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一位美术老师在课堂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7:34 优秀作文
一位美术老师在课堂上优秀作文

篇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师语言的运用

小学美术课堂教师语言的运用

作者:邹燕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4年第03期

摘要: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常常以教师为主,或者提出的问题缺乏层次性,点评的语言过于单一等等。由此,我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语言陈述要精简;语言表达的“咬文嚼字”;增加课堂语言的幽默性;课堂语言有效的评价。美术课需要教师运用准确的、生动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才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教师语言;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7-2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一堂课,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老师在语言上与学生沟通的欠缺。教师往往注重画面的效果、美术技法等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交流,忽略了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美术课堂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过于简单

在课堂上,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有时过于简单了,没有起到层层递进,少一个嫌少,多一个嫌多这样的效果,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锻炼,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一位老师在上人美版第五册《面具》一课时,在创作之前,学生欣赏了许多作品,有大师的,也有其他学生的作品,接着这位老师就问:“这些作品好看吗?”学生则机械地、不加任何思考地回答“好看”。然后老师继续问学生“你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那想不想学呀?”老师继续深入地提问,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想学”。这种师生的问答看似热闹,循序渐进,问题带有明显的暗示性,其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可是盲目地问些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真的激发,反过来说,如果不设计这些问题,学生最后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一样,并没有起到学生的创作思路的拓展,使学生更好的创作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二、语言设计以教师为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美术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回答踊跃,然而在语言的运用上,美术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书匠的角色,课堂上教师说得滔滔不绝,学生认真地听着,偶尔回答几个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如同教师的自我表演、个人秀而已,并没有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怎么会高呢?

三、问题缺乏层级性

教师在提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涉及范围太广,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例如,有位教师在上人美版第五册《各种各样的鞋》时,在“作品赏析”这个环节中,她安排了我国古代到现代的各种鞋子的鉴赏。当她将所有的图片放完后,就直接问出了原来设计好的问题:“你认为这些鞋子有何不同的风格点?”同学们纷纷低下了头,整个教室出奇的安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风格点他们可能第一次听说,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他们的区别,那位老师一点都没提,只是一味地将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抛给学生。可是那位老师却忽略了她教授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问题的提出需要一层层地慢慢地递进,深入。那位教师最终无可奈何地说:“那就让老师分析给同学们听吧!”这节课就在这样尴尬的气氛中过去了。课堂上每个问题的设定都要有针对性,一层一层慢慢地深入,往往我们在课堂上忽略了问题设计的细节。

四、点评语言过于单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能做到时时鼓励学生,可是往往在评价上语言过于单一,常常听到“你画得真好”“你真棒”“你真是太棒了”等,表面上看语言好像比较丰富,但是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呢?学生真正感受到鼓励了吗?如何让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激励话语更丰富、更有针对性呢?在评价时要点评的到位,比如说这位学生画好在哪里,是构图比较饱满、新颖,还是色彩搭配比较和谐等等,好的地方和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的教师都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告诉大家,让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我受到表扬,这样学生作画的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

我们究竟怎样运用课堂语言,掌握哪些方法使课堂语言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呢?

一、语言陈述要精简

“简”是简练、生动、通俗、不节外生枝。“精”指传神,符合课堂主题,做到如古人说的“导而弗牵,强而未抑,开而弗达”。因此,一堂优质的美术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点拨的作用,使之成为美术课的“乐之者”。例如:在美术课中常有人将短短的40分钟分成导入新授15分钟,学生创作20分钟,作业点评5分钟,其实这存在着一些问题,难道课堂一定要这样安排吗?难道不能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吗?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多花点时间在课堂的环节和各个环节语言的设计上做到有针对性、紧扣主题、层层递进的进行,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样才能带领学生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二、语言表达的“咬文嚼字”

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特定的意思,美术也不例外。当课堂上教授学生有关美术专有名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都要力求准确,每个判断的主概念和宾概念之间的关

系,也要提示清楚。教师一定要力求自己做到“咬文嚼字”。例如,小学三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涉及到“三原色”这个名词,“三原色”分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和美术三原色,在美术中,它是所有其他色彩知识的基础,接下来还有“三间色”,色彩的明度,纯度等等,如何向学生解释“三原色”的概念呢?在语言的表达上一定要表达准确,绝对容不得半点含糊。于是利用网络书籍找资料,力求在语言的表达上做到“咬文嚼字”。“三原色”就是原来的颜色,在颜料中红色、黄色、蓝色被称作是“三原色”。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红色=紫色,蓝色+黄色=绿色,而橙色、紫色、绿色被称作是“三间色”,这样让学生很快明白了美术中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概念了。

三、增加课堂语言的幽默性

风趣幽默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十种教师之一,教学幽默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情绪饱满地学习创作,而且还能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流畅。可见,语言的幽默性多么重要。

一般美术课在课程安排上都是排在比较后面的,学生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教学,小脑袋已经多少有些疲惫感。如果再用严肃、死板的语言教学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增加学生的困惑。相反,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这样的氛围中使学生认识到不足之处,明确修改的方向。

诙谐生动有趣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说者在笑声中引导,听者在趣味中顿悟,师生的互动在欢笑声中有效地进行着。

四、课堂语言有效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这样真实感受的表达是对学生贴切而又得体的评价。

课堂上,总有些学生是三分钟的热度,刚开始信心满满,可是随着创作的深入,问题的出现,在屡次修改无果后,草草收场,敷衍了事。针对这样的学生,“你的作品画得真有意思,如果你愿意,可以把这一部分再细致地修改一下,老师帮你去投稿,让全市的小朋友都欣赏到你的作品。”“真的吗?老师说话一定得算数哦!”说完这位学生兴致高昂地决定再修改起来。经过一番修改,这位学生的作业有了明显的提高。几次下来,他的绘画越来越优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学生的作品终于在苏州日报的教育周刊上发表了。

总之,在教学手段、媒体课件层出不穷的今天,部分美术教师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忽略了原本该生动的语言,而这些语言的表达才是美术课堂上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作为美术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不断提高语言修养,教师只有精心组织和设计语言,做到精挑细琢,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语言更富有艺术性,课堂更富有活力,从而达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惠传太.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01).

[2]白金声.教师必备的10项修炼[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0).

篇二:美术课堂老师的问题

美术课堂老师的问题

1、 教师个人观念与教学不能与时俱进。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在进步,知识要更新,新事物不断产生,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在传道、授业过程中,“惑”可谓层出不穷,有时解惑应经感到力不从心了,甚至出现了尴尬的局面。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品行。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树立高尚和知识渊博的教师形象,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建立改善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不断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学生无所适从。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材施教,多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情趣性活动中拓宽学习的思路,产生创造热情。

3、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对于发散性创新思维及动手动脑相结合能力的培养。

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采用小组式讨论,圆圈游戏式,席地而坐探究式等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交流。结合校园特色,带学生去亲手摸一摸树的纹理,仔细观察流水中的小鱼,闻一闻青草的香味……这一切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打开思路。 同时指导学生不拘泥于作品的形象与色彩,鼓励与众不同的创作。

篇三: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美术老师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美术老师

“只有灵魂纯净的人,才能当教师。”这是影片《苗苗》献给教师的赞语。

其实,教师岂止灵魂需要纯净,他本身就应是美的化身,他的言谈举止,他的性格习惯,他的欣赏爱好,都应是学生模仿的榜样。

当前,教育模式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正确的,它符合社会发展对教育本身的要求。而美术教育应当在这一转变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智力,尽可能的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现就个人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诸位同行共同交流一下。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应试教育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学习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并使之成功。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例如,我用音乐语言在美术教学中起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音乐语言用它特定的音响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强化教学信息,激发学生联想,使他们身临其境,入景动情,进而与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创造出想象中的形象。我们这里的学生多半是农村来的,看到过大海的不多,于是,我便以《海之恋》为题给学生上了一堂欣赏课。我改变以往欣赏课只单纯要学生欣赏美的图片的教学方法,而是用音乐配合美丽的画面,融音乐、美术于一体,利用声、色、形的综合优势,使学生在形象的图画、音乐及声响的欣赏中去想象,并把想象中的形象用画笔创造出来。上课伊始,我先提问导入:“同学们见到过大海吗?海是什么样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海边看看好吗?”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后,黑板上立即展现一幅浩瀚广阔的海上风光图,背景音乐里又传来“哗……哗”的海浪声和优美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鲜明的色彩,艺术的形象和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海边。大多数学生没有看到过海,而此时在音乐、声响、图画相互融合的情境中,他们与大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把图中概括凝固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你们已经饱览了美丽的海上风光,现在,除了画面上有的,你从音乐中还感受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很多的人和各种美丽的鱼一起在游玩儿。”“我仿佛看到海的中央有条大鲸鱼在喷水,我坐在它的背上,还有好多人在玩帆板冲浪,好刺激,好勇敢。”“海滩上,除了有些人

在抬着刚打回来的鱼外,我还看到两个人抱着条大鱼好快乐。”……学生们在音乐的世界里驰骋想象,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于是,我要求学生马上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的创作更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的作品中,出现了这样的画:有在海滩上追逐嬉戏的,有在海浪中搏击的,有在海边拾贝壳的……虽然,有些形象还略显幼稚可笑,但表达了学生对大海无限热爱的感情。

音乐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造了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艺术教育的基础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个性的培养。因此,基础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为了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我们还冠之以“扎实的”定语。关于“扎实的基本功”我们也有相应的传统概念。比如,谈到“扎实的造型能力”时,我们自然联想到素描教学中提出的基本要求,诸如准确的比例,严谨的结构,以及利用笔触和调子表现出空间感、质感,同时,还有对客观对象个性特征和神态的把握与表现等。在上《人物头像素描》时,我让一位同学上台前来做模特儿,然后我强调了素描扎实的基本功,讲了素描的基本要求。然后,让同学们写生模特儿。看着同学们在机械的描摹对象,量比例,勾轮廓,我察觉到他们的注意力在衰减,神经高度紧张后略显疲倦,课堂气氛有些沉闷,他们的作品缺少生气和感染力。于是,我先点出两位同学,让大家来议议他们身上自然的美及个性特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烈,然后,我又让大家观察他们的形象特征和神情,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迫切想知道教师讲什么。于是,我抓住学生的情趣,告诉他们美术的根本任务是反映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中的美,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美术作品经常是以描绘人及人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人们对自身的审美,人的精神、感情、个性等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则主要是通过人像——头部各个器官的形态来表达的,一张好的肖像画可以表现出人物所处的时代、职业、地位、经历和个性。我又让大家欣赏古今中外名家的头像作品,然后才讲了素描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表现对象的自然美和个性上,然后诉诸表现。整节课,学生积极性一直很高,大家争着说,抢着回答,师生配合默契,学生自始至终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受到了美的陶冶,提高了对肖像画的欣赏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了观察、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能力。

又如,在指导学生怎样画漫画一课中,我组织同学们先评议校园生活中美的及丑的事物:“校园规划建设美好,学习环境优美。”“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有些人随便扔废物,说脏话,服装不整。”教师出示几张事先准备好的歌颂或讽刺的漫画,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欣赏中忍俊不禁,观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这样,通过学生对内容的意会既达到了育人目的,又使他们了解了漫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与社会作用,提高了艺术欣赏能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开拓了他们的

思维,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促使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学生主体作用基础之上的,教师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以学生为主,是教师正确教育观念的重要体现。

以上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感受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提高审美素质,突出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美术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其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出发,重点突出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高中生的综合审美素质及审美能力。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美术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是每个美术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美感是人类的社会性的高级情感,对自然艺术和精神的东西,人们都可以产生美感。美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有效场所。在美术课上,我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现实存在的美的发现和感受。首先,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让学生知道美术教育的目的,绝非从美术到美术,而是从美术走向其他诸多领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

一位美术老师在课堂上

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实践总结,我制定了一些适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首先,打好鉴赏的基础,即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鉴赏内容为中外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比如,在讲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这一课中,我先请同学们欣赏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先给出图片,随之响起了“父亲”这首歌曲,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都在目不转睛的盯着“父亲”,每个人都在沉思中。听完歌曲,我提出了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分析并回答:作品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

个人物?他是做什么的呢?于是,同学们各自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父亲的面容带着几分崇敬,这无形中对他们起到了教育作用,知道自己每时每刻都要对父母存在一种感恩的心,体会父母的辛劳。这是对这幅油画作品的第一个分析。另外一个就是切入主题: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这幅作品正是在八五文艺思潮时期诞生的,对当时的影响非常大,许多艺术家们、美术爱好者们都纷纷放下画笔走向街头,展现自身的艺术,出现了一些行为艺术,这时的罗中立竟然背起画夹走向了四川最穷的大巴山区,住在一个老农家里,也就是这个油画作品中的主人公家,到了那里,他没完没了地画素描。正是由于这种对艺术的执着,才产生《父亲》这幅油画,作品对于父亲的刻画非常写实,就连久经风霜日晒那渗透到皮肤里的泥巴都刻画得十分到位。可见,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无法做到的。作品一问世就使当时很多艺术家们汗颜,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又都重新捡起画具回美术学院研究基础去了。没有基础你是成不了艺术家的。做任何事不扎扎实实、踏下心来是干不好的,尽管这不一定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很深的感受,但这种教育的深刻性是永远不能泯灭的。

美术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做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自己各方面的修养,特别是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只有按照美的规律铸造自己,才能按照美的规律雕铸下一代。

篇四: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题目:

《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单位:漳 平 附 小

作者:罗语心

联系电话:15860161238

字数:3220

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常说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是,越向高年段前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却每况愈下,除了无法一蹴而就的教育体制外,美术学科也没有发挥它该有的功能。美育在这一程度上是起了很大的先导性作用的。因为在美术课堂上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美术老师是打开这扇门的媒介。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小王子》中,小王子和飞行员见面时,让飞行员画的那只羊,就是对儿童思维的诠释,有趣,敢思,创造。

那么,应该要从哪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首先,观察与感性。少儿一进入艺术殿堂就必须培养其敏锐的感觉,用眼睛去观察与测量。无论是构图还是比例都只能凭自己的感官,绝不允许观察时用工具在实物上量,表现时又用尺在纸上量。否则,我们将犯下大错,促使学生走入歧途。例如教孩子们画树叶或者粉笔盒时,其椭圆形的宽扁程度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比例都必须先用眼睛去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测,在画面上表现也只是能凭感觉去指挥手。从前,每当我新接手一个班就发现有大部分的同学把一些工具带进美术课堂。尽管我每次在课堂间隙强调、阻止、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但总感到力不从心,有时要花一学期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奏效。所以,启蒙老师的思维方式,传道方法对学生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遵循系统性原则,自始至终教孩子们建立独立的感性语言,无论是学哪一种艺术形式都要严格培养独立

观察的习惯,训练感觉的能力。一旦学生步入正轨,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次,理解与理性。我们提到感性的重要,并不意味着就不要理性的分析,知觉与感觉是紧密相联的,用感知的形式去认识事物才是完整的。例如孩子的画一片树叶,第一感树叶是椭圆形,第二感树叶有个尖尖的形状,第三感才发现树叶有个蒂把与叶筋。孩子们对树叶形象的理解已基本准确了,再进行描绘便渗入了理性的成份,至于表现的准确与差异是不能强示的,正因为有了差异,学生的作品才会呈现千姿百态,艺术本身就是求异的。如果我们随便让学生把树叶放在纸下描红或在纸上套画,造型是准确了并且千篇一律,但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却被“拐仗”所代替,天真的儿童就会培养成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体系。

最后,技能与思维。有创造力并不是意味着你要忽视技能的重要性,相反的,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在《指纹画》一课教学中,我在两个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不讲具体的知识,只要求学生 自己动手创作;另一个班在讲了圆印法、斜印法、侧印法后,再进行创作。结果,前一个班学生的作品虽有创 造性表现但随意性强,由于没有技法指导,画面杂乱。而另一个班学生的作品既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因有技法的交融和灵活运用,而使画面美观、耐看。通过这一课的对比教学,我体会到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作活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的效果,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抓住每个环节,用语言和行动来引导和塑造。

第一是启发儿童自愿学习。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说理性的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儿童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迫性。用“童心”去想儿童所想,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让儿童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儿童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就好比《蜻蜓飞飞》这一课,先让学生了解它的结构,在创设情境,它会飞到哪里去?使单纯的蜻蜓造型课变成了想象的敲砖石,打开了学生思维创造的大门。美术教学多在活动中、游戏中去进行,让儿童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去摸、去听……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儿童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他们的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儿童们经过启发,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当

听到老师说现在开始画时,他们就全神贯注地画起来,没有淘气的,也没有说话的,全班鸦雀无声,只听见笔在纸上作画的唰唰声。

第二是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地学习。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学会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泛灵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 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 、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讲《我和马儿在一起》中,讲到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它可以在海里大施身手也可以飞到天上去腾云驾雾,所以它的身上长着翅膀和鳍,看到我画的长着翅膀和鳍的马儿,学生们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没关系,我知道接下来的课堂练习,我一定会看到千奇百怪的马儿,也达到了我训练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教师都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我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是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他们树立信心的关键环节。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如控制能力比较差的一名小朋友,画画时总是有头无尾,好好的画一上色就涂得乱七八糟。当他经过努力受到同伴表扬,又得到老师给他盖上的一个表扬图章时,他今后的创造欲望一定会加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评价作品还是一个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过程。每次画完画,我就把全班儿童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儿童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尽量让儿童人人参与,积极发看表法有时我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我从来不给儿童的作品打分,不造成

恐惧心理。但我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 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我们还可以经常让儿童搞集体创作。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保持儿童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实践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行之有效的。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保持孩童时期的想象和创造力,借此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篇五:如何做好一个美术老师

如何做好一个美术老师

在新课标、新形势的情况下,美术教育专业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好一个美术教师呢?

我觉得,首先要先了解新课标。中小学美术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结构,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欣赏—评述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则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新,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综合—探索是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知识技能去制作,去表现,去展示,从而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其次,要知道新课程课标下师生的关系要怎么处理。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既不能只看到教师教的作用,也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独立性,而应该“教学相长”。它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具体处理:

一.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不应把“学生”只看作是“学生”或是一系列的属性或需要的单纯集合,而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精神整体来与之对话,肯定他,接纳他,帮助他,使之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与学生真诚交往。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他帮助,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或不成熟的人而强迫其服从自己,接受自己。

三.与学生相互理解。教师应与学生相互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受到启迪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理解而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体验生活,体验人际关系,从而能够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世界。

更为重要的是该怎么去上好一节课?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渠道。 也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基本工作。

第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要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第二、备教材和备学生 ,明确教学目标,积极备课。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难易适合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出发,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

第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重视课后小结的作用。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做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既使学生重新回顾了所学知识,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又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第五、及时做好课后总结,反馈。反思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反思使我们锦上添花。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除了有充分的准备,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处理

出现的各种情况,解决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用教学机智调动起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师上课制度。1教师上课前2分钟在教室外等候上课。2教师上课后不准擅离教室。3教师讲课一律采用普通话,板书清洁整齐。4教师衣着要整齐,教态自然大方,不穿拖鞋,不准着奇 装异服。5教师上课一律站着讲课。6无备课教师不准进教室,更不准教学生错知识7。教师上课不准拖堂,只留少量作业。\8、合理使用教法,灵活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班级的教学成绩。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