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微视频到我这里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29:07 体裁作文
微视频到我这里来体裁作文

篇一:微视频时代的到来

微视频

第一节 微视频时代的到来

2007年1月9日,优酷网上出现了一部名为《两个傻子的爱情故事》的短片,仅不到两天的时间,点击率就直逼40万人次,这部影响力日益巨大的影片是由网名为“舞铭指”的用户拍摄的。这是继2006年11月优酷网播放张钰录像带之后再次掀起了网络视频的一个小高潮,就“张钰录像事件”优酷网获得三家基金总共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优酷网用户数在两三天时间里点击率达到836万人次,评论达7000多条。优酷网上的用户点击率的飙升使得风险投资商对优酷网抱以更大的兴趣。从2007年起,微视频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阶段。

(一)认识“微视频”

提起微视频这个新名词,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来看一下:网民胡戈将陈凯歌的《无极》以幽默的方式改编而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短片;通过假唱、恶搞的形式而在网络界掀起一股不小波澜、被称为校园爆笑第一组合的“后舍男生”;“张钰事件”,以及凭借着粗口,赢得了2000万身家、吸引港人仿效、被香港多家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甚至连国际媒体如美联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卫报》乃至泰国、南非、阿联酋的报章亦纷纷报道香港“巴士阿叔事件”等等,相信很多人一定并不陌生。可以说,仿佛就在一转眼之间,网络中的视频分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时下一种全新的、非常流行的平民娱乐方式。在我国,微视频概念的提出者优酷网总裁古永锵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其中,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最大的特点。”

与现在的直接从电视台转播内容的传统P2P流媒体公司的区别就在于:微视频可以由PC向多元化的移动个人终端进行扩展,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视频播放。与此相对,专门承载微 视频短片的网站我们就称之为微视频网站,网民在这类网站上自主交流沟通,既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微视频,同时还可以点击分享他人的微视频,并加入自己的收藏夹。微视频行业中的领头羊是创办于2005年的美国的YouTube,其成功也引发了国内微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现在我国实力较强的微视频网站有:土豆网、优酷网、悠视网、六间房等等。由于3G技术的开发应用,微视频可以实现从个人电脑向丰富多元的个人移动终端进行扩展,对于没有任何专业技术知识背景的人来说,只要拥有一个摄像头、一条数据线、一个免费的音频软件,就可以将微视频的制作、发布、订阅、收听等程序演化成一场“化繁为简”的视听游戏,其中的便捷性和无技术性为微视频作为一种网络个人传播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得广大受众能随时随地随意的享受微视频带来的视听快感。

(二)微视频的主要特征

1.互动性

传统的媒介在编、读之间进行的是单项交流,而视频媒介可以进行单向、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交流。如各大微视频网站所建立的上传者和观看者之间的回复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用户利用视频可新建对发布者的回复,也可以就回复进行回复,另外,观看者的回复也为该节目起到了造势的作用,比如有较高争议率的节目的点击率往往都是直线飙升的。

2.娱乐性

草根的大众娱乐。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加入微视频这场“化繁为简”的视听盛宴,因此一

度归属于大众传播者的话语权将归还于大众,草根阶层从此拥有了在网络上高度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发声渠道。它完全颠覆传统媒介把关人的作用,使微视频的创作者成了主宰自己作品的惟一决策者,使草根阶层获得了可以在互联网上高度自我表达、发出自己声音的话语权。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注定了微视频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强调及媒体内容选择的内在动力,由此必定造成微视频高举娱乐大旗,其提供展示的也多是轻松有趣的关于音乐、明星、旅游、动物等分享类的视频。从这点上说,微视频已成为大众解除心理负担,缓和精神压力的通道,同时也是人们分享信息,分享快乐的方式方法。微视频内容的娱乐性与草根性紧密粘合,成为当下微视频短片日益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快餐性”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快餐是一种消费,而现如今它更体现的是一种时代文化的特征。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仿佛运行在“高速公路”上,一切都显得高频率、快节奏,正所谓“时间即财富”。于是各种各样的“快餐文化”与之相伴相生的: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在身;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须熟诵“名句”??人们似乎越来越希望追求时间含意上的简单,而微视频的“短、快、精、随时随地随意性”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应声而出的。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不同,微视频的制作者往往就是其作品的唯一决策者,且散居于世界各地,这些散居者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专业素养的支持,缺乏分工协作的管理运作体系。因此其作品也仅仅代表着一种个人行为,不具权威性,并不与发布作品网站的舆论形象相连。3G技术赋予微视频的这种低门槛的准入制度也正好契合了时代的快餐文化特征。瞬息万变社会中的高频率、快节奏使得散居者往往不再寻求精英文化,他们希望时间上简短,意义上精炼,而微视频正是在这种快餐文化诉求中发展壮大。

4.非权威性、低门槛

我们都知道,电视的娱乐节目制作有一整套接受过专业培训,有良好素质的节目制作班子,在基于分工协调的管理体系上运作,而且其节目往往代表了本台的形象和立场,并能通过较高的收视率吸引广告商。与同样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微视频相比,网络视频节目制作者分散,水平参差不齐,节目的上传仅仅代表个人行为,并不与发布网站的舆论形象挂钩,因而不具有权威性。

(三)微视频的发展

1. 国外发展状况

纵观国内外整个微视频行业,YouTube无疑是最早形成规模的网站,其定位是让普通人通过自己的视角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其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种音乐专辑、电视电影节目的片段,同时还包括家庭录影、生活录像等等。YouTube率先利用了Macromedia Flash技术提供了复制、粘贴代码的功能,其最大的优势是会员用户可以利用代码把视频链接到邮件或其他任何站点上,除此以外,任意添加YouTube这个圈子里的朋友给任何人发影音邮件也是其一大技术优势。而对于没有登记会员的“游客”而言,在YouTube上公开的任何微视频,也能够免费浏览阅读,并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来查找想阅览的微视频。

2006年7月18日《纽约时报》载:从7月12日开始,YouTube网站每天的浏览量突破了一亿大关,标志着互联网视频时代的来临。截至8月28日,YouTube网站在全球网络媒体访问量总排名第9位,超越了搜狐、网易两大门户网站,逼近新浪网。

从YouTube网站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新兴的“分享”概念己经取代了过去WEB2.O时代传统的“发布”概念,而这正是因应了新到来的3G时代对于“多对多”个人传播模式的改变,这是微视频成为网络媒介新宠的一大原因,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网络发展的重大趋势。

2. 国内发展状况

(1)微视频在中国的产生。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微视频便闯入了我们的生活。自2005年开始,继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大获成功之后,中国的大地上变陆续出现了数百个提供视频观赏服务的网站,人们纷纷效仿YouTube的模式摸着石头过着自己的河,尽管对于大多数的视频网站而言,都在面临着相当大的经营困难以及倒闭现象,但是一直到今天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着。

(2)微视频在中国的发展。自从恶搞国产大片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在镜头前以夸张动作进行假唱的组合“后舍男孩”,再到演员张钰揭底娱乐圈潜规则的“张钰录像事件”,我们都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网络视频的风头似乎越来越强劲。就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微视频网站从一个舶来品逐渐走进了中国寻常百姓家,尤其是优酷网凭借“张钰事件”获得三家基金总共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及2006年10月11日,Google宣布斥资16.5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YouTube公司,更是促使了国内150多家的视频网站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像六间房、优酷网、土豆网、我乐网等等视频网站的相继出现,人们纷纷都想争做下一个中国的YouTube,就连中文主流搜索引擎百度也开出了视频搜索频道以跟上时代强劲的步伐。

在不知不觉间,网络视频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来,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只要拥有了一个DV或者有一个视频功能还算的过去的手机,那么无论是你、我,还是他,都可以在这个Web2.0时代的大潮中,尽情地去畅享视频冲浪给我们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人们的传播方式和行为习惯受其冲击正在发生变革,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也会对社会文化结构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二节 微视频:个体的表达

(一)网络个人传播理论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传播的足迹由最初的线性推进,到现在的各类媒介相互结合逐渐形成空间系统。媒介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新兴技术的出现,在寻找各自发展空间的同时,各代媒体也在互相融合,进行着行业内的调整。进入3G移动多媒体时代后,经过对传统媒体的兼收并蓄和创新发展之后,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与传播介质的变化完全结合,网络构筑的传播平台大大不同于以往的大众传播,网络离散的结构属性决定了网络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与个人化,单个的受众成为传播的起点和终端,个人对传媒的需求成为媒介整合的推动力。在这种新的传播形态下,传播权利从媒介组织向个人扩散,人们更加强调个人对媒介的使用,而不是为媒介所影响。人们通过越来越多的媒介渠道和公众活动来对自我进行认识和探求,一统天下的理性与规则已经被抛弃。自我成为一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这个时代除了“我”之外,没有其它。由此,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解构为个人传播,因此我们说,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脉络相对应,经历着一个从个人传播到大众传播、再向个人传播回归的发展历程。以个人为主体的网络个人传播被信息时代赋予了知识生产的意义,同样的,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传播也是个人从事社会生产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必不可少的生存方式,乃至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系统运转的必要机制。

(二)网络传播满足个人的可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之所以要进行网络个人传播主要是为了达到自我的满足。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社会化进程与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渐次发展的过程联系起来。他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反映在信息需求上,人们追求获取信息主要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安全需要的满足;与他人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出于安全的需要,还有满足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人社会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此外,人们还会呈现信息,需要网络赋予自我展示的舞台,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就是促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而网络,则很好地满足了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首先,网络个人传播中传受双方地位平等,传播权得到了真正的普及,话语权也不再由掌握媒介资源的精英阶层所独占,草根大众开始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甚至抢先于传统大众媒介来播报突发性新闻。

其次,由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在进行个人传播时必定遮蔽了一定的信息,提供了一种可以不负责任的匿名状态。网络中的“我”其实是现实中的“我”的一个制作品,而真实的“我”隐藏在遮蔽物后就产生了自主表达、自我呈现所需的安全感。

再者,网络对个性的强调提供了让每一个体在媒介使用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平台。每一个体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独到见解,每一个体也都可以成为总编、出版商,将自我的声音、图像、文字“编辑出版”。

简言之,网络个人传播让个体作为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个体作为传播主体的多种需求。

(三)微视频:“信息鸿沟”的又一次扩大

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信息社会产生了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这正如物质上的富有者与贫困者一样。信息贫困者由于获得信息及知识的短缺,以致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信

息富有者,最终将沦为物质贫困者。这正是我们关注信息社会中信息鸿沟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有学者指出,信息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来源于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的接入与使用渠道。在此,资金壁垒是信息沟产生的主导因素,而这一壁垒又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经济差异。第二,数字化时代需要掌握的信息智能。群体间利用互联网的能力高低不同,享受的实惠也不同。第三,网上所传播的内容不同。谁主导了网上产品,谁拥有话语权,决定了谁能更好地从网络中受益。第四,个体兴趣与动机。这是从微观层次上关注信息沟。当然,兴趣与动机与前面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点上,“使用与满足”理论大有用武之地,不同的“使用与满足”类型,决定了互联网用户在信息获取和利用方面的鸿沟。

那么,从我国的微视频传播的现实状况上看就体现为:尽管我国的互联网等科学技术还在飞速地发展,但是电脑与网络等的普及与发展在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微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难以在全国范围更广泛地传播。所以说,如果想成为一个微视频的传播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条件,比如要有DV、摄像头、麦克风,还要有质量过硬的网络后台服务商等等。所以就这一点对于微视频网站而言,想要使其传播普及的话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人现在还不知道微视频或者视频短片是什么,很多用户对Web2.0还了解甚少,并且现在国内使用微视频进行个体传播、个性展示的人大部分还是来自原来使用博客的用户,许多人对微视频的传播都还不了解。另外不少调查表明,使用和关注互联网及微视频的人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高收入阶层,相对而言,他们更喜爱、更愿意关注社会热点、原创内容,更加注重社会观察和人文思考等,而其他的一些人则更喜欢看娱乐搞笑、情感交流类的视频短片等等。而且我们都知道,在线视频网络观看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的,比如现在流行的P2P技术等等,要想成为微视频短片的制作者或者说是传播者,或者在网上欣赏视频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

第四节 微视频发展的前景

(一)微视频面临的问题

1.政策限制

微视频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微视频网站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就是政策壁垒。2007年12月28日,针对目前网络视频节目中存在的重复资源、靠色情吸引眼球、侵权等问题的不规范服务,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要求视频网站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同时,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通知》中指出,从2008年1月31日开始,所有在网上提供视频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取得上岗许可证,而且必须是国有独资或者被国资控股的公司,未持有《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为个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允许个人上载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在提供播客、视频分享等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时,应当提示上载者不得上载违反本规定的视听节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播、链接、聚合、集成非法的广播电视频道、视听节目网站的节目。按这一通知要求,目前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火热流传的美剧、日剧、韩剧等都将被封杀。所以,两项规定的出台,对大众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以前轻轻一点就可以看的众多娱乐视频短片,以后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于是就有了“网络视频死于1月31日”的说法。政策的不确定性,法律界限的不明确性都是视频网站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麻烦。

2.内容难题

打开国内首家微视频服务平台优酷网在网站右侧的本周视频TOP10这个板块,我们不难

篇二:微视频

微视频

第一节 微视频时代的到来

2007年1月9日,优酷网上出现了一部名为《两个傻子的爱情故事》的短片,仅不到两天的时间,点击率就直逼40万人次,这部影响力日益巨大的影片是由网名为“舞铭指”的用户拍摄的。这是继2006年11月优酷网播放张钰录像带之后再次掀起了网络视频的一个小高潮,就“张钰录像事件”优酷网获得三家基金总共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优酷网用户数在两三天时间里点击率达到836万人次,评论达7000多条。优酷网上的用户点击率的飙升使得风险投资商对优酷网抱以更大的兴趣。从2007年起,微视频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阶段。

(一)认识“微视频”

提起微视频这个新名词,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来看一下:网民胡戈将陈凯歌的《无极》以幽默的方式改编而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短片;通过假唱、恶搞的形式而在网络界掀起一股不小波澜、被称为校园爆笑第一组合的“后舍男生”;“张钰事件”,以及凭借着粗口,赢得了2000万身家、吸引港人仿效、被香港多家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甚至连国际媒体如美联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卫报》乃至泰国、南非、阿联酋的报章亦纷纷报道香港“巴士阿叔事件”等等,相信很多人一定并不陌生。可以说,仿佛就在一转眼之间,网络中的视频分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时下一种全新的、非常流行的平民娱乐方式。在我国,微视频概念的提出者优酷网总裁古永锵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其中,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最大的特点。”

与现在的直接从电视台转播内容的传统P2P流媒体公司的区别就在于:微视频可以由PC向多元化的移动个人终端进行扩展,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视频播放。与此相对,专门承载微 视频短片的网站我们就称之为微视频网站,网民在这类网站上自主交流沟通,既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微视频,同时还可以点击分享他人的微视频,并加入自己的收藏夹。微视频行业中的领头羊是创办于2005年的美国的YouTube,其成功也引发了国内微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现在我国实力较强的微视频网站有:土豆网、优酷网、悠视网、六间房等等。由于3G技术的开发应用,微视频可以实现从个人电脑向丰富多元的个人移动终端进行扩展,对于没有任何专业技术知识背景的人来说,只要拥有一个摄像头、一条数据线、一个免费的音频软件,就可以将微视频的制作、发布、订阅、收听等程序演化成一场“化繁为简”的视听游戏,其中的便捷性和无技术性为微视频作为一种网络个人传播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得广大受众能随时随地随意的享受微视频带来的视听快感。

(二)微视频的主要特征 1.互动性

传统的媒介在编、读之间进行的是单项交流,而视频媒介可以进行单向、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交流。如各大微视频网站所建立的上传者和观看者之间的回复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用户利用视频可新建对发布者的回复,也可以就回复进行回复,另外,观看者的回复也为该节目起到了造势的作用,比如有较高争议率的节目的点击率往往都是直线飙升的。

2.娱乐性

草根的大众娱乐。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加入微视频这场“化繁为简”的视听盛宴,因此一

度归属于大众传播者的话语权将归还于大众,草根阶层从此拥有了在网络上高度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发声渠道。它完全颠覆传统媒介把关人的作用,使微视频的创作者成了主宰自己作品的惟一决策者,使草根阶层获得了可以在互联网上高度自我表达、发出自己声音的话语权。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注定了微视频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强调及媒体内容选择的内在动力,由此必定造成微视频高举娱乐大旗,其提供展示的也多是轻松有趣的关于音乐、明星、旅游、动物等分享类的视频。从这点上说,微视频已成为大众解除心理负担,缓和精神压力的通道,同时也是人们分享信息,分享快乐的方式方法。微视频内容的娱乐性与草根性紧密粘合,成为当下微视频短片日益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快餐性”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快餐是一种消费,而现如今它更体现的是一种时代文化的特征。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仿佛运行在“高速公路”上,一切都显得高频率、快节奏,正所谓“时间即财富”。于是各种各样的“快餐文化”与之相伴相生的: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在身;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须熟诵“名句”??人们似乎越来越希望追求时间含意上的简单,而微视频的“短、快、精、随时随地随意性”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应声而出的。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不同,微视频的制作者往往就是其作品的唯一决策者,且散居于世界各地,这些散居者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专业素养的支持,缺乏分工协作的管理运作体系。因此其作品也仅仅代表着一种个人行为,不具权威性,并不与发布作品网站的舆论形象相连。3G技术赋予微视频的这种低门槛的准入制度也正好契合了时代的快餐文化特征。瞬息万变社会中的高频率、快节奏使得散居者往往不再寻求精英文化,他们希望时间上简短,意义上精炼,而微视频正是在这种快餐文化诉求中发展壮大。

4.非权威性、低门槛

我们都知道,电视的娱乐节目制作有一整套接受过专业培训,有良好素质的节目制作班子,在基于分工协调的管理体系上运作,而且其节目往往代表了本台的形象和立场,并能通过较高的收视率吸引广告商。与同样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微视频相比,网络视频节目制作者分散,水平参差不齐,节目的上传仅仅代表个人行为,并不与发布网站的舆论形象挂钩,因而不具有权威性。

(三)微视频的发展 1. 国外发展状况

纵观国内外整个微视频行业,YouTube无疑是最早形成规模的网站,其定位是让普通人通过自己的视角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其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种音乐专辑、电视电影节目的片段,同时还包括家庭录影、生活录像等等。YouTube率先利用了Macromedia Flash技术提供了复制、粘贴代码的功能,其最大的优势是会员用户可以利用代码把视频链接到邮件或其他任何站点上,除此以外,任意添加YouTube这个圈子里的朋友给任何人发影音邮件也是其一大技术优势。而对于没有登记会员的“游客”而言,在YouTube上公开的任何微视频,也能够免费浏览阅读,并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来查找想阅览的微视频。

2006年7月18日《纽约时报》载:从7月12日开始,YouTube网站每天的浏览量突破了一亿大关,标志着互联网视频时代的来临。截至8月28日,YouTube网站在全球网络媒体访问量总排名第9位,超越了搜狐、网易两大门户网站,逼近新浪网。

从YouTube网站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新兴的“分享”概念己经取代了过去WEB2.O时代传统的“发布”概念,而这正是因应了新到来的3G时代对于“多对多”个人传播模式的改变,这是微视频成为网络媒介新宠的一大原因,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网络发展的重大趋势。

2. 国内发展状况

(1)微视频在中国的产生。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微视频便闯入了我们的生活。自2005年开始,继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大获成功之后,中国的大地上变陆续出现了数百个提供视频观赏服务的网站,人们纷纷效仿YouTube的模式摸着石头过着自己的河,尽管对于大多数的视频网站而言,都在面临着相当大的经营困难以及倒闭现象,但是一直到今天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着。

(2)微视频在中国的发展。自从恶搞国产大片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在镜头前以夸张动作进行假唱的组合“后舍男孩”,再到演员张钰揭底娱乐圈潜规则的“张钰录像事件”,我们都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网络视频的风头似乎越来越强劲。就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微视频网站从一个舶来品逐渐走进了中国寻常百姓家,尤其是优酷网凭借“张钰事件”获得三家基金总共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及2006年10月11日,Google宣布斥资16.5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YouTube公司,更是促使了国内150多家的视频网站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像六间房、优酷网、土豆网、我乐网等等视频网站的相继出现,人们纷纷都想争做下一个中国的YouTube,就连中文主流搜索引擎百度也开出了视频搜索频道以跟上时代强劲的步伐。 在不知不觉间,网络视频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来,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只要拥有了一个DV或者有一个视频功能还算的过去的手机,那么无论是你、我,还是他,都可以在这个Web2.0时代的大潮中,尽情地去畅享视频冲浪给我们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人们的传播方式和行为习惯受其冲击正在发生变革,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也会对社会文化结构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二节 微视频:个体的表达

(一)网络个人传播理论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传播的足迹由最初的线性推进,到现在的各类媒介相互结合逐渐形成空间系统。媒介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新兴技术的出现,在寻找各自发展空间的同时,各代媒体也在互相融合,进行着行业内的调整。进入3G移动多媒体时代后,经过对传统媒体的兼收并蓄和创新发展之后,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与传播介质的变化完全结合,网络构筑的传播平台大大不同于以往的大众传播,网络离散的结构属性决定了网络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与个人化,单个的受众成为传播的起点和终端,个人对传媒的需求成为媒介整合的推动力。在这种新的传播形态下,传播权利从媒介组织向个人扩散,人们更加强调个人对媒介的使用,而不是为媒介所影响。人们通过越来越多的媒介渠道和公众活动来对自我进行认识和探求,一统天下的理性与规则已经被抛弃。自我成为一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这个时代除了“我”之外,没有其它。由此,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解构为个人传播,因此我们说,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脉络相对应,经历着一个从个人传播到大众传播、再向个人传播回归的发展历程。以个人为主体的网络个人传播被信息时代赋予了知识生产的意义,同样的,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传播也是个人从事社会生产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必不可少的生存方式,乃至成为维系整个社会

系统运转的必要机制。

(二)网络传播满足个人的可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之所以要进行网络个人传播主要是为了达到自我的满足。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社会化进程与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渐次发展的过程联系起来。他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反映在信息需求上,人们追求获取信息主要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达到安全需要的满足;与他人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出于安全的需要,还有满足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人社会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此外,人们还会呈现信息,需要网络赋予自我展示的舞台,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就是促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而网络,则很好地满足了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首先,网络个人传播中传受双方地位平等,传播权得到了真正的普及,话语权也不再由掌握媒介资源的精英阶层所独占,草根大众开始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甚至抢先于传统大众媒介来播报突发性新闻。

其次,由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在进行个人传播时必定遮蔽了一定的信息,提供了一种可以不负责任的匿名状态。网络中的“我”其实是现实中的“我”的一个制作品,而真实的“我”隐藏在遮蔽物后就产生了自主表达、自我呈现所需的安全感。

再者,网络对个性的强调提供了让每一个体在媒介使用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平台。每一个体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独到见解,每一个体也都可以成为总编、出版商,将自我的声音、图像、文字“编辑出版”。

简言之,网络个人传播让个体作为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个体作为传播主体的多种需求。

(三)微视频:“信息鸿沟”的又一次扩大

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信息社会产生了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这正如物质上的富有者与贫困者一样。信息贫困者由于获得信息及知识的短缺,以致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信息富有者,最终将沦为物质贫困者。这正是我们关注信息社会中信息鸿沟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有学者指出,信息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来源于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的接入与使用渠道。在此,资金壁垒是信息沟产生的主导因素,而这一壁垒又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经济差异。第二,数字化时代需要掌握的信息智能。群体间利用互联网的能力高低不同,享受的实惠也不同。第三,网上所传播的内容不同。谁主导了网上产品,谁拥有话语权,决定了谁能更好地从网络中受益。第四,个体兴趣与动机。这是从微观层次上关注信息沟。当然,兴趣与动机与前面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点上,“使用与满足”理论大有用武之地,不同的“使用与满足”类型,决定了互联网用户在信息获取和利用方面的鸿沟。

那么,从我国的微视频传播的现实状况上看就体现为:尽管我国的互联网等科学技术还在飞速地发展,但是电脑与网络等的普及与发展在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微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难以在全国范围更广泛地传播。所以说,如果想成为一个微视频的传播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条件,比如要有DV、摄像头、麦克风,还要有质量过硬的网络后台服务商等等。所以就这一点对于微视频网站而言,想要使其传播普及的话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人现在还不知道微视频或者视频短片是什么,很多用户对Web2.0还了解甚少,并且现在国内使用微视频进行个体传播、个性展示的人大部分还是来自原来使用博客的用户,许多

人对微视频的传播都还不了解。另外不少调查表明,使用和关注互联网及微视频的人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高收入阶层,相对而言,他们更喜爱、更愿意关注社会热点、原创内容,更加注重社会观察和人文思考等,而其他的一些人则更喜欢看娱乐搞笑、情感交流类的视频短片等等。而且我们都知道,在线视频网络观看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的,比如现在流行的P2P技术等等,要想成为微视频短片的制作者或者说是传播者,或者在网上欣赏视频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

第四节 微视频发展的前景

(一)微视频面临的问题 1.政策限制

微视频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微视频网站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就是政策壁垒。2007年12月28日,针对目前网络视频节目中存在的重复资源、靠色情吸引眼球、侵权等问题的不规范服务,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要求视频网站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同时,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通知》中指出,从2008年1月31日开始,所有在网上提供视频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取得上岗许可证,而且必须是国有独资或者被国资控股的公司,未持有《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为个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允许个人上载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在提供播客、视频分享等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时,应当提示上载者不得上载违反本规定的视听节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播、链接、聚合、集成非法的广播电视频道、视听节目网站的节目。按这一通知要求,目前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火热流传的美剧、日剧、韩剧等都将被封杀。所以,两项规定的出台,对大众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以前轻轻一点就可以看的众多娱乐视频短片,以后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于是就有了“网络视频死于1月31日”的说法。政策的不确定性,法律界限的不明确性都是视频网站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麻烦。

2.内容难题

打开国内首家微视频服务平台优酷网在网站右侧的本周视频TOP10这个板块,我们不难发现排名靠前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情色视频短片,实际上这个TOP10是色情小电影的一个点击排行榜。被媒体追捧的国内首家微视频网站的情况尚且如此,那些跟风的微视频网站就不用再提了。目前,恶搞电影和情色视频短片成为网络视频吸引眼球的两大重要手段。部分网友的猎奇心理,再加上为了赚取点击率而上传一些有关色情、暴力视频,恶搞和色情就不可避免地充斥着视频网站。这是所有视频网站现在都面临的情况,虽然所有的网站都表示将这些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与信息整合,而实际上那些含有色情、恶搞、暴力的视频内容都以隐蔽 或半隐蔽的方式存在着。

3.版权风险

传统的视频作品都是有版权的。但微视频不是小电影,10秒到30分钟的短片究竟如何能够在版权上界定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在视频网站中除去色情、暴力等视频内容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网友截取电视、电影的片断,这些影视作品片段在很多视频网站中至少占了内容总量的五分一,而对于这样的做法是否是侵权行为仍是一个问题。可以说,版权问题一直都是悬在所有视频网站头上的一把利剑,就算是微视频界的领头羊YouTube也不例外。在YouTube被收购前的几个月内,曾经受到近百家美国唱片公司、电视台和独立制作人关于侵犯版权的投诉,以至于收购者Google不得不在收购之后迅速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等媒体巨头签署协议,提出以支付数千万美元预付款的方式,来获得合法的内容授权。对于视频网站来讲,我们应该用更加长远的眼光去看问题,如果自己门户网站的版权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理,长此以往,必定会使网站的流量锐减,进而影响到微视频网站的发展。所以解决好版权问题是视频网站发展的当务之急。

4.盈利模式不成熟

篇三:微视频的简单制作

借助微视频 展示微课堂

一些优秀的微课我们通常会将它保存下来,我们以前大都采用记笔记的方法将他保存到纸质载体上来。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越来越普遍应用,我们已经可以将这些优秀的课通过视频录制的方法将它以微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能够更加直观地去学习这些优秀的微课案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微视频的制作。

一、微视频制作的要求

1、无知识性错误,是微视频录制的底线性要求,知识性错误包括讲解错误(不规范)或者是书写错误(不规范)。

2、 视频学习需要学生观看,只有界面简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相符合的微视频,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3、 微视频学习只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非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制作者要抓住“知识点”这一最基础的部分,而不要试图解决学生学习的全部问题。

二、 微视频制作易出现的问题

1.内容过多。有的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将课堂上40分钟要讲解的内容压缩成15分钟内的视频讲解。

2.节奏过快。教师急着赶进度,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节奏,影响学习效果。

3. 太过正式。微视频的讲解强调教师语言亲和、和蔼,是一对一辅导或者指导的风格。

4.呈现不清。一是内容呈现不清楚,屏幕上内容过多,学生看不清楚;二是呈现

的思路不清,教学步骤应一步步地呈现,而不能瞬间呈现几个步骤,造成思维的跳跃。

5.讲解不明。一是讲述的冗余信息多,不利于学生抓住学习要点;二是录制声音过小,学生听起来费力。

6. 分散注意。视频的制作,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考虑,避免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三、 微视频制作的原则

1.知识点明确。制作微视频时,尽可能细化各知识点,短小精悍,讲解清楚,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

2.即时反馈原则。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或一个微视频学完之后,要让学生完成与该知识点相关的进阶作业,监测和矫正学生学习的情况。

3. 指导而非教导。教师在微视频中讲解学习内容时,其身份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语言要生动、有亲和力。

4. 留有余地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另一方面,教师要给自己在课堂讨论上留有余地。

5. 考虑学科特点。数学,重在展示思路;英语和语文,重在语法讲解、词汇识记;理化生,重在实验演示、原理讲解以及绘图、图片;体音美书法,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6.积极反应原则。可以设计“满十进一”的程序,让学生处于挑战自我的积极学习状态。

7. 关注整体的原则。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还必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可能受到的其他影响。

四、视频制作的简单方法。

(一)、采用视频录制软件进行录制

采用这种方式拍摄微课,需要用到的工具主要包括:电脑、耳麦(稍微注意一下,耳麦和耳机是有区别,耳麦不单可以听,还应带有麦克风)、视频录制软件(在这里我们以常用的Youcam软件来举例)、教学内容呈现界面,被拍摄对象主要是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界面,例如四年级课程当中的电子邮箱的申请和收发邮件、演示文稿的制作、简单的画图操作,以及其他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软件界面。

下面以“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界面”为例来进行说明:

(1)制作准备: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yberLink YouCam和我们常用的office。

(2)录制对象:ppt演示界面

(3)制作方法:

第一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媒体资料,如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等。

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制软件CyberLink YouCam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捕捉”按钮,开始录制,(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录制软件的界面。)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4)示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ppt演示文稿教学的视频录制示例。

(二)、视频设备拍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便携式录像机、手机、DV机、数码像机、视频摄像头等工具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须品,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手机进行拍照、录像等,我们也同样可以运用手机来进行微视频的制作。我们可以拍摄的对象包括:课堂、白纸、黑板、游戏活动、表演、幻灯片、交互电子白板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

下面挑选几种典型的微课制作类型进行介绍。

手机/DV+白纸

(1)工具: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手机、一打白纸、几只不同颜色的笔、相关主题的教案

(2)对象: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可视化教学过程

(3)制作过程: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用笔在白纸上展现出教学过程,可以是画图、书写、标记等行为,在他人的帮助下,用手机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尽量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第三步,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这里我们可以利用现在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会声会影》来进行编辑和美化。

(4)样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制作的示例。

DV录像机+黑板演示

(1)制作准备:DV录像机、黑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2)录制对象:整个微课教学实施过程

(3)制作过程: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 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示例了。

(三)、传统课件类

具备一定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的执教者可以利用Flash等软件制作多媒体交互式课件,课件的格式可以是.swf或.flv等,这种方式制作的课件具有视频一样的教学功能。这样同样能够有效的呈现某个教学问题,有时所起到的作用比真正意义上的视频效果还要好。

(四)、其他方式

其他符合微课内涵和要求的类型,不拘泥于形式,鼓励创新。

最后,要指出的是,微视频的制作必须融入到微课堂本身去,为微课堂服务,才能将它的作用发挥的更好,才能让课堂更加生动,有创造力。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就到这儿,讲得不当的地方,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四:微视频制作(数学)

用“做中学”教学模式培训教师微课制作

——以灵石县几何画板微视频课程制作为例

张维山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榆次 030600

摘要:本文以灵石县几何画板微课制作培训为案例,用中小学教师喜闻乐见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培训中小学教师制作微课。说明了什么是微课,为什么要搞微课制作培训,如何搞好微课制作培训以及微课的应用,以及微课制作培训成功的保障。

创新之处:新技术微课的进入给灵石教育的班班通、组组通、人人通的实验增添了新的方法手段,更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教师因材施教。

关键词:做中学;几何画板 ;微课;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微课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界定学术界众说纷纭,我们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的论述。文中指出: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1]

用全国首届微课大赛网的说法:“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2]“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初学微课制作要理清什么是微课,如何制作微课,了解微课的作用。用最简单的技术解决微课的制作。明白微课的基本特点就是短小精悍。

二、为什么要搞微课制作培训

(一)微课制作培训的时机成熟

前一段,全国搞的轰轰烈烈的“全国微课大赛”(http://www.cnweike.cn )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亲身体验,我敏感的觉察到这项技术是灵石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师的核心业务相结合,在灵石已有了极肥沃的土壤。师生的信息素养也是其他地区参观的人们所羡慕的。在灵石开展的试验在其它地区不能开展的原因不是缺少计算机,不是缺少网络环境,而是缺少师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开展这项活动,必须和师生的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灵石县技能大练兵宣传考核平台中的“作”让每位教师在中国微课网学习微课制作技术,把制作的微课上传到技能大练兵考核平台,以考核促建设,一举数得。全员参与,这将是灵石教育的又一创新之举。

去年对全县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几何画板初级培训已有成果。一些教师自觉地在教学中应用自己所学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已从最初的笨拙到现在的能根据学生的需求现场制作,解决教学问题,所以我决定从数学学科做起,用微课搭建一个新的教研教学平台。

(二)微课在中小学的运用具有时代的意义,价值、作用和好处

(1)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调查发现,如果是网络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学生认为网络课堂通常都是45分钟左右,很难集中精力,通常是打开视频几分钟就关掉了。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学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2)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如何搞好微课制作培训

(一)培训模式做中学

“做中学”最早是由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做中学”主张从做中去学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使学习者有机会亲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者素质的全面发展。[2]符合教师学习的需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可知,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和教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推动师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因此,要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模式的设计之前需要了解学习者喜欢的培训途径与方式。林雯(2006)[3]根据问题调查,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途径与方式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实验操作、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课堂讲授、教学软件开发以及其他。由此可得,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教师喜欢在实验、实践中进行学习,这符合与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规律。同样适合与微课的培训学习。

(二)典型引路树榜样

为推开微课,我率先在灵石二中开展了普及。韩老师就是第一试用者。他在教学中制作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正方形、四边形、中考压轴题等大量的几何画板课件。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韩老师和我各自带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开始了微课制作的学习。我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让韩老师体验微课制作的方法步骤。开始复制安装微课制作工具(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由于初次使用新技术,韩老师非常认真地记了操作步骤的笔记,担心自己操作失误,这一点给我感受到一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同时也感受到老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的确要比青年人慢一些。我们按照以下必要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学习。包括:

1.工具与软件

电脑、耳麦(附带话筒),安装微课制作工具(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可在中国微课官方网址:www.cnweike.cn 的“学习制作微课”中下载和学习,内有相关软件和使用说明。)

下载网址:http://www.cnweike.cn/?c=main&a=showList&type=video 。

2.过程简述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几何画板或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或几何画板,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或几何画板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我首先做了示范,展示整个微课的制作过程。打开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准备好空白几何画板软件,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微课。我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画出三角形的三边,标注顶点ABC,度量三个角的度数,计算三个角的和,拖动任意一个角,观察三个角度数的变化,而三角形的内角和始终是180°。从而用几何画板验证了“任意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定理。后期处理一步步形成MP4格式的微视频课程。然后韩老师在自己的电脑上亲自尝试了一遍,感觉有的地方不满意,又进行了第二次录制。掌握方法后,韩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一道中考压轴题,开始制作几何画板课件,这道题需要学生有动态的思维,分类的思想,依靠黑板上讲解难度较大,不容易讲清楚。韩老师讲到录好微视频后,学生可自主学习,反复观看。这种方法省时省力。

(三)小面积推广辟战场

调研期间,教研室房主任讲几何画板的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建议继续深度跟踪培训,同意开展微课制作试点。安排我与初中数学教研员武老师、吴老师两位教研员学习研究微课制作。

三个人首先共同选择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进行教学设计。同样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由我操作几何画板,两位教研员提出要求,共同制作几何画板微型课件,从导入到分类,从探究到演示,从静态到交互,层层递进,展示了三角形三边的和与差的关系。最后体现教研员特质的是通过这一问题,总结出数学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揭示出本质的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给我也上了一节非常重要的思维课。吴老师尝试录了一次,后期制作好微课后,三个人又进行了研讨,找出其中的不足。吴老师又进行了学习,独自完成了这节微课的制作。兴趣所致她又独自录制了一节“二次函数”的PPT微课。目前这两节微课全部通过了专家的审核,发布在中国微课大赛网。微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网址是http://www.cnweike.cn/?c=video&a=play&id=168744。

吴老师微课《二次函数y=ax2+c与y=ax2的平移关系》。

网址是:http://www.cnweike.cn/?c=video&a=play&id=169111

(四)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给灵石二中英语耿老师、化学张老师介绍有道云笔记的用法时,顺便给他们介绍了全国微课大赛的情况,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示也要学习制作自己的微课,感觉到微课将会在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应用。经过试点后,我们将在灵石推广微课制作的培训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来的灵石教育微课将会百花齐放。

微课培训模式可概括为示范引路,典型试点,成功经验推广,成果网络分享。

(五)微课培训成果

(1)“组组通”应用

灵石二中的“组组通”实验在全校两个年级展开,数学杨老师学会录制微课后,借助组组通网络环境,已应用到学生自主学习,习题解答等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个性学习特点,深受学生喜爱。

(2)“人人通”应用

灵石二中的“人人通”实验,在吴老师班,应用人手一台IPAD,用微课展示教学的背景资料,人物事迹,让学生一目了然。

(3)“班班通”应用

灵石二中的“班班通”电子白板微课应用,体现了交互式白板的特点。 微课的价值为学生复习、重温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能,为在课堂上当时没有听清楚的学生提供了回到课堂上学习的可能,为误了上课而没有学到这节课内容的学生提供了可能。微课为学生随时随地网上学习提供了可能。

四、微课培训成果

(一)任何新手段的推行,一把手工程都是成功的保证

走过许多的地方,凡是教育信息化搞的好的地方一把手都特别重视这项工作。灵石县分管县长亲自看教研活动,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分管局长抓设备的配备。总工程师一岗双职,既抓学校的整体数字化校园建设,又抓全县的教研工作,这是灵石特有的领导方式,抓住了教育的核心业务,占领了教育的主战场。“三通两平台”的推进在灵石体现的非常明显。全国信息化会议,全省信息化会议在灵石一个小县城的召开都是最好的证明。领导对微课的重视,也是顺利推行的保证。

新生事物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无论领导还是教师要有认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有所成就。

(二)专家的引领必不可少

上至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省教科所,省电教馆,市县电教馆,高等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都给灵石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从教师口中我们知道了几何画板是北京的专家率先引进的。是他们的新理念,新方法给灵石的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变化。微课的引进给灵石的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勇于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成长的动力

灵石二中的师生执行力让我感受最深,上午给年级组长介绍了金山快盘的使用方法。下午检查各班的电教管理学生已经全部掌握。

指导教师要有亲身经历。为了搞好微课的教学,我学习了教育部领导的讲话,亲身体验制作了几个微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别人制作微课。

与此同时,从一线来的真实的案例成为我搞好师范教育的动力和素材。我尝试培训了师范在校的数学专业学生,让他们学做微课,学生们非常愿意做微课,他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加班加点,制作的微课有的已上传到中国微课网,经过了专家的审核。他们是未来的使用者,今天就要让他们体会到未来的职业环境。尽管学生们缺乏教学经验,微课还很生涩,相信他们在职后会很快制作出优秀的微课。

来自一线的微课让在校数学系学生分析,发表看法,他们看了吴老师制作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微课,学习委员代表同学们说技术我们不发愁,关键是上升不到理论的程度,像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就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总结的数学思维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假设-猜想-验证”等都是在校大学生做不到的。我很欣慰学生们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山西的微课相比较全国才刚刚起步,全国微课大赛只有可怜的60个微课,还有我和学生们制作的十几个作品。由此可知,一线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有益性。我相信微视频课程在个别教师和教研员身上的成功试验,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颗火种,他将让微课这朵奇葩在灵石这块教研氛围浓厚的土壤上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教育部发布“微课”的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中国微课.2012(10)

[3]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0-186

[4唐加军,舒波,雷代勇,徐晓东.高等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与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2-87

篇五:微视频出现的原因分析

微视频时代的到来

2007年1月9日,优酷网上出现了一部名为《两个傻子的爱情故事》的短片,仅不到两天的时间,点击率就直逼40万人次,这部影响力日益巨大的影片是由网名为“舞铭指”的用户拍摄的。这是继2006年11月优酷网播放张钰录像带之后再次掀起了网络视频的一个小高潮,就“张钰录像事件”优酷网获得三家基金总共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优酷网用户数在两三天时间里点击率达到836万人次,评论达7000多条。优酷网上的用户点击率的飙升使得风险投资商对优酷网抱以更大的兴趣。从2007年起,微视频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阶段。

(一)认识“微视频”

提起微视频这个新名词,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来看一下:网民胡戈将陈凯歌的《无极》以幽默的方式改编而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短片;通过假唱、恶搞的形式而在网络界掀起一股不小波澜、被称为校园爆笑第一组合的“后舍男生”;“张钰事件”,以及凭借着粗口,赢得了2000万身家、吸引港人仿效、被香港多家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甚至连国际媒体如美联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卫报》乃至泰国、南非、阿联酋的报章亦纷纷报道香港“巴士阿叔事件”等等,相信很多人一定并不陌生。可以说,仿佛就在一转眼之间,网络中的视频分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时下一种全新的、非常流行的平民娱乐方式。

什么是微视频?

在我国,微视频概念的提出者优酷网总裁古永锵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其中,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最大的特点。”与现在的直接从电视台转播内容的传统P2P流媒体公司的区别就在于:微视频可以由PC向多元化的移动个人终端进行扩展,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视频播放。与此相对,专门承载微视频短片的网站我们就称之为微视频网站,网民在这类网站上自主交流沟通,既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微视频,同时还可以点击分享他人的微视频,并加入自己的收藏夹。微视频行业中的

领头羊是创办于2005年的美国的YouTube,其成功也引发了国内微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现在我国实力较强的微视频网站有:土豆网、优酷网、悠视网、六间房等等。由于3G技术的开发应用,微视频可以实现从个人电脑向丰富多元的个人移动终端进行扩展,对于没有任何专业技术知识背景的人来说,只要拥有一个摄像头、一条数据线、一个免费的音频软件,就可以将微视频的制作、发布、订阅、收听等程序演化成一场“化繁为简”的视听游戏,其中的便捷性和无技术性为微视频作为一种网络个人传播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得广大受众能随时随地随意的享受微视频带来的视听快感。

(二)微视频的主要特征

1.互动性

传统的媒介在编、读之间进行的是单项交流,而视频媒介可以进行单向、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交流。如各大微视频网站所建立的上传者和观看者之间的回复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用户利用视频可新建对发布者的回复,也可以就回复进行回复,另外,观看者的回复也为该节目起到了造势的作用,比如有较高争议率的节目的点击率往往都是直线飙升的。

2.娱乐性

草根的大众娱乐。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加入微视频这场“化繁为简”的视听盛宴,因此一度归属于大众传播者的话语权将归还于大众,草根阶层从此拥有了在网络上高度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发声渠道。它完全颠覆传统媒介把关人的作用,使微视频的创作者成了主宰自己作品的惟一决策者,使草根阶层获得了可以在互联网上高度自我表达、发出自己声音的话语权。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注定了微视频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强调及媒体内容选择的内在动力,由此必定造成微视频高举娱乐大旗,其提供展示的也多是轻松有趣的关于音乐、明星、旅游、动物等分享类的视频。从这点上说,微视频已成为大众解除心理负担,缓和精神压力的通道,同时也是人们分享信息,分享快乐的方式方法。微视频内容的娱乐性与草根性紧密粘合,成为当下微视频短片日益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快餐性”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快餐是一种消费,而现如今它更体现的是一种时代文化的特征。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仿佛运行在“高速公路”上,一

切都显得高频率、快节奏,正所谓“时间即财富”。于是各种各样的“快餐文化”与之相伴相生的: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在身;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须熟诵“名句”,人们似乎越来越希望追求时间含意上的简单,而微视频的“短、快、精、随时随地随意性”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应声而出的。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不同,微视频的制作者往往就是其作品的唯一决策者,且散居于世界各地,这些散居者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专业素养的支持,缺乏分工协作的管理运作体系。因此其作品也仅仅代表着一种个人行为,不具权威性,并不与发布作品网站的舆论形象相连。3G技术赋予微视频的这种低门槛的准入制度也正好契合了时代的快餐文化特征。瞬息万变社会中的高频率、快节奏使得散居者往往不再寻求精英文化,他们希望时间上简短,意义上精炼,而微视频正是在这种快餐文化诉求中发展壮大。

4.非权威性、低门槛

我们都知道,电视的娱乐节目制作有一整套接受过专业培训,有良好素质的节目制作班子,在基于分工协调的管理体系上运作,而且其节目往往代表了本台的形象和立场,并能通过较高的收视率吸引广告商。与同样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微视频相比,网络视频节目制作者分散,水平参差不齐,节目的上传仅仅代表个人行为,并不与发布网站的舆论形象挂钩,因而不具有权威性。

(三)微视频的发展

1.国外发展状况

纵观国内外整个微视频行业,YouTube无疑是最早形成规模的网站,其定位是让普通人通过自己的视角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其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种音乐专辑、电视电影节目的片段,同时还包括家庭录影、生活录像等等。YouTube率先利用了MacromediaFlash技术提供了复制、粘贴代码的功能,其最大的优势是会员用户可以利用代码把视频链接到邮件或其他任何站点上,除此以外,任意添加YouTube这个圈子里的朋友给任何人发影音邮件也是其一大技术优势。而对于没有登记会员的“游客”而言,在YouTube上公开的任何微视频,也能够免费浏览阅读,并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来查找想阅览的微视频。

2006年7月18日《纽约时报》载:从7月12日开始,YouTube网站每天的浏览量突破了一亿大关,标志着互联网视频时代的来临。截至8月28日,YouTube网站在全球网络媒体访问量总排名第9位,超越了搜狐、网易两大门户网站,逼近新浪网。从YouTube网站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新兴的“分享”概念己经取代了过去WEB2.O时代传统的“发布”概念,而这正是因应了新到来的3G时代对于“多对多”个人传播模式的改变,这是微视频成为网络媒介新宠的一大原因,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网络发展的重大趋势。

2.国内发展状况

(1)微视频在中国的产生。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微视频便闯入了我们的生活。自2005年开始,继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大获成功之后,中国的大地上变陆续出现了数百个提供视频观赏服务的网站,人们纷纷效仿YouTube的模式摸着石头过着自己的河,尽管对于大多数的视频网站而言,都在面临着相当大的经营困难以及倒闭现象,但是一直到今天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着。

(2)微视频在中国的发展。自从恶搞国产大片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在镜头前以夸张动作进行假唱的组合“后舍男孩”,再到演员张钰揭底娱乐圈潜规则的“张钰录像事件”,我们都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网络视频的风头似乎越来越强劲。就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微视频网站从一个舶来品逐渐走进了中国寻常百姓家,尤其是优酷网凭借“张钰事件”获得三家基金总共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及2006年10月11日,Google宣布斥资16.5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YouTube公司,更是促使了国内150多家的视频网站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像六间房、优酷网、土豆网、我乐网等等视频网站的相继出现,人们纷纷都想争做下一个中国的YouTube,就连中文主流搜索引擎百度也开出了视频搜索频道以跟上时代强劲的步伐。

在不知不觉间,网(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微视频到我这里来)络视频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来,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只要拥有了一个DV或者有一个视频功能还算的过去的手机,那么无论是你、我,还是他,都可以在这个Web2.0时代的大潮中,尽情地去畅享视频冲浪给我们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人们的传播方式和行为习惯受其冲击正在发生变革,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也会对社会文化结构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另:微电影出现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论证微视频的出现。

“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

“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微电影形式简单,短小精悍,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用3G 手机或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感受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共鸣、旁观一场海枯石烂的爱情。

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国内近几年也兴起了微电影的播放平台比如,国内最大的微电影平台V电影[1]网,影视创作人社区有新片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