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叩响命运的门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7:44 作文素材
叩响命运的门读后感作文素材

篇一:《叩响命运的门》读后感 马骏

《叩响命运的门》有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将人类已有的知识,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样人类的知识才能够越积累越多。从小一些的视角,做老师,做教育,也是陪伴孩子成长。有太多父母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有太多的孩子被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前程所以做老师,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以更健康更适合他们的方式成长老师,是守护希望的人。

选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候的考虑》

【德】卡尔·马克思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文章选自马克思17岁时所写的中学论文。职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选择。选择职业,不仅是选择一种谋生的方式,选择我们以后的生活,更是选择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马克思如是说道。

一个青年或者说一个学生,当他有了自己的职业梦想,而且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将它实现,这是件多么令人鼓舞的事情!

每天走进学校的时候,学生和教师都希望变成更好的人教书是我所选择的职业。我信任那些学生和教师,我热爱为他们而设计的教书工作,我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我对自己的评判是我做得挺好。教书意味着在城市的学校建筑里,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决定忠诚地作为学生和教师一起度过每一天。这样的激情与参加教堂或庙宇的宗教活动很相似。每天走进学校的时候,学生和教师都希望变成更好的人。我决定把在这些城市学校里工作的原因写下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要涉足这场智力上、政治上和精神上的斗争。

我是自己选择做这份工作的,我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而且就像艾略特诗中写的那样,“这样的开始昭示了这样的结局”,那么我是怎样开始教书的?为什么要一直教书?

我无时无刻不在为教学而努力。我决定教书的部分原因是我的性格和家庭经历——我的信仰、情感和道德准则。我的性格和我的父母的因素部分地解释了我为何会选择教书,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但不是全部。例如,我父亲相信语言的力量和美感,他认为人们有开发自己思维的任务,还有要为社会平等而努力的义务。因此,要写下我为何选择教书,就有必要提到将我带到教学中的家庭影响,以及在学校与学生、同事相处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充实感,包括放学之后的时光和凌晨4点——我无时无刻不在为教学而努力,这样我才会感

觉到自己选择这份职业是成功的。在这一刻的相遇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做他们的教师的那种快乐和特权。

教书让我终此一生都能满足自己是有用的、是被感谢的那种心理需求。当我在某个路口听到车上有以前的学生喊我“马先生”的时候,或者是有学生到学校来看我的时候,我都觉得很高兴。当我在地铁里遇到我的学生或者在商店里看到他们在购物或工作的时候,我会很高兴。最重要的是,他们认出了我,还跟我打招呼了:他们有那种叫我的名字并和我一起待一会儿的意愿。遇到从前的学生让我感到自己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们记得我关心他们,我尊重他们的身份认同和聪明才智、他们的希望和困境。在这一刻的相遇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做他们的教师的那种快乐和特权。

作为一名和学生家长年龄相近的成年人,当我想找到最快捷最直接的指导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时候,甚至当我怀疑学习的传承方式的时候,我会意识到自己是一名教师。例如,就像婴儿牙牙学语一样,学生也需要了解那些解释世界名称的定义。这部分的教师工作就是伊甸园里的命名日,而我就是亚当。我必须对学生和家长尽到自己的责任,教学生那些他们出生的文化中已经既定的名目,教他们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生长需要用到的语言。然后他们的责任就是要去决定,这些名称是否能够表达文化所传达的意义。与学生和教师在一起工作,让我深入地投身于他们当中,去发现和表达他们的声音(让他们自己

发现或者是我来提炼),然后我们检验这些言语,看是否对他们自己和他人真实有效。

我想帮助那些年轻人度过紊乱的这几年,成长会是艰辛的,青少年的人生中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开端。成为一个独立的,能够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都有意义的人,这对我来说也是很艰难的,所以我想帮助那些年轻人度过紊乱的这几年。与此类似地,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也是一项很艰辛的工作?

篇二:《态度决定命运》读后感

《态度决定命运》读后感

态度决定命运,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危言耸听。在读《态度决定命运》之前我也不怎么相信,也不理解态度是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结合自己生活学习的中的情况,再看看身边人们以及其他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喜怒哀乐、成败与否等等一切都决定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态度。

可能你很有能力、有过人之处、高学历、广见识、深思想。但是你并没有因为这些东西让你的人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你是否去想过这是为什么,你会不会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会不会因此让你从此而对人生失去信心,让你在命运面前而束手就擒,对生活充满抱怨。读了《态度决定命运》,让我明白,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心态改变,态度随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便会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改变!”。你以一个怎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决定着这件事情处理的最终结果。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不敬人意的事情。如做一道数学题,因为太难,而不愿意继续思考。

《态度决定命运》宣扬的本质与核心理念是: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在正确的态度指引下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一个人的态度并非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调整和不断完善的。态度是一种思想,正确的、积极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神。积极的态度就好像催化剂、润滑油,而且必不可少,可以加速反应或是顺利进行。若心中有积极的态度,我们才能把自身拥有的所有特长、技能最大限度的合理

综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我们超越一切困难,在困难面前一样可以保持冷静的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以困难为前进的基石,迎难而上,最终获得成功。当我们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经历无数次的考验之后,我们便拥有了坚定的信心和毅力,信心和毅力坚定的过程,便是态度完善的过程。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很愉快的生活,每天都有一个好的心情,事业有成,赚到更多的钱......有的人忙碌一生却只能维持生活甚至更加困难。当你具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之后,这些目标的实现,就不会再那么的困难,即便是失败了,也不会因此而沮丧。

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是因为你有多高的智力、多好的家庭背景、更不是你的运气有多么好。一个人的态度从出生就在开始形成,是在身边的人和事、人际关系、身体素质、教育、自我认识中;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当中去培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中,在不断变化过程中逐渐完善。科学家孜孜不倦的专研是一种态度,教师默默无闻的教导学生是一种态度,农民辛勤的劳动是一种态度;然而也有些不法分子,丧尽天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是一种态度的结果。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专注且重复的做着一样的事情,为什么他们愿意年如一日的做着无限循环的事情,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随时都在发生,偶尔也会有些惊天动地的事迹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大家都是人,却做着不一样的事,走不一样的路,却有不一样的命运。这难道不是态度决定的吗?

通过这本书,我对态度的理解是学会感激,感激失败、感激对手、

感激困难,正因为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才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给自己更准确的定位,找个属于自己的处事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但是这些的实现,必须要知道,都源于我们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掌握自己命运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本身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书中这么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真正的成功者不仅是因为它具有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他具有更为宝贵的资本,永远不会过时、不会丢失、持久有效的资本,那就是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某种角度来看,态度决定着我们工作顺利进行、愉快的生活、美满的爱情、人际关系的建立,甚至是人生的高度。因此,态度决定命运。

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人只要几个月、有些人需要几年,有些人甚至用一生去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态度。用持之以恒去培养自己的积极态度,便是命运成败的最佳途径。

篇三:2014-03-23-陈维哲-叩响命运之门2

亲其师,信其道

华侨中学班 陈维哲

《叩响命运的门》有一篇《三则故事》,其中第二则故事是《不可饶恕》,包括三个小故事,其中第三个小故事讲的是:

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初的期末考试中开除了7名作弊学生,其中有3名是应届毕业生。读了4年大学,仅仅是一次考试作弊就被勒令退学。这个规定,从没饶恕过任何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不守诚信的现象随处可见。上车买票,借书还书,考试自律,在平凡不过的事了,可总是有人选择犯错。社会的规则要让这样没有信誉的人失去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生活寸步难行,因为对这样的行为不可饶恕。

诚信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老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尤为重要。只有学生相信我们,才会愿意和我们坦诚相见;只有我们相信学生了,才能大胆地放手。在我的教育人生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去年,几个学科班长同时向我反映一个同学小测成绩下降很快,学科班长想主动辅导他,却被他拒绝。由于期末临近,工作比较忙,就约这位同学当天傍晚六点半到年段室找我。快六点半了,我匆匆骑上电动车往学校赶,不小心被小车撞了,我反应敏捷,迅速跳开,还是被小车的冲击力撞倒在地上,电动车几乎散架了,但人只是擦破了皮。开车驾驶员是个新手,想送我去医院检查,但我自己感觉没有多大事,心里想不能让学生久等,我就立马骑上了吱喳作响的电动车赶到学校,刚好跟那位同学前后脚跟进年段室。跟学生的谈话很顺利,很愉快。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我把他送出年段室。第二天上午上班,我发现我的办公桌上有我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才知道是昨天和我聊天的学生写的,他说:“老师知道你昨天受伤了,我很难受也很自责,我就想告诉老师你昨天我承诺的事我一定做到,请老师看我今后的表现。”果不其然,那次以后这名同学变得更认真了,学习也有了较好的进步。

这个故事提醒着,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承诺都应该做到;当然也要求学生也能做个信守承诺的人。

我班有一个学生考试作弊,这件事,在同学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把《叩响命运的门》的《不可饶恕》这篇文章推荐给她看,并要求写篇读后感。文章,她读了;读书感,她也写了,其中这样写道:“我也有过这样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一次无人监考的历史闭卷考试,许多人都没有复习。我偶然听见有些人猥琐地说:‘要不要help each other(互相帮助)?’意思是作弊,我脑子就开始坏想:作弊?作弊!对啊!反正没老师监考,我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我事先把问题

案藏在垫板下。可能是没有经验吧,一不小心就被坐在我后面的中队长看见了:‘你在干嘛?’顿时,班上五十双疑惑的眼光对着我,接着便投来一种鄙视的目光。《不可饶恕》的故事,我一辈子都会记住,只有不可饶恕自己的作弊行为,才能做一个诚实做人、老实做事的好学生。”看着学生发自肺腑之言的来信,我会心地笑了。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是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没有爱,没有诚信的师生关系,教师何来幸福?教坛何谈神圣?

篇四:细节决定命运读后感

细节决定命运读后感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性格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在细节决定命运一文中,正是由于刘立荣和李盛两个人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两人不同的命运,一个人凭着做事细心,踏实肯干的性格,20年后身价,身价20亿,而另一个人由于马马虎虎,浮躁,尽管有些小聪明但是却月薪5000,从而我们不难得出一个道理,细节对于我们的生活很重要。

细节决定命运一文的精神主旨与我公司注重细节的企业文化不谋而合。我公司把注重细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可见公司领导者对于细节决定命运的深刻领悟,力在发挥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积极引导作用。口号是一方面,企业文化重要的是精髓能够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发挥其感召作用,让员工产生归属感,潜移默化影响员工的行动,督促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注重细节,把工作做好。注重细节最主要的是在于执行中,如果员工不执行,那么不会发挥其实际效力。回顾细节决定命运一文,我把如何注重细节归纳为以下两大点:

一、 在生活上注重细节 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

人生如棋盘,文中刘立荣在下棋方面注重细节,善于归纳思考,棋艺不断进步。做兼职卖牛奶和面包,出门前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生意”总是很好,并且他的注重细节的良好品质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自己的好朋友注重细节,学习成绩很优秀。对于企业而言,注重细节,不仅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也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当职工以整洁的仪容接待客户时,首先从直观上便可以吸引客户的眼球,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因而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以干净整洁的外表示人,不断思考,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

二、在工作上注重细节 提升自身能力 促进个人发展

在找工作时,刘立荣和李盛的简历都弄湿了,但是刘立荣却把湿简历压干,弄整洁,和简历一团糟的李盛形成鲜明对比,得到了副总的青睐,从他的对待简

历的态度上,副总看到了他对工作的态度,因而刘立荣很顺利的被录用。正可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正因为刘立荣这种做事的态度以及敢闯的性格才会造就了以后的一步步攀升,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深刻领悟公司注重细节的企业文化,立足本职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好。

在设计图纸时,刘立荣不仅力求完美无瑕疵,重新誊写,把图纸弄的干净整洁,让人一目了然,并得到技术主管的赏识,这启示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从各方面注重细节,比如文件存档,写文件、制表格时应该讲究清晰明了、无差错,能让领导从直观上感知,从而给领导留下良好印象。

在接待客户上,刘立荣从小细节处罚,他深知让顾客满意,便可以给公司增加效益。投客户之所好,从而为客户买票买靠近窗户的位置,让客户可以观赏窗外风景,一个小细节感动了客户,为公司赢得利益。

篇五:读后感

如果我们的眼睛里有星星 ——读《叩响命运的大门》的随笔小记总集

324 斯梓杨

人文素养,是这本书强调的一个大卖点,虽然说也许用卖点这个词,有些玷污了马老师的纯洁,是的,在我看来,他是个很纯洁的人,他的愿望,和他的文字都是。也许是因为时代的物质化或者我们真的精神缺失,能一心推崇人文的人,是多么纯洁。不过也许是因为我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人文,有着自己一些别扭的小偏见。

在我未读这本书之前的认知范畴内,必须承认的是,每当我看到人文一类的词,都情不自禁地在后面打上一个小括号,写着洗脑二字。然而我却不想承认,这是因为麻木。钱理群先生在序言里解开了困扰我多年的疑惑,我对人文的偏见无疑是来自于钱先生所说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由于人文等这些精神领域方面的东西太过于抽象,大多时候,我固执地认为,这些人,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同化他人,让他人以自己价值观为标准,目的不在于教化,而在于控制。我是一个崇尚理性和科学的二十一世纪中学生,所以在各种情形之下,也就渐渐地对人文产生了偏见。读罢此书,也像是解开了和老朋友的矛盾的感觉吧。

但是,对于马先生写在前面的话,我仍然要阐述一些我自己的观点。对于先生举出的马加爵这类知识型人才却做出了让人诧异的行为,我想也并非是完全由于素养缺乏。每个人生存的环境都是很不一样的,正如不是每个人都会被训练成一样听话的狗,要让每个人都成为一样能力强且素养高的人也是不容易的事。道德规范也并非没有被灌输到他们脑海里,只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对他本身的价值观影响之大也是不可估量的。的确现在的社会是利益化,物质化了,但是实际上,正是因为迫切的需求才会去追求,大家都开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细想实则无可厚非。而此上任何一个人的决定,都并非突然,树叶是慢慢变黄,人心是慢慢变冷,会反击不是因为那一次的伤害,只是这些慢慢地积累,爱,是因为失望太多,才会变成不爱。光靠思想的确是不够的,物质和环境都会深深影响着一个人,因为毕竟人非圣贤。 但是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小小看法,对于马先生的纯洁思想,我还是怀着很崇高的敬意,他所推崇的人文素养若是有一天普遍开来,成为一种环境,那必将是后世福音。

虽然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阅读,但是的确阅读是个开拓视野,建立自己正确价值观的一个好方式。同时一个最大的喜悦,莫过于自己心中无法言喻的感受被书中的语言串成流畅的句子。

“商品经济引导的人们对财富的追求,虽然可以激发经济上的活力,却弥补不了人们心灵上的空虚。”

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吧,因为经济科技的高度繁荣,物质鸦片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精神鸦片。娱乐通讯工具越做越发达,越做越便捷,网瘾已经笼罩了现在城市人们生活。人们大多数的时间都会花在社交网络、娱乐方面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懒癌”、“拖延症”等词语也因此而来,人心正在变得涣散,心中空虚的洞,越是填补,越是空虚。网络无非是拓宽了信息渠道,让人们的视野更开拓,但实际上,在科技不这么发达的时候,读书才是人们的充实自己、开拓视野的普遍方式。在这个方面,我也深深感受到网络所带来的恶果。

“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

书中反复出现的“意义”,正因为现代化的生活失去了明确的生存的意义,所以才会变得那样空虚无聊,人心涣散。人的确是很聪明生物,但是在今天,正因为科技的发达,人们也惯于不费力气地得到各种信息和咨询,懒于思考,渐渐失去了自己这种聪明,变得愚钝。也正是因为消息的多元化和虚拟性,现在网络上,经常会有不明真相的跟风路人,不用自己大脑处理信息,迷信媒体和权威,盲目从众,失去自己的个性和判断能力。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安逸,不用负责,不用费力了吧。

就像近日肯德基麦当劳过期牛肉曝光以后,微博上又有消息传出肯德基的薯条氯化钠含量超标,数据还列的井井有条,许多人看了不明觉厉,唏嘘一片,开始抨击商家,毫无业界良心。然而明眼人士一眼就能看得出破绽,氯化钠不就是食盐吗?还没有听说过食盐吃多了能咋地。这又让我想起了《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一氧化二氢会传播多种疾病,大量一氧化二氢可以使人窒息,我们应不应该抵制?竟然有60%的人同意抵制,可是一氧化二氢就是水啊,我们能抵制水吗?类似的笑话还有很多。

另外,个人觉得前面几篇一直在说人,人生,人生的意义,比较不切实际,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人生的看法也会不同。而且长篇大论有点玄乎其玄,故弄玄虚的嫌疑。不过也许这是人文的美感,也许是我的人生阅历不足,也许是我的审美观不完善,起码目前我觉得这个部分,没有必要过多地去追究,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生存的意义,不是轻易可以被定义的。多说无益,重要的是读者自己的想法和价值取向吧。

很喜欢爱因斯坦说的这句话:“要记住,你们在学校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的热枕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这样我们这些总是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事物中得到了永生。”其实是否永生并没有那么重要,虽然说人类自(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叩响命运的门读后感)古崇尚永恒,重要的是我们学到的“奇妙的东西”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果,本来应该我们自己去细细探究的东西,因前人的努力而成为了易得的财富。本来领受这些应该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却因为教育的竞争太激烈,导致学分制严峻,“教育负担过重就会变得肤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话,教育负担过重,也就是重要的人文素养这个部分的缺失吧。儿时我也曾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的确现在的我,只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公式,解答各种各样的考题,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其实仍然处于束手无策的阶段,尽管很多的现象知道了原因,却缺少对策,这也是教育比较尴尬的地方之一了。不过,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憧憬大学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有一种令人沮丧的阅读习惯,人们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文学作品富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或者其他的什么意义。”笔者称这种阅读方式太功利,文学艺术的价值丧失独立存在的意义。正好这就是我的阅读习惯,我渴望能从书里获得知识,更广阔的世界观,或者如作者说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一类,这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对于优美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实际性的东西,只能让心情舒展,让心灵得到洗涤,陶冶陶冶情操,作为一种享受型的摄入。但是也不能批判说,我们这种阅读习惯就是功利的,精神上的享受,往往也需要建立在物质上的富足上,我们渴望实在的知识和见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并不是一种功利。顺应时代,和功利是不一样的,人们只不过本能地摄取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反而文学类的东西,的确能够成为享受,但是对于一个新兴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是完全不够的啊,太多地汲取还会成为一种矫情吧。

同样,可以让我们感受博大、丰富、深邃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各种教训,感受每个人物的美好,促进人们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历史、文学,人物传记,并不是能更直接地参与世界的改造,但它却能唤起人内心深处渴望改造世界的冲动和欲望。”的确它们的作用很大,但是我认为,有冲动和欲望,

也得有行动才能改造世界,所以知识和技能还是很重要的。这么说吧,我们在一天正经的时间,应该好好学习,阅读实用型书籍,只有在闲暇的时光,还有闲情拿起咖啡杯的时候,才适合看这样的书籍。“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也将是盲目的。”但也不应让过去占掉人生的大半,它只需要成为星星几点,渗透在我们的眼里,然后我们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拥抱现在和未来。我们之所以关注过去,不也是希望能从里面感悟到什么,让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更加美好吗?

“人文素养比数理能力更加基础。”“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这篇的笔者又拿美国和中国比较了。然而,中国十三亿人口大国,资源分布却是不平衡的,教育资源也很紧张,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教育孩子们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筛选的责任,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所以只能尽可能地筛选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在这个层面上,明显是数理能力对国家的作用更加直接。虽然这不代表忽视人文素养,但是竞争真的太激烈,一次考试,多少人的命运系在上面,自然会拼了命地往适应考试制度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改革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竞争面前,总会有牺牲。大家都只是努力地生活罢了。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的,这还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慢慢地将它渗透到生活,渗入学习中,缺乏的东西,我们都在努力地找回,但我仍然觉得不能丢掉原本巩固下来的东西。人文素养很重要这件事,不用反复强调,让它慢慢,被人们感知,一定会更让人珍惜。更需要做的是,拿出例子和证据,把人文素养的影响,切实地传播开来,切实地体现在生活中。若是人们看见了它的美好,自然会主动追随。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水泥搅拌机里的石子一样,运作起来后,身不由己。使我们感觉到,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耶稣临死的时候说:宽容他们吧,他们自己不知道。”一滴水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制造了洪灾。《丑陋的中国人》,早有耳闻,果然里面的语言犀利且剑锋指向很明显。像大人犯了错,冤枉了孩子,碍于面子也不会轻易承认这样的陋习,在我爸妈身上都还会存在。而中国人的恶语相向,随手百度一些明星,就能深刻感受到,就连平均年龄不到14岁的小孩组合,红了以后都会有人人身攻击,上升父母祖宗很是常见,诅咒也让人看了都心寒,这种人被称为喷子,打着网络的保护,四处谩骂,更有甚者就被称为黑子,拿了钱什么都肯说。

但不得不提的是,传播媒体存在不透明现象,虽然不只是中国这样。我曾看到一张图可以清晰地表现这个特点,一个战俘,跪在地上,左边的是士兵拿枪指着他的脑袋,右边的士兵托起他的下巴,喂他喝水。媒体这个时候可以选择让你看到整幅画面,或者让你看到虚弱的战俘已经跪在地上了,还被暴戾的士兵拿枪指着头,又或是人性化的士兵不虐待战俘,亲自照顾战俘,给他喂水喝。信息的不完全透明,就会让我们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引发完全不同的舆论效果。

中国现在不也是这样吗。有人宣扬它的光明,有人揭露它的黑暗。其实,两者都有,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看到的就说哪边比较多。但是一个国家总要成长,有人能够指出它鄙陋的地方,就让它有能够完善的可能。的确,改变中国不能总是靠下一代,责任太重,担子太沉,我们每个人都要肩负起责任,做一个不丑陋的中国人,一个丑陋的人,是很难教育出不丑陋的下一代的吧。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啊。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我想先是被他的气愤所感染了吧。确实,现在社会的风气的确是这个,各自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一团和气,人人都怕事。原本谦让,包容的美德,渐渐演变成了凡事怕麻烦不敢出头。让我想起了那首诗,他们把矛头对向别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当最后轮到我的时候,也没有人替我说话了。不过也是因为,没有底气吧。还有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是,在网络上,每个人的身份都是虚拟的时候,站出来出头的人就多得多,即使是一个陌生人,也可以踊跃地为他人打抱不平。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并不是因为不愿意出头,或者没有良知,而是因为不敢。为什么不敢呢?这涉及到底气的问题了。

没有底气,一大原因是我国的法制贯彻得的确不够好,权益被触犯了,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比方说,我想,现在的学生当中,一定没有几个是报过警的,报警的流程是怎样呢?报完警还有一系列的程序要走,说不定还会耽误自己正常作息的时间,当然同时你的问题不一定能得到解决。这倒不是我反动,想起我舅舅有一次,得罪了当地的的哥,他们立马召集了一帮人伙,以致最后我舅舅被捅伤肚子,送进医院。怎么不报警呢?当然报了警,警察赶到以后,歹徒还没跑脱,我受伤的舅舅抓住了歹徒的手臂,但是警察最后都还是没抓到一个人。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因为这件事,竟然后来就一了了之了,警方说找不到人,舅舅自己也不想花那么大工夫去找人。同时叫救护车要收费的,而且不便宜,估计这个常识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有时候,国民的法制教育真的很欠缺,大家既不知道什么行为可以构成了侵权,也不知道什么机构可以提供维权的保障,人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习惯自己解决,都不会想到上升法律层面,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就像被架空了一样。不过在网络上的场景又截然不同,如果一件事,讨论到法律,便会有一杆子的人出来说:“我是律师专业的,某某的行为是触犯了某某法”,还会引起不小的讨论。这种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该欣慰地笑一笑。我想,国家政府在法制教育这一方面真的得走心点,这种教育,必须大众化,且应从娃娃抓起。

人文涵盖的方面其实很广。无非就是让我们,怎么学会做人,怎么学会做一个有深度的,内心纯洁干净的人吧。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