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绩溪龙川胡氏宗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2:21:30 体裁作文
绩溪龙川胡氏宗祠体裁作文

篇一:绩溪龙川胡氏宗族溯源

绩溪龙川胡氏宗族溯源

汪效鹏

据《龙川胡氏宗谱》记载:始祖胡炎,原居山东青州濮阳(今属河南),东晋大兴四年(318年),敕封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元帝南下,镇守歙州(今歙县)。后于咸康元年(335年)元月,与绩溪华阳女王氏结为连理,并于两年后迁居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经1600多年,传至当今的“锦”字辈,计历48世。

龙川(今瀛洲乡坑口村)颇具藏龙卧虎之势,整个村落呈船形。胡氏子孙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于是自然地繁衍派生成东、西、南、北、中五隅(支),中隅为长房。胡氏宗族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尤以明代中期为最:明成化戊戌科(1478年)进士胡富,官至户部尚书;嘉靖戊戌科(1538年)进士胡宗宪,被称为“奕世尚书”。其中胡宗宪为长房34世孙,与其族叔胡富相隔一个甲子年考中进士,现存的石雕精品--奕世尚书坊,即为颂扬他们而立。牌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仿木结构,三间四柱五楼,高10米、宽9米,其镂空浮雕的龙、狮、鹤、鹿及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手书镌刻的“奕世尚书”、“奕世宫保”具有极高的艺术阶值。村南登源河西岸,座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此祠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胡宗宪(梅林公)敕封总督江南七省军务,文有徐谓(字文长)、文征明等出谋划策,武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冲锋陷阵,采用“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剿抚兼施”的抗倭战略,终于荡平倭寇。显赫战功使胡宗宪的仕途登峰造极:官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加太保。衣锦还乡便大兴土木,于嘉靖26年(1547年)建成这座三进七开间、建筑面积达1564平方米的祠堂,清光绪24年(1898年)大修,1988年至1993年间,又按原规模与风格,各级政府投入资金30万元全面整修。龙川胡氏宗祠除具有徽州古祠的特点外,其内饰雕刻精美,天井、门楼、廊庑、祭堂、寝厅的梁坊、梁脐、斗拱、雀替、柱拱、柱基、隔扇等建筑构件上木雕千姿百态。祠堂前进中间前方大梁雕刻的“九狮滚球遍地锦”,后方大梁雕刻的“九龙戏珠满天星”枝艺高超;正厅三面几十扇落地窗门下截平板花雕的荷池胜景、梅花鹿生态写真栩栩如生;后进两侧窗门雕刻的几十个花瓶插花图案,瓶与花无一雷同,均属全国罕见,被专家们誉为“木雕艺术殿堂”。祠内有一特异现象:500多年来均不见蜘蛛踪迹,是何原因不得而知,不过少了蛛丝污染的木雕就更显风采。龙川全村几乎清一色胡姓,唯有一家丁姓,这有一个传说:龙川是条船形,而船在大河大海中航行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船靠港,因此特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守护祠堂,丁姓犹如铁锚把大船钉住就安

宁稳当了。奇怪得是这家丁姓数百年来代代单传,如今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却又是生了男丁。 龙川人说坑口是块风水宝地,经常聚百年之地气,采日月之精华,经过若干年便有人物涌现。不知是冥冥之中上苍自有安排,还是龙川人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具备了非凡的能力,斗转星移,龙川仍然人杰地灵,她以丰厚的底蕴和难尽的谜底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明清两代,绩溪徽商鼎盛。龙川胡氏有大批子弟外出经商,有的告老还乡,有的迁徒定居外地。19世纪初,龙川胡氏中隅44世裔孙胡永源十六七岁离乡,辗转到了江苏泰州黄桥,先在一家杂货铺当伙计,稍有积蓄后与徽州同乡合股开了一爿“裕泰和”茶叶店,自己仍在原店打工。积蓄渐丰后又到季家市独资开了一家“胡永泰”茶叶店,不久“裕泰和”同乡退股,胡永源便开始独资经营。

胡永源独生子胡树铭(45世)子承父业,经营黄桥、季家市两店,生意兴隆。

胡树铭生有四子。长子、三子夭亡,二子胡炳华继父业从商,“裕泰和”、“胡永泰”日益发达。四子胡炳衡(胡锦涛祖父,46世)喜读诗书却屡试不第,抑郁成疾中年亡故。胡炳华、胡炳衡各有二子:胡增鑫、胡增金,胡增麟、胡增钰,“锦”字辈为48世,共有13人。泰州胡氏家族凝聚力特别强,从胡永源开始直至“锦”字辈幼年,数代不分家,几十口人居住

一起,口操绩溪乡音,奉行龙川乡俗,隔堂子孙,视若嫡亲。胡永源祖孙三代均归葬故里龙川,牌位入龙川宗祠受族人祭祀,胡锦涛祖父胡炳衡筑墓龙川对岸三间

岱,其父亲、祖父坟莹地点皆清晰可辩。

胡锦涛父亲胡增钰,生于1917年,在泰县姜堰上完高中后,一直担任小学教师;母亲李文瑞娘家江苏东台,毕业于南通女师。他们1941年在上海结婚后就返回泰州大家庭,与母亲陈氏一起居住生活,1942年12月生下胡锦涛后还育有二女。胡增鑫(长房)之女胡锦霞大胡锦涛一岁,1948年随母回绩溪瀛洲坑口老家居住,现为绩溪县政协委员。据她介绍:“增”字辈四房没有分过家,她年幼时就生活在大家庭中。“锦”字辈目前分布在泰州、北京、上海、芜湖、马鞍山、南京、绩溪等地。胡锦霞说锦涛小时很文静,大人看书,他也拿上一本书,坐在小凳上入神地看。胡锦涛在泰州读完小学、中学,考上清华大学后才离开。胡锦霞讲胡锦涛曾在履历表籍贯栏中填过“泰州”,受到父亲训导后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填“安徽绩溪”。

胡锦涛在团中央主持工作期间,在一次全国团代会上对安徽省代表说:“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我是绩溪人。”他在贵州工作期间,与笔者的老师、绩溪长辈族亲胡寿民(今已故)有过信件联系,笔者虽未亲见回信,可胡老先生曾亲口告知笔者,胡锦涛在信中说:感谢家乡父老的关怀与支持,代向家乡父老转达亲切的问候。

1990年春,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绩溪籍全国人大代表许家政将胡寿民老先生的信由西藏代表团转交胡锦涛。第二天(4月2日),胡锦涛电话约许家政在会议开始前见面,他在听取了胡家政有关绩溪情况汇报后说:“我目前在西藏,既帮不了家乡的忙,也没有机会回老家看看,你回县后找机会代我向绩溪的父老乡亲问好,向故乡的县委、政府致意。” 1992年3月25日,在京参加七届五次会议的许家政,接到胡寿民先生从绩溪寄出的信件,要他再见一见胡锦涛,并附有转交给胡锦涛的信。3月27日,胡锦涛又约许家政开会前在人民大会堂见面。许家政重点汇报了绩溪91年水灾及之后海内外、中央各部委捐赠大批钱物的情况,介绍了绩溪人民救灾抢险、重建家园中的感人故事。胡锦涛过问了瀛洲大桥(跨登源河,距坑口2公里左右)的建造进度。他说今后凡是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帮助。 绩溪人胡锦涛从来没有忘记家乡,尽管他还没有到过故乡。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祖国要强大、民族要昌盛,肩负的责任重大,一县一乡的小范围事务应该置于大局之外。绩溪的老百姓理解、支持、拥戴老乡胡锦涛,当然也希望胡锦涛稍有空闲时,回老家看看。

篇二:安徽绩溪胡氏家族

安徽绩溪胡氏家族

美丽如画的黄山景区东侧,群峰环抱之中,有一人杰地灵之处——绩溪。

绩溪是安徽省宣城市的一个县。这个县虽然不大,但历史上却出过不少名人,尤其以胡姓为多。如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学家胡仔、明朝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代徽墨名家胡天注和红顶商人胡雪岩、近现代著名学者胡铁花和胡适等等??都出自绩溪的胡氏家族。绩溪县是全国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在这里,胡姓被公认为是家族最大、人数最多的姓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

绩溪胡氏,人才辈出,成为名门望族,除了得江南物华天宝之利和徽文化尊学重教之熏陶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成功奥秘呢?

近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赴皖南,探访神秘的绩溪,神秘的胡氏。

清明前后的皖南,一场细雨洒过,一幢幢灰白相间的徽派建筑清新悦目,林木更加苍翠葱郁。《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伴着各地来的游客,嗅着徽文化浓浓的气息,来到绩溪县。

始祖胡公满

绩溪县城,位于黄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在这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有幸找到了一位专职“导游”——绩溪县徽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来生。他先从徽文化说起:

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它包括现在安徽省的绩溪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古称“徽州一府六邑”。绩溪是其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县,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漫步绩溪县城,不时能看到“胡氏人家酒”、“胡仕宾馆”等“胡氏”的印记。

“以前,县城的胡氏文化很浓厚,光是胡姓祠堂全县就有30座,后来大多在‘文革’中被破坏了。如今要想了解胡姓名人,还得去绩溪县名人档案馆。”黄来生说,绩溪县城小,去哪里都方便,完全不需要以车代步。

在档案馆里,记者看到从隋唐至今的286位绩溪名人中,胡姓人士占了很大比例。馆长告诉我们,在1987年编写的《绩溪县志》中,胡姓人物占了全县立传人物的1/3以上。

对于家族姓氏的来历,绩溪胡姓人很少能说详细,但都能说出他们始祖的名字——胡公满。

在西周时期,有一个诸侯,他的儿子妫满娶了周武王的女儿太姬为妻。妫满被分封到陈地(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建诸侯国,国号为“陈"。妫满选拔人才,教化国民,很快就使陈国强盛起来,并最终成为周朝的十二大诸侯国之一,堪与齐、晋等大国并列。

当时,大家用“胡”来称颂人的长寿,长寿者的称谓也通常与“胡”有关。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记载,妫满由于治理陈国出色,而且长寿,死后被周朝天子封为“胡公”,史称胡公满。从此,胡公满的后裔遂以

“胡’’为姓。胡公满的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周扩散,经过数代的繁衍,南达河南新蔡,北到山西。到汉代时,胡氏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到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发展为一大望族,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一部分又东迁至福建和台湾。如今,胡姓在全国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1.3 1%,居大姓氏第十三位。

在安徽绩溪一带居留下来的胡氏族人,慢慢分成四个支脉,被称为“绩溪四胡”,即“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 和谐的“龙川胡”

龙川是位于绩溪县城东10余公里的一个古老村子。为避皇帝讳,当地人又给龙川取名坑口。它早在晋代就已经建村,迄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

在黄来生的安排下,一位叫胡锦霞的女士陪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走进龙川。胡锦霞告诉记者,她就是地道的“龙川胡”,传到她这一代的“锦”字辈,已经48代了。

古徽州建筑讲究“得水为上”,龙川依登源河而建,整个村子,像一艘停靠在岸边的大船。龙川胡氏人才辈出,是著名的“进士村”,这里仅宋、明、清三个朝代就出了11位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胡宗宪,以及都御史巡抚辽东的胡宗明等。村内现保存有为胡富和胡宗宪建的奕世尚书坊,是徽派石雕的精品,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踩着青石板路前行,一条名为龙川的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子的东头,有一座区别于其他民居的建筑——胡氏宗祠。胡锦霞告诉记者,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朝,明嘉靖年间整修,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三进七开间,后有龙山,前有狮山和象山。龙川溪水从祠堂前流过,注入新安江。祠堂建筑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为一体,享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的美誉。中外建筑专家称胡氏宗祠“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保存之好、装饰之美”为天下第一。

走进宗祠大门,便见玄关上画着色彩鲜艳的门神,转进去是开阔的天井和气势恢宏的正厅。天井走廊的墙上,悬挂着龙川胡氏的历代名人画像。正厅左侧桶扇门裙板上,画着荷叶荷花和飞鸟鱼虫。画作姿态飞扬,线条流畅,据说是晚明大画家徐渭作的底图。其中,一幅图描绘的是荷叶下面一只螃蟹。“荷蟹”谐音为“和谐",其他的几幅画也都有各自的谐音。左边的四块桶扇雕板分别以荷、鱼、飞禽等为画,依次寓意“和气生财"、“和为贵”、“连年有余”、“河清海晏”。右边则以荷与其他水族动物为画,构成了“和谐”、“和美”、“和顺”、“和鸣”四幅美图,低调而含蓄。胡锦霞告诉记者,“和谐”是龙川胡氏倡导的家族理念。 各具特色的“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

据绩溪县志办的人介绍,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胡姓共七支,绩溪有四支。除了“龙川胡”,还有另外三支,即“金紫胡”、“遵义胡"和“明

经胡"。

在绩溪县城东街,有片胡姓住宅区,称“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获封金紫光禄大夫而得名。胡舜陟与抗金英雄岳飞是好友。岳飞当年在绩溪曾拜访过他,并有诗书往来。岳飞因“莫须有”罪而下狱,胡舜陟上书为岳飞鸣冤,两次弹劾秦桧,最终也被秦桧所害。“金紫胡氏子孙十分注重诗书礼仪,到了清代,‘金紫胡’更是人才济济。”一位金紫胡嫡系后人,说起金紫胡氏,如数家珍。“我们金紫胡氏,一向崇尚理学,它也是徽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金紫胡氏在清朝的三位名人胡匡衷、胡秉虔、胡培彗,被称为“理学三胡”。

“遵义胡”因住在绩溪城内遵义坊而得名,是明代工部尚书胡松的后裔,所以又叫“尚书胡”。

“遵义胡”的一世祖胡松,是个嫉恶如仇的人。24岁的他中进士,八年之后,官居御史,负责大明王朝的反腐政务。不久被贬。后又晋升为工部尚书。他办事依然保持以前刚正不阿的作风,得罪了权臣严嵩,多受排挤,最后不得不告病返乡。返乡后,胡松在绩溪兴修堤坝,消除水患,深受百姓爱戴。但自胡松之后,遵义胡氏子孙鲜有名人出现。

“明经胡”又称“李改胡”,其起源颇为传奇。当年,唐昭宗李哔因避朱温叛乱,被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他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便和皇后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清,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李晔,又将其9个儿子缢死。胡清很快逃回家乡徽州,住了下来。胡清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弃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胡昌翼参加科考,得明经科进士。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后,决定再不踏进官场一步。他从此隐居,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明经胡氏后人中,为官者少,大多以做学问和经商著称。最为知名者当数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天注和胡适等。

龙川族脉:始于焱公,兴于廿五

“可以说,在绩溪的四支胡姓中,数‘龙川胡’出的名人最多。他们的一世祖、始迁祖是胡焱,后人尊称为焱公。他的画像如今就挂在龙川胡氏宗祠的祠堂里。”《绩溪县志》的主编徐子超如是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介绍。

在迁入龙川之前,胡焱一家生活在青州濮阳县一带(今河南濮阳、山东郓城)。大约1600年前,胡焱作为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晋元帝南下镇守安徽歙州(后改为徽州),并于公元337年,娶了华阳镇(今绩溪县城)的汪氏为妻。婚后不久,胡焱来到华阳镇东部约10公里的龙川游玩,发现这里“东耸龙峰,西峙凤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胡焱觉得这里山水清丽,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到这里,定居下来。

记者在焱公的画像前驻足良久,他威严和蔼、神态凝重。令人不解的是,他身着龙袍。身旁一位胡姓的当地人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问,主动解

释道,胡家的子孙为了表达对祖宗的尊敬,特意在画像中为焱公“穿”上了龙袍,但为了避嫌,将龙袍的颜色由金黄变成了土黄,前襟上的盘龙刺绣,也特地没有绣上眼睛。“画龙没有点睛,也就不能称之为龙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先人的巧妙智慧。”

《龙川胡氏宗谱序》中记载道:“我徽州固多世家,而华阳(今绩溪)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州郡亦无出其右者。”胡焱和他的子孙们,凭借从青州濮阳带来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儒家文化传统,在龙川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数十代隐逸与耕读并举的生活。随着财富的积累,到了第21世胡廿(音同念)五的时候,胡家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人家。

胡廿五又名胡之纲,是两宋期间龙川胡氏的大富翁、大善人。徐子超告诉记者,胡廿五家里拥有的土地遍及徽(徽州)、严(严州,位于今浙江省境内)、杭(杭州)、睦(睦州,位于今浙江省境内)四地,多达三万顷。每年产粮十万石,仅交皇粮就有几万石,可谓当时江南的殷富大户。“皇上看他有钱,建造杭州城的时候下诏给他,让他修半个杭州城。没想到廿五公谨遵皇上旨意,真的修成了半个杭州城。”朝廷本想嘉奖胡廿五,给他加官进爵,可他不屑与秦桧为伍,婉辞官职,在龙川隐居。龙川胡氏的后人都说,胡廿五为人大度宽厚,颇有孟尝君风度。在龙川村,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天拂晓,胡廿五忽然梦到西方升出了太阳。惊诧万分的他觉得西边一定会有事情发生,不等天亮,就急忙冲出家门向西方走去。途径一个马棚,里面有一个人正在睡觉。虽然躺在马棚里,这个人却气宇不凡,不像个普通的流浪汉。胡廿五于是叫他起来仔细询问,才知此人叫赖文正,进士出身,学识极高,因不喜官场,弃官寄情于山水之间,终身研究易经,人称“赖布衣”。胡廿五与赖文正一见如故,便力邀他到家中小住,并待为上宾。

一天,胡廿五问赖文正:“我想在龙川建一座胡氏宗祠,好让子孙得到祖先的庇佑,你看应该选在何处呢?”赖文正说:“胡氏宗祠的选址并不难,但你首先要解决龙川村风水问题。”胡廿五诧异道:“龙川村东有龙峰耸立,西有凤山对峙,人都称赞这里是龙凤呈祥的绝佳之地。这样的风水,难道不好吗?”赖文正说:“是这样没错,可你登高俯瞰,这个村子的形状就像一条龙舟,你们又都姓胡,在方言里与“浮”同音。这样一来,龙舟就不稳了,本来你们胡家还可以更有作为的。”

赖文正告诉胡廿五,要想稳船,必须依靠丁字形的铁锚,解决的办法是找一户丁姓人家住到这里。于是,胡家特意请来一户姓丁的穷苦人家,分给他房子和田地,让他们也过上和胡家一样的好日子。为了感谢丁家对胡氏家族的贡献,龙川胡氏还特别为丁家建造了一座祠堂。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件事情说来也很传奇,丁家人在这里过了24代,代代都是单传。建国以后,丁家与胡家和睦地生活在龙川,就住在村子中部偏北的地方。现在的丁家三代同堂,仍旧是单传。

徐子超告诉记者,龙川胡氏家族始于胡焱,兴于胡廿五。自胡廿五之后,胡氏家族日趋兴旺,人才辈出,成了当地千年不衰的一支望族。 一文一武两尚书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又一次踏着青石板路进入龙川,探访奕世尚书坊及其主人的故事。

奕世尚书坊与胡氏宗祠隔龙川河相望。它是龙川胡氏人的骄傲,纪念的是明朝胡富和胡宗宪两位尚书。牌坊是四柱三门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高10米,宽9米,用花岗石和茶园石搭配凿制而成。虽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但至今保存完好。胡锦霞告诉记者:“‘奕世载德’出自《国语·周语》,是高尚品德代代相传的意思。”

“皖南包拯”胡富

1444年,胡富出生于书香门第。他7岁能作诗,13岁中秀才,是绩溪当地有名的神童。27岁时,胡富考中举人。胡富真正进入仕途,是在他34岁中进士之后,明宪宗亲授他南京大理寺评事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主要官员)。

人仕后,胡富政绩显著。明弘治年间,他出任福建佥事(司法官员)时,仅福宁一地的囚犯就有200余人。胡富到任后,迅速清理积案,平反冤狱。他审案清正,断案明决,深得民心。当地百姓十分感激胡富,编出民谣称赞他:“天高地厚胡恩公,千年再世一包拯”。

由于治理福建出色,胡富很快升任广东副使。然而,等待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广州四会等地的瑶民时常骚扰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使得这里的百姓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虽然身为文官,但胡富亲自督军作战,力平瑶人叛乱,剿擒500佘人。胡富意识到,光靠武力解决不是长久之计。为了使地方安宁,他率领民众在泷水沿岸开垦荒田3000余顷,招揽瑶族、僮族(后改称壮族)人耕种。这里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后,胡富又出任湖广按察司廉使和陕西左右布政使。明正德元年(1506年),胡富升任顺天府尹(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据史料记载,胡富在离开陕西时,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政绩,“老幼塞街挽留,马不能前,自辰(时)至未(时),方行出城,有送至半途者,有送至临潼者,大哭而回”。

胡富为官清正廉明,遇事果敢,不畏权势。他在升任南京大理寺卿后,因执意揭发宦官刘瑾而得罪其人。后在任户部右侍郎时,胡富被刘瑾以“勘事迟缓”为由参到朝廷,不得已辞官。

不久,刘瑾专权欺君之事暴露,胡富不但官复原职,还于正德七年升任户部尚书。胡富任户部尚书三年,国家粮仓囤积即够六年之用。他还根据多年经验,上疏陈述朝廷弊政十余条,却被权贵阻挡。胡富不禁心灰意冷,感慨自责“居大位而不能举职,是误国也”。于是,他七次奏请辞官,皇帝才准其告老还乡。

胡富回到家乡龙川后,积极筹办一件事:在村边大河上架一座桥,把龙川和对岸的浒里村连起来,结束百姓隔河相望的历史。然而,胡富辞官后,一些权贵们仍不肯罢休,上奏诬告他携24担金玉还乡。皇帝于是派御史暗访龙川,结果发现胡富布衣草履,正带领村人辛苦架桥。胡富的家里,也是一贫如洗,所说的“二十四担金玉”,其实是24担书籍。

皇上听说此事,深为胡富的清廉所感动,于是降旨立牌坊表彰,并命地方官拨款,为龙川造一座铁锁木板桥。当地百姓把这座桥称为“官桥”。经历数百年,“官桥”几经水毁,几度修葺,如今仍在使用。

篇三:龙川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

龙川,山川秀丽,壮观奇伟,村东龙峰耸立,村西凤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来,东西南北、山水相连,聚天地之灵,有人文之杰。村头水口有朝笏山鹤立,石境辉映,登临俯瞰,村若龙舟,志赴江海,傍水待发。

龙川旅游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奕世尚书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1986年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中外建筑专家称为“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完整之好、装饰之美为天下第一”。1988年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修建。座北朝南,三进七开间,总面积1564平方米。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为一体,尤以600多件木雕最为精湛。享堂东西两序的隔扇,用浮雕的技法,将徐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刻划的淋漓尽致:祭龛前首的排“百鹿图”隔扇,造型逼真,姿态各异,以及寝楼隔扇的“百瓶图”,百花百瓶无一雷同,其高超的雕刻技艺,可谓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

不如”。

徽州是聚族而居,一个村子就一个姓,不会有别的姓氏,为何绩溪县龙川村有位

姓丁的祠堂? 原来有一户20多代,代代单传的丁家故事。

相信太多人听说过清代一位最富传奇的商人的故事;

同样在清朝末年在绩溪走出了一位名闻天下的文人; 知道是谁吗?

胡雪岩、胡适。

这便是龙川所在的绩溪县。

悠悠龙川溪穿村而过,倚在龙川村中的水街长廊“美人靠”放眼望去,两岸徽派民居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倒映在水中,与浣洗村姑的倩影相映成趣,让人领略小桥流水人家那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意境。

高翘的飞檐、斑驳的马头墙、厚重的石板路、粼粼的波光,一步一个如画的景点,一步一段如歌的历史……

龙川,是有着厚重徽文化和美丽山水风光并存的船形古村落,有千回百转古廊桥,有历经千年的古祠堂,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有千妖百媚的水街,有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众多徽文化遗存中,是尚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世界文化遗产。

篇四:绩溪龙川游记11.7

绩溪龙川游记

冯晶晶-创作中心

商量了几个月的绩溪之行终于提上日程了,周五下午在火车上摇晃了五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绩溪县城。行程也就此拉开帷幕。

经过一夜的养精蓄锐,上午参观完绩溪博物馆,下午一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又往龙川出发。半个小时的颠簸后,左侧的巨幅宣传画立刻印入眼帘,“龙川”二字赫然显现。村前有座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川)穿村而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让这个小村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大概不是旺季,游客不是很多,很快我们就买好了门票。一进入龙川,小溪从脚下穿过,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图一)。两岸徽派风格的民宅和商铺鳞次栉比,属于典型的徽州古村落依山傍水的格局。

图一

从风水角度看,两岸河堤各有一个非同凡响的名字——龙堤、凤街!我们脚下踩的就是“龙堤”,它衍出于河东的龙山,对面的“凤街”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走了一会,我们发现龙堤、凤街都在逐步降低,同时也展示出另一层内涵,那就是龙堤总是高于凤街,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站在村口,远远看到了两座牌坊隔溪相望。溪南边的是奕世尚书坊(图二),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立的功名坊;溪北边的是都宪坊(图三),是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我们对比了两座牌坊,奕世尚书坊正中上方为“恩荣”二字,都宪坊最上方是“圣旨”二字,为此我们了解到以前建造牌坊必须得到皇帝恩准才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牌坊一般分为三等。一等牌坊是“御赐”,是从国库拨款建造;二等牌坊是“恩荣”,由牌坊申请人所在的当地政府出钱建造;三等牌坊是“圣旨”,由家族或者个人向皇上申请,同意之后由申请人或者家族内出钱建造。由此可知,奕世尚书坊是二等牌坊,而都宪坊是三等牌坊。

图二 图三

穿过牌坊,“胡宗宪少保府”就出现在眼前。胡宗宪,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臣,官拜兵部尚书衔任浙江、福建总督。现在我们所参观的胡宗宪少保府是在原址上重新建造的,为了向游客们展现胡宗宪这位明代政治家、军事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也是现在才知道,胡宗宪是将钓鱼岛划归为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胡宗宪少保府于2010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进门左手边是第一间展厅,主要展示胡宗宪生平事迹;紧接着是第二展厅,主要是展示当时倭寇肆虐,胡宗宪临危受命。再往里走,庭中屹立着一座身披盔甲、手握利剑的胡宗宪铜像(图四),铜像前有一个盛满水长方形的鼎(图

五),水里散落着一些零钱,我想这应该是游客们用以许愿留下的。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三展厅,这间展厅主要展示了胡宗宪如何智勇双全建功东南的种种事(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绩溪龙川胡氏宗祠)迹;然而,到了第四展厅,我们看到的却是胡宗宪为剑埋冤狱,魂绕白云,一代名将就此含冤而逝。

图四

图五

参观完胡宗宪少保府,走至水街中段,我们来到了龙川的乡贤祠(图六)。乡贤,是指一地德行高尚的人。龙川现有的乡贤祠之前名为“思敬堂”,以前是胡氏族人思祖敬宗的圣地。后来将其修葺,并将龙川历代德高望重、有惠于乡里的族人名讳记录于此,并改名为乡贤祠,同时根据族人之中的八人生平事迹绘了八张图置于厅中两侧。正对着我们的是一幅乡贤图,记录着胡氏一族从始祖胡炎到现今已故的有名望的族人。

图六

随后,我们来到了龙川著名的胡氏宗祠。祠堂前面是大约100平米的广场(图七),门厅两侧各有一只石狮,立于石座,互相对视。祠堂门厅是一座重檐八角的门楼,门楼后面便是天井,占地158平方米,花岗石板铺地,两边为回廊。穿过天井,便是正厅,正厅5开间,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正厅内有14根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现存的圆柱只剩厅中间的四根仍为银杏树柱,其余的柱子想必是破损难复,故现用水泥柱代替。

图七

最吸引人的还是厅两侧各十幅落地窗门上的木雕(图八),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图案,雕刻着荷花的各种姿态,生动逼真,妙趣横生。正厅正面的一排落地窗门上是一幅“百鹿图”,体态各异的梅花鹿在这悠闲的“生活”,真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穿过正厅,来到古祠后厅,四周的落地窗门上雕刻的全是形态各异的花瓶,六角的、八角的、半圆的、长颈的应有尽有,各个花瓶瓶口还刻有不同的花卉,梅、兰、竹、菊、海棠、牡丹??,不愧为“木雕艺术厅堂”。看了这些,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心灵手巧,也看出了胡氏族人对这座祠堂的重视。

不得不提的还有正厅左侧的大铁钟(图九),粗粗一看,大铁钟的外形似乎与其它地方的大铁钟没什么两样。然而,再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口并不多见、有意出错的“错”字大铁钟。大铁钟的铸造时间,已经铸在钟身上了,

为“大明嘉靖甲子年仲秋月”。钟身上共铸有铭文108字,其中最为显眼也最耐人寻味的是“國泰民安”四个大字。钟身上的“國泰民安”四字中的“國”字少了一点,而“民”字上面却多了一点,似乎成了两个错字。据介绍,这是别有寓意的有意之错,其出错寓意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國泰民安”,国家就要少收一点税,多给人民一些实惠,做到国家少一点,人民多一点。

图八

图九

祠堂后厅(图十)摆放着胡氏先人的牌位,第一排最中间的牌位是最大最醒目的,毫无疑问,这必定是胡氏辈分最长的先祖。牌位的摆放位置也是十分讲究的,越靠近中间前面的,辈分越大,地位越高。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牌位都是后期重新制作的,原有的已在抗战期间被毁坏。在古代,祠堂里只供奉男人的牌位,女人的牌位都放在各自的家里,所以不幸中的万幸,女人们的牌位都保存了下来,现也放在古祠里供游客参观。接着我们来到正厅东侧的边房,此处是胡氏一族为了感激丁家一直庇护着胡氏为其设立的副祠。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所以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人家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此处,流传至今的有两个不解之谜,一是丁家到如今已经历了十六代,却代代单传;还一个就是古祠建造距今已经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说是因为建造时选择了优质木料,也有人说是因为此处的风水缘故,究竟是什么原因,现在也是不得而知。

图十

篇五:安徽龙川胡氏宗祠导游词

在地势独特、风景优美的绩溪坑口村有一座古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

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

对于胡姓儿孙来说,绩溪是他们非常辉煌的一块家园。唐代,绩溪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当代,出了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这一个个名字,使青史留芳,为胡姓生色。清末光是胡姓祠堂绩溪全县就有30座。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对现今说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的含义也就在其中。 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门楼22米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径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架着大小54根冬瓜梁,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成龙、凤、虎,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仰首凝望,玲珑别致。正厅两侧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别具一格。两侧各10扇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亭亭玉立,随风招展,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更令人可爱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荡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还有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把整个荷群画面描绘得生动逼真,妙趣横生……。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花雕却是一幅“百鹿图”,衬以各种山光水 学习第一网 才能船员招聘网

色,东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这里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侣,也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还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真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登上台阶,来到古祠后进,这里又是一个“仙境”。一排排落地窗门全是花瓶雕刻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圆、菱形、大口、长颈等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可爱,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可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从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一半,木雕简陋,另有风格。这是一座副祠,为什么要建这座副祠呢?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更奇怪事的是,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单传,是何缘故,还是一个“谜”。古祠的“谜”,又何止一个。古祠大修之后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说,古祠选用优质木料有关,也有的说,关键是古祠地处风水宝地的缘故。此“谜”虽未解开,但没有蜘蛛网络,花雕更显风采。

大概是们对徽派木雕艺术的喜爱,又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不少国内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览黄山,都要赶到此村游览一番,加之品味。这座古祠的木雕艺术,每年吸引万多名观赏者。反过来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风采。

学习第一网 才能船员招聘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