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7:41 体裁作文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体裁作文

篇一:理论深度基准面

海洋调查方法上定义:理论深度基准面是根据本站多年多年潮位资料算得理论上可能的最低水深作为理论深度基准面;而潮高基准面是相当于当地最低低潮面。

潮高基准面大多采用理论最低潮面,但不同部门的潮位记录也可能会采用一些其他高程基准面作为潮高基准面,如公开发行的潮汐表中的潮高基准面一定是理论基面,但水文局内部整编的潮位记录的潮高基准面有可能是其他基面,如长江口区会存在85基面、吴淞基面(也有很多基准点)、理论基面,闽江口附近则有可能还会有罗星塔基面等。

大潮升,小潮升,平均海平面这些,潮信表,海图都是以理论深度基准面计,现在叫理论最低潮面

理论深度基准面与可能最低潮面是相差无几的,可以把他们当成一个概念来对待

深度基准面

目录

深度基准面

中文名称:深度基准面

英文名称:datum for sounding reduction

海图所载水深的起算面,又称海图基准面。水深测量通常在随时升降的水面上进行,因此不同时刻测量同一点的水深是不相同的,这个差数随各地的潮差大小而不同,在一些海域十分明显。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的潮高,必须确定一个起算面,把不同时刻测得的某点水深归算到这个面上,这个面就是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通常取在当地多年平均海面下深度为L的位置。求算深度基准面的原则,是既要保证舰船航行安全,又要考虑航道利用率。由于各国求L值的方法有别,因此采用的深度基准面也不相同。 中国在1956年以后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面)。 编辑本段发展

深度基准面

一、特大潮低潮面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以前,英海军制定采用特大潮低潮面,以后海关海务处承袭使用。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海军和美海军在引用海关海务处资料时,也使用特大潮低潮面。民国35年(1946年)英国出版的长江口1602号海图仍继续采用特大潮低潮面。

二、寻常大潮低潮面

宣统三年以前,上海开浚黄浦工程总局曾采用过寻常大潮低潮面为深度基准面,同时也作为黄浦江航道整治工程的整治零点。在吴淞,寻常大潮低潮面高于特大潮低潮面0.61米,高于吴淞零点0.43米。

三、略最低低潮面

抗日战争以前,日海军已经采用略最低低潮面为深度基准面。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海军水路测量局在测量江阴至河口的长江河道图时,也采用

略最低低潮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8年以前,仍继续采用略最低低潮面。在吴淞,略最低低潮面和吴淞零点重合。

四、最低低水位

宣统三年,上海开浚黄浦工程总局根据黄浦江各个水位站历年观测的最低水位,制定最低低水位(也称通用最低水位,简称最低水位)作为黄浦江深度基准面。是上述各个深度基准面中最低的基准面。在吴淞,最低低水位和吴淞零点重合。最低低水位一直沿用至今。

[黄浦江最低水位和吴淞零点关系示意图]

五、理论深度基准面

1956年起,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在全国海洋测绘中,统一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深度基准面,同时也作为潮水位高度和潮汐预报水位的起算面。

1958年,长江口全测时首先采用了理论深度基准面,1959年全测杭州湾时也同样采用。

1965年,根据长江口的七丫口、浏河口、吴淞、外高桥、长兴、横沙、中浚、南门港、堡镇、奚家港等水位站,在1964年1月5日~2月3日连续30天同步观测的水位资料,计算理论最低潮面,经过适当调整,确定长江口的深度基准面,并于1965年7月开始使用。这次调整的特点是参加调整的水位站在统一的时间内,同步进行观测,空间条件一致。

1971年对长江口的深度基准面又作了一次调整。调整依据的资料是1971年2月11日~3月12日,江阴以下的27个水位站30天同步观测的水位资料。这次调整的范围广,资料完整,计算成果合理性较好。这次调整采用以平均年最低月平均水位代替年平均海面,近似于进行了长周期改正。调整的成果,一直应用至今。

1975年6月27日,交通部、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天津联合召开“审定各开放港口深度基准面”会议,会议确定了各开放港口深度基准面的数值,其中涉及上海市长江口地区的水位站中,大戢山深度基准面调整至吴淞零点下0.63米,绿华山调整至吴淞零点下0.77米,其他各站不变。

根据199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90)规定,原来作为海洋测绘深度基准面的理论深度基准面改名为理论最低潮面。同时规定,在计算理论最低潮面时,增加2个长周期分潮进行长周期改正,因此计算理论最低潮面的分潮从11个增加到13个。

六、吴淞零点

吴淞零点是中国确立最早的高程基准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左右由海关巡工司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张华浜水位信号台观测的

水位确定。当时吴淞零点仅仅作为黄浦江整治工程的基准面,以后陆续应用于上海市的水域工程测量。根据1957年国家东南部地区水准网平差成果,吴淞零点的黄海高程系高程为-1.6297米,在吴淞口地区,吴淞零点和理论最低潮面重合。[1]

吴淞零点初设时命名为吴淞海关零点(WOOSUNG CUSTOMS ZERO),后来正式命名为吴淞零点(WOOSUNG HORIZONTAL ZERO简称W.H.Z.)。

篇二:2009年测工理论考核试卷及答案C

2009年测量人员考核试卷(C卷)

姓名: 所在分队:得分:一、 填空题 (每空 0.5 分,共 15 分)

1、控制测量分为和控制。

2、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按性质可分为 系统误差 和 偶然误差 两类。

3、全站仪的测量前的安置包括、、定向 三项工作。

4、实施GPS静态观测时,GPS接收机在开始测量前应按要求设置好仪器的测站信息、仪器观测状态、 卫星高度截止角 、 采样时间间隔 等参数,且在观测过程中禁止改动。

5、进行水准测量作业之前,需要对水准仪进行检验,主要检验项目为检验。

6、水准点的符号采用英文字母表示。

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001规定,变形测量每次应固定 和 仪器设备 ,采用相同的 观测路线 和 观测方法 ,选择最佳时段,并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测。

8、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3.5cm,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17.5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

9、《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四等水准测量中,最大视线长度为m,红黑面读数互差应不超过mm,红黑面高差之差应不超过mm。

10、在利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时,定向边越长,放样点的精度相对越;定向边越短,放样点的精度相对越 低 。

11、《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 规定,基建性疏浚工程应按水域 、 边缘水域 和 边坡 三部分进行质量检验。

12、目前,在我们现场测量放样工作中,最常用的两种放样方法为样 和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 。

1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001 规定,在进行流速流向测量时,水深2m以下分1层;水深2~5m分2层;水深5~8m分 3 层;水深8~11m分5层;水深11m以上分 6 层,用于回淤研究时,浅水区应适当加密测层。

14、水深测量时,测深线的布设间距根据测图比例尺选择,一般为图上cm,主测深线的图上长度应超出挖槽边坡坡顶 3 cm。

15、我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

三大体系。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 1 分,共 15 分)

1、测量工作的原则要遵循( A )。

A. 整体、碎部、高级、低级 B. 先测水平角、再测竖角

C. 先量距、再测水平角 D. 先测方位角、再测高程。。

2、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定、便于监测和不受影响的地点,一个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 C )个。

A. 1 B. 2 C. 3 D. 4

3、使用全站仪观测水平角时,要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B)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A . 仪器对中 B. 目标偏离中心 C . 照准 D. 仪器整平

4、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C )。

A. 96° B. 276° C. 6° D. 366°

5、常用的双频测深仪(如:MKIII)中,高低频通常为( A )左右。

A . 200KHz、24KHZ B. 200KHz、10KHZ

C . 400KHz、24KHZ D. 400KHz、10KHZ

6、海图高程是通过不同的高程系统以不同的基准面和大地控制点控制的。我国高程基准面采用( C )。

A. 黄海平均海面 B. 理论最低潮面

C. 1985国家高程基准 D. 吴淞零点 7、四等水准测量中在平原地区附和或环线闭合差、往返测互差为( B )

A. ±12(R)1/2 B. ±20(R)1/2 C. ±30(R)1/2 D. ±40(R)1/2

8、 BJ54、上海城建及WGS84坐标系所用的参考椭球关系为( B )。

A. BJ54与WGS84坐标系统所用参考椭球相同

B. BJ54与上海城建所用椭球相同

C. 上海城建与WGS84坐标系统所用参考椭球相同

D. 三者都相同

9、为避免坐标出现负值,在进行坐标投影时,东向和北向常加以固定常数,其中北半球的加常数为( A )

A . 500km,0(东,北) B. 500km,100000km(东,北)

C . 500km,500km(东,北) D. 0,500km(东,北)

10、在利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不参与目标点高程计算的项是( C )

A. 测站的仪器高 B. 观测点的目标高

C. 水平观测角 D. 竖直角

11、下面哪一项不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B )。

A. 由整体到局部 B. 先高程后平面

C. 由高级到低级 D. 先控制后碎部

12、在进行土方计算时,水深点间距越()、格网越(),所计算土方量的越准确。( D )

A. 小 大 B. 大 小 C. 大 大 D. 小 小

13、在安装换能器时,换能器宜安装在距离船艏( A )的部位 A. 1/2~1/3 B. 1/3~1/5 C. 2/3~1/2 D. 2/3~1

14、多波束测量中,主测线的布设宜( )等深线总方向、挖槽轴线或岸线;多波束覆盖宽度与换能器以下部分水深的比值称为( C )。

A. 垂直、宽深比 B. 垂直、坡度比

C. 平行、宽深比 D. 平行、坡度比

15、在进行水深测量时往往需要进行验潮,一般都要求( B )。

A. 测深与验潮同步进行

B. 验潮工作先于测深开始,后于测深结束

C. 验潮工作先于测深开始,与测深同步结束

D. 验潮工作后于测深开始,先于测深结束

三、多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地形图包含三大要素,包括下列 ( ABD )有三大要素

A. 地物 B. 地貌 C. 坐标

D. 比例尺 E. 等高线

2、测量工作的基本观测内容是( BCE )。

A. 高差测量 B. 高程测量 C. 角度测量

D. 坐标测量 E. 距离测量

3、下列误差中(AB)为偶然误差。

A. 估读误差 B. 照准误差 C. 2C误差

D. 指标差 E. 横轴误差

4、大比例尺地形图是指(ABC)的地形图。

A. 1:500 B. 1:5000 C. 1:2000

D. 1:10000 E. 1:100000

5、多波束系统安装完成后,测量作业前应进行的校准项目包括(BCDE)

A. 升沉 B. 延时 C. 纵摇倾角

D. 横摇倾角 E. 艏向

6、工程放样最基本的方法有(ACD)。

A. 角度放样 B. 高差放样 C. 高程放样

D. 距离放样 E. 坡度放样

7、导线坐标计算的基本方法是(ABC)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坐标方位角推算

D. 高差闭合差调整 E. 导线全长闭合差调整

8、在a、b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量高差为?H往=+0.005m,?H返=-0.009m。已知Ha=417.462m,则( BE )

A. b的高程为417.460m

B. b的高程为417.469m

C. b的高程为417.467m

D. 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014m

E. 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004m

9、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 ABCDE )。

A. 竖角测量误差 B. 边长误差 C. 折射系数误差

D. 仪器高误差 E. 目标高误差

10、A、B两个水位站所测的瞬时最大水面差值为0.38米,测深精度为0.1米,共分( )带;若A站在口外,A、B间距离为16Km,则0带控制范围为( BE )。

A. 3 B. 4 C.2+000~6+000

D.0+000~2+000 E.14+000~16+000

四、简答题 (共 6 题,计 30 分)

(简答题答案仅为概要,可以展开和关联)

1、根据你的工作经验,简述水深测量中,影响测量质量、精度的关键点。(5分)

换能器安装,测深仪和GPS校仪,GPS精度和状态,波浪,验潮、水位改正等等,根据个人了解的情况进行展开。

2、在利用GPS进行测量过程中,如受不到GPS差分信号,请简单分析收不到差分可能存在的主要原因。(5分)

包括基准站和流动站仪器本身故障,断电,距离过远,受干扰,仪器设置问题(如差分频率是否正确)等等,

3、在采用RTK-DGPS进行测量放样时,为确保放样成果的准确,测量中重点要注意的内容有哪些?(5分)

主要有:放样前在控制点上进行比对(包括检查参数设置),保证仪器状态良好;放样过程注意仪器是否锁定,调用的放样基线是否正确,以及左右方向是否正确;放样后要采集坐标,并导入电脑展在CAD图中进行校核等等。

4、简述单波束水深断面(测深线)的布设要求(包括:断面间距、布设方向、检查线等)。(6分)

主测深线间距:测深线间距根据比例尺选择,一般为图上1cm,允许范围为0.5~2cm,主测深线的图上长度应超出挖槽边坡坡顶3cm;

布设方向:一般情况,水底地形的横向变化大于纵向变化,因此在测深中以布设横向测深线为主,其方向应垂直于河流主流方向或岸线;

检查线:检查线与主测深线成正交或斜交方向进行布设,其总长度不宜小于主测深线的5%。

5、简述GPS控制测量中,控制点的选点要求。(4分)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设备,便于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面高度角应大于15度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50m;

交通便于作业

附件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应充分利于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及其标石等。

6、在围堤施工过程中,分别简述袋装砂施工、龙口合拢前后、结构施工过程中变形观测点的布设方法和监测目的。(5分)

酌情给分,根据个人经验和理解进行叙述(包括一般多少米布一个点以及怎样埋设,采用什么仪器和方式进行观测,观测频率是多少,达到什么目的等等)。

五、计算题 (共 3 题,计 20 分)

1、已知一直线AB,A点坐标为 XA = 3406.225 m, YA = 5400.466 m; B 点坐标为 XB = 3603.111 m, YB = 5323.226 m。列出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 αAB 及距离 SAB 的计算公式。( 7 分 )

αAB=arctg(YB-YA)(/XB-XA)= arctg(5323.226-5400.466)(/3603.111-3406.225)

SAB2=(YB-YA)2+(XB-XA)2

SAB

2、一艘货轮最大吃水为6m,安全航行要求有0.5m的富余水深。在海图上查得航道中某点水深为7m(以国家85高程为基准),当时潮位为1.9m(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在国家85高程基准以下2.1m.问此时货轮能否通过该点?通过计算回答( 6 分 )

简解:货轮通过要求水深6+0.5=6.5m

某点7m水深换算到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的水深为7-2.1=4.9m,当时潮位为1.9m,则深度为4.9+1.9=6.8m>6.5m。

故货轮能够通过该点。

篇三:吹填砂

第1章 编制总说明 1.1

工程施工总体目标1.1.1 工期目标本工程施工总工期将在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内(暂定2003年8月15日开工,120日历天)完成全部工程。

1.1.2 质量目标我公司的质量目标为:工程验收合格率100%,主要分项工程达到优良等级;合同履行率100%,顾客投诉整改率100%。

本标段将按业主招标文件提出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验评,在完成公司质量目标的基础上,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程。

1.1.3 安全目标杜绝因工死亡,现场施工人员的年负伤率不大于0.05%;不发生重大及设备操作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争创“安全施工样板工地”。施工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及业主的要求执行。

1.1.4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程弃碴、污水排放、机械噪音控制及生活垃圾处理按照广东省及业主的文明施工与环保管理办法执行,创建“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1.2 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1.2.1 编制依据(1)《**陆域吹填(1-1区)工程招标文件》**限公司2003.7; (2)《**陆域吹填(1-1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工程勘察设计院 2003.7;

(3)**陆域吹填(1-1区)工程设计图纸 **工程勘察设计院 2003.7;

(4)交通部:《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5)交通部:《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JTJ/T239-98); (6)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79-91); (7)交通部:《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T221-98); (8)交通部:《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9)交通部:《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24-96); (10)《土工合成材料 塑料土工格栅》(GB/T 17689-1999); (11)《土工合成材料》(GB/T17630~17642-1999); (12)《土工合成材料 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9); (13)《地基处理手册》

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2000;

(1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1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16)《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17)**公司:答疑会议纪要。

(18)国家和当地法规、法令、安全、环保具体规定,充分尊重当地生活习俗、惯例等; (19)**公司的ISO9002质量体系文件。

1.2.2 编制原则(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通过多种施工方案比较,选用最佳的施工方法。

(2)以招标文件要求和部颁标准、规范为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及工期为前提,充分考虑当地条件,发挥自身优势,高效、优质、按时完成本工程施工。 (3)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人员、设备、资金等各种资源的合理投入。 (4)坚持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与工程施工同时并重的原则。

第2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公司拟在**港区一期工程4个泊位用地后方,征用地后方,征用253.3万m2土地,作为发展物流保税等与港口相关联的产业用地。

**物流保税区陆域范围划分为四个吹填区,即1区、2区、3区和4区,期4区又分为4-1区和4-2区。目前1、2、4-1和4-2区正在进行吹填施工。按原计划,1区吹填土取自港区一期工程基槽、港池的疏浚土。但根据最新的分析,东侧港区疏浚土的吹填进度不能满足**物流保税区的工程建设进度要求,所以需对1区南侧区域(1-1区)单独进行吹填施工,尽快形成1-1区陆域。

本工程是**物流保税区陆域范围内1-1区的陆域形成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围堰工程和吹填工程。

2.1.1 工程位置**物流保税区位于**地区围垦区内的西南侧,**港区一期工程4个泊位用地的后方,紧邻龙门南水道。**物流保税区陆域由1、2、3、4区共同组成,本工程(1-1区)是1区的一部分,位于整个物流保税区的南端。本吹填工程的取土区位于龙穴南水道内、在建**大桥南侧。

2.2.2 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投影,3o分带,中央子午线114o。 2.2.3 工程地质(1)工程地质

本工程吹填区内尚未进行地质钻探,参考邻近区域的地质资料,地层从上至下大致分为以下几层:

① 灰色淤泥:饱和,流塑

② 灰黄色粘性土混砂:以粘性土为主,混有砂 ③ 灰色淤泥质粘土:饱和,软塑 ④ 黄灰色中细砂:中密~密实 ⑤ 灰黄色中粗砂:中密~密实 ⑥ 灰色粘土:可塑

⑦ 黄色粗砾砂:密实,混少量中砂及碎石 ⑧ 强风化花岗岩 (2)取土区

本工程未对取土区安排地质钻探,参照邻近工程的少量地质钻孔资料,取土区地层从上至下大致分为以下几层:

淤泥:饱和,流塑,局部含少量粉细砂及腐植物,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在全区范围内均有揭示。

① 粉细砂:灰色,局部表层灰黄色,饱和,松散,局部含少量淤泥,局部夹薄层淤泥。多数孔有揭示。

② 粉细砂夹淤泥:灰色,饱和,松散。仅SZ7孔和SZ8孔有揭示。

③ 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软塑,粘性较强,局部偶夹细砂斑。仅SZ3孔揭示。 粘土:灰白色,夹黄褐色,湿,软塑。权SZ6孔有揭示。 从剖面图分析,吹填土以粉细砂和淤泥为主。 2.2 .4 地震烈度本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

2.2.5 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围堰按临时建筑物考虑。 2.3 工程质量检收标准

围堰工程执行交通部《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吹填工程执行《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24-96)。 2.4 施工条件 2.4.1

气象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根据周边的气象站资料整理,主要测站的名称及位置如下: 表2.4

港址周边各气象站的位置

(1)气温

根据东莞气象站的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气温22.0℃(番禺气象站为21.9℃) 极端最高气温38.2℃(1994年7月2日) 极端最低气温-0.5℃(1957年2月11日)

历年平均日最高气温≥30℃日数为131.8天(中山站为115.4天) 历年平均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9天(中山站为2.1天) (2)降雨

根据东莞站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降雨量1774.1mm 历年最大年降雨量2394.9mm 历年最小年降雨量

972.2mm 最长连续降雨量481.3mm 最大日降雨量367.8mm

多年日降雨量≥10mm的日数为46.9天 多年日降雨量≥25mm的日数为21.0天 多年日降雨量≥50mm的日数为7.7天

根据番禺气象站1960~1982(缺62、63、65年)资料统计: 历年最大年降雨量2652.8mm(1965年) 历年最小年降雨量1030.1mm(1963年) 最大一日降雨量255.6mm(1981年) 最大一小时降雨量90.2mm(1979年) 最大十分钟降雨量30.4mm(1973年) 根据《广州国土资源地图集》,港址处年均降雨量为1800~1900mm。 表2.5

各级雨量的降雨天数

表2.6

各站日降雨量≥50mm日数

(3)雾

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秋季偶有出现,5~11月一般无雾。雾多发于凌晨,中午后消散,

各站雾日数如下: 表2.7

各站雾日数

(4)风况

本地区冬夏的风向季节变化比较显著,从春季至初秋一般盛行偏北风或偏东风,3~4月份为冬-夏风向转换期,9月份为夏-冬风向转换期。

东莞站的年常风向为E,频率13%,次常风向为NE、ENE,各占频率9%,S和N向各占频率8%。无风或风向不定的频率占15%。

赤湾站的年常风向为E,频率23.38%,次常风向为SE,频率14.23%,再其次为N向,频率12.36%。该站的强风向为SE向、其次为E向。 中山站的年常风向为N,频率13%,次常风向为S,频率9%,无风或风向不定的频率占24%。常风向也是强风向,实测定时最大风速25m/s,风向SE。 表2.8

各站大风日数(≥8级)

≥6级风的天数为:赤湾42天;广州66.8天。因缺少港址实测资料,因缺少港址实测资料,取港址处大于6级分的天数为35天。港址常风向和强风向为偏NE~E向。

台风在本地区登陆年次为1.3次,最多1964年共5次。登陆的台风最早于5月中旬,最迟于11月中旬,6~9月份是台风盛行期。台风影响期间会带来大风和暴雨,最大风速主要出现在台风影响过程中。

冬季在冷空气的影响下,虽然风力较台风为小,但其持续较长,风力也比较稳定,规律性较强。 2.4.2 水文潮位

根据舢板洲潮位站的1956-1984年资料统计(所有水位值均换算到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历年最**位:4.65m(1983.9.9) 历年最低潮位:0.10m 平均海平面:1.90m 平均**位:2.63m 平均低潮位:1.03m 最大潮差:3.58m 平均潮差:1.61m

平均涨潮历时:5时49分

篇四:各潮位站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理论最低潮面

上海城建吴淞零

1 江阴基面关系国家高程基面

海基面(1957年)

论最低潮面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4 白茆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黄海基面(1957年)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理论最低潮面

7 连兴港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理论最低潮面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10 浏河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理论最低潮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2 天生港基面关系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1.63m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理论最低潮面

5 青龙港基面关系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论最低潮面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8 七丫口基面关

系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面

11 南门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

理论最低潮面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3 徐六泾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

6 三条港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理论最低潮面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9 杨林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理论最低潮面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12 石洞口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

13 堡镇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

面16 长兴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理论最低潮面19 北槽中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面

22 九段沙东基面关系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1.630m

理论最低潮面(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14 吴淞口基面关系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面

17 横沙基面关系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

20 牛皮礁基面关系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理论最低潮面23 佘山基面关系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

15 外高桥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面

18 共青圩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论最低潮面

21 中浚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面

24 鸡骨礁基面关系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85国家高程基面

黄海基面(1957年

)

上海城建吴淞零点

理论最低潮面

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最低潮面

25 大戢山基面关系

26 芦潮港基面关系28 绿华基面关系

注:长江河口地区吴淞零点与黄海平均海平面的关系:

篇五:测绘能力第2章海洋测绘

测绘能力第2章海洋测绘

第一节海洋测绘的基础

海洋测绘的概念(p53)

海洋测量的主要对象是海洋。同陆地测量相比,海洋测量在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测量仪器设备等方面具有许多独自的特点。第一,测量工作的实时性。海洋测量的工作环境一般在起伏不平的海上,大多为动态测量,无法重复观测,精密测量施测难度较大,无法达到陆地测量的精度水平。第二,海底地形地貌的不可视性。测量人员不能通过肉眼观测到海底,海底探测一般采用超声波等仪器进行探测,无法达到陆地测量的完整性。第三,测量基准的变化性。海洋测量采用的深度基准面具有区域性,无法像陆地测量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第四,测量内容的综合性。海洋测量工作需要同时完成多种观测项目,需要多种仪器设备配合施测,与陆地测量相比,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任务(p53)

海洋测绘通过对海面水体和海底进行全方位、多要素的综合测量,获取包括大气(气温、风、雨、云、雾等)、水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潮汐、波浪、海流等)以及海底地形、地貌、底质、重力、磁力等各种信息和数据,并绘制成不同目的和用途的专题图件,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根据海洋测绘的目的,可把海洋测绘任务划分为科学性任务和实用性任务两大类。

分类(p53)

海洋测绘属于测绘学中的二级学科,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跃层测量、海洋声速测量、海道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图制图、海洋工程测量等。

海洋测绘是由海道测量开始的,现在已逐步发展到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和许多海洋专题测量。海道测量在所有海洋测量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为目的而对海洋水体和水下地形进行的测量和调查工作,有些国家还把它和江河湖泊的测量统称为水道测量或航道测量。测量获得的水区各种资料,可用于编制航海图等。根据测量内容,海道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岸线地形测量、水深测量、扫海测量、海洋底质探测、海洋水文观测、助航标志的测定以及海区资料调查等。根据测区距海岸的远近、水下地形的复杂状况和制图的要求,海道测量通常又可分港湾测量、沿岸测量、近海测量和远海测量等四类。

基准(p54)

海洋测绘基准是指测量数据所依靠的基本框架,包括起始数据、起算面的时空位置及相关参量,包括大地(测量)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等。

海洋测绘根据测绘目的不同,平面控制也可采用不同的基准。海道测量的平面基准通常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投影通常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和墨卡托投影两种投影方式。

我国的垂直基准分为陆地高程基准和深度基准两部分。陆地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对于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

定位(p54)

海洋定位是海洋测绘和海洋工程的基础。海洋定位主要有天文定位、光学定位、无线电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定位、卫星定位和水声定位等手段。

1、天文和光学定位

光学定位是借助关学仪器,如经纬仪、六分仪、全站仪等实施海上定位,主要有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侧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等。

2、无线电定位

无线电定位多采用圆一圆定位或双曲线定位方式。

3、卫星定位

卫星定位属于空基无线电定位方式,为目前海上定位的主要手段。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IONASS)、我国的北斗定位系统以及欧洲的伽利略

(Galileo)定位系统。

4、水声定位

测深(p54)

海洋测深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测深杆、测深锤(水铊)、回声测深仪、多波束测深系统、机载激光测深等。 要素(p55)

海图要素分为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三大类。

(1)数学要素是建立海图空间模型的数学基础,包括海图投影及与之有关的坐标网、基准面、比例尺等。

(2)地理要素是借助专门制定的海图符号系统和注记来表达的海图内容。海图地理要素分为海域要素和陆地要素两类。

(3)辅助要素是辅助读图和用图的说明或工具性要素。例如海图的接图表、图例、图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 种类(p55)

海图分类的方法很多,按内容可分为普通海图、专题海图和航海图三大类;按照存储形式可分为纸质海图和电子海图。 航海图按航海中的不同用途可分为海区总图、航行图和港湾图。

数学基础(p55)

一般情况下,海图的数学基础包括坐标系、投影和比例尺。我国海图一般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国际海图一般采用1984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航海图一般采用墨卡托投影,这种投影具有等角航线为直线的特性,是海图制作所选择的主要投影。同比例尺成套航行图以制图区域中纬为基准纬线,其余图以本图中纬为基准纬线,基准纬线取至整分或整度。1:2万及更大比例尺的海图,必要时亦可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制图区域60%以上的地区纬度于75。时,采用日晷投影。

第二节海洋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p58)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几何水准测量、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等。在有一定密度的水准高程点控制下,三角高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是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基本方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和等外水准,但三角高程网各边的垂直角应进行对向观测。

用于三角高程起算的海控点、测图点、验潮水尺零点、工作水准点及主要水准点,均应用水准联测的方法确定其高程。用水准联测高程时,必须起测于国家等级水准点,根据所需的高程精度和测线长度决定施测等级。进行等级水准测量时,应按相应的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执行。验潮站水准点与验潮站水尺间的联测,按等外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利用GPS手段进行高程测量时,应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一般在地貌比较平坦的区域,已知水准点距离不超过15 km.点数不少于4个;困难地区,水准点分布合理情况下不少于3个,解算出的未知点高程在满足规范要求时可作为相应等级的水准高程(外推点除外)使用。

深度基准面的确定与传递(p58)

海洋测深的本质是确定海底表面至某一基准面的差距。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基准面为深度基准面、平均海面和海洋大地水准面。前一种是指按潮汐性质确定的一种特定深度基准面,即狭义上的深度基准面,这也是海洋测深实际用到的基准面。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采用略最低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面。1956年后,我国采用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海图深度基准面。

海洋测量定位(p60)

海洋定位通常是指利用两条以上的位置线,通过图上交会或解析计算的方法求得海上某点位置的理论与方法。海上位置线一般可分为方位位置线、角度位置线、距离位置线和距离差位置线四种。通常可以利用两条以上相同或不同的位置线定出点位。

目前海洋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光学定位,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水声定位。

光学定位(p60)

光学定位的方法主要有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侧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等。

1、前方交会法定位

2、后方交会法定位

后方交会法测定点位的方法通常有三标两角法、四标两角法、四标三角法等。在后方交会中,应注意位置函数等值线之间的夹角,夹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定位的精度。

3、侧方交会法定位

侧方交会法又称联合交会法,通常是利用在岸上控制点和测量船上同时测定方位和角度位置函数等值线的方法来确定测量船位置。

4、极坐标法定位

在岸上控制点通过测量至测量船的距离和方位角,来确定测量船位置的定位方法称为极坐标法,主要应用于沿岸海洋测量定位。

水声定位(p60)

通过声波的传播路径推求目标的坐标(位置),就是水下目标的声学定位。用于水下目标定位的声学系统即水声定位系统,通常由船台设备和若干水下设备组成。船台设备包括一套具有发射、接收和测距功能的控制、显示设备,以及安装在船底或船后“拖鱼”内的换能器及水听器阵。水下设备主要是声学应答器基阵,即固定设置在海底的位置已准确测定的一组应答器阵列

水纹观测(p62)

海洋水文观测是指在某点或某一断面上观测各种水文要素,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整

理的工作。主要观测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含沙量、化学成分、潮汐、潮流、波浪、声速等要素,为编辑出版航海图、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海洋工程设计以及海岸变迁和泥沙淤积等海洋科学研究提供资料。考虑海洋测绘的实际需要,主要介绍潮汐、潮流、声速等主要海洋水文要素及其观测方法。

潮汐调和分析(p63)

根据物理学原理,任何一种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由许多简谐振动组成。潮汐变化也是一种非常近似的周期性运动,因而也可以分解为许多固定频率的分潮波,进而求解分潮的调和常数(振幅、迟角),这种分析潮汐的方法称为潮汐调和分析。 潮汐调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分潮调和常数。调和常数在计算平均海平面的时候可以用来消除潮汐的影响,研究海平面变化。另外它还可以应用于计算理论最低潮面、天文最高和最低潮面以及描述潮汐特征的潮汐非调和常数、开展潮汐预报等

潮流观测(p66)

验流点一般选择在锚地、港口和航道人口及转弯处、水道或因地形条件影响流向流速改变的地段,观测内容包括流速和流向。为更好地分离潮流,应在风浪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海流观测,验流期间应对潮汐和气象情况进行同步观测。潮流观测实施前,应详细了解测区潮流性质,确定潮流观测时间长度,半日潮港验流一般应持续13小时以上,日潮港验流一般应持续25小时以上。另外,不同的应用目的对潮流观测方法和手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1998)规定:半日潮港海区,验流(潮流)时间应选择在农历初一、初二、初三或十六、十

七、十八。日潮港海区选择在月赤纬最大的前后回归潮期间进行,也可以从潮汐表中选取最大潮日期进行。往复流验流必须测出景大涨、落潮流的流速、流向及时间,说明转流时间与高低潮潮时的关系(如高潮后1 h15 min开始转为落潮流)。验流定位的计时精确到秒,流速精确到0.1节,流向精确到0.5°。

(2)《海港水文规范》(JTJ 213-98)规定:当采用准调和分析方法时,海流连续观测次数应不少于3次,分别选择大、中、小潮日期进行。在一般的潮流分析中,可采用一次或两次海流观测资料,一次海流观测应在大潮日期进行,两次海流观测应分别在大潮、小潮日期进行。每次海流观测应持续25小时以上。当分析如风海流或波流等其他类型的海流时,应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象状况下进行观测;当分析河口区的径流时,应选择在枯水期和洪水期分别进行观测。

水深测量(p66)

水深测量的主要技术方法有单波束与多波束回声测深及机载激光测深等。水深测量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水深数据采集、水深数据处理、水深成果质量检查、水深图输出等。

投影法(p69)

多波束系统采集的水深数据是三维的,对测线数据进行编辑时,首先必须把水深数据投影到平面中去,然后才能进行编辑

工作。投影方法主要有三种:沿测线前进方向投影、正交测线方向投影、垂直正投影。测线前进方向投影,就是把水深点投影到与测线正交的平面上。正交测线方向投影是以时间为横轴,水深为纵轴,在编辑界面上水深数据是以一个个波束的形式显示的。垂直正投影是把测深数据按经、纬度坐标位置投影到水平面上。在海底地形变化极其复杂的海区,需要在垂直正投影方式下进行进一步的编辑。

机载激光测深(p69)

机载激光海洋测深技术是一种近二三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海洋测深技术。激光作为一种新型的探测光源,具有单色性高、方向性强、相干性好、强度大等特点。利用绿光或蓝绿光易穿透海水,而红外光不易穿透海水的特点,用光激射器、光接收机、微机控制、采集、显示、存储及辅助设备组成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在飞机平台上安装光激射器向海面发射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一种为波长1 064 mμm的脉冲红外光,另一种为波长532 mμm的绿光。红外光被海面完全反射和散射,而绿光则能够透射至海水中,经水体散射、海底反射和光接收器分别接收这些反射光,组成探测回波信号波形,探测并数字化处理回波信号(对每一个测深点,可获得一个激光波形,其上有两个与海面和海底相应的光波脉冲强度顶点,获取两顶点接收到回波脉冲时的时间和时间差),就可以得到机高和水深数据信息。

对于不同的机载激光海洋测深系统,所选用的光激射器发射的红外光和蓝绿光的波长也稍有不同。海水对不同波长的激光吸收也相差很大,其中波长为520~535 mμm的蓝绿光波段被称为“海洋光学窗口”,海水对此波段的光吸收相对最弱。另外,海表面的波浪、潮汐、水体中悬浮物的类型数量、底质的反射散射特性、入射角和强度、光接收机的时间分辨率、飞机的姿态特征等因素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最大测量水深和测深精度。 机载激光系统测深能达50 m,假如海水清澈则可更深。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对水下障碍物的分辨能力在短时间内不会达到侧扫声呐的水平。目前对于2 m2以上的水下障碍物的探测可信度较高,再小的物体就较难有效的探测。由机载激光测得的航行障碍物应当用单波束回声测深仪、多波束回声测深仪或高密度机载激光系统进行探测。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载激光测量系统一定会在海岸带快速测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测线布设(p70)

测线是测量仪器及其载体的探测路线,分为计划测线和实际测线。水深测量测线一般布设为直线,又称测深线。测深线分为主测深线和检查线两大类。主测深线是实施测量的主要测量路线,检查线主要是对主测深线的测量成果质量进行检测而布设的测线。

测线布设的主要因素是测线间隔和测线方向。测深线的间隔根据测区的水深、底质、地貌起伏状况,以及测图比例尺、测深仪器覆盖范围而定,以既满足需要又经济为原则。对单波束测深仪而言,主测深线间隔一般采用为图上10 mm,在海上养殖区域主测深线间隔可适当放宽。多波束测深系统的主测线布设应以海底全覆盖且有足够的重叠带为原则,其检查线应当至少与所有扫描带交叉一次,以检查定位、测深和水深改正的精度,两条平行的测线外侧波束应保持至少20%的重叠。 测深线方向是测深线布设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测线方向选取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测量仪器的探测质量。选择测深线布设方向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完善地显示海底地貌,有利于发现航行障碍物,有利于工作。对于多波束测深,还要考虑测量载体的机动性、安全性、最小测量时间等问题。

姿态改正(p71)

测量船在勘测过程中,由于受到风浪和潮汐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船体的纵摇、横摇和航向的变化。为了消除船体行进中因摇晃和方位变化导致的位置误差,需要进行姿态测量和改正。姿态测量通常分两部分:采用惯性测量系统(IMU)测量船体的纵摇角(pitch)和横摇角( roll);采用电罗经或GPS测定船艏向的方位角(bearing)。姿态改正实际上就是坐标系统变换,通过测量的姿态角,进行坐标轴的旋转,即可对测船姿态进行改正。

声速改正(p71)

对于单波束测深来说,声速误差仅影响测点的深度,在未实测声速剖面的情况下,通常在现场利用已知水深比对来对实际声速值进行改正。对于多波束测深,通常用现场实测声速剖面采用声线跟踪对波束进行精确归位,但由于以点代面的实测

声速剖面对不同区域可能存在误差,因此有时还需进行声速后处理改正。

多波束声速改正后处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改变声速剖面为思路的处理方法,它涉及对多波束折射路径的重新计算,在已知各波束的发射角和旅行时之后,运用新的更准确的声速剖面,进行各波束的入射角、旅行时向测点的空间位置的转换,其方法与实时采集声速改正的时空转换方法一致。第二类方法为几何改正法,在无法确知声速结构时采用,通过对波束在测深横剖面上的叠加统计,用几何旋转的方法改正地形畸变,或者借助于等效声速剖面的原理以及重叠区地形一致的原理,重新对波束归位。

水位改正(p71)

为了正确地表示海底地形,需要将瞬时海面测得的深度,计算至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起算的深度,这一归算过程称潮位改正或水位改正。

水位改正中,水位改正值的空间内插是由潮差比、潮时差与基准面偏差的空间内插而实现 的。水位改正可根据验潮站的布设及控制范围,分为单站改正、双站改正、多站改正。

1)单站改正

2)双站改正

3)多站改正

三个验潮站以上的水位改正可以看作上述几种改正之间的叠加,分别求出各项改正然后 再叠加在一起,求出多个站的水位改正。

海道和海底地形测量(p73)

海道测量除了获得水深、水文等基本信息外,还需要对影响船舶航行和锚泊的其他要素进行观测,包括障碍物探测、助航标志测量、底质探测、滩涂及海岸地形测量等。

助航标志测量(p75)

助航标志是指浮标、定向信标、灯塔、灯桩、导标、无线电定位系统以及其他标绘在海图上的有关航行安全的设备或标志,其作用是确定航道方向,反映航道宽度,标示航道上的水下航行障碍物,引导舰船安全航行。

1.陆上助航标志测量

1)位置测定

灯塔、灯桩、立标等助航标志应按照测图点精度要求测定其准确位置。对测深及航海有使 用价值的天然目标如海上独立岩峰、礁石、山顶独立着石等显著物标的位置测定精度可放宽一倍,两组观测值坐标互差不应超过2m。导标、测速标等成对的标志,其中一点必须设站观测,前后导标的真方位角须由直接观测的角?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愠觥?/p>

2)高度测定

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从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同时还应测量灯塔底部高程。

2.水上浮标测量

由于水上浮标随海流和潮汐变化,浮标的实际位置以锚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所以应测定其平流时的位置和最大涨落潮时的旋回半径。浮标的位置测定可采用在岸上交会法和测船靠近浮标直接测定两种方法。

第3节海图制图

数量特征概括(p79)

制图物体数量特征的显示,受海图用途和比例尺的限制。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制图物体的数量特征在图上的显示趋向概略,这种方法即称为数量特征的概括。数量特征概括的具体方法有分级合并、取消低等级别和用概括数字代替精确数字三类。

数量特征是分级的基础,分级的合并就是用扩大级差的方法来减少分级。如编制航海图时,规定1:1万图上基本等高距为5m,1:2.5万图上为10 m,1:5万图上为20 m,1: 10万图上为40 m,这种随比例尺缩小,等高距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