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夸张手法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3:09 字数作文
夸张手法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写夸张句

写夸张句

1、 这么小的地方,根本无法踢足球。

2、 写一句“山高”的夸张句。

3、 考场上静得很。他十分生气。

夸张手法的作文

4、 桂花开了,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

5、 广场上人很多。

6、 歹徒逃到了山上,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把整座山围得紧紧的。

7、 天气很热。

篇二: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子的肥胖作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更强烈的震撼。

夸张还能增强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童话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博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那样只能陷于浅薄和庸俗。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

答题规范

一.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

二.引出下文

注意事项

一.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

二.设问句应用在描写、议论、抒情的前面,以提醒读者,引起下文。

三.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需要强调时,就不要问。

一问一答 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和吸引读者。

几问一答 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连续问答 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

作用分析 ①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与反问的异同

不同点

形式上:设问是先问再回答;反问是只问不答,但问题的答案却在句子之中。 作用上:设问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反问主要是为加强语气,明确表达某种观点和思想感情。

句意上: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只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语气通常更为强烈。

相同点

设问和反问都是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的,都是没有疑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他用反问语气答道:为什么不

作用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种类

1.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2.反问句语气坚定有力,发人深思,可以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区别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

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修辞效果

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叫做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运用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

例如:

①"小陈"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他的姓。至于他的名字叫什么,我也不知道。这真是件遗憾的事情!可是,这没有关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样的无名英雄不是还很多吗?(峻青《黎明的河边》)

②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③殴而且拉,而且搬,是有刘百昭的先例的,何以这一回独独"不好意思"?(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④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郭沫若《习习谷风》)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作用

便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置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篇三:十大手段让你的作文文采飞扬

十大手段让你的作文文采飞扬

榆次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秦文良

中学生写作,语句干瘪,内容空洞,可以说是通病,那么怎样让语句生动起来呢?每当读到名著中精彩的篇章,时文中美妙的语段,诗词中动人佳句时,我们常常为之叹服,细细品味,深深思索这其中的奥妙。以下十大手段可以让你的作文文采飞扬。

第一,善用修辞。精美的文章中多用修辞;高明的作家,无不是善用修辞的能手。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通过联想、想像,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

请看一首流传于湖南的民歌

爱你爱你真爱你, 恨你恨你真恨你,

请个画匠来画你。 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睛上, 把你画在砧板上,

整天整眼都看你! 刀刀剁你剁死你!

采用了反复的修辞 ,体现出主人公爱之切、恨之深的心理 ;还采用了对比的修辞,主人公先爱后恨的感情自然而又夸张,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鲜明 。

1用比喻、拟人,可以使干瘪的句子生动形象起来。

例.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修改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里拣出来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胖又光鲜

例.仿照下面的语段,以“魅力”开头另写一个语段。

风度是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小伞,风度是焦阳下替人遮阴的大树;风度是诸葛亮空城上坦然的琴声,风度是周总理外交中从容的回复;风度是指挥家飘逸的手势,风度是思想者睿智的头颅;风度是司仪得体的举止,是模特优美的款步;风度是卓别林的帽子,是王羲之的行书??

魅力是

1.魅力是演讲大师潇洒的手势,魅力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魅力是迈克尔·乔丹的临空灌篮,魅力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抽射;魅力是白石老人的虾,魅力是悲鸿先生的马??

2.魅力是六弦琴上流动的音符,魅力是调色盘里翻飞的油彩;魅力是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魅力是李清照低吟“寻寻觅觅”;魅力是球王贝利灵巧的脚,魅力是拳王泰森刚劲的拳??

例(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2)母亲的话象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很显然,第二句话要比第一句生动形象,那是因为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

(4)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第二句比第一句要生动形象,其主要原因是作家老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5)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

务,使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6)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一下把一个温馨的家掷入黑沉沉的冰窟。

(5)(6)两句比较,前者显得平淡,后者因为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庭的巨大灾难,“象一个黑沉沉的冰窟”。

2排比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气势贯通,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

例如,(7)中国发生了内战,到处是有组织的激动,有领导的对战,有秩序的混乱。

(8)何等动人的一页又页的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是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这两句话,前一句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描写,后一句话是作家徐迟面对陈景润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所用的草纸而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两句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不仅气势连贯,简直是奇妙的文学语言,极富感染力。

3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精炼,富有表现力。

例如,(9)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

(10)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后一句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子显得十分精练。古代人们上私塾,其中有一门功课,就是对对子。对对子特别能锻炼一个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我们知道古代的一些名家名篇,多有名联佳句。律诗、绝句中当然是少不了的,就是一般的文章中,也不乏妙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衔远山,吞长江”,“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用词约,而意境深, 对联之作用可见一斑。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仗工整,词句凝炼,寥寥数语,勾画出陋室的特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善于使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夸张” 的修辞方法,浪漫主义作家特别钟爱。李白诗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非夸张的手法是难以达到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的。总之,修辞方法很多,各有各的妙用, 不一而举。

第二,讲求句式的变化,可以使句子由呆板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月光如水,水如天。静静的夜,柔柔的月光,我站在花儿的面前,凝视着,花儿无语,我也无语。毋庸说什么,无须想什么,就这样,很美,很静-----

月,晶莹如玉珠,月亮如明镜。如同一个透明的使者用自己透明的翅膀挥来飘渺的银纱。看,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如同小小的精灵,用自己灿烂的光芒点缀着这迷茫的夜空。

例如,(11)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瑞士的夏天也是美妙的,济南的秋天是凉 爽的。

(12)上帝把美丽的春天留给杭州,将艺术的夏天赐给瑞士,而把凉爽的秋 天送给济南。

例(11)是一般的陈述句,例(12)是把字句,因为句式的变化, 表达效果迥异。后一句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情彩,具有了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再如,(13)夏夜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小溪旁,在轻柔的夜风中纳凉,在炎热中小 溪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小溪赐予人们甘霖,家乡人民感谢你,小溪。

(14)古老而年 轻的小溪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 微笑,只是默默地敞开温柔的胸脯,在炎热中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赐予人们以甘霖, 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家乡人民。

例(13)段中都是一般的陈述句,显 得平淡。例(14)段,用了感叹句、把字句、设问句,句式变化多样,增强了表达 效果,化平淡为神奇。

第三,善用描写,增加修饰成分,使原本干瘪的句子变得丰满而有韵味。对一个人来说,“七分长相三分打扮”。对一个语句来说,修饰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写记叙文除了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起因、经过结果外,也要进行具体描写,在适当处加入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的警策语,做到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用抒情和议论来揭示主题,这就如同画龙点睛一样,让文章更加灵动,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修改前: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父亲将孩子向玛丽亚小姐作了介绍。

修改后: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另外一个女孩专注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命令女孩站入队中。父亲从尾到头巡视了一遍,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煞有介事地纠正着孩子的动作??

修改前: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修改后: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了什么错吗?

例如,(14)儿时的我在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纸订成的书所吸引。

(15)儿时的我在呀呀学语尚不知书为何物的时候,竟会被那印满美丽的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纸订成的书所吸引。两句话比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修饰成分:“呀呀学语”、“印满美丽汉字、用一张张浸满墨香的”,把我幼年开始爱书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例文《我的一天》修改前:

我 的 一 天

慌慌张张的早晨

“铃??”

揉揉朦胧的睡眼,习惯性地坐起,迷迷糊糊地到处摸索,寻找昨晚不知被我蹬到了何处的小熊??忽闻屋外一声大喝:“快迟到了!”我猛地惊醒,风驰电掣般地跑到洗手间,解决完洗漱问题,拽上书包就跑??还好,我满头的汗水没有付之东流,总算没有迟到。

劳累饥饿的中午

“叽咕??”“唉,为什么总是感觉饿的时候才会想起没吃早饭?”脑子里一连

串的问号终究填不饱空空如也的肚子。“叽咕??叽咕??”哈欠伴着我数下课铃的倒计时,也惟有这样,我才能体验到红军长征时的艰辛。

放学后,回到家中,一阵香气把我招引到了餐厅。饭桌上一盘红烧肉逼近了我泛绿的眼睛,便饿虎扑食般扫荡一光。舔舔嘴唇,“五体投地”,鼾声大作。一切为了下午,为了下午的一切,养养精神,作业晚上再说吧。

疲惫不堪的晚上

经过一下午的灌输,作业可谓漫天大雪。

“可作业终归是作业,它总会完成的。”这时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眼皮打架,一声叹息终于完成了如山的作业。看看表,已是深夜。

※ 升级点拨※

作者选取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有代表性的片段,来表现“我”一天的忙碌、疲惫和无奈,叙事清楚,语言流畅,但尚欠生动,这篇习作离一类卷还差那么一步,即“画龙”还可以,但缺少“点睛”之笔。

※ 修改建议※

在结尾处补写一段,或直接议论,或引用歌词,或描写心理,或借用人物语言??以此揭示主题,表达作者的愿望和要求。对一些过于抽象概括的段落作一些修改,使之更加细腻生动。

修改后:

我 的 一 天

慌慌张张的早晨

“铃铃铃??”

揉揉朦胧的睡眼,习惯性地坐起,迷迷糊糊地到处摸索,寻找昨晚不知被我蹬到了何处的小熊??忽闻屋外一声大喝:“快迟到了!”我猛地惊醒,一看闹钟,5点40了!立即慌慌张张地跑到洗手间,手忙脚乱地刷牙洗脸梳头,然后拽上书包就往外跑??

还好,我满头的汗水没有白流,总算6点钟的早自习没有迟到。

劳累饥饿的中午

“咕咕咕??”

“哎呀,是不是还没有吃早饭?才上第四节课呀!”“唉,为什么总是感觉饿的时候才会想起没吃早饭啊?”脑子里一连串的问号终究填不饱空空如也的肚子。“咕??咕??”“哈??哈??”饥饿与劳累齐飞,饥肠共哈欠一体。惟有这时,我才能体验到红军长征时的艰辛。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放学,回到家中,发现妈妈已经做好了饭。一阵香气把我招引到了餐厅。饭桌上一盘红烧肉勾住了我泛绿的眼睛,于是狼吞虎咽,也顾不得淑女家训了,很快便风卷残云,将红烧肉扫荡一空。舔舔嘴唇,转身冲向卧室“五体投床”,头一靠枕,立即鼾声大作。

疲惫不堪的晚上

“唰唰唰??”课外作业多得要命,我的钢笔在卷子上写得飞快。

“作业再多也不怕,总会完成的。”“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平时多流汗,考后少流泪!”我不停地为自己鼓劲。这时,连我自己也不得不佩服本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

直到大脑发涨,眼皮发涩,脖子发酸,手腕发麻,才一声叹息:唉!总算完成了如山的作业。看看表,才深夜12点,今天可以早睡些了。不对??啊呀!——还有一篇作文哪!!!

恍恍惚惚中,忽然想起往日的一个作文题:“我最希望 ”,要是今天让我重写,我只想写下此时此刻强烈而真实的想法:我最希望有一天早晨可以起身迟一点,不用5:40就起床,还担心迟到;希望有一天不是满满8节课,外加早晚自习!可以到阅览室看书,到操场上打球;希望有一天没有家庭作业,回家就可以看动画片,晚上10点上床睡觉。

唉,在大声高喊减负的今天,在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在,我这并不奢侈的愿望何时才能成为现实呢?!

第四,锤炼词语,一个生动的词语可以使一个句子增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因为一个“绿”字用得好而卓绝千古。据说这个“绿”字也是几易其稿, 开始时先用“到”字,后用“吹”字、“至”字、“满”字等,最后才确定为“绿” 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也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 几经思考才定下来的。

第五,语言要含蓄,而不要直白。含蓄使语言有趣味,有哲理。

如:(16)聪明的人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而愚蠢的人不善于吸取他的人经验教训,容易犯他人犯过的错误和别人不曾犯过的错误。

(17)聪明的人能将他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愚蠢的人却将他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教训。

例(16)语言直白,有点罗嗦。例(17)因含蓄而有趣味,并且精炼富有哲理。

(18)有些人学识非常渊博,但仍然谦虚恳学,勤学好问。而有些人不学无术,却自以为是,反而不学也不问。

(19)学识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不学无术的人不懂也不问。

以上两句话相比较,(19)句显得含蓄耐读,而且前后自成对比富有哲理意味。

第六,优美的韵律能增加语言的美感。我们常说有“诗情画意的语言”,主要表现在优美的韵律和节奏上。

(20)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或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这段文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律美。其中“边”、“远”、“泉”、“眼”、“园”、“牵”、“恋”、“看”押韵。和谐优美,有一种音乐的韵律回荡其中,“月牙泉”美妙、清纯的形象仿佛出现在读者眼前,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第七,巧借引用 (引用古诗词或名言名句)

例 修改前:我向往悠闲,我喜欢纯净,我心仪静谧,我追求祥和??但这个纷扰中的世俗,在一片狼籍的温床上,永远没有休止过可怕的梦想.

修改后:我向往“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的那种悠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李白)的那种纯净,我心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的那种静谧,我追求“低头弄莲子”(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那种祥和??但这个纷扰中的世俗,在一片狼籍的温床上,永远没有休止过“沉鱼落雁”(《庄子.齐无论》)的可怕的梦想。

例 修改前:心灵的选择在永存,在发展,在成熟,在升华.

修改后:心灵的选择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中永存,在“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中发展,在“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的闲适中成熟,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千古绝唱中升华.

篇四:我想到的十句很夸张的句子

我想到的十句很夸张的句子

1有一个人,走路比飞机还要快。

2一个小孩,长得比五十层房子还要高。

3爸爸的嘴巴,比河马的嘴巴还要大。

4我的头发很长,可以从九楼一直长到一楼。

5这个小孩,哭得眼泪太多了,快变成一个游泳池了。

6一个人参加马拉松比赛,他不停地跑步,简直能从中国跑到美国了。 7爸爸的眼镜片厚得比墙壁还要厚。

8下大雨了,天上的雨点就象一根一根的刺,把地上的石头都戳穿了。 9蚂蚁大得比一只鞋子还要大。

10这个人放风筝的时候,线放得很长很长,长得能让各个国家都能看见他放的风筝。

上海外国语附小(九月将入学)一年级:陆心语

篇五:语文修辞手法和作文教案

日期:2013/6/1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