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意识流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32:14 体裁作文
意识流手法体裁作文

篇一: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

The Jilting of Grahhny Weatherall

近几天又仔细读了读美国女作家Katherine Anne Porter的作品《The Jilting of Grahhny Weatherall》,中文译名很多,我比较喜欢《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这种译法。留意一下weatherall这个词的意思,就能知道小说主人翁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变迁。

小说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奶奶一生80年的坎坷经历,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波特通过意识流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奶奶的性格,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流艺术家"的卓越才能。

这里有必要说提一些关于意识流(stream of consicence)的概念:

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之一。它之所以会引起误解是因为它听起来很具体而用起来却象"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一样变化无穷--甚至含糊不清。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上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意识流这一术语用于描述心理过程时显然是极其有用的,因为作为一个修辞用语它具有双重的比喻意义,就是说,"意识"这个词和"流"这个词都具有比喻的意义。这一思想为小说家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来完成小说叙事提高了理论依据。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福克纳等,都以成功地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于世。

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征

就文体特征而言,由于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一类文本时,解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将人物多层次的感觉印象、心理图像等贯穿起来的意识中心,从中寻绎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对它们做出细致、准确的解读的关键。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

1、直接内心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

2、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3、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 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篇二: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摘 要:电影中,意识流手段的运用,使得时间跳跃多变,大大增加扩大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题,打破了传统戏剧化构造的电影模式。岩井俊二电影中某些非情节性的表达和对人性的思索就展现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独特魅力。意识流让观众用另一个视角来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感受另一个世界生命与时间的流逝和叹息。 关键词:意识流;情书;岩井俊二;平行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35-01

电影中的意识流,是电影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将人物的记忆、观察、想象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思维、情感、情绪、愿景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意识流电影是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对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很多人会联想到青春、纯美、诗意等字眼。其实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揭露与剖析,对整个社会和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有着深刻思考。因此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情书》中,飘动的白纱窗帘、男藤井树的若隐若现正与女藤井树记忆的朦胧相合,整部影片就是通过一封封情书将回忆与

现实不着痕迹地联系起来。影片中许多地方都有明显的意识流韵味。

通观《情书》这部影片,记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记忆与现实的闪回交叉建构了影片的整体情节。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便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逐渐清晰、复活,影片中所有的关键元素:时间、爱情、死亡,都是通过记忆得以实现的。频频被唤醒的记忆不仅弥合了时空所造成的问离,而且超越了生死所带来的缺憾,印证了两段不可释怀的爱恋。可以说,《情书》是一部靠记忆生存的影片。因此,为了表现片中人物的记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是必要的选择。 意识流语言在银幕上跨越时空的自由性,扩大了影片内容的外延。影片《情书》运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技术,巧妙地将过去时和现在时交混在一起——过去由现在调动,现在又与过去呼应。在过去与现在自由交替,回忆与现实的灵活交错中。影片对时间的控制达到了相当自由的程度。而导演岩井俊二更是通过让同一名演员饰演两位女主角,采用意识流过去与现代时空交错的手法,而使那种本应生硬的时间交替变得痕迹模糊,酣畅自如。

岩井俊二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虚幻与现实组接在一起。但导演的意识流的手段并没有使得故事变得晦涩。在《情书》中,飘动的白纱窗帘、男藤井树的若隐若现正与女藤井树记忆的朦胧相合,整部影片就是通过一封封情书将回忆与现实不着痕迹地联系起来,如女藤井树幻想看见医生、护士推着病危的父亲的病床急速地奔走的场景。岩井俊二把现实中的人和记忆中的人物同处于一个空间,创

造出独特的复合空间,意识流般的叙事手段并没有使人感受到疑惑,反而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减小到了最低程度。

与传统手法不同,意识流在电影中的表现独立于外部逻辑的内在真实。它是人物心理的真实显现,不受理性规范的约束和外部条件的制约。

尽管从表现内容上看,两位女主角都有各自独立的世界、独立的生活空间,但导演岩井俊二并没有将两位女主角彼此独立,而是采用了交叉蒙太奇,使得两位女主角彼此的空间发生了环状的交替与重叠。在雪地中,博子踉跄地走向一望无际的雪地,一遍又一遍地哭喊着:“你好吗?”博子终于挣脱了感情的束缚,重获情感的释放和自由。与此同时,经历了生死挣扎的女藤井树安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嘴里也喃喃自语到:“我很好,你好吗?”纷乱的思绪中寄托着对亡人的无限的感伤与还念。同一时间,不同时空,两个女孩子共同的心声,呼唤着男藤井树,呼唤着彼此,也深切地呼唤着自己,从而完成了她们漫长而又艰辛的感情蜕变与升华,使她们过去的“我”过渡到现代的“我”,并预示着永恒的“我”。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意识流电影产生的根本社会原因是当代社会人越发注重自我经验的依赖,内心世界变得复杂深刻。岩井俊二的电影总是以“青春”为题材也许在他看来只有青春的岁月才存在纯粹的梦想。意识流的表现不仅将《情书》里过去的回忆交错在时空里,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相互围绕,都十分细腻的表现出来。

拍完《情书》后,岩井俊二说:“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真挚的感情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这就是我在《情书》中要表达的东西。”岩井俊二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情书》正象普鲁斯特那本小说的名字——追忆着似水的年华,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才逐渐清晰、复活。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涌,张希.亚洲电影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篇三:浅析《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手法

浅析《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手法

姓名:孙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100140222

摘要:英国女作家弗吉利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大师,她一生都在研究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和形式,注重在意识流的手法写作中能突出人物的个性。《墙上的斑点》是她尝试具有自己风格的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除具有意识流小说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伍尔夫的创作特色,本文就以《墙上的斑点》为例,浅析其中包含的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

关键词:《墙上的斑点》; 意识流; 蒙太奇; 内心独白

伍尔夫为了变革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方法进行了许多尝试,《墙上的斑点》就是她尝试中的经典之作。她认为小说不应该只描写事物的表面,而应该从事物的表象升入到生活的真实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称之为“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 《墙上的斑点》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在一天无意的发现了面前的墙上有一个斑点,便以此展开了一系列的丰富联想:从这个斑点可能是一枚钉子想到以前的房主;从一个可能的花瓣想到人类的秩序;从“在某种光线下看那个点,它竟然像是突出在墙面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想到一座座古冢及其探险家;从一枚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想到没有尊卑秩序的世界的宁静;从“好似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想到树,想到了数的生存,最后另一个人对“我”说“然而不论怎么说,我认为我们也不应该让一只蜗牛趴在墙壁上”,到这里主人公才明白:“哦,墙上的斑点!那是一只蜗牛”。

《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变革后的代表作,主要具有意识流中的以下写作手法。

1.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创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法,主要是通过人物独白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心活动,并且多是人物内心不易被察觉的最真实的想法。

在《墙上的斑点》中伍尔夫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可以说《墙上的斑点》整篇文章都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除了主人公外没有任何人物,也没有其他情节。“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伍尔夫与传统作家不同,她没用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从个人内心出发,通过主人公自己的感情流露来展开叙述。作者不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而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在大约6000字的小说的一开始, 读者便被主人公告知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 于是直接进入到她的精神世界,一会儿想到主人公

所住房子的老房主,一会想到退役上校的古物收藏家,一会儿又想到惠特克年鉴.......大量的内心独白手法的使用消减了作者对作品文本的干预,使作者超离于作品之外,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

伍尔夫描绘的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事件在人物身上引起的种种感觉,《墙上的斑点》很好的完成了伍尔夫所提倡的小说家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羼入一些外部的杂质”的任务。

2.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指人物在面对某一件事物的时候,突然联想到其他的人或事,人物看到的事物和联想到的事物之间都是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的。自由联想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也是读者最容易迷惑的地方。

在《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第一次猜测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时,便联想到“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卷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它当然是一件赝品,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会选那一类的画——老房子得有老式画像来配它。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主人公这一系列的联想看起来似乎是天马行空,但一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是有具体的联系的。主人公从斑点可能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而想到墙上原来的钉子,又从墙上原来的钉子想到钉子的用途——挂一幅画,接着又联想到这栋房子原来的主人的喜好,然后得出这只墙上的钉子“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最后才细致的联想到这是“一幅卷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让人迷惑的是这一连串的联想好像对小说主题和内容没什么作用,完全就是多余的东西。但这些“细小的、奇异的、倏忽而逝的印象”才最真实的反映了主人公当时的思绪的状态。

3.时间蒙太奇

蒙太奇(法语montage 的译音)原意为“剪接”,在电影中就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简言之,便是剪辑和组合。意识流小说和一般小说的叙述方式不同,意识流小说更注重自由和灵活性。小说作者通过对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把不同时空的画面剪切,拼接在一起使小说文本更有立体交错感。

意识流手法蒙太奇分为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时间蒙太奇是指在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思维意识不受时间的限制,它可以在过去和未来中来回的穿梭,即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的事情;空间蒙太奇是指在小说中的一指定时间里可以展示出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即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所发生的事情。在《墙上的斑点》中主要以时间蒙太奇为主。

在文中主人公曾认为“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并由此想到“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的那些古冢”接着又联想到“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现在),又有“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准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和附近的牧师互相通信。牧师在早餐的时候拆开信件来看,觉得自己颇为重要。为了比较不同的箭镞,还需要作多次乡间旅行”(过去),最后又出现了“这个箭镞已经被收藏进当地博物馆的展柜,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一件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将来)。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主人公由现在回到过去,又连接着未来,使得整个小说在时间蒙太奇的作用下变的交错朦胧,似懂非懂。

4.打破传统模式,注重人物内心意识,不重情节。

在《墙上的斑点》中没有情节,没有背景,没有时间,没有具体人物,没有冲突,作者只是抓住主人公一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的一瞬间的感受和思维意识。“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接下来主人公便顺着往下想去,让自己的思维放开不受任何拘束的遨游。当想到一部分时又马上回过头来思考这斑点到底是什么。《墙上的斑点》一共有6次对斑点可能是什么的猜想,在经过6次的猜想之后,直到在小说的结尾处才写到:“哦,墙上的斑点!那是一只蜗牛”,到这里才真相大白。

5.打破传统的平行叙述方法,多为发射状。

在《墙上的斑点》中伍尔夫放弃了传统的意识流小说叙述方法,而开拓了一种新的围绕一点的发射状叙述法。《墙上的斑点》整篇文章略看起来散漫无序,但是细品之后才会发现其构思慎密,结构紧凑。作者通过主人公的6次对斑点的猜想和想象,不断地给墙上的斑点赋予新的意向,并展开丰富的联想:(1)主人公猜测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就联想到了这只钉子上挂的一定是一股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到现在这房子的以前的房主;(2)当她又觉着这斑点太大,太圆了,不想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而联想到生命的神秘和偶然性;(3)又从墙上的斑点不是一个小孔,他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想到特洛伊,莎士比亚,想到了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4)她在某种光线下看那个斑点,它竟凸出在墙上的,也不完全是圆形的而想到了古冢和那古物收藏家;(5)她想站起来弄明白墙上的斑点是她随便设想的一只巨大钉子的旧钉头,由此想到随着迷信的消失人们不再敬畏一切;(6)当主人公仔细看

着斑点时,她觉得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于是又想到树及树的生长。最后故事是由另一个人来揭开谜底的“然而不论怎么说,我认为我们也不应该让一只蜗牛趴在墙壁上”。

伍尔夫的放射状的叙述方式就是以斑点为起点,以6次不同的猜想向6个不同的方向散射开来,而围绕着6次猜想的联想就填充了射线之间的空隙,最终便形成了以叙述“斑点”为圆心的一个圆。

参考文献:

1.《从墙上的斑点6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8年第一期

2.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黄梅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3.弗吉利亚·伍尔夫:《吴尔夫读本》,吴钧燮,马爱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篇四:王蒙与东方意识流(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王蒙与东方意识流

姓 名:

学 号: 系(部):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 年 04 月

王通 2008011106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2008级1班 陈平

摘 要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实验的重要参与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以心里时间结构作品;联想手法的运用;内心独白的大量使用;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等。但是王蒙的意识流不是对西方意识流的生搬硬套,而是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很多方面表现出东方化特征:王蒙的小说所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他的小说是有着“艺术的节制”;与外部世界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小说人物的意识也是有着一定的逻辑性﹑规律性等等。王蒙以拓路者的身份重登文坛,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创造性的写作实践对意识流东方化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蒙;意识流;小说;东方化;作用

Abstract

The Western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literature in twentieth Century is an important

literary school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t has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Nineteen seventies end at the beginning of 80 time our country many writers use the techniques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of novels, in which Wang Meng is a contemporary Chinese novels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important experiment participants. In his works can be found in many of the techniqu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mind: temporal structure works; associative tactics; inner monologue a rich sensory description. But Wang Meng'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han on the Western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of apply mechanically, but are rooted in th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many aspects of oriental features: Wang Meng's novels are conveyed a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his novels with" art control"; and the external world has more or less Association;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consciousness also has a certain logic, law etc.. Wang Meng Road extension identity to re-board the literary world, with his rich life experience and life experiences, creative writing practice on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ast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 Wang Meng;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 oriental; role

目 录

前言 ????????????????????????1

一、当代文坛的新突破?????????????????1

二、王蒙意识流创作特征????????????????2

(一)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2

(二)内心独白的大量使用?????????????????3

(三)自由联想手法的大量运用???????????????3

(四)象征手法的运用???????????????????4

三、王蒙意识流东方化?????????????????5

(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5

(二)意识流动和外部世界交融,精神与现实结合???????5

(三)有艺术的节制,总是体现着规律性???????????6 结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9

前 言

意识流作为西方一个重要的现代文学流派,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的大量现代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在充斥着思想危机的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与是强着重表现自我的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背景下产生,同时在手法上表现出侧重描写主人公的幻觉、梦魇、暗示、自由联想等特性。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以大浪之势来袭,并影响了我国的当代文坛,王蒙便是我国敢于开先河的作家之一,他吸纳了西方意识流写作在表现技巧上的特长,并为中国当代文学向现代写作的进发拓宽了道路。王蒙在创作上的摸索为新时期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意识流手法,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得以变革,进而将当代小说创作引向了现代性变革的历程,使越来越多的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借鉴西方文艺所理论,并将西方意识流进行东方化创新,为意识流的东方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当代文坛的新突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重建了中西文化交流,各种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流派和创作手法又一次影响到我国。相较于“五四”时的中外交流,对西方现代主义更加系统与全面的介绍击破了“文革”思想的束缚,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与开阔,创作主体思想的深化也在此时进入爆发的阶段。新时期的作家们乘着这股东风,掀起了探索小说创作的大浪潮。以茹志鹃为首,她于1979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作品以“大跃进”时期的生活与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双重叠加的方式,结合主人公恍惚的意识作为结构线索,为读者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鲜阅读感。而王蒙也清晰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社会大众在内心世界与思想上存在的急剧与复杂的表征,他也预见性地认识到,只有全新的创作方式才能真切地表现当下变化着的社会与生活。1979至1980两年时间,王蒙大胆地以西方意识流手法完成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包括《布礼》、《风筝飘带》、《春之声》等,统称为“集束手榴弹”。“王蒙的这六篇小说连同他以后创作的意识流小说重新开始并加速了已中断多年的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过程,使之以全新的面貌与格调出现在古老的东方大地”[1]。

王蒙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意识流专家,他(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意识流手法)主张把意识流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来看待。王蒙曾在其作品《蝴蝶》的英、德文译本的序言中为自己解释到:“我作为小说家就像一只大蝴蝶。你扣住我的头,却扣不住腰。你扣住腿,却抓不着翅膀”[2]。这几句形象的字句最能诠释出王蒙切实而朴素的意识流观:“我不否认我有所借鉴”[3],但“我吸收融合一些东西是为了表达我和我这代人的思想情感”[4],“我反对神秘主义、无思想性和非理性主义”[5]??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王蒙将世界观的作用视为重头,他对人类内心的发掘呈现出规范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他对中国意识流的拓充绝不是对洋货的照搬不误,而是用自己的创作体验进行实践,例如不遵循西方意识流对人物深层心理的挖掘,而是深入探索在历史的沿革和社会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

篇五:浅析意识流手法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应用.doc样本

浅析意识流手法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应用

系 、 部: 基础课部外语系

学生姓名: 高 瑾

指导教师:专 业: 商务英语

班 级:学 号: 08500630153

2010年

12月

摘 要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人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关键词 福克纳;意识流;时空内心;独自联想;手法

ABSTRACT

Faulkner'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 "The Sound and the Fury," the first true performance of World War American South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in the social unrest and spiritual crisis. Committed to the novel of the experiment and innovation, in the novel use of new and unique creative skills, he's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Freud and Bergson's "psychological time" theory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he novel creation. Jump in the use and performance of space-time chaos consciousness, Faulkner stands apart. Meanwhile, Faulkner also made bold use of a multi-level narrative, heart alone, such as free association and the montage technique to show the character of the spiritual world and awareness activities.

Key words Faulkner;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space inside; own association; practices

目 录

1 绪论………………………………………………………………………………1

1.1意识流的兴起 ………………………………………………………………1

1.2意识流的发展 ………………………………………………………………1

1.3意识流的文体特征 …………………………………………………………2

1.4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 ……………………………………………2 2 作品简介 ………………………………………………………………………3

2.1作者简介………………………………………………………………………3

2.2写作背景………………………………………………………………………3 3 意识流在《喧哗与骚动》中的应用……………………………………………4

3.1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4

3.2多视角与多种形式叙述的结合………………………………………………5

3.3混合型笔法的运用……………………………………………………………6 4 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1 绪论

1.1意识流的兴起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1.2意识流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

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之父”。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1.3意识流的文体特征

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一类文本时,解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将人物多层次的感觉印象、心理图象等贯穿起来的意识中心,从中寻绎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对它们做出细致、准确的解读的关键。 在表现手法上,意识流作家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途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乙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语言形式的离奇的试验以及舍弃标点符号,等等。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

1.4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

1、直接内心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

2、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