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剃头刀怎么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1:32:45 作文素材
剃头刀怎么用作文素材

篇一:揭秘古代理发师如何为皇帝剃头:剃不好就要命

揭秘古代理发师如何为皇帝剃头:剃不好就要命

皇上的头剃不好就要命

民间的说法: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所以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刘振超说,在所有理发的人中,清朝皇帝的头是最难剃的。你完全可以想象,谁敢在皇帝的脑袋上动刀?

清朝皇帝剃头的讲究特别多,剃头的时间要选在太阳升到东南角时,意为:如日之升。清宫还特别给为皇帝剃头的人定了几条硬性戒律:剃头师每次当差,进宫时必须要经过检查,脱掉自己的衣服,换上皇家特制的服装,然后被太监领到皇帝面前叩头,请刀子。皇帝专用的剃头刀用一个檀木盒盛着,外套黄云龙套,由皇帝的侍卫捧到剃头师手上。在给皇帝剃头过程中,侍卫站在旁边要死死地盯着剃头师拿刀的手。

宫里还规定,剃头师只许用右手持刀挨着皇上的头皮,绝不允许用左手按皇上的任何部位。也就是说,右手要悬空干活,左臂下垂不能动。若用手捏了龙头,那就是犯下了大罪。如果给皇帝剃头时不小心割个刀口,流一点血,立刻交给内务府慎刑司拷打。无论给皇帝剃头还是刮脸,只许顺刮,不许逆刮。剃头师要屏住呼吸,绝不许向皇上头上喷秽气??可以说,凡是给皇帝剃头的人,每次当差都要吓得战战兢兢,一不留神就会大祸临头。每剃一次头下来之后,两条腿都会发软吓个半死,几天也缓不过劲来。当然,如果皇帝满意,给剃头师的赏钱也相当多。 民间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年刚出正月,清乾隆皇帝去江南游山玩水,农历二月初一路过天津卫,住在北马路五彩号胡同的龙亭里。第二天清早起来,乾隆问随从太监:“今天是什么日子?”太监说:“启禀皇上,今儿个是二月二。”乾隆听了很高兴:“今天是龙抬头啊!我要剃头、整容,取个吉利儿,一路平安。”

于是,太监急忙请来当地一位手艺最好的剃头师,先教他一套参拜皇上的礼法和剃头的规定,然后才领他面见乾隆皇帝。这个剃头师,听说要给皇上剃头,早就慌了神;再听了几条规定后,更吓得六神无主。想不剃,可又怕犯了杀头的“抗旨”罪。剃头师心里发慌,手就越哆嗦,结果,没剃两下,手一抖在乾隆皇帝的后脑勺上划了一个口子,立刻被拉出去砍了头。

乾隆把太监骂了一顿,命令再请一个手艺高的剃头师来。第二个剃头师心里也怕个不行,剃了没三下,又在乾隆的脑门子上拉了一个口子。乾隆更恼了,护卫们又把这个师傅砍了。太监慌里慌张地跑进剃头棚,再想找剃头师时,几乎所有的人都逃走了,只剩下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徒弟,太监只好带着他去交差。由于小徒弟的基本功扎实,手头灵巧,动作轻快,干净利索,不大会儿工夫就给皇帝剃完头,刮完脸,梳好了辫子。乾隆皇帝拿起镜子一照挺高兴,不由地称赞:“真不愧是剃头的小神童!”这时,小徒弟才敢接话:“启禀皇上,其实那两位师傅都比我手艺高,他们害怕给您剃坏了,手就哆嗦,才伤了您的龙头。”

乾隆听了这话,后悔把剃头师错杀了,只好命地方官办理了善后。为此,乾隆还封小徒弟为五品随驾官,专给自己剃头整容。 传说,清代皇帝雍正的头上长有癞疤,很难剃,为此不少剃头师被杀。有一个人主动为他剃头,剃得很好,只是脖子上出现一道红圈,而那道红圈是为皇帝治癞疮的。从此,雍正答应不再杀剃头师,并敕封剃头师为“半副銮驾,小执事”,还赐一副对联:“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

篇二:公共理发场所理发共用剃刀现状调查

剃头刀怎么用

公共理发场所理发共用剃刀现状调查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国男性公民理发时使用共用剃刀的现状。方法 在北京、高雄、太原、香港、乌鲁木齐、拉萨等16个大中城市及附近4个行政区下辖农村地区的20家理发店对使用剃刀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并了解从业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对经血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男性公民普遍被理发师使用共用剃刀,未见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措施。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通过立法禁止在美容美发行业使用共用剃刀。

中国大陆美容美发企业(店)超过100万家 [1],普通公民在理发过程中使用共用剃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2],这种行为的危险伴随着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日益增加[3]。由于共用剃刀的危险性很难被注意到,大多公民不可能自觉地规避这种行为。同时,现行法律法规对禁止使用共用剃刀也缺乏明确的规定。本研究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男性公民在公共理发场所使用共用剃刀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范围 2010-03/2011-11在北京、天津、太原、成都、兰州、银川、西宁、拉萨、乌鲁木齐、高雄、台中、香港12个城市,新疆布尔津、青海湟中、宁夏永宁、台湾花莲4个小城镇和四川仁寿、山西汾阳、西藏墨竹工卡、台湾南投4个行政区下辖的农村地区进行。

1.2研究方法 在上述地区随机各选1家理发店进行调查,本着知情、同意、真实的原则,采取笔录和影像记录结合的方法了解男性公民在公共理发场所使用共用剃刀的情况。同时对 理发从业人员及部分理发顾客进行访问。本研究通过了四川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3资料分析 对于12个城市、4个小城镇和4个农村地区的公共理发场所使用共用剃刀的情况按安全、比较安全和不安全3种情况进行分析。安全的情况为:使用剃刀后对剃刀进行有效消毒或废弃使用过的一次性剃刀。比较安全的情况为:只有剃须才做上述处理,但修边不剃须时不做上述处理。不安全的情况为使用剃刀后不做任何处理继续对下一位顾客使用。而从业人员的情况则按较好和较差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较好的情况为:知道共用剃刀可能传染疾病,按自己的理解主动避免对顾客使用不卫生的剃刀。较差的情况为:对使用共用剃刀的危险性认知不足,对顾客使用共用剃刀。

2 结果

2.1 使用剃刀情况 12个城市、4个小城镇和4个农村地区的公共理发场所使用共用剃刀的情况普遍存在。绝大部分顾客无拒绝使用共用剃刀或对理发师提出使用一次性剃刀或对剃刀进行消毒的具体要求。香港台湾地区与大陆没有明显区别(表1)。

具体情况按安全分类有以下3种情况:

2.1.1安全 在北京选择的理发店属于美容美发行业的龙头。理发店环境清洁卫生,虽然没有使用一次性刀具,但使用前剃刀采用了酒精棉擦拭消毒。据理发师解释,理发店没有使用一次性刀具,是因为现在的一次性刀片的刀刃比较粗糙,顾客普遍感觉没有老式剃刀使用起来舒服。

2.1.2比较安全 台湾高雄、花莲、南投和四川成都4家理发店。

2.1.2.1台湾高雄 理发店卫生条件良好。约有3%的顾客自己花钱买刀片,作标识存放于店内,每次理发时使用自己标识的刀片。40岁以下的男性顾客一般不剃须,只修边。而50岁以上的顾客则一般既要剃须也要修边。剃须后理发师要更换刀片,但修边后不更换,除非顾客要求更换。约有2-3%的顾客拒绝使用共用剃刀。该店备有利器盒放置用过的刀片。

2.1.2.2台湾花莲 理发店有两个消毒柜。消毒柜内整齐码放着推子、剪刀等器具,但未见刀片。所用剃刀均为塑料柄,可更换刀片。顾客修边后没有更换刀片,也没有观察到顾客在使用前提出要求更换刀片。理发师称剃须后会更换刀片。

2.1.2.3台湾南投 理发点环境卫生好。不提供修面服务,理发后修边根据顾客需求选择用

共用剃刀或一次性剃刀。

2.1.2.4成都 修边时未更换刀片。剃须时如顾客提出需求会更换刀片。有顾客不用理发店的刀片而自带刀片进行剃须修边的。

2.1.3不安全。

2.1.3.1香港 在调查的理发店观察到理发师使用共用剃刀顾客没有拒绝。理发工具还有胡刷,而且重复使用。胡刷虽因有润滑作用而减少划破皮肤的可能,但经多人反复使用,有传播病原体的可能。

2.1.3.2台中 所有理发工具均堆放在一多层小推车上。理发师对一位顾客用无柄的大刀片修边,用后刀片没进行消毒,用恰好包住刀口的纸袋抱住刃部,下一位顾客重复使用该刀具。

2.1.3.3其它地区理发店的理发者完全听任理发师使用共用剃刀的占相当比例;不允许理发师使用共用剃刀或者允许理发师使用新更换过刀片的一次性剃刀仅占很小比例。

2.2.从业人员情况 走访的12个城市、4个小城镇和4个下辖农村地区公共理发场所从业人员都未经顾客同意就使用剃刀。在顾客拒绝使用共用剃刀或要求如何使用剃刀的情况下,大部分理发师把顾客的要求理解为不用剃刀剃须,仍习惯性地按错误方式使用共用剃刀修边。

2.2.1较好 情况较好的是北京、台湾高雄、花莲、南投理发店。

2.2.1.1北京 理发店对理发环境卫生有明确要求,美发设施、环境卫生在本研究走访的理发店中属于上乘。采用的是该店的“特色消毒标准”:用酒精棉或灯对剃刀、推子等理发用具进行消毒。理发师认为:“因为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病,最好不要在理发店使用剃刀。”

2.2.1.2台湾高雄:理发师知道共用剃刀可能传染疾病,说剃须后要更换刀片,但修边后不换。理发师称不知行业是否有关于使用共用剃刀的法律法规。

2.2.1.3台湾花莲 理发店从业人员有很强的卫生意识,工作场所干净、整洁。

2.2.1.4台湾南投 理发师不进行修面,对使用共用剃刀比较谨慎。

2.2.2较差 其它地区则较差,采访的理发师普遍没有共用剃刀可能传播疾病的观念和认知。

2.3.相关法律法规

2.3.1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9666—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规定美容工具、理发工具、胡刷用后应消毒,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胡刷宜使用一次性胡刷。理发工具宜采用无臭氧紫外线消毒。理发刀具、美容工具配备的数量应满足消毒周转所需。理发、烫发、染发的毛巾及刀具应分开使用,清洗消毒后的工具应分类存放。

2.3.2笔者未查见港台美容美发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2.3.3国外 美国纽约州Practice of Barbering License Law 对理发店卫生要求有详细的规定

[4]:对于有丘疹或其它皮肤损伤的顾客使用过的器具要求必须先有效清理,然后用肥皂等洗涤剂清洗,最后用温度在170°F的水或者用70%-80%的乙醇(或其它等效消毒剂)消毒;禁止使用修面刷(shaving brushes)。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制订的Consumer Guide to Barbering and Cosmetology Services[5]要求理发顾客在理发时确认理发师使用的是刚用消毒剂处理过的工具。消毒剂具有杀灭细菌、真菌以及病毒作用。并且要求顾客自觉抵制理发师对自己使用刀具。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对于在理发过程中顾客或者理发师出现流血现象如何应对有详细严格的规定[6]。处理的目的一是要伤者不被感染,二是要确保伤者的血液不会使他人受到可能的感染。至少在1995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美容美发店就已经禁止在店内进行刮脸剃须。所以在他们的美容美发店所有剃刀包括一次性剃刀(disposable razors)都是禁止使用的[7]。

3讨论

港台地区男性公民在公共理发场所使用共用剃刀的情况与中国大陆基本一致[2],大多数理发者都听任理发师使用共用剃刀,只有约2%~3%的顾客拒绝使用共用剃刀。理发师大多都

未经同意就对顾客使用共用剃刀。在顾客拒绝使用共用剃刀的情况下,大部分理发师把顾客的要求理解为不用剃刀剃须,仍习惯性地按错误方式使用共用剃刀修边。本研究在北京选择的理发店属于理发行业的一流美容美发店,属于有针对性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北京的理发店对剃刀的处理方法不是最好的,但相对安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这种方法不需要增加很大成本,但难以推广。台湾高雄理发店的理发师有共用剃刀可能传播疾病的认知,虽然没有完全杜绝使用共用剃刀,但对于剃须等造成血液接触危险大的行为使用的是安全的一次性剃刀。成都理发店对顾客自我意愿的相对理解尊重以及台湾东部花莲和南投理发店的卫生状况和理发师的卫生意识也显示了理发行业执行安全行业规范的可行性。

使用共用剃刀在中国是一种传统的、普遍存在的行为方式。传统的和普遍存在的行为不容易受到质疑,因而大多数公民对使用共用剃刀的概念及其危害不清楚,普遍缺乏对共用剃刀危险性的认识和警惕。理发时使用共用剃刀修面或修边,因理发技术、刀片质量等多种因素使得毛细血管很容易被刮破,但是肉眼不容易观察到。普通公民对这一行为一般不会深入考虑其危险性。不仅男性,留短发的女性和婴儿同样存在被使用共用剃刀的问题;美容、修脚等公共服务,同样存在使用器具造成血液接触的危险。在节日前夕或者其它原因造成顾客突然增多,理发师工作节奏突然加快,工作强度加大,由于紧张和疲劳使顾客被剃刀刮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理发师本身就属于高危人群,他们的乙肝、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8,9]。如果理发师工作时有割伤出血的情况不及时包扎处理,很有可能与顾客发生血液接触。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同样严重。有研究显示在理发店使用共用剃刀是造成乙型肝炎[10]和丙型肝炎传播[11]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艾滋病经常见途径以外的传播呈现快速上升势头,已开始从吸毒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中,有一些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不明[12],途径不明的传播已成为造成中国艾滋病疫情进一步恶化的潜在威胁。乙肝发生和流行的原因,应该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行为、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方说共用牙具、共用刀具。肝炎病毒的传播和生活习惯以及行为的关系不容忽视[13]。

从国外理发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欧美发达国家对于使用剃刀这类公共行为管理较为严格。而我国内地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使用共用剃刀的控制其操作性及执行力度远远不够。《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只规定共用剃刀应该消毒,却没有明确禁用共用剃刀。而剃刀的消毒实际又处于失控状态,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虽然上海市等地方法规[14]明确美容美发业使用的剃刀等物品必须为一次性用品,但实际情况是在中国多数地区,一次性剃刀的使用和共用剃刀的消毒并未真正落实,使用这些剃刀与直接使用共用剃刀没有区别。 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体系虽然已经朝预防为主的方向改变,但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公共卫生支出仍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15] 。虽然港台的经济状况较好,但对公共理发场所使用共用剃刀却未见明确规定和监管。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有效防控有赖于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完善,两岸三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都应该考虑立法规范管理使用剃刀的相关问题,整顿规范美容美发行业,改善服务质量,为公民提供有效的、规范健康的美容美发服务,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传播。

篇三:善用“剃刀与刀片”的定价战略

善用“剃刀与刀片”的定价战略

“剃刀与刀片”(Razor and Blades)商业模式是指那种基本产品的价格较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出售,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则较为昂贵,可以充分为厂家赚取利润的定价模式,它也被称为“饵与钩(Bait and Hook)”模式,或者“搭售”(Tied Products)模式。这种定价模式最初由19世纪末的吉列公司所采用,当时吉列的创始人金.吉列发现,由于售价过高,传统的一副刀架加若干把刀片组成的剃须套装产品难以被消费者所普遍接受,于是他将吉列刀架定价于55美分单独贴本出售,而从与刀架搭配的吉列刀片中来弥补刀架的亏损。一把吉列剃刀一年下来平均需要更换25把刀片,大量来自刀片的收入让吉列利润飞速增长,而由于首次投入大为降低,这种收费方式也迅速被顾客所接受。 在吉列剃刀之后,“剃刀与刀片”定价模式被大量应用于可以拆分为基本产品和消耗件的产品销售之上,比如打印机和墨盒、光学照相机和胶卷、游戏机和游戏软件等等,不少产品都部分借助这种定价模式获取了市场成功,但也有不少企业在使用这种定价模式的时候,忽视了它的局限与使用条件,从而陷入困境,近期索尼和微软在视频游戏机领域的双双巨亏就是一个例子。

根据刚刚公布的财报,索尼的视频游戏业务在上一财年亏损了约500亿日元(4.13亿美元),而且可以预计这种巨额亏损还将持续下去;而微软的2006年第三季度财报则显示,负责推出Xbox 360游戏机的家庭娱乐部门在3个月内亏损了3.88亿美元。两家企业在视频游戏机上的巨额亏损都跟“剃刀与刀片”的定价模式有关:它们都是在赔着本卖主机,都希望靠售价为59.99美元的游戏软件盈利。根据亚马逊网站的报价,索尼每卖出一台售价为599.99美元的60GB版本PS3游戏机,就会亏损309美元;而微软Xbox 360游戏机售价399美元,每卖出一台Xbox 360,微软的平均亏损为126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游戏机的销售越好,亏损也就越甚,PS3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台,Xbox 360的累计销量更是超过了1000万台,巨额亏损也就可想而知。

索尼和微软公司的视频游戏部门所面临的更严重问题在于,“刀片”带来的利润无法弥补它们在“刀架”上的亏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索尼和微软依赖的第三方游戏开发商的开发滞后等,但消费者的需求疲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而让消费者对游戏软件需求不太强烈的原因说起来有点讽刺,那就是索尼和微软推出的游戏机的功能太多、太好用了。在吉列剃刀的例子中,剃须刀架除了架设刀片之外几乎就没有任何用途,而微软的Xbox 360游戏机和索尼的PS3游戏机,除了运行各自平台上的游戏之外,还能够进行网络视频或非视频聊天、下载电影预告片、播放DVD以及市面上所有常见的视频文件及音频文件等,这种设计让索尼和微软的产品获得了出众的性价比,却也让它们难以推动自己的消费者不断购买“刀片”,消费者即使不购买大量游戏软件,游戏机也不至于无用武之地。

值得拿出来跟索尼和微软对比一番的是老牌游戏厂商任天堂(Nintendo)。就在索尼和微软在视频游戏领域陷入亏损窘境时,一度不景气的任天堂公司却重新风光起来,在任天堂Wii游戏机发售后,任天堂连续四次调高了上财年的营收和利润数字预期。任天堂所推出的Wii游戏机售价为249.99美元,游戏软件售价为

49.99美元,尽管售价低廉,但每部任天堂Wii机器仍然有大约92美元的利润,这是因为任天堂的Wii机器在硬件性能上集中关注游戏表现,而没有在音画质的提高等这些耗费资金的地方下太多功夫。跟索尼的PS3和微软的Xbox 360相比,任天堂的Wii是一款更加纯粹的“游戏机”,这种功能上的相对单纯性也促进了它的使用者更多地购买游戏软件,可以说,任天堂才从实质上执行了“剃刀与刀架”的定价策略。

而在一些曾经被“剃刀与刀片”定价模式统治的产品市场上,顾客心理的变化也促使这种定价模式发生了一些反转,机敏的企业会利用这种机会迫使市场重新洗牌。

比如在打印机市场上,以惠普为代表的打印机厂商长期采取“剃刀加刀片”的定价模式,以低利润甚至零利润销售打印机硬件,通过销售墨水获取丰厚的利润,目前全球喷墨打印机和多功能设备的年销售额还不到耗材墨水和打印纸销售额的1/4。可以说,“剃刀加刀片”对于消费者的障眼法在打印机市场上早已经失效,多年以来制约家庭用户使用喷墨打印机的主要原因正是墨水等耗材的成本太高。

同样拿吉列剃刀的例子来作对比,人们刮胡子的需求比使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的需求要更加具有刚性,刀片价格的高昂不会让人少刮几次胡须,而墨水价格的高昂则会大大减少打印的频率。因此,如果将每次打印的成本显著降低,那么人们很可能会购买更多的打印机和耗件。作为市场挑战者的柯达在进入打印机领域后,它所针对惠普、利盟、爱普生等市场领导者的竞争策略就是反“剃刀加刀片”的定价模式而行之。柯达推出的新型喷墨打印机主要面对家庭市场,售价在150美元到300美元之间,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要高出50美元左右,但柯达的墨水价格将削减一半左右,使用该公司的新型打印机,消费者打印一张4到6英寸照片的成本仅为10美分,而使用其它家用打印机的成本为29美分。柯达的挑战能否成功目前还未能得知,但它毫无疑问给打印机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与选择。

毫无疑问,“剃刀与刀片”定价模式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和启动新市场的战略,低廉的初始投入让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新产品,而利润丰厚的后续投入又能够保证企业的收入。但企业在采用这种定价模式之前,务必要先仔细地分析自身产品的需求结构与消费者心理,否则“剃刀”不但不能迅速地割开市场,反而会刮伤自己。索尼、微软与任天堂公司在视频游戏市场上的不同遭遇,以及柯达在打印机市场上的反其道而行之,都能够让我们对这一定价模式的利弊审视得更加清晰。

篇四:善用幽默教学 成就快乐人生

善用幽默教学 成就快乐人生

作者:陈武军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享受课堂”“快乐课堂”的观念应运而生,且日益深入人心。用幽默艺术激活课堂,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追求。思想品德教师如能创造性地运用幽默手段于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和感知社会,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情趣和魅力,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幽默艺术

如果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使课堂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进而创造一种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一、幽默的技巧与方法

创造幽默的具体技巧与方法不可胜数。正如孙绍挣教授所说:“方法变化多端,全在曲尽其妙,大体则有,定体则无。”

1.俗语法

俗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俗语大多诙谐、动听,或歌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在教学中,不时穿插一些俗语,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听了亲切朴实。在讲“我国存在分配不公现象”时,可引用“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管学生的不如看自行车的”俗语;在讲“粮食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俗语的运用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生硬的理论变得有趣,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

2.巧用笑典法

根据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或引用幽默谐趣的典故,即可达到内容与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在讲公民有“言论自由”时,可联系到我国封建社会有严格的“忌讳”制度,有意加叙一个笑话:古代有个大官叫冯道,他的门客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道德经》开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因忌讳冯道之名,不敢读出“道”字来,只得念“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这个笑话的使用,使学生对封建社会的“言论自由”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刻意精细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模糊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戏剧性的幽默效果。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可这样来描述人体的物质价值:“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的脂肪可以制造七条肥皂,碳可以制造9000支铅笔,磷可以制造2200根火柴,铁可以制造2根铁钉……”这样“严肃认真”的精细论证使人忍俊不禁,可使学生既享乐意又得教益。

4.形体幽默法

形体幽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形体艺术。像幽默大师卓别林通过各体态、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富有体态之美。笔者在一次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时,顺手拿起一根教鞭,搁在肩上,做出像《举起手来》里的潘长江扮日本人走进了村庄的姿势,教鞭朝前一甩,做出个点火烧房的动作,又把教鞭往腰间一收,做出了残忍地用刺刀刺杀人的姿势。这一系列的动作,通过教师精彩的表演,使学生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狠、残暴的丑态,在愉悦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熏陶和深化。

二、幽默意识的训练和提高

有许多教师认为“幽默”是一种特殊“细胞”功能,而这种特殊的细胞自己生来不具备,却不知幽默细胞是可以“人工培植”的。

1.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首先要具有宽松的幽默心态的涵养,因为幽默是智慧的结晶,是健全的理性和深厚的修养的产物,也是一种感知和发掘世界上一切可笑对象的能力,是一种理解和创造笑的才能,更是一种达观而敏锐、直率而又坦然的人生态度。其次要培养新奇的思维方式,因为有趣的往往不是举动本身,而是在于人们以属于自己的有趣的方式来看它。

2.善于发现,精于选用各种幽默资料

教学幽默的来源主要是:(1)生活中的幽默。如我们周边的人身上存在的及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俏皮话”等。对这些“活”的幽默源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2)艺术中的幽默。主要是各种幽默艺术作品,诸如笑话、漫画、相声、歇后语、打油诗、诙谐曲、文字游戏等。对于这些幽默材料要是顺手拈来,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3.掌握表述幽默的技能

(1)弄清幽默艺术的形成结构和引笑机制。因为要使幽默产生良好的效果,引起悬念,必须引人入胜,铺垫渲染应当隐而又伏,不动声色,贫嘴滑舌只能适得其反。(2)把握好幽默的时机。只有在铺垫和渲染很充分时,再抖出“包袱”才可以优化幽默艺术的效果。(3)注意度的限制,不要过分。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否则会成为瞎胡闹和开玩笑,如果只为

了追求廉价的笑声和表面的热闹场面而将无谓的幽默加于教学过程,是不必要也是不应该的。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和文化程度,使幽默能适人、适时、适度。因为使用幽默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幽默可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小明.发散思维与语景[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02.

篇五:教育无用论

教育无用论

摘要 在教育历史上,“读书有用”的信条后总伴随着“读书无用”的阴影。近几年来,新“读书无用论”新流行,其实质是教育价值选择的困境。通过与教育价值选择有关的几个问题分析,发现新“读书无用论”产生的根源是教育价值的单一性,所以教育多元化发展的策略对解决这一问题大有裨益。

关键词 教育无用论教育价值选择困境

从个人到家庭到国家,“读书有用”这个命题几乎都是成立的。接受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最佳途径,是个人谋取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最优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接受教育将越来越难以在社会中生存。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是需要教育的,没有教育对人类文明的传承,社会发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优先发展更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在一个几乎不容置疑的命题之下,却伴随着一个相反的声音:“读书无用!”它的的确确存在着,并且在特定的时期还显得相当突出,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一、新“读书无用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读书无用论”引起了两次关注。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刚刚开放,体制不完善,一大批人通过下海经商成为暴发户,出现了一些脑体倒挂的现象,“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流行语广泛流传。

另一次就是近几年重新流行起来的新“读书无用论”。 2006年3月14日,据重庆涪陵区招办统计数据:2006年,该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4 296人,另有541名高三学生没有报名,占高三应届学生人数的10%以上。

与改革开放初期“读书无用论”的内涵不同,新“读书无用论”是一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以后经济收入没有太多贡献,不能帮助受教育者个人改善生活,不能实现个人向上一级阶层流动的目的而感到高等教育无用的论调和看法。

在知识经济逐渐形成,知识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的今天,追求知识,接受教育应该成为社会与个人的共识。但此时“读书无用论”却沉渍泛起,其背后的原因不能不让我们引起重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舆论,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也不能简单地判定它是“错误的”,是“伪命题”,更不能毫不思索地指责该论点持有者“无知”、“短视”等等。我们更应该理性地面对这一论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背景,找出问题的实质,追寻其存在的理由和机制,寻其病根,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消除“读书无用论”的消极影响。

二、实质:教育价值选择的困境

“读书是否有用?”这个命题实质上是对教育价值的拷问。人们对教育的态度是建立在对教育价值的评价之上的,对教育价值的不同评价,导致人们对教育持有不同的态度。用系统论的观点看,由于主体的状态不同,需要的对象和水平一样,以及教育价值客体属性的多样性,教育价值观体系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张楚廷认为,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即教育的“有用”“无用”的问题上,至少涉及以下几个问题:有用无用?何以有用?何处有用?何时有用?大用小用?对谁有用?谁知有用?在新“读书无用论”的背景下,追问这些问题使我们对新“读书无用论”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一)个人与社会的分歧:教育对谁有用。

同一教育活动同时包含着两个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同样,教育价值也包含着两个方面: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的个人价值。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现在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家是教育社会价值的典型代表。

教育的个人价值,体现着个人的生存价值,发展价值和创造、享受的价值。受教育者是教育的最终承受者和实现者,教育只有被受教育者认可才能发挥作用。教育对受教育者必须是“有价值”的。如果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生活没有改善作用,那么,他就认为教育是“没有价值”的。受教育者总是倾向于首先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教育。

长期以来,教育对社会价值的重视与对个人价值的忽视,是“读书无用论”生长的土壤。

(二)教育功利:直接有用还是间接有用。

直接有用(教育的直接价值)是指教育的价值能转化为直接改变个体生活的力量。如教育能改善个体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间接有用(教育的间接价值)指教育通过改变个人的生活态度、思想、修养、品格、行为等方面,使个人内在素质得到提高,间接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如音乐能怡情、文学能养性、科学能益智。

新“读书无用论”者大多是农民阶层和城市低收入阶层。他们更关注教育的直接价值,他们更关注的是教育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点什么。但是,当前主流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的间接价值。有人说:“在大学学四年不如在外面干一个月学得多。”反映的是教育中学生直接价值的缺失。

(三)教育价值的实现:何时有用。

有一种观点批评“教育无用论”,认为“教育无用论”是一种“短视”行为。论据是: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收入高于其他非大学生群体。他们认为从长期看,教育的

回报是可观的。但是,他们忘了“读书无用论”者的现实处境。“读书无用论”者大多出身于低收入的家庭。在大学费用不断上涨的今天,上大学就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据调查,教育让近四成家庭背上了教育债务的包袱。38.2%的家庭每年都要产生来自教育的债务,而且债务额多为1 000元以上,其中年债务额大于5 000元的家庭占所调查家庭的20.2%。对于农村家庭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这个比例恐怕会高得多。对家长来说,孩子毕业后马上找到工作,还清债务,补贴家用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培养一个大学生,大概要花12-15万元,按目前大学毕业生不足2 000元的工资水平计算,要收回投资至少要5-8年。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如何承担得起这种回收期长的投资呢?

(四)教育价值的实现程度:大用还是小用。

“教育有多大用处?”这个问题同样是教育价值选择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读书无用论”者之所以认为“读书无用”,某种程度上是指“读书没有大用”。当他们发现花费了十几年心血和钱培养的大学生,薪酬竟与没有接受多少教育的普通工人一样,甚至更低时;当他们发现所学知识在谋生中几乎无用时;当他们发现十几年的教育投资连投资都难以收回时,他们自然感到读书没有多大用处了,不如不读成了他们的选择。教育是累加的人力资源投资,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年限越长,收入应该越高,这是人们选择教育的直接原因。然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紧张,使情况发生了显著改变。2006年调查显示,外出务工人员的月工资平均预期已达1 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预期已降至1 000元左右。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成为“读书无用论”最有力的论据。

通过几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具有现实的原因:当前的教育价值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在种种困境之下,他们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读书无用论”。放弃成为他们“无奈而理性”的选择。

三、根源:教育价值的单一性

通过对与教育价值选择有关的几个问题的追问,我们可以发现,“读书无用论”者之所以选择放弃接受教育,是因为当前教育无法满足他们的教育诉求。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当前的教育具有单一性。教育的单一性使其无法满足某些群体的教育需求,教育的单一性是“读书无用论”产生的根源。

(一)教育目的的单一性:以培养社会人才为目的,忽视个人教育价值。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目的都具有深厚的社会本位色彩,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厘定教育目的,忽视个人受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取向。而教育目的统摄整个教育实践。教育目的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评价的取向,人才培养的模式等。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使我国教育带上深厚的社会功利色彩,个人教育价值被排斥,故在当前教育环境中较难实现教育的个人价值。

(二)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以理论知识为主导。

从中小学到大学,理论性知识在全部教育内容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学习几乎等于背公式、背定理、背观点。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学生甚至不知道社会到底需要一些什么知识。学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不少用人单位抱怨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充分暴露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弱点,反映了教育内容不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这一现象与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育内容单一不无关系。

(三)教育培养方式的单一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扩招简单化。

当前大学培养模式仍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然而扩招之后,由于毕业生数量剧增,学术研究岗位容量不大,事实上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层次下移,多数毕业生从事的是实践型工作。这些工作不需要过多的理论,甚至与学校培养的方式大相径庭。扩招之后,各高校没有根据新的形势调整培养方式,旧瓶装新酒,使得学生处于学非所用、所用的又没学到的尴尬局面。

(四)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当前教育评价方式以学科评价为主,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考试的盛行。这种评价方式将学生禁锢于学科的学习中,脱离社会,失去社会实践的机会。至今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反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极力反对学生创业。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培养社会生存技能,容易培养出所谓的“书呆子”。

教育价值的单一性使“读书无用论”者失去了选择教育价值的余地。对他们来说,不选择教育意味着失去很重要的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机会,但选择并不适合他们的教育,不但成本巨大,更因为低回报和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使生活面临更大的挑战。教育对他们来说,已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四、对策: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教育价值选择的前提是有可选择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我国社会发展已呈多元化的态势。解决“读书无用论”问题,应使教育实现多元化发展,创造多元价值,以满足不同群体对教育的需求。

(一)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教育内容不应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应该关注实践,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持续更新的课程开发和管理体系,使课程及时反映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教育的内容也不应只反映社会价值的追求,要满足个人教育价值追求。设置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活的课程,有利于直接改善学生生活的课程,更多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二)培养方式和途径的多元化。

设置多种形式的教育以满足不同阶层的教育需求。除全日制、函授、自考等正式学制教育之外,应开设更多适合不同群体的非正式学习形式,培植以受教育

者需求为导向的,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以提高他们急需的知识技能为目标的临时培训体系。

加大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寓教育于社会之中,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供学习者选择,使人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接受到他们想要的教育。

(三)教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不再单纯以学历和文凭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或作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了,而是趋向于多元化评价。以此适应,教育评价也不应再以单纯的学业评价来判定学生的成功,应发展多元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评价应关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教育多元化的实质是使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使每个阶层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不同取向的教育价值都能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平衡发展,既有社会价值又有个人价值,即有长远价值又有短期效益,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激发所有人追求教育的热情,摆脱教育价值选择的困境,清除新“读书无用论”存在的根源,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安邦.教育价值选择的困境与对策——解读新”读书无用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

[2]李先军.科顿姆对教育无用论的批判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9,(1).

[3]谯欣怡,沈有禄.试论”新读书无用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4]王文龙.读书无用论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J].学术论坛,2010,(5).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