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美妆垂直电商死亡秘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1:24:33 作文素材
美妆垂直电商死亡秘密作文素材

篇一:垂直电商,90%会死掉?

垂直电商,90%会死掉?

作者:

来源:《中国制衣》2014年第04期

凡客诚品之所以受人关注,因为它是国内垂直电商领域的标杆,国内最早获得国际大风投(老虎基金)的垂直电商企业之一,也就是在它之后国际风投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加速推动了中国电商的发展,它的兴衰代表并影响着整个垂直电商业的前途命运。现在,凡客诚品虎落平阳,中国的垂直电商行业也深陷发展困局。

其实,垂直电商成功与否,与做自有品牌还是做平台无关。这些年,无论是平台型的垂直电商还是品牌型的,倒下的都不少。垂直电商成功的先天环境因素是:行业市场规模足够大,有很高的行业壁垒,行业标准化程度极高。

如果以上因素都不适合,那么很遗憾,就只能通过后天在服务和产品个性化上下苦功夫了。做让用户尖叫,超越用户需求的产品。什么是超越用户需求?那就是三星级酒店提供五星级服务。一流企业超越客户的需求,二流企业满足客户需求,三流企业追赶客户需求。国内真正的一流企业很少,小米算是一家。小米手机成功的核心就在于发烧级的性能白菜的价格。 而目前衰落或倒闭的垂直电商基本上无一满足以上三大先天环境因素,而后天又没有在服务和产品个性化上下功夫。这些电商企业的共同发展轨迹是初期发展很快,风投进驻,规模膨胀,品质失控,资金断裂。有很多人私信问我,服装、鞋袜、内衣、家纺等垂直纯电商会不会真的死路一条!我的观点是现在的垂直纯电商几乎都是二道贩子,披着电商的外衣,却在做着传统企业渠道的事情,产品和服务体验又跟传统品牌和综合电商比无任何优势,它们的死亡率至少在90%以上,只是早死晚死而已。真正厉害的垂直电商要学会包着传统企业的外衣,去做互联网的事,这才能真正体现互联网价值。学会沉淀企业的品牌价值,对供应链的把控,品质的严苛。

今天,垂直电商创业团队和投资人都极其狂躁,从签署对赌协议的那一刻起,已经为死亡埋下了伏笔。在资本的胁迫下,一昧追求规模,忽视产品和服务,当规模到达顶峰时也就是离死亡最近的时刻。互联网强调的是唯快不破,但快的应该是产品的更新迭代,而不是规模。当垂直电商和投资人把追求规模尽快上市圈钱作为目标时,其实已经把产品和服务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扔了,死亡也就成为必然。

高级定制寻路

高级定制的老路越走越窄,受到全球经济整体走势的影响,原有客户群数量及消费能力大幅缩减。特别是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为5万美元起价的裙子买单。倒是东方新贵们为高级定制文化的神秘感和卓绝品质吸引,俄罗斯和中东客户成为最大“金主”,一掷千金购买

兼具时尚感和较强实用性的量身定制作品。如何与年轻、多元、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融合,是高级定制所面临的最大课题。

因此,高级定制的变革势在必行,寻找一条更加适应消费现状的新路成为每个高级定制品牌的首要任务。Christian Dior高级定制似乎在近些年率先找到了方向,没有了John Galliano的奢华服装和高级定制代表作大秀,Raf Simons第一季高级定制发布时那些简约得更像是高级成衣的作品却带来了漂亮的财报,而且其销售一直保持增长,增长率也实在惊人,蒙田大街高级定制工作室的生产速度甚至赶不上订单飞来的速度。Christian Dior带头尝到了高级定制好穿实用的甜头。

在今年的2014春夏高级定制时装周上,更多品牌开始表达出走向实穿之路的决心。而早在去年11月,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宣布授予Bouchra Jarrar品牌正式的高级定制成员身份后,也意味着官方对简约诠释高级定制的再一次无声支持与赞许。很多评论人认为,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这个曾经为Balenciaga品牌工作的设计师的作品在形象感上已经处在了高级定制与高级成衣之间的模糊边缘。

或许也正是这种变化,让2014春夏高级定制时装周没有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Christian Dior品牌的CEO Sidney Toledano表示:“大家都对高级定制非常感兴趣,今年有很多三四十岁的客户,他们大多来自美国和亚洲的娱乐或是高科技行业,他们追求最为高端的设计。”

从金碧辉煌的圣堂上走下来的高级定制,最终不得不用近乎市井的方式夺取自己所赖以生存的时尚土壤。当还有人在疑问“如果高级定制越来越接近高级成衣,客户为什么要为前者买单”时,要想到高级定制可以看作是时尚登峰造极的浓缩精华,因此也应该最是能紧跟时代步伐、引领潮流生活的时尚表率。

因此,高级定制的大趋势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而接地气的举措也会层出不穷。至于如何用作品来证明价值,讨好客户,那就是这些高级时装屋和高级定制“新血”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努力的事情了。

(韩笑)

大数据 要说爱你不容易

近两年,大数据成为企业老总的管理流行词,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对于大数据给企业带来利益和希望的渴望溢于言表。的确,大数据的出现将人类发展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无限遐想的时代,然而,向大数据“淘金”的过程并不顺利。

从目前来看,从用设备和网络提供服务,到服务关联到数据本身,数据已经成为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但是,在现实中企业不是站在数据链上来认识大数据和它的功能。数据有它产生、存储、处理、统计、分析、挖掘、应用、互联互通等多角度的特点,而不仅仅是一个软件

的问题。对于一个服装企业来说,在面料环节的数据没有充分掌握和分析处理的情况下,遗留问题会直接传导到成衣环节甚至更远的下游。

其实,国内制造业,如纺织服装产业正面临结构升级,需要创新驱动,这个创新驱动的源泉就是从底层基础数据等各个方面出发,把信息技术中的数据量挖掘出来,奠定大数据为企业更好服务的最基本条件。

另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好的一面,而差的一面也很明显。如数据安全问题,一个服装的品牌“设计DNA”或者客户数据库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另一品牌的核心内容。而数据量的激增、数据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样都成为企业面临的挑战。

有调查显示,企业在大数据存储和处理上的难度,安全性排第一,系统性排第二,第三是多样性和数据分析效率低。而数据人才缺乏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的最大问题。

行业企业缺乏对大数据应用市场规则的认知和运用。2012年12月份,有一家福建著名女装品牌企业要设计一款应季新品,“财大气粗”的该企业聘请了大量市场调查人员、设计师、营销人员,尝试各种款式的设计、生产和市场接受度的前期探讨。但是,当拿到2014最新款品牌女装产品的时候,这家企业的老总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产品失败了,而败就败在数据应用游戏的认知上。因为投入巨大物力人力,这款新品的成本非常高,而要想赚钱就要再定高价,极大偏离了市场的接受度。分析这一真实案例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大数据应用的根本规则——开源和融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企业单打独斗时代的终结。不能很快适应大数据时代市场游戏规则的企业会死得很快。

为什么说“大数据爱你不容易”?原因是与产业和企业的匹配度。因为大数据只有在与产业发展、企业实力相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比如,目前的纺织服装业正处在转型期,行业庞大,市场化程度高,亟须创新手段的驱动。换言之,一个小众的行业活得很好,对于创新驱动的渴望度并不高,那大数据在这个行业内的作为一定不会很大。依据20:80原则,20%的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成功引领,才能带动全行业的驱动发展;另外,20%的大企业在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方面势必率先享受到其利益,而中小企业则不一定。

篇二:垂直电商生存之道

垂直电商生存之道

一.垂直电商告急

从2010年下半年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垂直电商从以前的香饽饽,发展到如今谈“垂直”色变。与大平台电商的风光无限相比,众多垂直电商却面临悲惨的世界,活得很艰辛。毕胜的电商泡沫论一石激起千层浪,专注母婴产品的红孩子被苏宁易购收购,初刻则被凡客诚品收购;乐蜂网转型“媒体化”电商平台,走秀网CEO纪文泓坦承定位失败,玛莎玛索也出现资金链问题;而佳品网,后玛特,品聚,维棉等大批垂直电商则上演诺米骨牌倒闭,团购网站更是尸骨累累,九死一生;如今,专注于生鲜的垂直电商优菜网也声称“做不下去了”。。。。。。垂直领域像历经地震一样,轰然倒塌。要么碰壁,要么倒闭,要么不知去向,要么投奔明主。垂直电商到底怎么啦?

电商作为新学科,毫无前例可循,人容易处于混沌状态,在探索的道路上,到处充满了诱惑与陷阱。电商前行者往往是一场

美妆垂直电商死亡秘密

实验,更是一场赌博,成功者更是寥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惨重代价,我们开始对垂直电商理论及其模式有着更深刻地认识。

所谓垂直电商,是指在某一个行业或细分市场深化运营的电子商务模式。垂直电子商务网站旗下商品都是同一类型的产品。这类网站多为从事同种或同类产品的B2C或者B2B业务,与其相对的则是综合电子商务网站,类似淘宝,京东,易趣这类网站。

二.垂直电商分类

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垂直电商可分为普通垂直电商和创新垂直电商。前者是围绕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即把电商作为一个线上的销售渠道来看待。这种模式,如果没有核心优势和线下地位,即普通的轻电商,只有死路一条,必然被传统强势企业所收购或取代;后者是利用全新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概念而产生的新型细分领域,如团购,闪购,LBS,Paypal等等,这些模式新商业模式冉冉升起,前景广阔。

从同一行业的集中度来讲,垂直电商可分为行业垂直电商和(多品类)品牌垂直电(单品类)。前者如红孩子(母婴用品),走秀网(奢侈品)等,后者如李宁,七格格等。甚至有些垂直电商涉及几个细分行业,如当当,涉足图书音像,母婴等,由于运营理念的不同,还是和淘宝,京东有着巨大差别的。

从具体的行业来分,有服装类垂直电商,如凡客;有酒类垂直电商,如酒仙网;有鞋类电商,如乐淘等;有医药电商,如商康;有化妆品类垂直电商,如乐蜂网;有家具电商,如曲美家具等等。

从营销模式分,有社交化电商,如美丽说、蘑菇街;有品牌打折电商,如唯品会。

另外,垂直电商根据产业成熟度,其生命力也表现不一样,统一下结论可能有失偏颇。新兴行业会受到青睐,如互联网金融,物联网等;成熟行业,如数字产品,3C电子产品,将会被大卖场所垄断;传统产业,如服装,图书音像,将会面临彻底的销售方式的变革。

因此,我们在分析一个具体的垂直电商,首先要弄清楚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垂直电商。既不可一视同仁,也不可以偏概全。所谓垂直电商死亡论,其实他们死亡原因是不一样的。比如,大批团购的死亡主要是激烈的竞争导致的,小众市场,粥少增多是根本原因,而不是团购模式本身有问题;而维棉的死亡就是一个典型的普通垂直电商案例,它要做大,要么做平台规模,要么做品牌溢价,下面有仔细的分析;而唯品会逆势出彩,则是由于传统品牌在市场突变的大环境下纷纷搁浅,深陷库存门,唯品会刚好赶到了这个时间点上,很好地利用了这个被各大电商所忽视的市场缝隙迅速成长起来。因此,要想对一个垂直网站有深入地了解,要求我们结合市场,行业,品牌,营销等要素进行多维度深度分析。

今天,我们对经常谈论的,也是接触最多的一类垂直电商进行分析,这类垂直电商主要是以销售为目的,把在线销售作为一个新的销售渠道来看待。

三.垂直电商的内伤

行业垂直电商没有自有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向上禁不住大型平台的挤压,向下斗不跨品牌商。夹心饼干是没有前途的。在我的二元市场理论中已经证明没有出路。行业垂直电商如何生存,要参照百丽模式。自有品牌+加盟品牌;自有品牌求效益+开放平台求规模。为什么这样呢?

从理论分析来看,普通网店随着品种逐渐增加到上万种甚至更多的时候,即大型电商平台,此时长尾理论中非数字产品运营成本开始几何级数激增,需要强大的ERP技术支持,精细化的供应链设计以及通过高度自动化来降低人力成本等等,这其实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普通人和公司不能玩的。

另外,从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来看,对垂直电商,如果没有自有品牌获得超额利润,又没有规模(容易作为一个品类被大平台侵蚀),未来利润率和规模是可预见的,那么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即使在资本的推动下,暂时获得规模,但最终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今年垂直电商大面积死亡的原因。

从实践操作来看,毕胜电商泡沫论就从实际的运营数据来推算,发现垂直电商的最大两个问题问题:一是各个流程累积的人力成本,二是容易失控的库存成本。在资本的拉动下,B2C巨大的流量汇聚成难以承受的账单,同时扩张的冲动总是以失控的库存为代价。有关详细的分析请看相关文章,这里就不赘叙了。

从规模来讲,垂直电商则可大可小。如果小生意人以养家糊口为目的,又采用了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稳健运营,即会产生小而美的魅力;如果想求大规模,千方百计想上市,采用大团队,大营销,最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虽然规模上来了,但毫无利润甚至亏损,风险将会是很大的且毫无意义,最终被收购甚至无人问津

相对于大平台和品牌的资本运作,小而美电商则强调能省就省,精打细算,尽早实现盈利(至少止血)而不是久拖不决。既然不能像大平台通过上市一蹴而就,就应该积土成山,稳扎稳打,等到羽翼渐丰,则可乘势发展,到那个时候考虑原创品牌,开通垂直平台(大生意)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以维棉和马萨玛索为例,普通垂直电商容易被资本挟持,战略定位反复摇摆。在品牌商,垂直电商,渠道电商之间窜来窜去。其实每一种选择,决定了走完全不同的道路,需要搭配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策略。资源有限,经不起反复分配!战略和战术错位,这是垂直电商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电商是要圈人还是要圈地?#电商这个市场并不在于你占有多少用户,而在于你的用户愿意跟你走多久,所以垂直电商需要不断增强用户忠诚度,是圈人而不是圈地,市场份额多大就是一个圈地的概念,是毫无意义的,不把人处理好,多大的市场份额,也不过是泡沫。价格战带来的市场份额毫无意义。

因此,垂直电商需要建立门槛,拉开和大电商的距离。除了提供特有的网络不容易复制的服务和功能之外,销售特有的产品(如签订独家销售协议),发展自有品牌等,就可以大大降低来自大电商的干扰,而不像以前只是卖货的观念。当然这样做需要加强和供应商的垂直整合能力。

#垂直网站赢在定位#一个速卖通店就像夫妻店,一个行业垂直电商更适合一个中小企业;你可以玩品牌,也可以以个性化取胜,可以只玩线上,也可以玩O2O,只要市场需要,垂直网站蕴含很多小而美的创业模式。所谓的垂直电商死亡论只是在风投拔苗助长下的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而已!

四.让我们总结一般垂直电商生存之道:

#品牌战略是垂直电商的发动机#品牌网络化和网络品牌是未来数字时代的终极形态。品牌和互联网有着天然黏性。品牌最适合网络推广,网络是品牌最经济有效的载体.当网络销售发展到一定阶段,首选就是品牌。网络品牌是传统品牌在社会媒体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未来的品牌最终都要走上网络品牌之路。

品牌是垂直电商的发动机和定海神针。大型电商做渠道,垂直电商做品牌是经典搭配。品牌握有上游定价权,提供产品溢价,高效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和大型电商侵蚀。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掌握定价权,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为商网生态链的制高点;只有足够的溢价和利润才能保证电商持久健康发展 (

美国品牌独立性很强,绝大多数以垂直网站为主,根本不像中国人砸堆淘宝做淘品牌,更没有人通过仅仅靠开亚马逊或Ebay店就能开发一个品牌;而是始终坚持以品牌为主导为源动力,电子商务只不过是品牌建设的一种手段。品牌战略远远高于电子商务

#个性化是垂直电商的翅膀#无论是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还是个性化营销,都会赋予垂直电商与众不同的魅力,是大而全的综合电商无法面面俱到的。只要你能够为客户创造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客户体验,专注你的领域,深耕细作,把个性做到极致,那么不需要依赖规模也能生存下来。

#供应链是垂直电商的铠甲和武器#供应链在未来数字时代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更是一条增值链!立足本行业 以自己为核心,整合资源,打造适应未来碎片化生产和营销的供应链并程序化电算化,将为垂直电商带来强大战斗力,即使面对大型电商也毫无惧色!

品牌是垂直电商的心脏,个性化是垂直电商的翅膀,供应链是垂直电商强健的肌肉。三位一体,立马横刀,唯我垂直电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篇三:2015年o2o死亡名单

O2O是一个残酷的市场,目前仍处于混战阶段,

其商业模式和盈利路径还尚未完全被摸清。在去年,i黑马也总结了一批O2O死亡名单,情况只惨烈,颇为触目惊心。但时间推移到2015年,这个趋势仍未止歇,还是不断有多家O2O平台宣布“死亡”,原因基本有三点: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资金链断裂。

往事不可追,后事仍可期。今天i黑马就再次盘点了2015年开始至今倒下的这些“先烈”们,以及总结了它们的死亡原因,为后来者戒。

餐饮类

以饿了么为首,餐饮类在近年诞生了不少优秀的O2O项目,但现实也是残酷的,少数的成功者总是伴随着大批牺牲者的存在。无论是外卖平台、垂直餐饮或是餐饮服务商,均有企业死亡。尤其是外卖市场,惨烈的补贴战之后,中小企业纷纷倒下。以下就是这些突然消失了的餐饮类企业名单。

死亡原因:

1.有钱任性:直接用钱“砸”用户来培养用户习惯。但在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等混战背后,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甚至BAT都有可能成为直接竞争对手。

2.发展空间有,运作难度大:有些企业都是基于特色产品而形成的O2O模式,但也均面临着物流和规模化的压力。并且很多企业认为做好B端,C端就能水到渠成完成O2O闭环,但实际却形成了B端为主,C端用户无感,B端和C端失衡严重的现象。

3.行业壁垒低:创业者所选领域是否是刚需决定了议价能力。因此,细分领域的用户量和需求频次就决定了项目质量。比如烧饭饭这个项目,面向的人群比较垂直,但是流量有限,存在同质类项目,做大较难。

生活服务类

2015年在这个领域内发生了多起亿元以上规模的融资事件,

i黑马统计了一下,分别有:今年3月,美到生活获2500万美元融资;4月,Dmall获1亿美元融资;5月,管家帮获得1.2亿人民币融资、爱鲜蜂获2000万美元融资。

从以上融资清单可以看出,生活服务类的O2O是大风口,但生活服务类的O2O要做好却不那么简单,每个资源整合和后期把控都需一步一个脚印。在此领域中,既有传统企业向O2O转型的,如e袋洗、e家洁,也有大企业重点布局的,如58到家在家政领域的发力。有人在挣扎,也有人倒下,整个行业的龙头至今未现。

死亡原因:

1.市场竞争环境不乐观,烧钱现象严重:58到家、阿姨帮、泰迪洗涤、e袋洗等,拼到最后都是看烧钱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运营能力。

2. 利润小,成本大:一些社区项目,平均客单价才几十元,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才能保证覆盖高密度的社区用户,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界都会限制社区O2O企业的发展。当微薄的收入难以覆盖高昂的成本时,这些O2O企业就会面临惨烈的淘汰过程。

3.用户习惯未形成刚需:想做强需求的产品,要看它是否是大刚需、高频次的消费。对于一些用户群基数小,消费频次低的项目,就不适合做单独的项目。

出行类

2015年,以滴滴快的为首的出行类公司继续在全国轰轰烈烈地上演补贴大战,融资也在不断进行,滴滴快的可以说是打破了目前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随着Uber在中国发力,出行市场硝烟更重。在去年叫车类服务大批阵亡之后,随着今年出行市场巨头已经确立的竞争环境下,死伤者仍旧在持续出现。例如考拉班车、爱拼车等前阵较为火爆的项目,都已被迫谢幕。

死亡原因:

从死亡名单可以看出,出行类项目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

1.门槛高,投入大:对于初创者而言,出行类领域O2O创业是有较高门槛的。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等出行公司。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除了国内新近改名滴滴出行、哪里都要插一脚的滴滴外,还要面临着来自国际巨头Uber的威胁,它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投资收紧,大批出行业公司面临断粮:随着资本寒冬到来,投资人对这个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出行类公司融资难度骤增,有些创业公司因此资金链断裂而死亡,如爱拼车、考拉班车。

美业类

随着雕爷的“河狸家”上门美甲的迅速崛起,以美甲为首的美业O2O市场被疯狂热炒。上门美发、美妆、上门按摩等项目纷纷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目前中国整个美业市场有上千亿规模,整个市场非常巨大。未来随着美业O2O的发展,其带给投资者的机会越来越大。有人欢喜有人忧,美业O2O刚刚起步,没有能力融资、持续培养用户的企业则困难重重,甚至倒闭。

死亡原因:

1、频次低,非刚需:例如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却不见得是一个非常刚性的需求。而且上门服务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卫生问题,能否请来门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也是一大难题。

2.无行业标准: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是非标类服务,就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的情况,创业者可能会两头受气。因此,美业O2O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却是一个苦差事。

3.运营成本:诸多上门服务,虽然丢掉了店铺等租赁成本,但是也要考虑线上运营与线下到达的成本。才能实现盈利。

教育类

目前的教育行业在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创业者盲目进入的情况下已经进入泡沫期,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40亿元,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预计将突破1.2亿。但在这些光鲜的数字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因为种种问题而倒下的企业。

死亡原因:

1.行业巨头半边天:新东方、好未来、腾讯课堂、淘宝同学这样的教育企业继续飞速发展,BAT等巨头持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布局各自的生态教育圈,因此小企业想要发展生存会很难。

2. 资金断裂,产品做得不深:一方面是由于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是目前来看,各个平台都还停留在解决师生交易撮合环节上,对于教师、学生、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都没做深。而在家教场景下,做深教学服务过程的价值,非常困难。教育是个相对复杂的行业,尤其在家教领域,需要老师和家长持续面对面沟通,在这种强关系下平台很难深度介入。

3.同质化产品多,缺少优质内容:目前在线教育的同质类产品颇多,光在线教育的产品就能达到千家以上,但最大问题也是最大的壁垒就是缺少优质的教育内容。简单地

把线下的内容录制放到线上是行不通的,课程缺乏相应机制,内容不吸引人,对用户来说会很痛苦。

旅游类

旅游类产品近几年可谓是风起云涌,层出不穷,单说旅游类的App就远远超过传统类门店,粗略统计大概有上百家。按照主营业务的操作方式,旅游O2O项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侧重某些品类,另一个是旅行产品生产、服务商类。但随着巨头们的投资或涉足,包括资本的冲击下,还是有一批企业未能幸免。

死亡原因:

1、产品重叠严重,竞争激烈:目前已关闭的旅游O2O绝大多数是产品出现了重叠。近年,线下传统旅游开始向线上布局,但一些巨头也逐渐从线上向线下转移,力图掌控线下资源及服务。在市场竞争格局下,新的创业者们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了。

2、在线旅游产品渗透率低:旅游O2O中,最明显的短板还在于休闲度假产品中的门票产品,其渗透率低、增长缓慢。一些消费者还是不放心这类互联网产品,大多数还是进行线下购买。

纵观以上这些企业,基本可以看出都是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以低价手段做营销,以至于后期资金紧缩,甚至崩溃。在现在看来,其实低价只能是在短期内引起消费者注意或达到某种效果的一个营销手段。对于公司层面来说,虽然靠这些手段短期内带来大量用户,从而吸引风投,但钱总有烧完的一天,烧到后来,就难免将自己的产品烧成灰烬,虽然互联网现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与多重选择,但对于O2O产品来说,如何能够让消费者持续、有效地使用产品,这才是它们最应当重视的。

篇四:电商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电商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2013年02月19日00:56 来源:《理财周刊》

网络购物以其便捷、低价的特点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热衷的消费方式,但在享受方便与实惠的同时,围绕电商营销、服务以及商品质量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也让消费者平添了不少疑惑和忧虑。此次,我们将揭开隐藏在电商行业里的10个秘密,让你的网购生活变得更明白、更安心。

电商不会告诉你的10个秘密

文/本刊记者 张瑾 张安立 徐卓航

电商“盛世”

现如今,网上购物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小到书本服装化妆品,大到家电汽车商品房??只要是你想买的,就几乎都能在电商平台上找到卖家,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家常便饭”。

今年初,欧洲最大电子零售商“万得城”或将步“百思买”后尘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被闹得沸沸扬扬,而在这些实体巨头黯然离去的背后是国内电商行业欣欣向荣的耀眼数据: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8.1万亿元,同比增长27.9%。预计未来3至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2015年预期可达26.5万亿元。与此同时,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及其评述报告,2012年我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网络购物已连续多年在全国各类零售业态成长性上保持第一。

毋庸置疑,随着网络成本优势的凸显以及相关安全技术与消费心理的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购物时的首选方式。在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增长,注册用户持续增多的背景下,“疯狂”的电商们也在网络上不断创造着惊人的促销业绩:京东商城大家电单日最高销售额突破3.5亿元,而淘宝天猫更是创下单日成交191亿元的傲人战绩。“双11”、“双12”更是已然演变成了人为的网购狂欢节??电商“盛世”中,一个个吸金奇迹正在上演。

奇迹背后

诚然,网络购物确实以其便捷、低价的优势迅速地掳获着消费者的青睐,但京东CEO刘强东去年由微博“约架”引发的“价格战”闹剧也让不少人隐约意识到电商间互相叫板的“大战”也可能是早有“默契”的集体营销。当“硝烟”散尽,电商企业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完成了宣传,赚足了噱头和粉丝。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更便宜、选择更丰富的“网购美好时代”真的到来了吗?答案也许并不是那么乐观。在电商赚得“盆满钵满”的另一方面,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正在逐年上升。据上海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去年全年共接收网络购物消费投诉25649件,占投诉总量的52.30%,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

1.86倍。

在网络消费中,电商企业违规宣传、误导消费者,定价变动频繁、优惠票券规则不清,商品质量存在缺陷这三大问题最为突出。宣传方面,一些电商企业为增加宣传效果,会选择性地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如宣称“纯天然、无添加”的食品或护肤品在实际成分表中却含有

防腐或添加成分。而为了挑起顾客的购买欲,许多电商推荐的“热卖商品”也可能被虚增了部分评价或销量。此外,那些有特价无库存的“特惠商品”也常常让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败兴而归。

价格规范方面,许多电商企业除在销售页面设置商品售价外,大多还会另行标注价差较大的“原价”或“市场价”,但这些昂贵的“参考价”往往是电商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存在虚高或缺乏实际市场依据的情况。此外,电商们在对待小厨具、小玩具等标准化程度不高、顾客比价意识不强的商品时往往少有折扣,有些小商品的“促销价”甚至比实体超市售价更为昂贵。至于部分“看上去很美”的电子优惠券也经常暗藏“玄机”,不是在使用时被限制使用范围,就是可抵值的商品价格虚高,不仅不一定能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反而会诱使消费者为“凑数”而买进不必要的商品。

商品质量方面,电商企业在吸纳自营店铺时只按入库流程进行经营资质的审核,对入驻商户所出售的商品是否为正品、对商户是否具有品牌授权“把关不严”以及有意无意地将退货商品及“翻新机”作为“全新”商品二次出售的情况亦令人担忧。

呼吁理性

面对这些销售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许多电商将原因归咎于激烈竞争的“无奈”。究竟该如何营造更健康、更良性的网络购物环境?或许电商和消费者都需要更多的理性。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绝大部分电商企业刺激消费、培育有效市场用户的手段几乎都依赖于挑战传统价格体系的“价格战”。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规模性的电商价格战就不下10次,几乎贯穿全年。但无论是真战还是假战,是正当竞争还是恶性竞争,频繁的价格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对于整个网销价值链而言,高频的压价就意味着对上游厂商价格体系的持续破坏,最终必将影响到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此外,电商本身也很容易被自己的促销手段绑架,进而面临“非促不买”、“不促不销”的窘境。或许对于电商们而言,摒弃对“流血”式发展的过度依赖与热衷,加大对客户体验的细致关注,将单纯的价格大战转换为服务与质量的竞争才是真正的理性发展之道。 而消费者也需改变“惟重价格”的网购心态,提防一见限时大幅折扣就抑制不住购物欲的“占便宜”心理,而应从个人及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理性消费。在网购消费出现问题时,要注意保留好发票、交易付款截图、聊天记录等消费证据。此外,对电商企业的“游戏规则”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学会运用简单的比价监控软件鉴别商家是真降价还是假促销也是消费者提升“网购理性”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读者享受网络购物带来的便捷与实惠,此次本刊特针对“B2C”及“C2C”电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了解了这些秘密,你的网购生活也许将会变得更加明白,更加安心。

一些电商企业为增加宣传效果,会选择性地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而这些不当描述往往会造成对消费者的误导,对此我们需要多多留意。

“货不对板”夸大宣传

案例:

去年6月,从泰国归来的黄小姐发现自己因为未在旅行期间做好全面的防晒措施,导致手臂和颈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晒伤。为了让刺痛的肌肤尽快恢复健康白皙,黄小姐在某电商平台选购了一款用红色粗字体醒目标注“无香料、无色素、无防腐剂、无酒精”的晒后护理产品。但在收到货品后,细心的刘小姐却发现该产品底部用小字标注的成分表中却清楚地印有“酒精”。顿感上当受骗的刘小姐很是气愤,对酒精

略微过敏的她向记者表示,自己原本是冲着产品“无添加”的介绍才最终下单的,“虽然老公说晒后修复中含有的微量酒精不至于像喝酒一样引起身体过敏,但在刻意小心地千挑万选下‘中招’,总觉得心里非常不舒服。”

分析:

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在网络购物时不能直接接触产品实物,因此电商对于商品的描述以及提供的图片展示往往就是绝大部分顾客在选购新产品时最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前文案例中黄小姐的遭遇在如今的网购消费环境中并不是“个案”。据本刊从消保委处了解到的信息,有关电商“夸大产品”方面的投诉在近年来已成上升趋势。而消保委在近期的模拟消费调查中也发现了不少存在这一问题的电商“现行犯”。如上海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销售一款护肤品时,对外宣称其“百分百纯天然”,但实际产品的成分表中却显示含有微量防腐剂。而北京另一知名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的一款婴幼儿用蚊香液也存在网页标榜“绿色环保”、“无毒透氧”,但在对该产品标志的农药登记证号进行查询后,最终被确认为“低毒”产品。

归根结底来说,电商企业这些对商品标题或在网页描述中的不规范操作都是基于增加商品吸引力继而进一步提升商品销量目的的。此外,部分电商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甚至还会使出虚构部分产品功效及性能的不良手段,直接导致对消费者的误导。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部分信誉度较低的小型电商企业,特别是部分中小型团购网站是此类情况最为多发的“重灾区”,消费者在下单前一定要注意甄别。

点评:

是否“夸大产品宣传”听起来似乎主要取决于电商企业单方面的商业道德,但我们对此也并非完全不能防范。为最大程度地降低此类网购风险,记者建议消费者在网购非熟识的新产品时,应尽量选择口碑较好、信誉度较高的大型商城平台。此外,在选购过程中,消费者切记不能只注重商家标注的红字及粗体字简介,还应注意了解商品其他方面的具体描述(如产品的成分表,保质期限等细节信息)。如在收到网购商品后确实发现实物与网页描述不符的情况,应第一时间保存好各种网购单据以及原商品的页面宣传截图,用以保障后续的维权投诉。

许多电商企业除在销售页面设置商品售价外,大多还会另行标注一个“昂贵”的“原价”或“市场价”。 但这些所谓的“参考价”常常是电商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往往虚高或缺乏实际的依据。

“双重标价”存在误导

案例:

去年暑假,张先生计划带着太太和儿子一起前往香港迪士尼游玩。为了突出“亲子游”的温馨氛围,张先生在出发前特地通过网络“淘”起了“亲子装”。在一番搜索之后,一款印有米奇与米妮图案的短袖T恤组合引起了张先生的注意。按照当时的销售页面,这款T恤单价标注的“市场价”为169元,网站“实售优惠价”为39元。“按照这样的价格计算,购买1套亲子装只需支付87元,比市价便宜390元不说,还能免费包邮费”。深感实惠的张先生因此拍下了2套不同颜色的亲子T恤套装。但在对收到的衣服进行清洗时,张太太惊讶地发现丈夫买回来的T恤不仅出现了严重的褪色,连原本的迪士尼卡通印花图案也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深感不值的张先生在事后告诉记者,他原本认为市场价169元的T恤肯定是不错的,“没想到实际收到的根本不值那个价,质量甚至比十块钱的地摊货还不如”!

分析:

网络购物的价格优势历来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电商企业往往会在商品定价方面做足噱头,故弄玄虚。而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便是前文张先生所遭遇的“双重标价”。

所谓“双重标价”,就是指电商企业除在销售页面上设定商品实际售价外,还额外标注有“原价”、“市场参考价”等其他名目的不同标价,且两个标价间的差距普遍较大。在实际网购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电商企业都会采用这种“对比战略”。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所谓的“原价”、“市场价”大多都是电商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往往存在缺乏实际市场依据或标价虚高的胡乱定价问题。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双重标价”所产生的“价差”除会在无形中或多或少地激发网购者的消费欲望之外,其高昂的“市场价”还可能会导致顾客对拟网购的商品产生过高的预判,其结果常常是电商赚足了荷包,但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却是一场低于预期的“空欢喜”。

点评: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电商企业在缺乏实际市场依据情况下制订的“双重标价”已经涉嫌违规。但由于此类“原价”或“市场价”并非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因此在实际维权过程中很难以此作为退货或退款的理由。在网购过程中,我们建议消费者不要简单听信电商企业单方面给出的“市场价”,而是应该结合商品评论、实体商城、品牌官网以及“淘宝”等其他电商平台的同款或同类商品进行综合考量。此外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消费时需注意保持理性的消费心态,按自身和家庭的实际需求适度购物,避免因“人造差价”或“贪便宜”而购入计划外的无用商品。

部分电商在举行特惠活动或出售特惠商品吸引人气时往往存在“超卖”现象,事后常以“供应商缺货”或“销量上升太快,库存预警未能跟上”等理由单方面取消订单,使消费者购物最终无法如愿。 有特价无库存

案例:

“货比三家货比三家,比到最后发现要买的特价商品老是显示缺货,这不是蒙人嘛!”刚刚接触网购不久的潘女士显得非常气愤。原来,潘女士近几年一直听身边的亲朋好友向自己推荐网购的优势和乐趣,前一阵子也忍不住自己注册了几个电商网站开始了网购之旅。可是,热衷于比价的潘女士却发现,通过搜索和对比找到了低价、特价商品,点进去却经常会遇到网站页面上显示“缺货”、“暂无库存”字样的情况,让人颇为恼火。“你没有货卖就下架呗,凭空挂一个最低价算什么意思?”潘女士还介绍说,最让人不满的是,有一次明明已经下单了,第二天却收到网站的缺货通知,告知潘女士订单已经终止。 分析:

电子商务虽然属于新兴行业,但本质上还是零售业,只不过由于电子化、网络化、异地化的新特点,导致了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业的不同。特别是其中的库存管制,以及相对应的库存、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都与传统零售业不尽相同。

电子商务操作中,由于购买和发货在时间、空间上都是异步进行的,从客户下订单到发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时间间隔,因此必须将库存结构区分开来。为了适应这种异步销售过程,电子商务企业的库存系

统中一般会分成可销售库存、订单占用库存、不可销售库存、锁定库存、虚库存、调拨中库存等多个部分。而就是由于这些不同的结构,导致网站购买页面显示缺货的因素也会多种多样。

潘女士所遇到的情况,最有可能就是“锁定库存”这一环节了。在销售中,降价是经常会使用的一种促销方式,成功的降价促销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商品一售而空,将可销售库存直接转化为订单占用库存。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销售方并不希望这么快就将所有的库存都售出。有的时候是因为所有库存全部降价促销的成本很高,有的时候是防止竞争对手的恶意采购,更多的情况下,则是希望将这一产品的降价作为引子,带动网站的流量和整体销售,这就需要将促销分批次进行。

为达到以上的目的,电商就会采用锁定库存的方式。库存被锁定后,无法直接销售。促销进行一段时间后,可用库存为0,无法继续销售,必须在解除锁定后才能转化为可销售库存,继续进行销售。 点评:

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中,前台网站会与后台保持数据同步,并作出判断。一旦“可销售库存

比如,在页面上显示较为准确的剩余库存,在库存紧张时提醒顾客;将一段时间没有库存的商品下架、隐藏,只在到货之后重新显示并通知顾客;及时关闭销售一空的特价商品;提供不显示缺货商品的筛选搜索项;等等。这样才是对消费者负责的做法。

由于应用程序设计上的疏漏、现阶段存在的技术问题或用户没有及时进行版本升级等因素,许多网页上可选的优惠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中可能无法完整显示,从而导致消费者在无形中错失部分“福利”。

“智能”购买或错失优惠

案例:

在外商公司负责行政工作的李小姐是个地地道道的网购迷,不仅在各种大大小小的电商网站都拥有注册账号,有的甚至还已经累计到了较高的积分及会员等级。由于李小姐从家中到公司需要花费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因此爱网购的她经常会利用手机上的购物软件来打发这段地铁上的时间。李小姐告诉记者,只要一见到自己心仪的“宝贝”,她便会直接通过手机下单并完成支付,“整个过程既方便又轻松”。但让李小姐没有想到的是,其某次通过手机版及网页版订购同一商品获得的不同结果却让她从此对手机网购有了担忧。

原来,李小姐不久前在下班途中照例通过手机订购了一罐面霜。当天晚上,回到家的李小姐临时决定再买一份送给好友当作礼物。而当李小姐使用电脑下了一个相同的订单时却发现,通过网页购买这款面霜时竟可在订单页额外选择一份免费的晚霜或面膜体验套装,而这份价值200元以上的赠品在手机订购页面却是完全找不到踪影。“这样看起来,类似的优惠我可能已经错失了很多次,想起来总觉得吃了亏。”她说。

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购物与支付已经日趋成为流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2012年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人,手机网上购物和在线支付的使用率均

篇五:电商死亡实录:十种死法 三条出路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滚滚电商东逝水,资本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电商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广告快递江渚上,惯看卖货风云。他日创业若相逢,电商遗产事,都付笑谈中。 电商的十种死法

1、【“弹”尽粮绝】融资,花钱砸市场、冲销售额,以此获得更高的估值,再进行下一轮融资,不停地把上市的时间往前提,一旦“变天”,续融资跟不上,必轰然倒塌。比如米粒网。

2、【无疾而终】一些传统企业凑热闹做电商,红红火火上线,悄悄地关门,做电商不想投钱,哪能呢,比如美廉美网上商城。

3、【资方斗死】与投资方不和,创始人被赶出局,投资人自己玩不转,如印客网。

4、【品类搞死】有的品类注定不适合做电商,比如零食,一开始就选错品类,关门或转行就是必然结局,比如西米网。

5、【内部讧死】功未成名未就,内部就打起来了,那就谁也别玩!比如莎啦啦鲜花网。

6、【造假作死】不少电商企业因销售额造假或者虚假宣传败露而失守,其中以团购网站最为严重。

7、【巨头逼死】标准化品类很难有垂直和细分一说,巨头一发力就能把小电商往死里赶。

8、【广告害死】百度关键字、360导航、淘宝推荐??广告价格被电商巨头越抬越高,中小电商企业跟吧找死,不跟吧等死。

9、【速度撞死】互联网唯快不破?也未必,跑太快的电商犹如一辆快车,品类、管理、供应链??哪一个出问题都可以让其“撞”死。

10、【环境“毒”死】有的细分电商,市场还不成熟,企业怎么拼命砸广告都没办法有好的收获,比如拉夫尔有机生活网。

它们的活法

美团网CEO王兴

资本造神,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团购经历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如今,偃旗息鼓,剩者为王,王者就是王兴和他的美团网。

距第一次采访美团网CEO王兴,已有一年半的时间。美团网办公地址从最初的五道口华清园经过了3次搬家,最终定在了神州泰岳大厦,员工从当年的30人扩充到如今的2000多人。

至今,王兴已完成B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他仍旧没有进行线下广告投放。在窝窝团快速兼并、收购做大时,在拉手网堆人冲销量赶赴上市时,王兴更多的是冷眼旁观。

王兴认为,电子商务的模式将会延续便宜是王道的主旋律,这就要求美团提高效率。“如何提高效率?靠人肉和电脑,你得有好的谋划,吸引正确的人。”2011年11月,王兴将前阿里巴巴销售副总裁干嘉伟挖来担任美团网首席运营官(COO),主要负责美团网线下队伍建设。被王兴称为“阿干”的干嘉伟在阿里巴巴工作超过十年,“他可能是在这方面国内能找到的最好的人之一”。这样的干将加盟让一直被认为不擅长线下商务的王兴松了口气,明年数倍的营收增速目标也说得轻描淡写。

淘品牌:心何所依?

韩都衣舍CEO赵迎光

“平台长大后,肯定是具有话语权,这是我在进入淘宝第一天,就意识到的。”淘宝商城服装类月销量第一店铺韩都衣舍CEO赵迎光说。在“占领淘宝”事件中,韩都衣舍是被攻击次数最多的B类商家,因为停摆,一天的损失高达90万元。

尽管如此,淘宝从C2C模式转型B2C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与独立B2C从一开始靠资本催熟相比,淘品牌没那么幸运,它必须找到成型的盈利模式,淘品牌在销售额未达到1亿元前,投资人并不贸然进入。

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认为,淘品牌相对稳健,但是否能够上市很难说,淘品牌的模式是否能被国外的资本市场所认可,还有待验证,但淘品牌被传统品牌或者大的B2C并购将会在未来看到。“例如,凡客将同类型的淘品牌并购在一起,形成品牌矩阵。”张颖给了一个假设。

韩都衣舍2010年的关键词是品牌打造,2011年是人才贮备,2012年将会是精细管理。“2012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翻一番,不像原来追求更高增长率。”

用“熬”的态度慢生存

西米网CEO刘源

大部分电商企业,不管是不是身处资本寒冬,注定没有鲜花和掌声,只能小而美,用“熬”的态度“慢”生存着,这才是创业的常态。

在西米网阳光100的办公地址,见到其CEO刘源,一间100多平米的居民房里,只有三位员工。西米网是刘源在2009年1月投入8000元建立,两年后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在南四环租用了1000平米左右的库房。但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刘源都处在缺钱的忧虑中。 “品类选错了,毛利太低。”刘源在对西米网的转型进行回顾,客单价只有60—80元,而零食的运输,每公斤就会花费30—40元,又不能贸然向消费者收运费,最后深陷巨亏。让他觉得失误的是,没有掐准时机进入淘宝平台,形成多渠道的销售。最后因其规模太小,在接触的十几个风投中,都做不大,毛利太低而无法融资甚至在就要拿到钱的前一日,决议被否掉。

但有一点,刘源始终在坚持建立自有品牌,在西米网卖零食时,他与市场上的零售店再到后来与商家合作拿货,贴自己的品牌。“食品行业必须是自有品牌,如果做渠道,竞争是完全同质化,只有价格战收场。另外,零食是非常好的吸引流量和用户的品类,但不是一个适合于独立做B2C的品类。”刘源觉得,再进入电商,从品类选择开始就要考虑毛利问题。 刘源开始及时掉头,看准网上订餐的蓝海市场,并开始精耕细作。在既有的300万会员上,一点一滴做起来。用这个态度来做电商,或许是一个“小而美”的创业故事。(文/卢旭成 尹一捷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