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月到中秋分外明的作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2:24:58 字数作文
月到中秋分外明的作者字数作文

篇一: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班会策划

一、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

二、时间:2014年9月5日(星期五)

三、活动意义:1寄托同学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2加深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增进同学之间友谊

3通过活动,寄托一种对家乡,对父母的感恩和思恋之情

四、活动流程:

1.介绍中秋节由来

2.介绍中秋习俗

3.介绍月饼

4.欣赏诗词

5.知识问答

五、游戏规则

1.知识问答:题目见ppt

2.猜灯谜:

1中秋赏菊(打一电影片名)——花好月圆

2)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及时雨

3)醒后得知一场梦(打《西游记》人名)——悟空

4)寡人无忧(打一电影片名)——快乐的单身汉

5)目不识丁(打一电影片名)——人生

6)空闻窃声笑(打一电影片名)——没事偷着乐

7)云间起相思(打一电影片名)——白屋之恋

8)弹指一挥间(打一电影片名)——岁月匆匆

9)笑问客从何处来(打一电影片名)——陌生的朋友

10)万绿丛中一点红(打一电影片名)——碧海丹心

11)霜叶红于二月花(打一电影片名)——秋天里的春天

12)越演越精彩(打一电视剧名)——好戏在后头

13)明月高悬照人间(打一电视剧名)——空镜子

14)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名)——好汉歌

15)天涯海角(打一歌曲名)——在那遥远的地方

16)第一人称(打一歌曲名)——那就是我

17)新媳妇探亲(打一歌曲名)——回娘家

18)东南西北皆欲往(打一歌曲名)——走四方

19)全面整顿(打云南一地名)——大理

20)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21)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22)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23)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24)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25)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26)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27)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28)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29)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30)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3.请相信我

挑战:叙述能力+演技

游戏规则:每轮将会有一个问题,针对每轮设置的问题,四个玩家各有一张答案纸。但其中只有一张写有正确答案,其余三张为白纸。抽到白纸的玩家必须即兴创作一个答案。 每轮猜答案的人,每个回合要淘汰一个最可疑的玩家,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

玩家:叙述自己的故事的同时要揭穿其他玩家的矛盾,博得大家的信任。

构思阶段:四个玩家中仅一个拿到答案,拿到白纸的人需要在短短数十秒内以急智创作一个合理答案。

淘汰阶段:所有玩家要攻击其他人话语中的矛盾和疑点,借以保护自己。

题目 :世界上最大的鸡蛋

2004年 乌克兰老母鸡 产下一只长8厘米、重156克的巨无霸鸡蛋 打破了相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只英雄母鸡住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郊外的一户农家里。它的主人娜杰日达〃马秋克当天向记者透露,产下巨蛋的母鸡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以前它生的蛋都只有寻常大小。她还表示,她们家19年以来一直养着几十只母鸡,而这样的惊喜还是头一回遇到。

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

多伦多国家电视塔——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建筑。

多伦多国家电视塔(CN塔)高553.3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建筑。走上电视塔113层楼的玻璃地板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因为塔实在太高了。加拿大国家电视塔是加拿大的著名象征,它不仅是加拿大人的骄傲,还是多伦多城市风景线的重要标志,也是那里的通讯和旅游中心。建于1976年的国家电视塔坐落于娱乐区中心地带的Front街上,从Union地铁站、市内各主要街道和高速公路都可通达。塔上有四层的观景台,正是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距离地面342米高的那层,有一大块玻璃地板,透过玻璃地板可以俯视地面上小如蚂蚁的车辆人群,这可是测试你胆量的最佳地点!360度旋转餐厅位于离地面351米高的一层,餐厅旋转一周需时72分钟,用餐的顾客无须移步便可将多伦多360度全景尽收眼底。

篇二:中秋月文档

八、 中秋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月备受中国人钟爱的原因

2.分析作者具体用哪些资料和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3.体会作者将诗词典故与科学知识有机结合

二、教学重点

分析作者具体用哪些资料和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将诗词典故与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并学以致用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导读教学法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秋前夕,有同学到了一条短信,刚看到的时候他非常生气,因为短信是这样写的: ? 滚! 滚!滚! 滚!滚!滚! 快点滚!快点滚, 快点滚!啊,累死了??终于把一个大月饼滚到你 面前了。 提前祝您中秋快乐! ? 短信内容我们暂不评述,说到中秋,我们就会想到 “月亮”,中秋明月, 在诗词名篇之中,往往有着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明月今宵多”等赞誉 之词。但从天文学的眼光来看,却并非如此。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的《中秋月》,课文将从 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中秋月”的真实面目。

二.深入文本,理解课文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 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 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 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 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 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 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 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 气象研究所;担任了13年 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 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 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竺可桢作品《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地学通论》 《物候学》 《竺可桢全集》等。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

中秋佳节,文人学士赋诗填词欢度中秋, 的确富有诗意。作者列举宋代仕女中秋游西 湖赏月为例,说明中秋佳节的浪漫性。

小结: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中秋,是中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的佳节。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

中秋,顾名思义,应是“三秋恰半”,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 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 秋。 )课文引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的记 载,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中秋节时间。但 这一时间是否符合科学的界定呢?作者从当时 天文学、气象学上对四季的不同划分给出了科 学的解释:天文学上的“中秋”应在阳历11月5号或6号(立冬); 气象学上的“中秋”应该在阳历10月15日、 16日左右。 ?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四季的划分,中 秋节应该在秋分(阳历9月23日)。因此,虽 然说是“中秋”节,但按照科学的定义,并非 正是“三秋恰半” 。

小结: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传统的中秋 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

(三)、阅读读第3、4、5自然段

第3段:先引用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中秋之夕月色倍明。”《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的文章, 随后作者指出这只是诗人、文学家们的幻想,然后 从科学角度给出了解

释。 ? 第4段中,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作者首先从 科学理论上解释了月亮的亮度,一是月亮的光度甚 小,在此,作者用太阳、煤油灯、蜡烛三者与月亮 进行了比较,月亮的亮度是最小的,只有一又三分 之一烛光。二是月亮的亮度与其自身与地平的角度 的正弦成正比(0度—90度范围),角度越大,月亮的 亮度越高。但是,“中秋的月亮(除非在热带的地 方),是绝对不会到天顶的”。中国大多数地区不 在热带,所以,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地区来说,中秋 的月亮不会到天顶,也就达不到最亮。基于这一理 论,下面的解释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引用古人的话:“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说明太阳的亮度也和其与地平的角度有 关。而月亮与地平的角度恰恰是冬至附近最高,夏至 附近最低的。因此,满月最亮的时候,即“月当头” 的时候,也是冬至前后,作者举具体年份的中秋月为 例,进一步说明月亮最亮的时候不在中秋。此外,作 者还指出月亮的亮度还与云量有关,作者列出数据, 说明中国传统中秋九月时的云量比十二月要厚得多, 中秋的月亮自然就不如十二月冬至附近的月亮亮了。 ?

小结:第三部分(3、4、5段):中秋月并非分外 明亮,月亮最亮时应该是12月冬至左右。

(四)、阅读读第6、7自然段

1、“一年明月今宵多”: ? 在第6段中,作者主要说明了一年之中月亮普照地球时间最长的时候不在中秋,而在冬至前后。并以北京地区为例证 明这一观点。所以“一年明月今宵多”,从普照时间上来说 是不准确的。

2、从大小来说,是不是中秋月更大一些? 在第7段中,作者首先指出,月亮的大小人的肉眼是分辨 不清的,与我们的视觉神经有关:“凡看物直看看得大,下 看或上看看得小。” 并引用《列子》卷五中的故事进行说明。两小儿辩日,不 能识别太阳什么时候最大,什么时候最小。月亮也是如此, 从科学角度来说,月亮在天边时远,看起来应该小一些。但 是,人的视觉却感到月亮大一些(这是因为直看的缘故), 作者对这一现象作了一定的解释。 接着指出,八月半(中秋)月亮的大小是与其离地球的 近地点和远地点有关的。所以,从人的眼睛看月亮的大小上 来说,“一年明月今宵多”,也是不准确的。 小结: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长久。

(五)、阅读读第8、9、10自然段

作者提出问题,中秋月“千余年”被人 “顶礼崇拜”的原因何在?

作者从农民的收获与月亮出山的时间做了 分析。 首先说明文人笔下中秋月出山“姗姗来迟” 不符合科学的事实。相反,中秋以后的月亮 出山却特别早。接着,作者列出了1948年杭 州上元节和中秋节月出时间表,从科学上说 明中秋以后月亮出山要比以往的时间更早一 些。针对这一现象,作者从天文学方面作了 一定解释,并说明这是“中秋月和旁的月望 时不同的一点”,也是中秋月优越的一点。

从月出时间上说明之后,作者又从农民收获 的心理上说明了中秋月被人崇拜的缘故。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中秋以后的月亮出山要 比往日早些,可以延长农民田间耕作的时间。 所以,“以农立国”的中华民族对其情有独钟。 西方人也特别青睐,称之为收获月。

最后,作者用拟人的口吻纠正了文人笔下的 错误描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中秋月是值 得我们留恋的,而中秋节也是值得保留的”。 作者在阐释科学知识同时尊重了中国人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 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 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 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 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 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 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 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 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二、请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中秋节的定义是什么?

答:文中(甲)部分“天文?至?16日”。

(2)描写月亮的句子有哪些?

答:文中(乙)部分“平常的月亮?至?平日的的月亮”。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从科学的角度对中秋月作出了客观的解 释,别开生面。

三、 动脑筋,想一想,本文作者用了什么对比手法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月到中秋分外明的作者)

(答案有多个下举一例子!)

答:本文运用了对照的手法,把古人对中秋月亮的描写歌吟,与科学解释的结果一一对 照,增强了说服力和吸引力!

四、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 ? 猜谜游戏:

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 (打一节日) ? 答案是(中秋) ?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 答案是(花好月圆)

展开四人小组,阅读(丙)、(丁)部分,想想下列问题!(意思相同即可) ? 中秋节为什么受我国千余年顶礼崇拜呢?

(答案不统一) ? 中秋月为何这么受人注意,这其中有一个什么道理? ? (答案不统一) 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数据来 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介绍中秋月的同时也 解释了中秋月的客观意思。从而证实了在 同一个事物中,用文学和科学两个角度来 看,会有着不同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课文引用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句,回忆一 下你所读过的诗词,请列举出五句有关月亮 的诗句。

篇三:丑奴儿令

丑奴儿令(促养直①赴雪夜溪堂之约)

康与之

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③。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注:①养直: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②冯夷:河神名,又称“河伯”。③同云:

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

小题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

分)

小题1:①想象。(1分)诗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练,河神把白练剪碎,撒下,(1分)写出漫天大雪、雪花片片洁白飞舞之景,想象奇特而有意趣。(1分)②比喻。(1分)诗人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柳絮、梅花,(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舞之轻盈、美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1分)

小题2:表现了一个情趣雅致、洒脱率性的诗人形象。(1分)由雪花飞舞,诗人想到“柳絮、梅花”,感觉处处是春,颇富雅趣;而月光朗照,更引雅兴。(2分)催请友人赴约,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潇洒脱俗。(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比喻的修辞和想象的手法,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解释,然后答出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题目,结合文中生活的环境和最后的心情总结人物形象。由环境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趣高雅。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表现潇洒脱俗。

秋思寄子由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注】①元丰四年,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甚不得意。此时苏子由被贬在筠州为监盐酒税。诗人因

秋而思,写了这首诗。②小虫:蟋蟀。③“挽著沧江无万牛”化用杜甫《古柏行》诗句“大厦如倾要梁栋,

万牛回首丘山重”,意为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 ③②①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诗歌前两句。(4分)

这两句借景抒情,借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与蟋蟀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

衣,表现了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才华难展、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答“烘托”

亦可)

(2)“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情感?(4分)

意为老松饱尝人间世态,高卧云壑,只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才能把它拖

走,既寄托了诗人拒绝与恶浊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的孤傲之情,也表达了作者

对友人的慰勉之意。

8.全诗虽只短短四句,却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落魄无依的郁闷感受(1分),仕途坎坷多难、功名未遂的感慨

(2分),强烈地表达了与恶浊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孤傲之情(1分),也有慰勉苏子由

(苏辙)之意(1分)。(本小题5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9.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把自己比做高卧云壑的老松,还语

带夸张地说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老松拖走(2分),生动形象、瘦硬蕴藉的语言有力

地表达了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2分)。(本小题6分。修辞手法答出比喻即可

得2分。【秋思寄子由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秋思寄子由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其他经得起

推敲、合乎情理的赏析亦给相应分。)

小题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小题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松”的形象。

(4分)

答:小题1:

“催”有“催促”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1分)今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光阴徒催人老,(1分)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当年也曾想要干一番事业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的郁闷心境(1分)

小题2:

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唯有一棵老松安卧云壑,冷眼静观,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老松拉走。(2分)老松正是看透炎凉世态、不与世俗合污、毅志坚定的诗人形象的象征。(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小虫”,指促织(即蟋蟀)。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落魄至今,一事无成,再也难以展露才华。光阴徒催人老。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境。

小题2:

试题分析:

三四句,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把自己比作高卧云壑的老松,早已饱尝了人间的炎凉世态,对功名富贵之类都看透了。因此,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他说,只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才能把老松拖走。言外之意是;此志甚坚,难以动摇。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云壑布衣鲐背死”和“万牛回首丘山重”两句诗,显得贴切自然。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8. 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8.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1分)。这些

数量词体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

民的情感(2分)。尾联回应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

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2分)

9. 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 ?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

分)

9.同意(1分)。?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简朴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2分) ,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有?不言神伤之妙?。(2分)(学生答不同意,如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赋分)

【鉴赏】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诗人于759年(乾元二年)春告别了故乡洛阳,返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居秦州、同谷,后来到了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写此诗时,距700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唐诗别裁集》)这就是说,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3]

(1) 本文表现了作者所恨为何事。请试做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试分析此联“不言神伤之妙”如何体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1)①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②作品表现了作者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 颈联通过写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的反常情节,以诗人坐卧不宁的举动来委婉曲折地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它不是抽象的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1兵戈阻绝老江边 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妙 谈看法

2.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老 老字与上句五六年相呼应,写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乡之情念念不忘,由于兵戈阻绝,不能重返故土,只能老于江边,老字写得悲凉沉郁,令人寻味不尽

2.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诗,完成第6题。(6分)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6.(1)这首诗四句话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话是 。(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3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篇四:六年级第10课《中秋话月》

第10课 中秋话月

篇五:语文练习

高一下语文模拟练习

注意: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基础知识检测(共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伛偻(gōu) 旋涡(xuàn) 庇护(bì) 应运而生(yīng) ....

B.褶皱(zhé) 烙印(lào) 对峙(shì) 玲珑剔透(tī) ....

C.鬈曲(quán) 孱头(càn) 趿拉(tā) 号呼靡及(mí) ....

D.攻讦(jié) 脑髓(suǐ) 潜藏(qián) 残羹冷炙(zhì)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匮乏 噩梦 礼上往来 层峦迭嶂 B.脉搏 坐落 漫不经心 毁家纾难 C.苍桑 威慑 凋虫小技 寥寥无几

D.吝啬 掳掠 消声匿迹 浮想连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电信运营商不应 国内硬件系统落后,怠于实施以秒计费的资费核算方式。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讲究语言得体、态度适中,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医

患之间的误解。

③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杜甫草堂博物馆负责人认为,网友用微博表示关

注是好事,但创作时 掌握分寸。

A.推托 场合 必需

C.推托 场所 必须 B.推脱 场所 必须 D.推脱 场合 必需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3D版《泰坦尼克号》的全球首映式即将在伦敦举行,各国影迷纷纷拍手称快。 ....

B.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

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C.杭州桐庐第四届山花节于一周前盛大开幕,前往游览的市民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D.2012年3月出版的《虚拟的历史》首次以新颖的反事实假设深入人类历程,重新思

考历史决定论,称得上是史学界的空谷足音。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去年11月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组织

起草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B.李娜中网首轮出局,继续着她在法网辉煌之后的长时间离谱低迷,这主要原因是她

自己、团队以及外界给她的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C.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

D.“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十二五”的工作重点。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大的嫩芽:

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

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沫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一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杈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6、“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

熏人,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4分)

答:

7、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2分)

答:

8、作者说“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感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9、“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0、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结合全文谈谈你怎样理解“我”与槐树之间的“默契”。(6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虐 .

B、既东封郑 既:首先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

D、不阙秦 阙:侵损 .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缇骑按剑而前 ..

D、阙秦以利晋 以资政殿学士行 ..

13、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借助他的语言(牢骚和说辞),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

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特点。

C、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

闻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

字简洁,但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4、翻译下列各句:(6分)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4分)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分)

(二)诗歌鉴赏(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阙 题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生卒年不详,江东人。本诗原有题目,后来失落。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本诗时即无题,后人便以“阙题”二字为题。每:虽然

15、诗歌颔联写落花“时至”,暗示青溪上游(2分)

16、本诗以景语织成,又暗含景外之趣,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4分)

(三)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7、(1)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3)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4)念高危, ; ,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

(5)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一直被喻为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银河微隐,桂香袭人,月下合家欢聚,共同赏月并品尝月饼,这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风俗。小小月饼,寄托着普通百姓朴素的愿望和亲友之间无私的关爱。时世变迁,月饼的装饰越来越考究,像一种润滑剂,润滑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吵吵嚷嚷的所谓的“月饼文化”,其实已经背离了简单质朴的人之常情。珠光宝气的月饼,是否依然映照着纯洁的月光?极尽奢华的月饼,是否还传承着人世间质朴的关爱? ②①②①

读了以上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本色”为题,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阐发观点,叙述故事,抒发情感。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