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3:32:42 字数作文
篇一: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
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
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同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个人工建设工程,其规模之巨,施工之艰辛,里程之长,历经时间之久,为世界首屈一指,为各国人民所瞩目。中国大运河不但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而且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很值得后人去保护、维系与研究。
中国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应当秉承“三性”原则:即完整性、综合性和统一性。所谓完整性,即其保护、申遗与研究不应是支离破碎的,不应分段进行;所谓综合性,即保护、申遗与研究不应是单一的、片面的,尤其不应只局限于水道、水利等技术层面;所谓统一性,即其保护、申遗与研究,各省市、各部门不应各行其是,应该有国家级的统一的中长期规划纲要和统一的政策、法律、法规。
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盛于隋唐,延至明清。春秋时期距今历史太久,许多遗址、遗物早已湮没,无从查考。故从时间段来看,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应始于隋唐。从空间段来看,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应以京杭大运河为主体,其他运河段为辅助。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内容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另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遗与研究。
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保护、申遗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运河主体河道、堤岸、码头、船闸、水坝、涵洞、桥梁等研究和保护;二是漕船、漕粮、漕运、漕仓等研究和保护;三是沿运河两岸城镇、街道、古建筑研究和保护等。所有这些物质文化保护、申遗与研究对象都是物质形态的,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体现了申遗要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是京杭大运河保护、申遗与研究的基础。
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保护、申遗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中国漕运制度和漕运管理的历史演变、历史评价、历史经验等;二是中国以漕运为主体的南北水运经济文化交流情况、历史演变、历史评价、历史经验等;三是沿运河城镇文化包括商业文化、民俗民风、游览文化历史演变、历史评价、历史经验等;四是与运河有关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文化活动和文学艺术历史评价等。所有这些都是非物质形态的,它们与大运河有直接联系,但又不是大运河自身的属性,这些属性依附于大运河又高于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是漕运。中国历朝历代因漕而河,因为要运漕粮到京城,故人工开凿运河又称漕河。然后因河而运,因为有了运河,除了漕运之外,又促进了水运的发展,水上运输又促进了运河上下的物资交流和商品贸易的发展。接着因运而市,因市而城,由于商品贸易和物资交流,促进了运河码头的繁荣和运河城镇的发展,并直接催生了大运河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大运河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大交流和文化大交流。中国大运河的漕粮和漕运支撑了历朝历代京城的衙门、官员、军队和市民的粮食需求,奠定了政权即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基础。历代王朝征收漕粮作为实物税,同时运输漕粮,涉及到漕粮征收、运输和管理的全过程,这是国家社会公共权力的象征。这就清楚地说明,中国大运河的漕运不但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是国家政权的生命线。中国大运河——国脉所系,这就是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其中不仅包括相应的经济价值,而且包括相应的政治价值、军事价值和全部文化价值。
一部中国大运河的历史,不但是一部漕运史和经济史,而且是历朝历代国家政权兴衰存亡的政治史和文化史。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漕运,其载体是物质形态的漕河(即运河本身)、漕粮、漕船、漕仓、漕运以及相对应的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在内的全部物质形态的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
沿运河城市有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以及通州、沧州、泊头、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台儿庄、
徐州、邳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18个中等城市,还有其它几十个小城市和历史名镇。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遗和研究,都应该以这些大、中、小城市和历史名镇为依托去组织及调查。
中国大运河保护、申遗与研究应当采取政府主导、民办公助的形式去进行。以民间、民营机构为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政府相关部门包括文化、文物、水利、交通、住建、财税等部门规划、指导、资助、配合,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此,我们倡议:沿运河城市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的民间机构——《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联谊会》,配合、协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申遗与研究工作。各市可以组建分支机构,如《天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联谊会》、《德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联谊会》等。联谊会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依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或资助,或提供联谊场所,当地其他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协助,热心大运河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和社会贤达广泛参与,老中青三结合,代代薪火相传,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现在沿运河城市兴起了一股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热,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要特别防止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重点要放在大运河原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清理、收集和保护、申遗与研究上,切记别出心裁、一哄而起、一哄而上,打着大运河保护申遗的旗号,在运河城市、运河沿线大兴土木,新建一些没有文化的、同质低水平重复的新的所谓“文物”、“文化”建筑,这样做不但劳民伤财,而且是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亵渎、破坏和罪孽。
篇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变迁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变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长的,工程量最大的,与长江并列的“黄金水道”是与长城,坎儿井并列的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从春秋一直建设到元代,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京杭大运河,顾名思义是北京到杭州的一条运河。最早在春秋时期开凿。春秋时期各国战事频繁,需要将部队快速输送到战争前线,尽量快的解决战事而开凿。吴王夫差就曾经命人开凿邗沟,用来输送兵力,达到军事目的。
隋朝统一中原后,开皇九年(589年),取得陈朝广大疆域的隋文帝将“冠于诸王”,平陈有功的儿子杨广派往扬州。任大总管府总督。总统南方四十四州军事,替自己管辖东南半壁江山。
605年杨广与朝臣密谋,害死文帝,缢死杨勇,坐上史称炀帝的宝座。
炀帝登基之后,便将富户均迁至洛阳,又为交通开直达吴会地区运河,征发“年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筑河。发河南淮北诸民众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不从者斩三族(父母族,妻族)。并从五家之内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负责民工的饮食。更令十万民众加深山阳渎(隋文帝曾命大将开凿)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拿通济渠来说,西起洛阳城西,绕城南并洛水入黄河,东行入淮水,全长八百里。渠宽不得小于四十步(一步1.3米),河边还要种植柳树。不过也足够快,大业八年三月(605)动工,八月竣工,但也消耗大量民力,挖好了隋的坟墓。“男丁不供,始役妇女”而且监工还毒打劳工,仅一年,三百六十万民工即死二百五十万。
历经各个朝代花费大量民力建造的运河,究竟是为了什么?
中国的封建经济虽说自给自足,但也需要交通。大江大河不在少数,但就缺少一条纵贯南北的运粮之道,南方产稻,产丝,无运河则需绕道海路,或沿河道向北,均花费巨大。产生了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山东境内的会通河和济州河,俗称运粮河。元至元二十年由兵部尚书李奥鲁赤(济宁市中区志原载)主持开挖,南起鲁桥,北至东平安民山。全长75公里。明朝永乐年间重开会通河之后,成为当时南粮北运,公私商旅的往来唯一的水运通道。清朝称运河,梁济运河挖成后,称老运河。为梁济运河的支流。境内流长6.44公里,河口平均宽35米,河岸平台高程38米,河底高程32米。北自梁山黄河右岸十里堡,经戴庙,大安山,袁口,南旺,长沟,安居,济宁,鲁桥,夏镇,南至微山县韩庄镇。全长229.65公里,分南北两段,北段(梁山—济宁)于元代至元十年(1283年)开挖,原称济州河。南段(济宁—韩庄)为古泗水中游故道。元至元十六年(1289)开挖会通河(须城至临清),南于济州河衔接。南北两段始称京杭运河。
清同治十二年(1873),运河水系解体。
古代对运河的利用可谓是无所不能,运粮,公务,进贡,出兵??近代也有许多利用运河的事例,不过有些人图谋不轨而已。
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决定,不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
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
1904年,漕运总督也被撤废。
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解放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部分河?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呀型乜砑由睿猛淙≈保陆诵矶嘞执胪泛痛ⅲ皆颂跫兴纳啤<窘谛缘耐ê嚼锍桃汛?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
2002年,原本只负责通航的京杭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这是一项巨额遗产,也是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的工具。
篇三: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简介
是灌溉水源、舟楫之利、浣衣淘米至爱情的原生地。长城是一尊精神的雕塑,而大运河则是一派灵动的生活,是实实在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普通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的滋润。大运河显示出来的宽厚、责任、爱和奉献的美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我们深情地称大运河为母亲河。这透明、悠长而灵性的生命水,串联起繁华与生机,创造了静寂与平和,荡漾着激情与欢畅,记载下苦难和沧桑,这条河流,是一代代中国人情感的归宿。
大运河路线图
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巨大繁荣的神秘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文明沟通的奇妙代码。逐水而居,随运河形成居民、集市、城市,继而形成运河文化、运河经济、运河民俗,一部水上文明史就此打开。正是因为有运河的水,才催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文化辉煌,催生了人文精神的延展和升华。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对运河的诗论,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沧桑风雨,目前在航运、水利等方面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文化带和遗产长廊。大运河串起了一系列明星般的古城:南北两端是北京和杭州;沿线是: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济宁、聊城,临清、天津等。除了文化名城,大运河更汇聚了中华文化顶尖级的东西:衣被天下的丝绸、名闻遐迩的陶瓷、香飘万里的茶叶??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亦都诞生于运河沿线。
济宁运河段
运河两岸的自然景观也十分精彩,苏北和鲁南地区运河沿线的景观尤其值得观赏。仅说出一些湖泊的名字,就足以令人向往了:扬州的瘦西湖、宝应的高邮湖、淮安的洪泽湖、宿迁的骆马湖、济宁附近的南四湖、粱山旁的东平湖。运河两岸湖光潋滟,桃红柳绿,菜花金黄,船行其中,如入画屏。
一、京杭大运河来历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
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苏州段运河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
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内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目前,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盐、日用工业品、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中短途运输任务,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大运河将作为南水北调的主要路径,古老的大运河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二、流动的文化长廊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运河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留下了无数令后人感慨不已的文化遗迹。
古运河研究学者夏刚草这样形容道:“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
篇四: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篇五: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