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东方朔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0:36:37 小学作文
东方朔简介小学作文

篇一:汉朝史上一代奇人东方朔为何帮汉武帝看茂陵风水

汉朝史上一代奇人东方朔为何帮汉武帝看茂陵风水

导读:汉武帝茂陵是汉代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它北依九峻山,南望终南山,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西、北龙脉相连,实为千古第一吉壤。 据说汉武帝当年在选择陵址的时候,路经茂陵所在地,即被此处风水所吸引。不过,就在他赞叹不已之时,一只貌似麒麟的动物向他跑来。汉武帝心一惊,未加思索便张弓搭箭,片刻后利箭破空而出,可惜未能射中,貌似麒麟的动物也倏忽间踪迹全无。汉武帝向来有打猎的喜好,其箭术非同小可,但这次却空手而归,未有所获,这是为何?那只貌似麒麟的小动物究竟是什么动物,为什么忽然就消失不见了踪影?更奇怪的是,在麒麟状动物消失的地方,突然长出一棵长生果树,这让汉武帝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心道,难不成是上天在劝诫我不要在此处建造墓陵?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汉武帝叫来了东方朔,希望这个智圣能说出个一二来。 东方朔来到此地,只见该处视野开阔,气象极佳,便说是建造墓陵的最佳场所。至于那只消失的麒麟状动物,以及突然出现的长生果树,在东方朔看来,都是吉兆,在此建造墓陵,定能使国运长久。汉武帝闻言,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开始营建陵墓。这一营建,就持续了足足五十三年,这就是茂陵,汉武帝去世后的葬地。

武帝入葬后没过多久,茂陵就被盗墓贼盗掘,盛极一时的西汉王朝也逐渐走向了衰落。而东方朔大失水准的判断,以及他自己的墓葬,亦在坊间成为了话题。有人说,东方朔当时起了私心,故意瞒着汉武帝,把茂陵址故意向上移了一段,却将真正的宝地留给了自己。他还特意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种了一棵小树,目的就是日后能顺利找到此处。东方朔一直把这个秘密深藏心底,从未说与人知,直到咽气以前才把儿子叫到床边,叮嘱道: “我死后,你去茂陵下面找一棵老树,找到后就把我埋在那儿!切记切记!”他的儿子很有孝心,就依照父亲的遗愿把他葬在了那里。就在东方朔下葬后的第二天,他的墓骤然长高了五丈,第三天,墓又高了五丈,几乎就要高过汉武帝的茂陵了。天神看不过去了,说你东方朔区区一个风水先生,坟墓怎么能比汉武帝还要高呢?天神一怒之下,便捡起一块石头压住了东方朔的墓顶。由于被天神扔来的石头压住了,东方朔的墓便也不再长高了,后人就把东方朔的墓称作“压石冢” 。

后人说,就风水而言,东方朔的压石冢要比汉武帝的茂陵好。在压石冢处,可以“卧看长安” ;在茂陵处,只能“坐看长安” 。雄才大略如汉武帝,到头来竟然被一个风水先生算计了,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败笔吧。

相关阅读推荐:汉武帝判的糊涂官司:因为太后绝食将大臣灭族为什么汉武帝会颇受诟病?重用酷吏导致国进民退智圣东方朔:一位写自荐书向汉武帝要官的奇人!东方朔之死:揭秘汉朝一代奇人东方朔是怎么死的东方朔简介 协助汉武帝巩固政权扩展疆土的文人 相关专题:刘彻 东方朔 汉朝皇帝列表

篇二:关于陈泽秦的介绍

关于陈泽秦的介绍

(1914——2006)字少默,名泽秦。1914年农历六月生,陕西安康人。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和西北大学,解放后曾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西安工业学院就职。擅长书法篆刻及文物书画鉴定。1979年与同仁创建终南印社,1980年任陕西省书协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馆员,西安市文史馆馆员。陕西书法家钟明善,傅嘉仪,赵熊,李成海等皆出其门下。再传弟子有崎岖,魏杰等已在全国脱颖而出。先生书法从颜真卿入手,中年专攻何绍基、翁同龢两家,晚年研习汉隶,喜用鸡毫,独具风格。2006年5月28日辞世。

1陈泽秦简介

先生姓陈,名泽秦,字少默,号默翁,一九一四年生人。五、六岁即随族祖习字,于颜体着力最多。始临《多宝塔》,后又习《元次山》、《东方朔画赞》及翁同龢。七十岁前,默翁主要以行书面世,书风以颜体为根基,兼取何绍基自然流动的特长,并稍减霸悍之气,字里行间浓郁的书卷气息如竹韵梅香扑面而至。七十岁前后,默翁对隶书发生兴趣,即从汉《张迁碑》着手,直入汉隶高古峻奇门径。其后又广临《石门颂》、《西狭颂》、《华山碑》等汉隶名石,并在勤习精研过程中汲古求变,于隶书中参入缪篆笔法与结体,给隶书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 2对默翁书法高度评价

新加坡书法大师潘受先生赞扬默翁书法“以篆比作隶,而以行书之气出之”,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默翁书法的妙境。俗话说“旁观者清”,于是有几次和外地朋友聊起陕西当代书法发展状况,朋友们除了对陕西有良好的书法环境和坚实的群众书法基础深为羡慕外,更对几位书坛长者的书法作品予以高度评价。其中,他们特别仰慕陈少默先生,认为陈先生的书法高古脱俗。虽然先生多年来力辞媒介宣传,但凡是拜读过先生书法的人,莫不叹服其笔端奇态异变的韵致和充溢在作品中的萧散恬淡境界。特别是先生以九十岁的高龄仍挥毫作书,笔力饱满,精神弥漫,堪称奇迹。

默翁作书极为洒脱,行笔快捷而成竹在胸。其书法在笔画形态和字形结构上有着极丰富的变化,许多笔画似乎在不经意中信手拈来,却偏又独具神采。正如李正峰先生绝句所赞:“腾挪跳宕随灵性,脱兔惊鸿无定踪;实到虚时虚是实,谲奇不啻鬼神功”。在行书作品中,默翁以行草两体混用,在隶书作品中则篆隶参差,结构错落有致,提按变化丰富,轻重对比强烈,通篇有明快的节奏感,故能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无论是写行或是作隶,默翁皆以鸡毫笔为之。此种笔锋极柔软,颇难驾驭,默翁却独取其能使笔画变化的特性,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3默翁书法成就得益于诸多方面

首先是综合艺术修养。默翁早年专修中国文学,是西北大学一九四零年的首届毕业生。毕业后虽从事文书、文物及教学工作,常以赋诗、作文、绘画自娱,又喜书画收藏,所见既丰,目力自高。文革后,默翁曾受聘于文物部门,专门鉴定清退抄家字画,使许多文革受害者得益不少。

默翁在书法上的成就更与他数十年来闭户自精、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密不可分。一九五七年反右时,默翁因“交心”被发配外县劳教,行前一日,仍在灯下研读“说文”,并以蝇头小楷细细眉批作记。上世纪七十年代,默翁觅得二十余位篆刻家的印谱,双钩填红了数十方印蜕,仅广告色就用了好几瓶。晚年研习隶书时,曾用一个夏天将存世的三种《华山碑》拓本逐一双钩,对比研究。在一九八五年所作的一幅隶书四屏上,先生跋曰:“乙丑六月初六,余七十有二,双钩西岳华山庙碑后,临此五十八字”。真实记录了一位古稀老人学而不厌的精神。而这一天正是先生的七十二岁生日!时至今日,年逾耄耋的默翁仍常常手不释卷读书学习。 默翁在书法上的成就自然也得益于萧散恬淡的情怀。几十年来默翁不图谋利,人或誉之“翰墨耆宿”,或奉为“书坛泰斗”,而翁皆谦而不受,默默地以自己的生命历程实践着传统士人的精神操守。前几年,有人曾在拍卖会上拍得先生署名的隶书四条屏。买回来后又觉得不踏

实,遂携至先生处鉴定,结果是赝品。看到来人情急之下不知所措的样子,先生当即表示另赠其真迹,换回赝品。来人和当时在场者无不为先生的潇洒大度所感动。人尝问先生“何能淡薄”?先生笑道:“别人未受之罪,我受过,正负正好抵消。世事经多了,自然把名利看淡了。”信哉斯言!

《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形式上讲,书法属于“器”的范畴,而默翁以他的书品、人品和生命经历证明了书法中“道”之所在。

篇三:作家作品简介

中国文学

一,先秦

1,神话

盘古开天,女娲(wa)补天,后羿(yi)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黄帝战蚩(chi)尤等.

2,散文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

历史散文:《左传》(《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名篇有《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秦晋淆之战》等等.《战国策》名篇如《燕昭王求士》《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国语》同为国别史,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为西汉刘向编订.

诸子百家散文: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老子:李耳,字伯阳,又字聃(da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墨子:名翟(di),墨家学派创始人.著《墨子》53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是《孟子》中的名篇.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思想家,著有《庄子》,主要有《逍遥游》《秋水》《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

荀子:名况,又名荀卿,孙卿.著有《荀子》,《劝学》是书中的名篇. 韩非子:荀子学生,法家,著《韩非子》,《五蠹》是书中名篇.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诗歌

《诗经》:相传为孔子编成,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诗经》较有名的篇章有《关睢》《鹊巢》《静女》《君子于役》《硕鼠》《蒹葭》《鹿鸣》《伐木》《采薇》《氓》.

《楚辞》: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名平,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离同罹(li)遭受.骚,忧患.屈原还创作了《九歌》(共11篇)《九章》(共9篇)《天问》《卜居》《渔父》《招魂》等.《离骚》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先河.其中名篇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九章》中的《涉江》《哀郢》《思美人》和《橘颂》等等.

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二,两汉

1,散文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司马迁:字子长,所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本纪记帝王生平事迹;世家记贵族五修兴衰史;列传记不同阶层社会著名人物的事迹;表是全

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天文历法科技专著.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名篇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

刘安:《淮南子》.

枚乘: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

司马相如: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王充: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

班固:东汉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东方朔:《答客难》.

蔡琰:东汉女诗人,《悲愤诗》的作者.

2,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

1,诗歌和散文

三曹:曹操(字盂德),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

曹操即魏武帝,作品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苦寒行》等等.其中《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两诗非常有名.

曹丕即魏文帝,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曹植有《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陈玉林,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大诗人,田园诗派开山祖.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 鲍照:南朝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乐府《拟行路难》等.

其他有:左思《三都赋》,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e)《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李密《陈情表》,郦道元《水经注》,萧统《昭明文选》.

2,文论

陆机:西晋文学家,其《文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刘勰:南朝文学理沦家,《文心雕龙》是古代一部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

钟嵘:南朝文学批评家,《诗品》对自汉至梁一百多位诗人作品进行了评论.

3,小说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内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等

名篇.

轶事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有《新亭对泪》,《周处》等名篇.

四,唐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初唐还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名天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贺知章《回乡偶书》传诵很广.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主要诗作有《古风》多首,《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关山月》《静夜思》《子夜吴歌》《秋浦歌》《梦游关姥吟留别》《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月下独酌》四首等等.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为"诗史",他本人被尊为"诗圣".诗风沉郁,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诗作有《望岳》《兵车行》《饮中八仙歌》《丽人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具咏怀五百字》《春望》《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曲江》二首,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相》《登楼》《秋兴》八首等.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要诗作有《卖炭翁》《观刈麦》《杜陵叟》等.两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非常著名.

篇四: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东方朔简介)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