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似曾相识燕归来上一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18:21 单元作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上一句单元作文

篇一:评论:2015满分作文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点评

评论:2015满分作文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点评

2015/12/19

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似曾相识燕归来上一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满分作文:似曾相识燕归来

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评论:观察别人的笔迹和阅读别人的文章都可以辨别作者的个性,这是自从有文字以来人们就会的办法,不是现代的刑侦学才有的方法,古代人也会通过辨别笔迹破案的,而且阅读文章能了解的人的个性特点也是通常的方法,不然封建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狱呢。第二层意思写的不文不白,并不见文采。)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评论:每一位作者的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说,文与作人的一种关系,同一为作者,写的不同的文章无论什么题材的,在字里行间都会沁透着的自己的风骨和神采来。尤其是对于文学艺术类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两部作品尽管有着许多的不同但是还能找到共性的内在的联系,或者有着相同的文风文采和神韵在里面,初次接触会有一种面熟的感觉,而对于政论类的作品就更是如此。不论中国的作家还是外国的作者都是如此,但是似曾相识的作品未必都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然而,为什么例举一个法国人的作品为例子,作为大多数中国读者这个例子并没有典型性,也不能算作博学。)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性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字中埋藏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值得我们玩味深思。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大师大多在时间上离我们遥远,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无端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而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评论: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文品能反映人品,也能违背人品,文品也能掩盖着人品,当然一部作家的代表作品能够反映作家本人的风骨和胸怀,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主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即使还未曾见过面的作品,初次读起来,也会猜测到作者是谁了。作者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他的作品的风格,什么指纹啦,血印啦,都是指的作品的表面特征。不能说明的作品的内在的区别,这样的词汇用的并不合适。)

就像伍尔芙自然流露的女权主义思想,哪怕在《墙上的斑点》中也略有体现,而古斯塔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即使在这样明快的“我注定了要做诗歌风琴的手摇柄,而你要为你爱的生活而生”一阙情诗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说大先生的战斗、批判与血性。艾略特的哲学思考与反省,“山的那边,雷声轰鸣”。就算是当年法国一位著名批评家模仿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笔法挑战意识流小说,大众仍能从一个个细微之处看出他的独有风格。毕竟,“似曾相识”不只是普通的一个词语,它能让人们循着气味,找到当年给你以震撼的那只燕来,无论它是否回归,熟悉之感早已汇入骨血,化为纯酿,让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评论:作者读过几部外国的作品,例举了几个外国人的名字,什么英国的法国的美国的,这并能很好的说明问题。在13人民中间有几个熟悉来外的,他们都知道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鲁迅等名家大师,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多如长江之水,滔滔不尽,可以有无数个例子可举的,对于老外的东西,基本是不足挂齿的。)

纪伯伦曾写道:“死亡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农夫依然是农夫,林居者依旧是林居者,而将歌声溶入微风中的人,他依然会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层思考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毕竟“似曾相识燕归来”。

( 评论:又是一个老外的例子,一个中国人的例子都没有,这是中国的高考,不是考外国文学,一个高中生浪费大量的精力读一些外国18、19世纪的作品,毫无现实意义。)

【点评】 丰富的阅读方能让人自如驾驭文字,经典的浸润方能让人深沉思考问题。“似曾相识燕归来”,诗意文字的背后是考生对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沉潜含玩”、 “钩沉觉隐” 。

(总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浣溪沙》的第三句。主题是燕归来,但是两段的燕归来都是并列的,例如,普鲁斯特的和朱伯伦的燕归来。结句也没有得到升华。显得平淡了,尽管举得例子不少,却没有什么典型意义。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典型的崇洋媚外,写篇作文都离不开老外的例子,这不就是作文腐败吗?看来是不打算做中国人了,不过没关系,走一个少一个。不过专家的评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只夸作者博学读书多,读的一些外国的东西,又是过时,有什么现实意义?当然了遇到一个臭气相投的阅卷老师一定会给高度评价的。这就是满分的秘诀吧!腐败的作文也能得满分。

实际上哪里是燕归来呢,而是资本主义的归来,18世纪和19世纪都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世纪,那时的所谓作家都是写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作品多是反映资本主义世界现实的,不能说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但是作者是中国考生。作者用了个燕归来,挺有意思。只有谁无可奈何花落去,才会有谁的燕归来。然而从事实上理解也是写实的。)

篇二: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 大起大落的历程 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的复苏和振起 两种不同的文学教育观 几点思考 建国50年来,我国的中学文学教育大起大落,由乔木跌入幽谷,又从幽谷复苏振起。许多朋友对于这个异乎寻常的轨迹感到难以索解。我从事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辑工作近半个世纪,亲历了这项工作的全过程,提供一些资料并发表一些见解,对于当前开展语文教学改革的讨论,对于思考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长远方略,都会是有益的。 大起大落的历程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即受到非常的重视。改革的方案是参照当时苏联的做法,将中学语文课分设文学、汉语两科。在我国废科举、兴学校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这是首次施行系统的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次改革,受到的关注是建国50年间所仅有的。毛泽东同志亲自过问,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胡乔木同志直接领导。后来,周扬同志也参与领导。在教育部内,则由教育部副部长、著名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直接领导,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这项编辑工作的是著名作家吴伯萧、文学史家张毕来。在编辑过程中,还召集几次作家座谈会,茅盾、老舍、臧克家、萧三等都提供过意见。 从1951年到1958年,这套教材从启动到停止使用,达8年之久。 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胡乔木同志在讲话中谈到“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着特别混乱的现象.其原因就是没有把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分开”,提出分科的问题。同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下半年,语文教育界开始讨论。 1953年4月,教育部向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提出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示,语言、文学可以分科,并指定成立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由胡乔木任主任。1953年12月,胡乔木向中央写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 1954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这个报告。依据这个报告,教育部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进入具体的施工过程。课本初稿,在全国74所中学(27000名学生)中试教。 1955年上半年,编辑和试教工作已经完成。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语文教学会议,由叶圣陶向大会作《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报告,动员在全国推广使用新的分科教材,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正当此时,一直不曾过问此事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对文学、汉语分科以及文学课本选材不当提出严厉的批评.致使大会不了了之。大会报告不作正式传达,分科教材使用与否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也可以使用旧课本。从此文学、汉语分科的命运泰极否来,一落千丈,对文学课本的批评纷至沓来。如康生指责说:“文学课本非改不可”,“与教育方针相违背,最多只能培养小资产阶级感情”,“许多课文思想性不强。语言也混乱,可砍去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换选政治论文、社论和应用文”。这场大起大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有待发现更多的资料进一步说明。但联系当时的极左浪潮.从康生的讲话中不难看出其主要原因。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此后文学课本形同废止。60年代初开始另起炉灶编写语文课本。同时,在一份中央文件中提出: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也不要教成政治课。《人民教育》发表了《反对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和《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两篇文章。中央文教小组指示:“文学、汉语合而为一,叫语文。”文学、汉语分科教材正式寿终正寝。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有了恶性的发展,而文学教育却成了禁区。 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在中学实施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当时已有充分的认识。这个问题在胡乔木写给中央的《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请示报告》中有清楚的表述。报告写道:“一般语文教学着重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另一方面,一般语文课都不注重文学教育,没有经过文学培养青年的高尚品格和健康的人生观,也没有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系统的文学基本知识和文艺鉴赏能力。这些事实都说明了:语文混合教学的结果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败俱伤。”胡乔木在一次讲话中还特别强调在文学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说:“文学教育的任务是要使学生从文学作

品中生动地了解国家人民的生活、命运、幸福与痛苦,以引起学生对劳动人民发生强烈的感情,和对文学发生兴趣和爱好,所以在爱国主义教育上有着很大的重要性。文学应以本国文学为主体,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朗读、欣赏中国文学作品,使学生爱好中国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有足够的估价和正确的认识,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描写、生活斗争等的影响,养成学生高尚的人格。”“若把文学教育单纯变成政治教育或完全与政治隔绝,都是不正确的。” 中学文学教育的任务,在1956年制定的《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里,作了系统完整的表述。以高中为例,高中文学教育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养任务,即增进文学、语言素养的任务,规定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文言著作的初步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巩固学生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扩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教育任务,即思想品德教育。规定“在初级中学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爱护公共财物和坚韧、勇敢、谦逊、诚实、俭朴等品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明确的善恶、是非观念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我所以不惮其烦地引用当时的资料,是为了让读者原汁原味地了解创设文学课的指导思想。通过文学课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对文学在语言教育上的重要作用也作用也作了充分估计。今天看来,这个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仍是可取的。 我们在选取课文过程中,总是在思想性方面反复推敲,但也决不忽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尤其是在语言方面的要求可以说到了近于苛刻的程度。比如有些课文的文字加工,采取“会诊”的方式。由叶老主持,参加者有编辑室主任和责任编辑,还有一位熟悉普通话的先生。若是翻译的外国作品,还要请一位精通外文的先生对照原文参与修改。一篇课文的文字加工.往往要四五天才能完成。不问作者是谁,所选作品须文字加工的,都认真严肃地进行。如朱德同志、郭沫若和茅盾同志的诗文都曾作过文字加工,并征得本人同意。课本的注解和练习题都是叶老逐字逐句审改过的。 新时期的复苏和振起 灾难性的“十年动乱”结束、中央对于中小学教材的拨乱反正给予特别关注。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教育部集中全国优势力量编写新的各科教材。新教材以较快的速度编写出来,适时地满足下拨乱反正的需要。同时,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人们开始摆脱种种思想束缚,把过去被禁锢的东西放在实事求是的天平上来衡量,重新判定是非。语文教学界抱着很大兴趣打破文学教育的禁区,重新加以审视和评估,给了这个被打入冷宫的维纳斯以应有的地位。 许多朋友对于50年代的文学教育以及文学教材表示了深情的怀恋。有的认为当年的文学课本是建国以来最好的。许多当时读过这套课本的朋友,事隔40年,还能背诵其中的某些章句。有的仍保存着这套课本。那是在“文革”期间特地隐藏起来才得以保全的。还有的学校进行教改即以当年的文学教材为基础,加以补充调整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语文教育家对加强文学教育普遍表示支持。当年主持编写《汉语》教材的张志公先生,一生专注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他提出中学生要学习古典文学,要学得多一些,深一些,并且主张初中开始设文学鉴赏课。我也多次讲到打破禁区, 让文学走进校园。加强文学教育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教学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考虑语文教材进一步改革的时候,将加强文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到日程。参照50年代文学教育的经验,结合新时期的特点,试图首先在高中开展实验。从1983年至今,编出了两套以文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高中语文课本。 一套是供条件较好的学校使用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1983年开始编写。成书后,到1997年进行了两轮试教,受到普遍欢迎。这套教材的教学重点,高中一年级是文言,二年级是文学,三年级是文化,二年级相对集中地进行文学教育。《文学课本》上下册和《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是进行文学教育的基本教材。这套教材以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为主线,按照文学作品体裁分类,

兼顾时代顺序,以鉴赏课文为主体,辅之以简要的鉴赏常识和多种形式的鉴赏练习。全书包括诗歌鉴赏、散文鉴赏、小说鉴赏和戏剧鉴赏四个部分。除课堂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自学篇目。课内课外合计选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近200篇,其中多是脍炙人口、历古常新的经典之作。一年级的《文言课本》、三年级的《文化课本》也选入了不少文学作品。 再一套是供大面积采用的高中语文试验课本。1993年开始研究,1996年编写基本完成,已经过一轮试教,受到普遍欢迎。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加强了文学教育,文学作品占60%以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高中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是文章的阅读及写作,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文学。二年级着重学习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并学习文学史常识。三年级着重学习若干文学专题,如《史记》专题,李白杜甫专题,《红楼梦》专题,鲁迅专题等。教科书和文学读本所选文学名著约400篇。选材力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过去相比,更注重选取文化内涵丰富的、更易于学生接受的名家名篇。更注意课文的时代气息,选材面也更广。我国的古典名著,如《红楼梦》《桃花扇》《西厢 记》,外国的古典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节录入选。 教育部决定从2000年秋季起在全国开始推广使用两套新教材。这件事受到传媒的关注,对新教材作了热情的介绍。但是报道给人的印象是,新教材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讨论的产物.其实不然。讨论是从1997年11月号《北京文学》开始的,而两套新教材的编写远在1983年和1993年就开始了,到1997年,不但书已编就,而且已经先后试教,向全国推荐使用已是水到渠成了。 中学文学教育半个世纪走了个大大的马鞍形曲线。在中学阶段如何加强文学教育,教材如何编写得更加完善,虽然有许多问题仍待探讨,但是,加强文学教育已取得广泛共识和受到普遍欢迎。文学教育已从幽谷中复苏和振起,回到了中学语文课堂。这要算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两种不同的文学教育观 在当前的讨论中,许多论者钟情于文学教育。表面上看,想到一处去了,实质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原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教育观。 一种文学教育观认为,文学是历史的一向明亮的镜子,是生活的多彩画卷,体现着关于人世、宇宙和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体现着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一代代的人逝去了,他们的精神笑貌却活生生地存留在文学里。通过文学,可以从历史的深度认识生活,了解人生,从中汲取营养。文学,由于它的引人入胜的形象和动人心弦的情感内涵,对于塑造青年人的灵魂、决定他们的人生道路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通过文学教育,要塑造青年一代怎样的灵魂呢?择其要者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浩然正气,为开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为战胜艰难险阻和可能遭遇的暴风骤雨而自立成才和无私奉献;培养他们文明的气质,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毫无疑问,这一切,恰恰是我国文学史的主流,以此作为文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顺理成章的。 放眼21世纪,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并且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使我们多难的祖国以高度文明、高度民主、高度发达的雄姿屹立于世界发达国家之林,这是十分艰难的。考虑到我国的处境,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并未过时,前面的道路会遇到重重艰难险阻,决非铺满鲜花的坦途。我们一代代的青年应是爱国志士,是百折不挠的硬骨头,非如此,就不算是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足以担当千钧重任。 另一种文学教育现在《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一书某些言论中不难看到,其所持论点与上文所述大相径庭。他们基于对文学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中学语文教育进行控诉和批判,列举的许多骇人听闻的“罪状”中,核心的一条是“用政治强奸语文教学”。在他们看来这个“政治”简直是万恶之源,遭到“政治”的蹂躏,语文教育只能“培养听任流氓语言支配的奴隶和奴才”,“牺牲了人的尊严”,“腌出一批批发咸、发酸、发辣、发臭、发苦、发甜、发麻、发木的脑瓜”。够了,这种超级谩骂出自学者之口,实在令人遗憾!长期以来,我们使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提法,开放搞活以来,更提出培养“四有”新人。但是他

们认为对新人的设计和培养“完全失败了”,“新人”“没有任何灵魂和肉体可言”,“只是一架机器,一个螺丝钉,一块任什么人搬来搬去的砖头”,新人的设计“集中了意识形态对人的要求.也主宰着文学教育如何进行”。这些指责距离事实十万八千里。新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一代的人,成功地建设着和保卫着我们的同家.其中有不少是国家各条战线的栋梁,以及在各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赢得世界声誉的英才。铁的事实只能使谩骂者自蒙羞辱。 文学教育自然要清除“政治”以保童贞.于是为了恢复“人的尊严”,为了使受教育者免于沦为奴隶和奴才,先生们出来“拯救”文学教育了。对课文中一大批文学精品(其中有的是影响巨大的经典之作),滥施挞伐。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文章,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雷峰塔的倒掉》、《文学和出汗》等文章,以及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巴金、夏衍、丁玲、臧克家、艾青、赵树理、柳青、周立波、何其芳、刘白羽、魏巍、秦牧、吴伯策、吴晗、李健吾、郭小川、贺敬之、柯岩、杨朔等无一幸免。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竟被说成是强迫人们去“杀人”。鲁迅的杂文被说成“局限性大,火药味浓,缺乏和平心,宽容心”。《周总理,你在哪里?》《一件珍贵宾的衬衫》等被轻蔑地斥为“歌德派”。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诬为鼓吹“民族间仇恨”,而凝聚着中国人民近百年来革命斗争历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竟成了“压在心头的坟”。(面对这座光荣的丰碑,您的压抑感和不样感从何而来呢?)不难看出,他们打倒这些作品,用的是清一色的另一种政治棍子。种种荒谬指责与其说出自一种匪夷所思的奇特逻辑,不如说是出自基于别种意识形态的狭隘偏见。可爱的先生,你们不介意把文学教育从一种政治中“拯救”出来却陷入另一种政治吗? 其实,他们对待政治“强奸”语文的问题并不是认真的.并不是使用平等的原则。他们推出周作人、胡适、梁实秋等人.说“他们中的许多人的成就不一定小于鲁迅。有的比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丁玲更优秀”。尽人皆知,胡适、周作人不仅是学者,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政治人物。周作人在日伪时期充当汉奸。把此人请进语文教材充当文学导师。听任奴隶和奴才的恶臭污染文学圣地,只能证明,“人的尊严”云云不过是他们用来自炫的泡沫而已。说到这里,我们终于弄明白了:他们所谓“强奸”了语文教学的政治有特定的含义,特指50年来新中国的政治,社会主义的政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在他们看来,只有这种政治“强奸”了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才会把人变为“奴隶和奴才”,变成任人摆弄的“砖头”,变成“发麻发木的脑瓜”,至于基于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政治则尽美尽善,美妙得很,用不着它来施暴,应该用八抬大轿,敲锣打鼓请它进来,与文学教育结为秦晋之好。同一舞台.老包换了曹操会演出什么戏,可想而知。 两种文学教育观是决然对立的。我们赞成前者,反对后者。 几点思考 一、要充分估计文学教育的作用,应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给予重要的地位。但是并非任何文学教育都是有益的,文学教育必须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文学教育可以分为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教育两个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已如上述,语言教育也不容忽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历代文学大家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足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鉴赏文学作品从品味语言入手,鉴赏的过程也是品味语言的过程。艺术鉴赏和掌握语言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三、中学文学教育的主体是阅读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包括适量的外国作品,并辅以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常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是无比丰富的,教材的选取,决定文学教育的质量。要着重主流、兼顾多样,在比较中增进学生的鉴赏力。要力求文质兼美,着重选取名家名篇。 四、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课中的安排要适当,应只占其中的一部分,低年级少些.高年级多些。另一部分用于教学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一般的实用性文字,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进行文学教育要着重于发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循循善诱,熏陶渐染。要与生活相联系,开展多式多样的课外文学活动。文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反映。只有联系生活才能使教学生动起来,取得理想的效果。

篇三:文学类题目

文学类保留题库

1.“落花人独立”下一句 B

A.两重心字罗衣

C. 琵琶弦上说相思 B. 微雨燕双飞 D. 曾照彩云归

2.“似曾相识燕归来”上一句 C

A. 一霎好风生翠幕

C. 无可奈何花落去

3.“诗鬼”是谁 D

A.李白

C.贺知章

4.“婴宁”是谁笔下的人物 A

A.蒲松龄

C.曹雪芹 B.陈仲琳 D吴敬梓. B.杜甫 D.李贺 B. 鬓亸欲迎眉际月 D. 满目山河空念远

5.巴金的作品《家》《春》《秋》合称什么 B

A.家庭三部曲

C.命运三部曲 B.激流三部曲 D.激情三部曲

6.红娘出自哪部古典名剧 A

A.《西厢记》

C.《长生殿》 B.《桃花扇》 D.《牡丹亭》

7.著名小说《乱世佳人》的女主角叫什么 D

A. 玫兰妮

C. 阿希礼 B.白德瑞 D.赫思嘉

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是什么节日 C

A.中秋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9.童话故事《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的作者是 B

A.冰心 B. 郑渊洁

C.杨红樱 D冰波.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圣人提出的 C

A.孟子 B.墨子

C. 孔子 D.荀子

11.“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中的“落雁”指的是哪位美女

A.王昭君 B.西施

C.杨贵妃 D.貂蝉

12.“金瓶梅”中的“瓶”指的是哪位女性 C

A.吴月娘 B.庞春梅

C.李瓶儿 D.李娇儿

13.“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现在指哪个城市

A.苏州 B.杭州

C.温州 D.郴州

14.《色戒》原作者是谁

A.三毛 B.林徽因

C.宋庆龄 D.张爱玲

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哪位词人 A A B

A.李清照

C.晏殊 B. 元稹 D.晏几道

1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下一句 C

A.众里寻他千百度

C. 灯火阑珊处 B. 烟柳断肠处 D. 尽日惹飞絮

1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哪位词人 D

A.辛弃疾

C.苏轼 B.陆游 D.柳永

18.《红楼梦》中平儿是谁的丫鬟 B

A.王夫人

C.妙玉 B.王熙凤 D.史湘云

19.“只有相思无尽处”的前一句 C

A. 年少抛人容易去

C.天涯地角有穷时

20.岁寒三友指的是 C

A.松,菊,梅

C.松,竹,梅 B.松,菊,兰 D.梅,竹,菊 B. 花底离愁三月雨 D. 无情不似多情苦

21. “状元,榜眼,探花”指的是 C

A.殿试三甲 B.殿试二鼎甲

C.殿试三鼎甲

22.我国三大国粹 A

A.京剧,中医,中国画 B.中医,中国画,中国武术 D.会试三鼎甲

C.京剧,中国武术,中国画 D.京剧,中医,中国武术

23.我国第一篇叙事长诗是 A

A.《孔雀东南飞》

C.《长恨歌》 B.《木兰辞》 D.《洛阳行》

24.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B

A.《聊斋志异》

C.《官场现形记》 B.《儒林外史》 D.《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5.先秦时期两大显学是 D

A.儒,道

C.儒,法 B.道,墨 D. 儒,墨

26.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 C

A.法国的果戈里和我国的鲁迅 B.英国的果戈里和我国的鲁迅

C.俄罗斯的果戈里和我国的鲁迅 D.德国的果戈里和我国的鲁迅

27.“李杜”和“小李杜”分别指 D

A.李商隐杜牧和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和李商隐杜甫

C.李商隐杜甫和李白杜牧 D.李白杜甫和李商隐杜牧

28.兄弟四排行 C

A.伯,仲,季,叔

C.伯,仲,叔,季 B.伯,叔,季,仲 D.伯,季,仲,叔

29、除鲁迅外,谁还写过狂人日记:A

A果戈里 B屠格涅夫 C托尔斯泰 D莫泊桑

30、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A

A儒林外史 B老残游记 C官场现形记 D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1、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A

A子夜 B边城 C四世同堂 D围城

32、世界名著中三大吝啬鬼除欧也妮葛朗台,夏洛克外还有A

A泼留希金 B安东尼奥C巴萨尼奥 D鲍西亚

33、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A

A文学改良刍议 B什么是新闻学 C文学革命论 D人得文学

34、《家》中,谁说过,我是青年,不是畸人,我需要把自己的幸福争取过来。A

A 觉慧 B觉新 C觉民 D鸣凤

35、五四时期提倡“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是A

A周作人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36、提出“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的是A

A胡适 B周作人 C钱玄同 D刘半农”

37五岳中的中岳是(C)

A泰山 B华山 C嵩山 D衡山

38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 )

A、庐山 B、香山 C、华山 D、恒山

39 《楚辞》中有“兰膏照烛”一句。这里点灯用的“膏”是一种(A)

A. 动物油 B. 植物油 C. 煤油 D. 树脂

篇四:天下X天下大荒秘闻答案

篇五:百科知识竞赛题目大全(选择题)

百科知识竞赛题目大全 (选择题) 1、2002世界杯韩国同意大利的比赛中谁顶入了一个金球?

A.朴智星 B.安贞焕 C.崔龙洙 D.金泰映

2、《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

A. 曹雪芹B. 蒲松龄 C.施耐庵 D.笑笑生

3、提出著名的韦达公式的数学家韦达,是哪国人?

A. 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4、尤西比奥是哪个国家的球星? A.西班牙 B.南斯拉夫 C.法国 D.葡萄牙

5、《尝试集》的作者是谁?

A. 鲁迅B. 胡适 C.郭沫若 D.矛盾

6、Windows .Net技术的核心是什么?

A.提供电子商务 B.实现分布式计算 C.新开主页更方便 D.提供额外的网络安全性

7、我们常称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为“半老徐娘”,这个“徐娘”原是指一位?

A.王妃 B.农家妇女 C.女将军 D.明代徐文长的母亲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什么人最先提出来的:

A. 中国人B. 法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9、鱼露是一种:

A. 咸味调料B. 甜味调料 C.酸味调料D. 鲜味调料

10、下列食品中,哪个含钙量最高?

A.骨头汤 B.水果 C.葡萄糖 D.奶及奶制品 2

11、铁达尼号游轮是哪一年沉没的?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3

12、世界最著名的十大海峡中,位于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北部之间的是什么海峡?

A. 保克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对马海峡

13、世界最著名的十大海峡中,位于前苏联东部与美国西部之间的是什么海峡?

A.白令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保克海峡 D.对马海峡

14、歌德写《浮士德》用了多长时间?

A. 30年 B.40年 C.50年D. 60年

15、以下哪部戏剧的作者是明朝人?

A.《汉宫秋》 B.《赵氏孤儿》 C.《娇红记》 D.《精忠谱》 3

16、“只要有恒心”的下一句是什么?

A.必定有钱剩B. 铁柱磨成针 C.天下无敌人 D.点石可成金

17、2002日韩世界杯第一次点球大战中西班牙门将共扑出几个球?

1 2 3 4

18、《浪客剑心》中绯村剑心脸上竖着的伤疤是谁划上的? 雪代巴 雪代缘 雪代巴的未婚夫 自己

19、四大名亭中的陶然亭是因为谁的诗句得名的?A. 欧阳修 B.白居易C. 陶渊明 D.杜牧

20、人的五感中那个感觉反应最快?

A. 嗅觉 B.视觉C. 听觉 D.味觉

21、下列官名中那个不是唐朝的官名?

A. 尚书 B.黄门C. 巡按 D.殿中

22、巴金几岁写成长篇小说《家》?

A.27岁B. 28岁 C.29岁 D.30岁

23、十岁以下的小娃娃就当了皇帝的,在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

A.19位 B.22位 C.25位 D.29位

24、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东汉的刘贺,他只当了多久的皇帝就被废除了? 25天 26天 27天 28天

25、有“世界花城”之称的是那个城市?

纽约 伦敦 巴黎 华盛顿

26、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始建于哪个国家?

意大利 美国 法国 瑞士

27、98年法国世界杯冠亚军比分是多少?

1:0 2:1 3:0 3:2

28、“垂帘听政”始于何时?

宋朝 元朝 唐朝 清朝

29、冰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源于那个国家?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爱尔兰

30、排球1895年始于那个国家?

日本 英国 荷兰 美国

31、乒乓球十九世纪始于那个国家?

中国 瑞典 法国 英国

32、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于哪一年?

1936 1937 1938 1939

33、历史剧《屈原》是谁的作品?

胡适 郭沫若 矛盾 郁达夫

34、小说《沉沦》是谁的作品?

矛盾 郁达夫 郭沫若 老舍

35、下列哪部小说是郁达夫先生的作品?

锻炼 南迁 子夜 寒冬

36、“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 《墙头马上》 《窦娥冤》 《西厢记》 《牡丹亭》

37、一个帝王陵区只有一个主神道,一般修在谁的陵前?

第一个埋葬者 年龄最大者 统治时间最长者 国力最昌盛者

古时代,地中海沿岸地区以一种豆角树上的一部分作为计量黄金重量的测量标准。请问:其所用的是豆角树的哪一部分?

树根 豆夹 树叶 豆仁

“杵臼交”多用来指不计身份而结交的朋友。这里的“杵臼”在古代是用来做什么的? 捣米 打水 磨面 榨油

40、欧元什么时候正式诞生?

1999年1月1日 1999年7月1日 1999年12月1日 1999年2月1日

41、目前观测到的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位于:

织女座 仙女座 半人马座 大熊座

42、古人说的“酢”指的是今天的:

酱油 豆油 醋 酒

43、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

胃 肾脏 肝脏 脾

44、我国最先出现的纸币是:

元代的“宝钞” 元代的“交子” 宋代的“宝钞” 宋代的“交子”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仁宗 神宗 哲宗 高宗

古人所谓“黄道”是哪种天体运行周年的轨道?

金星 月亮 太阳 地球

下面提供的几种识别矿泉水真假的方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在日光下无色透明 折光率较自来水大 矿化度较自来水大 同温下吸热速度快于自来水

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

齐白石 丰子凯 张乐平 张大千

下列哪个是酒类广告中不应出现的内容?

倡导人们饮酒 饮酒后的表情 未成年人饮酒 驾驶汽车

下列哪一个与世界著名文学大师海明威有关?

《麦琪的礼物》 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 冒险

金庸挂印封笔,金盆洗手于多少年?

1970 1971 1972 1973

52、《指环王》中的指环可以让人? 不死 隐身 透视 施展魔法

53、以下哪些作品不是宫崎骏的作品?

千与千寻的神隐 龙猫 红发少女安妮 天空的守护神

如果把一个成人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其长度接近多少公里?

10公里 1000公里 10000公里 10万公里

孔泰发明的现在通用的铅笔是由石墨和什么混合制成的?

铅粉 粘土 松香 硫磺

促进人体胃肠吸收钙的重要物质是:

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C 维生素D

下列哪部小说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

《玩偶之家》 《群鬼》 《我是猫》 《沉船》

《星星索》是哪一国家的民歌?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