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香菱学诗的启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8:51 体裁作文
香菱学诗的启示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香菱学诗的启示

《红楼梦》第48回,作者曹雪芹通过薄命丫香菱拜林黛玉苦学诗的故事,不仅表现了香菱的兰质蕙心冰雪聪明,同时通过物的对话,也传达出作者曹雪芹对学写诗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首先,作者通过香菱拜访林黛玉请求学诗的对话,阐明了学习写诗(律诗)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讲“起承转合,中间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林黛玉)关于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通俗说法,但是“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奇句新奇为。”(香菱)“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做?不以词害意?。”(林黛玉)曹雪芹实际在这里通过林黛玉之,阐明了写诗以立意为要,要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能为形式而讲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道理。

其次,作者还通过林黛玉对香菱学诗的指导,道出了学写诗的应遵循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先把王王摩诘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的一看。不用一年,不愁不是诗了。在曹雪芹看来,学诗就要先学王维、杜甫、李白,这打基础,一开始就进入正道。这三无疑是唐代最有就的诗和大家,有这三垫底,再学陶渊明、谢灵运等才能学出,即再一个新台阶。香菱一开始就说她喜欢陆放翁的诗,林黛玉以她的个体会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林黛玉断然否定陆游,也没提白居易,大概在曹雪芹看来,陆、白二的诗太浅显,诗味不浓,学诗断不可从这二学起,从这二学起,可能走入歧途,或者就学不好。

另外,香菱学诗的刻苦,由最写诗写不好,到最后写出好诗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说明“世无难事,只怕有心”,诗并不难学的道理。

关于诗的好,曹雪芹通过香菱之说:“诗的好,有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的。”这话简直是论诗的名句了。涉世事的年轻,一般都喜欢诗歌,喜欢诗里优美的意境,喜欢那说不出的意思。若有喜欢古典诗歌,并想尝试写作,那么就应从香菱学诗得到启示。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述了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苦志,精血诚聚,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要作好诗。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其诗曰: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连声称好,自此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位会作诗的才女。

香菱进入大观园前,对作诗知之甚少。但后来却一鸣惊人,所作的诗获得一致好评。香菱的学诗历程是怎样的?其间能给我们多少启示呢?笔者斗胆欲妄言一二。

一、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如何培养写作兴趣

“是几时孟光杰了梁鸿案”原是《西厢记》中的唱词。宝玉借来询问黛玉是何时与宝钗和好的。笔者也暂且引而用之,探究一下香菱是何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

香菱是几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呢? 当然不是在进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让香菱陪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是因为她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观园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诗社浓厚的文学氛围。

在探春的倡议下,宝玉等齐聚秋爽斋结社作诗。风庭月榭,终能宴集诗人;帘杏溪桃,亦可醉飞吟盏。诗社中的诗人各有雅致的别号,能吟不俗的诗句。这一切像一块饶有魔力的磁铁,深深吸引着香菱。正是大观园中的诗社让香菱有了一个作诗的梦。

因为有了这个梦,香菱才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是否也曾为学生编织梦想呢?许多老师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实际情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拥有一个写作梦想,能激发起他的兴趣、意志,能让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几时学生有了写作梦。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写作教学的成败。如何帮助学生编织写作之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营造环境。在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作文,我总能发现那稍显幼稚的话语背后张扬着的灵动个性,那虽不精彩的片断中间闪现着的智慧光芒。如果我们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点滴成功,并毫不吝啬的送他一顶“作文之星”的桂冠,学生的内心会是多么欣喜。于是我班级里总会诞生一些“作文之星”。当然,我不会制造“作文之星”专业户,这会使其他学生望而却步。虽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他有进步就能成为“作文之星”。我也不会让他们太容易就成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令人珍惜。制造适度的竞争,使他们每个人都看到希望。把握学生心理,使他们在对胜利者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内心却响起一个不屈的声音:没什么了不起,下次一定超过你!

二、借得梅花一缕魂——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借得梅花一缕魂”原是林黛玉作《咏白海棠》而吟,此句一出,众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出类拔萃之人物,本就善于“借得梅花一缕魂”。

香菱带着一个作诗的梦进园了,进园后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让香菱多看书。她让香菱看了哪些书呢?《王摩诘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诗,李青莲的七言绝句……推荐的都是名篇佳作。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小鹰如果跟着麻雀学飞,是永远不可能翱翔九天的。多看名篇佳作,并达到“细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韵。

得名家之神韵,关键在对名篇佳作“细心揣摩透了”。这显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你要能像林黛玉一样能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名篇佳作。其次,对这些名篇佳作你先要将它们“细心揣摩”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我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教师引导。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每天的午会课,我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将它“挪作他用”,将午会课变成“故事会”。当我讲《红楼梦》时,学生的书包中便多了一本青少版《红楼梦》。由于午会课时间短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下课铃声却响起来了。学生意犹未尽,赶紧翻开书去看个究竟。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觉翻看课外书,这便是老师讲故事的好处。其次,我注意提供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诸如《草房子》《城南旧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类优秀儿童文学。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他们才能感悟到曹文轩小说的清新纯美;体会到《城南旧事》中的沉沉相思,淡淡哀愁;领略到肖晓(《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之气。最后,我也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说书先生”。这可是让学生“细心揣摩”文学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将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并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讲述生动,意味着他已得名家之神韵。

三、落花满地鸟惊飞——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落花满地鸟惊飞”原是林黛玉自叹寄人篱下,悲切呜咽时,见花落鸟飞,触景生情而吟之诗。她为“落花满地鸟惊飞”而伤感,可做了“老师”的她却险些酿成花落鸟飞的恶果。

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径。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的第二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

黛玉这位老师此刻的表现如何呢?我认为很糟糕。首先,他给香菱出的题目是“吟月” ,而这首诗“我(林黛玉)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试想一篇连老师都不能完成的作文,叫学生如何完成。其次,香菱好不容易写成几首,她不是认为“措词不雅”,便是嫌“过于穿凿”。若非香菱学诗志坚,百折不挠,其结果很可能是“落花满地鸟惊飞”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此时会如何做呢?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写”出来的,当然应该让学生多写。关键在于让学生写什么。老师的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周围的事,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游不息。”源于生活的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们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通过作文向他人倾吐。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呢?我觉得应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由于我班开展“作文之星”评比活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普遍较高。学生的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不可能只有一点),我总是有意放大,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从而给学生一个良性暗示:我是很会写作的。表扬的同时,我也会与学生交流一下如何使文章更完美。通过交流,学生看到了习作中的缺点,有了一次成功习作的经验。也使他懂得了:会写作的我应该更加细心点,今后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结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咏柳絮而作。柳絮至轻至柔,却能随风而动,飞入青云。其把握机会的能力令人赞赏。香菱在学诗这方面便善于“好风凭借力”,大观园里的闺阁小姐们为解闷而结社作诗,她却能随着股诗风而动,迈进文学大门。进而虚心向林黛玉、史湘云请教,最后终于“飞入青云”。

教师的职责当然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腾飞制造“好风”。思考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如何鼓励他们在不断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前进。让他们也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能否“飞入青云”,关键在自身。“海棠诗社”也好,黛玉指导也好,这都是外因。香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外因,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身的努力。为了作好诗,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被人戏称“诗魔”。教师也应注意留心学生当中的“诗魔”。引导学生欣赏“诗魔”们佳作的同时,让他们说说创作过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强烈愿望。

篇二:从《香菱学诗》看作文教学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教学

【摘 要】《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在众多故事中并不

显眼,随时代的远去,它正被淡忘,但该故事中蕴含的“提兴趣,

重交流,多肯定”的写作教学之道,却给广大的语文教师深刻的启

示。

【关键词】兴趣;交流;肯定

读完《香菱学诗》,我被震撼了,一个毫无写诗基础的香菱,经过

三、四个月的点拨,竟能写出“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的好诗,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要归功于她的老师——林黛玉。林

黛玉不仅才情出众,而且深谙教学之道,她教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

法,尽显了优秀教师的点燃作用,对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颇有启示。

启示一:营造氛围,提兴趣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一个智慧的老师总是千

方百计营造产生灵感的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久居梨香院的

薄命女香菱,有幸走进了大观园这个文学氛围浓厚的特殊环境,环

境的改变触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林黛玉抓住机遇用平等的目光

视香菱为姐妹,一下贴近了两颗心的距离,这为香菱学诗营造了良

好的氛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让香菱有写的兴趣,不惧

怕诗,敢写。“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

愁不是诗翁了”,说的“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

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林黛玉的高明之处在于点燃了香菱

浓厚而持久的写作兴趣,使之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着迷程度。这就告

诉我们:在作文教学上,营造氛围,点燃兴趣至关重要。平日举行

拔河比赛,节日庆祝,看电影,踏青郊游,班级发生的突发事件、

意外情况,这些都能使学生兴趣高涨,写起相关的作文来自然就顺

手多了。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侯就会习惯于记实事、

写真人、抒真情;这也是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有兴趣的事,自己

爱干乐意干的事,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把它们变成文字,将快乐

永久保存,那就是佳作的雏形。

启示二:多读善悟,重交流

香菱学诗的启示作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一个聪明的老师要站得高

看得远。当香菱告诉黛玉喜欢“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时,黛玉立即讲析说,这纯属写实的闲情之作,没有意境,断不可

学这样的诗,应该去读李杜王的诗,才能读出诗味写出好诗。说着

开出由易到难的书目:“诗中有画”重在直观的王维律诗一百首,

入门容易先学;杜甫的“诗史” 一二百首,多写现实生活,较易

理解,所以次学;李青莲浪漫主义的绝句一二百首,因较难理解,

所以再次之。谢、阮、庾、鲍的诗更难些,所以要有前三个人作底

子。香菱拿了书,“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可贵

之处是香菱不但在读,且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并将自己所思所

悟与人交流。“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白”“青”两字也

似无理,但“若说再找两个字换,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感叹“渡

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余”“上”两字,“难为他(作者)怎

么想来”,并由此想起自己上京来时所到之地。她的见解,让宝玉

黛玉大为佩服,且要请他“入社”,此时,香菱能不为自己取得的

成绩高兴吗?黛玉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对香菱进行了指导,她教的

得心应手;香菱凭借自己苦读与善思潜心学诗,她学的事半功倍。

林黛玉教导香菱学诗这一过程启示我们:教师要有梯度推荐好的文

章给学生读,因为读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学生也要学会观察思考,

发散联想,将所读之美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将所见之美景与写作联

系起来,在生活中挖掘、积累写作素材。春天到了,就带学生去踏

青,寻找春天、发现春天;秋天到了,与同学们一起观察常青树和

落叶树的变化??在观察中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这

样学生必会产生写作的灵感和冲动。

启示三:勤学苦练,多肯定

“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否定批评和讽刺,可使天

才成白痴。” 一个旷达的老师必定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用足用好

激励法这支神笔。 香菱为写诗,“茶饭无心,坐卧不定”“或坐在

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 “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

视” “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如此苦思苦学,写出

第一首诗时,黛玉热情鼓励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既肯

定了香菱的进步又委婉地指出了不足。对第二首她评道:“自然算

是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肯定了香菱执着的精神和明显的进步。

第三首 “ 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明确肯定了香菱的成功。

她的点评激励法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勤写,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要引导学生自改和相互交流改,使学生知道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

写出来的;要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平日教学,

学生作文中会有许多可取之处,或文笔生动,或善用描写,或巧妙

引用,或点题升华,教师给学生评语就抓住这些闪光点,适时激励

多肯定,学生自然会越写越有劲。对那些较好的作文除点评外可在

教室后面的“优秀习作”栏中贴出,或在板报上的“作文园地”中

刊出,或推荐给学校刊物,也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向报刊投稿把作品

推向社会,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还能增强写作的投

人感;同时,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委婉

指出,重在引导,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作文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以

商量的口吻心平气和地向学生提出改正意见,使学生乐于接受。如

学生的书写不认真,可以说:“如能认真书写必能为你的作文增色

不少。”学生没下功夫修改,评语就可以说:“下点功夫修改吧,你

可以写得更妙。”学生作文的很多内容是抄袭的,老师可以这样点

评:“文章尚好,如有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会更好。”总之,善于点拨,

富有启发性,注重激励性,有亲切感的评语易于被学生接受,学生

看了作文点评后都能有所感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以营造成功机会为核心来组织课堂教学,

激励是兴趣的支柱,兴趣是信心的潜能,只有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

的潜能,才能达到“我要写”的境界,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

率,主动写作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多,害怕写作的学生才会不断减少,

生动活泼甚至干柴烈火式的写作局面才能够形成。

篇三:从“香菱学诗”悟考场作文之道

从“香菱学诗”悟考场作文之道

作者:夏国荣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2年第08期

近日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联想到刚刚看过的2011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颇有感悟,颇受启发,香菱在学写诗中出现的问题与我们同学在考场中出的问题是何其相似。 我们都知道,香菱的身世很是凄苦,三岁时被人拐走,与双亲分离,后又不幸遇到呆霸王薛蟠,做了人家的侍妾。但她聪慧有追求,来到大观园就开始跟林黛玉学诗。于是黛玉让她以“咏月”为题目来写一首诗。应该来说,此时香菱的写作水平与我们的学生是差不多的。请看她写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看过后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林黛玉的评价是很中肯正确的,它的毛病主要是:

单调空洞,堆砌辞藻,凑搭成句。这首诗首尾两联28个字,只说得个“月亮很亮”,内容十分有限,不能寄情寓兴,加上语意重复,一篇之中不见翻新,显得词汇贫乏,造句呆板; 于是香菱写了第二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黛玉的评价为: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为什么?那就是过于牵强、过多的拉别的东西来比附。而且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没有“寄情寓兴”。虽然脱去前一首诗老是形容月亮本

身形貌的窠臼,但却又跌进“句句倒是月色”的误区,通篇只说得个“月色很白”,仍没有步入咏物诗的佳境。

于是香菱写了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大家对它的评价是:“新巧有意趣。”

这首诗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__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蓄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景——“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众姐妹说这首诗“新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

香菱的前两首为什么受到黛玉的否定,就是它为文造作,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感受,只是为了写而写,因为打不开思路,只好堆砌辞藻,以凑成诗句,如此之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打动人心了。请看这一篇高考作文的风格与香菱的前两首诗是何其相似:

最爱深秋,并非它的愁情与怅然,只因那本是葵花盛开的季节,它总是让我莫名地想起才女李清照,每一种己任都饱含哲理,还有那个日日在葵花下作画的天才画家。有人说凡·高的一生充满着蹩脚与哀情。也许有葵花盛开的地方就有他的天堂。凡·高的一生也许是孤独的,他烧焦的左手割掉右耳时也许是疼痛的,但不一定是痛苦的。他一生都和葵花做伴,葵花下洋溢着他灿烂的笑脸。庄子曾经说过,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是不快乐的呢?所以我宁愿相信凡·高把他的心驻扎在秋天。

这是2011年高考作文的选段,它表面文采飞扬,其实是虚情假意地生搬硬套,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时间”,可这些名人与“我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没有自我,没有独特的感悟,所以只能东拉西扯,凑搭成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呢,香菱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应该像香菱一样,发自肺腑地说自己最想倾吐表达的东西,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果写记叙文,那就要“生活写真”,用朴实本分的情感来感动读者。比如这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我的时间

每一个清晨,都平静地把自己铺成一张白纸,等着阳光到我的灵魂里泼墨挥毫;每一个夜晚,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的,然后往里面添加风、星星、萤火虫……总之,尽量添加一切诗意的东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认识自己,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

我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有人说,眺望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眺望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没有那么高。

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

世上有不计其数的成功者,他们头顶光环,令人艳羡,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然而,那是你想要的吗?人生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你自己。

有的人幸福如瀑布或山洪,有的人幸福如涓涓小溪。

屋檐上鸽子成群,院子里花团锦簇。你喜爱的小狗,即便你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依然喜欢偎依着你安静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这一切都是我要急着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幸福,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么高速旋转的时光里,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又拣起了什么?看着那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构造中步履匆匆的人们,看着那尾追在名人背影后的追星者,以及盲目模仿复制成功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睛储满了名利却丧失了蓝天,他们的耳朵塞满了阿谀却失去了鸟鸣。他们失去了自己,迷失在别人的道路与时间里。

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

我时常背上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枚或黄或红的落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幽怨,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袭乱我的头发……

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我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兴高采烈地阐述我简单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就像那水边的蜻蜓。 临风吟唱,翩翩起舞。

这是2011年浙江卷的满分作文。从此文的第一段开始,我们就被作者的那种纤细的感触、低浅的吟唱、平和的态度、真实的感受、谦卑的愿望所打动。作者没有怎么去在意那些万

众瞩目的成功者,更没有把那些崇拜者和模仿者当一回事,只是写出了自己涓涓细流般的小小的幸福,这是一种朴素的草根式的满足。因为是自己真实感触的自然流露,所以格外地感动人心。

而对于要写议论文的同学,也需要多写自己的感受。要敢于“直击现实”,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展现时代气息,而不能像香菱的第二首诗那样只是牵强比附,拉杂一些典故来凑数。过去那些“掉书袋、套路型”的作文,已经不会再得高分。请看下面这篇优秀作文:

我的时间

懂得,所以相信;相信,所以坚持;坚持,所以自主。成功不在于复制,也没有绝对的范本,只有认清自己,自主“我的时间”,才能成就你独一无二的孤本。

总记得周末的校门口,总是停满了大小不同的车辆。总有眼神疲惫的学生,一出校门便被急切等待的家长搂进怀中,护着他在拥挤的人群中穿过,小心翼翼地送进车里。可我从不,我总爱自己独自拎着书包,慢慢踱回不算太近的家中。一路上,风声、人潮声、喧语声浸满久离世俗热闹的我。我总是庆幸:这一段真正属于我的时间如此可贵!那些平凡而真实的人世风光,一点点扎进我柔软的内心,平和、安定的心性也在此间慢慢养成。我始终相信“我的时间”能给予我更多的力量,于是,我选择自主前进。

龙应台曾说:“在人生的跑道上,有人在5000米赛跑,有人在百米冲刺,而你却在清晨漫步,你会害怕自己会被淘汰了吗?不,不会的。”因你知道自己将在哪里成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无需复制他人的成功之路,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该做的事。 高三的自主招生,比起往届范围大大扩展,自主招生风更流行时,身边无数的人想通过先于高考的自主招生获得大学的敲门砖,但我却安之若素,一心当起了“又宅又独”的乖学生,置身事外。能够平静地看待风潮而不心生羡慕,我想是源于对自己的充分认识与对时间的把握。我深知自己不擅长竞赛类的难题、偏题,盲目参加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安心专注高考,用那些“我的时间”弄清每一道做过的试题,为将来从容准备,岂不更为划算?

身边的朋友也有笑我傻的,但我只是报之一笑。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讲:“别人看来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的确,有很多人在自主招生里一举成功,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菜”,盲目跟风,不如相信自己,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里发愤苦读,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平坦大道! 在人生的路途里,很多东西是无法参照和复制的,不要迷信别人的传说,认清自己的心性,不为外物琐事所扰,自主过好“我的时间”,即使头破血流,也能练就铮铮铁骨!

有很多东西难以出彩,便是少了自己的东西。作为“90后”的领路人,我们更要认真把握自己的时间,才不负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灵魂!

本文从寻常事出发写自我真事,抒发自我真情,文章深刻的论证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选取生活真实来演绎人生道理:一是周末校门口的家长上门接孩子,一是风头正劲的自主招生,情理真挚而充沛。寻常事情中的情理也极其容易引发情感共鸣,这胜却大讲道理甚或套用文化名人的写作之风,这也是在样卷中被阅卷组评为满分的原因所在。

篇四:20、香菱学诗

篇五:香菱学诗学案

《香菱学诗》学案

一、《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期。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作,后40回是高鹗所续。本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展现了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暗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作品刻画了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探春、晴雯等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后40回的情节是高鹗所写,许多地方并非曹雪芹原意。《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二、曹雪芹

曹雪芹(约1724~约1764),清代小说家。满族正白旗包衣,名沾(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帝(玄烨)的乳母,康熙帝称她为自家老人。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雍正初年,在通知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后因家道中落,趋于穷困。晚年住北京西郊,贫病交加,年不到五十。

三、关于香菱

她是甄士隐的女儿,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出身于书香门第,乡宦家庭。五岁时,元宵节看花灯被拐走,十二三岁卖给冯渊。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逼其为妾,不过三天两夜就视她“如马棚风一般了”。薛蟠的妻子夏金桂折磨香菱,终于被虐待而死。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是丫头,进不了正册),原书只提到一人,就是香菱,她的册子上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判词为: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一株桂花”暗指“夏金桂”,“莲枯藕败”隐指英莲及其结局。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遭际:遭遇。两地生孤木:拆字法,

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指“桂”,寓夏金桂。照画面与后二句判词,香菱的结局当被夏金桂虐待致死。续书写香菱最后被“扶正”,似与曹雪芹的原意相反。

曹雪芹的密友脂砚斋对“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有过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春)探(春),容貌不让凤(王熙凤)秦(可卿),端雅不让(李)纨(宝)钗,风流不让(湘)云黛(玉),贤惠不让袭(人)平(儿)。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香菱学诗》前面的情节是:呆霸王薛蟠(薛宝钗的哥哥)因调戏柳湘莲(男戏子)被柳湘莲暴打后,自感难以见人,就和薛家当铺总管外出做买卖,身为妾的香菱得以有机会进大观园和宝钗为伴,有了短暂的自由,趁机向黛玉学诗。

四、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三个阶段)

2、圈划文中描写香菱学诗的有关语句,并加以点评

3、读完《香菱学诗》后,说说香菱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4、香菱学诗成功这件事对你有哪些启示?

5、香菱学诗为何舍近求远拜黛玉为师而不以宝钗为师?

6、你读过《红楼梦》原著吗?请谈谈你对《红楼梦》的了解或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如果没读过跳过此题)

2、读完《香菱学诗》后,说说香菱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聪慧伶俐,有悟性,有灵性。

不是宝钗所说的“呆”,“呆”是形容她作诗的状态。

4、香菱学诗成功这件事对你有哪些启示?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学习部应该懈怠 3、学习要培养兴趣 4、要重视积累、诵读、理解、感悟 5、不耻下问 6、勤于实践 7、从诗歌鉴赏上看,要重视诗歌的立意。 8、从写作角度看,要重视作文的立意。等等。

5、香菱学诗为何舍近求远?

这是作者从侧面刻画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1、《红楼梦》中黛玉大多时候让人觉得刻薄,使小性子,不讨人喜欢,而从她教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她细心耐心热心的一面,这样黛玉的人物形象更加完整丰富。2、宝钗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不愿意教。 3、香菱是宝钗的嫂子,但同时也是她家的丫头,从地位上说宝钗在上香菱在下,宝钗看不起香菱,也会认为一个妾学诗是没什么意义的。但宝钗对香菱不明确拒绝,表现她为人处世的分寸火候(很会为人处世)。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