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新昌大佛寺导游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25:00 体裁作文
新昌大佛寺导游词体裁作文

篇一:新昌大佛寺景区导游词

新昌大佛寺景区导游词

大佛寺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区、十里潜溪景区、南岩山景区三部分组成。 是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在申报之中。

寺内最著名的是依山开凿的弥勒石窟造像,通高16米,两膝相距10.6米,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遗迹,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而与之毗邻的千佛院,内有1075尊小石佛,人称“江南敦煌石窟”。近年来,景区内相继开发了般若谷、佛心广场、木化石恐龙园、露天弥勒、罗汉洞、射雕村等特色景观。景区游览面积约2.5平方公里,游览时间约三小时。

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六朝时期这里就是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高僧星聚并创立许多佛教光辉业绩的地方,也是天台宗祖庭之一。历代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如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米芾、颜真卿、弘一法师、赵朴初、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等吟诗题联百余处。整个寺院的建筑依山就势、迥异曲折、风格独特,是风景园林式寺院的典范,景区内山青谷翠,岩险石奇,池明如镜,修篁夹道,人工巧筑与天然野趣为一体,是观光朝觐、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十里潜溪景区距县城西5公里。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环境优雅,涧流飞泻,怪石林立,有天烛湖、百丈岩、七盘仙谷等景点,玉兔岩、九龟上岸、狸猫听音、骆驼背猴等沿途景观,均是水石交战的矛盾统一体,让人叹为观止。南岩寺景区离县城西7公里,南岩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唐宋时僧众曾达八百,寺院邻近有任公子钓台、化云洞、玉女矶、蝙蝠洞等众多洞穴景观。世传中的“海迹神山”南岩寺正在修葺扩建中。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央视版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凤求凰》、《白蛇传》、《飞天舞》等等电视连续剧,若看过,那对眼前这个景点肯定会很熟悉,因为剧情里的好多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我们新昌是中央电视台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之一。

在香樟林和紫薇花的掩映中我们可看到一个小牌坊,上面写着“射雕村”三字,是金庸先生的手笔。走过一段石板路,右侧是司马相如的府第,这里是为拍电视剧《凤求凰》而搭设的外景。“牛家村”到了,村口这一射雕英雄青铜像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重达3吨,底座为花岗岩,这雕像也没特指谁,是《射》剧中的英雄郭靖?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还是我们身旁的英雄呢???前面这个由土墙构筑的亭是一个瞭望台,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金兵和官兵来骚扰时,村民登上亭子,可远远看到而报警。

现在走在牛家村的街道上,左边是曲三酒店,右边是街面店铺,牛家村的两位人物郭啸天和杨铁心经常到这个酒店喝酒,酒店老板曲三是个跛子,是东邪黄药师的弟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水车,水轮直径六米,靠水流带动使它旋转起来,房子里面就是江南已消失的水碓磨房,年糕就是在这里加工而成,如有兴趣,现在就可以掺一包酥糖等做馅,慢慢品尝这一民间美食——糕花。前面的空地时常有坐花轿、拉大片、斗鸡等民间杂耍表演。

各位团友,前面就是郭啸天和杨铁心的家院了,青瓦屋是主屋,墙中有一门相通,因为是结义兄弟,因此经常互相邀请用餐,杨家媳妇包惜弱因心地慈悲,养的鸡从不杀,让其寿终正寝,正是由于包惜弱的妇人之仁,才导致了两家的家破人亡。转过牛家村,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建筑是归云庄八卦书屋,庄主叫陆乘风,原也是黄药师的弟子,被逐出师门后,回归太湖故里,沿袭师门之精髓,按伏羲六十四卦方位而建归云庄,里面陈列的是2001年央视《射》在新昌拍摄留下的剧照。这里也是被选为《天龙八部》的场景,拍摄少林和尚生活的戏。 绕过归云庄八卦书屋,我们就进入了东邪黄药师的领地。眼前八角飞檐的重檐亭叫东邪八卦厅,为黄药师的客厅,取易经八卦的造型元素而筑,八面透风临空,似亭非亭,似厅非厅,体现出黄药师的“邪”。这八卦亭及右边的塔林在《天龙八部》中作为少林寺的一部分,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打斗场面。亭左边的山坳就是黄蓉绣楼和黄药师主屋。大家上去要通过黄药师布置的八卦阵,现在黄药师主屋已改建为财神阁了。

各位团友,前方高处是丐帮轩辕台,是丐帮每年七月十五聚会的神台。轩辕台前面的湖面呈半个阴阳图,与台面陆地半个阴阳图构成了一个阴阳太极图案。

在轩辕台旁边还有几项自费的娱乐活动,如小李飞刀、弯弓射箭等,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去尝试尝试。 从文君酒肆前面走过,我们到了枫林客栈,林中客栈的搭建,没有损坏一棵大树。您看,那棵松树和山藤穿过了屋顶,完好地保留着,客栈对面这口水塘代表了剧情中所需的沼泽地,地上的梅花桩布满机关,却又是唯一通入瑛姑院的通道。

瑛姑院的主屋是悬空的,由木柱来支撑,那圆型的竹屋是瑛姑演奇门五行的场所,中间搭起了八卦型的台,连接主屋与竹屋的走廊柱子,其形状就像天上的北斗星。

【木化石恐龙园】

走上台阶,屹立在路旁黑乎乎的就是木化石,就象是两位憨厚的山里夫妻在迎接游客朋友的到来,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迎宾”。景名“木化石恐龙园”是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老先生题的。

木化石是怎么来的?新昌为什么有那么多木化石?这就要从新昌独特的地理环境说起了,新昌处于北纬29°30′左右,而北纬30°是全球地壳运动最频繁的地带。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在一亿多年前,新昌的山层层叠叠,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地上奔跑着各种恐龙,突然,大地震动,火山爆发,天崩地裂,湖畔山林中的树木被掀倒,卷入湖中,恐龙四处逃窜......那大片的森林和动物被下陷的峡谷、悬崖、泥土覆盖得严严实实,这一幕幕可怕的画面,已被科学家从新昌的地质遗迹中解读出来。当这片经过裂变的土地复归宁静时,河流舒缓,森林又慢慢复苏有了生机,经过若干年后,地壳又一次发生了剧裂的运动。更为奇特的是,这样的地壳运动竟然发生了六次以上。那些树木被埋入地下以后,二氧化硅水溶液逐渐充填到树木结构中去,由矿物质取代了有机质,但保存了树木的细胞结构,在地层高压下,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木化石。因为木化石的主要成份是硅,所以又称硅化木。

新昌的硅化木有几个特色:一是层次多,地下发现有六个层次的硅化木;二是数量多,在境岭原产地木化石的数量之多也是非常罕见的;三是分布广,南北2公里,东西22公里的范围内都有木化石发现;四是个体大,最大的木化石底部直径3.2米,周长10.8米,最高的有14米,已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通过,获得了基尼斯之最的证书;五是开发早,南宋宰相王火龠为娱双亲,在新昌澄潭老家建了东花园,当时就是用木化石做假山的。六是树木品种多,除了常见的落叶松、水杉、桦树、银杏以外,还有别的地方还未发现的新昌型南洋杉木。

它们有的亭亭玉立,有的粗犷雄壮;有的黑如煤炭,有的色如黄蜡;有的树皮和蛀虫疤痕犹在,有的已被人工打磨得如玉似珍;有的被雷击、火烧以后埋入地下变成化石,有的受水流冲击,至今还有沙石镶嵌在树缝,石子和大树经历了相似的命运以后,现在已融合在一起??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所以新昌以“硅化木的宝库、复合性丹霞地貌、火山凝灰岩的全息档案”等三大特色,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评审会上获得通过,由省级地质公园升格为国家地质公园。

木化石的年龄有亿年以上,故又称“长寿石”,石壁上有一个“寿”字,高15米,宽11米,系著名书法家沈鹏手笔。

在一亿多年前,当这些木化石还是参天大树的时候,在它们的周围就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恐龙,池塘里生活着鳄鱼、龟鳖,天空中飞翔着始祖鸟,大家可以找到木化石林东面一块大石头上现有仿制的恐龙化石,还有水池边仿真的鳄鱼、始祖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恐龙了,现在请大家随我来参观恐龙园。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早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统治地球约1.5亿年,是整个地球生命史上最耀眼的动物,也是体积最庞大的生物群。恐龙在侏罗纪时代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当时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已知种类400多种,大的重达80—100吨,四层楼那么高;小的如一只鸡那么大。有温驯的素食者,也有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大佛寺恐龙园内选取了一部分恐龙种类,用橡胶制成,利用声、光、电的感应控制,它们会动、会叫,维妙维肖,把我们带进了1.5亿年前的史前地质时期。对面山坡上有鸭嘴龙,也有头部奇形怪状长着棘刺的恐龙,还有背上长着鲜艳彩斑骨质凸出物的恐龙,它们醒目的造型,可能是用以吸引异性、吓退敌人、表达自身心情好坏,或是防卫、攻击的武器。

再来看这只能生蛋的慈母龙,只要拿三元硬币放入投币孔,慈母龙就会给你生一个彩色的塑料玩具恐龙蛋,这恐龙蛋外形像个鸡蛋,一掰开却是一个小恐龙,大家可以试一下,如果家里有小朋友,也是个很好的礼物啊。

最后,我们看到了蛇颈龙,俗称新昌龙,2004年7月在新昌南岩石马山发现了恐龙化石,据专家鉴定,南岩发现的恐龙就是我们眼前这个恐龙的模样,属晰脚类恐龙。它的颈部和尾巴特别长,长长的脖子使它们能吃到大树顶端的叶片,小巧的头部则能方便地探进树丛,吃到其它恐龙较少吃到的植物。这种觅食本领完全靠它们强壮、轻巧、柔软又可弯曲的颈部,才可能办得到。当它们遭到肉食恐龙攻击时,壮硕的身体躯干及鞭子般的长尾巴,就是它们最好的防卫武器。

新昌是木化石主要产地,现在又出现了恐龙化石,所以,木化石恐龙园绝不是旅游部门凭空捏造,而是历史的再现。参天大树变为默默无语的化石,恐龙也从出现、生栖、繁衍到灭绝,这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一

朵浪花而已。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现象也只是大自然偶尔的一次愤怒而已。恐龙在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变中走向灭绝,这情景给予我们人类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呢?人们是不是更应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呢?

【佛山圣境】

经过黄墙黛瓦的华严庵,沿着石板路向西行,远远就能看到对面有一笑逐颜开的石像,稍走近,原来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坐山,整个景观是自然山体跟人工头像的完美结合。是佛也是山,所以此景称“佛山圣境”,俗称露天弥勒。山体宛如大佛的身躯,盘腿而坐,袒胸露腹,右手扶在膝盖上,左手扶着一只布袋,如果光线恰当,连肚脐也会看到,自然形态唯妙唯肖。设计者巧妙地在这个小山头上安置了一尊头像,高约十米,连身躯通高约为三十米,这样,一尊头顶蓝天、笑口常开、憨态可掬的露天弥勒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同一时间,同一角度,因崇拜者的不同,看这尊弥勒像的笑容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看来是微笑,有的人看来是欢笑,有的人看来是冷笑,还有的人看来是嘲笑、苦笑,大家注意到没有,弥勒的眼睛还特别有神,不管经过多少年你再来看,他还是这样神采奕奕,而且不用墨、不用漆,原来这是在眼睛部位挖了两个孔,留下一个倒三角作为瞳孔的亮光,把光线运用得出神入化,使这双眼睛更有灵气,更有神韵,更加逼真。

这样笑口常开的形象是怎么来的呢?在五代时,有一个游方僧人,名契此,体形宽胖,常挺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肚子,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916)于奉化岳林寺东廊下入灭,临终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四句偈语,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他还有一偈:“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这一偈语反映了当时游方僧人的生活,青目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对待知己与俗人的典故,表明他不为人知的寂寞与孤独。契此的布袋成为一种宽厚、包容的象征。他强调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证得六度。

石碑上有一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他在幼年曾做过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仍不忘寺庙的生活,有一次游览山西广胜寺,在弥勒象前写下这副对子,劝戒大臣们要象弥勒一样,虽未成佛,没有佛位,却不争不闹。其实,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也被称为未来佛。

露天弥勒一侧,还置有六尊小石雕弥勒,很多游客朋友都喜欢在此照相留念,把笑容带回家。大肚弥勒寓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罗汉洞】

“罗汉洞”这三个字是金庸先生题写的。这个山洞以前叫蟠虎洞,您看它的形状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罗汉一词,是梵文译音,原称阿罗汉,佛教信徒修行的功夫不同,所以取得的成就也有上下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在大乘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是佛,然后是菩萨,再次是罗汉;在小乘佛教里面罗汉是最高的果位,成就最高。到这个境界后,可以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应受世人供养,也为众生作福田。

我国对五百罗汉的供奉,始于晋、兴于宋、盛于清,五百之说,来自印度,五百罗汉来历传说颇多,法华经上说是释迦牟尼的五百弟子,涅槃经上说是五百商人所化,还有五百大雁说,五百强盗说等等,众说纷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罗汉洞。这是个天然的山洞,为了继承和弘扬新昌大佛寺的石窟艺术,将这个天然的洞窟进行了加工、扩展,再由宁波宏托精雕工艺厂承制,并得到国家级雕塑大师等名家指导,依据地势构建了

1.1米至1.3米不等的五百罗汉。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大佛寺方丈悟道的塑像。有人提出,作为一个还生活在人世的僧人,何德何能和其他罗汉平起平坐?悟道法师出生于1920年,十四岁出家,博览释典,精通佛法,多次到国内外丛林讲经,深受佛教界敬重和推崇,因慕法师道德发心皈依的信徒数以万计。升坐为大佛寺方丈外,又身兼十七个寺院方丈或名誉方丈,现为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市佛教协会会长、市政协常委、县政协副主席,为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法师14岁皈依佛门,一生至信因果,严持戒律,弘扬佛法,广作利益众生的事。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的,皆得成佛。所以以法师的修行成果有资格成为罗汉。而且,他坐了罗汉堂一席,对那些入了佛门但又六根不净、四大不空的僧人也是一种鞭策。再者,法师的手势意为迎客,作为大佛寺方丈,迎接宾客的到来,也体现了本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精神。

五百罗汉加上滴水观音、善才童子、龙女、悟道法师,一共五百零四尊塑像,取自佛经五百罗汉拜观音的典故,表达的主题是祥和、平等、民主、自由。

我国艺术价较高的五百罗汉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云南筇竹寺、汉阳归元寺等,而新昌大佛寺罗汉洞另有特色,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宗教造像和石窟艺术相结合,泥塑彩绘,洞窟飘海罗汉在全国也属罕见。而且其神形夸张而幽默,赋予动感和变化,不管人物手势、眼神、衣着、道具,无不精细逼真,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即近的庄严宝相,而成为可亲可爱、可近可敬的凡人世相了,让你感觉好象是面对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坐卧立跑,各行其事,有的谈天、有的论画、有的做买卖、有的奏乐,有济公、有达摩祖师、有王公贵族、有士农工商、医卜星相、贩夫走卒、有十八罗汉斗大鹏,有乞丐与公卿促膝谈心、有穿草鞋的与佩金玉的辩论不休,穿各式各样的衣裳、骑各种各样的坐骑,还有黑色人种、棕色人种、白色人种。根据禅宗的说法,佛法平等,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贤愚智慧,都有可能修成正果,人人皆可立地成佛。这种平等思想,对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无异是一种超脱,宗教的感化力和诱惑力在这里收到了更大的功效,这也是佛教发展史上一大改革,也是思想、精神上的一次大解放。

【千佛院】

千佛院古代称元化寺。经过天王殿缓步走上台阶,您会发现这里竹荫敝日,环境清幽,偶尔还能看到在古树佳木间跳跃着小松鼠。

跨入门槛,在我们眼前出现一大一小两个石窟,大窟高8.5米,约200平方米,在石窟壁上有1040个小格,每格雕有一尊小佛,高18公分;小窟高6米,约28平方米,与大窟相通,壁上石像有35尊;总计为1075尊佛像,千佛院由此而得名。它们分列在十大方格内,象征佛教地十方世界,万物归一,一切诸佛都在其中。和里面的大佛寺是一大一小,一多一少,相映成趣,并且它们都开凿于同一时期,即大佛寺建成后不久,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在山足建元化寺,即千佛院的前身。到了南朝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在天然的石窟上开凿了千尊小佛。可惜的是,到了文革时期,有很多佛像被毁了,残缺不全,尤其是大石窟左右两侧的高一公尺的护卫菩萨,也被砸去了大半。千佛岩石窟造像是我国南朝的重要遗迹,已收《中国百科全书》的《美术卷、石雕艺术全集》。我们知道,雕刻呢可以分为阴刻和阳雕,阳雕为了使雕刻的内容凸现出来,所以工艺更为复杂和细致,千佛院里佛像采用的都是阳雕手法,两尊护卫菩萨从残存的遗迹看,作将士形,立于莲台上,宝缯护肩,雕刻工艺细腻精湛,考古文物专家对这二尊浮雕极为重视,认为文物价值最高。已收进中日两国联合出版的《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在众神龛下塑金的十八罗汉是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时候,只有十六尊,据玄奘泽《法住记》,佛祖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济众生,五代时张玄、贯休二和尚,在十六罗汉后加画两个罗汉,后宋代苏轼又作》《赞十八罗汉》,故元代以后寺院多供奉十八罗汉,关于另两名罗汉说法不一,一说是降龙和伏虎;一说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

出了小石窟,在我们左边的彩绘海岛观音的群塑是八十年代由民间的一些善男信女自发募捐建造的。

【城隍庙】

一看见城隍庙,游人可能会有一个想法:城隍庙属于道教里的一位尊神,为什么会在寺院内存在?这是因为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历代帝王大多数都信仰道教,但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需要,经常同时利用几种宗教,祈求得到各路神佛仙人的保佑。汉化了的佛教也融入了儒家思想,道教语言,历代帝王对各个系统的宗教往往采取了兼收并蓄,一视同仁的态度,这就使各种宗教信仰并存,民间信奉杂神的原因。它打破城隍的神秘感,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在大佛寺景区里看见城隍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城隍庙原来在县城西门内,今文化馆所在地,由于旧城改造搬迁到这里。1999年11月由新昌县人民政府公布城隍庙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为明清建筑。

一进庙宇,可看到右侧有一排石雕文物,这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吕光洵墓前之物,有文武官员,石羊、石马,1987年从本县儒岙里赵村移来。后面的照壁参照清代关帝庙照壁的一部分重建。庙宇左侧有石狮子一对,是从明朝正德年间兵部尚书何鉴宅前牌坊及其儿子何宇墓前牌坊出土移来于此。何鉴为官期间,刚正不阿,除贪官酷吏,又为新昌人民做了十件实事,当时县人立祠堂歌颂其“十德”。因为城隍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各地都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立为当地的城隍,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 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是三国时吴国芜湖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影响渐大。唐代开始就在加封城隍爵位之举,明代是城隍祭祀最盛行的时代。

正殿正中为城隍,左侧分别是华佗,送子娘娘,长人司,财帛司及衙役,右边分别是三官及新江司,高昌司及衙役,三官为道教大神,如果想求功名宝贵,延年益寿,可拜手拿如意的天官,即民间的福神紫微大帝;如果想免去罪孽,则拜拿书的地官清灵大帝,如欲消灾免难,可拜解厄水官谷大帝。殿后为城隍夫人及侍女。

这里还有一尊木雕城隍及一尊木雕城隍夫人,是为了抬出去出巡用的,旧时城隍出巡时队伍浩浩荡荡,其仪仗与县官出巡一样,还有许多民间杂要,唱大戏,和尚诵经,道士念咒,锣鼓齐鸣,十分热闹。

后殿为阎王殿,供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及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正殿有联曰: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作事若无天理三更半夜难逃我铁练钢叉。这就告诉人们说,如果你暗地里做了坏事,即使逃脱了官府的耳目,也逃脱不了冥府阎王的审判。

这些都是传说,它的本意也就是要叫大家做人要以善为本,要遵守道德。

【般若谷】

般若谷景点原为明代采石场。始建于2001年2月,由东南大学负责设计,一期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六亩。这是一个以溪流、山林等自然环境为载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融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景点。

般若(bo re),系梵文音译,即大智大慧,般若,就其内容而言,是说修养到一定高的境界就能升华到一个物我两忘的“空”字。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概括起来是从环境、心境两个方面来看世界万物的。“般若谷”三个字为贺敬之所题。

首先看到的是汉白玉经幢,是这个景点的标志性建筑,高9米,柱上镌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259个字,正前方一飞瀑从天而降,落差约为50米,共分七级,它象征了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禅源“二字为赵朴初所题,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在大佛寺修禅53年,比达摩祖师到少室山“面壁”至少早一百多年。大佛寺在东晋时“般若学”、“禅学”并重,称之为“禅源”也理所当然。我们往入口处走走,左边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像,脚踩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地之间,唯我独尊”,背景为九龙喷浴,释迦牟尼出生像象征了佛教的起源。右边是释迦牟尼在菩堤树下成道的线雕图案。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印度毗罗迦卫国净饭王太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深感人间痛苦,为解开其中奥秘,29岁出家修行,六年后在一棵菩堤树下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他一生传法45年,80岁圆寂。成道像象征了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现在,我们沿台阶往上走,非常陡,象征了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要经历的种种困难坎坷。前面看到的是第二级瀑布,其声如雷,气势磅礴,对面是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景点,山因水而温柔,水因山而妩媚,山水相依,和谐生动!拾级而下,正前方是一幅12米、高25米宽的石壁浮雕像,画面场景为南朝时期大批高僧名士云集剡中(今新昌),研究佛教般若学,还有昙光开山、支竺遗风、三生圣迹、智者圆寂等典故,这是一幅佛教中国化的巨型历史画卷,示意了佛教在中国的立足,也体现了新昌在佛学史上的地位。再往隧道走,中间有一石室,曰“光华世界”,中间为两尊毗卢遮那佛,四面是镜子,金碧辉煌,“光华世界”示意了佛教在中国的发扬光大。出隧道,迎面是20米高的鳌鱼观音像,与前后两个石窟相互串连,后面还有石窟,内有是文殊菩萨,今后还要在周边雕凿普贤、地藏王菩萨。我国有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四大菩萨的道场,这四大菩萨象征了佛教在我国的普及。

般若谷内瀑布、池水、石阶、隧道、地宫连成一线,在石壁上分别以线雕、浮雕、深雕、圆雕、彩绘等手法展示了石窟艺术,又以各种雕像叙述了一部佛教发展史。布局绝妙,喻意深刻,是当代新景点的典范之作,有“江南敦煌”、“地下佛国”之美誉。

【佛心广场】

佛心广场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北面石壁上有一个国内少见的巨大的“佛”字,高20米,宽13.5米,顶天立地,蔚为壮观,是弘一法师的字放大而成。佛字下面还有一个用石头堆放的“心”字。寓“心即佛”的哲理,修行首先要修心,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心无邪思, 意无邪念, 即常可自在; 心正则邪不侵。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要少一些嗔心、贪心、怨心,多一些爱心、同情心、宽容心。

广场旁照壁上刻的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写的诗《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这是孟浩然在考进士落第后,四处游水玩水,慕名来大佛寺礼拜大佛,有感而发所写的。书法为当代书法家朱关田的手迹。对面有“古井亭”,重檐平顶,照壁上又有一诗,是唐代诗仙李白为大佛寺而写的,盛赞新昌风景秀丽,“到此看无厌,天台觉懒游”。

广场西南方有一个直径10米的莲花池,池中心的莲花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直径4米,中间莲蓬里喷出哗哗的清水,流转不息,象征新昌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佛教教义认为现实世界是

篇二:新昌大佛寺__导游词

新昌大佛寺 导游词

子景点:江南第一大佛,双林石窟,南朝古刹,般若谷,佛心广场,佛山圣境,五百罗汉洞,千佛院,木化石恐龙园,射雕村,放生池,新大雄宝殿,大悲院,城隍庙,十里潜溪景区,南岩寺景区

景区简介:

大佛寺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区、十里潜溪景区、南岩山景区三部分组成。大佛寺景区紧依县城,是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在申报之中。

大佛寺内最著名的是依山开凿的弥勒石窟造像,通高16米,两膝相距10.6米,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遗迹,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而与之毗邻的千佛院,内有1075尊小石佛,人称“江南敦煌石窟”。近年来,景区内相继开发了般若谷、佛心广场、木化石恐龙园、露天弥勒、罗汉洞、射雕村等特色景观。景区游览面积约2.5平方公里,游览时间约三小时。

大佛寺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六朝时期这里就是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高僧星聚并创立许多佛教光辉业绩的地方,也是天台宗祖庭之一。历代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如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米芾、颜真卿、弘一法师、赵朴初、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等吟诗题联百余处。整个寺院的建筑依山就势、迥异曲折、风格独特,是风景园林式寺院的典范,景区内山青谷翠,岩险石奇,池明如镜,修篁夹道,人工巧筑与天然野趣为一体,是观光朝觐、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十里潜溪景区距县城西5公里。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环境优雅,涧流飞泻,怪石林立,有天烛湖、百丈岩、七盘仙谷等景点,玉兔岩、九龟上岸、狸猫听音、骆驼背猴等沿途景观,均是水石交战的矛盾统一体,让人叹为观止。南岩寺景区离县城西7公里,南岩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唐宋时僧众曾达八百,寺院邻近有任公子钓台、化云洞、玉女矶、蝙蝠洞等众多洞穴景观。世传中的“海迹神山”南岩寺正在修葺扩建中。

大家好!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央视版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凤求凰》、《白蛇传》、《飞天舞》等等电视连续剧,若看过,那对眼前这个景点肯定会很熟悉,因为剧情里的好多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我们新昌是中央电视台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之一。

在香樟林和紫薇花的掩映中我们可看到一个小牌坊,上面写着“射雕村”三字,这是金庸先生的手笔。走过一段石板路,右侧是司马相如的府第,这里是为拍电视剧《凤求凰》而搭设的外景。“牛家村”到了,村口这一射雕英雄青铜像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重达3吨,底座为花岗岩,这雕像也没特指谁,是《射》剧中的英雄郭靖?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还是我们身旁的英雄呢?……前面这个由土墙构筑的亭是一个瞭望台,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金兵和官兵来骚扰时,村民登上亭子,可远远看到而报警。

现在走在牛家村的街道上,左边是曲三酒店,右边是街面店铺,牛家村的两位人物郭啸天和杨铁心经常到这个酒店喝酒,酒店老板曲三是个跛子,是东邪黄药师的弟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水车,水轮直径六米,靠水流带动使它旋转起来,房子里面就是江南已消失的水碓磨房,年糕就是在这里加工而成,如有兴趣,现在就可以掺一包酥糖等做馅,慢慢品尝这一民间美食——糕花。前面的空地时常有坐花轿、拉大片、斗鸡等民间杂耍表演。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新昌大佛寺导游词)

各位团友,前面就是郭啸天和杨铁心的家院了,青瓦屋是主屋,墙中有一门相通,因为是结义兄弟,因此经常互相邀请用餐,杨家媳妇包惜弱因心地慈悲,养的鸡从不杀,让其寿终正寝,正是由于包惜弱的妇人之仁,才导致了两家的家破人亡。

转过牛家村,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建筑是归云庄八卦书屋,庄主叫陆乘风,原也是黄药师的弟子,被逐出师门后,回归太湖故里,沿袭师门之精髓,按伏羲六十四卦方位而建归云庄,里面陈列的是2001年央视《射》在新昌拍摄留下的剧照。这里也是被选为《天龙八部》的场景,拍摄少林和尚生活的戏。

绕过归云庄八卦书屋,我们就进入了东邪黄药师的领地。眼前八角飞檐的重檐亭叫东邪八卦厅,为黄药师的客厅,取易经八卦的造型元素而筑,八面透风临空,似亭非亭,似厅非厅,体现出黄药师的“邪”。这八卦亭及右边的塔林在《天龙八部》中作为少林寺的一部分,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打斗场面。亭左边的山坳就是黄蓉绣楼和黄药师主屋。大家上去要通过黄药师布置的八卦阵,现在黄药师主屋已改建为财神阁了。

各位团友,前方高处是丐帮轩辕台,是丐帮每年七月十五聚会的神台。轩辕台前面的湖面呈半个阴阳图,与台面陆地半个阴阳图构成了一个阴阳太极图案。

在轩辕台旁边还有几项自费的娱乐活动,如小李飞刀、弯弓射箭等,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去尝试尝试。

从文君酒肆前面走过,我们到了枫林客栈,林中客栈的搭建,没有损坏一棵大树。您看,那棵松树和山藤穿过了屋顶,完好地保留着,客栈对面这口水塘代表了剧情中所需的沼泽地,地上的梅花桩布满机关,却又是唯一通入瑛姑院的通道。

瑛姑院的主屋是悬空的,由木柱来支撑,那圆型的竹屋是瑛姑演奇门五行的场所,中间搭起了八卦型的台,连接主屋与竹屋的走廊柱子,其形状就像天上的北斗星。

【木化石恐龙园】

现在我们往木化石恐龙园参观。走上台阶,屹立在路旁黑乎乎的就是木化石,就象是两位憨厚的山里夫妻在迎接游客朋友的到来,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迎宾”。景名“木化石恐龙园”是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老先生题的。

木化石是怎么来的?新昌为什么有那么多木化石?这就要从新昌独特的地理环境说起了,新昌处于北纬29°30′左右,而北纬30°是全球地壳运动最频繁的地带。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在一亿多年前,新昌的山层层叠叠,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地上奔跑着各种恐龙,突然,大地震动,火山爆发,天崩地裂,湖畔山林中的树木被掀倒,卷入湖中,恐龙四处逃窜......那大片的森林和动物被下陷的峡谷、悬崖、泥土覆盖得严严实实,这一幕幕可怕的画面,已被科学家从新昌的地质遗迹中解读出来。当这片经过裂变的土地复归宁静时,河流舒缓,森林又慢慢复苏有了生机,经过若干年后,地壳又一次发生了剧裂的运动。更为奇特的是,这样的地壳运动竟然发生了六次以上。那些树木被埋入地下以后,二氧化硅水溶液逐渐充填到树木结构中去,由矿物质取代了有机质,但保存了树木的细胞结构,在地层高压下,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木化石。因为木化石的主要成份是硅,所以又称硅化木。

新昌的硅化木有几个特色:一是层次多,地下发现有六个层次的硅化木;二是数量多,在境岭原产地木化石的数量之多也是非常罕见的;三是分布广,南北2公里,东西22公里的范围内都有木化石发现;四是个体大,最大的木化石底部直径3.2米,周长10.8米,最高的有14米,已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通过,获得了基尼斯之最的证书;五是开发早,南宋宰相王火龠为娱双亲,在新昌澄潭老家建了东花园,当时就是用木化石做假山的。六是树木品种多,除了常见的落叶松、水杉、桦树、银杏以外,还有别的地方还未发现的新昌型南洋杉木。

它们有的亭亭玉立,有的粗犷雄壮;有的黑如煤炭,有的色如黄蜡;有的树皮和蛀虫疤痕犹在,有的已被人工打磨得如玉似珍;有的被雷击、火烧以后埋入地下变成化石,有的受水流冲击,至今还有沙石镶嵌在树缝,石子和大树经历了相似的命运以后,现在已融合在一起……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所以新昌以“硅化木的宝库、复合性丹霞地貌、火山凝灰岩的全息档案”等三大特色,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评审会上获得通过,由省级地质公园升格为国家地质公园。

木化石的年龄有亿年以上,故又称“长寿石”,石壁上有一个“寿”字,高15米,宽11米,系著名书法家沈鹏手笔。

在一亿多年前,当这些木化石还是参天大树的时候,在它们的周围就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恐龙,池塘里生活着鳄鱼、龟鳖,天空中飞翔着始祖鸟,大家可以找到木化石林东面一块大石头上现有仿制的恐龙化石,还有水池边仿真的鳄鱼、始祖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恐龙了,现在请大家随我来参观恐龙园。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早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统治地球约1.5亿年,是整个地球生命史上最耀眼的动物,也是体积最庞大的生物群。恐龙在侏罗纪时代

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当时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已知种类400多种,大的重达80—100吨,四层楼那么高;小的如一只鸡那么大。有温驯的素食者,也有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大佛寺恐龙园内选取了一部分恐龙种类,用橡胶制成,利用声、光、电的感应控制,它们会动、会叫,维妙维肖,把我们带进了1.5亿年前的史前地质时期。 对面山坡上有鸭嘴龙,也有头部奇形怪状长着棘刺的恐龙,还有背上长着鲜艳彩斑骨质凸出物的恐龙,它们醒目的造型,可能是用以吸引异性、吓退敌人、表达自身心情好坏,或是防卫、攻击的武器。

再来看这只能生蛋的慈母龙,只要拿三元硬币放入投币孔,慈母龙就会给你生一个彩色的塑料玩具恐龙蛋,这恐龙蛋外形像个鸡蛋,一掰开却是一个小恐龙,大家可以试一下,如果家里有小朋友,也是个很好的礼物啊。

大家来看这霸王龙,个体大,头部也大,有着锋利的牙齿,它们靠后肢行走,所以后肢有力。由于身躯庞大,行动起来可能不怎么快,可它们一旦抓住别的恐龙,就会吃掉它们。你看,它把三角龙踩在脚下,然后用它锋利的牙齿和前爪把肉撕下来吃,而吃剩下的残渣碎肉,又会有虚骨龙跟在后面接着享用。我们再来看这只霸王龙,正追逐前面三只素食恐龙。素食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它恐龙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

最后,我们看到了蛇颈龙,俗称新昌龙,2004年7月在新昌南岩石马山发现了恐龙化石,据专家鉴定,南岩发现的恐龙就是我们眼前这个恐龙的模样,属晰脚类恐龙。它的颈部和尾巴特别长,长长的脖子使它们能吃到大树顶端的叶片,小巧的头部则能方便地探进树丛,吃到其它恐龙较少吃到的植物。这种觅食本领完全靠它们强壮、轻巧、柔软又可弯曲的颈部,才可能办得到。当它们遭到肉食恐龙攻击时,壮硕的身体躯干及鞭子般的长尾巴,就是它们最好的防卫武器。

新昌是木化石主要产地,现在又出现了恐龙化石,所以,木化石恐龙园绝不是旅游部门凭空捏造,而是历史的再现。参天大树变为默默无语的化石,恐龙也从出现、生栖、繁衍到灭绝,这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而已。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现象也只是大自然偶尔的一次愤怒而已。恐龙在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变中走向灭绝,这情景给予我们人类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呢?人们是不是更应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呢?

【佛山圣境】

经过黄墙黛瓦的华严庵,沿着石板路向西行,远远就能看到对面有一笑逐颜开的石像,稍走近,原来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坐山,整个景观是自然山体跟人工头像的完美结合。是佛也是山,所以此景称“佛山圣境”,俗称露天弥勒。山体宛如大佛的身躯,盘腿而坐,袒胸露腹,右手扶在膝盖上,左手扶着一只布袋,如果光线恰当,连肚脐也会看到,自然形态唯妙唯肖。设计者巧妙地在这个小山头上安置了一尊头像,高约十米,连身躯通高约为三十米,这样,一尊头顶蓝天、笑口常开、憨态可掬的露天弥勒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同一时间,同一角度,因崇拜者的不同,看这尊弥勒像的笑容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看来是微笑,有的人看来是欢笑,有的人看来是冷笑,还有的人看来是嘲笑、苦笑,大家注意到没有,弥勒的眼睛还特别有神,不管经过多少年你再来看,他还是这样神采奕奕,而且不用墨、不用漆,原来这是在眼睛部位挖了两个孔,留下一个倒三角作为瞳孔的亮光,把光线运用得出神入化,使这双眼睛更有灵气,更有神韵,更加逼真。

这样笑口常开的形象是怎么来的呢?在五代时,有一个游方僧人,名契此,体形宽胖,常挺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肚子,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916)于奉化岳林寺东廊下入灭,临终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四句偈语,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他还有一偈:“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这一偈语反映了当时游方僧人的生活,青目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对待知己与俗人的典故,表明他不为人知的寂寞与孤独。契此的布袋成为一种宽厚、包容的象征。他强调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证得六度。 石碑上有一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他在幼年曾做过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仍不忘寺庙的生活,有一次游览山西广胜寺,在弥勒象前写下这副对子,劝戒大臣们要象弥勒一样,虽未成佛,没有佛位,却不争不闹。其实,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

因此也被称为未来佛。

露天弥勒一侧,还置有六尊小石雕弥勒,很多游客朋友都喜欢在此照相留念,把笑容带回家。大肚弥勒寓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罗汉洞】

“罗汉洞”这三个字是金庸先生题写的。这个山洞以前叫蟠虎洞,您看它的形状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罗汉一词,是梵文译音,原称阿罗汉,佛教信徒修行的功夫不同,所以取得的成就也有上下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在大乘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是佛,然后是菩萨,再次是罗汉;在小乘佛教里面罗汉是最高的果位,成就最高。到这个境界后,可以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应受世人供养,也为众生作福田。

我国对五百罗汉的供奉,始于晋、兴于宋、盛于清,五百之说,来自印度,五百罗汉来历传说颇多,法华经上说是释迦牟尼的五百弟子,涅槃经上说是五百商人所化,还有五百大雁说,五百强盗说等等,众说纷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罗汉洞。这是个天然的山洞,为了继承和弘扬新昌大佛寺的石窟艺术,将这个天然的洞窟进行了加工、扩展,再由宁波宏托精雕工艺厂承制,并得到国家级雕塑大师等名家指导,依据地势构建了1.1米至1.3米不等的五百罗汉。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大佛寺方丈悟道的塑像。有人提出,作为一个还生活在人世的僧人,何德何能和其他罗汉平起平坐?悟道法师出生于1920年,十四岁出家,博览释典,精通佛法,多次到国内外丛林讲经,深受佛教界敬重和推崇,因慕法师道德发心皈依的信徒数以万计。升坐为大佛寺方丈外,又身兼十七个寺院方丈或名誉方丈,现为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市佛教协会会长、市政协常委、县政协副主席,为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法师14岁皈依佛门,一生至信因果,严持戒律,弘扬佛法,广作利益众生的事。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的,皆得成佛。所以以法师的修行成果有资格成为罗汉。而且,他坐了罗汉堂一席,对那些入了佛门但又六根不净、四大不空的僧人也是一种鞭策。再者,法师的手势意为迎客,作为大佛寺方丈,迎接宾客的到来,也体现了本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精神。

五百罗汉加上滴水观音、善才童子、龙女、悟道法师,一共五百零四尊塑像,取自佛经五百罗汉拜观音的典故,表达的主题是祥和、平等、民主、自由。

我国艺术价较高的五百罗汉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云南筇竹寺、汉阳归元寺等,而新昌大佛寺罗汉洞另有特色,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宗教造像和石窟艺术相结合,泥塑彩绘,洞窟飘海罗汉在全国也属罕见。而且其神形夸张而幽默,赋予动感和变化,不管人物手势、眼神、衣着、道具,无不精细逼真,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即近的庄严宝相,而成为可亲可爱、可近可敬的凡人世相了,让你感觉好象是面对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坐卧立跑,各行其事,有的谈天、有的论画、有的做买卖、有的奏乐,有济公、有达摩祖师、有王公贵族、有士农工商、医卜星相、贩夫走卒、有十八罗汉斗大鹏,有乞丐与公卿促膝谈心、有穿草鞋的与佩金玉的辩论不休,穿各式各样的衣裳、骑各种各样的坐骑,还有黑色人种、棕色人种、白色人种。根据禅宗的说法,佛法平等,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贤愚智慧,都有可能修成正果,人人皆可立地成佛。这种平等思想,对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无异是一种超脱,宗教的感化力和诱惑力在这里收到了更大的功效,这也是佛教发展史上一大改革,也是思想、精神上的一次大解放。

【千佛院】

千佛院古代称元化寺。经过天王殿缓步走上台阶,您会发现这里竹荫敝日,环境清幽,偶尔还能看到在古树佳木间跳跃着小松鼠。

跨入门槛,在我们眼前出现一大一小两个石窟,大窟高8.5米,约200平方米,在石窟壁上有1040个小格,每格雕有一尊小佛,高18公分;小窟高6米,约28平方米,与大窟相通,壁上石像有35尊;总计为1075尊佛像,千佛院由此而得名。它们分列在十大方格内,象征佛教地十方世界,万物归一,一切诸佛都在其中。和里面的大佛寺是一大一小,一多一少,相映成趣,并且它们都开凿于同一时期,即大佛寺建成后不久,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在山足建元化寺,即千

佛院的前身。到了南朝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在天然的石窟上开凿了千尊小佛。可惜的是,到了文革时期,有很多佛像被毁了,残缺不全,尤其是大石窟左右两侧的高一公尺的护卫菩萨,也被砸去了大半。千佛岩石窟造像是我国南朝的重要遗迹,已收《中国百科全书》的《美术卷、石雕艺术全集》。我们知道,雕刻呢可以分为阴刻和阳雕,阳雕为了使雕刻的内容凸现出来,所以工艺更为复杂和细致,千佛院里佛像采用的都是阳雕手法,两尊护卫菩萨从残存的遗迹看,作将士形,立于莲台上,宝缯护肩,雕刻工艺细腻精湛,考古文物专家对这二尊浮雕极为重视,认为文物价值最高。已收进中日两国联合出版的《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在众神龛下塑金的十八罗汉是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时候,只有十六尊,据玄奘泽《法住记》,佛祖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济众生,五代时张玄、贯休二和尚,在十六罗汉后加画两个罗汉,后宋代苏轼又作》《赞十八罗汉》,故元代以后寺院多供奉十八罗汉,关于另两名罗汉说法不一,一说是降龙和伏虎;一说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

出了小石窟,在我们左边的彩绘海岛观音的群塑是八十年代由民间的一些善男信女自发募捐建造的。

【城隍庙】

一看见城隍庙,游人可能会有一个想法:城隍庙属于道教里的一位尊神,为什么会在寺院内存在?这是因为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历代帝王大多数都信仰道教,但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需要,经常同时利用几种宗教,祈求得到各路神佛仙人的保佑。汉化了的佛教也融入了儒家思想,道教语言,历代帝王对各个系统的宗教往往采取了兼收并蓄,一视同仁的态度,这就使各种宗教信仰并存,民间信奉杂神的原因。它打破城隍的神秘感,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在大佛寺景区里看见城隍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城隍庙原来在县城西门内,今文化馆所在地,由于旧城改造搬迁到这里。1999年11月由新昌县人民政府公布城隍庙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为明清建筑。

一进庙宇,可看到右侧有一排石雕文物,这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吕光洵墓前之物,有文武官员,石羊、石马,1987年从本县儒岙里赵村移来。后面的照壁参照清代关帝庙照壁的一部分重建。庙宇左侧有石狮子一对,是从明朝正德年间兵部尚书何鉴宅前牌坊及其儿子何宇墓前牌坊出土移来于此。何鉴为官期间,刚正不阿,除贪官酷吏,又为新昌人民做了十件实事,当时县人立祠堂歌颂其“十德”。因为城隍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各地都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立为当地的城隍,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

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是三国时吴国芜湖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影响渐大。唐代开始就在加封城隍爵位之举,明代是城隍祭祀最盛行的时代。

正殿正中为城隍,左侧分别是华佗,送子娘娘,长人司,财帛司及衙役,右边分别是三官及新江司,高昌司及衙役,三官为道教大神,如果想求功名宝贵,延年益寿,可拜手拿如意的天官,即民间的福神紫微大帝;如果想免去罪孽,则拜拿书的地官清灵大帝,如欲消灾免难,可拜解厄水官谷大帝。殿后为城隍夫人及侍女。

这里还有一尊木雕城隍及一尊木雕城隍夫人,是为了抬出去出巡用的,旧时城隍出巡时队伍浩浩荡荡,其仪仗与县官出巡一样,还有许多民间杂要,唱大戏,和尚诵经,道士念咒,锣鼓齐鸣,十分热闹。

后殿为阎王殿,供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及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正殿有联曰: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作事若无天理三更半夜难逃我铁练钢叉。这就告诉人们说,如果你暗地里做了坏事,即使逃脱了官府的耳目,也逃脱不了冥府阎王的审判。

这些都是传说,它的本意也就是要叫大家做人要以善为本,要遵守道德。

【般若谷】

般若谷景点原为明代采石场。始建于2001年2月,由东南大学负责设计,一期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六亩。这是一个以溪流、山林等自然环境为载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融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景点。

般若(bo re),系梵文音译,即大智大慧,般若,就其内容而言,是说修养到一定高的

篇三:新昌大佛寺景区导游词

通入瑛姑院的通道。

瑛姑院的主屋是悬空的,由木柱来支撑,那圆型的竹屋是瑛姑演奇门五行的场所,中间搭起了八卦型的台,连接主屋与竹屋的走廊柱子,其形状就像天上的北斗星。

【木化石恐龙园】

现在我们往木化石恐龙园参观。走上台阶,屹立在路旁黑乎乎的就是木化石,就象是两位憨厚的山里夫妻在迎接游客朋友的到来,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迎宾”。景名“木化石恐龙园”是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老先生题的。

木化石是怎么来的?新昌为什么有那么多木化石?这就要从新昌独特的地理环境说起了,新昌处于北纬29°30′左右,而北纬30°是全球地壳运动最频繁的地带。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在一亿多年前,新昌的山层层叠叠,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地上奔跑着各种恐龙,突然,大地震动,火山爆发,天崩地裂,湖畔山林中的树木被掀倒,卷入湖中,恐龙四处逃窜......那大片的森林和动物被下陷的峡谷、悬崖、泥土覆盖得严严实实,这一幕幕可怕的画面,已被科学家从新昌的地质遗迹中解读出来。当这片经过裂变的土地复归宁静时,河流舒缓,森林又慢慢复苏有了生机,经过若干年后,地壳又一次发生了剧裂的运动。更为奇特的是,这样的地壳运动竟然发生了六次以上。那些树木被埋入地下以后,二氧化硅水溶液逐渐充填到树木结构中去,由矿物质取代了有机质,但保存了树木的细胞结构,在地层高压下,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木化石。因为木化石的主要成份是硅,所以又称硅化木。

新昌的硅化木有几个特色:一是层次多,地下发现有六个层次的硅化木;二是数量多,在境岭原产地木化石的数量之多也是非常罕见的;三是分布广,南北2公里,东西22公里的范围内都有木化石发现;四是个体大,最大的木化石底部直径3.2米,周长10.8米,最高的有14米,已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通过,获得了基尼斯之最的证书;五是开发早,南宋宰相王火龠为娱双亲,在新昌澄潭老家建了东花园,当时就是用木化石做假山的。六是树木品种多,除了常见的落叶松、水杉、桦树、银杏以外,还有别的地方还未发现的新昌型南洋杉木。

它们有的亭亭玉立,有的粗犷雄壮;有的黑如煤炭,有的色如黄蜡;有的树皮和蛀虫疤痕犹在,有的已被人工打磨得如玉似珍;有的被雷击、火烧以后埋入地下变成化石,有的受水流冲击,至今还有沙石镶嵌在树缝,石子和大树经历了相似的命运以后,现在已融合在一起??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所以新昌以“硅化木的宝库、复合性丹霞地貌、火山凝灰岩的全息档案”等三大特色,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评审会上获得通过,由省级地质公园升格为国家地质公园。

木化石的年龄有亿年以上,故又称“长寿石”,石壁上有一个“寿”字,高15米,宽11米,系著名书法家沈鹏手笔。

在一亿多年前,当这些木化石还是参天大树的时候,在它们的周围就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恐龙,池塘里生活着鳄鱼、龟鳖,天空中飞翔着始祖鸟,大家可以找到木化石林东面一块大石头上现有仿制的恐龙化石,还有水池边仿真的鳄鱼、始祖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恐龙了,现在请大家随我来参观恐龙园。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早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统治地球约1.5亿年,是整个地球生命史上最耀眼的动物,也是体积最庞大的生物群。恐龙在侏罗纪时代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当时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已知种类400多种,大的重达80—100吨,四层楼那么高;小的如一只鸡那么大。有温驯的素食者,也有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大佛寺恐龙园内选取了一部分恐龙种类,用橡胶制成,利用声、光、电的感应控制,它们会动、会叫,维妙维肖,把我们带进了1.5亿年前的史前地质时期。

对面山坡上有鸭嘴龙,也有头部奇形怪状长着棘刺的恐龙,还有背上长着鲜艳彩斑骨质凸出物的恐龙,它们醒目的造型,可能是用以吸引异性、吓退敌人、表达自身心情好坏,或是防卫、攻击的武器。

再来看这只能生蛋的慈母龙,只要拿三元硬币放入投币孔,慈母龙就会给你生一个彩色的塑料玩具恐龙蛋,这恐龙蛋外形像个鸡蛋,一掰开却是一个小恐龙,大家可以试一下,如果家里有小朋友,也是个很好的礼物啊。 大家来看这霸王龙,个体大,头部也大,有着锋利的牙齿,它们靠后肢行走,所以后肢有力。由于身躯庞大,行动起来可能不怎么快,可它们一旦抓住别的恐龙,就会吃掉它们。你看,它把三角龙踩在脚下,然后用它锋利的牙齿和前爪把肉撕下来吃,而吃剩下的残渣碎肉,又会有虚骨龙跟在后面接着享用。我们再来看这只霸王龙,正追逐前面三只素食恐龙。素食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它恐龙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

最后,我们看到了蛇颈龙,俗称新昌龙,2004年7月在新昌南岩石马山发现了恐龙化石,据专家鉴定,南岩发现的恐龙就是我们眼前这个恐龙的模样,属晰脚类恐龙。它的颈部和尾巴特别长,长长的脖子使它们能吃到大树顶端的叶片,小巧的头部则能方便地探进树丛,吃到其它恐龙较少吃到的植物。这种觅食本领完全靠它们强壮、轻巧、柔软又可弯曲的颈部,才可能办得到。当它们遭到肉食恐龙攻击时,壮硕的身体躯干及鞭子般的长尾巴,就是它们最好的防卫武器。

新昌是木化石主要产地,现在又出现了恐龙化石,所以,木化石恐龙园绝不是旅游部门凭空捏造,而是历史的再现。参天大树变为默默无语的化石,恐龙也从出现、生栖、繁衍到灭绝,这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而已。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现象也只是大自然偶尔的一次愤怒而已。恐龙在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变中走向灭绝,这情景给予我们人类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呢?人们是不是更应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呢?

【佛山圣境】

经过黄墙黛瓦的华严庵,沿着石板路向西行,远远就能看到对面有一笑逐颜开的石像,稍走近,原来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坐山,整个景观是自然山体跟人工头像的完美结合。是佛也是山,所以此景称“佛山圣境”,俗称露天弥勒。山体宛如大佛的身躯,盘腿而坐,袒胸露腹,右手扶在膝盖上,左手扶着一只布袋,如果光线恰当,连肚脐也会看到,自然形态唯妙唯肖。设计者巧妙地在这个小山头上安置了一尊头像,高约十米,连身躯通高约为三十米,这样,一尊头顶蓝天、笑口常开、憨态可掬的露天弥勒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同一时间,同一角度,因崇拜者的不同,看这尊弥勒像的笑容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看来是微笑,有的人看来是欢笑,有的人看来是冷笑,还有的人看来是嘲笑、苦笑,大家注意到没有,弥勒的眼睛还特别有神,不管经过多少年你再来看,他还是这样神采奕奕,而且不用墨、不用漆,原来这是在眼睛部位挖了两个孔,留下一个倒三角作为瞳孔的亮光,把光线运用得出神入化,使这双眼睛更有灵气,更有神韵,更加逼真。

这样笑口常开的形象是怎么来的呢?在五代时,有一个游方僧人,名契此,体形宽胖,常挺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肚子,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916)于奉化岳林寺东廊下入灭,临终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四句偈语,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他还有一偈:“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这一偈语反映了当时游方僧人的生活,青目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对待知己与俗人的典故,表明他不为人知的寂寞与孤独。契此的布袋成为一种宽厚、包容的象征。他强调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证得六度。

石碑上有一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他在幼年曾做过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仍不忘寺庙的生活,有一次游览山西广胜寺,在弥勒象前写下这副对子,劝戒大臣们要象弥勒一样,虽未成佛,没有佛位,却不争不闹。其实,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也被称为未来佛。

露天弥勒一侧,还置有六尊小石雕弥勒,很多游客朋友都喜欢在此照相留念,把笑容带回家。大肚弥勒寓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罗汉洞】

“罗汉洞”这三个字是金庸先生题写的。这个山洞以前叫蟠虎洞,您看它的形状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罗汉一词,是梵文译音,原称阿罗汉,佛教信徒修行的功夫不同,所以取得的成就也有上下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在大乘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是佛,然后是菩萨,再次是罗汉;在小乘佛教里面罗汉是最高的果位,成就最高。到这个境界后,可以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应受世人供养,也为众生作福田。

我国对五百罗汉的供奉,始于晋、兴于宋、盛于清,五百之说,来自印度,五百罗汉来历传说颇多,法华经上说是释迦牟尼的五百弟子,涅槃经上说是五百商人所化,还有五百大雁说,五百强盗说等等,众说纷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罗汉洞。这是个天然的山洞,为了继承和弘扬新昌大佛寺的石窟艺术,将这个天然的洞窟进行了加工、扩展,再由宁波宏托精雕工艺厂承制,并得到国家级雕塑大师等名家指导,依据地势构建了

1.1米至1.3米不等的五百罗汉。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大佛寺方丈悟道的塑像。有人提出,作为一个还生活在人世的僧人,何德何能和其他罗汉平起平坐?悟道法师出生于1920年,十四岁出家,博览释典,精通佛法,多次到国内外丛林讲经,深受佛教界敬重和推崇,因慕法师道德发心皈依的信徒数以万计。升坐为大佛寺方丈外,又身兼十七个寺院方丈或名誉方丈,现为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市佛教协会会长、市政协常委、县政协副主席,为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

贡献。法师14岁皈依佛门,一生至信因果,严持戒律,弘扬佛法,广作利益众生的事。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的,皆得成佛。所以以法师的修行成果有资格成为罗汉。而且,他坐了罗汉堂一席,对那些入了佛门但又六根不净、四大不空的僧人也是一种鞭策。再者,法师的手势意为迎客,作为大佛寺方丈,迎接宾客的到来,也体现了本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精神。

五百罗汉加上滴水观音、善才童子、龙女、悟道法师,一共五百零四尊塑像,取自佛经五百罗汉拜观音的典故,表达的主题是祥和、平等、民主、自由。

我国艺术价较高的五百罗汉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云南筇竹寺、汉阳归元寺等,而新昌大佛寺罗汉洞另有特色,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宗教造像和石窟艺术相结合,泥塑彩绘,洞窟飘海罗汉在全国也属罕见。而且其神形夸张而幽默,赋予动感和变化,不管人物手势、眼神、衣着、道具,无不精细逼真,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即近的庄严宝相,而成为可亲可爱、可近可敬的凡人世相了,让你感觉好象是面对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坐卧立跑,各行其事,有的谈天、有的论画、有的做买卖、有的奏乐,有济公、有达摩祖师、有王公贵族、有士农工商、医卜星相、贩夫走卒、有十八罗汉斗大鹏,有乞丐与公卿促膝谈心、有穿草鞋的与佩金玉的辩论不休,穿各式各样的衣裳、骑各种各样的坐骑,还有黑色人种、棕色人种、白色人种。根据禅宗的说法,佛法平等,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贤愚智慧,都有可能修成正果,人人皆可立地成佛。这种平等思想,对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无异是一种超脱,宗教的感化力和诱惑力在这里收到了更大的功效,这也是佛教发展史上一大改革,也是思想、精神上的一次大解放。

【千佛院】

千佛院古代称元化寺。经过天王殿缓步走上台阶,您会发现这里竹荫敝日,环境清幽,偶尔还能看到在古树佳木间跳跃着小松鼠。

跨入门槛,在我们眼前出现一大一小两个石窟,大窟高8.5米,约200平方米,在石窟壁上有1040个小格,每格雕有一尊小佛,高18公分;小窟高6米,约28平方米,与大窟相通,壁上石像有35尊;总计为1075尊佛像,千佛院由此而得名。它们分列在十大方格内,象征佛教地十方世界,万物归一,一切诸佛都在其中。和里面的大佛寺是一大一小,一多一少,相映成趣,并且它们都开凿于同一时期,即大佛寺建成后不久,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在山足建元化寺,即千佛院的前身。到了南朝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在天然的石窟上开凿了千尊小佛。可惜的是,到了文革时期,有很多佛像被毁了,残缺不全,尤其是大石窟左右两侧的高一公尺的护卫菩萨,也被砸去了大半。千佛岩石窟造像是我国南朝的重要遗迹,已收《中国百科全书》的《美术卷、石雕艺术全集》。我们知道,雕刻呢可以分为阴刻和阳雕,阳雕为了使雕刻的内容凸现出来,所以工艺更为复杂和细致,千佛院里佛像采用的都是阳雕手法,两尊护卫菩萨从残存的遗迹看,作将士形,立于莲台上,宝缯护肩,雕刻工艺细腻精湛,考古文物专家对这二尊浮雕极为重视,认为文物价值最高。已收进中日两国联合出版的《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在众神龛下塑金的十八罗汉是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时候,只有十六尊,据玄奘泽《法住记》,佛祖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济众生,五代时张玄、贯休二和尚,在十六罗汉后加画两个罗汉,后宋代苏轼又作》《赞十八罗汉》,故元代以后寺院多供奉十八罗汉,关于另两名罗汉说法不一,一说是降龙和伏虎;一说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

出了小石窟,在我们左边的彩绘海岛观音的群塑是八十年代由民间的一些善男信女自发募捐建造的。

【城隍庙】

一看见城隍庙,游人可能会有一个想法:城隍庙属于道教里的一位尊神,为什么会在寺院内存在?这是因为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历代帝王大多数都信仰道教,但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需要,经常同时利用几种宗教,祈求得到各路神佛仙人的保佑。汉化了的佛教也融入了儒家思想,道教语言,历代帝王对各个系统的宗教往往采取了兼收并蓄,一视同仁的态度,这就使各种宗教信仰并存,民间信奉杂神的原因。它打破城隍的神秘感,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在大佛寺景区里看见城隍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城隍庙原来在县城西门内,今文化馆所在地,由于旧城改造搬迁到这里。1999年11月由新昌县人民政府公布城隍庙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为明清建筑。

一进庙宇,可看到右侧有一排石雕文物,这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吕光洵墓前之物,有文武官员,石羊、石马,1987年从本县儒岙里赵村移来。后面的照壁参照清代关帝庙照壁的一部分重建。庙宇左侧有石狮子一对,是从明朝正德年间兵部尚书何鉴宅前牌坊及其儿子何宇墓前牌坊出土移来于此。何鉴为官期间,刚正不阿,除贪官酷吏,又为新昌人民做了十件实事,当时县人立祠堂歌颂其“十德”。因为城隍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各地都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立为当地的城隍,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

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是三国时吴国芜湖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影响渐大。唐代开始就在加封城隍爵位之举,明代是城隍祭祀最盛行的时代。

正殿正中为城隍,左侧分别是华佗,送子娘娘,长人司,财帛司及衙役,右边分别是三官及新江司,高昌司及衙役,三官为道教大神,如果想求功名宝贵,延年益寿,可拜手拿如意的天官,即民间的福神紫微大帝;如果想免去罪孽,则拜拿书的地官清灵大帝,如欲消灾免难,可拜解厄水官谷大帝。殿后为城隍夫人及侍女。 这里还有一尊木雕城隍及一尊木雕城隍夫人,是为了抬出去出巡用的,旧时城隍出巡时队伍浩浩荡荡,其仪仗与县官出巡一样,还有许多民间杂要,唱大戏,和尚诵经,道士念咒,锣鼓齐鸣,十分热闹。

后殿为阎王殿,供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及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正殿有联曰: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作事若无天理三更半夜难逃我铁练钢叉。这就告诉人们说,如果你暗地里做了坏事,即使逃脱了官府的耳目,也逃脱不了冥府阎王的审判。

这些都是传说,它的本意也就是要叫大家做人要以善为本,要遵守道德。

【般若谷】

般若谷景点原为明代采石场。始建于2001年2月,由东南大学负责设计,一期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六亩。这是一个以溪流、山林等自然环境为载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融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景点。

般若(bo re),系梵文音译,即大智大慧,般若,就其内容而言,是说修养到一定高的境界就能升华到一个物我两忘的“空”字。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概括起来是从环境、心境两个方面来看世界万物的。“般若谷”三个字为贺敬之所题。

首先看到的是汉白玉经幢,是这个景点的标志性建筑,高9米,柱上镌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259个字,正前方一飞瀑从天而降,落差约为50米,共分七级,它象征了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禅源“二字为赵朴初所题,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在大佛寺修禅53年,比达摩祖师到少室山“面壁”至少早一百多年。大佛寺在东晋时“般若学”、“禅学”并重,称之为“禅源”也理所当然。我们往入口处走走,左边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像,脚踩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地之间,唯我独尊”,背景为九龙喷浴,释迦牟尼出生像象征了佛教的起源。右边是释迦牟尼在菩堤树下成道的线雕图案。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印度毗罗迦卫国净饭王太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深感人间痛苦,为解开其中奥秘,29岁出家修行,六年后在一棵菩堤树下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他一生传法45年,80岁圆寂。成道像象征了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现在,我们沿台阶往上走,非常陡,象征了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要经历的种种困难坎坷。前面看到的是第二级瀑布,其声如雷,气势磅礴,对面是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景点,山因水而温柔,水因山而妩媚,山水相依,和谐生动!拾级而下,正前方是一幅12米、高25米宽的石壁浮雕像,画面场景为南朝时期大批高僧名士云集剡中(今新昌),研究佛教般若学,还有昙光开山、支竺遗风、三生圣迹、智者圆寂等典故,这是一幅佛教中国化的巨型历史画卷,示意了佛教在中国的立足,也体现了新昌在佛学史上的地位。再往隧道走,中间有一石室,曰“光华世界”,中间为两尊毗卢遮那佛,四面是镜子,金碧辉煌,“光华世界”示意了佛教在中国的发扬光大。出隧道,迎面是20米高的鳌鱼观音像,与前后两个石窟相互串连,后面还有石窟,内有是文殊菩萨,今后还要在周边雕凿普贤、地藏王菩萨。我国有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四大菩萨的道场,这四大菩萨象征了佛教在我国的普及。

般若谷内瀑布、池水、石阶、隧道、地宫连成一线,在石壁上分别以线雕、浮雕、深雕、圆雕、彩绘等手法展示了石窟艺术,又以各种雕像叙述了一部佛教发展史。布局绝妙,喻意深刻,是当代新景点的典范之作,有“江南敦煌”、“地下佛国”之美誉。

【佛心广场】

佛心广场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北面石壁上有一个国内少见的巨大的“佛”字,高20米,宽13.5米,顶天立地,蔚为壮观,是弘一法师的字放大而成。佛字下面还有一个用石头堆放的“心”字。寓“心即佛”的哲理,修行首先要修心,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心无邪思, 意无邪念, 即常可自在; 心正则邪不侵。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要少一些嗔心、贪心、怨心,多一些爱心、同情心、宽容心。

广场旁照壁上刻的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写的诗《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这是孟浩然在考进士落第后,四处游水玩水,慕名来大佛寺礼拜大佛,有感而发所写的。书法为当代书法家朱关田的手迹。对面有“古井亭”,重檐平顶,照壁上又有一诗,是唐代诗

篇四:新昌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

景点概况

大佛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约300米处还有一小刹名“千佛院”,院内有佛千尊,每尊长约7寸,宽近5寸,排列整齐,个个神采飞逸,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无穷智慧与高度的艺术水平。 新昌大佛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大佛寺在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佛寺建寺历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中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之一。新昌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45年,高僧昙光为领略浙东的奇山异水,尤其受当时杰出的高僧竺道潜和支遁归隐浙东的影响,慕名来到石城山。昙光栖于石室,草建“隐岳寺”,这就有了新昌大佛寺的开始。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新昌大佛寺,位于浙江新昌城西南明山中。这里山清水秀,岩石嶙峋,古树苍苍,飞瀑泱泱,曲涧微转,幽洞深邃,是风景幽奇的旅游胜地。景区总面积共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区、十里潜溪景区、南岩寺景区三部分组成。

新昌大佛景区

大佛寺景区离县城西南0.5公里,创始于东晋永和初年(公元345年)共有景点165个,其中人文景点45个,自然景观120个,为中国汉族地区142个重点开放的寺院之一。这里群山环抱,奇岩突兀,亭台楼阁环布,古树修篁,故大佛寺又有“石城古刹”之称。寺内依山崖开凿30年的石弥勒佛像,南朝文学家刘勰誉之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旷代之鸿作”,后世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沿途有锯解岩、誉为“江南敦煌石窟”的千佛岩、放生池、隐岳洞、晋昙光舍利塔、隋智者大师法塔(为纪念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而建)、朱子亭(朱熹于此著书立说)、朱梅、硅化石(又名木化石,距今已有1亿5千年历史),石门幽谷、磨崖石刻等景观。在大佛寺入口处,以大佛寺为依托,突出佛教文化内涵,气势磅礴的中国大佛城已开业,这又是一处好景观。

大佛寺里最负盛名的文物是石雕弥勒

大佛。据《新昌县志》记载,大佛开凿于南北朝时齐梁年间(约486一J516年),前后营造30余年。据1984年有关部门测算,佛座高1.9l米,佛身高13.74米,佛头高4.87米,耳长

2.7米,两膝相距1016米。此佛像是中国江南第一大佛,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大佛相媲美,目前仍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尊石雕大佛之一。

石弥勒像不仅以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著称于世,而且在佛教造像艺术上也独具特色。石像盘膝而坐;面容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端庄慈祥。额部宽阔,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顶有螺髻。身披架裟;中胸袒露,衣着绉招,自然流畅。身段秀丽,体态匀称,给人一种超脱、庄严的感觉。

在造像上作了两个艺术处理:一是适度地放大头部,处理好视差关系,使人们仰视大佛时,毫无比例失调之感,反面感到佛像比例协调,佛面容亲近真实。另一个巧妙的创造是凿成穴代替眼珠,使观瞻者不论从哪一角度仰视,均有与佛陀目相接之感。

新昌大佛寺

[1]

大佛寺开山和尚是东晋名僧昙光。昙光是江苏昆山人,自幼出家,拜访名师,钻研佛学,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僧人。东晋永和(345-356年)初年,县光漫游江左,宿石城山下,见这里古木参天,石壁千仞,青藤绕石,环境十分清幽,就在这里劈荆斩棘,在山洞里修行。 南齐永明(483-493年)年间,僧护来到石城山隐岳寺,做了隐岳寺的住持。他见寺北有青壁干余尺,每至其下,“闻管弦声或发光怪”,决心就壁刻成佛像。石壁坚硬,进展慢,至齐建武年间(494-498年),僧护圆寂时,只粗粗凿出头部形象。其弟子僧淑等继其业,因“资力莫由”而停工。

梁天监十二年(513年),齐梁时代名僧僧祐受建安王萧伟之邀,专程来到隐岳寺主持凿刻石佛的工程。僧祐(445-718年)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雕刻家。

僧祐来到隐岳寺,见僧护和僧淑所凿的石佛“失在浮浅”,于是再次招集工匠,“大事更张,因旧功铲入五丈”,“扪虚梯汉,构立栈道,状奇肱之飞车,类仙腹之悬阁,高张图范”,前雕刻四年,造成极精美的石弥勒佛坐像。南朝梁著名文学论批评家刘勰,特为之作了2200多字的《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赞誉这座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这座“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是经过僧护、僧淑、僧祐三人相继建造而成的,主体工程的设

计和完成者是僧祐。在大佛寺大雄宝殿的三层楼阁上,立有“三生圣迹”的匾额,就是指这三位法师楔而不舍地雕凿石佛的历史。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唐会昌五年(845年),石城建瑞像阁三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石城寺遭火焚。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钱八千万,起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余间,赐寺名为“瑞像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奉沼改瑞像寺为宝相寺。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毗卢阁,三层五极,高十三丈五尺,改寺名为毗卢阁。后道兵燹,殿堂均毁,唯十丈金身石弥勒佛像独存。清朝末年,重建五层高阁,重装大佛及罗汉像。1925年,在寺门口立碑,上书“大佛寺”。至此,寺庙改称大佛寺,沿用至今。

大佛寺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还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建筑,此外还有朱子题字、隐岳洞、无量桥、放生池、龟化石,回音壁、米萧所书“面壁”题刻、古银杏、解开岩、仙客岩、七雨头、月峡等风景名胜。附近还有南岩寺、任公子钓台、化云洞、蝙蝠庵、十里潜溪、石屏幽谷、一线飞瀑、天烛万松、七盘胜景等。

千佛院又称千佛岩,为天然溶洞;内塑海岛观音像,岩壁上分布着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开凿的1040余尊佛像。这些佛像高仅数寸,工艺精致,栩栩如生,与大佛一样,是中国早期南方石窟艺术的瑰宝,是研究南朝齐梁间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史料。

智者法塔是天台山国清寺开山祖师智顗的衣钵塔。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智顗法师应诏进京,路经新昌石城寺(今大佛寺)讲演佛法,随即圆寂,建“智者大师法塔”。现在的塔是1983年重建。

朱子亭为宋朝思想家朱熹建。朱熹曾在此著书立说。亭旁有摩崖石刻“天柱屹然”四字。朱熹自书一联曰:“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世圣贤心。”

大佛寺被列为浙江省省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后,又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每天前来参观游览、朝山拜佛的游人香客络绎不绝,人们无不赞叹这座鸿姿巨佛和周围的幽美的景色。

编辑本段宗教地位

大佛寺作为石窟艺术造像在外很有名气,但大佛寺在佛学研究与传播方面的历史贡献长期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人们在重新认识新昌与新昌大佛寺在宗教界地位时,我们不能不再次提到高僧竺道潜与支遁。竺、支二人在当时的佛教界已经很有名气,由于他们在浙东新昌一带定居后,又有东晋十八高僧中的于法兰、于法开、于道邃等相继到来,因此又吸引了当时的大批名流来此共同探讨佛教,于法兰还在大佛寺的山门外建造“千佛院”的前身“元化寺”。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探讨的结果表明,昙光到新昌石城时,佛教传入中国不过150年,由于多位高僧在此研究与传播佛法,使当时的新昌大佛寺俨然成了全国的佛教研究基地,并由此在浙东一带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六家七宗”。众多高僧与名士在新昌的活动将中国的佛教学研究推向了高潮,并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向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传播与渗透,这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佛教界将新昌大佛寺作为佛教圣地的最主要理由。 编辑本段造像艺术

大佛寺的辉煌历史与在佛学发展中的地位,旅游者可以通过专门书籍与导游人员的口述中获知,而大佛寺的造像艺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是任何文字与语言难以完全表述的,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时,才能体会其中之奥妙。大佛宝像坐落在石城山仙髻岩的一穴石窟之内,石窟之外有建筑宏伟的大雄宝殿。殿外流水淙淙,殿内香雾缭绕,是大佛寺的核心区域。不管出自何种目的造访大佛金身,不管你有无最充分的思想准备,只要一跨入大殿之门,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震慑。宝像庄严,慈眉善目,甚至于微笑着凝视每个“凡

大佛寺

夫俗子”,但谁也避免不了这种感受。大佛造像座高2米,身高13.74米,头部高4.8米,耳长2.8米,鼻长1.48米。整个造像比例协调,充分考虑了人们观赏的视角,被学界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

说起大佛的来历,还得交代佛像的打造经过。据记载,南齐永明四年(486年),石城山来了一位叫僧护的和尚。相传僧护常见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于是他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巨型弥勒佛大像。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只成造像的面幞,临终前仍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后来僧淑续凿,但也没有成功。直到梁天监六年(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当时最著名和尚僧佑到此主持续凿工程。在僧佑的计算和指挥之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名扬天下,从此开始了真正大佛寺的历史。由于凿刻大佛的传奇故事,人们也称大佛为“三生圣迹”。大佛寺的开凿年代与规模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相近,比四川乐山大佛早200多年。

编辑本段景点分布

千佛禅院

千佛禅院位于大佛寺西北约300米,紧邻大佛寺的外山门,是除大佛之外的另一处石窑造像。因石窟内佛像总数超过一千,故名千佛禅院,俗称千佛岩。千佛岩,佛像确有千尊以上,据统计,石窑内共有佛像1075座,大的有1米之多,小的仅数寸。千佛禅院前身是高僧于法兰创建的元化寺,成寺于公元345—356年,可见千佛岩的造像早于大佛。南朝时,南方很少有石窑造像,因此位于新昌石城山的千佛岩就显得异常珍贵。千佛禅院在“文革”时曾遭受损坏,但大多得到了保留,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古代石窟造像艺术建筑。 放生池

放生池在大佛寺外山门内。大佛寺的放生池非但是一般佛教寺庙中的固有建筑,在新昌大佛寺更有平添景色的妙用。不管是香客还是游客,一进入外山门,就会被两处清澈的水池所吸引,水面映照着两面青山、四面绿树,佛门净地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生池南面岩壁“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其中“放生池”

[2]

三字为钱思廉所书。智者大师纪念塔建在两放生池间的山坡上,为纪念智者大师智顗而建。智顗为隋唐间中国佛教大家天台宗的创始人,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应晋王杨广之请,自天台赴扬州,途经石城寺。因病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圆寂于此,后移葬天台山塔头寺,在圆寂处建有衣钵纪念塔。因天台宗在日本流传甚广,新昌大佛寺也就成了日本游客经常观瞻朝拜之地。

锯解岩

锯解岩,俗称锯开岩,在山门外公路右侧,是一块高4米多的巨石,稍加留意即能看到。此岩中间有一缝,如刀劈一般,相传是两位仙人用稻草绳锯开,以启示开凿大佛之人能锲而不舍。游客可以看到放生池旁的木化石,和景区内木化石园中陈列的同出一个地方,即新昌镜岭镇的安溪村。木化石园是近几年新昌旅游

大佛寺

管理部门为游客参观方便,从安溪村移放至此,具有研究地质变化的科学价值。生成于1.5亿年前的木化石,或高或低,或粗或细,起落有致地安排在景区之内,为大佛寺增加了历史和科学的氛围。

般若谷

般若谷是利用石城山一处山谷的采石场建筑而成,设计者利用遗址的地势,巧妙地安排了佛教发展历史展示。以流动的瀑布形式增加大佛寺境内的动感,以佛的世界强调大佛寺佛教文化的气氛。在木化石园附近的一处山谷,是大佛寺近期增加的五百罗汉堂,众罗汉或坐或立,均布置在山腰的一处山洞之中。山洞对面还有以整个山头为一尊的大肚罗汉,形象逼真,神态生动,也是游客必定光顾的地点之一。

大佛寺已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但非常有序地散建在不大的山谷之中,如果没有景区入口处大佛城的渲染,紧邻繁华闹市的大佛寺,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繁华与宁静,巨大与微小均被巧妙地统一在石城山的山谷之中,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兼胜,这可能就是大佛寺始终保持香火旺盛的秘笈所在。游览大佛寺如得宽余,建议围绕大佛寺上四周山顶略作观赏,那是一种与穿梭在庙宇之间、沉浸在佛教氛围中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不仅往下可以见到红、黄、黑等不同颜色组成的飞檐翘角建筑若隐若现,通道围墙迂回曲折,池水似镜倒映着披绿的青山层次丰富,而且你所在的山野,到处是古树野花。尤其在秋日,枫叶飞红,野菊吐黄,一派秋日春光。

射雕村

“射雕村”三字,这是金庸先生的手笔。走过一段石板路,就是“牛家村”,村口这一射雕英雄青铜像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重达3吨,底座为花岗岩,这雕像也没特指谁,是《射》剧中的英雄郭靖?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还是我们身旁的英雄呢?……前面这个由土墙构筑的亭是一个瞭望台,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金兵和官兵来骚扰时,村民登上亭子,可远远看到而报警。

走在牛家村的街道上,左边是曲三酒店,右边是街面店铺,牛家村的两位人物郭啸天和杨铁心经常到这个酒店喝酒,酒店老板曲三是个跛子,是东邪黄药师的弟子。走过小石桥是

篇五:新昌大佛寺游记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季节。城市的四季变换更多要靠人们的穿着来分辨,而郊外的四季变换则要靠大自然的穿着来分辨。在和煦的阳光下,郊外一片青色。在醉人的绿色中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和金色的阳光交相辉映。

此次旅行选择了著名的新昌大佛,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我虽然不是佛教徒,可是也算知道一些佛教圣地,如普陀山、九华山之类,既然新昌大佛如此闻名于天下,看来这次旅途应该会不虚此行。大佛寺,位于浙江新昌城南不到一公里的石城山中,因寺内供有江南第一大佛,故名为大佛寺。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经是我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之一。李白到此后曾写过一首诗曰:

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僧向云根老,泉从石缝流。

寒钟鸣远汉,瑞象出层楼。至此看无厌,天台觉懒游。

进景区大门,行不多久右拐便有一石林,三十多株高大的硅化木,沿着缓缓向上的小路傲立在游客面前。这些硅化木都是从新昌各地收集到一起的,它们色泽黑褐,纹理清晰,如石如木,据说这些硅化木已有一亿年的历史。它们和周围的奇崖怪石一起组成天然奇景,倒也令游客大开眼界。

出硅化木石林继续向前,左首悬崖处有一石窟,谓之卧佛殿,我们沿着栈道拾阶而上,不多时,即登卧佛殿。释迦牟尼躺在须弥莲花宝座之上,佛身长37米,高9米,依石窟岩体雕刻而成。佛像面如满月,眼睑微垂,右手枕于头部,左手自然合于身侧,全身部位匀称,体态自如,神情安详,展示出释迦牟尼圆寂的艺术神韵。据说卧佛殿始建于2003年11月,投资3000多万元,历时三年才建成与游客见面,号称亚洲第一卧佛。

站在殿前可凭栏远眺,露天弥勒遥遥在望,举目望去,青山连绵,碧水如镜,黛瓦黄墙坐落于翠绿之中,一缕祥光隐隐笼罩在庙宇之上,令人俗念全无。

卧佛殿四周绿荫绕抱,殿前的镜湖,清澈见底,群鱼遨游,湖上雕栏石桥,开阔的草坪上种植了名花异木,构成融佛、水、景一体的旅游休闲佳处。

出了卧佛殿,依然沿着原路而下,不多时来到佛心广场,所谓佛心广场只是因为一个“佛”字和一个“心”字。

只见峭壁上镌刻着高达20米一个的“佛”字,这乃是弘一大师手迹。“佛”字岩前建了一个莲花喷水池,晶莹的泉水从汉白玉雕成的莲心中喷出,洒下一片宁静和清新。

继续向前就看到了大佛寺的山门,这里才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大佛寺,一路山清水秀,芳草萋萋,鲜花绽放,古树参天。寺庙坐落于山谷之中,远远望去庙宇庄严肃穆,香烟缭绕。耳畔不时传来阵阵钟鼓声,夹杂有颂念佛经之声,使人虽未见到佛像却已经对大佛肃然起敬了。

寺庙前有很大一潭放生池,池水清而见底,微波不澜。一条条红色锦鱼畅游池中,仿佛青草地里那一朵朵红色野花。

进入寺庙,鹅卵石台阶路贯穿在明黄色的院墙中,两旁有粗大的银杏树,遮天蔽日,仿佛巨大的罗伞笼罩大地。

大佛寺院周围峻崖穿云,峭壁如削;寺内亭台楼阁,相映成趣,秀树名木,触目皆是。沿着青石小径缓缓前行,右侧就是大雄宝殿,可是端坐其上的却并不是佛祖释迦牟尼,而是佛祖的大弟子弥勒佛。怪不得大雄宝殿西面有一处摩崖石刻,米芾题字“面壁”二字,却不是让僧侣游人在此面壁思过,而是让弥勒佛面壁悔错。因为他居然把大雄宝殿据为己有,安然上座,置佛主释加牟尼于何地?当然这里的大雄宝殿也因此而比地面矮了几尺。人家是拾阶而上进大雄宝殿,这里却是拾阶而下进大雄宝殿。

这里的弥勒雕像乃是依山开凿的弥勒石窟造像,整个大佛与山体连成一体,虽然历尽了1600多年沧桑,而佛依然宝相庄严,婉雅俊逸。

一尊石弥勒大佛端坐在悬崖峭壁中的石窟内,倚岩凿成,正面佛座高2米,身高13.74米,其中头高4.8米, 耳长2.8米,两膝相距10.6米。是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遗迹,被誉

为“江南第一大佛”。佛像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历史之悠久,令人叹为观至。龛外殿阁,为清代晚期重建,建国以后八十年代大修,殿倚崖作势,靠窟构殿,五层殿阁倚锲仙髻岩前,佛龛共大殿浑然一体。

可见,大佛寺的开凿年代与规模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相近,比四川乐山大佛则早了200多年。著名的文学家刘勰为它写了长达2000多字的碑记,誉之为大梁王朝的“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极尽赞美之词。

新昌大佛寺之文亦堪称一奇。大雄宝殿五层高阁,最高一层匾额系颜真卿所题“逍遥楼”。第四层为僧莲根书的“弥勒洞天”。第二层为经学大师俞樾写的“大雄宝殿”。对这几块匾额上的文字,不少游客往往感到不解。这“逍遥楼”,似乎是道家养性谈玄的所在,应和佛家无缘;“弥勒洞天”更可奇,弥勒为佛家,怎么居道家之“洞天”呢?而“大雄宝殿”,供奉的该是佛祖释迦牟尼。而弥勒身为佛祖的弟子,怎能直书为“大雄”?

实际上,中国的儒、佛、道互相取舍,三教汇合,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思想文化艺术。书法家们的题字正好表明了各自侧重不同的宗教观点。因此,大佛寺匾额上的文字,实属“佛玄同流”的产物。后有大佛寺的法师释疑破天机:弥勒也称自在佛,既自在,当逍遥。下生佛也好,现世佛也罢,洞天也坐得,大雄宝殿也坐得。妙论。

旅游审美的三个层次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我的游记属于悦神悦志,因为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其中的美景,感受到了美感形态,达到了赏心悦目的效果。另外,体会到了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升华,比如欣赏沿路风景,我感到的不只是花草、树木、大佛,而是一种悠然自得、活鲜洒脱的情思意趣; 最后,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这种美感形态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高度和谐统一。如在游览过程中,唤起我的怀古之情和热爱大自然之情,给我以民族自豪感、崇高的使命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人的智慧的结晶。

新昌大佛寺参观完毕了,跟着集体参观总是走马观花,不及细看。虽如此,大佛寺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最难忘的莫过于大佛的巍峨庞大,整个大佛与山体连成一体,虽然历尽了1600多年沧桑,而佛依然宝相庄严,婉雅俊逸。没有过多的人工雕饰,而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交相辉映,我似乎明白了,美丽其实更源自于自然。在回程途中,车窗外还是那条山路,展现在我眼前的还是来时的景色,可是不知怎么,这些在来时还被我认为是破烂景色的河流和群山,此时却有一番不同的景象。那依然混浊的河水在我眼里却像是夹杂着沙粒的历史长河;那淤泥中的杂草在我眼里?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鹩凶磐缜康纳Γ荒瞧坡グ芮椒路鹪谒咚底乓欢伪沟墓适拢荒腔纳揭傲肷霞钢旯率饕卜路鸶嫠呶颐钦馍揭灿辛樾缘摹?/p>

借用一句俗到不能在俗的广告语来形容,那就是“自然就是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