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京华烟云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34:36 体裁作文
京华烟云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京华烟云读后感(写得太好了)

那早已逝去的点点

——读《京华烟云》有感

我是一个爱读武侠,奇幻等休闲型文学作品的普通青年,对像林语堂这样的国学大师并不是十分了解!他名下的作品,自然也是知之甚少!!

不过,随着电视剧版《京华烟云》的热播,我对这部作品有了几分期待,无论是文雅的赵雅芝,还是清新的赵薇,都能让我对这样一部反映特殊时代背景,描绘几个年轻人波澜人生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电视剧的成功并不能百分百代表小说本身的价值,就像一处庄园的宏伟大门,是万万不能代表庄园里面,那奇妙璀璨的风景的!!好,既然这样,希望大家能够跟随我的语言,感应我的感受,来窥探一下,“这处庄园”,不一样的神采吧!!

人世沧桑铸就奇女子

《京华烟云》是部充满女性光辉的作品,最直观的便是主角,木兰,木兰是整部作品的灵魂,他的性格,他的思想,都在不停地辐射着她身边的所有人!

除了木兰之外,曼娘和莫愁也是毫无疑问地充满魅力,因为,她们的贤惠,他们的知性,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曼娘之“囚”

整部书,曼娘是我最喜欢,最牵肠挂肚的人物,不止因为她的柔顺,更因为,她是那样一位符合传统中国男人择偶标准的完美情人!

从我第一次从曾家三个少爷的口中得知曼娘的存在,我就明显感受到,这是一个和木兰相对应的人物,而且更可能是一辈子相对应,果然,我的感觉是对的!

很多人会问,曼娘爱平亚吗?

其实,我作为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年轻人,觉得两人的相爱是毫无疑问的!!他俩是娃娃亲,所以,他俩的命运从出生就是定好的!曼娘信命,所以她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自己做好就行,命运会替他安排;曼娘懂礼,所以她不会去想除了平亚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再加上平亚也是个老实人,于是,曼娘成了平亚一生的羁绊!

这就造就了一个传统命题,曼娘是典型的被动恋爱者,这和木兰,作为被动婚姻者的代表也是不谋而合!!

平亚和曼娘在很多时候,确实是相处得很愉快,很多细节也表明,他们确实已经像情侣一样地眉目传情!就像曼娘的父亲刚死不久的时候,他们两个的那种情侣之间才会有的小默契,引得广大读者牵肠挂肚!!

所以,被动恋爱也不是总是不好的,主要看恋人双方是否“来电”,是否懂得知足! 在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下,绝大部分人也都是在重复着这样的被动爱情,没有关系,爱情是没有主被动的,时代能够带给人们的,我们应该照单全收!!

木兰在第一次见到曼娘的时候,充满羡慕之情,曼娘那种卓尔不群的古典美是万中无一的,而当时的木兰是个得益于自己开化的父亲,能够对古典艺术和新生事物兼收并蓄的好女子,于是,二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辈子的知心人!!

曼娘的古典美,不止表现在外表,更表现在内心,这是更打动木兰的!!曼娘懂礼,对孔子笔下那些繁文缛节倒背如流,且奉若神明,一切一切地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都是那么规整,都是那么平静!!

后来,曼娘嫁入曾家,却逢平亚夭折,可谓人间悲剧,至此,曼娘的悲剧人生,已然注定!!她毫无半点迟疑嫁给了病入膏肓的平亚,她毫无半点迟疑地选择以处子之身守寡,她

毫无半点迟疑地选择了深入简出,毫无半点迟疑地把自己的命运锁定在了高墙之内!

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曼娘生命中的这个“囚”字的第一层含义!!

后来的二十年,曼娘的戏份逐渐减少,但绝不是打酱油的角色,她在很多场合均已古典美人的姿态惊艳于众人之中,引人羡慕!!

时过境迁,随着民族斗争的愈演愈烈,木兰,莫愁,立夫,乃至曼娘也受到极大影响,从视觉上到思想上!

后来,姚老先生在临死之前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问曼娘,曼娘若说,中国非打不可,中国就会赢。曼娘若说中国不要打,中国就会输!”

姚老先生为什么一口咬定,曼娘的态度会决定中国战胜还是战败呢??可能是,老先生觉得曼娘是非常懦弱的一个人,一个懦弱的人,如果愿意战斗的话,中国就有希望了!不过,我想,更有可能是,曼娘身上凝聚着中国五千年优良传统,她的思考方式,做事态度,都是最标准化的传统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代表中华大地上的芸芸众生,再加上,她是个女人,对于战争不免会没有男人们坚强,所以,她的态度,很重要,也很直观!!!

然而,命中从来不缺少转折的曼娘,在经历了三十年的稳定期之后,随着日本兵的入侵,她又一次陷入磨难,这次,她选择了用生命去维护自己的尊严,用自尽捍卫了礼教!!

我感受到莫名的悲伤,曼娘啊!曼娘,我一直以来都是特别希望你能有幸福,安乐的生活,可是,一次次的苦难却毫不迟疑地找到了你!!

曼娘的人生充满着阴霾,这股阴霾的根源便是,她命中的“囚”——封建礼教的禁锢,从第一次的婚姻,到最后一次的捍卫,无不透露着她那根深蒂固的礼教思想!我并不想批评这种思想,更不愿意去谴责曼娘这位我的梦中情人,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诞生的时代的故事!

木兰之“放”

木兰是整部作品,当仁不让的女主角,我却把她放在第二段,真是大错特错。可是,我对曼娘真的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不得不承认,广大的男同胞们肯定更喜欢木兰这样的知性女性!!

木兰,出身豪门,善解人意,聪慧可人,浑然天成,就连包括识文断字,做菜,打扫卫生在内的综合能力也是超级强,总而言之,就是无限趋近于完美!

初识木兰,我就把她当做妹妹一样看待了,一个那么机灵,又那么善良的小姑娘,真是惹人疼爱,虽然后来,她的形象在不断改变,那份灵气,却是永远不变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那个“放”字吧!

木兰性格随和,而且,不愿意受拘束,这和她的父亲姚思安,向往道家思想有着直接关系,这种性格便是典型的“放”,如果,我说的还不够直观的话,请看下面一段摘录:

“若是木兰的投石头,吹口哨,唱京戏这些事使立夫感到意外,在他们走回庙去的路上,立夫说了一句话,也使木兰感到意外。”

这句话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透露很多信息,首先,木兰会投石头,会吹口哨,会唱京戏,这些技能无疑是普通人家女孩所没有的,很明显说明,木兰兴趣爱好之广泛,是超越其他女孩的!广泛的爱好便是源自开朗的性格和那毫不拘泥于男女差异的先进思想!!

再者,这句话是有逻辑顺序的,立夫和木兰两人都是非常惊讶于对方的表现,换言之,在他们两人之间,是没有传(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京华烟云读后感)统意义上的男尊女卑的道理存在的!

所以,木兰的确是一奇女子,性情奔放,不逊男儿!!

木兰在爱情方面,在绝大多数人看来,确实不是很成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木兰是个被动婚姻者!他真正爱的人是立夫!!!

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

木兰小的时候就和荪亚有过一段共同的生活经历,两个人还算投缘,再加上两家人上一

辈的那种关系,他们俩的婚姻,似乎又犹如曼娘和平亚那样命中注定!

不过,就在这时,温文尔雅,博览群书的立夫出现了,他和木兰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慢慢地,两个年轻人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随后的发展,却令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木兰仍然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嫁给明显不如立夫的荪亚呢??难道只是因为家族关系??

那便是木兰生命中,那个“放”字的,第二重含义,懂得舍弃!!

立夫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木兰所向往的那种科学,那种名主,那种现代化的东西,然而,并不是心向往之,便能得到,木兰深知自己是这个时代的人,肩负着家族的压力,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之身,于是乎,他索性放下这份情感,进入第二个并不算亏损的选项——荪亚!!

她放下的又何止是立夫,她从女孩到夫人这段历程中,放下的东西就更多了,这就不需要我来赘述!!

她真的放得下吗??

对立夫的感情,显然,放下的不够彻底,从后来的几次后面时候的悄悄话,再到后来的夜探大帅府,每一件事都可以深深传达出,木兰心中是有立夫的位置的!!当然,我必须解释一下,木兰的这种行为,是典型的精神上出轨,而且是在肉体和精神上绝对忠于荪亚的基础上出的轨,是值得理解的,俗话说,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独一无二的幻想!

在木兰的人生里,总是伴随着刚强和智慧,这便是“放”的第三层含义,释放,即向身边的人释放刚强,用智慧帮大家渡过难关!!

整部作品,木兰都很少哭,即使是在最艰难地时候,她也勇敢面对!!例子数不胜数,我在这就不举了吧!!

莫愁之“收’

本来,我并没有打算用较大的篇幅来讲述莫愁,因为她就像是木兰和曼娘的结合体,那么迷离,又那么真实!不过,后来我改主意了,因为,我的室友们,很多都在默默挺莫愁!木兰太刚,曼娘太柔,莫愁刚柔并济,才是真正的现代人心中的大众情人!!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莫愁还只是木兰身边的一个小跟班的角色,一切性情和神采都还不曾显露!但是,到了后半部分,莫愁的戏份明显加重,气场也逐渐强到可以和木兰一较高下!这是为什么呢??

一来,莫愁年纪小,一开始还不懂事;再者,莫愁可不像红玉,木兰那样张扬,她的美源自沉静!!

莫愁不愿意失去任何东西,从她对银屏的那种态度就可以看出!任何曾经对她好过的人,和她有过美好回忆的东西,她都不想失去,这就直接导致,莫愁是三个女主人中,收获的最多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她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也就是温文尔雅,博览群书的立夫!她对立夫可谓无微不至,是真正的全身心的爱,这当然也就换来立夫,对这位美丽夫人的深深依恋!!

剩下的收获,我就不多说了吧!!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三个女人,都是那样活生生地在这部作品中存在着,关联着,曼娘会教大家怎么做,才能更符合礼仪;木兰会用阳光般的笑容,向大家传达前途的光明;莫愁会向大家嘘寒问暖,流露真情以后,期待着大家的拥抱,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给我们演绎的,可真是一台五味杂陈的大戏!!

中华动荡演绎传奇故事

《京华烟云》是一部充满时代感的作品,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赋予了这部作品很多新的意义!!

就在这段国家由和平到动荡,人民由安宁到颠簸的历程中,三个不同的大家族,演绎了三段相互交织的爱恨情仇!!也许是时势造就了这些故事,亦或是这些故事反映了时代潮流,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复制的!!!

先说说姚家吧!!

商业之家,论财产,在北京城占有一席之地,家里算是人丁兴旺吧!!家长老姚,崇拜老庄哲学,天性无为而治!!

姚家是三大家族最稳定,最安定的了,除了体仁和银屏的人间悲剧之外,其他方面还算是相安无事!!另外两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都非常孝顺,且治家有方,都非常幸福地生活着!!

再说说曾家!!

曾家是官宦之家,家长老曾是做了一辈子官,教育三个儿子也是以做官为荣,这便造就了三个儿子,谨小慎微的个性!!

曾家本来是该在民国到来之后没落的,然而,曼娘和木兰的出现,直接将曾家的福祉延续到了抗战时期!!

最后,说说牛家!!

牛家,曾经显赫,不过,也不过是曾经罢了,我们大家应该只是记得,牛家大儿子被人算计之后的狼狈,老二四处做“狗”坏事做尽,素云从头到尾一场空!儿女们的下场都这么悲惨,我想,身为家长的老牛,和那神通广大的牛夫人也会黯然神伤的吧!!

三户人家,三段恩怨,三轮因果!!其实,追根溯源,还是跟对儿女的教育有直接关系!!牛家的两个儿子之所以不成器,是因为牛老婆子的不断纵容;姚家的两个女儿之所以知书达理,是因为姚思安言传身教!!

不过,这个因素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啊!!姚思安的家产是世袭,所以,他从小就坐享其成,对富贵比较泰然,这种态度很容易被移植到了木兰和莫愁身上,也就使得木兰和莫愁超脱于铜臭味,活得坦然,潇洒;曾家也是世袭做官,优良传统的延续似乎并不太难,于是乎,孩子们定位较早,再加上受到教育较为成体系,全家自然非常稳定;牛家就不一样了,老牛是在她老婆的帮助下发的家,心态倾斜比较明显,既失衡于突然地暴富,又憋屈于老婆大人的欺压,在这样的母权家庭里,孩子们会被培养成啥样都不会奇怪!!

这三个家族,十几个年轻人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从素云,木兰先后嫁入曾门,再到体仁和银屏之变,再到莫愁和立夫成婚,再到素云变坏。。。。。。

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让我们读者牵肠挂肚,我们将感情融入,或陪着书中人笑,或陪着书中人哭,陪着主人公们走了一遭之后,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什么???

命运并不一定眷顾善良的人。就像曼娘,就像红玉,就像阿满,她们都非常善良,然而,命运却是不公的,她们的生命短暂,还不够绚烂,衷心希望她们在天堂一路顺风!!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不平等,不和谐的东西还有很多,有很多东西,我们只能冷眼旁观!其实,有些东西,不要自怨自艾,想通了就好了,命运是不公平的,我们只好着眼于当下,好好去进取!!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故事里有太多的人离开了我们,有英年早逝的,平亚,体仁,银屏,有寿终正寝的,老姚,老曾,他们对于活着的人们,都有着重大意义,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海枯石烂的爱情时时刻刻地在告诉我们,每失去一份爱,人就会老一分,直到最终,我们也会将其他人的爱随着带走!!

所以,珍惜眼前人吧,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对待他们吗??

身边的朋友,没事好好联系联系;街坊邻居,不熟的大哥大姐,见面打打招呼! 好好珍惜每一个人,人生的下一刻,没人能预料到!!

读完《京华烟云》,总感觉内心有一股哀伤,而且慢慢沉默!!

郭万富

2011/11/12

篇二:《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

伴随着木兰一家远去的背影,这篇小说结束了。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意犹未尽。《京华烟云》这个名字就让我联想到一种浮华的生活,又带有些许传奇的色彩。

我是好不容易才耐着性子把这本小说看完的,因为林语堂的这部小说好多都是对庭院生活的描写,但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点像《红楼梦》,包罗万象。

里面人物的刻画也是十分的鲜明,首先要说的当然是主人公姚木兰,她可以说被林语堂刻画的十全十美,所有优点集于一身。她美丽,大方、聪敏、勇敢、不受拘束,而且有姚思安这样一个开明的父亲。但命运之神不总是垂青于某个人的,谁都会经历不同的挫折与苦难。虽然年轻的木兰顺风顺水,但她迎来的第一个烦恼就是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孔立夫而嫁给荪亚,而孔立夫却成了自己的妹夫。而后痛失爱女,孔立夫入狱,丈夫出轨,唯一的儿子上了前线。但无论遇到什么,她总是从容的面对,她的勇敢机智让我折服。她永远不会被打倒。她常常突破传统的束缚,突发奇想,总让人惊讶之余带来些许欢乐。她渴望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并自己努力的去实现着。

里面最具传奇色彩的似乎并不是姚木兰,而是她的父亲姚思安。仙风道骨的姚老爷实在令人佩服。他年轻时浪子回头,重新做人。对儿女尽心尽责,因材施教(当然体仁在这是他的一个败笔,也最让他头疼)。他不仅对当下政治有着清新的认识而且对于人生从容不破的面对。他无惧生死,把一切看的似乎都很明白。

他的思想开明,是一个很好相处的老人,因为在他那没有过多的礼节和禁忌。从他对环儿和陈三的婚礼仪式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家财万贯,但那对他来说却是真正意义上身外之物。他崇尚老庄学说,连最后的遗言也近乎禅语。

姚莫愁,同样优秀的女人,但却有着同姐姐木兰完全不同的性格,她沉稳、宽容、温柔,典型的贤妻良母。真是她的这些特点才是丈夫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不至白白牺牲。

至于曼娘和红玉完全是两个悲剧式的人物。两个都是典型的古典中国女人,都是端庄美丽,有着古典女人的气质。曼娘却不幸的为了帮平亚冲喜而成婚,导致她刚结婚就守寡。而红玉这个多愁善感的才女早早的了解了自己的生命,虽说最后她等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的表白,但这样一个才貌俱佳的丽人就这样去世,总让人感觉有点惋惜

篇三:京华烟云读后感

读<<京华烟云>>有感

京华烟云是大家林语堂的作品,《京华烟云》以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为主线,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实际贡献也颇为显著,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像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有效。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的,而虽为小说其中的真实性又无法抹杀,所以说京华烟云值得一读。

其中令我感到最真实的存在就是姚木兰,木兰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的人,她很浪漫,但又不失庄重,有她的生活会平填许多花絮;她又很现实,礼教家规是她的行为准则。浪漫加现实,难怪有人说她是最理想的女人。木兰的爱情同样也是曲折,她的婚姻是一场纠结的演绎,她因为冲喜嫁到曾家,阴差阳错嫁给了妹妹所爱之人,而丈夫却对她更是冷冷冰冰,在曾家妯娌之间的矛盾,与所爱之人周立夫更是只能爱埋心底,丈夫的外遇,曾家的衰落,她的爱情婚姻之路走得很是艰难,虽然最后,她的丈夫荪亚爱上了她,周立夫和她的妹妹也有了圆满的结局,但个中酸楚旁人岂能体会。

我在文中最为同情的便是牛太太马祖婆,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反面角色,她的榜样,就是那个慈禧太后,呼风唤雨,专横跋扈。她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哲学,可到了,这哲学却破灭了。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恶女人的自私、贪图、冷酷和狠毒等特征。真是误人又误己,害人也害己。但她的确是可怜的,错误的价值观,被世人所唾弃与不齿,身为一位母亲却误了自己的亲身骨肉,何其可悲啊。

文中最幸运的便是木兰的丈夫曾荪亚了吧,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成功男人的首要要素他便就具有了,可是他却不懂珍惜,外遇,脸色,不断的招呼着她的妻子,还好他足够了悟,最后应了木兰的感召,看到木兰人性的光辉。

这部小说向人们表述了很多东西,爱情,婚姻,家国,战争,上半部分爱情婚姻为着重,书的后半部分是在战争的大环境,从军阀到抗日,乱世之中,随波逐流,没有人能完全主宰自 己的命运。

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也是很多种人生的缩影。各有各的悲欢离别,各有各的苦乐哀伤,可是总是有茫茫的希望,让人不忍放弃,平淡,动荡,人生也就这般了。

读本小说,品段爱情,懂得悲喜,人生总要无奈,人们总要成长。

篇四: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

刚看到这本小说,还没有翻开,以为只是如同张爱玲笔下的一本本文字优美的凄惨爱情故事。讲述的只是近代北平几个家族的爱情故事。细读之下,才发现内容并非如此。这本写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是被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是一本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京华烟云》讲述了曾,姚,牛三大家族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悲欢离合与恩怨情仇,各种人物的出现与消逝,文中再现了近代中国的新势力产生与旧势力的灭亡。全书虽然由三部分组成,但却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写得紧密有序。林语堂先生的女儿曾经这样说过“一九三八的春天,父亲突然想起翻译《红楼梦》,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决定写一部小说。最初两个月的预备全是在脑中的,后来开始打算,把表格画得整整齐齐的,把每个人的年龄都写了出来。几样重要事件也记下来。自八月到巴黎时动笔,到一九三九年八月搁笔。其中搬迁不算,每晨总在案上著作,有时八页,有时两页,有时十五页,而最后一天共写了十九页,成空前之纪录。其中好多佳话或奇遇,都是涉笔生趣,临文时杜撰出来的。父亲不但在红玉之死后挥泪而已,写到那最壮丽的最后一页时,眼眶又充满了眼泪,这次非为个人悲伤而掉泪,却是被这伟大的民众所感动,眼泪再收也收不住了。”小说记录了那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屈辱与伤痕;记录了那亘古不变的老北京的喜怒哀乐。让我更加想要去探寻隐藏在那层层烟雾中的老北京的故事,想让我了解那些或许曾经发生在我们过去的故事,想让我去探寻那些发生在背后的故事,更想让我去深深反思那些故事所带给我的震撼。在这本最初由英文写成的小说中,也许许多人认为文中的爱情故事更加吸引读者,而我却认为,正是以这

种爱情故事,才能凸显近代社会中尖锐的矛盾,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才能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书中的姚木兰在小说开片只是一位富贵人家中未出阁的单纯小姐,她没有傲慢与较贵,没有那个时代的陈腐观念。她如同一朵洁白的百合,高雅单纯,聪明贤惠,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期待一分属于自己的爱情。然而,在旧中国,这样的女子又怎能平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也许林语堂笔下最终思考道家学说的木兰始终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无奈吧,这种无奈恰恰是一代人的无奈。 书中第三部分是“秋季歌声”引用庄子的话是“臭腐化为神气,神气化为臭腐。”生死循环之道为宗旨:秋天树叶衰落之时,春已开始,起伏循环,天道也。故描写战争用这个道理便为旧中国的衰老意味着新中国的萌芽。故书中有“晚秋落叶声中,可听出新春的调子,及将来夏季的强壮的曲拍”等语。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以战争作为文章的结束却又代表着一种新生,中华民族就如凤凰一样,在欲火中重生。当年的炎黄子孙未来我们的民族去浴血奋战,为了民族的未来,实现自己的使命,奉献自己的生命。这让我感到骄傲与自豪。那些英雄儿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环民族依旧会变得强大,依旧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其实最初吸引我的是这部小说其中的优美的语言,以及优美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哲理。小说中穿插着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许多人认为,这带给了全书以一种消极的影响。然而我却认为,正是这种道家的思想,会使文章中的人物更加饱满生动。以一种看透人生的种种而存在。庄子的哲学在书中影响了姚思安、姚木兰和孔立夫。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幽然而止。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人梦也。演绎了一场如梦般无涯的人生。人生总有悲欢离合,人生充斥着喜怒哀乐,人生哪能无梦。也许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接受

我们所不能改变的并不是一种对待人生最好的态度,但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好的选择。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看做是一部小说,在这部属于自己的小说中,我们去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书中探寻过宝石与人生的永生。“宝石的永生是单纯的,它无情无感。而人的永生是种族的,他们是热血的动物。”我也许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含义,但我依然不得不承认其中的神秘与伟大深邃。

有人说这是一部模仿《红楼梦》的小说,但我却在这部小说中看不到《红楼梦》的影子。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再现了那个风风雨雨的世界,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原了历史。而其中所隐藏的思想却又像在现代中寻找这古典的影子,在近代影响中国的西方文化中寻找着几千年前中国古老文化的缩影。也许这与作者林语堂先生所处的时代与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

有人曾这样说这部小说,《京华烟云》是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世人以如何的影响,我只知道这部小说带给我的感悟。我知道我仍旧无法理解林语堂先生对于《京华烟云》所投入的全部情感与林老先生所描绘的那个世界。但我却不得不去承认其中的伟大与深邃。

篇五:读《京华烟云》有感

读《京华烟云》有感

开始认识《京华烟云》是由于其电视剧的热播,我看了几集,觉得很好看,主题曲也好很好听。后来接触到更多有关于它的消息,在书店曾翻到过这本书,看了一会儿,觉得不错便买下来读读。

这本书花了几个晚上就读完了,故事是从义和团运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主人公姚木兰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中年妇女。鲁迅的文章写的是这个时候人们群众的愚昧麻木,而林语堂是在歌颂中华的传统美德与面对外来者侵略时一个富贵儒商家庭的变迁故事,从而赞美保家卫国的勇士们。

《京华烟云》文字典雅平和,亦刚亦柔,揉合今古。有些留洋学者的书中夹杂着太多西洋的印记,突兀地冒出哥“翡冷翠”之类的西文;有些书故弄玄虚,情感含蓄地郁积而没有表露出来,而语言大师林语堂没有。

“关于木兰和莫愁,巴固以他高度诗般的语言告诉了辜鸿铭先生。他说:‘木兰的眼镜长长的,莫愁的眼镜圆圆的。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常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

他没有浮华的文字,却依然美丽古朴。他没有脱离情节的来一段歌颂的话,却在字字句句流露着他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读这本书,就算是书中的对话也让人听着谦和。《京华烟云》犹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极为抒情的大提琴独奏,在黄昏的庭院里静静地演奏着。 《京华烟云》思想美。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一切都“道法自然”。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饮泣者,旦而田猎”。虽然我有很多都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个一章的内容应该是有哲学上的内在联系的。故事中的纷乱的20世纪前半叶也在期老庄思想中被抚慰得平静睿智。其思想美更体现在对民族灾难与传承的感知和认识上,林语堂写最后一章时会激动得热泪盈眶,读者也就不能不为之感动了。读罢全文,我还有一种情绪难平的感觉,好像对我的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如开篇一句诗所言,“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名”?

原著使用英语写的,可书中浓浓的却是中华文化,中华情感。文中“有佳话、有哲学、有风俗、有深谈、有闲聊,更有时代变迁时特有的语言习惯。”单从这一角度看,《京华烟云》即已反映社会风貌,更加不用说作者选材与叙述角度的多样性与恰到好处。林语堂有意仿照《红楼梦》的结构构建小说,但又与《红楼梦》有许多不同。我没读完《红楼梦》,可我也可以看出诸多相似之处。红玉与黛玉都是那么的多愁善感,对爱情专一又敏感;王府花园与大观园景观丰富,步步为景;曾、姚、牛三家即是《红楼梦》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若再看完了《红楼梦》,可能人物也能对上号了吧。可他们又是有别于《红楼梦》的,因为他们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全文中心也不是展现封建贵族的大起大落,而是感情上向上地歌颂国难来临时,富人、穷人、全中国的任敏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因此本书看起来,方显得既独立又多面。

对于本书的文字美与思想美,我认为叔的前半部分是文字甚美,后半部分不仅文字美,还复加了更多的思想美,那种国家情怀,那种民族情怀,不同于同一时期作品展现战争的无情,血与泪的脚趾。《京华烟云》便是一副当时社会的精妙画卷。

若说要我为此书做评,我将引用林语堂女儿林如斯序中所说的“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再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里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番开来,起初觉得如奔腾,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之前风云暗淡,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悠而止。留给读者细细咀嚼,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而我乃称叹叫绝也!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我相当于在看了一次本书。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复复地读,我越觉得这书之妙。后又发觉,书里不仅写着“中国”,更写着“人生”,写着道的真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