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曲径通幽怎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4:57:48 字数作文
作文曲径通幽怎写字数作文

篇一:曲径通幽作文

曲径通幽作文

曲径通幽作文(一)

捷径,又称短路,是一条平坦而又直接的康庄大道。但这条道路却是要精心挑选的,往往需要前辈的指引。曲径,又称弯路,是一条颠簸而又弯曲的泥泞小路。但这条路却是容易寻找,自己就可以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其实,目的的只有一个,而可以到达他的道路却是有很多的,有泥泞不堪的,也有充满荆棘的;有陡峭的山峰,也有低矮的平原。还有一条美丽平坦的林荫大道。目的的当然是不同凡响的,就用写的那个海市蜃楼作比拟吧!

海市蜃楼,忽隐忽现,怎样才能遇见如此的仙境呢?这也是母的的之所在,也是问题根本之所在。

回想古今,成大事者往往是多灾多难的,不难想象,他们选的是一条曲径,且泥泞不堪还充满荆棘的陡峭的路,他们有忍辱负重,头悬梁、锥刺骨的越王勾践,也有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有躬耕南阳的诸葛亮,也有得不到任用,备受曹操猜忌的司马懿。等等。这些古今名士,所受非常人之所受,所苦非常人之所苦,所以得到的也是非常人之所能得。他们才真正能到达非常人之所能达的仙境,他们走的是曲径却能通幽。

难道只有曲径才能通幽吗?

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是。因为每条道路的目的的是一样的,所以能通幽。但是到达幽境处的感慨和心情是不一样的,走捷径的人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美好的>景色,路旁有鲜花,也有供休息的凉亭,且一路平坦,没什么特别,每天按部就班的走走停停,没多久就到达了,没什么感觉,只觉得是一次无味的旅行。而走曲径的则不同了,一路上颠簸,有泥泞的沼泽,有陡峭的山路,有暴风雨,有闪电,还有一座座破烂的断桥,连个休息的破庙也没有,一路上不知疲倦,一往无前,因为回去也难而又没有美景,而前进虽难但有完美仙境,他们只有一往无前,期望早日能摆脱这痛苦,等他们到达仙境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定是激动万分,感慨万千,试想一下,一个人曾今为争一件褴褛而>幸福,如今得到满屋子的绫罗绸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一个人曾今食糟糠,如今得一桌满汉全席,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所以,其实幽处只是漫漫人生路的一个小节,而通往幽处的那个共同奋斗的过程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个颠簸的路况才是值得一生回忆的幸福。

切记,曲径才能到达更美的地方,曲径通幽!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高二:刘毅

曲径通幽作文(二)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人生几何,纵横交错的道路扑朔迷离,敞开心胸,去选择那曲径,>收获心中的那一道风景。

南唐后主李煜长于妇人之手,他在位期间终日沉醉于灯红酒绿,荒废社稷,最终被锁于那无言西楼之上。就是这样的一代君主挥泪别去雕栏玉砌,满月沧桑故都尽失,却写下了那篇篇被后人吟唱的词章。纵使心中愁绪如丝,却无人理解他的愁苦,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惟有那一江东去的春水才能诠释。

李煜选择了一条通向文学艺术之路,在那曲径通幽之处收获满腹才华。选择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也许你就能收获成功。

遥想那一天,你站在乌江之畔,挥泪别虞姬,众多将士劝你留得青山,再振雄风,可你怎会苟且活着?又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你毅然选择了自刎乌江,项羽,你是一代枭雄,纵是死,也要轰轰烈烈。

你不肯过江东留给世人多少年的争论,有人说你没有长远之计,有人说你枉费了大好前程,而我却要说,你的选择没有错,是你验证了一个强者所应具备的无畏,是你昭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真正意义。

项羽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归属的路,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努力去实验,坚持就会成功。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走一步就必须要做出选择的路。袁隆平选择埋头工作于实验田旁,才能研究出杂交水稻,从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洪战辉选择靠自己的努力去养活自己与家人,婉言谢绝了社会的救助,最终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每一位华夏儿女。

有人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的路就会走得更长更远。

道路中的每一次>挫折并不是意味着前面没有路,而是提醒你应该再选择一条。也许就在那曲径之途,你会收获一路风景;选择一条正镇属于自己的路,踏步前行,也许在那花木深处,你将收获一片美丽。

曲径通幽作文(三)

人,都想碰上好事,都想获得成功。正所谓'天上掉下馅饼',出门拣到个金娃娃,谁不想?然而,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上帝多么青睐,都难免于失败握手,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永远不遭遇失败,除非你什么事都不做。

失败是常常出现的,关键在于怎么去面对它。如果跌倒了,爬起来,而且站得更直更高,这便是成功,如跌倒了,爬不起,甚至不想爬起,就坐在那里,那真是一个失败的人了。

失败是引发人类潜能的导火索,它能促使人们从失误中猛醒;失败是一场熊熊大火,它能撕毁一切盲目、虚荣和虚伪的面纱;失败是一阵横空席卷的狂风,他能扫清纸上谈兵的迷雾,逼着人们面对现实,重新思索,失败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雷电,它对一支军队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机缘……

胜利总是伴随着失败,胜者不会常胜,败者也不会永败。关键是如何对待失败,真正的强者是在失败之后,对自己的力量重新估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巧妙地反败为胜,并终击败>对手。又说刘邦,他打仗时几乎十战九败,次次落荒而逃,然而他逃了又回,每次战败他抽身即走,重整旗鼓又来进犯,然后又败又走,又来又败,他不顾面子,败了仍来,不像项羽认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就是败了不肯'走',一定要死,其实如果项羽回了江东,大可卷土重来,这天下鹿死谁手到也没了定论,但项羽这个人就是许胜不许败,许进不许退的,太要面子了,最终到落得个自刎乌江,固然悲壮,但确也是个'死脑筋',哪似刘邦?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倒了牌子的名牌产品想要东山再起,就像下台总统希望重入白宫一样绝无可能'.果真如此吗?非也!西方还有一句谚语:'上帝把门关上之时,必会打开另一扇窗。'当人们面临失败时,必有一扇反败为胜的窗正等着他们。

曲径通幽,最重要的是寻找到那一扇窗。

刘备的特长,重在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串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遇到不能解决的事,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是以,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这不正是刘备凭他变幻莫测的厚脸皮找到了一扇窗吗?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正是靠着这种本事,曹操找到了那扇成功之窗,在困境中壮大了自己,终于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诸侯渐成一番霸业。

历史上诸多英雄,都是找到了那一扇成功之窗,而一举成功。固然不是大家要学曹操的心黑手狠,但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扇窗的本领,是值得借鉴的。

曲径通幽,让我们共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扇成功之窗!

曲径通幽作文(四)

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怡人不常在。那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往往也是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牵引下才如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缓缓露面。

也许那曲曲折折的小径并不十分平坦,说不定还需爬几个山坡,甚是累人,但一抬头,那迷人的美景若隐若现,令人神往。于是,忘记劳累,继续前往,终于,在一番艰难的跋涉之后,你如愿饱览了那心驰神往的美景。

此时,你的心里除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的赞叹外,更多的许是那无以言状的

自豪感,苦尽甘来的感觉有然而生。这美景看上去似乎更美了。

试想,如果通往美景的道路不是一条引人入胜的曲折小径,而是一条简便易行的康庄大道,那时的美景还是美景吗?是的美景还是美景,可那也是已经减分了的美景,远不如那有着曲折小径的美景。'曲径通幽'嘛!人们总是喜欢那引人入胜的东西,就连古诗都写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想想,那曲曲折折的小路深处一座周围种满花草的禅房,这禅房的主人该是一位道行多么清明的人呀!令人浮想联翩!可若是通往禅房的道路单是一条直进直出的大路,该是多么令人失望,也可以预见禅房的主人是多么低俗的一位了。

如果把一部小说写的也像那引人入胜的'曲径'的话,那这一部小说该是多么的有意思。一波三折的情节真是要多吸引人,有多吸引人,这才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啊!

任凭时光怎样流转,我独爱那'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作文(五):送一朵清莲给自己

吴艳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文人墨客营造出这深邃而又雕镂人心的意境,于是它的美也于顷刻间沸腾,穿透了我们的每一滴血液。

踏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小路,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明澄澈。内心的平静与安详无人染指。于是永恒的美在这一刻悄然驻足。

曲径通幽的山水生活,永恒的美,醉人的鸟鸣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疯狂,为之倾心,更为之驻足!

是厌倦了?是看淡了?还是洒脱了?一声长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篙人。'是你,曾经的官名显赫而今却放荡不羁;是你曾经长安殿上挥豪泼墨而今却心系山林;是你曾经满腔忠君爱国的热忱而今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你,李白!毅然诀别官场,在曲径通幽的山林里怡然自得,让你的诗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国文学史的长空上!

于是,我明白了曲径通幽是一种情愫,是一种洒脱,更是一种永恒的美!

原以为风情尽去后,红尘有爱;原以为天涯望断后相伴永远;原以为肝肠寸断后誓言永驻;原以为执子之手可以与子偕老。当一切希望像一艘折断的桅杆任由波涛拍打直至沉没的船时,你伫立曲径通幽的河傍,任狂风吹乱你的秀发。你低头,看着涓涓的河水,你明白了执着的禅意!

杜十娘,我知道你看透李甲,看透世情,于是怀抱自己积蓄的万金之宝愤然投江。

我更知道你的死不是怯懦轻生,而是宁死不屈。你以整个生命谴责了纨绔子弟和市侩势力,你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你知道,世上没有自己真正的爱情,没有自己真正的幸福,没有自己的归宿,你用毁灭自己的一切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

你,杜十娘!面对情感曲径,以你那飘飞的裙袂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你荡起的那弯惊鸿却永驻人间!

于是,我明白了曲径通幽是一种执著,是一种诀别,更是一种为人格而战的力量之美!

回望历史,在历史的天空里,咀嚼每一份生命的朴素,让其百味丛生。看如今,喧闹的车流里流淌着难以言喻的寂寞;追逐的人群和闪亮的霓红灯里闪烁着深沉的>孤独;美丽的玻璃帷幕明亮的反光中跳动着浮躁而喧嚣的心。现代城市人驾驭着'曲径通幽'去追逐名利,而'光环'的背后则是城市冷漠的质地。

于是,我明白了曲径通幽是一种宁静,是一种平和,更是一种淡泊!

周国平说:'热闹之外有一个世界,一个安安静静的世界。'是的,我想,喧闹的世界,曲径的人生,我们要常送一朵清莲给自己……

篇二:09年高考模拟语文作文53分《曲径通幽》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

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

本题材料源自唐朝常建的五律《题破山寺后禅》:“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命题者的意图虽含蓄,但我们细读“引题”的内容,还是能够正确把握的。引题文字通过5个“是”对题目内涵作了阐述。而前4个“是”都是“幽”的内涵,只有最后一个“更是”点出了“通”的要诀,且这个“通”正是所写文章的重点。因为只有写出“曲径”怎样“通幽”,怎样在努力追求中达到成功的境界,文章才给人启发,才有价值。

其实,这个话题作文,考生挥洒的余地是不很大的。你只能写“曲径通幽”的比喻意义,诸如写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怎样对待曲曲折折的事情,怎样迈过人生的坎;我们在处理某些棘手事务时,怎样迂回曲折,以达成功;某些艺术家怎样创作出佳作、杰作等。写“曲径”应是为了展现克服困难的意义,达到一种境界,即说明究竟是怎样“通”到“幽”的。写“曲径”是为了展示“通”。至于“幽”,是“通”的结果。“幽”可以描述,那是为了衬托“通”这一行为的可贵。

所以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早已确定了的,早已包含在引题的5个“是”,特别是最后一个“更是”之中。

文章水平的高下,主要看思路是否清通,结构是否完美,论据是否新鲜深切充分,语言是否畅达,等。

例 文

曲径通向幽美极致

曲折蜿蜒的小径,勾勒出一条条精美极致的弧线。这些弧线的终点往往是世间的幽美与极致。谁踏完了这一系列的曲曲折折,谁就收获了这种美。

曲折蜿蜒的小径,往往通向自然界最幽美极致之处。王安石曾曰:“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幽”本身就蕴含了一种“罕”与“静”。因此,在幽美极致的地方必有一系列的曲曲折折挡住游者。要欣赏最壮观的日出,就必然要攀登蜿蜒曲折的山峰,到达峰顶;要寻找清幽宁静的古寺,亦要穿越无数曲径。可世间并非人人都能够坚持最初的只想与梦想,因此,只有那些坚持自己的志向,并勇于穿越这些蜿蜒小径的人们才能够观赏到这些自然界的幽美极致。“曲径通幽”需要用勇气和耐心铺设。

曲折蜿蜒的小径,往往通向科学高峰,在此,你可以领略到科学的幽美极致。科学的幽美与极致在于它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是一种智慧的幽美。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也需要走过无数的曲径。在这些弯弯曲曲的小路中,或许会有峭壁,或许会有荆棘,可是走过这些你就可以看到藏在曲径终点的幽美。袁隆平在这曲径上走了四十多年,在这过程中,他可能徘徊过,也可能胆怯过,可是他仍旧坚持地走下这弯弯曲曲的小路,最终他终于走到了终点,他的杂交水稻在科学高峰上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曲径,通向科学的幽美,这同样需要带上勇气和耐心,甚至还有智慧。

曲折蜿蜒的小径,更是通向人生的幽美与极致,人生就像是一次长时间的徒步旅行。要到达终点,其中必有一些宽阔平坦之道,也不乏曲径、峭壁。如果只在康庄大道中盲目前进,整个人生就显得单调乏味,因此,当遇到弯弯曲曲的小径时,先不要胆怯,当你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些曲径往前走时,不仅体会了沿途美景,更是踏进了人生的另一片天地。

山间盘旋蜿蜒的曲径,有的带你走向雄伟的高峰,有的带你踏入清幽宁静的古寺。科学道路上盘绕的曲径,往往带你走向辉煌的殿堂。人生的曲径,则更是演绎出世界的幽美与极致。曲径通幽,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一条条的小路,带上你的勇气和耐心,画完这完美的弧线。

(作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三个方面谈“曲径通幽”。结构分明、条理清晰,能扣紧话题来谈,是一篇较规范的考场作文。47分)

美在曲径通幽处

清晨的黄山是美的,美在那山雾迷蒙虚实掩映之处;苏州的园林是美的,美在那曲折回环,以为山穷水尽而又柳暗花明之处;中国的国画是美的,美在那望眼欲穿而终不得穿之处。美,不是那一览无遗,一览众山小的辽阔,而是百转千回,曲径通幽的妙趣。是的,美便是曲径通幽处。

儿时学画,老师总是责备我画得过于直白,可年少天真,哪懂什么“灯火阑珊”“欲说还休”?于是一气之下扔掉画笔不愿再在这波澜中游弋,转而投入书的海洋。小说故事中那一波三折让我屏息凝神,那绝处逢生峰回路转让人爱不释手。一本书下来好似在迷宫中奋战九天九夜,为这最后的出口欣喜若狂。倏忽间,突然明晓到老师傅的一句话:艺术创作不是一眼到底的痛快。是啊,正是这细水绵绵曲折万千,才有艺术作品那永不褪色的生机。正是这曲径通幽的

美,让艺术散发出迷蒙而摄人的光。

曲径通幽的美,不光美在笔触点点,更美在待人处事的智慧。想当年,金戈铁马,楚霸王独领风骚,历史还以为会以“项”字作为年代的注解。可他竟败了,败在了为人唾弃的刘邦之手。人们大呼上天不公大地无眼,可谁又曾想过刘邦胜在何处?他正是胜在这曲径通幽的待人处事上。不是一根肠子一根思路而是巧妙的玩起迂回战术。鸿门宴上的低声下气,父亲即将被杀还要分一杯羹的嘴脸,都是他日后称雄路上的回折。正是这种回折让他成为史上一代帝王。

勾践败了,可他卧薪尝胆终究东山再起;齐桓公去国离乡可终究成为五霸之一;孙膑受膑刑之苦可也未能阻挡他成为一代谋士。是什么?是曲径通幽的处事心态,不求一时之胜一役之胜,回回转转让美丽散发出智慧的光。

外交部部长薄熙来曾说过,与人交流与别国交流需要的正是中国人的处事之道。 曲径通幽,不单为艺术增光为事情添辉,也为完善自身增加美丽的标注。面对困难,面对成功不应是不到南墙不回头的偏执,而应有迂回回转的谋略。无法正面解决的问题给自己一个回路,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这种美将为自身增加一份色彩。

艺术创作的美,待人出世的美,完善自身的美,均因这曲径通幽的妙而熠熠生辉。

点评:

这篇文章,据作者说是胡乱为之,但行文立意其实也有可观之处。开头几句铺排,句句渲染,句句扣题。中间几段,由自己学画读书的体验,感悟艺术曲折美的内蕴,进而阐发开去,谈及古人做人行事中的迂回婉曲之妙,最后落到现实,总结全文。思路清晰,说理选材有一定的层次。当然,文章也有不足之处,拟题、选材、语言表述上还有一些细处需要仔细斟酌。评分:49

曲径通幽处,人生自在行

“曲径”是绕道的策略。烈日晴空,想要成就功业的姜子牙持竿垂钓,独坐在周文王田猎必经的路上,遂成千古佳话。“曲径”是迂回的智慧。强敌围剿,运筹帷幄的毛泽东放弃延安,诱敌深入,以退为进,歼灭了貌似强大而实为瓮中之鳖的敌人。“曲径”是出人意料的胆略。秦师欲灭郑,狭路相逢,弦高拿出食物犒劳去侵略自己祖国的强盗,赢得了时间,使危在旦夕的祖国化险为夷。

曲径通幽处,人生自在行。它考验着人生的韧性,催生着经营人生的策略。

通向汴京的小路上,走着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通向仕途的考场上,坐着一个奋笔疾书的俊彦。孰料,真挚的情感却换来“奉旨填词”的凌辱;满腹的才学却遭遇名落孙山的打击。奉旨填词就奉旨填词吧,他从考场落地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它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掉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

是一只拨弄算珠的手。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柳永从另一条路上杀过来了,虽然曲曲折折,但杀得皇帝也招架不住。他不是平庸之辈,他从形式、内容、艺术上都开创了宋词的新局面,市井处,人人歌柳词的情形连皇帝也深为感动。柳永终于考中了进士,实现了士人读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曲径通幽提醒一切正在沉沦的人,把痛苦与丧失当成身后的历史,在风雨和泥泞中挣扎,坚韧地在命运的途中点燃心中即将熄灭的热情与梦想,演绎凤凰涅槃的火焰。

九万士兵战死疆场,血流成河。面对背信弃义但船坚炮利的英国,圣雄甘地的内心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但鸡蛋碰石头的惨剧天天在发生的现实将他抛向痛苦的深渊。多少个灯火通明的夜晚的煎熬,终于甘地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曲线建国。面对英国政府,他发起了一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不合作运动”;面对使用暴力的人民,他以长时间的绝食来呼吁停止暴力、争取和平;面对各种危难,他绝不抵抗和报复。孤独的毒蛇一次次啮咬着他那颗坚忍的心,野蛮的猛虎一次次践踏着他内心和平的田野??他终于赢得了人民的理解,并征服了殖民者,使印度独立。他虽然步履维艰,但曲曲折折的前行中依然坚忍不拔,胜券在握。他开创了取得独立的新模式,他以里程碑式的贡献而载入史册。

曲径通幽可以避实就虚,警醒暴虎冯河者不要拿生命开玩笑。它看似难于上青天,但它的确可以化难为易,使无所作为变得功成名就。朱木拿河畔的鲜花将长开在世界人民走向自由的艰辛道路上,芬芳四溢,令人陶醉。

曲径通幽是诸葛亮化险为夷的草船借箭,终迎来孙刘联手大破曹操的胜利。曲径通幽是王维“亦官亦隐”的终南奇葩,终换得尚书右丞的显赫地位而为大唐添姿添彩。曲径通幽是毛泽东声东击西的游击战,终赢得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辉煌灿烂。

曲径通幽处,人生自在行。如果说人生需要变通,人生可以出乎意料,那么曲径通幽就铸造了成功的巧妙,拓展了人成长的疆域,应该是一种智慧和超越。

曲径通幽,中华之美

婉曲比直捷来得更美,这已成为了中国人的共识。 体现在建筑上,故宫是宏大的,整齐的房舍不容许有一丝偏倚弯曲。但真正的美丽在于视线之上,檐牙高啄,流线型的瓦檐延伸出流线的美;瓦缝参差,房梁上的斗拱勾心斗角,构筑起细致精巧的美。来到野外,长城是雄伟的,每一块磐石都让人震撼。但雄壮有力的直线之外,更使人陶醉的,是长城在崇山峻岭或是无边大漠间蜿蜒的那条曲线。这条曲线,像草书般遒劲的一笔,体现出中华民族那不乏力量,而且富有曲线般婉约的柔美。

苏州的园林更是将曲线的建筑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每个角度观赏,游人都能发现新的景致。因为建筑中的曲线,把那原来死的景物分割得恰到好处。美,在这曲径通幽的景致中争妍斗丽地展现出来。

建筑与环境,是身居其中的人们塑造出来的。反过来,这处处充满曲线美的环境又能影响,陶冶中国人的心灵。

楚怀王不像商纣,他没有将正直的屈原像比干一般剖心处死。但空有抱负的屈原正道直行,直言上谏,最终不免落得个贬谪蛮荒的下场。空有爱国之心的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诗篇。用诗句表达了屈原盼望美好环境的愿望,但却没有像从前进谏般直来直往,而是先言他物。以鲜花香草比喻君王贤人,用虫兽来类比奸邪小人,通过先言他物曲折的表达方式,《楚辞》将比兴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借此崇高的艺术成就,屈原的一片爱国之心才得以在这婉曲的文字中流芳百世。

千年以后,又一大文豪遭遇不幸。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但这正是他艺术巅峰的开始。因为,你来我往单刀直入的官场不适合他。通过文意曲折的篇章,委婉地表达乐观,豁达的志向,才是他的用武之地。请看《赤壁赋》吧,篇中对湖光水色的曲折婉约的描写,丝毫不阻碍篇末他对豁达志向的抒怀。更多的文人,如王维,陶潜,选择了那弯曲的山径小路,隐居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国都内那笔直的康庄大道不适合他们。

曾有人建议以梅花作为中国的国花。梅花与白杨等树相比,少一份挺拔,更多的却是婉曲的美。也许,这更能体现中国人那坚强以外,那富有婉约曲线美的特质吧。

点评:

文题“曲径通幽,中华之美”点明主旨,甚合题意。首段更是开门见山,提出“婉曲比直截来得美”的观点,为下文张本。

文章首先以极具标志性的民族瑰宝——长城与苏州园林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婉曲美。接着,作者把笔触转向文学与人情。屈原以委婉含蓄的形式表达幽愤,苏轼以曲折婉约的描写,抒发乐观豁达的心志。正是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热爱和鉴赏,正是对“曲径通幽”这一民族文化精华的咀嚼和玩味,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展示出作者平时阅读与写作的积淀。 评分:53

曲径中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含蓄之美的民族。这种对含蓄美的痴恋,又集中表现在对“曲径通幽”这种意境的追求之上。

于是,当罗密欧与茱莉亚相识的第一晚便在她的阳台下大喊:“茱莉亚,我的太阳”之时,讲求“曲径通幽”的我们选择了寄情于一把虎尾草或夜半梦里的歌声。

于是,当欧洲人一直致力于把音乐的声量加大,而把羽管键琴改成三角大钢琴,把弦乐器的羊肠线换成金属丝,不断地增大乐队编制的规模,把十几人的巴洛克室内乐团扩大至要数百

篇三:“曲径通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曲径通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者:沙代提·依沙克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年第04期

【摘要】相比数理化等科目,语文作文虽然在考试中所占比分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因此,笔者借本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相关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68-01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在初中阶段,语文作为一门母语,学习难度相对数理化科目较低。实质上语文作文的学习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不同文体的区别,写作类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学问。但由于语文作文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学习,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不仅要有好的写作技巧,同时还要有充沛的情感注入,结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才能酝酿出一篇好文章。对学生来说,语文作文学习见效慢,时间耗费多,耐心不足的学生很容易丧失信心。再加上现阶段学生所接受的语文作文学习模式僵化呆板,教学方法死板,学生兴趣上不来,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分数的限制,教师也更愿意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去教学。如猜题,让学生大量练习可能会考到文体,迎合考试倾向去写作文等等。这些方法对学生而言,实质上已经脱离了作文“我手写我心”的本质,学生自然也不会主动去学习。

二、“曲径通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按顺序,有条理,铺“曲径”

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重视教学练习顺序。在进入初中教学伊始,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做出三个学年内的作文教学规划,再在每个学年内进行学期作文教学规划,具体可按主题、按文体、按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进行教学规划。用这样的方式来建立起一个作文练习序列。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其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应尽量鼓励学生的思想自由,让学生自由写作。在选题上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布置,争取让学生拥有思考不同主题的机会;针对八年级的学生,其重点就应该放在规范写作上,开始有计划地教学生几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方法,点评其中优缺点;针对九年级的学生,又可回归到自由写作,这时的自由写作不同于七年级的自由,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学到的作文技巧与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写得更好。

当然,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时间安排,更要有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所交的每一篇作文都进行统一收藏与点评。如学生在第一个月的写作中,其文章已经可以达到理解作文题意。而到了第二个月的写作中,文

章已经开始围绕中心进行写作,并可以凸显出学生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成长记录有利于学生进行总结与回顾,也构成一个写作的层次训练,学生在明确的要求与顺序化的写作中,也就能更好地铺好每一块“通幽”的“曲径”砖。

(二)重个性,多表扬,会“通幽”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传统模式是教师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写一篇作文。在第二节课时教师会对完成得较好的作文进行点评,对表现不佳的进行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写得好的学生实质上并没有得到教师的“点晴之笔”,因为教师不会再说如何写得更好,基本只是说这篇文章哪里好,哪句话写得好。而表现不佳的学生,看到其它学生写得好,受表扬,自己的文章却只有一句或者半句不好的评语,学生不能从这评语里找到提升作文水平的方法,只能知道自己写得不好。长期下去,学生就会默认自己写得不好,甚至开始厌倦作文的学习。 当然,从教学层面上而言,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是教师的专利。而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层面上而言,应鼓励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品味,再进行改进。但现阶段的作文教学里,一般都跳过了这一环节,作文一交上去,教师改完,基本就已经下了定论了。实质上,所有著名的文学家都是写完之后自己改,几易其稿后才会让他人点评。基于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在作文里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个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不能少掉学生自评这一环节。

然后,在学生自评完之后,可以让教师进行批改,教师的点评是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所以对于基础性的写错字,写别字,引用句子不对等情况已经可以不看,只需要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一句话,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能知道学生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想法以及提出的疑问,此时,教师在批改时无形中就回答了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实现了交流。这种批改相比于传统的教师批改也就更富人文情怀,也能让学生更多的明白作文写作的不足之处后再进行改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得到了自我的表达,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如何“通幽”。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是一个长期性的渗透过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才能激起学生对作文世界“曲径通幽”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武玉龙.张丽萍.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

[2]邓崇文,蒋(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作文曲径通幽怎写)昌平.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22).

[3]刘素仙.谈初中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1(09).

篇四:曲径通幽话题作文点评1

作文训练1

“曲径通幽”话题作文指导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精致,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就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分析】 刚开始看到这个话题,可能觉得较难写。细分析题面,“破绽”自出,首先从所给材料看,应该抓住“‘幽’也许就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这句话。“曲径”、“回转”我们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挫折、失败、磨难等。“幽”意味着成功、幸福、或者坚强、丰富多彩。这样的题材我们经常写,只要能紧扣话题“曲径通幽”来写就行了,切记不可用其它词语来代替话题。 其次,抓住“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于是“为什么”的问题自然就会提出来。“也许就在”“可能源于”就是我们写作分析的重点。

第三,行文中要特别强调“幽”“美”与“曲径”的关系,就象关系型话题一样,不能偏向一边,或只写“幽”“美”,或只写“曲径”(曲折等), 另外要检查段落中有没有出现话题,如果没有一定要及时补上去。

第四、针对这一话题,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还有很多,不管怎样,都需要在写作时加强认知的哲理思辩性和主观情感性。

【范文展台 】

曲径中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含蓄之美的民族。这种对含蓄美的痴恋,又集中表现在对“曲径通幽”这种意境的追求之上。

于是,当罗密欧与茱莉亚相识的第一晚便在她的阳台下大喊:“茱莉亚,我的太阳”之时,讲求“曲径通幽”的我们选择了寄情于一把虎尾草或夜半梦里的歌声。

于是,当欧洲人一直致力于把音乐的声量加大,而把羽管键琴改成三角大钢琴,把弦乐器的羊肠线换成金属丝,不断地增大乐队编制的规模,把十几人的巴洛克室内乐团扩大至要数百甚至数千人的大乐团时,讲求“曲径通幽”的我们,满足于一筝,一琴,一杯清茶,遐想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中,只求一两位知音,而非那上千上万的观众。

于是,当西方画家们用那厚厚的油画颜料涂满厚实的帆布,梵高选择用鲜黄、鲜绿、鲜红这样刺激的颜色来表达自我,高更用原始、粗放的线条来描绘大地岛的原住民,毕加索用有棱有角的几何体直白地铺设他的画布时,追求“曲径通幽”的我们只用最清淡的墨水,清清地渲染出一处山水、几户人家,并故意在画纸的周围留出许多空白,把许多现实的背景虚化。在这样的回转、委婉、含蓄之中,我们发现了最幽、最美的意境。

在西方的园林与建筑中,一切都是平铺直叙地展现在你面前的。来到凡尔塞宫,你只要站在最高点,大片园林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的眼前。壮观,的确是壮观,然而总觉得有点突兀。中国的园林是以“曲径通幽”为指导思想的。徘徊于那迷一样的小路上,然后突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就在那一转弯处,你又发现了一处美景,幽幽的美景。

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总倾向于通过委婉、含蓄、曲折的方式来思考世界,并在那曲折与回转中创造自己的水浒或是桃花源。我常想,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会有这独特的“曲径通幽”式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呢?也许那来源于江南那回转的水道,来源于黄土高原那凹凸不平的地表,便沉积在南方的小巷,及北方的胡同中,进而融入了民族的魂魄中去了吧。在现在这个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里,也许,我们无论被多么大程度上的西化了,也应该在心中保有那一方“曲径通幽”的感觉。于是,在那一个回转之中,你见到了炎黄两帝,你见到了你自己。

[点评] 本文作者准确把握“曲径通幽”的题意,开头论题的提出极为简练。作者运用把东西方艺术

作比较鉴赏的方法,以自己对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美的见解,热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素来喜爱的回转美、委婉美、含蓄美,写得饶有理趣,明白晓畅。 评分: 54

【范文展台 】

九曲回环

中国有两条巨龙,一名长江,一名黄河。它们的鳞爪、须发和身段盘曲着卧在这中华大地上。滔滔洪水,就也顺着此势,盘盘曲曲、兜兜转转的奔流向海。在这两条盘曲的巨龙身边,诞生的华夏的先民,这个民族受了这条巨龙气息的沾染,也有了九曲的回环。这样的人民所产生的美,是一种曲折的美。

中国人的建筑,讲究的是回旋掩映,让你一眼望去而无法穷尽其景致,必定要转折弯绕条路,方可得见更多。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大的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的阿房宫,中的又那精雕细磨、布局巧妙的苏州园林,而最小最普遍的,便是居民家门后的一道影壁。这样的风格后面,蕴含着独具的匠心,让观者能在观赏建筑的同时,多出一层额外的探索乐趣。

中国人的绘画,同样也讲究如此曲折之美。传说在古时某个朝代,贡院举办了一场考试,考题是要考生画一座隐于深山的寺院,而考生的画中务必要突出一个“隐”字。考试完毕后,主考官将第一名的画展示出来,众人一见,不禁连声叫好——画中有山而无寺,然而有一个老僧,于林中泉涧汲水而食。此画一僧人告知观者:山中有一寺,蔽隐于林泉中。曲折如斯,奇巧如斯,怎不令当时的考官们为之心动。 便至抽象如诗歌文字,中国人也要在其中渗透其曲折美的思想。李商隐,一位晚唐的诗人,他的诗中蕴含的爱与情感的热烈与充沛,足以激荡任何人的心房。然而他没有让这些情感如溃堤一样倾泻,而是将它缠裹在柔婉复杂的字里行间。他的诗里意象极多,隐忍,然而不晦涩,丝丝柔情在其中沁润、渗出,意味深长而绵长。也因为如此,他的诗历久而长新,千余年来,人们一直品尝他的诗,却总嚼不尽其中的韵味。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崇尚曲折的美?究其原因,是中华大地的水与土的哺育,是数千年农耕社会的积淀。内向型的农耕生活,在中国人的心理上烙上了黄河与长江,烙上了那般曲折的痕迹。对生活在海滨地带的西方人来说,中国人是神秘的。他们看中国人,恍如观察着一个檀香扇坠,细细的镂空的多层象牙笼中,一丸檀香木透着暗色调的香气,令他们深感难以揣摩。事实上,中国人就是以其复杂性维持着他们永久的人格魅力。他们的心像一条小径,每转过一重,两边的景致就有了微妙的不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九曲回环,中国以其永恒之美让世人沉醉。

[点评] 这篇文章起象生意,开篇点题,接着作者从建筑、美术、文学等三个方面阐释了自己对于曲径通幽的理解,选材费了一些心思,扣题紧密。文章结尾,作者努力从一个较深层次去探究中国人崇尚曲折美的原因,也算是一家之言吧,精神可嘉。行文自然流畅,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评分 54

惠来一中“抢”范围作文评讲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

这是一篇提供材料限定范围(话题)的命意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人人有话可说,偏题的现象不会太多。但揣摩命卷者意图,显然不是检测考生能否描述、评判“抢”这一社会现象,而是检测考生能否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验,能否挖掘出“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能否立体地、辨证地看待“抢”,能否给不理智的“抢”开出一剂良方。

虽然材料所提及的“抢”是负面的,但写作要求是,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可见,命卷者并未将考生的立意角度囿于材料,而是给考生预留下多元的立意空间。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抢”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抢”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抢”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抢”或在“抢”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对题意的理解,要求相对集中,不可泛泛而谈,内容不应该分散。可补充“抢”的内容,如“抢时间”等,这样理解,内容就比较明确、集中了。如果只抓住一个“抢”字展开联想,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能太多、太散,因而立意就显得分散而不够集中、明确。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可以从关键词句的角度切入——关键词“抢”。

从材料和工具书的意义来讲,主要指“抢夺、争夺”(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争夺过来),“抢先、先行一步,积极主动去争”,如抢时间,抢机会,抢着干活;抢救、抢险等等。

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理解,抢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个人(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时代焦虑。“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也是时代的召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几个关键句

1、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不少人”是哪些人?

“不少人”可以理解为利己不损人的。如抢购让利商品,获得实惠;提前排队抢得小孩入学学位;涨价前抢先购买多套商品房,转手谋得利益;提前得知信息,抢得入职机遇;抢注“名人故里”商标,谋得商机??

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一些人”是什么人?抢的方式有哪些?

“一些人”是指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如,不良文人在抢,学术造假,抢名抢利;许多奸商在抢,伪劣产品,害人夺命(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牛肉膏、瘦肉精、等等);昏官在抢,沽名钓誉,见利忘义;贪官在抢,罔顾民生,惟利是图??

“崇尚抢的世界”有哪些具体表现?

抢盐,抢醋,抢板蓝根,上车去抢位子;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做事情抢夺“第一”:办第一的奥运、亚运,建世界第一高塔、中国第一高楼、亚洲第一桥,各高中希望高考夺取深圳第一,广东第一?? 肯定否定角度切入

肯定积极意义的“抢”——

1、工作学习,做善事抢先一步,为他人、为社会多作奉献。

2、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抢在别人前头,抢在时间前头,才能先于别人见到曙光。

3、抢是速度的迅捷,抢是能力的显现,抢是力量的表达。

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抢赢得发展机遇,赢得成功。

??

否定消极意义的病态的抢——

1、世界自有其规律,抢得来一时,抢不来一世。踏踏实实、本本分分才是正道。

2、现代社会是有制度、有秩序的,抢不是现代文明中应有的素质。

3、幸福是抢不来的,幸福是瓜熟蒂落,幸福是水到渠成。

??

可以从为什么 “抢”的角度切入。

——人的本性

1、自然之理。抢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在生命孕育的最初,数以亿计的精子冲向卵子的时候,只有抢占了第一位的精子才有机会被赋予生命。

2、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的一生,在“抢”与“让”的交替中渡过。

——民族性格

1、争强好胜。在乎社会比较,胜王败寇。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要当第一,要当人上人。

2、急躁,忙碌,赶时间。甘当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3、不顾规则的陋习。

4、跟风起哄的文化陋习。热衷于听风便是雨,缺乏理性。

——个人心理

1、自我实现需要。渴求众人瞩目、赞赏的焦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盲目的羊群效应心理。

3、自私心理。

4、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5、破窗效应。你抢我抢大家抢,丝毫不觉得羞愧。丧失道德地线。

——社会环境

1、资源有限,而社会分配又不公,“抢”意味着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特权。从“抢”中获得实惠。2、政府职能缺失。民众对政府公信力信心不足,对社会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3、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无助感。蒜涨,姜涨,绿豆涨,白醋涨,导致民众的恐慌。加上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控和不公平等经常性的情境,使中国人急不可耐,想通过“抢”时间,抢先机,抢机遇改变现状 4、国民内心充满恐惧。??

——历史原因

中国长时间落后、挨打,好不容易赢得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机会,格外珍惜,“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

可以从怎样看待的角度切入

——根据材料顺向思维(否定,关注“抢”消极的一面,如盲目的“抢”,损人利己的“枪”,不讲规则的“抢“等等)

1、“抢”是对自然运行方式的曲解,是对人自由本性的违背,抢不如不抢。“不抢”,不是不敢抢,不是不能抢,而是不愿抢。“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最长。”2、不抢,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看破得失的淡泊,看穿名利的坚定,看清事态的精明。它既是兢兢业业,也是踏踏实实,更是潇潇洒洒。3、不抢,是一种气度。不抢,是一种胸怀。不抢,是一种境界。人生是一次旅行,路途即便坎坷曲折,有了不抢的心态和品格,就能充实、踏实、厚实地圆满进行这唯一的一次旅行。4、有了不抢的人生境界,人生旅途更惬意。不抢,成就生命的厚重和充实,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从容走过历史的烟云,穿过功名利禄的牵绊,从容人生!

5、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存在。如果一味去“抢”,一味自我私欲膨胀,最终必然走向毁灭。

——根据材料逆向思维(肯定,关注“抢”积极的一面,如抢先一步,抢争先手等)

1、生活需要积极意义的抢,抢占时间,谋得发展;抢占先机,赢得机遇;抢夺名次,力争上游。2、有了“抢”的意识,才有目标,才有压力,才有精神,才不敢安于现状而停滞不前。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需要强有力的“抢”。3、有“抢”的行为,抢占机遇,先人一步,才能超越自己,让自己穿越平庸。4、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抢,就会没有饭吃;不抢,就会低人一等;不抢,就会被历史淘汰??在这

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要学会在“抢”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抢中积淀文化,实现自我,升华人生。抢,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生必喝的“功夫茶”。 5、“抢”,不是抢夺别人的东西来满足一己之私利,而是通过与别人的公平竞争,彰显自己人生的价值。

——辩证思维

1、“抢”是一种进取精神,“不抢”是一种豁达胸襟。2、“抢”让人欢喜,让人忧,“抢”给人类带来痛苦,带来悲惨,带来困惑,也带来竞抢,带来进步,带来兴奋??“抢”无法回避,“抢”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抢先恐后,不断奋斗。3、抢,不一定是勇敢,那也可能是一种莽撞;不抢,并非代表懦弱、胆怯。相反地,不抢,是一种策略,只有真正的勇者才敢于放弃。不抢,也是一种智慧,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蜗角虚名。不抢,更是一种风度,无论官场、商场,或是情场,它都是人性豁达的体现。

——比较分析(关注与“抢”相对的概念:让,淡泊名利等)

1、抢”与“让”是太极图中那两条首尾相接的鱼。 “抢”与“让”相共生,有“抢”必有“让”,有“让”必有“抢”。人生在世,不可没有“抢”,不“抢”个人没有进步与发展,社会也没有进步与发展。如果人类没有“抢”,也许到现在我们还住在山顶洞里茹毛饮血,披着兽皮刀耕火种。人生在世,又不可没有“让”,不“让”便没有共生与和谐。没有群体的共生与和谐,个人的生存同样会遭遇问题。如果人类没有“让”,也许我们早就把自己的同胞连骨头带肉都吃光了,也许人类早就变成只能在化石中才能见到的物种了。 2、“抢”与“让”还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抢”必然以另一方的“让”为前提。单位空缺了一个领导岗位,许多人都去抢,但最终只有一个人上任,就这个人而言,他“抢”上了,而另外一些人则必须把这个位置“让”给他,虽然这种“让”不是主动的、自愿的。再比如,股票市场上,人们都在“抢”,但从总体说,人们“抢”到的与“让”出的总是一样多:有多少人挣钱,就有多少人赔钱,赚钱的挣多少,赔钱的必然赔多少。3、“抢”与“让”共同推动着世界,建设着世界。但“抢”与“让”的作用不同。“抢”的结果是发展与进步。“让”的结果是秩序与道德。 “抢”是发动机,“让”是方向盘和刹车器。没有“抢”车辆不能跑,没有“让”,则会发生事故甚至车毁人亡。

可以从怎样做的角度切入

——别人怎么做?

古人:庄子等哲人。外国人:梭罗等名人,地震中的日本人等。当代人:淡薄名利的钱钟书。别人抢名抢利,辞掉“国学泰斗”“道德楷模”等桂冠的季羡林等等。只争朝夕,抢分多秒研制两弹一星的元勋。 ——我们该怎么做?1、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风气。让出的是一个暂时的座位,收获的是一车人的尊重,一整天的小开心,一份好习惯的积淀。2、从容一点,理性一点。3、竞争的手段必须合法合理。参与者享受竞争的过程而非被竞争伤害。4、用法律来规范,用道德来监督,驱除“抢”文化的劣根性,让庸俗变得高雅,让野蛮变得文明。5、利益面前,荣誉面前,先人后己,是一种让;重担在前,责任当前,主动去“抢”。6、“抢”,凭实力说话,靠自信保驾,用毅力坚持,借智慧闯关,向运气问路。7、要懂得哪些该抢,哪些不该抢。8、一味地抢,欲速则不达。“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克尔凯郭尔语)。

当然,思路拓展的角度还有很多,如果考生在写作时能选取其中几个点进行深入开掘,就不难写出一篇较成功的考场作文了。

习作1

为何中国人偏爱“抢”

惠来一中高三(1)方碧妹

美国母亲一句“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可以看作调侃,甚至是开玩笑,但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现象:中国人越来越崇尚“抢”,“抢”出了名,也“抢”得让人害怕。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到底在抢什么?”从改革开放前疯狂抢购家用品到2004年非典时期抢购醋到今年日本核泄漏后抢购碘盐,中国人抢的激情似乎有增无减,尽管2004年抢购的醋至今还未用完,尽管抢购盐仍有吃不完的风险,但,民众是宁愿吃小亏也不愿“抢”不到。这种“抢”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但有的“抢”却让人无法容忍。十字路口为了抢几十秒,闯红灯造成车祸,让无辜的人饱受失去亲人的煎熬;地震发生时,为了抢先出楼梯,将别人推到,甚至踩死。在文学界,有的作家为了“抢”眼球,“抢”读者,不惜

篇五:曲径通幽的高中作文教学

曲径通幽的高中作文教学

摘 要: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是每一个高三语文教师都苦恼的事情,学生普遍对提高作文成绩信心不足,导致对作文课的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在作文课堂做其他科目的习题。通过对学生作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用启发式、把握时代脉搏式、小题大做等方式,对高三作文课进行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启发式;自主学习

进入高三阶段,学生的心理高度紧张,学校的倒计时,时时地提醒着他们高考的临近。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更多的学生走进了误区,认为作文成绩是长期的,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明显的提高,自己的作文也就这个水平了,因此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认为有时间去做几道数理化习题或者背几个英语单词,都会比把精力放在作文上更有成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对提高作文成绩的信心也不足。事实上,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之方法得当,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作文水平是完全可能的,也是行之有

效的。

一、高三阶段学生对作文课的几点错误认识

1.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作文成绩

很多学生都对作文的认识不够,普遍认为此时自己的作文成绩就是固定的了,不会有明显的提高。自己现在的作文成绩基本上就是高考的成绩。即使能提高,幅度也不会很大,故此对作文的兴趣普

遍不高,没有主观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在作文课上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还在作文课上演练其他科目的习题。

2.在作文上“浪费”时间不划算

由于对作文的错误认识,有很多学生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普遍认为在作文上浪费时间,提高的幅度又不大,不如把时间花在其他学科,多做几道题或者多背几个英语单词,提高高考分数的几率更大些,把时间浪费在作文上太不划算。于是他们从不把课余时间用在作文上,更有甚者把作文课的时间也挪作他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作文课的更加不重视,也导致了这些学生高考作文成绩依然停留在高二的作文水平。

3.多背诵几篇各个类型的作文,以不变应万变

有些作文不是很好的学生,就放弃了作文提高的想法。经“高人”指点,背诵几篇各个类型的优秀作文,以不变应万变,目的是高考的时候拿这些作文做垫底,按照高考作文的题目和要求,改

动自己所背诵的作文里的部分内容,以适应高考作文的要求。

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个捷径,但实践证明,更多的这样的学生,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因为一味的套用,使他们的作文抄袭痕迹太重,所以无法获得好的成绩。

二、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作文课引进时尚话题、社会热点问题

高三学生渐渐进入了成年期,他们更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的思想,对时尚话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也更加关注,在传统文化教育和时尚话

题之间他们更会对时尚话题感兴趣。根据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作文课堂,激发对作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作文课堂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根本动力。

2.丰富作文课堂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

在作文课堂上,一味枯燥地讲解如何写作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布局,只会让学生机械地接受,即使接受了也只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作文成绩的提高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丰富作文课堂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形式,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掌握在高三阶段大幅度提高作文成绩的方法

1.启发式

进入高三阶段,学生看似长大,身高长了,心智成熟了,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在思维的发展阶段,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作文的写作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启发。以启发式作为作文课堂的教学法,还是十分有效的。如,在复习细节描写时,笔者让学生写一段人物的细节描写,学生写的千奇百怪,甚至有的写了某人裤子拉锁没拉到头。教师就此及时地运用这些学生自己的作文进行启发,启发学生细节描写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要写出来,而是要根据自己文章主题的需要而进行细节描写。

2.时代脉搏式

在如今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

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来。而不是一直沿袭以往的作文内容和形式,而是要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让自己的作文充满青春活力,跟上时代的脚步,反映时代的呼声。

3.小题大做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小题大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看花感悟春天,看雪感悟恬淡,看云感悟高远。培养学生从一件小事感悟人生与社会,升华自己的情感。学会了小题大做,才是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

高三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最紧张时期,普遍对学习作文不太重视,也兴趣不浓,只有教师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得当,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为他们的高考成功助一臂之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学)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