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盼春作文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38:28 体裁作文
盼春作文500字体裁作文

篇一:盼春节的作文500字6篇

盼春节的作文500字6篇

盼春作文500字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就要到了。春节里,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汤圆、放焰花、吃团圆饭??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盼春节的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盼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

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篇二:盼春节

春节是一场愉快的期盼,虽然现在离春节还很远,但我已对它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美好的春节如期而至。按我们那边的风俗,一大早左右的邻里就该忙了起来。他们都把自己家里准备好的食物拿到古屋里去供奉。古屋早已摆好了大神们的雕像排成一

排。在他们面前有许多张桌子,那是用来摆放食物的。食物放上桌子以后,要经过几柱香时间才能收起来带回家吃,否则就得不到大神们的保佑。等待期间我们可以在门口观看舞龙舞狮们精彩的表演。大人们还亲自拿起打击乐器,演奏出一曲曲动听的音乐。

当夜,绚烂的烟火绽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一道道烟火“咻”地冲上漆黑的天空,然后“boom”地一声炸了开来。这些烟花在空中形态各异:有的像小丑的帽子;有的像小花儿;有的像圆圆的皮球;有的像孩子的脸庞??美丽极了!

火红的春联诉说着人们对来年的祝福。人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漫步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还有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希望。

春节阿春节,我们为你做了这么多,就盼着你的到来了。

篇三:盼春节

你喜欢春节吗?我喜欢,为什么?因为春节可以吃饺子、发压岁钱、换最好看的衣服,还可以放鞭炮??

今年的春节还没到,就说上年春节吧。家家走亲串户,干啥?凑热闹。这一天,我们一大早全部回老家,就连长期在外三叔、三婶和那欢蹦乱跳的小妹妹也回来啦。晚上,大家都聚集在院子里,那一束束一朵朵飞上天空的烟花,把整个上空装扮得妖艳多姿,花的海洋。小妹妹高兴地举着手使劲的往上蹦,大声地喊着要去摘那五彩的花朵。弟弟却趁我们不注意,从桌子上端了一大盘瓜子和糖块,在院子里跑着喊着:“吃瓜子了,吃糖了??!”并一把把抛向天空。大家看着弟弟样子,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这孩子!??”发压岁钱啦,妹妹、弟弟、姐姐还有我,更高兴啦,妹妹和弟弟抢着要最新的,也不管多少,?_起来就往自己的新衣服装。我和姐姐就不同,只看给我们的钱数。最后一点,“哇”,弟弟和妹妹各得了500元,我和姐姐每人800元。到吃团圆饭的时候啦,奶奶特地在饺子里放了一枚一元的硬币,谁吃了就会走大运,我们都很想吃到,可这一碗快吃完了也没吃到。突然,爷爷“哎吆”一声,呀,爷爷吃到啦!大家都开心的笑啦。

过春节真好,可是我们还得几个星期呢!怎么还不到呢,我嘟囔着:“快点、快点??”

篇四:盼春节

春节里,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汤圆、放焰花、吃团圆饭??现在春节虽没到,我却等不及了。

在我的央求下,奶奶答应先做一次团子给我吃。我看到奶奶先把面粉放入碗中,倒一些水,用手来回搅拌,不一会儿,一碗湿漉漉面粉就搅拌好了,奶奶先用手拿了一团

面粉,用手搓成球状,再用手指按住球状的中心转一个圈,这样面粉里面就变成空心的,最后用筷子夹一点鲜肉进去,再把面粉一边转一边捻合。看着奶奶手中一个个团子的诞生,我忍不住跃跃欲试。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去做,等面粉被我“掏”完一个洞之后,我发现有点儿破了,连忙用一点面粉把它“贴”住。接着,我用筷子夹了一点鲜肉进去,一个团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被我做好了。

不一会儿,奶奶把我做的和她做的团子通通放入了锅中“洗澡”。我在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我的作品“出炉”。等团子出锅后,我夹起了我做的那个,刚夹到碗中,它便迫不及待地“露馅”。我立马把它吃了。虽然“卖相”很烂,但吃起来味道还真不错。

真希望春节快快到来。在春节里,我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爆竹、焰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向大人们要压岁钱,这时,大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拿出红包,放入我们的口袋;我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以拜年为借口到处串门,邻居们就会拿出好吃的款待我们??

春节啊!你快快来吧!这样我就又可以吃到美味的团子了!

篇五:盼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欢快中度过了一年。在春节中,人们打扫房屋,辞旧迎新;大人小孩都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过除夕。最高兴的无非就是我们小孩子了!大家结伴外出旅行、放鞭炮、收红包。大家都是风开心。

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期末考试。在紧张的总复习中,我十分盼望过春节,让春节早一点到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心中默默地说到:“春节啊,你咋么不早点到来呢?我喊想念‘你’啊!”

记得有一次听写,我正好在盼望着春节。谁知,我一不留意,竟然将“春风又绿江南岸”错写成了“春节又绿江南岸”!乖乖,一个错别字,是爸爸见了开怀不已,我不免有一些尴尬。虽然这样,但是我依然无时无刻地期盼春节早点到来。

这个春节,我要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动力,与好书同行;以“爆竹声中一岁除”为“借口”,和同伴放鞭炮??这种种趣事,令我无比兴奋!他们伴随着我度过了的一年,让我又长大了一岁;让我长高了许多;还让我学会许多知识。

春节,令我向往;春节,令我期盼;春节,令我眷恋。我多么期盼春节早一点到来。借此机会,我想大声地喊道:“春节,希望你早点到来,我好想念‘你’!”

篇六:盼春节

冬天已经降临了,新年的脚步也悄悄临近,活泼可爱的小兔跳走了,虎虎生威的金龙飞来了。要说一年有什么向往或怀念的,那就是春节了。

每到春节,大家便欢聚在奶奶家,欢声笑语成了新年的点缀。天渐渐黑了,饭菜早已摆上桌,爸爸一手拿着一根长竹竿,另一手拿着一串鞭炮。大家一起将鞭炮挂上竹竿,

爸爸把竹竿伸出窗外。胆小的我早早溜到爹爹的书房里,捂上耳朵,不敢面对那呛人的火药味和震耳欲聋的声响。等了许久,怎么没动静?

我放下捂着耳朵的手,屏息静听。突然,“噼噼啪啪”的声音突然响起,吓了我一跳。

放过鞭炮,大家开始吃年夜饭。我和几个表姐都是“肉食动物”,看见那烧得黏糊糊油汪汪的鸡、鱼、肉,都忍不住大快朵颐,奶奶看得是眉开眼笑,连声问:“好吃吗?好吃吗?”“好吃!”大家齐声回答。一阵风卷残云、狼吞虎咽过后,大家打着嗝,抚摸着圆滚滚的肚皮,互相打趣、说笑。

“给压岁钱喽!”姑姑的一声提醒唤醒了爹爹奶奶和我们几个孩子。大家七手八脚地找来小板凳和垫子。我动作麻利地跪下来,磕了两个头,长辈们高兴地递给我好几个红包。

我们开始放烟花了。爸爸、哥哥拿着几捆又粗又长的烟花在放,一时间,刚才还黑漆漆的天空顿时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我拿了几支小的在放。我手中的烟花棒有金银相间的条纹,一点燃,就“嗤嗤”地冒出几团金色的火花。虽不如大的那么耀眼美丽,但也挺好玩呀!我一手拿一枝,舞动着、摇晃着,几只金色的萤火虫便在窗户上飞舞跳动了。我燃尽一支又拿一枝,不知不觉就放完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阳台。

春节晚会开始了,大家津津有味地看着、笑着、说着、唱着,开心极了。

我真盼望春节快快到来!

篇二:春

《春》教学设计

姜长存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朱自清的文学常识。

2、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理解本文的主旨。

4、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理解本文的主旨。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也可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雨、小草的特点导入)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lǎng rùn wǎn yìnghè

酝 酿 嘹 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朗润 婉转 应和 黄晕

二、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放录音或师范读)

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指名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评价)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常识、

2、写字注音

3、复习上节课课文内容划分。

4、再次朗读全文

二、学习新课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齐读2-7段)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整体描写春天的到来)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

(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排比,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2、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朗读(齐读)

问题: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2)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一幅画春草图,这幅春草图是怎样的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这一段。

作者并不单纯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春天的花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背诵这一段。

二、研读课文

(一)、春花图

1、假如现在你手中还握着一架摄像机,按照课文的描写,你将如何进行拍摄?

明确: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 从高到低 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美不美?

谁能具体说说朱自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美?

预计有如下几种答案:因为朱自清喜爱春花,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知识广博,语言美,在描写中使用了修辞手法。(引出修辞)

3、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附:用拟入,写桃树、杏树、梨树;不简单地说花朵开得茂盛,而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描述,寓树以人的情态、动作,“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赶春天,赶春光,百花争春,这就把是写活了。用比喻,1,写花色的艳丽,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2,为什么要把遍地的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没有直接写到太阳,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阳光,没有直接写到风,但却能够让人明显地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

从中,我们看到,五句话,写了五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从中我们是不是能获得一些对作文很有帮助的启示呢?——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在围绕中心写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非常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他也将这段对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对春风的描写。现在请全班同学朗读第5段。

(二)春风图

请一位同学起来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

1、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2、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

3、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手呢?

明确: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5、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

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6、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三) 春雨图

那么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6段。读完后思考或者自由讨论两分钟,让学生上台填写表格。(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自学或探讨学习的方式欣赏文章。)要说出体现在哪里。

明确:

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修辞,排比,比喻。

特点,细密,轻盈。

三、总结

1、总结主旨: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总结写法

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突出景物特点。

2)多角度描写景物。

3)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结构严谨。

四、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一盼春 急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

篇三: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三、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

①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②揣摩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加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教学法,巩固基础知识,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3)合作讨论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4)提问法

【授课类型】 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导入语

同学们,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她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她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春天的样子,或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或柳絮纷飞细雨朦胧,但是无论如何她总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像是杜甫的《江南春绝句》,或是贺知章的《咏柳》。不同的作家在他们的笔下都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接受作者朱自清给我们的那种春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与作品

作者 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代表作 有《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③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

①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②揣摩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加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四)预习检查

生字词

蓑笠[suō lì] 朗润[lǎng rùn] 嗡嗡[wēng wēng]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mài nòng] 婉转[wǎn zhuǎn]应和[yìng ha] 嘹亮[liáo liàng] 黄晕[huáng yùn] 烘托[hōng tuō] 风筝[fēng zhēng] 静默[jìng mò]舒活【shū huó】 抖擞[dǒu sǒu]欣欣然[xīn xīn rán] 繁花嫩叶【fán huā nan ya】 呼朋引伴【hū p?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五)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师生共读),思考问题: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可以表现?

盼春

(2)你能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提示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吗?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读后明确行文线索 )

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赞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课文精读

文章既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那接下来,我们先看第一部分: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在这里,作者很明显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春具象化,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总的来说:第一部分,总起全文,写的是盼望春天的到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体化,人格化了。将春天比做人,她的到来便是慢慢的踩着步子款款而来。更加生动形象。两句叠词的使用,表现了作者对春到来的急切愿望

二、绘春

1、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来描绘春天。写“山、水、太阳”,总写了春回大地,万物

复苏的整体轮廓。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3、请同学朗读第三段,并思考: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讲的是春草。

(2)春草有什么特征呢?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答:“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软绵绵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作者对春草的那种喜爱之情。

(3)这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能不能改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能。“钻”字更好,用“钻”字,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句中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4)第三段是从那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答: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写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直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都是从视觉上来写的,仿佛我们的眼前也是那大片大片有嫩又绿的小草一般。“草软绵绵的”是从触觉来写的,就像是我们吃的棉花糖一般。。

4、请同学朗读第四段,并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答:主要写的是春花。

(2)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来写春花的呢? 答:从颜色和香味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味”。 (3)这一段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比喻,“野花遍地是~还眨呀眨的”。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答: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5)这一段中有相互的对比,请找出来。

答: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5、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五段,并思考: (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写的是春风。

(2)这一段中春风有什么特点? 答:像母亲的手,温暖,轻柔。

请同学们想象,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还像什么? (发散思维,自有联想)

(3)写春风通过那几种感官来写的?

答: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6、请同学起来朗读第六段,并思考: (1)第六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主要写的是春雨。 (2)这里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答:密,细“像牛毛????一层薄烟” (3)在这一段中,“可别恼”、“树叶儿”“小草儿”这些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答: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7、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七段,并思考: 第七段为大家描画出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答:一幅迎

春图。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老老少少纷纷出门,或是舒活筋骨,或是去上班,或是下地做农活。一片欣欣向荣。

三、赞春

1、请同学起来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

(1)最后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答:是通过三个比喻,表达对春的赞颂。

(2)这三段可不可以互换,或者是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不可以。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七)板书设计

朱自清

第一部分(1) 盼春: 反复→盼春心切;拟人→喜春之情。

春草图: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春花图:多、艳、甜

第二部分(2~7) 绘春: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

春雨图: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第三部分(8~10) 赞春:比喻→“新”、“美”、“力”

八、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阙的关系。

2、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新课

1、题解与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秦晋高原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作者介绍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就是典范之一。

3、字: 莽、 娆、 竞、 骚

4、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5、分析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6、下阕。

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1)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篇四:春

《春》教学设计

孟嘉兰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5. (1)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播放歌曲或是朗诵歌词),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 撑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答案提示)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三 小结

该文作者的情感线索是按照盼春——绘春——颂春来描写该文的。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四 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2---7段思考作者是怎样绘春的?

第二课时

一 温故知新

二 问题探究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提示---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1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

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总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提示(从总体到局部)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一副 春草图

朗读(齐读)

(教师明确:嫩、绿、多)

(1)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副 春花图

同学们朗读第四段这个自然段描写春花什么?有哪些写作手法?传达了什么情感?

提示:1 繁多 色彩

2 实虚结合

3 赞美喜爱

四副 春风图

同学们朗读第五段这个自然段描写春风什么?有哪些写作手法?传达了什么情感?

提示:1 轻柔和悦2正面侧面3 赞美喜爱

五副 春雨图

同学们朗读第五段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雨的?有哪些写作手法?传达了什么情感?

提示:1 细 密

2正面侧面

3 赞美喜爱

六副 迎春图----人迎春

人迎春(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城里乡下 舒活筋骨 抖擞精神 - --赞美喜爱)

四、全体齐诵读课文,

1,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2、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3、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把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并说说理由。

篇五:春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⑵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⑵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德育目标: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

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的讲义资料、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

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投影:)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投影显示:⑴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⑵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⑵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学生可

能提出的例句有: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教师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充分想像: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吗?(教师归结:“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比如: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如果将“不错的”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四、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