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堕落天使的幸福之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27:10 作文素材
堕落天使的幸福之路作文素材

篇一:《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幸福之路》读后感 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比较强,而且确实对寻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罗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原因,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罗素是为了众生的幸福写了这本书,所以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第一种类型是自责者,就是那种沉溺于犯错意识的人,也就是那种过于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描绘出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产生冲突,为此他觉得自责、矛盾、苦恼。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的一种不适应症。

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其特征是喜欢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当然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发展过度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换句话说,自恋者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感觉幸福快乐,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绝望。罗素认为,一个人只想要社会景仰他,而对社会本身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够,也很难感受到全身心的快乐。所以虚荣过了头,漠视关心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这种人就不可避免地经常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第三种类型是自大者,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竭力要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这一类型的人权力欲比较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或爬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他就会不快乐。生活中我们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或总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应该就属于这一类型。罗素辩证地分析指出,这种人的自大心理一般是以前的自卑心理所致,如果其欲望被约束在适当范围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如果把这看作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就可能给其“外部世界或者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外还有很多混合类型的心态可以使人感到不幸福,罗素在书中分别论述了竞争、攀比、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畏惧舆论等等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对措施。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罗素在书中一以贯之地倡导非自我中心主义,他认为一个人要是过分地关注自我,就好比把自己囚禁在自身欲望的牢笼中难以自拔,并由此产生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而“非自我中心”的视角则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对立消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消失,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一旦人们除了自己也对身外之人或身外之事产生了真心地关注和付出,精神就会摆脱禁锢而变得开朗起来,幸福的感觉就有可能真正来到身边。据说,以前曾经有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这就是罗素所说的“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趣向外发展”,幸福的感觉会自然来临。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篇二: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

我今天给各位介绍一本给我启示比较多的书,很多时候有困惑,我都会翻这本书看看,寻找一种豁达的思考方式,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罗素的《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比较强,而且确实对寻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罗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原因,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罗素是为了众生的幸福写了这本书,所以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

现在让我来就我感触较多的部分谈一下这本书给我的众多启示和影响。正如前面所说,这本书 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谈不幸福的原因,现象和本质。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是由于社会制度,一部分是由于个人心理。很显然的,这本书不是探讨社

会制度的,主要剖析个人的世界观,伦理道德观念,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快乐或者快乐。罗素很精辟地分析,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典型的自我沉溺者,也许你我感到不幸福的时候也在他的分析中吧 ,分别是“畏罪狂”,“自溺狂”,“自大狂”。第一种,畏罪狂 ,是那种沉溺于犯罪意识的人,我理解是那种总是自我责备,失意,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如何,给自己设计了一幅理想的图画,却和他所知道的实际的自己不断发生冲突。说浅些,大概就是早期的教育和人生的真实情况相抵触使得 他觉得苦恼不幸福。联系到我们自己,这种状况应该是一种生活不适应症。第二种是自溺狂,特征是惯于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我相信这种心理人人都有,但过度的时候就是一种祸害了。换种说法这是强烈的虚荣心,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时候,除了自己以外,对任何人都感觉不到兴趣,但是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失败和失望,因为可能他期待的是恭维,到手的却是冷笑,罗素讲,一个人只想要社会钦仰他而对社会本身毫不感到别的兴趣的时候,未必能达到他的目的,即使能够,他也不能完全快乐,因为人类本能是从不能完全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虚荣心过了头,把每种活动本身的乐趣毁掉了,于是使人不可避免地无精打采,百无聊赖。

第三种是自大狂,他和自溺狂的不同在于他希望大权在握,

而非动人怜爱,他竭力要令人畏惧而非令人爱慕。我理解这一型是权力欲比较强的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他就会不快乐,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总是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的,应该就是这一型的。但是罗素是个辩证看问题的人,他分析这有一种类型说,约束在适当范围内的权势可以大大地增加幸福,但把他看作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它就闯了祸。

罗素归纳的三种人是典型的不幸福者的心理状况,我想还有更多混合的类型,不幸福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以上的症状。如果把罗素看作医生的话,前面这部分,论述不幸福的原因是给病人做检查,说症状,查病因,接下来系统地论述各种病的症状,病因等等,他在书中分别论竞争,烦闷和兴奋,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狂,论畏惧舆论,听听这些题目各位就知道都在说不幸福的情形了。

书的后半部分则是开药方,给病人指引健康的路子。首先分析快乐的可能性,然后论述兴致,情爱,论家庭,工作,闲情,努力与舍弃,最后论幸福的人。在这里我不想说前面那些,我想谈谈最后一章《幸福的人》,因为这一章里,罗素给我们明确地开了幸福的药方。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靠外界环境,一部分靠一个人自己。不说外界环境,他认为涉及一个人本身的范围以内,幸福的方子是很简单的。我演绎成自己的话,就是温饱,

健康,成功的工作,爱情,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如果拥有这些足以使人幸福,但是这只是人人可达到的自然的幸福,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的幸福。所有的幸福,人们应该能获得,唯一的条件是他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客观的生活,用真实的兴趣跳出自我,而不是老想着自己不快乐的原因。说到这里,真是无独有偶,以前曾经有个几个年轻人去问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苏格拉底的回答是:“你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先去海边的山上伐木,然后造一艘大船,完成后我自然会告诉你们。”那几个年轻人真的去做了,付出了许多汗水,他们完成了,看着自己造的大船,他们已经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快乐。就是如罗素所说,跳出自我,把热情和兴味向外。

其实,我所说的只能让各位基本了解这本书的框架,还有更丰富更多含量的内容,不能一一在这里介绍,毫无疑问,《幸福之路》这本书会带我们走上寻求幸福的路,幸福之路其实不玄妙,也不遥远,在我们的观念中,在我们的习惯里。有时我们的困难可能就是自己没有跳出来,有时我们的幸福其实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心境。

最后,希望各位听了我的赘述有所收获,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若是有空,也看看罗素的《幸福之路》,跟智者同行,

解除自己的困惑,给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洗礼吧。借着这本书的名字,继续自己的幸福之路。

篇三:读《幸福之路》有感

《幸福之路》是罗素通俗作品中的一本名著, 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虽然这是一本大半个世纪以前的书,但即使是在今天,也丝毫不过时,而且可能比不少大谈 “幸福指数”的畅销书都更有阅读价值。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而且确实给我以很大的启发。 罗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原因,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罗素是为了众生的幸福写了这本书,所以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渊博的征引。我只是把通情达理的一些意见归纳起来……因为不少烦恼的人凭着适当的努力可以变得幸福,所以我才写下这本书。”罗素先生在这本的序言里:“在以下篇章中找不到深奥的哲学原理,也找不到艰涩的博学深思,我的目的仅仅在于,通过(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堕落天使的幸福之路)但愿是普普通通的东西的感悟将一些议论收集于此。‥‥‥我相信,通过我在本书中做出的努力,许多不幸中的人将会变得幸福甜蜜”。

在书的前半部分罗素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现象。他讲到人们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显然,这本书主要是剖析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生活习惯等给人带来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罗素认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种自我沉溺之人,分别是自责者、自恋者、自大者。

第一种类型是自责者,就是那种沉溺于犯错意识的人,也就是那种过于求全责备、追求完美、理想主义的人。他们的特征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给自己描绘出一幅理想的图画,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产生冲突,为此他觉得自责、矛盾、苦恼。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的一种不适应症。

第二种类型是自恋者,其特征是喜欢自赞自叹并希望受人赞叹。当然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发展过度就会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罗素认为,一个人只想要社会景仰他,而对社会本身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够,也很难感受到全身心的快乐。所以虚荣过了头,漠视关心他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这种人就不可避免地经常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之所在。

第三种类型是自大者,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竭力要达到权力的顶峰并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这一类型的人权力欲比较强,若是不能征服别人或爬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他就会不快乐。罗素辩证地分析指出,这种人的自大心理一般是以前的自卑心理所致,如果其欲望被约束在适当范围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如果把这看作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时,就可能给其“外部世界或者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另外还有很多混合类型的心态可以使人感到不幸福,罗素在书中分别论述了竞争、攀比、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畏惧舆论等等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对措施。

罗素在书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人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产生快乐的因素,然后论述了兴趣、情爱、家庭、工作、休闲、获得与舍弃等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罗素说,幸福,显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环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环境,他认为在个人自身的范围以内,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能拥有温饱、健康、爱情、颇有成就的工作、小范围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这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还有一种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条件是人们的热情和兴趣向外而非向内发展,也就是说人们想要得到这种幸福,首先要摒弃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远目光,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满腔热忱地融入社会生活。 在当前的社会,有些人在精神上经常陷入痛苦纠结的状态,其实他们具备很多可以实现幸福的条件却自叹不幸,原因就在于其自我中心思想作祟,过于算计个人的得失,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又令人沮丧,以致他们在追名逐利和过度虚荣中很少拥有幸福感,在长期负面情绪压力之下,身体健康也容易受到损害。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而那些时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关注他人、对很多的事情感兴趣,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因此这些人对于感情和家庭,对于工作和休息,对于获取和给予,不仅能够驾驭,还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体会到快乐的滋味。

另外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不断地付出和得到爱,幸福是平淡生活的体会、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大多数人都能拥有的。而且,幸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也不在于名誉的多少;不在于是否荣华富贵、人前显赫,也不在于是否粗茶淡饭、平实无奇。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他就会找到幸福的真谛,同时也会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最后我想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书中为提供了跟上时代步伐的知识,在通常情况下,读书可以为我们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生活快乐了,就感觉幸福。当我们精神感到困惑时,不妨看看《幸福之路》,它让我们读懂自己,读懂生活,是帮助我们通往幸福之路的钥匙。

篇四: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伯特兰.罗素

罗素简介:1872年—197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在哲学数学等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突出成就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大师,并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上篇 不幸之源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幸

第二章 竞争

第三章 厌烦与兴奋

第四章 疲劳

第五章 妒忌

第六章 舆论恐惧症

下篇 幸福之源

第七章 幸福是可能的吗

第八章 热情

第九章 爱

第十章 家庭

第十一章 工作

第十二章 努力与放弃

第十三章 幸福的人

怎样才能幸福

第一章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幸福观念

第二章 没有恐惧的生活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幸

1、这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于社会制度,不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当然,后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产物。

2、自我专注有多种形式。在我们看来,有三种最普通的类型:罪人、自恋者和夸大狂、、、、、、自恋在某种意义上,是习惯化的负罪感的对立物。它包括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慕的习惯。

3、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青年时期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于是便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一方面苦心寻求:他仅仅对成功、而不是对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本身,给予足够多的、不恰当的重视。

第二章 竞争

1、这些人的工作日就像是一场百米赛跑,但是这场赛跑的唯一目标却是坟墓。

2、人们过分地强调竞争的成功,以至于把它变成幸福的主要源泉。

3、现代生活中对于竞争的过分强调,同文明准则的普遍堕落是有关的,男男女女们已显得没有能力欣赏那些志趣更为高尚的娱乐了。

第三章 厌烦与兴奋

1、从根本上来说,厌烦是一种受到挫折的欲望,这种欲望的对象不一定是令人快乐的,但肯定是那些使得厌烦的牺牲者知道这一天不同于另外一天的事情。

2、对于兴奋的追求欲望常常扎根于人的心灵之中,特别是男性之中,这种欲望在狩猎时代,比起以后的各个时代来,更容易获得满足。

3、为了避免过度的兴奋,一定量的厌烦是不可或缺的;过度的幸福不仅有害于见看,而却会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变得脆弱,使得广泛的机体满足为兴奋所代替,智慧被机灵所代替,美感被惊诧所代替。

4、只有伴以一定程度的寂寞,某些美好的东西才有可能被人获取。

5、一个孩子或青年人,在他具有一个严肃而富于创造性的目标时,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忍受巨大的厌烦,因为他发现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6、爱情是一种使我们整个的存在得以复苏新生、光彩焕发的体验,恰像植物久旱逢甘霖一样。

7、现代城市居民所遭受的一种非同一般的厌烦,与他们同大地生命的分离密切相关,它使得生命变得炽热、肮脏而又饥渴,就像沙漠中的朝圣者一样。

8、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肯定是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平静的环境里,真正的快乐才能得以存在。

第四章 疲劳

1、单纯体力上的疲劳,假使它并未过度的话,倒往往会成为幸福的原因之一。它使人睡眠充足,胃口大开,倍增假日可能有的玩乐游戏的劲头。然而一旦它过度的话,就会变成一种极大的危害。

2、在要做出一个困难而又劳人心神的决定时,一旦有关的数据信息收集齐全,就应该马上加以最充分的考虑并作出决定;一旦决定作出,除非有新的事实和证据,不要随便加以修正,没有什么比犹豫不决更使人劳心费神,更无成效了。

3、通过认识到那些引起焦虑的事物的非重要性可以消除大部分忧虑。

4、一个能够自我超越于自己的思想和希望的人,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困境中为自己找到安静闲适之地,而这对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不可能的。

5、焦虑是恐惧的一种形式,所有的恐惧形式都导致疲劳。

6、神经疲劳时最为糟糕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是任何外部世界的一道屏障。

第五章 嫉妒

1、女人把所有其他的女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男人一般只对那些与自己同一个职业的男人有这种感情。

2、嫉妒是一种缺陷,部分是道德上的,部分是智力上的,它永远看不见事物本身,而只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

3、如果我是一个嫉妒的人的话,霎时,我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的满足感便消失了,我深深陷入一种不公正之中。治疗这一切的有效办法是心理修养,即使自己不去想无益的事情的习惯。

4、谦虚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在我看来,我很怀疑,谦虚在其更为极端的形式上是否仍然值得如此来看待。谦虚的人需要一连串的安抚保证,而且常常不敢去尝试他们本来有能力去完成的任务。谦虚的人相信自己比不上那些与自己经常相处的人。因此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并由嫉妒心导致不幸和敌意。

5、一个在婚姻或子女抚养方面较为幸福的人,是不怎么会因为别人更富裕、事业更成功而去嫉妒的。

第六章 舆论恐惧症

1、除非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在总体上被与他有社会关系的人,尤其是那些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人所接受,否则就很少有人会生活的幸福。

2、一个青年接受了一些流行的观念,却发现在自己生活环境中,这些观念是被诅咒的东西。

3、要是你害怕这个社会,你等于给了别人捕获你的机会,而要是你对它不屑一顾,它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力量,因而倾向于对你放之任之。

4、无论老人还是青年,一旦他们到了不惑理智之年,都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必要的话,还有犯错误的权利。

5、一个由这样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他们对传统习俗没有过分的谦卑和顺从,这比起人人行动划一的社会来说,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6、现代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仅仅根据地理位置来选择朋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下篇

第七章 幸福是可能的吗?

1、从情感的内容这一方面来说,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快乐,与我们花匠的体验到的快乐并无不同;教育造成的差异仅仅是快乐的形式不同而已。成功的快乐需要困难跟随,即使在最后这种困难得以克服,但它必须使得成功在开始是没有把握。

2、工作的乐趣对于所有具备特殊才能的人都是敞开的,只要他能够从自己的技能的适用中获得满足,而不是要求全世界的赞誉就行。

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事业的信仰是幸福的源泉之一。

4、然而,狂热和爱好,在许多情况下,也许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根本的幸福之源,而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只是对某些极端痛苦的、难以面对的时刻的忘却。根本的幸福有赖于对人和物的友善的关怀。

5、对人友善的关怀是情感的一种形式,但不是那种贪婪的、掠夺的和非的有回报的形式。后者即有可能是不幸的源泉。 能够带来幸福的那种形式是:喜爱观察人们,并从其独特的个性中发现乐趣,而不是希望获得控制他们的权利或者使

他们对自己极端崇拜。

6、幸福的秘诀在于:使你的兴趣尽量广泛,是你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尽量友善,而不是敌视。

第八章 热情

1、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不可能事事都感兴趣,但对尽量可能多的事物感兴趣总是一桩好事,这些事物能另我们的岁月变得充实圆满。

2、心灵也是一部奇异的机器,它能以最令人惊奇的方式把它获得的材料结合起来,但是如果缺乏了来自外部的材料,它便会变得软弱无力、、、、、因而一个注意力向内的人会觉得一切都不值得他去关注,一个注意力向外的人,在他偶然审视自己的灵魂时,则会发现那些极其丰富、有趣的各类成分被解析和重组成了美妙的,富有教义的形式。

3、我们所有不同的爱好和愿望必须适合于生活的总框架,如果他们要成为幸福的源泉,他们就得与健康的要求相一致,与我们钟爱的人的情感相一致,与我们生活预期中的社会相一致。

4、任何不同的嗜好,如果不让它成为痛苦的根源的话,就必须让它处于某种特定的东西所构成的框架之内,这些特定的东西就是:健康;对自身才能的总看法;有支付必需品的足够收入;最根本的社会义务;,如抚养妻儿老小等等。

5、在文明社会中,热情的散失大部分是由于自由受到限制,而自由是我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6、尽管如此,如果不对自发的冲动加以某种程度的约束,一个文明社会便不可能存在,因为自发的冲动仅仅造成最简单的社会合作,而不能产生那些现代经济组织所要求的高度复杂的合作。

第九章 爱

1、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到自己不被人爱,相反,觉得自己被人爱的感觉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提高人的热情。

2、是接受的爱,而不是给予的爱,才产生了安全感——虽然它主要来自于相互的爱。

3、女子往往爱慕男子的性格,而男子则追求女子的外貌。

4、一个人,无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有多大,如果他把自己封闭在铁墙之内而无法扩展这种彼此关怀的爱,那么他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快乐。将爱排斥于自身之外的念头,一般来说是某种愤怒或对人类仇恨的结果,或成年生活中的不公正待

篇五:《幸福之路》罗素

人生的暴风雨和自然界的一样多,来时也一样突兀:有时内心的阴霾和雷电,比外界的更可怕致命。所以我们多一个向导,便多一份盔甲,多一份保障。

幸福之路,是指引你通往幸福的道路,最简单,也是最直白的书名。可幸福是个横跨整个人生的大话题,不论你去不去思考它,它也一直萦绕在你的心头。

不幸福的原因:

什么使人不快乐?自大狂和自溺狂的内心肯定是不幸福的,一个以为自己站在世界之巅,俯视着周遭的一切;另一个躲在角落,仰望着星座与星辰,曲解宇宙的善意为冷漠。

罗曼蒂克的忧郁,海子是浪漫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能他是幸福的,就在他卧轨自杀的那一刹那,但他始终也没能摆脱自己的忧郁,他终是不幸福的。

竞争,如果成功是幸福的一份子,那么为了成功而牺牲了一切其余的分子去赢取这一分子,代价就太高了。

烦闷与兴奋,你的境遇与你幻想的情况若差异明显,便给你带来了巨大的烦闷。你躺在床上睡大觉,醒来发现还有一堆作业要去完成,一转身,你又进入了梦乡。这便是烦闷。与烦闷对应的是兴奋,而过度的兴奋也是要不得的。幸福的生活,大半有赖于恬静,因为唯有在恬静的空气中,真正的快乐才能常往。

疲劳,对付无论何种的恐惧的正当办法,是集中精神,合理地、镇静地把恐惧想一个彻底,直到你和它完全熟悉为止。

嫉妒,所谓英雄式的痛苦即是指这种人的心境而言。要从这绝望中寻出康庄大道来,文明人必须扩张他的心,好似他曾经扩张他的头脑一般。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由超越自我而自由自在,像宇宙一样无挂无碍。

犯罪意识,当“无理”把愚妄的念头或感觉注入你的意识界时,你当立刻把他们连根拔出,审视一番,丢掉他们。勿让你做一个摇晃不定的人,一半被理智控制,一半被幼稚的痴愚控制。 被虐狂,1)记住你的动机并不常常像你意识中的那么舍己达人,2)切勿把你自己的价值股的太高,3)切勿希望人家对你的注意,像你注意自己一样关切,4)勿以为多数人在密切留神你,以致有何特殊的欲望要来迫害你。

畏惧舆论

幸福的原因

快乐还可能吗?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壮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的倾向于友善。

兴致,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也越少,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固然,生命太短促不能对所有事物都感兴趣,但感兴趣的事情总是多多益善,一边填补我们的日子。我们一切独立的嗜好和欲望,都得和人生一般的组织配合。

情爱、家庭、工作……

闲情,一个人工作完了能把他遗忘,知道下一天重新开始时再想起,那么他的工作,一定远胜于在休息时间念念不忘地操心着的人的工作。

努力与舍弃

幸福的人,幸福的人,生活是客观的,有着自由的情爱(不是自我中心的),广大的情爱。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