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0:32:00 作文素材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作文素材

篇一:《望庐山瀑布水二首》系年新考

《望庐山瀑布二首》系年新考

邓志英

摘要:《望庐山瀑布二首》一诗的系年主要有詹瑛先生的开元十四年说和郁贤皓先生的至德元载说,前者认为该诗是李白出蜀之作,后者认为该诗是李白至德元载隐居庐山之作。本文以李白生于神龙元年为考证基点,通过对李白行踪交游的考查,认为《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开元十六年春夏之间,李白自江夏前往金陵的途中登历庐山所做。

关键词:开元十四年说;至德元载说;开元十六年

A New Study on the Writing Year of Two Songs of the Lushan Waterfall

DENG Zhiying

Abstract: The poem Two Songs of the Lushan Waterfall is said by Mr. ZHAN Ying to be written in Kaiyuan 14th Year, and it is also considered by YU Xianhao to be created in the first year of Zhide. The former thinks this poem is made by LI Bai when he left Sichuan province, while the latter believes that the poem is the creation of LI Bai when he was in solitude in Lushan during Zhide the first year. This paper is based on LI Bai's born in Shenlong year for researching. By checking LI Bai's whereabouts and friends, the author regards this poem as a work of Kaiyuan 16th year,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when LI Bai was stepping on Lushan on his way from Jiangxia to Jinling.

Key words: The 14th Year of Kaiyuan Reign Theory; The First Year of Zhide Reign Theory,;the 16th year of Kaiyuan reign

《望庐山瀑布二首》的系年主要有詹瑛先生的开元十四年说和郁贤皓先生的至德元载说。开元十四年说见于詹瑛先生的《李白诗文系年》,该书以李白生于长安元年为依据对李白的诗文进行系年考证;在书中詹瑛先生以开元十三年为李白出蜀年,以李白出蜀后第二年为其首登庐山年,从而认为《望庐山瀑布二首》作于开元十四年。至德元载说见于郁贤皓先生《李白选集》,郁贤皓先生在此书中对詹瑛先生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望庐山瀑布二首》当是李白在至德元载秋季隐居庐山时所作。本文通过对李白生卒年与其初期的行踪交游情况的系统考证,认为这两首诗的既不如詹瑛先生所说的写于开元十四年,也不如郁贤皓先生所说的写作于至德元载,而是写于开元十六年。本文将先对詹瑛先生的开元十四年说和郁贤皓先生的至德元载说中存在的歧误进行探讨,然后以李白生于神龙元年为考证基础,结合李白早期的行踪交游情况对《望庐山瀑布二首》的系年展开全面、系统的考证。

一、 对开元十四年说与至德元载说的歧误的探讨

詹瑛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将《望庐山瀑布二首》系于开元十四年,郁贤皓先生在《李白选集》中将《望庐山瀑布二首》系于至德元载。詹瑛先生和郁贤皓先生的这两个观点及其依据都存在一定的歧误之处。

1、对詹瑛先生开元十四年说的探讨

詹瑛先生提出,《望庐山瀑布二首》是李白在出蜀第二年登庐山所作。按詹瑛先生的说法,李白开元十三年出蜀,到达江夏,开元十四年即前往金陵一带东游,而《望庐山瀑布二首》就是在这次东游途中登游庐山所作。

詹瑛《李白诗文系年》载曰:

开元十四年丙寅(726) 白游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更客汝海。(略见《上安州李长使裴长使二书》)

望庐山瀑布二首 任华《杂言寄李白》:“登庐山,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余爱此两句。”此指诗第一首。华诗下文又云:“中间闻道在长安,及余泪止,君已江东访元丹。”则望庐山瀑布诗盖入京以前作也。按白虽屡游庐山,而大都在去朝以后,其在天宝以前者约当是时(开元十四年)。

詹瑛先生通过对任华《杂言寄李白》的分析,认为这两首诗是李白在入京以前登庐山所作,这点是正确的。李白确实是在他前往金陵、广陵的途中登游庐山,并且写下了这两首诗。但是李白是不是在开元十三年出蜀的呢?又是不是在出蜀第二年即前往金陵呢?这两点有待商榷。

詹瑛先生认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出蜀的观点依然继承自王琦,但是对于王琦的这一观点,郁贤皓先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李白出蜀时间是开元十二年。郁贤皓先生在他的《李白从考》中写道:

从李白“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行踪排列考察,当在开元十二年(公

元724年)秋天。试将李白行踪叙述如下:李白在开元十二年秋天“发清溪,下渝州”(《峨眉山月歌》),很快到了荆门,写有《渡荆门送别为诗》,《初下荆门》诗。

对此,我更认同郁贤皓先生的观点。

在李白早期的行踪路线上,许多人都将李白首次游庐山系于他出蜀的第二年,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考证中,都以李白生于长安元年为立论基础。如果以李白生于长安元年计算,按李白自述的他在二十七岁时在安陆成婚娶许氏,即他必须在开元十四年到达安陆。而在李白到达安陆与许氏成婚之前,要上三峡,游巴东一带,再“千里江陵一日还”,返回江陵之后还要“南穷苍梧”,与吴指南同游洞庭,在吴指南死后去往金陵,在金陵至少逗留了一年之久后才又返回洞庭迁葬吴指南。李白开元十二年秋天出蜀,如果开元十四年在安陆成婚,则不得不将李白婚前东游金陵那段行程安置在开元十三年到十四年之间。但是以唐朝时期的交通条件,李白要想在两年之内完成这么漫长冗繁的行程游踪是不可能的。本文以李白生于神龙元年为考证基础,这点将在后文详细论述。李白生于神龙元年,如此则李白二十七岁婚娶许氏应当是在开元十八年。只有这样李白才能在开元十二年出蜀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他“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等繁复的游程。李白在开元十二年秋天出蜀后正确的行程路线,应当如下:开元十三年至开元十四年间往返于巴东至江陵一带,开元十四年至开元十五年间北游汝州、洛阳一带,开元十五年春在江夏送别孟浩然,随后南游洞庭湖,开元十六年自江夏前往金陵,途中路过庐山。《望庐山瀑布二首》即写于开元十六年途径庐山时。本文亦将在后文详细论证李白的这段行踪路线。

因此,笔者以为詹瑛先生所持的李白开元十三年出蜀、开元十四年首游庐山的观点有误,李白应当是开元十二年出蜀、开元十六年首游庐山。

2、对郁贤皓先生至德元年说的探讨

郁贤皓先生在他的《李白选集》中提出《望庐山瀑布二首》不是李白初期作品,而是他晚期隐居时候的作品。

郁贤皓《李白选集》载曰:

其一:按詹瑛先生《李白诗文系年》谓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疑非

是。疑为至德元载(756)隐居庐山时作。其二:按诗云“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似非初出蜀时作。疑作于至德元载隐于庐山之时。

关于李白至德元载隐居庐山的这段经历是没有争议的。

王琦《李太白年谱》记载:

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即天宝十五载也。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始改元至

德。)太白自宣城之溧阳,又之剡中,遂入庐山。”在安旗的《李白年谱》中,也写到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李白“春往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海,到安陆。

李白确实在至德元载时隐居于庐山屏风叠,那么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望庐山瀑布二首》是不是确如郁贤皓先生所说的写作于这一时期。我认为,郁贤皓先生的观点存在歧误。

首先,郁贤皓先生的观点他本人也并不能肯定。郁贤皓先生在说到这首诗的系年时,只是从诗词语气“‘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似非初出蜀时作”,只是一种个人感受上的判断,并不能作为绝对的依据。而且他本人在陈述这一观点时也使用了一个词:“疑似”。也就是说,郁贤皓先生自己也并不能确定他的观点是否正确。相反,看《望庐山瀑布其二》:“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诗人情感激情澎湃,满怀年轻人的蓬勃生气。而李白在至德元载时已经五十一岁,更兼历经官场沉浮,心态渐老,很难写出这样的诗句。

其次,此诗应当写于李白入京之前。前面詹瑛先生已经说过,任华的《杂言寄李白》中有如下句:“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登庐山,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余爱此两句;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斯言亦好在。??中间闻道在长安,及余泪止,君以江东访元丹。”从这里看,李白写下“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当在他入京之前,则此诗断不可能写于至德年间。

再次,此诗体现的时令与李白至德元载隐居庐山期间的时令不合。按史书记载,至德元载时李唐发生安史之乱,秋季时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逃入蜀地,李白听闻了这个消息后方入庐山,隐居于屏风叠。而我们看《望庐山瀑布其一》:“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庞沛充足的水量只有春夏才有,因此与至德元载秋季李白入庐山的时节不合。而这年冬天,李白就被永王璘几次相邀,下山入幕,因此也不可能在来年春夏写下这首诗。

第四,此诗与李白至德元载期间的诗文不似同时期之作。李白隐居庐山期间曾作有《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一诗,对比彼诗与《望庐山瀑布二首》就能发现它们显然不是同时期之作。《望庐山瀑布其二》中有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诗歌措辞清壮,显示出作者心境的疏落明朗。而反观他这一时期的诗作《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荆门倒屈松,梁苑倾邹枚。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诗歌略显颓靡,散发出诗人避世的意愿。对比此诗与《望庐山瀑布二首》,不论是诗歌风格还是其中体现出来的作者心态、精神情绪,都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不是同一时期作品。

综上四点,笔者以为《望庐山瀑布二首》不会是李白至德元载年间的作品。

二、《望庐山瀑布二首》作于开元十六年的考证

1、以李白出生于神龙元年为基础

詹瑛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将《望庐山瀑布二首》系于开元十四年,郁贤皓先生在《李白选集》中将《望庐山瀑布二首》系于至德元载,这两本书在考证李白游踪和诗文系年时都是建立在李白生于长安元年的基础之上,继承的是清人王琦的观点。在学术界对于李白生年的探讨中,占主流的观点分别是王琦的长安元年说,曾巩的圣历二年说,和吕华明先生的神龙元年说。在这些说法中,我认同的是吕华明先生的神龙元年说。其实在李白的生年问题上,唐人材料中早就有明确的记载。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他的《草堂集·序》中明确写道:“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在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也明确记载着:“神龙初,潜还汉广”。唐代以“神龙”为号的纪年总共才两年,即公元705年和公元706年,那么无论是“神龙初”或是“神龙之始”,都应当是指的神龙元年。

王琦之所以认为李白生于长安元年,是他继承了曾巩关于李白应卒于宝应元年的说法,以及《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于至德二年的说法,并主要从《为宋中丞自荐表》的系年倒推李白生于长安元年。曾巩与王琦都认为《为宋中丞自荐表》是李白在至德二年所作,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在至德二年的时候,李白因为永王璘事而系狱,期间崔涣与宋若思共同为李白推覆清雪,并且宋若思还在李白出狱后代他写了这篇《为宋中丞自荐表》。但是在经过详细考证后,我们认为《为宋中丞自荐表》不是写于至德二年,而是写于乾元元年。李白一生前后有两次因永王璘事件而系狱,一次是至德二年,一次是乾元元年。我们在细读《为宋中丞自荐表》一文时,应该注意到文中有写到:“遇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复清雪,寻经奏闻。” “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中的“前后”二字即表明,李白在因永王璘而下狱期间,崔涣与宋若思是分两次为李白推覆清雪的。王琦与曾巩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注意到,李白先后有两次因他曾经入幕永王璘而受牵连。在至德二年,李白坐永王璘事下狱,崔涣积极为营救李白而奔走。而从这一阶段宋若思与李白的交往情况及宋若思本人在至德二年的行程来看,这一期间宋若思并没有专人地参与营救李白的行动。在乾元二年李白再次因永王璘受牵连,被流放夜郎。在他流放夜郎期间,朝廷曾有四次大赦,在这四次大赦中只有二月份的改元大赦的赦令范围能赦免李白的处罚。这次赦免虽然李白有幸在被赦免之列,但是审查手续却是相当的繁琐,于是在待赦期间李白就在寻阳的监狱中接受审查,以待赦免。至德二年时宋若思与李白的交情尚不深,而乾元二年时宋若思将兵三千暂驻寻阳,在

篇二: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水》、《瀑布像大人似的》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2、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量( ) 重叠( ) 拽着( ) 驱赶( ) ....

丰碑( ) 露出来( ) 没完没了( )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

紫烟:

⑵越看越叫人提心吊胆。 ....

提心吊胆:

4、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轻轻地翻动书页,聆听阳光的问(hòu) (1) ,欣(shǎng) (2) 落叶的轻舞;体悟浓郁的亲情,(xiǎng) (3) 受真挚的友谊;追寻先哲的思想,触摸生命的真(dì) (4) ——阅读改变人生。

5、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生学会了与别人合作,( )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成功的捷径,( )可以帮助别人获得提高和发展,( )可以为大家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很好的基础。

A、要么 要么 并且 B、只有 才 还

C、如果 就 还 D、不仅 还 并且

【语言表达训练】

6、瀑布是流动的,作为诗仙的李白怎么糊涂了呢,竟然用了一个“挂”字?

7、“又分明是被驱赶着的/被自身的重量愣拽着的”一句中“驱赶着”“ 愣拽着”有什么表达作用?

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人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 :“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②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 “很受伤” 。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面对上面材料中的妇女和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易于对方接受。)

⑴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

⑵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10、下面两则材料 , 反映出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请将这一问题写在下面 , 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条相应的建议。

①据某报调查,15-45 岁这个年龄阶段,有近 60% 的人不知道2006年5月14日是什么节日。当知道这天是“母亲节”时,在访问中,很多人认为这一天与往日相比,也不是特别在乎,也没有打算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还有部分人认为,这天是外国节日,我们没有必要去记住它,过好自己的这一天就可以了。

②据调查统计,约有57% 的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并且在这一天往往要邀请同学或朋友来祝福一下。但是对自己母亲的生日却不知道。主动关注母亲生日的也不多,在母亲生日到来之际,往往需要他人的提醒。

两则调查材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建议: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1-15题。

望庐山瀑布水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标题“望庐山瀑布水”是什么意思?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

13、“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14、“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15、“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完成16-19题。

(一)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16、阅读全诗,简要说说诗中的“野花”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17、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并简要谈谈欣赏的理由。

(二)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8、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19、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zhòng chóng zhuài qū bēi lòu liǎo

3、⑴紫烟:紫色的烟云。

⑵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4、⑴候 ⑵赏 ⑶享 ⑷谛

5、D

【语言表达训练】

6、联系前面的“遥看”来理解,正因为是远看,所以瀑布就好像静止不动似的;“挂”字突出了山崖的陡峭,突出了瀑布的笔直,一个“挂”字,把眼前的瀑布凝成了一幅不动的山水画,这是对瀑布的静态的描写。

7、“驱赶着”“ 愣拽着”除了表现水的不同状态外,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8、A

9、略

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 所答符合语境且与题干要求相吻合即可。

10、“共同问题”参考示例:不少人忽略对母亲的关心,而关注自己的更多。(或:不少人对自己考虑更多,对母亲关心不够。) 建议略。

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反映的共同问题只要能从两则材料中得出即可,所提的建议是针对探究出的结论而且恰当即可。

【课内同步阅读】

11、“望庐山瀑布水”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水。

12、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13、离瀑布较远的地方。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14、水流快、山势陡的特点。

15、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课外拓展阅读】

(一)16、平凡,乐观,自信,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17、略 点拨:理由符合诗意即可。

(二)18、满、压

19、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篇三:《望庐山瀑布》备课

第三课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另:

杜甫,字子美。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杜牧诗有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古人曾对《望庐山瀑布水二首》的第二首七言绝句作出极高的评价:“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备。”

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入乎其内指入世,即进入而置身其中;出乎其外指远而观之,超然看世界。

【延伸】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学过的有哪些)

比喻、夸张

李白还有别的是用了这种手法吗?

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篇四:比较感悟《绿》《望庐山瀑布水》《站立起来的水》练习题

比较感悟

绿 诗二首

⊙收获平台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踞( )几绺( )棱角( )倏地( )石穹门( ) .....

皱缬( )尘滓( )蕴蓄( )明眸善睐( )( ) ......

二、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绿□□□ □绿□□ □□绿□ □□□绿

三、品读课文《绿》第三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以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呢?

2.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的水呢?

*3.丰富的想象与充满诗意的语言,是此段的突出特点。请举一句为例,从语言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条河流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⑾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⑿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⒀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⒁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⒂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⒃理所当然,我必须问自己。

(选自《辽宁日报》2004年12月13日)

1.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为理所当然→□□→明白 →□□→□□的过程。

2.第③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

3.第⒁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

5.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主旨。

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意在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轻松一刻

中国治水名人

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公元前598-前591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人称安丰塘,其周长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西门豹,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

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王景(约公元20-90年),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

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从小有志,发愤读书。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他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安石(1021-1086),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持变法期间,制订颁布了《农田水利约束》,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水利建设高潮。

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对天文、历法、水利三方面贡献很大。他一生官至都水监,掌管全国水利工作,治水功劳无数。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道、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项建议,得到元世祖的称赞。1264年在宁夏等地修复、新建了数十条引

黄灌溉渠道,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唐徕渠、汉延渠等就是当时修筑的。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引浑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运的作用。1275年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为运河全面沟通奠定了基础。1291年修复通惠河工程。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潘季驯(1521-1595),乌程(今浙江 湖州)人,明工治河专家。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贡献。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以后治河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

李仪址(1882-1938),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曾赴德国学习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与张謇一道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现河海大学的前身),引进西水利技术。主持兴建了陕西泾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导淮委员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等,为我国近代治水的先驱。

比较感悟

绿 诗二首

⊙收获平台

一、jù liǔ léng shū qióng xié zǐ yùnxù móu lài

绿肥红瘦 柳绿桃红 红男绿女 花红柳绿

三、1.这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梅雨潭的绿;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顺序。

2.以此反衬梅雨潭绿得恰到好处,妩媚动人。

3.此题开放。示例:“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此句既想象丰富,又充满诗意,作者意在表现梅雨潭的绿水是灵动的,摈弃了抽象的概念,而作了十分形象的假设,这绿水能使盲妹明眸善睐,这是多么富有灵性的绿啊!

⊙发展空间

1.愕然 珍惜 怀念(反思) (顺序不可颠倒)

2.①充分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②突出了我当初享受美景而不懂珍惜的心理;③表现了对当初不懂珍惜的懊悔之情。(意思对即可)

3. ①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我们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生存的环境被破坏);②我们心中的爱枯竭了;③我们的心灵被污染(不再纯洁)。(意思对即可)

4.指家乡的那条河;指心灵的河流;记忆中美好景象和童心童趣象征;那条河流”哺育和滋润了我;我感情和思想变化的触发点。全文的感情线索。(意思对即可)

5.B (正确的理解是:为了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

快乐探究

游记小品二篇 白洋潮 钱塘江观潮 水之歌,水之思

⊙收获平台

一、鳞鬣 窈窕 微岚 喧嚣怒诟 羸马 飚风 烟霾

二、1、⑴红色的楼堂,珍珠般的佛塔,掩映在绿树丛中,格外秀丽典雅。⑵(他们只要)不是特别忙碌没有空闲,就没有一个不到这里来。⑶那设席饮酒的人,只顾喧嚣吵嚷、嬉笑怒骂,与这美好的山水氛围,全然不和谐。这哪有什么乐趣呢?⑷(在江南,)早春时节已经可以去郊外游赏,哪像在北京艰苦到这种程度!⑸如果不是实在不得已,却风尘仆仆到这里,我看这真是荒谬啊!⑹写下(这次游历),用来记录我自己着迷于仕途中的钻营而未感到羞耻,好坏颠倒而未曾算计得失。

2.此题开放,能自圆其说即可。提示:一是实际情况不同,二是心境不同,致使两篇游记大相径庭。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天下的好文章并无固定的模式,写文章不可“人云亦云”,而须“独抒性灵”,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来。 ⊙发展空间

1、总领全文,点明主题。

2、应加上顿号。不加标点,可以一气呵成,突出作者所见之水之多,衬托下文两处水的经典、耐看。

3、A.

4、因为都江堰的水能服务于人类社会。

5、⑤⑥段,或第⑥段也可。

6、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最典型(有代表性),最有特点。

7、此题开放;喜欢都江堰之水的,应抓住它服务于人类,或柔顺、可塑、长流不息的特点来阐述;喜欢九寨沟之水的,应抓住它启迪人类、净化心灵、包容一切等特点来阐述。(只要抓住一点阐述即可)

体验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

1.拂 邃 震 滥 睐 涛

2.chù cī biě yì chà sǒng liè bò

3.答案略。

4.示例:(1)老爷爷,您好!我是××中学的学生,正在进行社会调查。你看咱们身边这条河现在河污染严重。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有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河中??对这些现象您有什么看法呢?(2)局长,您好!我是××中学的学生,正在进行社会调查。本市内河污染严重,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有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河中??环保部门对这个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能请您谈谈吗?

5.语文像苍穹一样广袤,你可以在阳光下欣赏天的明丽,也可以在星光中探寻天的神秘。

篇五:李白诗全集 卷二十

李白诗全集 卷二十 (古近体诗三十六首)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

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

珠箔悬银钩。 (

飞梯绿云中。

极目散我忧。 (

暮雨向三峡。

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

如上九天游。

登峨嵋山

蜀国多仙山。

峨嵋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

绝怪安可息。

青冥倚天开。 ( 银一作琼 ) 忧一作愁 ) 开一作关 )

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

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

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

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

尘累忽相失。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傥逢骑羊子。

携手凌白日。

大庭库

朝登大庭库。

云物何苍然。

莫辨陈郑火。

空霾邹鲁烟。

我来寻梓慎。

观化入寥天。

古木朔气多。

松风如五弦。

帝图终冥没。

叹息满山川。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陶公有逸兴。

不与常人俱。

筑台象半月。

迥向高城隅。 ( 向一作出 )

置酒望白云。

商飚起寒梧。 ( 商一作高 )

秋山入远海。

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 ( 明一作清 )

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

爱此暂踟蹰。

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

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

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

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

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

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

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

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

千春卧蓬阙。

早望海霞边

四明三千里。

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

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

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

青龙白虎车。

焦山望松寥山

石壁望松寥。

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

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

举手来相招。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