变化时,不妨故意和他多说话,比如:“你很会照顾这条狗。”“它好像比较喜欢你而不喜欢妈妈哦!”像这样称赞加上幽默的口吻进行交谈,比较能缓和他的情绪。

此外在幼儿园里待了3个年头的小孩子,由于太熟悉园内的气氛,刚入学时的那股新鲜感已削减,很多孩子就开始觉得无聊而把上学当作是一项苦差事。

这种“幼儿园的倦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般而言,体力和智力能在一定的水准以上、生活态度也早熟、进入幼儿园社交性能顺利发展的孩子,愈会产生这种倦怠感。另一种情况是想到幼儿园的同伴都已进入小学,只剩他一个人仍上幼儿园时,也容易有倦怠感产生。

当然有时候幼儿园本身没有规化丰富的保育课程,而只是以类似的内容重复教育,这也是令幼儿厌烦的原因。

而父母的立场又不能说:“既然讨厌就不要去上学好了。”在这些情形的累积之下,使孩子的倦怠感更强烈,终有一天会转变为憎恨上学。

因此,不要只要求孩子勉强着去上学,应该仔细查找原因到底出在哪里,以便更进一步拟定解决对策。

如果因为能力强而觉得幼儿园里太无聊了,也可以拜托老师给他服务的机会,比如帮老师整理薄子、换花瓶的水、照顾小班的儿童等,尽量动脑筋使之扮演不会无聊的角色。

此外,偶尔让他提早放学,带他到外面走一走,使生活有一些变化也会有效果的,像带他到动物园、博物馆、公园、植物园都很好。

另一方面,大人一旦预知孩子会有这种倦怠感,在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后也可以考虑转到其他的幼儿园。

精力充沛的孩子让他学点课外的东西,对改变心情、消除紧张也有效果。

相处有多么不易

家中有6岁儿的父母,必须不断地告诉自己:“这只是孩子的过渡期??”否则大人可能会比6岁儿更常发脾气。

接着就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妨安慰自己:“他会渐渐成长为可爱的孩子。”并想象7岁儿善解人意的模样,或者回想他以前5岁时乖巧温柔的模样。

不要动不动就去研究6岁儿的行动,应以宽大的胸襟;当然也不要对6岁儿所说的话太耿耿于怀,尽量以幽默的方式去解释,以保持愉快的心情。

不管是多令人生气的事,如果讲一次就让6岁儿领悟或立刻改悔,这很可能完全无效;大人一旦忍不住发脾气地说:“一定要给你一点教训!”他们就会斜视大人,进而采取对立的态度。这时候,孩子完全不会考虑到大人生气的目的是在教育,而只是一味地与大人的态度、言语和感情对立。

父母应该避免与孩子造成对立的局面,多找机会与他们交谈、勾通,必须要忍耐孩子耍脾气的肚量。

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6岁幼儿很容易与母亲引起争执,但是他们对母亲爱的要求却仍相当强烈,即使有弟妹也想一个人独占母亲,并希望母亲照他的意思来做。前一刻才说:“我最爱妈妈。”这会儿不高兴马上又翻脸说:“妈妈最坏,我讨厌妈妈!”这是因为他们对母亲的渴望落空后的心态。

只有在母亲处于需要同情的情况下,比如生病、受伤或遗失了贵重东西时,6岁儿才会坦率地显示其令人讶异的同情心。因此,与其命令他:“快点做!”不如告诉他:“啊!妈妈好累哦!所以才忘了叫你赶快做这件事!”这样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以致顺利达成目的。

由此可知母亲与6岁儿应该随时保持从容的心理及幽默感。对于母亲的命令会问:“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以表示反抗的态度,这也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因此,这个时候唯有以温柔的态度来处理,才不致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外,对弟妹的嫉妒也是造成问题的起因,母亲不要以为他比5岁的时候懂事了,反而应同情他的心理,抽空陪陪他玩以前常玩的游戏,使他回忆过去的岁月来获得满足。

而且,如果凡事不以他为优先他也会不高兴,因此母亲对于他的细微表现也应该夸赞一下,使他有成就感。

6岁的儿童已进入学龄期,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学校生活。而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能否适应学校正规、有系统的学习?此时的教育重点放在哪里?都是家长应该预先考虑的问题。

6岁儿童的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90%(而6岁时体重只达成人体重的1/3)。大脑不仅在形态上发育迅速,其功能也日趋成熟,这就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6岁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在思维方面:有些6岁儿童已经具备了归类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猫。”3~4岁的儿童因为一般都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概括其外部特点,所以他会说“猫很小,有黑色花斑。”这是指他看见过的某只猫。而5岁左右的儿童的回答:“猫会抓老鼠。”能凭借猫的某些特征进行概括。只有6岁的儿童会说:“猫浑身长着毛、有胡子,喜欢吃鱼,会抓老鼠。” 这个例子说明儿童到了学龄前期的晚期,儿童的思维已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仅考虑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认识其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这为入学后语言、文字的学习做了准备。观察、注意、记忆: 3、4岁左右的儿童的注意、识记都缺乏自觉性、目的性,因而表现以无意注意及无意识记为主。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逐渐能够按照成人指导的活动和任务来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到了5~6岁时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均有益于入学后的学习。

语官: 6岁儿童约能掌握3500个词汇,量词的正确使用率显著高于5岁儿童,副词的应用不但更经常也更多样化、更准确,能恰当地使用“根本”、“简直”、“大概”、“永远”等副词,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鲜明。对代词、助词的运用比以前更为得当。由于词汇和句子的质量有显著提高,在讲述事情时内容更丰富、句法更正确、语言更连贯、层次也更清楚。此时能把1套3~5张的图片。按情节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并进行有头有尾的叙述,使听者能领会。出声的自言自语开始减少,逐渐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有些6岁儿童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言语。开始识字。

认知:数概念:大部分6岁儿童能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能按成人的要求从一群物体中取出20个。能将1~10的阿拉伯数字依正确顺序排列起来并开始能够不依靠实物运用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运算。时间知觉:对一周的时序基本都能掌握,在辨别”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础上,开始延伸到能辨别”后天”、”前天”、””大前天”。最难掌握的是认识钟点,只有很少数的6岁儿童认识钟表,会报出时间。

空间知觉:大多数6岁儿童能以自我为中心。正确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但常常只限于自身的方位。而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

社会性发展: 6岁儿童的游戏更有计划性,喜欢用简单的工具,如滑轮、横杆等来玩建筑性游戏,也开始玩用言语推理的游戏(猜谜语);能自己选择朋友,当小伙伴出现困难时,会加以安慰并给予帮助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愤怒、快乐及爱等,而在游戏中发生的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不需成人监督。 6岁儿童开始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拟定一个目标去实行,如制定一个“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标,然后自己画个图表。每天做到后就打个钩,定期检查。父母应对儿童按目标执行的行为给以鼓励。

生活自理: 6岁儿童除了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外,还能在家中及幼儿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独自去邻居家及旁边的商店;懂得过马路时先看红绿灯

及两边,要走斑马线;认识男女洗手间的标志,选择正确入口;坐车会主动系上安全带。每个儿童在即将上学时会表露出兴奋和向往的情绪,但其中又会夹杂着一丝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如何帮助和引导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每一位一年级教师和家长的社会责任,因为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对6岁的儿童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老师和家长都应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儿童顺利进入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的角色。带领他开始在教师的教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理解、尊重孩子】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开始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喜欢说“不”,这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然阶段。他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自主愿望,喜欢做的事情,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此时若不了解原因就对孩子训斥、惩罚,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变得更爱发脾气。

正确的作法:

关注他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他的好奇心、合理行为和要求予以满足;对其它不合理的要求,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交流,问明原因,然后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

【不娇惯、放纵孩子】

孩子爱发脾气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家长没有原则的迁就孩子,误将民主等同于无条件的容忍孩子,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导致孩子形成骄横的性格。

正确的作法: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坚决执行;对无理要求,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用“冷处理”来明确表示您的态度,终止他的无理取闹。

【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

孩子易模仿,是非判断能力差,家长发脾气的行为很容易被效仿;家长用训斥、打骂等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家长,通过发脾气来发泄不满。

正确的作法:

以表扬鼓励为主,心平气和的说明不能满足他的原因;帮助孩子分清是非;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用孩子感兴趣事物来吸引他,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篇二:3——6岁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3---6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第一节 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一)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长到3岁,已经经历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语言基础已经奠定,思维方式初步形成,行为习惯初步具备,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了。常言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又道是:三岁看大,十岁看老。正是说三岁左右的儿童基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看出其人生轨迹的起点与发展方向。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到3岁,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理

3岁儿童对新事物新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尝试独立做事的愿望。比如,问一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雪为什么是白色的,苹果为什么是圆的等等简单新奇而又饱含深刻道理的问题;拿到一盒新的拼插玩具,儿童一面动手去拿去摆弄去拼插,同时也希望大人看着他插,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隐含着期望大人的监护,好奇而脆弱,简单而执着,但这种好奇、简单、脆弱、执着中,隐含着不可思议的创造性。

2、突出的群聚心理

3岁儿童的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渴望融入各种人群,与他人友好地交往。3岁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他人交往,特别是愿意和同伴交往。他们很乐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和小朋友过家家、打卡片、拍手弯腰做游戏,在家里是孩子,在小朋友面前是大人,

爱管别人的事,常把小朋友之间的事回来告诉妈妈,或其他大人。当今独生子女相当普遍,家中无兄弟姐妹当伙伴则显得孤独与寂寞,儿童需要进幼儿园,除家庭生活之外又过一定的群体生活。幼儿园的生活把儿童带入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子。让儿童交结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发展能力。因此,3岁幼儿如果能够同时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两个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3、无意识模仿心理

3岁儿童模仿性的活动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显性活动或动作。比如,在家里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活动和动作,装模作样打电话,有板有眼翻看电话本,用成人的口吻接电话;学包饺子、擀面皮;模仿看书看报、写字画画;男孩子模仿成人站着尿尿,全不管裤子是否被尿湿等等。再如语言上的模仿,接受了东西说“谢谢”,遇到不如意用“讨厌”,命令别人“你不该怎样怎样”。总之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所以成人做的事,别人做的事都会引起他的新鲜感,他都想去尝试一下,模仿一下。因此不可低估3岁儿童的模仿性,他们正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也是这个年龄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的模仿,他们尝试经验,学习经验。所以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做出好的模仿榜样,在儿童周围的成人说话用语、声调、行为举止、爱好、姿势、习惯、情绪等无不被儿童所模仿。如父母的饮食偏爱就会无形中直接影响儿童,母亲情绪无常,也影响孩子情绪反常不听规劝。如果善于利用这年龄的模仿性则能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模仿学习而巩固,所以成人要检点自己,一些不介意的行为小节,常会被儿童模仿而形成种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4、严重的情绪支配心理

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因为他们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而且行为受情绪支配,更多是无意性的。比如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积极的情绪,一些儿童不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消极的情绪。3岁儿童有时还要哭闹,就是情绪的波动表现。比如,明明吃完一块冰糕还要妈妈买,不买他就站在马路旁哭,坚决不走;看到一个并不可笑的人,孩子却笑翻了天,让大人难堪,却不能制止。

同时,3岁儿童有强烈的依恋情感,所谓依恋就是指儿童对经常和他生活在一起,经常照料他的亲人的依恋,时刻离不开他们。像在家对母亲、父亲或对祖父母的依恋,一般在3岁入幼儿园时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他们知道要上幼儿园了,但情感上却舍不得离开他依恋的亲人。表现为大哭、拉着手不放,不许亲人离去等等,这种依恋很使家长伤脑筋。我们认为依恋感受的产生是自然的,是儿童情感发展在3岁阶段的一种正常表现,不要指责,也不要割断,可以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关心疼爱儿童出发,慢慢地度过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情绪。另外,有的儿童刚入园是总要追随一位教师,教师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并且还要老师总领着他,这些表现是由儿童羞怯心理以及害怕离开亲人的依恋心情所致,如老师成为儿童的依恋对象,关心他满足他渐渐可消除他的不安感,用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使儿童忘却孤独而投入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变消极的情绪为积极的情绪。

(二)对3岁儿童的有效教育

1、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家长可将儿童认识的事物编成游戏,在儿童玩的过程中让儿童自然地认识事物。如将旧画册上的儿童熟悉的物体如电视机、钟表、小车、动物、房

子等剪下来,各剪成两半,和儿童玩拼图游戏,拼成了让儿童说出名称。如玩语句游戏,由母亲像唱歌似的有节奏地问,让儿童回答:热的东西是什么?冷的东西是什么?飞的东西是什么?甜的东西是什么?能吃的东西是什么?不能吃的东西是什么?每个问题可以有几个答案,每次说几句,问题应该是儿童体验过的。这样的练习使儿童更加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性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如练习记忆的取物游戏,可在桌子上放上桔子、勺、小杯、小汽车、书等物品,用一张布盖上,让儿童听着由成人说“小杯、书”然后把盖布揭开,让儿童把刚刚听到的物品用手把它拿出来。这个游戏是练习儿童听觉记忆力的,有助于巩固儿童对物品的认识。

2、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安全的情况下,要让儿童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有年龄不同的儿童,让儿童认识和各种人的关系,懂得用不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环境和场合中和人怎样交往。如家里来客人了,要有礼貌地问候,有人问话要会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跑来打扰,到别人家做客也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人家给东西要说谢谢,和邻居或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起要友爱,爱护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不能独占玩具;乘车时,人家让坐了要说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随时教儿童会正确地称呼人;在家庭中应创造一些条件让儿童有机会和伙伴一起玩,允许孩子找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让孩子到邻居家玩,发展儿童的独立交往能力。儿童只有在直接接触中才能体验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在接触活动中不断适应对方,彼此关心,逐步学会和谐相处。

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3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养成独立的性格。3岁儿童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系大个的扣子,会盖被自己睡觉,会解裤子大小便,会用手帕擦鼻涕。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儿童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放手让儿童练习,开始不要怕儿童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儿童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家长们的包办代替只能养成儿童的笨手笨脚。还要利用儿童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儿童模仿大人的生活。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系扣练习就可以让儿童脱下自己的衣服或用妈妈的衣服练习解扣、系扣;给布娃娃穿脱衣服,用空勺给布娃娃喂饭等。

在培养生活能力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进行吃饭能力的练习,应要求养成进餐时不得撒饭撒汤、不得玩玩具、不得看书、不得讲故事片的好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脱了衣服放在椅子上、不蒙头睡觉、手里不拿东西睡觉等好习惯。

4、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

3岁儿童可以按大人提出的要求去行动了,但又不是大人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而常常是他们自己总想寻找机会来表现自己的独立表现能力。所以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儿童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一般的,成人监护下则就不允许3岁儿童的这些独立行动,采取预先限制或当时强行制止儿童的愿望和去表现的机会,这样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燥不安或有意反抗。比如爱说“不”或不让动偏用手去摸,成人叱之为“不听话”,实在是冤枉儿童。儿童的这种“反抗”一直会延续到4岁,他们总想将已经获得

篇三:零至六岁儿童的心理教育

零至六岁儿童的心理教育

宝宝并不是吃好睡好,家长就觉得够了,别看宝宝很小但是也有很多心理的需求,如何了解1-6岁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呢?快来看看很实用的1-6岁婴幼儿心理讲座吧。

其他敏感期

〃 小孩会有1岁到1岁半会有一个漫游的敏感期,喜欢到处去探索。这个时期应该多带孩子串门,到草坪,领着他去玩儿,那时候他刚会走路,可感兴趣了,那个时候不让他溜达,以后会变得特别懒,或者长大的时候老愿意溜达,没完没了的闲逛。有的成年人,两口子成家了,一个人喜欢玩儿,一个人不喜欢玩儿,懒的很,那个敏感期到处看的时期没有激发起来,萌芽被扼杀在摇篮里。

〃 1-2岁有模仿的敏感期,喜欢观察,别人怎么吃饭,怎么再见,怎么说话。这个时期要是做的好,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善于学习。

〃 2岁半到3岁是跳跃的敏感期,这个时期要练。我们说到敏感期,这个时期要抓住这个时期的特点去训练孩子,同时要利用这个时期孩子极大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未来对某些相应事物持续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热爱还学什么东西。

〃 1岁半到4岁会有一个细小事物的敏感期,1岁半到4岁之前的小朋友对小东西特别感兴趣,小垃圾、小瓶子感兴趣的不得了,特别喜欢拣垃圾,拣小扣子,喜欢观察小动物,比如说蚂蚁,还喜欢拣。这

个时期要允许他观察蚂蚁,比如说观察蚂蚁好长时间,当然不能超过两小时,一小时之内是可以的,观察八小时是病态。要允许他宁可裤子脏了,也适当的跪下观察蚂蚁,玩儿蚯蚓等等。他可能善意观察还会善于触摸,比如说玩儿小毛虫。也不能在摸之前说,看到好多东西还没来得及说,发现这个好玩,之后就看见毛毛虫不玩了,自己探索的过程还在,允许他探索一些东西。不是说别完什么,而是做好防护,比如说喜欢扣小眼,比如说插销、插座,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有一个防护的插座,要把插座堵上,而不是我们一般也不堵,就说不能摸,等你不在的时候就去摸了,危险的东西就要放得高一点,比如说台灯,把它搁的高一点。因为4岁之前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要允许他们玩儿沙子,观察小蚂蚁。有的小孩观察蚂蚁喜欢放在小瓶子里带回家,一方说这时候要培养对孩子生物的兴趣。一方说玩儿小蚂蚁是残害他们,我们这时候要讲道理,如果把蚂蚁带回家,蚂蚁妈妈找不到它了,一方面要保护他对小事物感兴趣的兴趣,同时要有人文教育,爱的教育,这两者要复合。有些家长允许小虫子带回家,观察到虫子死了再逮一个,毫无怜悯之心。否则这样的孩子长大会很刻板,很无情,没有人文关怀,感受不到虫子的需要,只感受到我的需要,我需要观察,我好奇。以自我为中心,我想知道狗熊喝硫酸什么感觉,就倒硫酸了。

对于哭闹孩子的心理

〃 我说的抱一抱,是说没哭的时候。是该抱他了,早上醒了抱起来,先在床上训练一会儿。哭往往是无理取闹的时候哭,现在孩子要

光脚,要吃冰激淋怎样,这时候冰激凌不可以,哭可以。一般无理取闹在2-7岁之前,2岁之前哭闹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吃奶,尿布湿了,也不应该马上成全,可以哭十秒钟、两分钟,最多二十分钟,因为哭是语言的前期训练,语言的敏感期是0-7岁,如果小孩没哭够,将来会说话完,而且说话声音笑,口吃不清晰,大舌头,不爱说话。所以家长要让小孩将来语言、肺活量好,说话语言能力特别好,在0-1岁的时候让孩子哭够了。当然了不能说饿晕了或者是什么虫子在咬他就让他在那哭,一听见孩子突然大哭看见了以后,先把他抱起来,抱起来以后,看看他的尿布怎样,是不是到点饿了,没有到点儿,不应该饿,尿布也没事儿,把衣服全脱光,看看有没有小铁丝扎到了。有的宝宝是放那不哭,一抱起来就哭,然后发现买的新衣服有一个小铁丝,所以小孩经常无端大哭的时候,把衣服脱光,把小孩每寸皮肤检查一遍,有没有小玩艺儿、锐器扎到孩子,因为孩子不会说话,一般突然哭的肯定是疼痛,还有哭着会变奏的,好象是一种语言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说等一会儿啊,这个时间是由短到长的,刚出生的时候不能让他一直哭,开始的时候时间短一点,但是也不能说大惊小怪的就扑过去了,孩子一哭就说来了来了,好象我欠你的,很呵护的就来了,不可以这样。

〃 否则,小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委屈,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放大自己的痛苦。被谁放大的?被家长放大的。家长夸张,孩子比如说一个咳嗽会变成哮喘,有的哮喘是气管的问题,有的是小题大作,引起家长的注意。0-7岁是语言的敏感期,0-1岁哭很重要,不能不让

他哭。有的到1岁还没有哭过,到了3岁还不会说话。因为0-1岁他的语言就是哭,不让他哭等于不让他说话,不让他练习说话。哭够了以后,吸吮要够,这样门牙、口腔肌肉才灵活,将来才口吃清晰不大舌头。7-8月要啃东西,门牙和嘴皮子才利索,到了1-2岁以后,要练习协调性,手、眼、脑的协调性,练好了以后,将来语言才能跟得上思维,跟的上动作。

〃 对于坐不住的孩子的心理

〃 一岁到一岁半爱溜达正常,上了幼儿园三岁还溜达不正常,尤其上了小学以后还溜达不正常,屁股一直跪在椅子上发言,那要练平衡能力,可能是从怀孕开始,大脑去指挥塔的感觉器官整合在一起,再指挥行动―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行动方案,这时候大脑控制中枢出现失调或者训练不足,这就需要早期训练,所以感觉统合训练其实是在3、4岁,4、5岁的阶段会比上小学阶段更灵敏一点,会好一点,一般的小朋友都需要在这个时期进行训练,尤其是剖腹产或者早产的孩子更需要强化的训练。他们会好动,该发言的时候不发言,会退缩,不该发炎的时候话可多了,而且坐不住,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因为他行为没准儿,不是合作型的,是破坏型的,是捣乱型的,大家玩儿的时候他会推别人一下,别人好好玩儿的时候他跑到一边去了,当开始听课的时候他会推别人一下,他不是故意的,是脑子里杂乱无章的是无序的状态,大脑失控。孩子16岁之前,比较好还是从8岁之前训练会更好,8岁之后训练也可以。

〃 这类孩子智商没有问题,但是发挥不了,上课溜达不听课,考试了他还东张西望,考试还玩儿、闹儿。还有写作业,老实说写作业了,他不写,他就打闹,扔尺子。这种情况剖腹产、早产、先兆流产或者小时候没爬的孩子都会容易这样。爬的敏感期在7-8个月,从7-8个月开始到11、12月一定要这样,如果没有爬行就走路,或者爬行不足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写作业拖拉,自觉性特别差,而且缺乏自信心,懒惰,依赖性特别强。将来懒得动手还懒得动脑。很多成年人问他的时候,都说“随便”,这属于懒得动脑的人。懒得想,懒得动脑的人,将来得老年痴呆更多一些。

〃 对于脾气拧的孩子的心理

〃 拧的小朋友可能是以前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要什么就给什么。还有就是它的抚触训练不够,他的爱不不够。他宁是因为他不够灵活,他幼稚,转不过弯,再一个就是父母对小孩民主的,好商量的,给他爱特别充分的小孩特别懂道理,特别乖,越是缺爱的小孩越容易宁。这时候小孩会要求更多的爱,因为以前因为长辈带或者保姆带特别缺爱,最好适当,既不要太溺爱,也不要太缺,要民主。孩子要知道家长会给我爱,和这个东西没有关系。因为他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及时的来,而不是我需要他的时候没有来。或者只要需要他就来,这两个极端都会造成孩子认为我要的东西应该给我,或者说我要的时候怎么没有给我,你现在想给我了,我不干了,你折腾我我也折腾你。孩子还有一个0-4岁秩序的敏感期。比如说我希望刷牙的时候毛巾、牙膏

篇四:0-6岁儿童心理特点及情商培养

6岁儿童心理特点及情商培养

0-6岁儿童心理特点及情商培养

-----把孩子性格的培养放在首位

文 李沿黎(授课提纲)

提问:请大家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中,父母说的那句话最使你感到伤害,导致与父母不怎么说心里话了。朋友与成人、老师的那句话曾使你感动,使你们成为好朋友。 什么是情商?

它是表示情绪能力大小的通俗叫法,是用来表示被试者情绪发展水平的标志。Emotional intelligence

特征:(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是这个术语的创始人)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把握他人的情绪,能用“加强生活能力”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控制自己“,不过有的人表现为冷漠和忧郁,有的人则表现为内心充实、生活上进和思维上的敏捷。 作用:用智力测验智商的办法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并不可靠,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情绪能力。

人在决定一件事时,不仅需要智力,也需要情绪能力。

但情绪需要认识,因为情绪是容易伪装的;情绪又是需要控制的,因为情绪容易冲动。自制不是简单的压抑,而是把握,比如愤怒。

什么是同理心?

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俗话说的 设身处地

0-6儿童心理及辅导

0- 三个月的胎婴儿心理

这段时间孩子的感觉我们没有办法去体会,他们大量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但是也有清醒的时刻,并且对母亲的情绪有感应。

表现与对策:由于父母与孩子没有矛盾,由天生的亲情爱,双方沟通交流很正常,施教顺利。只要开始不抱着睡就行。其他尽量满足孩子。结合《0岁方案》对孩子多教育,多抚摸孩子,对孩子说话。

结果:经过《0岁方案》胎教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安静,理解父母,学习接受能力强,幼儿期信赖父母,长大后与父母感情好,听话。父母的感知能力增强,幸福感增加。

三个月婴儿心理

对一切事物都好奇,对社交也感兴趣,会主动逗周围的人。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原因孩子心跳很快,不能太长时间兴奋,容易疲劳。

表现与对策:

1、“没有表情游戏”实验,继续《0岁方案》教育。

2、孩子可能在与父母做模仿游戏,很高兴的时候突然烦躁,侧过头终止与大人的交流,这是中断学习和游戏,带孩子进入安静的环境,听优美的音乐,予以抚慰。

结果:孩子学习安静与自我控制,和自我安抚的方式,与父母的情感增加。父母也学会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三、六个月到八个月婴儿心理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记忆力和观察力,开始探究周围世界,有了一些动作能力,能够同时注意到人和物,有欢乐、好奇、恐惧、失望、无聊等情感,能听懂一些话语,指认物品和学过的常见字和人,对父母特别依恋。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变得不理解孩子,认为孩子出现的变化,并以为孩子有了讨厌的行为,亲子之间有了一定矛盾。

主要表现和对策:

1、有了“陌生人焦虑”,父母与陌生人的亲近有利于消除孩子的焦虑,陌生人主动与孩子做游戏,慢慢接近到融合。

2、有“社交咨询”,对未知有着恐惧感,依赖父母的暗示。非常听父母的话,父母不让干的陌生的事就不干,非常理解父母的表情。

3、喜欢撕、咬、扔物品,父母要耐心的帮助他们去探索事物。

整个过程中父母要将孩子的感受语言化,言辞和父母脸部的表情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亲子关系极大的改善,孩子也有飞跃的发展,获得安全感,并会用各种表情和手势,父母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四、九个月到一岁孩子心理

婴儿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分享彼此的思想与情感,领悟到他生命中的人和物有某种程度的永久性和不变性,继续用各种方式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继续发展各种情感。同时恐惧感增加。

主要表现和对策:

1、将坏的玩具递给父母,得到父母的理解情感会增加,信心也会增强,父母要学会用语言表述孩子的想法

2、喜欢捉迷藏游戏,扔东西,以领悟物质的不变性。

3、容易产生父母分离焦虑症,并知道你要离去的动作。父母需要逐步实习分离,建立父母离开不会有可怕的事,理解孩子情感并用语言描述,向孩子保证一定回来。

4、安全感强的孩子和焦虑的孩子表现不同。建立表情娃娃或脸谱,关心孩子的心情,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个阶段感情的语言化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为行走和说话做好准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表达能力增强,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会让下一个阶段的矛盾减少,父母引导孩子的能力增强,并实现“双向爱”。

五、一岁到三岁孩子的心理

这是孩子拥有了行走自主权,有了语言,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并一定要付诸实施,有了强烈的情感表现,成为“叛逆冲突”的第一年龄阶段。也是形成性格的关键阶段。 主要表现和对策:

1、父母的不理解自己时会坚持己见,对父母的强迫行为会激烈的反抗,萌发语言技巧,常说“不”“我做”。孩子希望获得事物的控制权。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选择权。比如穿衣服、吃药、打针等。

2、对同龄孩子产生兴趣,但缺乏交际技巧。自我意识增强,无法理解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感觉。同伴常发生矛盾

“儿童自我中心”心理:

1)我看到的,是我的;

2)如果是你的,但我想要,就是我的;

3)我的,永远是我的。

父母这时要用行为表演示范教孩子学会“分享”、等待、轮流,对孩子的心情一定要用语言描述,懂得孩子的心理,并让孩子从自己的心理理解别人的心理,对孩子的分享、关爱行动及时鼓励,强化,多用积极暗示。对同伴最好采用“并行游戏”,对孩子重要物品可以采用“禁止触碰”的方式。

3、孩子有着教育滞后表现行为,有着再现记忆能力。观察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行为,并稍后加以模仿,游戏。

这段时间亲子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父母要学会体察孩子的情绪,并表达出来,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孩子也会学着父母调和矛盾,调整心情,学习遵守规则。当孩子心情舒畅时,会对学习发生极大的兴趣,学习能力、表现能力极强,相反则会厌恶学习,性格发生扭曲。顺利通过这个阶段父母则获得极强的理解力和引导力,反之则会陷入教育的逆境。

六、四到六岁的孩子的心理

语言、动作、认知发展很快生活范围扩大,交际能力增强,能够理解一些事情 但新的问题出现,

有自己的想法,但可能不被理解,甚至发生冲突;

有了朋友但需要遵守纪律,服从管理

需要友谊,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愿望

喜欢两个人玩耍,排斥第三人

“走开,我不要你做朋友。”

“不要爸爸,我要妈妈。”

对策:

“我现在只想和聪聪玩,但我希望等一会你可以跟我玩。”

“他们不让我一起玩,真让人生气,我再找个人玩或者我玩玩具。”

假装游戏

充满恐惧:

1对无力感的恐惧,孩子会自然存在的无力感和危弱感。

对策:给孩子选择权

例如:系鞋带:不要先帮忙,可以安慰“有时候长鞋带是很烦人。”

2对被遗弃的恐惧真是存在而又普及

对策:不要开玩笑

接受他们的感受,并下保证

3 对黑暗的恐惧是未知,是怪物的隐藏之处

对策:就在他的附近

给一些光线胆小鬼的父亲

4 做噩梦的恐惧难于分辨的梦境

对策:叫醒他,抱抱,谈一谈,保证

桃丽丝.布雷特《安妮的故事》 隐形魔力戒对付梦中老虎

5 对父母的冲突的恐惧孩子以为责任在自己,以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冲突的力量,而维系家庭是他们的职责。

对策:避免 结果展示

家长错误的说法:

1、命令

给我关上电视、把地扫干净、去,睡觉!别让我再看见你跟他在一起!

感想:爸妈不想知道我的想法,不尊重我

反应:抵制、嘟囔、顶嘴、抱怨……

2、警告

你再闹,我就走了!你小心弄坏了!我再说一遍,我打死你!你迟到了可别怪我….. 感觉:我真的不会怎么了?吓唬我。吓人,又发火了

反应:大哭、当没听见,生气

3、训诫

你应当有个规矩的样子!人人都应当劳动。你应当懂得大人为你操了多少心! 感受:我真是坏孩子!我就是这样!

反应:顶嘴、烦心、越做越糟(可可攀高的故事)

4、建议

你干嘛不试试……依我看,你应当去道个歉……

我要是你就得找他评评理!

我在你这年龄…….你还小,没经验,不懂……

感受:我没用。我不用动脑筋了。我就不这样。

反应:心情低落、反驳

5、论证 (粗心的孩子的故事)

不讲卫生,你准得病。一心二用,结果算错了吧。

我说过多少回了,让你多穿点,就是不听,感冒了吧,活该!

感受:烦人,就知道取笑我。我就是差劲。只有大人是对的。

反应:顶嘴、不作声

6、批评(一位母亲深夜到访我的情景)

你真笨! 你够懒的,责任全在你,这像什么样子。没有你这么不听话的。

感受:我是很糟的。我就是这样。爸妈不喜欢我了。

反应:自卑、自负

7、表扬(赏识教育)

瞧,我儿子是个小能人!我女儿长得最漂亮。

你真聪明!

显示评价这的立场和权利

现在表扬,马上又要批评

后果:逐渐爱听表扬话,经不起挫折

大人不是真心表扬,而是另有所图

例如: 儿子:“我的字老写得不好!”

妈妈:“怎么不好,挺好的!”

儿子:“不,你成心这么说,怕我不高兴!”

女儿:“妈妈,今天的语文测验我得了100分。”

妈妈:“真让我高兴!”

8、嘲讽

你那脑子让猪吃啦!算不出来就脱袜子,数数脚趾头

打扮什么,想参加选美呀!

感受:烦。爸妈就是不喜欢我。我不跟他们说了。

反应:尚失信心

9、猜测

我知道因为什么….你大概又跟人打架了。你准保想偷着去游泳,告诉你,别想瞒我。 感受:生气、被算计了、

反应:下回伪装好点,不跟父母说真话

10、盘查

你说吧,今天怎么回事?你放学后上哪儿去了?走吧,你不说我也能 知道。你不言语就算完了?

感受:很烦,爸妈根本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不值得信任,我总在做不该做的事。 反应:不说了。不谈话。

11、同情

我理解你。我同情你。算了,别往心里去。倒霉。

感受:说的什么,怎么办,不关心我。

反应:说了是白说。

12、搪塞

我眼下顾不上你。行,有时间我一定带你去。

感受:我的事不值得提。

反应:再也不用找父母了。

孩子真的是不听话的吗?

是孩子不听话,还是父母不会听话?

让孩子听话的策略是什么?

怎么畅通交流

一、察觉小孩的情绪,培养孩子自我理解能力

家长自我体验:导火索-感受-对错-其他人知道吗-交谈对象或发泄方式,做记录 当不确定孩子的情绪时,多花时间与孩子接触,找出孩子的需要。

我们情绪有:愉快、钟爱、兴趣、兴奋、骄傲、渴望、爱、被爱、感谢、压力、伤害、悲伤、苦恼、愉快、生气、怜悯、厌恶、内疚、妒忌、懊悔、羞愧

说出情绪(例如:可可1岁以前与我分离的情景)

二、 认同情绪 培养孩子自我安抚的能力

错误的做法:回避(例如:一位母亲到研究所要求找回孩子信心)

正确的做法:情绪轻微时及时觉察和认同,拉近距离,遇到大事共同合作

三、倾听并肯定孩子的感受

标准姿势:深吸一口气、放松、蹲下、看着他、认真的听

例如:两个孩子家庭里,一个孩子收到了礼物,另一个很生气,提出抗议:“这个不公平!” 父亲:“下次你去参加活动时,他们也会寄给你一份礼物的。”

后果:孩子更生气,

原因:父亲不了解自己的感受。

更正:你也希望大家给你寄一份礼物吧!(再说其他的话)

四、口头上的情绪描述

五、订规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定规矩,那些是可接纳与不可接纳的行为

篇五:3到6岁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3---6岁幼儿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第一节 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一)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长到3岁,已经经历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语言基础已经奠定,思维方式初步形成,行为习惯初步具备,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了。常言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又道是:三岁看大,十岁看老。正是说三岁左右的儿童基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看出其人生轨迹的起点与发展方向。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到3岁,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理

3岁儿童对新事物新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尝试独立做事的愿望。比如,问一些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雪为什么是白色的,苹果为什么是圆的等等简单新奇而又饱含深刻道理的问题;拿到一盒新的拼插玩具,儿童一面动手去拿去摆弄去拼插,同时也希望大人看着他插,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隐含着期望大人的监护,好奇而脆弱,简单而执着,但这种好奇、简单、脆弱、执着中,隐含着不可思议的创造性。

2、突出的群聚心理

3岁儿童的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渴望融入各种人群,与他人友好地交往。3岁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他人交往,特别是愿意和同伴交往。他们很乐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和小朋友过家家、打卡片、拍手弯腰做游戏,在家里是孩子,在小朋友面前是大人,

爱管别人的事,常把小朋友之间的事回来告诉妈妈,或其他大人。当今独生子女相当普遍,家中无兄弟姐妹当伙伴则显得孤独与寂寞,儿童需要进幼儿园,除家庭生活之外又过一定的群体生活。幼儿园的生活把儿童带入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子。让儿童交结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发展能力。因此,3岁幼儿如果能够同时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两个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3、无意识模仿心理

3岁儿童模仿性的活动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显性活动或动作。比如,在家里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活动和动作,装模作样打电话,有板有眼翻看电话本,用成人的口吻接电话;学包饺子、擀面皮;模仿看书看报、写字画画;男孩子模仿成人站着尿尿,全不管裤子是否被尿湿等等。再如语言上的模仿,接受了东西说“谢谢”,遇到不如意用“讨厌”,命令别人“你不该怎样怎样”。总之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所以成人做的事,别人做的事都会引起他的新鲜感,他都想去尝试一下,模仿一下。因此不可低估3岁儿童的模仿性,他们正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也是这个年龄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的模仿,他们尝试经验,学习经验。所以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做出好的模仿榜样,在儿童周围的成人说话用语、声调、行为举止、爱好、姿势、习惯、情绪等无不被儿童所模仿。如父母的饮食偏爱就会无形中直接影响儿童,母亲情绪无常,也影响孩子情绪反常不听规劝。如果善于利用这年龄的模仿性则能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模仿学习而巩固,所以成人要检点自己,一些不介意的行为小节,常会被儿童模仿而形成种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4、严重的情绪支配心理

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因为他们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而且行为受情绪支配,更多是无意性的。比如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积极的情绪,一些儿童不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消极的情绪。3岁儿童有时还要哭闹,就是情绪的波动表现。比如,明明吃完一块冰糕还要妈妈买,不买他就站在马路旁哭,坚决不走;看到一个并不可笑的人,孩子却笑翻了天,让大人难堪,却不能制止。

同时,3岁儿童有强烈的依恋情感,所谓依恋就是指儿童对经常和他生活在一起,经常照料他的亲人的依恋,时刻(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6岁儿童心理教育)离不开他们。像在家对母亲、父亲或对祖父母的依恋,一般在3岁入幼儿园时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他们知道要上幼儿园了,但情感上却舍不得离开他依恋的亲人。表现为大哭、拉着手不放,不许亲人离去等等,这种依恋很使家长伤脑筋。我们认为依恋感受的产生是自然的,是儿童情感发展在3岁阶段的一种正常表现,不要指责,也不要割断,可以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关心疼爱儿童出发,慢慢地度过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情绪。另外,有的儿童刚入园是总要追随一位教师,教师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并且还要老师总领着他,这些表现是由儿童羞怯心理以及害怕离开亲人的依恋心情所致,如老师成为儿童的依恋对象,关心他满足他渐渐可消除他的不安感,用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使儿童忘却孤独而投入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变消极的情绪为积极的情绪。

(二)对3岁儿童的有效教育

1、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家长可将儿童认识的事物编成游戏,在儿童玩的过程中让儿童自然地认识事物。如将旧画册上的儿童熟悉的物体如电视机、钟表、小车、动物、房

子等剪下来,各剪成两半,和儿童玩拼图游戏,拼成了让儿童说出名称。如玩语句游戏,由母亲像唱歌似的有节奏地问,让儿童回答:热的东西是什么?冷的东西是什么?飞的东西是什么?甜的东西是什么?能吃的东西是什么?不能吃的东西是什么?每个问题可以有几个答案,每次说几句,问题应该是儿童体验过的。这样的练习使儿童更加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性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如练习记忆的取物游戏,可在桌子上放上桔子、勺、小杯、小汽车、书等物品,用一张布盖上,让儿童听着由成人说“小杯、书”然后把盖布揭开,让儿童把刚刚听到的物品用手把它拿出来。这个游戏是练习儿童听觉记忆力的,有助于巩固儿童对物品的认识。

2、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安全的情况下,要让儿童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有年龄不同的儿童,让儿童认识和各种人的关系,懂得用不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环境和场合中和人怎样交往。如家里来客人了,要有礼貌地问候,有人问话要会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跑来打扰,到别人家做客也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人家给东西要说谢谢,和邻居或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起要友爱,爱护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不能独占玩具;乘车时,人家让坐了要说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随时教儿童会正确地称呼人;在家庭中应创造一些条件让儿童有机会和伙伴一起玩,允许孩子找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让孩子到邻居家玩,发展儿童的独立交往能力。儿童只有在直接接触中才能体验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在接触活动中不断适应对方,彼此关心,逐步学会和谐相处。

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3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养成独立的性格。3岁儿童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系大个的扣子,会盖被自己睡觉,会解裤子大小便,会用手帕擦鼻涕。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儿童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放手让儿童练习,开始不要怕儿童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儿童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家长们的包办代替只能养成儿童的笨手笨脚。还要利用儿童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儿童模仿大人的生活。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系扣练习就可以让儿童脱下自己的衣服或用妈妈的衣服练习解扣、系扣;给布娃娃穿脱衣服,用空勺给布娃娃喂饭等。

在培养生活能力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进行吃饭能力的练习,应要求养成进餐时不得撒饭撒汤、不得玩玩具、不得看书、不得讲故事片的好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脱了衣服放在椅子上、不蒙头睡觉、手里不拿东西睡觉等好习惯。

4、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

3岁儿童可以按大人提出的要求去行动了,但又不是大人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而常常是他们自己总想寻找机会来表现自己的独立表现能力。所以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儿童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一般的,成人监护下则就不允许3岁儿童的这些独立行动,采取预先限制或当时强行制止儿童的愿望和去表现的机会,这样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燥不安或有意反抗。比如爱说“不”或不让动偏用手去摸,成人叱之为“不听话”,实在是冤枉儿童。儿童的这种“反抗”一直会延续到4岁,他们总想将已经获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