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9:08 英语作文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英语作文

篇一:李自成失败鲜为人知的原因

李自成失败鲜为人知的原因

提起后来成为短命大顺皇帝的李自成来,人们头脑里闪现出来的是一个农民英雄形象。其实,在发动起义前,李自成是个下岗驿卒。也就是说,在下岗前,他本是捧“铁饭碗”吃官家饭的“工人”。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陕西米脂人。童年家贫,曾为地主放过羊,吃尽了生活之苦。明末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21岁的李自成投米脂县银川驿当驿卒。

驿卒的任务是传递公文,护送过往官员和重要宾客,运送重要物资。这是一种苦差事,报酬却很低,一天不过工银三分。明代,十里置铺,六十里置驿,但驿站这个公家设施却成为了官员谋利的工具,常常以此损公肥私。驿卒们本来就很低的工资,也常常被贪官们克扣得分文不剩。

崇祯三年,朝廷为节省开支整顿驿站,裁撤数万驿卒,一年多共省下68万两左右的白银——事后证明,这区区68万两白银恰恰成为明王朝灭亡的代价——由于裁减驿卒,李自成下岗,愤而参加农民军,“奋臂大呼,九州幅裂”。关于李自成起义的真实缘由,博主刘继兴遍查史籍,发现康熙《米脂县志》明确记载:“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李自成大旗一展,饥民齐集。由于在政府部门做过事,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其起义队伍十来天内就发展到数千人。不屈不挠、战斗到底是李自成的鲜明个性。在好几次惨烈的战争中,他都几乎是全军覆没,一次只剩下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等18人,又一次只剩下50多人,换作别人早就玩完了。可李自成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鱼翻身,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最后拥军百万,占领了北京,宣告了大明的灭亡。后世的研究者们尊他为世界500民族英雄之一、世界15位革命崛起者之一??

由于没有正确认清形势,没有能很好地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李自成的大顺皇帝昙花一

现,功败垂成,以悲剧英雄结束了人生。但他却以其血的教训启迪和教育了后来的执政者和革命者,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工人出身的李自成,始终不忘本色,性格中有艰苦朴素、淡泊财色、宽以待人等许多优点,连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明史》都不得不如此记载他:“不贪财利,不好酒、色,脱粟粗粝,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苦。很能礼贤下士,纳人善言。”

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谜。百余年来,专家们对之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败于不得人心的,有说败于骄傲自满的,有说败于腐化堕落的,有说败于红颜祸水的,等等,总之都不能令人信服。因为这些答案都不能解释一个问题:占领北京时,李自成的军队浩浩荡荡一百余万,为何进京40天后部队竟然仿佛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遇清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而且从此一蹶不振?

是这支部队的军纪涣散吗?非也。李自成治军有方,义军的组织性很强。是这支庞大的军队的物质力量跟不上吗,非也。李自成大军在北京通过肃贪追赃搞到了七千万两银子,相当于明朝的十年税收,至少可以在几年里实施“迎闯王不纳粮”而更深得民心,他有足够的财力可支撑他庞大的军队。

这就奇怪了,军费奇缺时李自成尚且能屡败屡战组织起百万大军,财大气粗后为何反而失去战斗力?为何撤出北京后再未组织起一次像样的战斗?要知道不屈不挠是李自成的显著特点,在以前的好几次战役中,他都是几乎全军覆没,一次只剩下十八人,一次只剩下50多人,可李自成硬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鱼翻身卷土重来,最后拥兵百万打进北京灭了大明。那么,进京后,是什么让李自成的元气丧尽?这个谜底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撩拨着笔者的心弦。阅过《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集》中曹树基的有关科学论证一文后,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李自成并非败于满清,而是败于当时肆虐横行的鼠疫!

明朝末年流行鼠疫,李自成进京前后,北京周边地区流行鼠疫,有一些文献对此有记载。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病源为鼠疫杆菌。主要传播于人――跳蚤――鼠之间。其特征是淋巴结肿大,死者肤色发黑。研究表明,鼠疫每次传到一个新地区时,由于当地人和鼠以及跳蚤都没有抵抗力,其死亡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于50%。有文献说,7世纪欧洲首次鼠疫流行死亡率超过70%。可见,鼠疫是一种极易流行的、死亡率很高的且很难控制的可怕疾病。

李自成军于农历3月进抵北京(公历为四月五月),有关文献记载崇祯16年秋鼠疫已出现在北京一带,只因冬天气温低,鼠疫传播变缓,3月春暖花开,桃红杏白,跳蚤、老鼠开始趋向活跃,大规模的鼠疫自然爆发。由于鼠疫的传染死亡率很高,崇祯的御林军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毫不奇怪。李自成因此未遇大战就占领了北京。李自成大军进京后感染了鼠疫,自然战斗力也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尽管其数量远低于自己。并且败兵因此成了鼠疫传染源―― 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因此李自成虽然此时财雄天下,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无法抵挡满清的虎狼之师。鼠疫蔓延军营,且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痛失江山并一蹶不振,“无可奈何花落去”。

由于军人是集体生活,所以鼠疫流行对古代军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欧洲14世纪爆发鼠疫,死亡2500万人,其中有许多是军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在十分肆虐的鼠疫面前,几乎是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那么,为什么清兵就没患鼠疫呢?欧洲人在研究14世纪欧洲鼠疫时从留下的壁画及文字中发现,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骑兵幸免于鼠疫。于是得出结论:鼠疫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所以骑兵不被鼠疫传染!众所周知,八旗铁骑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骑兵组成,所以是不会传染上鼠疫的。尽管只有十几万军队,但未患鼠疫的清军战斗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扰的李自成大军之上(虽然其数量远远大于清军)。

鼠疫是当时中国人不了解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无人了解、无法救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明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失败不可避免。在汉满的军事博弈中,鼠疫帮了满清的大忙。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就这样土崩瓦解于小小的鼠疫,估计这位雄才大略的起义领袖惨败致死时也留下了“天亡我也”的一声叹息。(刘继兴)--------------------选自刘继兴、刘秉光合著的《历史上那些帝王们》一书(已出版)

篇二:李自成政权失败的根本原因

出于对农民起义、农民革命的同情,以往国内对李自成大顺军攻入北京一个月后在山海关一战失利便迅速崩溃持非常惋惜的态度。对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往往归结为进城后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腐化堕落。而认为李自成起义是犯上作乱的封建卫道士们则大骂李自成军队是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天诛地灭。一些无聊文人则对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津津乐道,把李自成的失败简单归结为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吴三桂为红颜一怒而投清。

近年,网上又有文章说李自成迅速败亡是因为鼠疫等等。

其实,如果我们把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失败放到明末那个改朝换代的大环境中去看,就会对其失败得出一个更为贴切的认识。一位伟人说的好: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碎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李自成迅速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还没有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做好准备,就匆忙打碎了旧世界。

一.明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诸多封建王朝之一,它的历程与其它朝代一样,有兴起、有守成、有衰败,最终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明朝不可能象某些人希望的那样,千年王八万年龟似的永远活下去,然后自己发展

出资本主义来,实行工业革命,由朱皇帝宣布君主立宪,引领世界新潮流。

明王朝末期,各种腐朽势力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整个国家体制溃烂,靠王朝本身的机制、力量已经不可能正常调解社会各种矛盾。大量土地兼并到统治阶层、地主豪强手中,数量极其巨大的破产农民生活在死亡边缘。整个王朝已经处于一种无序崩溃的边缘。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可能导致总崩溃的爆发。至于导致崩溃的是农民起义还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或两者兼有之则带有历史偶然性。

二.三支造反的政治军事集团

1.满清政权

明朝末年,首先向明政权造反发难的不是农民起义,而是明朝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领努尔哈赤。

明万历11年(1583年)5月,努尔哈赤以祖父和父亲遗下的甲胄十三副和部众三十人,“图仑兴兵”,开始了其长达三十多年的统一东北女真各部的战争。明万历44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和八旗诸贝勒大臣举行仪式,尊努尔哈赤为可汗,建立金政权(为与宋朝时的金国区别,史称“后金”)。1618年他以“七大恨”祭天,起兵

伐明。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简称满族),次年改国号为“清”。

到1644年,经努尔哈赤、皇太极几十年的努力,满清政权已扫清明朝在辽东除宁远之外的所有军事据点,直逼山海关。满清通过军事、安抚、联姻手段收伏漠南蒙古诸部,建立了除满洲八旗之外的蒙古八旗。通过招降纳叛,建立了以操控火器为主的汉军八旗,收降了一批明朝文臣武将。又通过军事进剿,迫使向明朝称臣纳贡的朝鲜政权臣服于清。

2.李自成大顺政权、张献忠大西政权

明天启年间,1627年3月,陕西白水农民王二率几百人攻入澄城县,揭开了席卷西北中原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其后,各路农民起义军在西北纷纷揭竿而起。

明政权投入大量军力、财力以军事***和政治招抚并用的手段打击分化各路义军,早期的农民起义军有的被招抚(如刘国能),有的被***(如高迎祥),到1638年底,起义陷入低潮。只有李自成率残部在商洛山坚持反明。

1639年中期,接受明政权招抚的张献忠、罗汝才重新起兵反明。李

自成也率轻骑突入河南,重新打起闯王大旗。又经过数年与明军激烈战斗和起义军内部分分合合、优胜劣汰,各路造反义军最终汇聚在李自成、张献忠两人麾下,其中以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

1643年3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称新顺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

1644年初,张献忠率军由荆州入四川。同年10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三.襄阳决策,李自成败亡的根源

1641年后,罗汝才、革左五营等几支主要的农民起义军先后归附李自成。李自成军在河南先后与明军主力进行了五大战役和三次围攻开封的作战,歼灭了明政权在北方的绝大部分主力部队,声威大振。势力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众望所归的推翻明朝的核心力量。

1642年底,李自成再次击败明悍将左良玉,占领襄樊。随后便在襄阳着手建立自己的各级政权。

1643年夏,李自成在襄阳召集将领们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会上有三种意见:

1. 先攻河北,直取北京;

2. 东取南京,截断粮道,围困明朝政府;

3. 顾君恩的建议:先取关中,以此为根据地,建立政权,补充兵力,然后进击山西,再取北京。

李自成采纳了顾君恩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襄阳决策。

这个决策是导致后来李自成迅速败亡的根源。

当时,经过中原大战,明朝在北方已没有能够直接威胁李自成的军事力量,根本无力对李自成采取任何军事“进剿”行动。所以,李自成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自己能够掌握主动的发展壮大时期。李自成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新政,巩固政权,整顿军队,积蓄力量,让民众修养生息,得到新政的实惠,同时压缩明朝的生存空间。而当时能够使李自成达到上述目标的地方只有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在明代,江南是鱼米之乡,明朝政府的粮源、财源之地。而且是明末农民起义风暴没有波及到的地方,没有受到战乱破坏,正是李自成政权修养生息的最好去处。李自成占领南京,还可截断明政府北方各省的粮道,使明朝政府陷入困境。

篇三: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

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

李自成兵败北京。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李的好色导致的。甚至被人讽刺为:要美人不要江山。

但是,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看,李的失败是必然的。正所谓形势比人强。换句话说,没有陈圆圆一事,李也坐不稳江山。

腐朽的明王朝已是气数已尽。东北的金国可是蒸蒸日上。自努尔哈赤1616年自立为汗后。对内励精图治【设立大臣、制定法律、建立了强大的武装八旗制度】,对外进行扩张。努尔哈赤在位时,明朝已丧失了辽东七十余城。皇太极更是雄心勃勃,要一统天下。并且采取“联蒙制汉”的方针。1636年,皇太极得到了察哈尔林丹汗的传国玉玺后,改为清国。更是要吃掉明这块肥肉。

明朝的皇帝也不争气,昏君盛行,宦官专权。忠臣袁崇焕被当成卖国贼处死。大失民心,加之清朝对俘获的明将知人善任。【重用人才,不分满汉】很多明朝的贤哲投奔清国。如祖大寿和洪承畴。他们的加盟更是使清国斗志昂扬。 农民李自成打着均田免粮的口号进军北京,逼死崇祯帝,眼看到手的肥肉就被别人拿走了,清军岂能甘心。他们现在的策略又是“联明制李”。即收买各地的官僚和地主,重新恢复他们的利益,进而让他们知道,农民军才是他们的敌人,而清军是他们的靠山。同时清军对各地的老百姓也是以安抚

为主,不让他们产生对满洲人的抵触感。这样农民军腹背受敌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应该从女真的祖先看这个问题。南宋时就有绍兴合议,金占领了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的大片土地。【相当于现在的黄河流域。】。而建州女真是金的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老子英雄儿好汉。长江后浪推前浪。后金肯定要占领全中国,不论花多长时间,不论付出多大的努力。 李的兵败,主要是外部的入侵。他自身的原因很小,这是他与太平天国的区别之处。

篇四:李自成失败原因再探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键词 .................................................................... 1

绪论 ...................................................................... 2

一、政治谋略失误 .......................................................... 3

二、军事指挥失当 .......................................................... 5

三、人才缺乏,用人不当 .................................................... 6

四、流寇作风,忽视建设 .................................................... 7

结论 ...................................................................... 9

成果申明 .................................................................. 9

致谢词 ................................................................... 10

参考文献 ................................................................. 10

注释 ..................................................................... 11

李自成失败原因再探

【内容摘要】

李自成作为明末一名主要的农民军领袖,曾一度拥兵百万之众,占据北京,面南背北,登基坐殿,但最后却一败涂地,不知所终。今人在评述他的失败原因时,大多只着重于他进京后不善待百姓,错杀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等方面,却少有人注意到其实大顺政权建设上的巨大漏洞,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李自成 农民起义 悲剧 败亡 原因

【作者简介】 吴筱莲(1987—),女,历史学本科在读。籍贯:贵州。

Li Zicheng is defeated the reason to search again

WU XIAO LIAN

【Abstract】

Li as the late Ming-jun, a major peasant leader, was once had millions of people, occupied Beijing, the South side back north, take the throne hall, but in the end but suffered a crushing defeat disappeared. Modern people in the commentary, the reasons for his failure Most focus on only after he went to Beijing to treat people, killing generals, Wu Sangui Soldiers entry cited such areas, but few people took note of the regime in fact Dashun building huge loophole, is the real reason for his failure.

【Keywords】 li zi cheng Peasant uprising Tragedy Suffering a defeat and fleeing Reason

绪论

明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暴虐统治的武装斗争。

历史上溯到三百六十四年,即1644年,风云突变。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军经过1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催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顺利攻占北京,结束了明王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但也就在这一年,由于大顺政权将军刘宗敏在陈圆圆一事

1,清军入关,李自成农上处理不当,使正处于观望状态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

民军在山海关惨败于清军,仓皇退出北京后一蹶不振,一败再败,最后李自成也身死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附近。这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及其本末。前人已从多方面作出过探讨,特别是李自成的失败。这样一位转战十余年,能够胜任一支与官军对抗的农民军的领袖,明王朝“万金之赏莫能购,十道之师莫能征”的杰出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没有达到他的前辈刘邦和朱元璋的高度,他一度成功,却又迅速失败。他的力量可以摧毁一个腐朽绝望的旧时代,却没法催生一个鲜活向上的新时代,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迅速获胜而又骤然败亡的悲壮历史,向来为历史工作者所谈论不倦。

自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杂志上发表后,人们通常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骄傲和腐败,说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自己忙着登基,几十万将士在京城享乐,仅派降将唐通率几千兵丁去接管山海关??仅仅用骄傲和腐败作为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这种论断是否太过牵强。在胜利面前通常容易骄傲,这是普遍现象,不是李自成独有的问题,何况各种史料均有记载,李自成本人礼贤下士,不好色,不饮酒,不食财利,而且很朴素,“脱粟粗砺,与其下工甘苦”,进京时“毡笠缥衣,乘乌驳马”,即使在京殿上他也“戴尖顶白毡帽,蓝布上马衣”。要说骄傲,在众多开国君主中李自成本人还是一个较少骄傲的人。在李自成集团核心成员中,除刘宗敏不顾大局地上吴家寻衅滋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吴三桂降清前引狼入室外,其他人未有什么不谦之举,所以,谈不上骄傲。与腐败更不沾边。大顺军进

2,明朝腐朽官员吐出的赃京时,接收的崇祯私房钱就达白银3700万两,黄金150万两○

物数额也极为巨大,但未在史书中看到大顺官员中饱私囊的记载。其他官员,进京时军纪十分严明。赵士锦《甲申纪事》记载,“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被手足

3。后来的山海关初战证明,义军战斗力并未受到北京的钉于门前左棚栏上,予目击之”○

腐蚀,溃退是因为对清军豪无防备,特别是从李自成军在北京驻扎的时间来看,享乐、腐

4。他败的可能性更小。李自成1644年3月19日进京,4月30日仓皇逃出,前后42天○

们要恢复秩序,要筹备登基,要建立官署,要追赃,要到山海关平叛,不可能有时间花天酒地、歌舞升平。

总之,不能简单地把李自成的失败看成是胜利进京后变得骄傲了,腐败了,由此导致了失败。正如王春瑜所说:“虚构大顺军进京迅速腐化变质而导致失败的神话??是对历

史真相的掩盖和歪曲”。因为骄傲只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倾向。它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但它不会改变事物之间的固有关系,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骄傲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当然更不会是导致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呢?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谋略失误

我认为李自成的失败不仅仅是骄傲、腐败,政治谋略的失当才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对集团军缺乏身后整顿导致后期纪律涣散。随着形势的发展,大批人员加入革命集团,壮大了起义军的队伍。军队扩张之后,如何整训部队就显得十分重要。况且这些兵源多来自农民。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加入军队后素质降低,拥兵自重,疏于训练,内讧、受袭等情况都可能发生,如何整顿这一切,使之成为一支强悍武装而非一群乌合之众,军权的剥夺等就显得十分重要;政治上也是如此,如何建立一个稳定、正确、团结的领导机构,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李自成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失败,可以说刚入城时农民军还有严格的军纪,对民众基本保持了秋毫不犯的良好作风,很受民众的欢迎和爱戴。然而,事情很快就向另一个极端发展,特别是山海关战役后,军队加速度的失掉人心,被人民认定是盗贼,这倒不是李自成导致的,而是他的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不幸事情。山海关战役李自成惨败,一个人可能因失败而变得暴戾,一支军队同样如此,惨败回北京的当天,大顺军全无军纪,试想一支军队没有纪律,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失败是必然的。而李自成在这两方面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任其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李自成集团的目光短浅、才穷智短。

其次,未及时调整粮食政策致使粮食缺乏。在粮食的缺乏问题上,李自成同样没有预见到,更没有相应的对策,这充分体现了李自成显然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李自成在山海关败归北京后,曾下令立即拆毁崇文,宣武二门外居民数万间及城外四面羊

5,打算固守京师。但是,两天之后又毅然放弃这个定鼎的地方,向西撤退。是什么马墙○

原因促使李自成守、撤的决策变化如此之快呢?我认为粮食缺乏是李自成放弃北京的真实原因,而且还是他迅速败亡的关键。

第一,明朝末年,经济凋敝,京储空虚,致使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粮食缺乏,在清兵进逼下不得不放弃北京。

6 。粮食多明代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京师百司庶府卫士编氓,仰甫于漕粮”○

是从江浙一带、湖广、山东等省漕运而来。然而,明朝末年由于农业生产凋敝,从而影响了漕粮数征收和储备,即使南方各地官府搜刮到了粮银,也无法抵北京。对此,詹兆恒曾

在一道奏疏中说:“燕、齐二千里间,寇盗纵横,行旅阻绝,四方饷金滞中途者,至数百

7。甚至在运输途中的漕粮,还被饥寒所迫为盗的群众所截留。在中国历史上农民为万”○

生存铤而走险劫饷银、粮食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为怪,他们也是迫于无奈。

崇祯十七年春,各地上供北京的粮饷已经中断,京师政府的粮食储蓄已经告竭。三月

8三月,东宫讲官汪伟二十一日,兵部尚书张缙彦奏称:“今日粮饷中断,士马亏折。”○

9为了摆脱困境,崇祯一方面派大臣前往江给友人的书信中也提到“外郡上供丝粟不至”○

浙、闽广督饷,另一方面又把希望寄托在京城的官僚、绅商身上。同时又“上谕户部寇氛

10从这道谕旨看来,所谓米价甚平,要孔急,京师粮宜储,目前米价甚平,尤当乘时。”○

么是崇祯深居大内,不知道实情。否则则是故作此语有意掩饰,借以欺骗人心,安定局面。但第二天这种谎言就露立刻马脚。当大顺军进围北京时,“守城之兵,以累月不给饷米,

11粮食匮乏已使军心涣散,士卒再也不听从官将们的命令和指挥了。明朝统治皆无战心”○

者经营两百多年的都城在大顺农民军不到两天的围攻下竟然陷落了。当然明朝官僚集团的腐朽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大军在攻占北京之际也面临“粮不足”的局面。大顺军在北京期间,

12。李徕在与朝鲜国王的曾于四月十日“盘禄米仓并大通桥光禄寺等仓积米,见数造册”○

13。所说的对话中说到:“明朝蓄积甚富,而尽为流贼所取,余储蓄积年陈腐之米而已”○

积年陈米,应是在大顺政权盘点之前就早已腐坏在廒中了。因此,大顺政权盘点积米的结果,并没有查出可供食用的粮食。

为了使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有所缓解,大顺政权派人员到北京附近清查粮食,体现大顺军需粮之急切。大顺军占领北京后,虽然多方面采取措施征调粮食,但收效甚微。在没有大量粮食储蓄这一严重事实面前,李自成只有改变防守京师的初衷。不得不忍痛撤离北京。

第二,免粮政策的推行,使李自成农民军的粮食供应失去了保障。

李自成动员农民起义的口号简单的表述为“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三年底,李自成在河南正式提出“免粮”的主张,免粮政策的针对明末赋役繁苛,百姓赋役沉重,生活贫困的现实而提出的。这一政策起到了早期动员起义,壮大起义队伍起了积极作用,但绝对起不了后期巩固发展作用,军队打仗,不仅要粮而且需要布、财物等一些军需用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免粮则使农民的物质供应,尤其是粮食供应失去了可靠的来源。而粮食是军队赖以生存的源泉,师行必从粮,足兵先足食,古之皆然。军民不纳粮了,这些物质就只好强取之于官员和士绅了,只好分掉社会上已有的浮财了,这种政策自然难以长久维

篇五:李自成失败原因再探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键词 .............................................................. 1

绪论 ............................................................... 2

一、政治谋略失误 ..................................................... 3

二、军事指挥失当 ..................................................... 5

三、人才缺乏,用人不当 ............................................... 6

四、流寇作风,忽视建设 ............................................... 7

结论 ............................................................... 9

成果申明 ............................................................ 9

致谢词 ..............................................................10

参考文献 ............................................................10

注释 ...............................................................11

李自成失败原因再探

吴筱莲

(贵州民族学院 民族文化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内容摘要】

李自成作为明末一名主要的农民军领袖,曾一度拥兵百万之众,占据北京,面南背北,登基坐殿,但最后却一败涂地,不知所终。今人在评述他的失败原因时,大多只着重于他进京后不善待百姓,错杀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等方面,却少有人注意到其实大顺政权建设上的巨大漏洞,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李自成 农民起义 悲剧 败亡 原因

【作者简介】 吴筱莲(1987—),女,历史学本科在读。籍贯:贵州。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Li Zicheng is defeated the reason to search again

WU XIAO LIAN

【Abstract】

Li as the late Ming-jun, a major peasant leader, was once had millions of people, occupied Beijing, the South side back north, take the throne hall, but in the end but suffered a crushing defeat disappeared. Modern people in the commentary, the reasons for his failure Most focus on only after he went to Beijing to treat people, killing generals, Wu Sangui Soldiers entry cited such areas, but few people took note of the regime in fact Dashun building huge loophole, is the real reason for his failure.

【Keywords】 li zi cheng Peasant uprising Tragedy Suffering a defeat and fleeing Reason

绪论

明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暴虐统治的武装斗争。

历史上溯到三百六十四年,即1644年,风云突变。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军经过1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催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顺利攻占北京,结束了明王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但也就在这一年,由于大顺政权将军刘宗敏在陈圆圆一事

1,清军入关,李自成农上处理不当,使正处于观望状态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

民军在山海关惨败于清军,仓皇退出北京后一蹶不振,一败再败,最后李自成也身死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附近。这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及其本末。前人已从多方面作出过探讨,特别是李自成的失败。这样一位转战十余年,能够胜任一支与官军对抗的农民军的领袖,明王朝“万金之赏莫能购,十道之师莫能征”的杰出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没有达到他的前辈刘邦和朱元璋的高度,他一度成功,却又迅速失败。他的力量可以摧毁一个腐朽绝望的旧时代,却没法催生一个鲜活向上的新时代,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迅速获胜而又骤然败亡的悲壮历史,向来为历史工作者所谈论不倦。

自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杂志上发表后,人们通常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骄傲和腐败,说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自己忙着登基,几十万将士在京城享乐,仅派降将唐通率几千兵丁去接管山海关??仅仅用骄傲和腐败作为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这种论断是否太过牵强。在胜利面前通常容易骄傲,这是普遍现象,不是李自成独有的问题,何况各种史料均有记载,李自成本人礼贤下士,不好色,不饮酒,不食财利,而且很朴素,“脱粟粗砺,与其下工甘苦”,进京时“毡笠缥衣,乘乌驳马”,即使在京殿上他也“戴尖顶白毡帽,蓝布上马衣”。要说骄傲,在众多开国君主中李自成本人还是一个较少骄傲的人。在李自成集团核心成员中,除刘宗敏不顾大局地上吴家寻衅滋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吴三桂降清前引狼入室外,其他人未有什么不谦之举,所以,谈不上骄傲。与腐败更不沾边。大顺军进

2,明朝腐朽官员吐出的赃京时,接收的崇祯私房钱就达白银3700万两,黄金150万两○

物数额也极为巨大,但未在史书中看到大顺官员中饱私囊的记载。其他官员,进京时军纪十分严明。赵士锦《甲申纪事》记载,“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被手足

3。后来的山海关初战证明,义军战斗力并未受到北京的钉于门前左棚栏上,予目击之”○

腐蚀,溃退是因为对清军豪无防备,特别是从李自成军在北京驻扎的时间来看,享乐、腐

4。他败的可能性更小。李自成1644年3月19日进京,4月30日仓皇逃出,前后42天○

们要恢复秩序,要筹备登基,要建立官署,要追赃,要到山海关平叛,不可能有时间花天

酒地、歌舞升平。

总之,不能简单地把李自成的失败看成是胜利进京后变得骄傲了,腐败了,由此导致了失败。正如王春瑜所说:“虚构大顺军进京迅速腐化变质而导致失败的神话??是对历史真相的掩盖和歪曲”。因为骄傲只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倾向。它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但它不会改变事物之间的固有关系,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骄傲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当然更不会是导致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呢?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谋略失误

我认为李自成的失败不仅仅是骄傲、腐败,政治谋略的失当才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对集团军缺乏身后整顿导致后期纪律涣散。随着形势的发展,大批人员加入革命集团,壮大了起义军的队伍。军队扩张之后,如何整训部队就显得十分重要。况且这些兵源多来自农民。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加入军队后素质降低,拥兵自重,疏于训练,内讧、受袭等情况都可能发生,如何整顿这一切,使之成为一支强悍武装而非一群乌合之众,军权的剥夺等就显得十分重要;政治上也是如此,如何建立一个稳定、正确、团结的领导机构,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李自成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失败,可以说刚入城时农民军还有严格的军纪,对民众基本保持了秋毫不犯的良好作风,很受民众的欢迎和爱戴。然而,事情很快就向另一个极端发展,特别是山海关战役后,军队加速度的失掉人心,被人民认定是盗贼,这倒不是李自成导致的,而是他的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不幸事情。山海关战役李自成惨败,一个人可能因失败而变得暴戾,一支军队同样如此,惨败回北京的当天,大顺军全无军纪,试想一支军队没有纪律,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失败是必然的。而李自成在这两方面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任其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李自成集团的目光短浅、才穷智短。

其次,未及时调整粮食政策致使粮食缺乏。在粮食的缺乏问题上,李自成同样没有预见到,更没有相应的对策,这充分体现了李自成显然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李自成在山海关败归北京后,曾下令立即拆毁崇文,宣武二门外居民数万间及城外四面羊

5,打算固守京师。但是,两天之后又毅然放弃这个定鼎的地方,向西撤退。是什么马墙○

原因促使李自成守、撤的决策变化如此之快呢?我认为粮食缺乏是李自成放弃北京的真实原因,而且还是他迅速败亡的关键。

第一,明朝末年,经济凋敝,京储空虚,致使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粮食缺乏,在清兵进逼下不得不放弃北京。

6 。粮食多明代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京师百司庶府卫士编氓,仰甫于漕粮”○

是从江浙一带、湖广、山东等省漕运而来。然而,明朝末年由于农业生产凋敝,从而影响了漕粮数征收和储备,即使南方各地官府搜刮到了粮银,也无法抵北京。对此,詹兆恒曾在一道奏疏中说:“燕、齐二千里间,寇盗纵横,行旅阻绝,四方饷金滞中途者,至数百

7。甚至在运输途中的漕粮,还被饥寒所迫为盗的群众所截留。在中国历史上农民为万”○

生存铤而走险劫饷银、粮食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为怪,他们也是迫于无奈。

崇祯十七年春,各地上供北京的粮饷已经中断,京师政府的粮食储蓄已经告竭。三月

8三月,东宫讲官汪伟二十一日,兵部尚书张缙彦奏称:“今日粮饷中断,士马亏折。”○

9为了摆脱困境,崇祯一方面派大臣前往江给友人的书信中也提到“外郡上供丝粟不至”○

浙、闽广督饷,另一方面又把希望寄托在京城的官僚、绅商身上。同时又“上谕户部寇氛

10从这道谕旨看来,所谓米价甚平,要孔急,京师粮宜储,目前米价甚平,尤当乘时。”○

么是崇祯深居大内,不知道实情。否则则是故作此语有意掩饰,借以欺骗人心,安定局面。但第二天这种谎言就露立刻马脚。当大顺军进围北京时,“守城之兵,以累月不给饷米,

11粮食匮乏已使军心涣散,士卒再也不听从官将们的命令和指挥了。明朝统治皆无战心”○

者经营两百多年的都城在大顺农民军不到两天的围攻下竟然陷落了。当然明朝官僚集团的腐朽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大军在攻占北京之际也面临“粮不足”的局面。大顺军在北京期间,

12。李徕在与朝鲜国王的曾于四月十日“盘禄米仓并大通桥光禄寺等仓积米,见数造册”○

13。所说的对话中说到:“明朝蓄积甚富,而尽为流贼所取,余储蓄积年陈腐之米而已”○

积年陈米,应是在大顺政权盘点之前就早已腐坏在廒中了。因此,大顺政权盘点积米的结果,并没有查出可供食用的粮食。

为了使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有所缓解,大顺政权派人员到北京附近清查粮食,体现大顺军需粮之急切。大顺军占领北京后,虽然多方面采取措施征调粮食,但收效甚微。在没有大量粮食储蓄这一严重事实面前,李自成只有改变防守京师的初衷。不得不忍痛撤离北京。

第二,免粮政策的推行,使李自成农民军的粮食供应失去了保障。

李自成动员农民起义的口号简单的表述为“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三年底,李自成在河南正式提出“免粮”的主张,免粮政策的针对明末赋役繁苛,百姓赋役沉重,生活贫困的现实而提出的。这一政策起到了早期动员起义,壮大起义队伍起了积极作用,但绝对起不了后期巩固发展作用,军队打仗,不仅要粮而且需要布、财物等一些军需用品和日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