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做一次爱需要多长时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3:13 作文素材
做一次爱需要多长时间作文素材

篇一:夫妻多久做一次爱最健康

夫妻多久做一次爱最健康?分享到豆瓣百度收藏开心网人人网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24

导语:长期以来,人们就认为性生活对人们是有好处的,性交能够提高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已有一些试验性的医学证据表明,性生活和谐的人往往健康长寿,有力的证据还表明,性生活满足的妇女不易患心脏病。

那么性生活的频度,多少次较为合适,每一个人性活动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频度因人种,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年龄、健康情况和心理状态而异。有些新婚夫妇,在蜜月里几乎天天作爱,其中新婚之夜,连续交合4-5次,甚至白天也闭门作爱,但也应该适当地加以节制,不宜过度。有人调查,男子性生活的次数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在22-25岁期间,每周3次;32-35岁,每周2次;在41-45岁,降到每周1次。当然,这只是个平均数。每个年龄组都有很大差别,有些人多到一天数次,而另一些人则少到每月一次。所以不能仅从性交频率上来判断性交是否适度。

如果仅仅从生理上来奖,那么无论男女,无论年龄大小,在产生性兴奋时,只要不是勉强的,又没有什么不舒适的感觉,那么就可以过性生活,根本就不必去考虑上一次隔了多长时间。所谓勉强,女性中是指屈从于男方的性要求;在男性中则是:本来不那么想过性生活,却靠着看黄色书刊或录象来“激发”自己,甚至强行手淫,以便投入性生活。这是相当有害的。因为男性在每一次射精以后,都会在一段或短或长的时间内不再产生性反应。它是对男人的一种自然保护。如果此时勉强自己去投入性生活,就等于是认为地破坏自己的不应期保护,这当然对身体有害。

有不少不育症患者在性生活频率的把握上往往不知所措,因为有的医生让其多过几次性生活,而有的医生却加以限制,究竟怎么做才更有效呢?

衡量性生活频度是否适当的客观标准是,第二天早上是否精神饱满、身心愉快。如果在性交后第二日或几日之内,出现以下情况,又查不出其他原因,就可认为是过度了,就应当有所节制,适当延长性生活的间隔时间。

(1)精神倦怠,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工作容易感到疲乏,学习精力不集中,昏昏欲睡。

(2)全身无力,腰酸腿软,懒得动,头重脚轻,头昏目眩,两眼冒金星。

(3)面色苍白、两眼无神、神态憔悴,形体消瘦。

(4)气短心跳,时出虚汗,失眠多梦,不易入睡。

(5)食欲减退,不思饮食,胃纳欠佳,并有轻度恶心感。

如果出现上述状况,应及时纠正,减少性生活次数,严重者,应暂停一段性生活。但是,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一般的性生活过度,只要暂时停止一段时间的性生活,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对健康并无大碍。当然,如果继续放纵自己,后果就不好了。

新婚提示:婚燕尔,夫妻感情处于如胶似漆状态,又刚刚有性生活的体验,性生活次数难免频繁。

值得一提的是,男性更容易放纵自己,性生活过于频繁。在有些男子看来,性交次数越多越能显示男人的力量和尊严;也许,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觉得应该全力满足妻子的性要求。因此,当他们已经从性生活中得到快感之后,还会继续强化自己的性意识,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再度勃起,用意志的力量支撑疲备不堪的身体进行性生活,这无疑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篇二:多久性爱一次才科学

多久性爱一次才科学呢?

上,大部分是男性受到性问题的困扰。“病因”有很多,如激素水 平、压力等。男性往往忌讳谈论自己性欲降低的问题,因为这是“男子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无论男女,出现性欲降低都应该直面现实,及时求医。

篇三:要用多久学会爱一个人

要用多久学会爱一个人。 2014-09-18 12:33 607人看过

文 陈沙白

春节和妈妈视频,我妈说现在北京只要一下雪,我爸就会带她去密云泡温泉,室外的。漫天飞雪,汩汩温暖的泉水,别有一番滋味。给我发了一张照片,他们俩穿着泳衣站在新鲜的雪地上。

妈妈一副骄傲的神情,让我好生羡慕。

我已经二十出头,爸妈也已人到中年。他们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影响着我,也一直在向我证明一件事: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延续。

爸爸跟我说,他和我妈谈恋爱的时候,有一次路过王府井的一家涮羊肉,大冬天的,玻璃上起了薄薄的雾。靠窗的位置坐着一对老夫妇,老爷爷和老奶奶很认真的品着盘子中的食物,抬头相视一笑。 那时还年轻的爸妈,觉得整个冬天都要融化了一般。

然后我爸跟我妈说,很多年以后,我们也会这样平静的生活。我因有你而更爱世界的一切。

是的,爸妈一直在向我展示生命中的美好。

我从头到尾都相信真爱,因为我从小到大没有见过他们两个吵过架。当然,他们也会有矛盾,但是他们处理的无比平静,16岁之前,他们没有在我面前抱怨过工作上的不顺,没有讨论过家庭成员间的内部矛盾。他们会刻意回避我。后来爸爸在18岁写给我的信里说,他们希望我的眼睛干净一些。

他们相信我的直觉,相信我的判断,相信我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深爱的人。

去放肆的笑,去痛快的哭。很多事情,年轻的时候不去尝试,可能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但是他们也认真的告诉过我,如果我真的遇到麻烦了,自己处理不了,要记得回家和他们说。家是可以包容一切的地方。

16岁的那一年,我告诉他们我有了自己喜欢的人。爸妈没有八卦的问这问那,甚至连名字都没有问。他们只管我喜欢的这个人叫“小朋友”。爸爸给我倒了一杯红酒,是祝贺还是祝福 我不知道,我只是记得他们告诉我,每个人都是一个圆,你们现在喜欢、欣赏彼此,说明你们的圆有交集的部分,如果这个交集在以后的交往中逐渐扩大,那你们可以走很远。但是这两个圆永远不会重合,也不要重合。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要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不能为了爱情而丢掉自我。

“不能为了爱情而丢掉自我”。我只是一直记着这句话。

或许这也正是支撑我们走过将近5年异地恋的原因。

看过、听过太多的故事,女生从恋爱之后,就天天和男朋友在一起,在男友百般的宠爱下生活,几乎什么都不用操心。或许一开始,大家你情我愿,一个愿意享受这种甜蜜,一个愿意全身心的付出,但是时间久了,难免出问题。因为人是贪婪的动物。两个人最初在一起的时候,对方为自己做很小的事情,我们也会感动。后来,他要做很多的事情我们才会感动。再后来,他要付出越来越多,我们才肯感动一下。

这样的爱情会耗尽所有的精力。最后只剩一个空荡的影子。

做一次爱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心怀热恋 的标准,去期待后面几十年的生活,这不科学。

滚烫的开水也会有凉的时候,也会一点一点的蒸发掉。这才是自然规律。

从某些程度上讲,“相敬如宾”,或许可以为爱情保鲜。不要因为太熟悉,而忘记感恩,而忘记说一句谢谢。没有人天生就是来照顾你的,即使父母也是。

他帮你倒一杯热水,他给你准备你喜欢的零食,他在深夜安慰想家的你… 要记得和他说声谢谢。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拿爸爸的标准要求他。我希望他能像爸爸一样对我“百依百顺”。说实话,他做得已经很好,可我还会无端的和他闹,即使为了很小很小的事情。因为在家,爸爸妈妈姥姥奶奶哥哥姐姐七大姑八大姨,肯定会让着我,会怎样怎样。

他告诉我,我在家里被爸妈宠坏了。

我不承认。死活不承认。

因为,我把他想的很“伟大”。很无私很成熟的那种。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和妈妈视频。阿姨和他聊着生活学习的种种,百般叮嘱。

我突然觉得,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他也还是个孩子。他前十几年也是在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现在凭什么要他来伺候我这个小公主?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却不知自己也在被别人羡慕着。有一天我们去逛街,我身体不舒服,不想走,就在餐饮区趴在桌子上休息。他去麦当劳给我要了杯热水,给我冲好姜糖茶,告诉我等一下趁热喝了。我抬头看见对面一个妈妈带着儿子,我后来总是能想起那个妈妈羡慕的表情。

公主可以偶尔当一当,享受爱情应有的甜蜜。但是不能陷在这个角色里出不来。

异地恋的好处是,我们彼此没有那么强的依赖感,生活上还是能自立的。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钉得了钉子,换得了灯泡,50斤大米也能一个人扛上五楼;但是如果他在身边,那瓶子我也打不开,地图也不会查。偶尔给他一些存在感,让他知道我需要他。

同时,我也能坚信他需要我。逛街的时候,我总是逗他,问他 你觉得这个女生身材好不好,那个女生性感不性感。是他的专一,让我这么自信。我清楚的知道,女人不会是一个成功男人的全部,因为他还有学业,事业,父母等等,但是我能从他的眼神里确定,我是他的唯一,这就够了。

慢慢的我懂得,女人最值得炫耀的不是身材和容貌, 而是一颗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心。

另外,不管女人的身世和背景有多优越,那都不是可以目空一切的资本。要知道,每个人都是有自尊,有底线的。尤其对于男人,他们可以因为爱而让步,但是他们可能为了保护自己最后的一点自尊,而放弃所有东西。

所有,盛气凌人的苛责,总有一天,会变成低声下气的请求。

谈恋爱越久我越觉得:喜欢是天性,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爱,是需要学习的。

一段理智的感情,是两个人共同的成长。我会记得你一点一滴的付出和改变,会记得你给我的温暖。

我知道很多很多年之后,我会想起你汗流浃背的给我组装家具,会想起夏村的螺旋桨飞机,会想起长途车十几个小时送来的茶叶蛋,会想起客厅拉开的红色沙发床,会想起我们每天对着手机视频的一句晚安。

这么多年,我们经历的不算少,走过来不容易。但是我知道接下来的几年几十年,我们会经历更多的风雨,当然也会看到更多的彩虹。我们会迎接新的生命,也会送走挚爱的人。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再无奈,我们也要经历。

要用多久学会爱一个人?我不知道。

可能要用一辈子。

只希望,再过几年,我们可以相伴左右,再不分开。

就像钱钟书说的“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这个时代,人们可以因为很多看似合理的原因在一起。

但是如果是因为

爱情,

请珍惜

篇四:性爱多久一次才合适

性爱多久一次才合适

性生活是夫妻感情的桥梁和纽带。那多久一次性爱最合适?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疑问。事实上,影响性爱次数的因素是复杂的,既与年龄、体质有关,又与夫妻双方的需要相关。

在性爱频率方面,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每天一次也好,一周一次也好,一个月一次也好,只要身体能够适应,双方觉得满足,就算正常。在此基础上,可以参考以下数据和计算方法。

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20岁盛者1日再施(二次),虚者1日一施;30岁盛者2日一施,虚者3日一施;40岁盛者3日一施,虚者4日一施;50岁盛者5日一施,虚者10日一施;60岁盛者10日一施,虚者20日一施;70岁盛者30日一施,虚者不施。”

据美国性学专家金赛性学报告统计,20岁左右时平均每周性爱7~10次,40岁左右时平均每周为1.4次,60岁左右时平均每周为0.5次。此外,男人在25~35岁、45~55岁属于两个阶段的性欲萧条期,但体力会自行恢复,不必惊慌,也不需要用药。65岁为第三个萧条期,适宜服用保健品。值得指出的是,男性终身有性,不要自我淘汰。美国还有调查显示,在20~40岁人群中,体力劳动者平均每周性爱3~7次,脑力劳动者每周2~8次。

美国学者根据年龄因素对性能力的影响规律,总结出一个“性爱频率公式”——性爱频率=年龄的首位数×9,即用自己年龄的十位数乘以9,所得乘积的十位数即为一个性爱周期所持续的天数,而个位则为应有的性爱频率。比如说30多岁的男性,3×9=27,应该是在不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20天内可性爱7次,大约3天一次。这个公式适用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

当然,这些参考数值要根据每个人营养、体力、精神、环境、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而灵活掌握。美国性学家斯迪芬说:“你不会有错的,因为正确的性频率是依据你俩的喜好而定的。”夫妻之间过性生活应该结合彼此的实际情况,频率上应该讲求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自我掌控,可以说,性生活后第二天不疲劳就不算多。

篇五:爱要怎么做

爱要怎么做才能体现出来 人生,有时候就像是一场狂奔。但弗兰克·帕特诺伊(Frank Partnoy)告诉我们,决策不应如此。2008年,金融市场崩溃之后,这位前投资银行家兼公司律师,现在的金融法律学教授兼圣迭戈大学企业和证券法律中心(Center for Corporate and Securities Law)的主管,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关于决策论的文学创作上。

“很多关于决策的最新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了在决策过程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进行决策,但对时机把握却只字未提,”他说。

在新书《等待:拖延的艺术和科学》(Wai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Delay)中,帕特诺伊认为,当面临抉择时,我们应该评估自己需要多长时间作出决定,然后等待最后可能出现的契机来达成所愿。也许在如何“管理拖延”的问题上,我们真应该听从他的建议,说不定这样我们会生活得更幸福。

一本书名里标着“等待”字眼的著作,其作者自比为拖沓者,恐怕并不足为奇。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拖沓?

只要有可能,我总会拖沓,最早的记忆得追溯到上小学的时候,当时就关于铺床问题,我和我妈之间还发生了点争执。

我妈让我在上学之前把床铺好,我回敬说,才不呢,铺床一点必要都没有,反正晚上回来还要接着再睡。她说,六点钟有客人要来,他们搞不好会上楼看看你的房间。于是,我只好答应等他们快来的时候就开始铺床。我紧盯着车道上的汽车,竖起耳朵听着有没有敲门声。我知道,铺好床差不多要一分钟时间,所以5点59分开始干应该还来得及。

大学和法学院的时光我也是拖沓着过来的。等到进入摩根斯坦利工作之后,我又欣喜地发现,尽管交易大厅里的工作节奏奇快,人们总是步履匆匆,但还是有很多将拖延精神成功发挥到极致的前辈们。

现在,我已经成了一名学者。作为学者,拖延几乎是一种工作需要。如果我告诉别人我会在九月一号提交一篇学术论文,结果在八月份就把论文交了上去,那人们会质疑我的品行。 拖延是件坏事,这种观点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们的脑海中,但你却认为我们应该倡导这种精神,原因何在?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拖延并非总被视为是坏事。希腊人和罗马人通常就很重视拖延。连最聪明的领导者都在倡导这种理念,他们基本上无所事事,只是在思考,直到必须做出决定时才开始行动。

只是到了清教徒时代,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对拖延症大加贬斥之后,拖延是种坏习惯的观点才流传开来,之后,美国人便开始信奉“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说法,这种职业品行要求人们行动迅速,勤勉有加。

但如果你关注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你就会发现,延迟管理是人类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工具。善于管理延迟的人通常事业更成功,生活也更幸福。拖延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普遍状态。比起能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总是更多,因此我们必须让某些任务拖上一拖,即便这种延滞毫无道理可言。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有没有拖延,而在于有没有拖延得恰到好处。

这种从欣赏到贬低的态度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

有科学家已经证实,拖延可分为两类:主动型拖延和被动式拖延。主动型拖延是指有意识地将修剪草坪或清理壁橱等工作延后,转而做一些更有价值的工作。被动式拖延则意味着你只

是坐在沙发里无所事事。后者显然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关键。

促使你想要更深入探讨决策时限问题的诱因是什么?

我采访过不少雷曼兄弟公司的前任高管,其间曾听说过一则不同寻常的故事。2005年秋,雷曼兄弟给旗下的高管们安排了一堂决策课。于是,四十八位高管们齐聚在麦迪逊大道的皇宫酒店,前来上课的是一些知名的决策研究者,其中包括来自哈佛的马克斯·巴泽曼(Max Bazerman)以及著名心理学家马扎林·巴纳吉(Mahzarin Banaji)。压轴的演讲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他当时刚刚出版了新书《决断两秒间》(Blink),这是一本讲述即时决断之益处的著作,如果用格拉德威尔自己的话来总结,那《决断两秒间》就是“一本关于最初两秒钟的书”。雷曼的总裁乔·格雷戈里(Joe Gregory)十分推崇这种跟着直觉走和快速决断的理念,他还在交易大厅里派发过格拉德威尔的这本书。

上完课之后,高管们又火急火燎地回到公司总部,接着制定金融市场历史上最糟糕的仓促决定。因此,我希望探究一下这堂课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同时创作一些过去本该以及在将来有望成为华尔街培训教程的东西。

你跳出商界,将目光投向体育、喜剧、医学和军事策略等诸多领域的决策过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我很惊讶的发现,从自己和老妈铺床争论中所领悟的两步过程,实际上已经被成功的决策者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式各样的时限范围之中。专业运动员会将其精确到毫秒的水平,军事领域需要分钟级的水平,专业交友服务则是以小时计。

问题之一在于:在利用两步法之前,我能享有的最长时限是多少?在我所专注的领域,时限一般是以多少计?之后才是第二步,即延迟响应或决断,直至最后的可能时机来临。如果时限是一年,等待364天;如果是一小时,等待59分钟。

举例来说,职业网球选手接发球的反应时间为500毫秒。网球场两个底线之间的距离为78英尺(约合23.77米),职业选手发球的球速通常超过100英里每小时(约合161公里每小时)。大多数人认为,职业网球选手比业余选手打得好,是因为前者的速度非常快。但事实上,据我观察和对超快网球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他们之所以球打得更好,其实原因在于他们的慢。当需要回球时,他们会通过完善击球和反应,在对方实际发球和最后可能的毫秒之间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

国际性的交友服务组织It’s Just Lunch就倡导客户不看照片的理念,因为照片会在毫秒之间形成草率反应。他们要求客户在初次会面时,不要凭直觉对对方作出判断,而是一起共进午餐,等待最后的可能契机出现,并在午餐结束时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愿意和他/她再约会一次吗?就像网球运动员等出了几毫秒的多余时间,如果交友的人愿意余出点时间,用来观察和处理相关的信息,他/她会做出更好的决定。

还有哪些发现让你感到惊讶?

如果犯错,最好马上道歉,这是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但我惊讶的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延时道歉其实更有效率。如果你直接刻意地冤枉了配偶、朋友或同事,他们会需要点时间来处理你先前所作所为的相关信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先别急着道歉,让被冤枉的一方有机会告诉你他们当时的反应,这样你的道歉就会显得有诚意得多。 怎样学会更好地控制拖延?在这方面,你有没有一些实用性的建议?

你可以深吸一口气,多停顿停顿,凝视远处。先问自己一个与两步过程有关的问题:我能够

利用的最多响应时间有多长?现在我收到电子邮件之后,不会马上就回复,而是先把上述问题抛给自己。这样做也学看似粗鄙,而且起初的确让人感觉有些无礼。但现实是,如果对每封邮件都要即刻作出回应,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困难重重。对于那些一周以内不回应都没关系的邮件,我只是将邮件的信息提炼出来,然后排入自己的日程表中,一周以后待用。当天空出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情,但自此之后一个礼拜的时间里,邮件里提出的事项会不自觉地在我的脑海中盘旋。

【编者按:帕特诺伊花了三个小时回复我的一封邮件。在回信中,他有些半开玩笑地写到,“没有及时回复,万分抱歉!”】

我们如何从你的这些发现中受益?

如果我们想要解决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这样的长期问题,或希望私营机构能把注意力放在创新上,那么我觉得,我们需要一种心态上的转变,即从草率反应过渡到善于搁置。革新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当然要慢慢来。

神仙显灵的故事通常都不是真的,牛顿的头并没有被苹果砸中,爱迪生不是突然间发明了电灯,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也不是灵感一来就发明了万维网。如果想解决一些长期问题,我们需要创造全新的社会架构,让身在其中的人们拥有长期的可支配时间,且不存在时限方面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像智库中的智囊人物那样思考。虽然我们也会给他们设置好真正的最后期限,让他们不至于忙中出错,但我觉得,我们必须让决策框架突破二十四小时的新闻圈和选举圈,进入跨度可能为十年的更长期时限。

你思考的下一个重大问题是什么?

认识论,以及关于我们觉得自己所知多少和知识局限方面的问题,让我很是着迷。虽然有一种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海的深处,但我打算静下心来,就像我建议别人的那样,静静等待着,让想法沉淀下来,慢慢酝酿。

我做的这个系列采访关注的都是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你想对我的下一位采访者提些什么问题呢?即便你不知道对方是谁,只晓得他或她是其研究领域的伟大思考者。

我想知道你的采访对象是如何确信他们所知的一切。究竟是他们研究、体验和背景中的哪些东西让他们对自己的观点抱有某种程度的确定?他们对自己的观点抱有多大的信心?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九?还是百分之九十?

上一次我采访了进化生物学家赛金·加夫里勒茨(Sergey Gavrilets),他抛给你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拥有更多的机遇或更多的时间,你希望能干点什么?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玩高尔夫。在高尔夫球场,当我有五个小时的时间流连于草地和树丛,同时专注于一件简单明了却又让人恼火的任务时,我总会产生一些绝佳的创意突破,整个人甚至到了一种醍醐灌顶的状态。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