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7:26 体裁作文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体裁作文

篇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作为90后的年轻人,我对改革开发之前的情况或许并不太了解,但是对改革后的景象却是比较熟悉的。当然改革开发之前的情况虽然明天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但是还是从老一辈的口中了解到不少情况......

中国改革的历程首先是从农村起步、率先在农村突破,而改革开放又推动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而我就是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所以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说起一些以前事,记得奶奶爷爷总说以前买东西还拿着票才能买得到,如买粮食就得拿粮票,买衣服得拿布票,买油要油票,买鞋子还得有鞋票......

奶奶说那个时候的生活用品都比较紧缺,所以什么都的省得用,就拿布料来说吧,奶奶说那个时候衣服都是凭着布票买了布料自己缝制或者请人缝制之外,有时候一年都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我爸爸小的时候,他们兄弟姐妹几个的衣服都连着穿的,哥哥长高了衣服穿不了就给弟弟穿,姐姐的衣服穿不下了就留给妹妹穿,而且有时候衣服都破了还几个洞了都舍不得扔掉,把破的地方缝补上还是接着穿。由这样的生活小细节就能看得出来,改革开发之前的生活物质确实是比较短缺的。

根据奶奶的说法,以前除了物质的量少之外,生活物质的种类也比较少的,比较衣服,颜色比较单调,大都是灰蓝色,而且款式都差不多,男女老少都一个样。其实在小的时候我有看过妈妈的一些衣服,那时候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了,在我的记忆当中那时候的颜色和款式虽然比之前多了不少,但给我的印象还是比较单一的,没办法跟现在色彩斑斓、潮流不断的服装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进行了制度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的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在改革的春风中获得实惠,是农民增产又增收。但是,农业在国家各个产业中仍是薄弱环节,农村的节奏仍然赶不上工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农民生活水平总体来说仍处于落后状态。

记得小的时候家乡那边每年种植水稻的时候都是人工插秧,连田都是人牛犁田;收割水稻也是人工用镰刀收割,谷子也都是用打谷机打下来的,生产效率是很低。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就引进了插秧机和收割机,虽然效率还相对比较低,但是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提高了很多倍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迅速结束了那种有啥吃啥,吃啥没啥的历史,逐步实现了吃啥有啥,而且已从梦寐以求的大米饭、大膘肉向营养饮食,健康饮食的轨道转变了。现在吃对于中国人来说已不成问题,反倒是将简单的吃的需求,变成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一排排宽敞、漂亮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家随着孩子们长大成家的需要,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建起了砖瓦房而且是彩电、洗衣机、太阳能等现代家电一应俱全。早在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电扇、空调所替代了。现如今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惬意了。

经过改革开放30几年的大发展、大飞跃,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地提高,改革开放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变成了一个强大、强盛、富饶、文明的新中国。虽然我不是真真切切地目睹这一切,但是我却真是地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家庭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篇二:社会调查论文之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社会调查论文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历史在不停的向前走,社会是发展的,世界时刻在改变着,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国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来看,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累累的硕果。所以,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了解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以及结合我市的情况来看待改革开放,对此展开调查和收集资料。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正是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30年前,我们挣脱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却仍然迷茫于“两个凡是”的阴影中;30年前,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匮乏是我华夏泱泱大国的心痛;30年前,我们身羸体弱,饱受西方诸国歧视,政治、经济、文化受制于人。30年后的今天,我们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从红级网络的大众打虎群体到称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莘莘学子,无不飞扬着解放思想的红旗;30年后的今天,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都市文化已逐步取代了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旧主题,皮尔·卡丹、奔驰宝马在中国已变得毫不稀奇,货物琳琅满目的巨型超市星罗棋布;30年后的今天,中国担当了亚太地区金融的定海神针,深沪交易所的蝴蝶扇动翅膀能带来纽约华尔街的厄尔尼诺,中南海成了第三世界利益的代言人,2008北京奥运牵动了整个地球村。

是什么在3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3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3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细数改革开放的点滴,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太大了,下面是通关此次社会调查中收集的一些资料以及结合本市的发展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作出的一些总结。

一、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化

(一)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初期,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国企改革向纵深的推进,以及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居民的就业空间和机会,收入来源不断扩大,劳动收入明显增加。平均每一就业者的年收入水平也从1986年的2560元、1990年的5542元到1993年突破万元,达11104.92元,1998年突破2万元,达20039元,2003年突破3万元,达30800元。

(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

“民以食为天”,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中一直占着主导地位。生活水平的提

高,使“吃”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正逐步缩小。2007年,珠海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为33.6%,比1986年下降了27.5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定律,珠海城市居民生活总体上正向富裕阶段迈进。

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渐趋合理

收入增长,居民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可喜变化,消费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渐趋合理,吃开始讲营养,穿开始讲档次,行开始讲方便快捷。居民的居住舒适意识、医疗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在这期间,人们改变了多年来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城镇居民用于吃的开支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1986年的61.1%下降为2007年的33.6%,而文化教育娱乐和居住支出的比重则分别由1986年的6.5%和6.4%上升为2007年的12.8%和8.1%。消费结构明显表现出生存资料比重减少,发展和享受资料比重提高的趋势。

(一)食品:注重营养健康

在食品消费中人们注重食物的营养,干鲜瓜果、各类鲜奶等已是居民家庭的必备。社会的进步使居民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方便快捷的食品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居民在外饮食消费逐年增加,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在外饮食达到1756.43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9%。

(二)衣着:追求时尚,展现风格

改革前,居民衣着消费极为单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社会提倡的风气。改革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各种款式花色的服装为居民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人们不再单纯关注服饰商品价格的高低,而是更加注重实用、品牌、时尚和个性,更加讲究着装整体搭配效果,着装与各类场合的结合,服装的高档化、时装化、品牌化、个性化、多元化成为服装消费的一种潮流,也形成了一种文化。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031.98元,比1986年增长11.8倍,人均购买服装13.56件。

(三)居住:居者有其屋,住房更加宽敞舒适

据调查,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3.1平方米,比1986年增加7.24平方米。居住条件的改善更为明显,从房屋产权看,2007年末,91.2%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住房产权。其中商品房占37.4%,房改房占38.3%,原有私房占15.4%。从住宅建筑式样看,有98%的城镇居民家庭住上了单元配套住房。100%的家庭居室内有厕所浴室,10.4%的家庭使用管道煤气,89.6%的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住房条件的改善增加了城乡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405.05元,水电燃料费支出945.70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6.3倍和12.5倍。

(四)耐用消费品:高档时尚,升级换代快

居民日常耐用消费品由“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富有的标志,早已被彩电、冰箱、洗衣机、移动电话、空调、音响、电脑所取代,并向着人工智能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家庭对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941.31元,是1986年的5.5倍。到2007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65.84台、电冰箱99.

30年来,关于吃、穿、住、行有太多的变化。从没的吃到你想如何吃就如何吃,从没的穿到下衣当上衣穿,上衣当下衣穿,从出门步行到坐飞机,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蜗居

斗室,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等等。

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天崩地裂,四川地动山摇。顷刻间,一场8级大地震让数万生灵遭涂炭,美丽城乡变废墟。琅琅书声,嘎然而止,吟吟笑语,瞬间逝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灾大难,见证党的执政宗旨。关键时刻,党和国家快速反应,迅速成立坚强的指挥部。铿锵救灾令,举国齐动员。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地震毁坏家园,毁不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和勇气;塌方阻隔交通,隔不断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党和人民筑就的钢铁长城,遏制了灾情的蔓延;亿万颗心汇成的暖流,催生了汶川的春色。最难忘,胡总书记第一时间作指示,关键时刻抵灾区,冒险跋涉查灾情,余震之中鼓勇气,深情亲吻小梦文,彰显“以人为本”亲民观;温总理深入一线指挥,数夜无眠,几度哽咽,使震颤的大地燃起希望——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迅速救援,全力以赴,打破了某些国家认为中国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变成一盘散沙的错误认识;国家调拨物资,社会捐款捐物,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雄厚。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三:论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我随即想起以下言论:

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

——墨西哥学者韦利娅·埃尔南德斯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联合国农发基金总裁

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打破了原有社会主义的教条。

——俄罗斯专家皮沃瓦罗娃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无疑是一项正确的政策,深谋远虑的政策。

——瑞士学者胜雅律

各国学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地位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30年间,中国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发展、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从封闭孤立到全球交往的历史性转变。

这不是空穴来风,这不是某个国家某个人的主观臆断,这是多国多学者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这是真材实料下名副其实的评论,丝毫没有夸大其实,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下面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变化做出详细阐述:

一、改革开放之经济变化

1、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0.3%。

2、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200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79万人。

3、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1978年-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1%,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二者分别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

4、住宅水平有所提高,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提高,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增长,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等都是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指标,是这些变化见证了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5、GDP数据显示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最直接的体现。

二、改革开放之政治变化

1、政治权威结构的变化。

2、意识形态在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3、政府功能在政治结构中的作用的变化。

4、利益集团的产生及其对政治结构的作用。

5、民主进程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结构的影响。

6、政治决策机制的变化。

7、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

8、政治控制体系的变化

三、改革开放之文化变化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改革开放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之始的喇叭裤、蛤蟆镜、爆炸头、拎着录音机满大街遛的“不良”小青年,到崔健“一无所有”的嘶吼吼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从对诗歌诗人的崇拜再到商业热潮,从国企改制到普及全民教育,中国人民的精神层面在这三十年间颠荡不已。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铁臂阿童木唐老鸭米老鼠的成功登陆,多元文化的迅速涌入填补了中国民众精神领域的空缺,多元的价值取向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文化心理的迷茫。中国人民透过窗口张望世界。

文化作为一种力量,正潜移默化地推动社会的深刻变革和进步。

四、改革开放之社会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

a、衣:由穿暖到个性化

b、食:由吃得饱到吃的好

c、住:由拥挤到宽敞舒适

d、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

e、用:由物资短缺到琳琅满目

f、通讯:由鸿雁传书到人员天涯近

2、社会地位变迁:国际社会地位明显上升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张;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最后,借用韦利娅·埃尔南德斯的一句话,“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

部分数据摘自互联网

篇四:改革开放给城乡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城乡带来的变化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关键字:

改革开放、住房、小康、娱乐活动、传统节日

摘要:改革开放使城乡的现状从地底飞跃到了空中。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以前的肉食为主到营养均衡搭配再到现在的绿色环保食品,品味需求越来越高。改革开放前,股市这个新名词对于内地大陆

还是很陌生的。改革开放之后,越开越多的人开始涉足股市。改革是富民之路。是改革,让人们扔掉了各种票证,远离了商品短缺,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正文: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的基本现实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三十多年前相比,无论是从影视剧中还是从现代史资料中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改革开放使城乡的现状从地底飞跃到了空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先从住房说起,毕竟大部分城乡的房子价格远没有某些极端城市的房价高。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大多数居住的依然是老一辈的那种瓦片房,保温取暖条件还是以小煤炉为主,既污染环境又不能保证温度。如果从现在的城市角度来看,那时候的所谓的城还不能称作城,仅仅是经济比乡村活跃繁荣那么一点点。住房条件还远远没达到城的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的得到发展,大片大片闲置的土地被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房,于是曾经的瓦片房慢慢被钢筋混凝土的单元楼房所代替。或许偶尔某个角落你还能发现片瓦房的影子,但是慢慢的他们会被淡忘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混凝土建筑。除了某些遗址,我们很难再找到他们的影子。这是住房上发生的变化。

再说说饮食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最大的饮食问题不是怎么吃,而是吃什么!温饱问题成为改革开放前困扰城乡居民的一大难题。并且改革开放前肉制品成为当时很多人追求的对象。在当时的各种限量按需制度下,有时候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政府的政策也做了适当的调整,私有制经济不再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看待,于是各种餐馆饭店小吃铺子如雨后春笋办的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饮食需求。不仅如此,就近些年情况来看,各大星级酒店也有在城乡大量出现的迹象。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确实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娱乐活动,也就是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活动。改革开放以前,人民的吃饭问题还没解决,娱乐活动除了正统节日的庆祝之外,其余时间都在为温饱发愁,没时间也没心思去考虑这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以前的肉食为主到营养均衡搭配再到现在的绿色环保食品,品味需求越来越高。再者就是电脑网络,电脑网络作为二十世纪的普遍通用工具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改革开放以前网络就像汽车对于普通民众一样新奇虚幻,感觉神秘莫测,改革开放后十几年内在个城乡逐渐普遍,咱们暂不提网吧的好与坏,但是从个城乡大小网吧林立的现象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推动精神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以前,谁家有一个黑白电视机那就是一个宝贝,这种情况在农村尤其

普遍,在不忙的时候好多人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欣慰看电视节目。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电视机作为快被电脑替代的产品早已经在千家万户所普及,现在由于电视节目之间夹杂的各种广告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厌倦。而网络这种节目中间不夹杂广告的优点越来越被大家所喜爱。还有就是人们也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观看影视节目,还想有更多的娱乐活动,于是各种网络公司就退出了各种游戏活动供大家消遣,网络的单机的不尽相同,让大家在警长的工作学习之余得到放松。说句大实话,改革开放后,不管什么,你要是不会玩几个游戏你就不好意思说你是新世纪的社会成员。不止于此,为了人们更加方便的沟通联系,各种聊天通信工具如期出现,QQ,MSN,YY以及各种电子邮箱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这些也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再说说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对待节日的态度。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的节日主要是中秋节、春节、国庆节等等一些传统的节日,广大学生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一些文化也慢慢地走进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好多国外的节日也被广大城乡居民所接受所庆祝。其中情人节和圣诞节更甚,过节的气氛都快赶上传统的节日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别再过国外节日的时候把自己传统的节日给淡化了。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改革开放以前谁要是敢当众送给和自己不相干的女性花朵,则会被认为伤风败俗,有伤风化,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暂且不说好与坏,这也是一种变化。还有就是城乡居民的绿化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每家都会养上几棵花卉,赏心悦目。

还有一点关于音乐方面的,改革开放以前唱歌的唱戏的等等这样的职业都是不受尊重的,常常会有某某因为不满意子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断绝关系,这样的事件并不少见,并且歌曲的内容大都是歌颂爱国英雄或者国家什么的。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各样的音乐歌曲大量出现,委婉缠绵的歌曲更是备受青少年的喜爱。并且现在艺人的地位和身份更是超然,仿佛一个好的一人什么都精通一样,很多人对他们极力推崇。现在如果谁家的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那可就了不得了,所有人都会当做宝一样。这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但是我对这些是不赞同的。说到这里我稍微提一下限娱令,我个人看来有那么一点必要。娱乐娱乐,乐呵乐呵就行了,关键的还是要工作,你们把娱乐当做了工作,并且还极力推崇,这不是对社会上那些青少年的误导么?!限娱令就该有……

再说一说城乡居民的收入情况。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的人下海经商,各种私有企业也大量出现,给人们提供的工作机会也增多。同一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工资状况也水涨船高。工薪收入大幅增长,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生产单位的职工工资长期徘徊不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资制度多次进行改革,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大幅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工薪收入为10234.8元,比1990年增长7.9倍。2007年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68.6%,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较快增长,使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2007年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比1990年下降7.2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改革之初,“以粮为纲”的经济模式使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1978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中,66.3%来源于集体统一经营收入,26.8%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户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收入来源由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向家庭经营为主。到1990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高达75.6%,比1978年的26.8%上升48.8个百

分点,2007年仍达53.0%;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也由1978年的35.79元增长到2007年的2193.7元,增长60.3倍。

生产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货币收入率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农村社会化、商品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过去较长时期农村经济自给、半自给状况及以农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得到改变,农村居民以实物收入为主的状况逐步被货币收入所替代。2007年农民现金收入达4958.4元,比1980年的113.12元增长42.8倍,货币收入率提高到85.6%,比1980年的52.3%提高了33.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提高,可支配能力增强,必将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全社会的市场经济循环中来,进而促进农民增收步伐的加快。

改革开放前,股市这个新名词对于内地大陆还是很陌生的。改革开放之后,越开越多的人开始涉足股市。各大证券公司就是很好的说明。上世纪90年代,由于投融资渠道相对较少,人们的投资观念也远远不够开放,虽然有少数居民涉足股市和投资房产,但极大部分城镇居民还是将余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银行利息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城镇居民财富的积累,投资渠道的拓宽,不仅财产性收入的来源趋于多元化,收入也大幅度增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348.5元,比1990年增长21.3倍;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使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也开始提高,由1990年的1.0%提高到2007年的2.3%。

住房没问题了,也不饿肚子了,接下来就该着重衣着。改革开放以后衣着消费从得体保暖实现了向美观化、时尚化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衣着需求发生了三个转变,即从“穿暧”向“穿美”转变,从“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转变,从“请裁缝做衣”到“上商场购衣”转变。同时,人们的穿着更加注重服装的质地、款式和色彩的搭配,服装的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成衣化倾向也成为衣着消费的主流。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由1983年不足6元增加到2007年的130元,增长21.8倍,购买各种服装数量由人均0.7件增加到2.4件,增长2.3倍。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042元,其中用于购买成衣的支出人均748元,占衣着消费支出的71.8%,购买成衣的数量由1978年的人均3.13件增加到2007年的7.82件。时尚、得体的穿着已成为人们对美的追求,服装亦已成为现代时尚生活的一个窗口。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交通方面。交通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后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交通通信方式有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交通道路和通信网络的建设,一个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已初步形成。居民出行使用的个人交通工具从最早的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发展到家用汽车;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公共汽车、火车,发展到广为人们接受的出租车和飞机。据统计,2007年,全国客运量为2227761万人,比1978年增长7.8倍,年均增长

7.8%;旅客周转量21593亿人公里,增长11.4倍,年均增长9.1%;客运量2227761万人,增长7.8倍,年均增长7.8%。2007年全国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达6.1辆,是2001年的9.1倍。这种便利也是有代价的,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和使用,越来越多的石油被开采出来加以利用。这种情况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大家都灭亡。所以,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我们懒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改革是富民之路。是改革,让人们扔掉了各种票证,远离了商品短缺,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无论通都大邑还是边远山区,全体中国人民都是改革的受益者。改革是文明之路。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人们的思想极大解放。中国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改革开放,沧桑巨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科学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共建和谐,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激发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改革是强大动力,更是体制保障。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毫无疑问的被证明对城乡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优越。我们慢慢地习惯了这种便利,但是我们不能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子做出对我们的以后发展不利的事情。我们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让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不是杀鸡取卵式的改革开放。

篇五: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生活的变迁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

随着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人们文化娱乐生活发生巨大改变。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许多不同年纪、不同阶层的牛城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方式。从沉寂单调到丰富多彩,娱乐化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也让我们惊叹着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文化生活的变迁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带领下,大多数的城市和农村经济便开始了长期迅猛的发展,不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上了一个台阶,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改善了人民原有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欣喜的看到,自九十年代后期到现在,一度单调沉闷的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看日本漫画、看美剧韩剧、打扑克、看各国电影、上网、玩电脑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有彩色电视,几乎每个城市家庭都有个人计算机,各个城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电影院也不再只有国产影片,多媒体的网络传播也迅速的发展普及。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国内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KTV;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路变宽了,楼变高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收音机和唱片机才开始流行。在当时,收音机属于奢侈品,每台收音机售价20至30元,而当时的月工资也就20多元。平常休息的时候,他一般都要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收听小说故事,听一些流行歌曲,如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有《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随着人们对娱乐生活质量不断的追求,光靠收音机难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在1979年的时候,唱片机就进入人们的视野了。当时唱片机很贵,每台要100多元,因此,买唱片机的人并不很多。很多人是买唱片机的零件请人制作唱片机,这样价格要便宜一些。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录音机和电视进入人们视野,并迅速流行起来。不少农村出现了“万元户”,城市里工人的工资也涨了许多,录音机走进千家万户。1983年央视首开的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为全国上下一顿无比丰盛的美味佳肴,后来,电视开始走进百姓家庭,当时都是黑白电视机。与此同时,录像也开始出现了,当时人们主要是在电影院看录像。那时候,电影院已经非常普及了,并出现了立体电影院,而且影片也丰富多彩,如当时流行的电影有《庐山恋》、《天云山传奇》、《喜盈门》、《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等。

二、文化冲击

通过在网上查询资料以及我个人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回忆,我知道,从七八年末到90年代初,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使全国城市和农村的整体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于此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那一代人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因此在很多地方来说,他的文化发展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老人们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仅仅有看大戏、听说书等一些。

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95后00后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似乎开始迷失自我,开始盲目的最求外来文化而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没有理由在当今社会遭到淘汰,当我们的下一代一味的追求这些文化时,却是我们传统文化遭遇淘汰甚至灭亡的时候,文化应是在不断交流交融中

谋求进取有所突破的,人们要取长补短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发展,流传下去。

三、总结

不可忽视的是,改革,不但让民众单纯的解决了温饱,对于文化的普及,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东方书报亭,到各个社区的活动中心,从露天电影到露天舞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为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过得舒坦,过得开心,过得丰富。而现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日子也是过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文化领域在改革开放30年中,无论风雨都是向多元文化发展的。文化,在改革开放30年来,像我们的经济发展一样,它是比较顺畅的回归到了自然的地位。

三十年的改革,三十年的变迁,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参考文献:[1].岁月如歌——新闻直播室,2009.1;

[2].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家庭三十年;社会学人类学中文网;2009.9;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