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明天更辉煌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8:46 字数作文
明天更辉煌读后感字数作文

篇一:《明天更辉煌》读后感(S版六年级上册)

《明天更辉煌》读后感(S版六年级上册)

“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一句句话语,一阵阵悲伤,让我知道香港啊,你受过多少冷嘲热讽,有过多少希望,发生过多少故事,经历过多少磨难,看过多少春天啊!香港啊,你知道我们企盼你回归多少年了吗?你知道我们思念你多少年了吗?你知道你离开母亲多少年了吗?你知道我们多么努力让你回归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吗?你知道祖国母亲为你流了多少泪水吗?你知道当你回归祖国怀抱时我们多么兴奋吗?你经历了百年的沧桑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伟大的中国人民内心里那股炽热的爱国之心像海上翻滚的波浪一样汹涌而出。

香港啊!陌生的世界里寻觅着生存的道路,尽管灾难正在无声无息的向你走来,可是你却永不退缩。出乎意料的打击,你却坦然面对。别人费尽心机用花言巧语诱惑你,你却不屑一顾。你把你收获的成果,辛勤的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为了尽快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你默默无闻的发展与繁荣,你要记住你身上留着祖国母亲的血,允吸着祖国母亲的乳汁,吸收着祖国母亲给予的空气,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苏醒,你的一切都是祖国母亲传授给你的。眼睁睁的看着你被迫做出不堪入耳的事,我们却无能为力,令我悲痛万分,心如刀割般的疼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伟大的中国里,有一位伟人永不能忘。我想对香港说:“香港

啊!回来吧!我们知道你历经千辛万苦,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出来了,现在你不用担心以后会发生什么灾难,有位伟人他用超乎常人的机智与勇敢为你铺好了宽阔、平坦的道路,你里快母亲的怀抱的时候多么伤心呀!现在回来了,让祖国母亲不在因为你伤心流泪了,和你的兄弟姐妹团圆吧!从此,你不再是孤单一人,你已经回到亲人身旁。不再是因为离开母亲而伤心。而那位伟人他叫——邓小平”香港啊!是他让你和分散多年的母亲相聚,是他让你又一次踏进中国大地,是他让百年之梦成为现实,相见时的泪水中饱含着回归的渴望与兴奋。

篇二:读后感

踏实工作,向幸福出发

——读《我醉了,真的醉了》有感 旭日东升,我们踏实地投入工作,夕阳西下,我们将收获源源不断的幸福。

做为中捷石化集团的一名员工,读完《我醉了,真的醉了》这篇文章,我的心也醉了,集团取得的成就使我感到自豪,集团的美好未来就展现在我的眼前,“认真、真实、实在”的工作精神也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选择了这个岗位,就等于选择了一份责任。有人说过,如果我们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天堂,反之,我们的人生就是地狱。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与心态。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付出热情与行动,以努力、积极的态度担负起重任。只有以崇敬和责任之心对待工作,才能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不要求自己迅速实现质的飞跃,而是要用心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踏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就算是成功。同时我们也要不怕苦,不怕累,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坚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细、做精。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种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有的人显然不够聪明,他们有野心,却对工作过分挑剔,一直在寻找轻松的成功之路。事实是,成功的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格外努力、格外踏实、格外热心的人。因此我们不仅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工作,还应该脚踏实地去坚守自己的信念,端正态度,脚踏实地,把每一项工作都当做人生乐趣,不管会遇到多少困难,我都要坚信自己能够把它做好。工作随着信念走,成功便会随着工作来。

人生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金字塔”,在一步步攀爬的过程里可能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这就需要我们有那种沉着稳健、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吃大苦耐大劳的卓越品质。把这些精神品质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将会实现更加宏伟的工作目标。

中捷石化令我们每个人心醉,怀着感恩的心情,我们将继续踏实努力地工作,用汗水浇灌我们的梦想,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行,祝愿我们中捷石化的明天更辉煌。

篇三:《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人造就的胜利辉煌是因苦难而起的,是伴随着苦难砥砺而成的,也正是这些苦难留下的伤痛,让现今的我们在读这样一本书时追忆先辈不得不肃然起敬。金一南将军所著的这本《苦难辉煌》以大散文的文字形式,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进行了深入解读,用战略思维、战略意思对这段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进行了另一番诠释。它从另一个全新角度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脚步,让我们对先人走过的道路有了全新的认识。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没有想到就是那样一个不足五十人小团体,小组织,如此渺小的力量,会迅猛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以后中国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与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就像是一直浴火的凤凰,在履历了苦难与挫折之后走向了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大批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长征无疑成为了中国革命无比艰险的一个缩影,它是红军将士同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凶恶的反动军队之间展开的一场大搏斗。《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这是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方才成就了我们和平的今天。

苦难辉煌也告诉我们:其实没有神,中国工农红军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人。人最不能免得是失误,人最可贵的也就是改正失误。我们党也走过弯路,也受到左倾、右倾思想的影响,但最终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正是能够实事求是的面对党内、党外形势,不调整和变更战略,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红军长征由初期陷入困局到后来踏上坦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战胜并最终取代教条主义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金一南将军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知,我只想把他们写出来,让他们永志史册。当然,这批真人不限于共产党的队伍,国民党里也有真人,否则他们不可能使北伐战争得犹如摧枯拉朽。”我想,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

在和平和发展能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实际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甚至是前人从未遇

见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这就要求人们像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那样,善于开动脑筋,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大到建设好国家,小到做好个人工作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传承了这一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绩,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开创了新的天地,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找到寄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多少人在感慨多少次历史的重演,然而殊不知事在人为,是人自身的意志决定了历史的相似性。落后挨打的理论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何能让自己不落后,如何能时刻保持一个民族的危机感和自强心,才是我们需要去努力很警醒自己的。如今,历史的仇恨在我们这代人的眼中应该烟消云散了,但是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省却应该是我们这代人所重视的。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仇恨,靠的不是固守,需要的是胸怀和睿智,摒弃前嫌、取长补短、勇往直前。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在享受着今天金钱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时,我们可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告慰一下心灵那点空白.....

篇四: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3篇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3篇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

——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

有缘聆听

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聆听朱教授的讲座是在2015年,朱教授莅临泰安一中的泰山大讲堂给泰安的教育同行们做的一堂精彩的讲座。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他的新教育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铁律是“底线+榜样”。在实验管理上,“底线+榜样”,其实就是“课题管理+榜样引领”。想想看,如果没有榜样的言说,新教育会怎么样?新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本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15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

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

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

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导致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得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远,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际是一种身心疲倦;而对同事不愿理睬,有时候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对待家人也是漠不关心。教师不良的心理表现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使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造成自我身心的伤害,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引起神经衰弱,或者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3篇】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3篇。会厌倦目前的工作,从而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自我效能感低,对待工作和生活采取悲观的态度。情绪上:情绪比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则责怪或迁怒于学生。

关于新教育实验

读了这样一本书,整体收获了“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朱教授也很喜欢余秋雨,提到了余秋雨大师的《行者无疆》的游记,我在以前也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都是文化人有机生活的写照,有对中国古文化的深刻探寻,有对世界文明发源地,对世界古老文化的寻根膜拜,很喜欢朱教授的读书写作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教授在读万卷书后有了对中国现代教育很深的思考,也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在中国教育上行万里路后,也进行了现今中国新教育事业的美好探索,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教育方向。

借用朱教授的话:对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行走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走进书香世界,拥有完美人生,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享受教育的幸福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离不开教育

教育创造新生活

你如何理解生活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你如何理解教育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

你的眼里没有色彩

你的生活就不会缤纷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

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有人面带微笑拥抱每一轮新的太阳

有人心怀烦恼拒绝每一个美的希望

拒绝会换得拒绝,拥抱会赢来拥抱

你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自己酿造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

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

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那么,亲爱的老师

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

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更加辉煌

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

而你,也就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

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练

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

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

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

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

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

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颜色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件衣服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个环境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下角度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理念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个态度可#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 end#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口味可以换一种心情;

??

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随时换一种心情。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我们就成熟了,人就是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因为任何改变,都是进步!

任何改变 都是进步

改变别人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态度从改变笑脸开始

改变结果从改变过程开始

改变明天从今天改变开始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改变,其实就是从当下改变你自己,从修身开始!

甘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

正如你希望看到别人的微笑,可以先将微笑带给他人;当你希望看到城市的整洁,不如自己先来做环保;当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何不先送出温暖,照顾他人?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内心的尘埃打扫干净时,会发现,自己改变了,世界也随之变得美好。其实,改变别人不是目的,而是自然的结果。能拼好人生这张图,身边的世界也随之调正。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能改变的事,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重量和我们自己心灵的重量,这样我们就可以稳稳地站在这个世界上,不被风或其他什么吹倒和打翻。我们必须明白,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处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给自我加重,这是一个人不被打翻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3篇】文章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3篇出自,此链接!。我们没法改变别人,但我们能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你周围的人也是会慢慢改变的。这个时间也许很长,却是最管用的,并且不会伤害任何人。

生活是自己的,你的每一天,每一份快乐,都得靠自己去感受,去捕捉。

篇五:《苦难辉煌》读后感

最近北京市政府研究室的邱方明同志在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后,写出了一篇很好的读后感并发表在《北京市直机关党建》2011年第一期上,现根据原稿整理编辑如下:

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情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很小的时候,我已经能够熟背毛泽东的《长征》。长期以来,这首诗虽不像山水画、田园诗那样简单,但从字面上看去,总是一种肆意挥洒、泼墨抒情的荡漾情怀,类似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好比是触景生情,把千言万语付与祖国的滔滔江水倾泻而出。

当我近在人生而立之年,被红军长征的纪实文学和影视资料沉浸了累月数日之后,再诵读那首《长征》,其间的千辛万苦、悲壮激烈、九死一生的场景叠现眼前,非任何一番苦难、任何一种险情、任何一出悲剧能够再现。近来,读《苦难辉煌》,又一次品尝到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种感觉,这位有着军旅生涯的作者兼具学者、作家的优秀品格,以大量读者从未谋面的档案资料为素材,集中展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腥风血雨,其中最惊心动魄和最感天动地的就是红军长征。

长征一年多的时间,在建党、建军以来的整个革命战争史里,只不过倏忽而逝,但是如果把那一年中的行程、一年中牵涉的历史人物和作战集团、一年中经受的艰难困苦、一年中所决定的历史命运铺展开来,你会理解所谓历史长河究竟何其虚诞?到底是什么给了我们那种感受?为什么时至今日,从中随便捡拾一个片段,还是让人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无可否认,人们都有向善的本性,都有同情苦难者的情结,也都有感佩英雄气概的胸怀,当这些结合在一起交叉感染,的确让人心血澎湃,思绪万千。其实,还远不止如此,你个人的经历、遭遇连同你对当今社会的观感一齐放到那段岁月中品尝,个中滋味苦辣酸楚一拥而上,人生能得几许这般感触?

视死如归,这是贯穿长征始终的核心精神。无论是奉行王明路线,还是毛泽东路线,红军及其领导人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从未改变。遵义会议之前,主要是湘江之战,战斗的艰苦惨烈前所未有,很难想象一条江河途中死伤数万人是何等战况。湘江防线是蒋介石有生以来布防最严密的,也是欲置红军于死地、毕其功于一役的终结之战,而当时的红军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危局,渡不过湘江,红军可能从此消亡,渡过湘江,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此情此景,红军的领导人、红军每一位战士当作何感想?唯有视死如归,才能解释当前的处境。

耐人寻味的是,国民党参战军阀各怀鬼胎,固守地盘,先是陈济棠的粤系秘密与红军谈判,又是白崇禧的桂系秘密转移主力,湘江门户洞开,为红军突破封锁线有意无意地提供了便利。可见,红军能够绝处逢生,也是天理未泯之故。

有这样一幕直叫人生死感叹。红军主力突围西征后,中央苏区周围剩下红十军团,共辖3个师。在谭家桥战役中,因为军团长刘畴西轻敌,加之部署失误,以致兵败。在这次战斗中,十九师师长寻淮洲这位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壮烈牺牲。紧接着,怀玉山一战中,红十

军团全军覆没,刘畴西和方志敏被俘。蒋介石费尽心机劝说两位红军战将投降,徒劳无功,最后他们都慷慨就义。今天回头仔细品味那段历史,我们可以指责刘畴西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但在敌人以友情、以官爵、以监禁、以死亡的利诱和威胁面前,我们只有衷心叹服刘畴西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

艰苦卓绝,这是红军钢铁长城永不褪色的风格。红军并不是生来就带着耀眼的光芒,他诞生在一个形势极其严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前身是南昌起义后溃不成军的零散队伍,在遭遇了连续的失败,军至天心圩时,士兵们的情绪跌落到零点,将士相继逃离,部队面临顷刻瓦解、一哄而散的境地。朱德,为什么永远是不可撼动的“朱老总”?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稳住了队伍,保留了火种,他对大家讲的话很简单,要点是,革命自愿,不勉强,黑暗是暂时的,俄国十月革命前也是黑暗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这些丝毫没有鼓动性,看似出于无奈的话,在那个环境里,不偏不倚,刺痛了每一位将士,这就叫力挽狂澜,这就是艰苦卓绝。若干年以后,蒋介石兵败大陆,其军事力量主要被歼灭于东北战场和华东战场。指挥东野的林彪,指挥华野的粟裕,1927年10月就站在天心圩被朱德稳定下来的800人队伍中。

今天,我们所谓的艰苦在哪里?不想想红军在长征中的艰苦,你会觉得锻炼身体很艰苦,读书学习很艰苦,吃不好睡不香很艰苦,写文章很艰苦,当不了官很艰苦……你能体会到山穷水尽中那种绝望的感受吗?你能体会到围追堵截中的九死一生吗?你能体会到食不果腹还要日夜兼程的辛劳吗?你能体会到亲密的战友在你身边一批批倒下的惨状吗?你甚至都不能体会翻雪山、过草地那种纯粹在自然环境中的艰苦跋涉。什么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过江无船,过桥无桥,硬是过江,硬是过桥。泸定桥担任敢死突击的是红二军团四团一营二连,这是红军中著名的英雄连队,是主力中的主力,22名勇士冲在最前面冒着枪林弹雨,掩护着后面的战士铺桥,最后的胜利属于这些勇士们,但他们恰恰没有活到胜利,而且只有3个人留下了姓名,他们是连长廖大珠,三连支部书记刘金山,红小鬼刘梓华。我们应该世世代代记住这些开路先锋和沙场英雄们。如今13根铁索依旧,游客络 绎不绝,都要攀一攀、摸一摸那历史的锁链,可是你能体会那冰凉的铁索之上发生的故事吗?

国民党曾无数次惊叹于红军飘忽不定的行军风格,可是你知道“飘忽不定”四个字来得是何其艰辛?背着枪,在茂密的丛林和崎岖的山路,昼夜兼程一二百里,是什么概念?连李德,这位红军早期的军事顾问回忆说,一边走着竟能睡着。那个时代,将士除了命令与服从,真正不分贵贱,不分你我,一样的受难,一样的生死。还记得红十军团覆没的怀玉山之战吗?红十军团一共3个师,师长寻淮洲、刘畴西分别战死、就义,还剩一个师长胡天桃被俘,战胜红十军团的国民党将领王耀武曾经叹息于不能一睹寻淮洲、刘畴西的风采,这次他要亲眼看看红军的师长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他见到胡天桃,他惊呆了。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这位红军师长上身穿着3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着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之外,再无他物。王耀武与胡天桃进行了一番对话,最后问道,“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告诉我们,

可以保护你的眷属。”胡天桃说,“我没有家,没有人,不要保护”。胡天桃被枪杀了,那场谈话中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意志与决心,却

明天更辉煌读后感

令王耀武想了几十年。

今天,我们更多地记住了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红军最耀眼的辉煌来自长征,以后伟大的胜利起始于长征,然而红军最深重的苦难也在长征。今天我们来看,长征的战略转移英明果断,长征中的战斗出其不意、体现了红军战术中所有的光辉,然而做出长征的决策是何其被动,何其偶然?长征中红军历经了多少回失败,遭遇了多少回被包抄、分割、打垮的危险?外部的环境如此恶劣,红军内部还在不断斗争,不断选择着最适合带领这支队伍的领导人,即便如此,最终还是分裂了,多少次要分散了去打游击,又多少次被凝聚了不离不弃?红军不是神仙皇帝,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他们也不是菩萨观音,遵义会议很伟大,但是遵义会议确定的战略方向也在一直变动,从黔北到川西北,再到川滇黔边区,最后才确定陕北根据地,这种变动正是红军的灵魂。客观来讲,红军在长征中的战争胜败参半,国民党也不是酒囊饭袋,以少胜多的战役绝非今天想象得那般从容应当,没有体面可言,只有最后的胜利属于谁。也不会因为谁弱小,战争的结果就偏向谁,国民党“剿共”绝不比抗日更惜力。即便是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斗争的艰苦复杂程度从未改变过,鲁班场几乎成为毛泽东的“街亭”,他差一点再次丧失领导权。“四渡赤水出奇兵”,也绝非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若不是穷尽红军统帅们的智慧,穷尽红军将士顽强的意志和耐力,四渡赤水后的“柳暗花明”又怎能不期而遇?

今天,反观那段历史,有人说是国民党军阀之间的矛盾拯救了红军。比如,前面提及的湘江战役就是例子。这的确是当时红军可资利用的重要条件,可惜的是红军还没有最充分地利用好这个矛盾。问题是,国民党为什么就存在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这种内部矛盾比阶级矛盾还要严重。蒋介石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解决这个矛盾,相反他大部分的时间在激化这个矛盾。蒋介石总是希望一举多得,结果总是事与愿违,长征中的红军外无援助,内无救兵,反而修成正果。国民党战将如云,大多数都接受过正统的军事教育,武器装备也都是国内最先进的,从来不存在供给中断,从来不存在饥寒交迫。但是他们缺少只有胜利才能换取生存的信念,他们缺少在围追堵截、忍饥挨饿中所激发出的抗争和求生本能,他们缺少对这个万恶的旧世界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们缺少的东西太多,他们看似富有,实则贫穷;看似强大,实则胆怯;看似功成,必然失败。每位红军将士除了当天的口粮,再无可以牵挂和惦念的了。在到处都是敌人的无休无止的征程中,除了服从指挥、除了紧紧团结,除了奋勇杀敌,还有什么能够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统帅离不开将士,将士也离不开统帅,彼此都格外珍惜,格外动情,身边的战友就是生命的寄托,看得比泰山还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换回死的光荣,这种无比高贵的人格在那种特殊条件下一遍一遍地演示,直到山河为之动容,天地为之颤抖。

这样一支队伍之所以是真实的,因为他同样具备所有可能存在的要素,有彷徨,有逃离,有叛徒,有分裂。即便在正义的一方,也有太多的模糊、抱怨、失误、错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红军作为一个整体是光芒万丈的,但不排除其中存在污浊和丑陋的个体,顾顺章、龚楚、孔何宠……仅仅是中共的重要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你就能列举一连串反目成

仇的人员名单。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危难的时期,他们的叛变显得格外致命,也显得格外让人心寒。为什么肃反经常扩大化、严重化乃至最终走向残酷无情的极端?有叛徒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降将可纳,叛徒难容”,红军里面的叛徒到底是怎样一种心理?是不是骨子里就这样?即便本质如此,内心深处有没有对革命的同情,对战友的情义?特别是当这些叛徒能够活着看到革命的胜利,他们将作何感想?龚楚叛变之时的职务是中央军区参谋长,他还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在相当一段时期,“朱毛龚”是齐名的。1929年,广西百色起义后,成立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参谋长就是龚楚。他的叛变直接造成“北山事件”,后来又使湘粤赣游击队遭受严重损失。龚楚亲眼目睹势单力薄的战友一个个倒在血泊里,自己却做起了“剿共游击司令”,在国民党的最后一个职务是韶关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49年,韶关解放,他又被迫投诚。后来他逃亡香港,一直过了40年之后,他才回到故乡广东乐昌。60多年前,他曾经在故乡组织农民运动,担任中共乐昌支部书记,面对眼前这片布满他喜怒哀乐的土地,不知他作何感想?他当年的红七军政委如今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给邓小平发了一封电报,邓亲自给他打了电话,已经双目失明的龚楚听到话筒那边的声音,心中可否忆起70年前与亲密的战友一起肩并肩作战的情景?龚楚愧对红军,百身莫赎,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段历史的主角逐渐告别历史的主舞台,而且无一例外地走向了人生的暮年。可叹的是,当初在国民党、日本人面前从容不迫、岿然不动的英雄队伍,在时间面前,在政治漩涡里,青春的风采、沙场的情义,再也不能如从前挥洒得那般酣畅淋漓。那段历史的一些风云人物在共和国新的历史舞台出现了新的命运转折,先前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成了有意无意的敌手,历史的悲情和无情正在于此。让我们把目光回转,看一看岁月是如何蹉跎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当年,湘江战役里,走在红军最前列的红一军团侦察队,探知全州守备空虚,队长刘忠当即建议对岸一军团二师五团从速过江,占领全州。谁占领全州,谁就在湘江战役中占据主动。可惜的是,二师参谋长李棠萼,待命行动,贻误良机,结果未能坚决抢占全州,湘江之战损失巨大与此很有关系。刘忠晚年,写了本回忆录《从闽西到京西》,提及50年前李棠萼贻误战机、失去控制全州的机会,仍然感叹不已。令他动情的不仅仅是个人失误,更是在这一失误背后付出了多少战友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九一三”事件后,刘忠受到林彪问题牵连,当年林彪的红一军团是长征先锋,刘忠的便衣侦查队是先锋的先锋。后来,他把这本书送到国防大学图书馆,布满老年斑的手一遍遍抚摸着封面,用难懂的福建口音反复叮嘱要好好收藏。望着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背影,你能想象出,他曾是走在红色狂飙最前面的人吗?

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说过存在“陈毅主义”,自己要和大家一起打倒“陈毅主义”。但是陈毅还是写了《关于朱德、毛泽东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等五个书面材料,如实反映了朱、毛领导的别开生面的革命斗争,这些材料奠定了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央领导人肯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早基础。后来,陈毅又起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信里提出“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从路线高度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后来,毛泽东真切地感受到了陈毅那颗坦荡的心,谈到陈毅今后的工作安排,毛对陈毅说:“你哪

里也不用去,就在这里。”若干年后,这位开国元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无声无息地拉开了序幕,如果没有毛泽东亲自前往参加,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去世。陈毅去世前仅仅还保留一个“九大”中央委员,而且还是“右派代表”。很多人不明白主席为什么要亲自参加这样一个人的追悼会。对此时的毛泽东来讲,跑了林彪、死了陈毅,从井冈山一路走到天安门的毛泽东内心之凄凉,恐怕是簇拥在身边只会呼喊“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人们,永远无法理解的。在轿车驶向八宝山的路上,他眼前可曾飘过当年陈毅带着中央九月来信请他回前委主持工作的情景呢?

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没有一个人不承受惊涛骇浪,更没有一个人不是在烟波浩荡中历尽沧桑、历尽浮沉。要说这样一个时代,你能记住什么,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最具有时代宽度和历史深度的,只能说是具有这个时代最鲜明特点的人类精神。比如,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个省区,行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与非凡气概。再过一个时代,再过很多时代,你或许可以抱怨,那支队伍的身影越走越远,那些故事烟消云散,但你不得不惊叹,我们拥有过如此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共产党人,我们锻造过如此一种气贯山河、感天动地的长征精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