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民国纸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3:21 字数作文
民国纸币字数作文

篇一: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纸币参考价格

篇二:民国纸币收藏价格表

民国纸币收藏价格表

第 1 页 共 14 页

第 2 页 共 14 页

第 3 页 共 14 页

第 4 页 共 14 页

第 5 页 共 14 页

篇三:民国纸币价格参考

(一) 商业银行纸币,军票,公债等 1) 中国通商银行民9年红拾元盖“南”6品380元[1]

2) 中国通商行民15年绿伍元盖“申” “HY”7品各180元[1]

3) 中国通商行民18年绿壹元盖”B”6。5品130元[1];7.5品250元[1]

4) 中国通商行民18年上海通用银元兰壹元盖”定”6。5品220元[1]

5) 中国通商行民21年兰伍元盖“惠”7品 150元[1]

6) 中南银行民10年日规“上海”壹元 6。5 品200元[1];7。5品300元[1]“天津版”壹元7品260元[1]

7) 中南银行民13年日规“上海”伍元 盖“OSK” 7品150元[1]

8) 中南银行民13年日规“上海”拾元 盖“SS” 7 。5品480元[1]

9) 中南银行民16年日规“上海”红伍元 盖“SS” 5品30元[1]

10) 四明银行民9年行屋红伍元盖 “振” 7品75元[1];“S”、“纯”、“恒岱”8品各160元[3]

11) 四明银行民14年德钞印山景绿伍元盖[茂]6品200元[1]

12) 四明银行民14年德钞印山景兰拾元7品650元[1]

13) 四明行民22年山壹元 7品38元[3];8品80元[2]

14) 四明银行民23年山景棕拾元7品280元[1]

15) 四明银行本票民35年手签“金元壹百贰拾贰万元”9品160元[1]

16) 中国实业行民13年神马壹元“青岛版” 6。5品60元[1]

17) 中国实业行民13年神马伍元“青岛版”盖“国C 6品120元[1]

18) 中国实业行民13年神马伍元盖“新川”“川改昌KK”“京淮NK”“京淮1”“发川” “滋”“海5X”“逸“京志荣”“福“业”“利春”“厚” “杭” “传X5“滃勾”“远”NK改京皖“华” “震”“振”“泰”蓉“义A”KK川““九5X”“ “蓉龙” “京淮5X””“益” “TN“恒淮京””本””沙””TN”“典”‘S’ ‘7品各85元[40];盖‘泰”’利HS“林X5”“京发姜隆” “勾月怡4“ “永” “新升”“义”“镇S”“之”6。5品各60元[6]

19) 中国实业行民13年神马伍元加盖”yin人妻女、妻女yin人“戒杀放生、消灾延寿“7品100元[1];加盖”孝居善先,yin为恶首“7品100元[1]

20) 中国实业行民13年神马拾元盖“孚”及 邮戳 6。5品180元[1]

21) 中国实业行民20年神马壹元 7品48元[2] ;8品100元[1]

22) 中国实业行民20年“天津版”神马壹元 6.5品80元[2]

23) 中国实业行民20年神马伍元[无加盖]7.5品80元[1]

24) 中国实业行民20年“福建厦门版”神马伍元 7品800元[1]

25) 中国实业行民20年神马伍元 盖“京芜” “农PO”“京泰”“货陵永MB” ‘京SYN“京信盛”“京镇”上21“京秉“蓉盈 ‘宇宙PO“ “角PO”天4“源18”京陵”京裕””京益东””京怡杨”” “蓉”7品 各85元[30];盖 “鑫六””京天地””振13”洪泰同”“京69”“2培”“良11”“京安”6。5品各60元[7]

26) 中国实业行民20年盖“10祥”神马拾元 7品200元[1]

27) 中国实业行本票民37年国币贰仟陆佰万元(手签) 8.5品90元[1]

28) 中国农工行民16年桥紫壹角 8品250元[1]

29) 中国农工行民16年桥绿贰角 7品150元[1];8品220元[1]

30) 中国农工行民16年“北京”壹元 7品220元[1]

31) 中国农工行民16年“北京”伍元 8品500元[1]’7品320元[1]

32) 中国农工行民21年“汉口”伍元加盖红字“此票在长沙兑现[2]”7.5品 480元[1]

33) 中国农工行民21年“汉口”伍元加盖红字“17”7品 230元[1]

34) 中国农工行民21年上海壹元 7品 100元[1]; 7。5品200元[1]

35) 中国农工行民21年北平版壹元8品 400元[1]

36) 中国农工行民21年上海伍元盖 “26”7.5品180元[1]

37) 中国农工行民23年北平壹元8品350元[1]

38) 浙江兴业银行民12年严子陵像壹元7品1000元[1]

39) 浙江兴业银行民12年王阳明像伍元盖“有”7品600元[1]

40) 振商银行民十三年颐和园图拾枚盖“南昌”7。5品 680元[1]

41) 中国丝茶银行民14年天津采茶图兰壹元[盖万、来] 8品900元[1]

42) 中国丝茶银行民14年天津采茶图棕伍元[盖茂、丰] 8品1100元[1]

43) 美商花旗银行1918年地球老鹰图伍元[天津版,五位号]7品1200元[1]

44) 美商花旗银行1918年地球老鹰图拾元[天津版]“有三种签名不同,一张五位号,二张六位号”7。5品各1400元[3]

45) 美商北京花旗银行1910年伍元[二个半张对接钞]8品35元[2]

46) 开平矿务有限公司1902年“圣女轮船图”通行银洋壹元 8品850元[1]

47) 中国垦业银行民20年棕壹元6品80元[1];

48) 中国垦业银行民20年绿伍元盖“永” 7。5品500元[1];盖“明流”7品450元[1]

49) 农商银行民15年颐和园伍元盖“11”7品800元[1]

50) 震义银行民十年壹元、伍元、拾元 全新共800元[1组]

51) 湖南宝兴矿业银行民国元年 [八宝图]铜元壹百枚 7品1000元[1]

52) 北洋保商行民22年长城壹元小字”北平”8品220元[1];大字”北平”8品180元[2];“天津”7品130元[1]

53) 殖边银行民4年“上海”开矿图红拾元9品750元[1]

54) 殖边银行民3年“上海改长春”兰壹元[背英文小写changchun,大签] 8品300元[1]

55) 殖边银行民3年“上海改长春”兰壹元[背英文小写changchu错版,大签] 8品350元[1]

56) 殖边银行民4年农作“东三省”伍角 7品450元[1]

57) 殖边银行民5年牛图“长春” 棕壹角 8品380元[1]

58) 殖边银行民5年湖亭“长春小洋”肆角 7.5品400元[1]

59) 殖边银行民5年火车驼队红钱壹百文 7品400元[1]

60) 华威银行民11年桥壹元“北京改昌黎,永七通用”9。5品 380元[1]

61) 华威银行民14年白塔贰角 7品 150元[1

62) 中华汇业银行民9年前门壹元盖“T”;“P”;“福“ 8品 各 350元[3]

63) 中华汇业银行民9年前门拾元盖“38”天津地名 8.5品 800元[1]

64) 中华汇业银行民17年“天津”壹角 8.5品 350元[1];

65) 边业银行民14年 “奉天”绿拾元 8品260元[1]

66) 兴业银行民九年 亭壹元加盖“围场”7品 180元[1]

67) 热河兴业银行铜元兑换券楼阁绿贰拾枚 7品 150元[2]

68) 热河兴业银行铜元兑换券楼阁紫红壹百枚 8 品 140元[1];盖“平泉”6品100元[1];盖“朝阳”紫大字;黑小字二种 6。5品各90元[2]

69) 热河兴业银行山堡绿拾枚8品 350元[1]

70) 热河兴业银行山城绿壹百枚 8品 120元[5]

71) 热河兴业银行兑换券民十四年长城图拾元 8 品 380元[3]

72) 热河兴业银行辅币流通券民十六年楼图棕红伍角 7。5品 360元[1];6.5品200元[1]

73) 绥西垦业银号民21年城墙绿壹元 7品180元[1]

74) 晋北盐业银行民23年塔壹元7品130元[1]

75) 晋绥地方铁路银号民23年火车壹角8品90 元[1];25年兰伍角8。5品80元[2]

76) 晋绥地方铁路银号民23年火车兰壹元9品35元[5]

77) 晋绥地方铁路银号民23年火车绿伍元7品65元[1];8品90元[1]

78) 晋绥地方铁路银号民25年火车棕伍元8。5品95 元[2]‘加盖“专为找零,兑换法币”7品120元[1]

79) 绥远平市官钱局兑换券民19年楼绿壹元7品230元[1];无字轨7品260元[1]

80) 察哈尔兴业银行民15年山区图棕贰拾枚盖“北京”8品480元[1]

81) 察哈尔商业钱局民22年“张家口”贰拾枚7。5品280元[1]

82) 察哈尔商业钱局民22年棕壹元“平津通用”盖“52”8品180;[不加平津通用]8品200元[1]

83) 察哈尔商业钱局民22年绿拾元盖“141”;“145” 8.5品各100元[8]

84) 察哈尔商业钱局民24年棕壹角“张家口”全新80元[10];“A轨”8品80元[1]

85) 察哈尔商业钱局民24年绿贰角“张家口”6.5品80元[1];10品280元[1]

86) 蒙藏银行民13年红壹角 7品600元[1]

87) 商办陇东银号民12年亭棕制钱贰佰文6品220元[1]

88) 商办陇东银号民13年亭绿制钱壹佰文6。5品260元[1]

89) 华俄道胜行1917年壹元10品180元[4];无字轨8.5品90元;华俄道胜行1917年背火车叁元 8品120元[3]

90) 山西裕华银行本票民35年手签“国币贰仟万元”加盖“四川美丰银行经收” 9品120元[1]

91) 陕西兴平经济钱局民国16年双塔图兰拾串文 7。5品850元[1]

92) 振华银行[江西]民国12年背塔图当十铜元拾枚 7。5品1500元[1]

93) 民国元年赣省民国行马都督像伍元 7品1300元[1]

94) 民国元年赣省民国行马都督像拾元 7品1200元[1]

95) 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票黄帝纪元壹元10品100元[8]

96) 西北银行民14年塔图盖“张家口” 贰拾枚 7品140元[3]

97) 西北银行民14年盖“张家口丰镇” 贰拾枚 6品180元[1];全新550元[1]

98) 西北银行民14年盖“张家口丰镇” 紫贰角 7.5品1000元[1]

99) 西北银行民14年盖“张家口” 伍拾枚 7品200元[3]

100) 西北银行民14年盖“北京” {过之翰印}伍元 8。5品600元[1]

101) 西北银行民14年盖“张家口” 小印壹元 10品 400元[1];9品300元[1]

102) 西北银行民14年盖“北京” {过之翰印}壹元 8品250元[1]

103) 四川官银号背古代官员图绿壹元[加盖川军总司令印;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印]7。5品300元[1]

104) 山东省军用票民15年城门红伍元9品800元[1]

105) 陆军第111师粮秣兑换券绿壹元6.5品230元

106) 莱阳地方流通券民31年拾元背盖[鲁军司令部警备长官印,调剂金融] 7品90元[1]山东第十三区流通券民33年牌坊壹百元背盖[鲁军司令部警备长官印] 7.5品80元[3] 107) 陕北地方实业行民23年榆林壹元 8品150元[2]

108) 烟台银钱局民27年亭屋绿肆佰文 10品100元[1]

109)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4年原印’京兆’伍拾枚 全新350元[1]

110)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4年’无地名’伍拾枚 “无字轨”全新150元[1]

111)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4年’江西改京 兆’伍拾枚 “AA字轨”全新250元[1];“A字轨”10品250元[1]

112)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4年’直隶’伍拾枚 加盖张家口 “无字轨”7品150元[2] 113)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4年’直隶’伍拾枚7品150元[1]

114)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4年’直隶’壹百枚 加盖张家口 “无字轨”7品220元[1] 115)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4年’直隶’壹百枚6。5品150元[1]

116)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8年’山东烟台改京兆’兰拾枚 6。5品120元[1]

117)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11年’京兆’贰拾枚 “无字轨”8品150元[1]

118) 财政部平市官钱局民12年’京兆’拾枚 “无字轨”8品160元[1

119) 财政部定期有利国库券民8年中元 全新140元[1];财政部定期有利国库券 民国十年伍元 全新160元[1]

120) 国民政府财政部国库券民16年棕壹元9品120元[1];

121) 国民政府财政部国库券民16年兑现绿拾元 9品55元[2]; “民17年兑现” 拾元 9品 90元[1]

122) 财政部短期有利兑换券民11年亭棕壹元10品200元[1

123) 财政部有利流通券民12年北海红壹元[带息票] 10品200元[3]

124) 财政部有利流通券民12年北海兰伍元10品200元[1]

125) 财政部特别流通券民12年棕桥伍元[带息票] 9.5品 230元[2]

126) 大清银行兑换券光绪三十三年“汉口通用银元”壹元 8.5品2500元[1]

127) 湖南官钱局光绪34年双龙图省平足银一两 7.5品 1600元[1]

128) 湖南官钱局光绪34年双龙图当十铜元壹百枚 6。5品 800元[1]

129) 咸丰叁年大清宝钞壹仟文 7品1800元[1]

130) 江南裕宁官银钱局光绪29年12月印凭票取制钱壹串文加盖”兑当拾铜元壹百枚盖“住沭邑东关大街” 7品1800元[1]

131) 安徽裕皖官钱局光绪32年铜元壹仟文加盖“驻毫官钱局”8品2300元[1]

132) 安徽裕皖官钱局光绪33年双龙图银元图壹元7品1000元[1]

133) 光绪甲辰年“永和祥”钱庄票{未填用}“浙江地区” 8品200元[1]

134) 民23年上海赛马同人总会“上海春季A字小香宾票”本埠银币壹元 8品1000元[1] 135) 民国老上海“安乐宫饮冰室”客券国币壹角10品50元[2]

136) 民国初年慈溪县春华祥绸缎局礼券“计洋陆角整”背和合二仙图[ 10品120元[2] 137) 民国江西广昌县商会临时辅币券天坛背贤士图壹角 8品 250元[1]

138) 民国江西广昌县商会临时辅币券塔阁背庙宇图贰角 7品 200元[1]

139) 永和县经济合作社民国33年合作券城楼图拾元 全新140元[2]

140) 民国时期江西牮市商号临时流通券铜元一串文 5品 30元[1]

141) 福建枫江大中汇兑局民15年亭阁伍角10品300元[1]

142) 江苏赣榆县田赋流通券民29年亭阁图棕壹元 全新300元[2]

143) 民国时期余姚县商会铜币临时代用券伍分 6.5品 200元[2]

144) 民16年安化和记纸庄“火车图”银洋壹元8品120元[2]

145) 民国益阳三塘“同泰和”钱庄票壹串文 5品35元[1]

146) 民国沅江县符义生钱庄凭票发官商票钱壹佰枚[双龙戏珠图,背仕女图]8品250元[1] 147) 民国20年福建汀南银庄流通券塔壹毫加盖“峰市,准大洋通用”9品350元[1] 148) 民国16年福建仙游长春汇兑局亭湖图大洋壹角7品280元[1]

149) 民国21年福建福州明兴汇兑局楼阁图绿壹元7。5品200元[1]

150) 民国22年福建古田烟同荣大洋贰角 9品130元[1]

篇四:民国纸币

民国纸币

叶 宏

我国的纸币产生于北宋时期,但其发行到了清末民初才步入鼎盛阶段。据初步统计,民国时期纸币的种类很多,有法币、关金券、金圆券、银圆券、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

民国初期,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有中国、中央、交通、通商、兴业、实业、四明、中南等银行发行的l元、5元、10元券,与银圆等值使用。民国12年(1923年),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元兑换券,有l元、5元、10元、50元、100元券,均以“国父”孙中山像为主图;随后的十多年,又发行过其他图案的中央银元兑换券及中央银元辅币券、中央改作法币券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颁布法币政策,明确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次年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国家信用法定货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均用法币。并废除银本位制,将市面银圆等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法币准备金。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

1942年4月起,又将“关金券”(即中央银行于1931年5月起发行的“海关金本位兑换券”)投放市场,以1元抵法币20元的比值与法币同时流通,等同于变相增发法币大钞。1948年8月,为应对财政赤字、物价上涨的困境,支撑通货膨胀、经济混乱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一种新的货币——“金圆兑换券”,规定以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万元,并停止使用法币与关金券。次年7月,迁至广州的国民政府又宣布停止发行金圆券,改以银圆券取代,而发行了“银圆兑换券”。

综上所述,民国国民党政府在没有实际财货支撑的情况下大量滥发纸币,使得货币贬值、钱不值钱、币制崩溃,而导致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

篇五:民国钱币换算

民 国 钱 币 换 算

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的《国币条例》

1. 国币计算:

均以十进,每圆十分之一称为角,百分之一称为分,千分之一称为厘,公私兑换,均照此率

公式:1元=10角=100分=1000厘

1银元=10角=“当十”的铜元300枚=3000枚铜钱=3000文

“当二十”的铜元300枚=6000枚铜钱=6000文

1角=30枚当十的铜元(10文)=300枚铜钱

=15枚当二十的铜元(20文)=300枚铜钱

1角=30~15个铜板

1元=300~150个铜板(铜元)

广东方面的特殊“双毫”

辛亥革命以后,带有辅币性质的小银币在各省仍继续铸行,但是成色越来越差,广东向以双毫为本位,所铸的“贰毫银币”最多,每年铸数多至两亿枚,少亦两千余万枚,它们与本位银元无固定联系,两者之间的行市随时涨落不定。

鉴有1毫银币(1922年制造发现一枚)

(1914年制造发现一枚)

(1929年制造发现一枚)

2毫银币(1919年发现一枚)

2.关于银辅币:1)规定铸造总重三钱六:半圆银币(中圆)

一钱四分四厘:二角银币

七分二厘:一角银币,成色均为银70%、铜

30%。

2)铜辅币则有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铜币。

辛亥革命前的“文”:另一种带辅币性质的铜元,在辛亥革命以后各省更是纷纷设局开铸,主要是镌有交叉国旗的“开国纪念币”和“中华民国”铜币,面额以当十文者为最多,其次是当二十文的,而五文、二文、一文铜元数量很少。在四川,则更铸行一百文、二百文大铜元,这些铜元,因种类众多,重量、成色各异,因而铜元价格也是因时因地而异,它们的行使范围,不但四川的大铜元只能在四川省内流通,其余各省所铸的当十、当二十铜元也多不能出省使用。

地域性的自制钱币:民国时期,“主币”、“辅币”这两个概念在有些阶段是模糊不清的。当时的辅币,既有与银元联系的,银元、铜元都无固定比价联系的。有中央政权铸行的,也有地方政权铸制的,五花八门,十分混乱。但是从这些复杂的辅币中却可以看出,中国的造币工艺水平比以前明显提高了。不但图案较为精美,而且币材也比以前多样化了,有铜、银两种传统的币材,还有镍、铝和锑三种新币材。

中国出现最早的镍币是德国人在青岛铸行的,始铸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有一角、五分两种面额(图一),我国自行铸造的镍币大约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铸行了袁世凯五分镍币(图二)。此后广东(图三)、云南、山西(图四)、四川分别铸行了地方性镍辅币,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后,镍币铸得就更多了。1931年,贵州省政府铸行了本地行用的锑辅币(实际在1933年发行),上书“锑币当十字样”(图五)。

自从铜元盛行以后,随着铜元铸行数量的增加,旧制钱便基本被排除在流通之外,只是在云南等一些偏僻地方,旧制钱仍然在铸造使用。

民国初年,云南东川铸行民国通宝小平钱,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六日,官商合办的东川矿业公司在云南东川又铸行“民国通宝”当十铜钱(图六)。自公元前336年“初行钱”铸行秦国半两钱时起,这种天圆地方的货币形制,流通了两千多年之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云南丽江等少数民族地区仍在流通使用。直到人民币占领了云南全省市场之后,才最终退出流通领域。

废两改元后(1933年后)

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假的!根本是一元等于十角!完全不可能是12角。纯扯淡!也有实物为证。)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资料:一个银圆可以换10个银角子,100个铜板,如果一天3顿阳春面的话,1个银圆在1937年可以过10天

资料:一个铜钱,即一文钱。

参见孔乙已: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相当于现在0.1-0.2元吧?

要是当收藏品,难说了看买的人能出多少.估计100元左右吧?

也有同铜元联系的,还有实际上与1933年以前

银两,银元

1933年后,银元-12角

大洋即银(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民国纸币)元。

不同时期,银元的含银量不同,发行的银元大小也不同。兑换的数目自然也不一样。

民国初期闽省市面流通货币共分银元、台伏(捧番)、小洋、铜元、铜钱五种,而财政厅对于各征收局所收银两,先折合台伏,再折合银元,其互相兑换之市价,通用银元一元换铜钱一千零二十二文,台伏一元换铜钱一千文,小洋每毫换铜钱九十六文,铜元每枚换铜钱八文。

钱庄货币兑换业务,主要有银元换铜钱,1元银元换1000~1300文铜钱,最多时换3300文。银元换银毫,1元银元换10个银角,每角值铜钱100~130文。

兑换比值 清朝两吊铜钱(2000枚)换银1两。但市面有制钱与杂钱、纹银与次银之分,交易时按商业习惯互有“贴水”。铜元进入市场以后,“当制钱十文”的铜元换铜钱10枚,“当制钱二十文”的铜元换铜钱20枚。银元进入市场以后,每元换辅币10角,换“当十”的铜元300枚,但商店兑换价格不一,市场铜元充斥时,每块银元能换到“当十”的铜元320~360枚。民国28年11月,安徽省政府规定每元法币兑换“当十”的铜元200枚,次年改为兑换100枚。

1银元=10角=“当十”的铜元300枚=3000枚铜钱=3000文

“当二十”的铜元300枚=6000枚铜钱=6000文

1铜钱=一文钱

资料:民国铜元 (当制10文),币面刻有10文。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革命根据地群众利益,制定了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收兑比价,并一再延期兑换。1950年,县人民银行挂牌收兑金银,黄金每两(16进位制,每两等于31.25克)95元,白银每两1.25元,袁世凯头像银元每枚1元(以上均已折成新人民币)。

铜钱:流通历史最长。明、清的“制钱”。民国8年(1919),铜钱流通消失。 铜元:即铜圆,又称铜板。1枚当10文铜钱。改用法币后,曾有铜元分币(1分=3枚铜元)流通。因法币贬值,铜元被销熔。抗日战争前期,铜元已从市场消失。

清末时钱币概述: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钱庄货币兑换业务,主要有银元换铜钱,1元银元换1000~1300文铜钱,最多时换3300文。银元换银毫,1元银元换10个银角,每角值铜钱100~130文。兑换比值 清朝两吊铜钱(2000枚)换银1两。但市面有制钱与杂钱、纹银与?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郑灰资卑瓷桃迪肮呋ビ小疤薄M胧谐∫院螅暗敝魄摹钡耐煌?0枚,“当制钱二十文”的铜元换铜钱20枚。银元进入市场以后,每元换辅币10角,换“当十”的铜元300枚,但商店兑换价格不一,市场铜元充斥时,每块银元能换到“当十”的铜元320~360枚。民国28年11月,安徽省政府规定每元法币兑换“当十”的铜元200枚,次年改为兑换100枚。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