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离幸福很近思考题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7:57 作文素材
离幸福很近思考题答案作文素材

篇一:离幸福很近09-10课笔记和题答案

第九课 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

0.“视师如佛”

1.“视师如佛”是在观察、观察后依止、依止后,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高级、超越的信心。

2.相关文献:《大圆满心性休息》《如意宝藏论第八品》《功德藏》 《菩提道次第广论》《事师五十颂》《大圆满前行》

一、.初学者要先视师为“人”

1. 首先要清楚自己是普通人,非大根器者,不妄想和上师“一见钟情”。

2. 对没有境界的上师,视师如佛,会增长上师的慢心,使上师不再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害人害己。

3. 应先视师为人,进而观察上师。

(1) 在世间找老师,也要看看这个老师水平怎样;

(2) 谈恋爱,也要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人格等;

(3) 做生意,要摸清楚合作对象的底再签合同。

二、 .“视师如佛”是渐渐形成的境界

1. 从视师如佛到视师如魔的原因

(1) 一方面上师有责任,并没有如法引导弟子;

(2) 另一方面,弟子在观清净心方面,也有问题。

2.《如意宝藏论》:没有福报的弟子们,经常遇到没有智慧的上师。

初学者在选择上师时,一定要谨慎观察,否则遇上了别有用心的人,你想离开他也不行,不离开又学不到东西,最终把自己的精力、财力全都耗尽了。

3. 依止上师后,最好先把上师当做一个善良的善知识来看待,慢慢的增长信心,对上师所有教授深信不疑,及至视师如佛。

三、 .不是所有上师都是佛

1. 佛陀常对比丘说:你们对我的话要再三观察,觉得有道理才可以接受,千万不要因为恭敬我而接受。连佛都可以观察,何况上师。

2. 既不可因视师如佛而将世间的规律全部打破,也不能对谁都生邪见。当自己看不清楚的时候,不要去讲过失。

3. 怎样找上师?

(1)应找具有功德的上师。上师不一定能一切法相悉皆具足,但最根本的两点:以证悟解脱自己,以悲心饶益他众。

(2)在世间层面,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修行人,那我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如果是我加行道的,上师就应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以此类推。

四、 .依师以后就不要退转

1、 要精勤闻思修,只有闻思修到了一定时候,才会真正明白依止上师的方法。

2、 依止上师之后,不要再说上师的过失。就像买东西买回来不满意,也是自己的责任。

3、 选择好路,就坚定走下去,不可摇摆散乱,最终一事无成。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上师的法相中,最重要的两点是什么?

答:据堪布所讲,上师的法相最重要的两点:一、以证悟解脱自己。任何一位上师,如果连佛教所讲的证悟一点都没有就摄受弟子,就成了以盲导盲。;二、以悲心饶益他众。

2、 在世间层面上,如何分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这和“视师如佛”相违吗?

答:据堪布所讲,在世间层面,按佛经的意趣,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我是一个

资粮道的修行人,那我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如果是我加行道的,上师就应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以此类推。

这与“视师如佛”并不相违,因为“视师如佛”是从最终的密意融入无二无别。因此,在祈祷时,应把上师观作和佛一模一样,但在平常学习、依止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最好先把上师当做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

2014年8月9日,远景组共修内容要点:

一、如何考察善知识?当你想依止一位善知识,如何确定他是值得依止的上师?

1.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他的信息。

去网络查找你想依止的善知识的一切资料,包括生平、所在寺庙、依止过哪些上师、得到过哪些认证、上师的闭关经历、上师的根本上师是谁等。

藏地的寺庙多为村庄附近,当地村民会很了解上师,你可以通过当地藏民了解。

此外,还可以在网上查找上师参加重大法会的视频,以及上师的座次。

2.确认上师的身份后,需要创造多跟上师接触,多观察他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看是否如法。具有慈悲心的上师,周围会有很好的氛围,清净亲切。但如何能判断一位上师是否如法,也是需要我们多多闻思修,才能越来越具有辨别力。

总之,与一位上师在佛法上结师承缘,是需要非常慎重的,一定要经过谨慎严密的观察。通常藏民依止上师,都会有至少七年的观察。我们身处汉地,就更应该更谨慎。不仅因为不慎重会让你走弯路,更是因为依止上师后退转诽谤,会给双方都带来极坏的影响。

二、遇到坏上师该怎么办?

1. 不诽谤,不沮丧,不说是非。

2. 远离。

3. 忏悔,闻思,向本尊祈祷。

总之,不可犯舍弃上师戒。不要谈论出家人,不要谈论恩人。《百业经》里有许多对三宝造口业的开示。

修行的福报资粮到了,自然会有上师找你。但福报不足,而心太急切,则容易走偏。

三、我们自己如何做具德弟子?

当经过观察,依止上师之后,上师叫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更具体的,《事师五十颂》中有很好的论述。亦建议大家认真阅读《事师五十颂释》。既然找上师是如此严肃严重的事,我们确实应该在“如何找”上面多闻思多花功夫。

其他贴士:

1. 不要随意跟风接受灌顶,其实接法接灌顶时,是需要持很高的戒,做不到就接受灌顶,对修行无益甚至有害。接法后不修,亦是无益有害。

2. 盲修瞎练,就像锄地浇水没有种子。所以一定要勤闻思修,令得自己资粮福报具足遇到真正的上师,传我们法脉种子,才会在修行路上有进步

第十课——有十种事情不能做——深埋基石 根除十善

一、稳步迈入菩提正道

堪布在讲解十不善业之前,先从四个方面苦口婆心告诉我们,作为在家佛教徒,为什么必须断除十不善业如此重要,是基础中的基础。

1. 学佛要有目标,也要认清自己的身份。目标:做一个有境界的修行人。我们的身份是在家佛教徒, 要完全抛弃所有世间之世,如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许多社会责任,但贪人、贪世贪物很强烈也不对。

,冷淡家庭等行为.

行持十善。没有行持五戒十善的基础上去学习高深的法门,宛如“在冬天的湖面上盖房子”。许多人学佛多年无长进,就是因为没有重视五戒十善。须知,行持五戒十善,是学习正法,绕不开的基础。

不要草率地去依止,依止上师要如法。不要草率地去学法,修学不按次第。

要长时间闻思。不能不闻思就修行。不要草率地去出家。

要有恒常心与恭敬心,不能今天学一个法,明天就抛弃。

要不能懈怠,不能对世间法特别耽著。

二、励力断除十不善业”

做一名合格的佛教徒必须远离十不善业

十不善业,指:身--------:杀生、偷盗、邪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意------三不善业:贪欲、嗔恚、邪见。

(1)定义:我知道它是众生,心想杀,并在行为上杀了,最终也断除了它的生命。

(2)我叫别人杀与我自己杀,业完全一样。

(3)应该:吃素,戒杀,放生。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消业。

★对于家人采用善巧方法,让家人少造一些业。例如祭祀采买贡品,可以说买些饼干点心的又卫生又容易分给亲朋好友……诸如此类。

(1)以不正当的手段将本属于别人的财物甚至荣誉归为己有,都属于不与取。又分为:强权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

(2)包括偷税漏税。小组道友们做生意的比较多,对这个话题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国家对实业的税赋确实太高太重,另一方面作为佛教徒真心不想造恶业。马师兄表示,生在一个税赋重的国土就是咱们的共业。当咱们还没有能力改变公司的时候,要怀着忏悔的心:不得已才这样做,要通过修行,渐渐让自己更有心力和能力去断除不与取的行为。

※作为佛教徒,我们要断除偷盗,行布施之善。

作为佛教徒,我们要断除邪淫,行清净梵行之善。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讲: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甚至变成人时,也要很多世中变成残疾人、哑巴、聋子等。

通过闻思修行,将佛法道理融入自心时,对治各种不良贪欲和恶行。

接下来是四种语言的不善业

妄语分为:①普通妄语,即我们生活中的谎话;②大妄语,说轮回不存在,因果不存在等断人正念的妄语;③上人法妄语,即无神通说自己有神通等的妄语。

★有人认为生活或者修行中,可以行方便妄语。但事实上方便妄语不方便,最终会令人失去对你的信任。说真实话,将来不管说什么话,都有份量和威信。

※作为佛教徒,我们应断除妄语,行实语之善。

所谓离间,就是两舌,指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是非。分为公开离间语和暗中离间语。 在僧团寺庙中挑拨是非破坏和合,会下无间狱。

※我们应断除离间。看见不和睦的现象,应想办法化解矛盾,使之和合。

6.恶口:粗话,责骂、挖苦、诋毁、呵斥等。起外号。自己生生世世都会堕入恶趣。 ※作为佛教徒,我们应断除恶口,行柔和软语之善。

《阿毗昙心论经》:不善语、无益语、非法语,是名绮语。

我们在做功课时最好能专心专注,不要夹杂其他语言。“散乱修行三月,不如精进修持一日。”——莲师

☆☆☆马师兄讲完口业,做了一个更深入的辅导,让我们尽量止语。

因为口业比身业容易犯,身业还需要具足四个条件,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多思维一些就能转变行为,可是话很容易脱口而出。

我们通过止语更容易观察自己,当我们给自己设了止语的程序,一句话想说的时候,便来得及观察一下再说。

实际观察自己的心,才是修行入手处。

我们通过观察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才能够改,改了之后才能变,变得更好更如法。

慢慢地,造口业的习惯会变小,而形成说话之前观察己心的习惯。

在这个过程当中,观察的能力又逐渐升起稳固了。

这个观察又包含两步,先是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对境的因果,然后你会更能观察他人的需要,慢慢长养自己的慈悲心。

为什么马师兄要讲这一段呢?是因为,当我们有了更强地观察力,才可以更好地去断意业。说实话,我们在世俗中沉浮至今,心里有多少复杂烦恼的念头汹涌缠绕!最可怕的是,这些念头我们自己很难察觉:别人冒犯自己,自然而然地回击;事情不顺,怨天怨地怨别人;失恋,无法自拔地伤心和怨恨……断除意上的三不善业,是要我们能从根上断除自己的不善念。但假如压根都找不到自己的念头,又如何妄谈去断除呢?

受用的索取应有度,应知足少欲,维系的基本需求即可。比如吃东西,是为了填饱肚子维系生命而吃,还是为了满足味蕾,贪恋口腹之欲而吃。

马三师兄问,她搞不清楚发怒,生气和嗔心有什么区别?马师兄回答,世间定义发怒、生气是从面部表情和行为来定义,而佛法中的嗔是以心为定义。例如菩萨为教化众生,有时显现怒容,但并不起嗔心。

※总之,作为佛教徒,我们应当断除嗔恚,行慈忍之善。

邪见有两种:一个是无有因果之见,一个是常断见。

?常见:外道一些观点认为外器世界、内情众生都有创造者,是梵天王、遍入天主创造了整个世界、人类和动物。人类的快乐、幸福都是他们赐予的,信奉他们就会得到快乐。反之,就会受到惩罚,遭受痛苦。外道还认为制造者是恒常不变的,他们永远都存在。这些见解叫常见,也叫常邪见。

?断见:有些外道认为,外器世界、内情众生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因业力,不靠外缘,没有前世,也没有来世。外道这种断因果、断法的见解叫做断见,也叫断邪见。

佛经中确实有许多和我们从小受到的唯物主义教育想违背的地方。但我们作为佛弟子,当知“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对于自己还不能完全生信但又无法辩驳的事物,你可以先存疑,再慢慢了解。佛陀也是欢迎质疑的。对不了解的事物轻易下结论,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的。须知,“科学主义”和“封建迷信”是一体两面,谁也不比谁高明多少。

※总之,我们要断除邪见,行正信正见之善。

马师兄说在以后学习诸如《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等唯识课程后,我们会对自己的心,自己的意,有更深入更细微地把握。而现在,我们要先尽量守好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尽量断除身和口的不善业,慢慢地培养自己观察自己的心自己的意的能力。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修行人,尤其是初学者,应着重打牢基础,特别是断除十不善业?

刚开始要发愿:这一辈子不舍弃三宝,即受三皈;进而受持五戒,行持十善。没有行持五戒十善的基础上去学习高深的法门,宛如“在冬天的湖面上盖房子”。许多人学佛多年无长进,就是因为没有重视五戒十善。须知,行持五戒十善,是学习正法,绕不开的基础。

2.什么是十不善业?它有何危害?应怎样要除?

十不善业,指:身--------:杀生、偷盗、邪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意------三不善业:贪欲、嗔恚、邪见。

《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闻思。

篇二:离幸福很近

读《离幸福很近》有感

我们一直苦苦追寻地幸福,究竟是什么?而它又究竟在何处?有人说他触手可及,有人说他遥不可及;有人说他真实地令人幸福,有人说他虚无地像在梦中。幸福是什么?是家人间的殷切关怀,是朋友间的相互帮助,还是情人间的你侬我侬。

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古人造字时,“幸”字上方是“土”,幸福的第一要素,是有一个避风遮雨、安身立命的房子;“幸”字下方是“¥”,是人民币的符号,故无钱乃为不幸。“福”字左边是“衣”,幸福需要有美衣锦服;右上是“一口”,就是要有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右下是“田”,是美食之源。如果上述条件一应俱全,就是幸福。可是,这就是幸福吗?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有钱人不快乐呢?他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他们还是不满足,他们出去寻找刺激。有了这些,可见,也不应算作幸福。如今许多人认为,幸福的根本是金钱。但实际上,金钱和幸福有关系吗?是有关系,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心理学家认为,金钱对于人的幸福感,所起的作用只占五分之一。作为普通人,一无所有当然非常痛苦,然而,有了钱,也不一定就幸福,反而可能带来过多的压力。所以,金钱跟幸福并不成正比,否则,有钱人就一定快乐,没钱人就一定痛苦,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还有人认为,幸福在于住房,这种观点也不尽然。对有些人而言,刚开始有个小房子,就感觉不错;然而一段时间后,便不满足了,开始提升住房条件;过一段时间,又不满足了,想再换一套大房子??到最后,即便有最好的房子,他们也不觉得开心。所以,好的住房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幸福在于所处的环境。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住在城市的中心比较幸福,这种心态直接导致城市二环以内的房价特别高。可是在美国,人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住在偏僻的郊区才幸福。因此,如果说幸福在于环境,何以中国人觉得幸福的地方,美国人却觉得不幸福呢?总之,人们往往认为,达到某个外在的标准,就会获得幸福。但事实上,当达到这些标准时,也不一定真的幸福。所以,我们好好思考就不难发现:幸福无关乎外境,它只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所以,索达吉堪布说幸福是一种心的满足,幸福的根本是心。

在古代,人们谋取谋私,崇尚“权谋文化”。那是人身上的兽性压抑住了人的佛性。人们不信因果轮回,只相信及时取乐。他们想在短短人生在世的几十年,最大限度的享乐。他们追求物质的享乐,忽略心的安乐。从古至今,英雄豪杰无数,又有多少是欢乐的结局,又有多少是有着欢乐地过程呢。人们都说项羽是不可多得的豪杰,然却落得了江东自刎的下场,他的亲人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项羽披荆斩棘是英雄,可也为了物质的追求。他想成为王,万人之上的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本是天经地义,似乎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3

的自然界的不二法则。但是,不顾一切的追求的背后,真的值得吗,快乐过吗,真的幸福了吗?

在建造物欲的大厦时,人们根本不再关注与自己心灵有关的佛性修行,造成了当今物质大厦建得很高,而心灵与灵魂的园地却长满了荒草。且不论有没有来世,仅就今生这样下去,也只会造成人们自身的毁灭,因为在损害他人的同时,并不能担保自己就不被损害,卖激素菜和猪的农民,难免不会被卖假酒假药的黑心者所害,卖假酒假药的,难免不会被激素菜与猪而放倒!做造成的不过是幸福的假象,美的背后,不过一片虚无。极至绚烂的背后,不过戚戚夜空。汉地的人们为今生的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相互倾扎,才是在追求虚幻的人生,如果精神的天空长满了荒草,没了基本的悲悯心与真善美,那么,人们的生活哪怕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富可敌国,也不过与动物无异,因为追求物质的丰厚不过是动物的本能,而物质的丰厚不过装点了人们的躯壳与动物心,不择手段、灭绝人性的追求物欲的生存法则,只会让每个人的灵魂堕落,不但使自己今生也未必会善终,来世更会堕入三恶道。而回头看看我们建造的繁华的物质文明,一项资料显示,最近一百多年人类对地球的开发与破坏,超过了几千年来对地球的开发与破坏,建造所谓物质文明而放弃灵魂真善美的陶冶,只会造成人的膨胀而加速我们耐以生存的地球的毁灭。这种毁灭的快感,真的使你幸福吗。原本的美景变成了今日的荒原,真的幸福了吗?

那么,何不放下这些,放下你本追求的一切,另辟蹊径呢?所令我们痛苦的不过是一些执念而已。痛苦的来源是我执,也就是自私自利的这颗心。既然幸福是源于心,何不放弃执着,放飞幸福呢?我执,不过执念。因为有了执念,所以我们放不下,舍不掉。那么就放下执念吧。所谓苦苦追求的幸福,所谓执着的幸福,只是我们心中的执念。物质追求只是为了满足执念罢了。则放下执念,才能有真正的幸福。要知道,痛苦是由心而生,故也要由心而灭。若想靠金钱等外在物质来除苦,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佛法“自净其意”,也就是调伏自心,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所以,幸福不在远处,就在你的心中。放下你的执念,顺其自然,让幸福溢满心中。

3/3

成绩:

论文题目:读《离幸福很近》有感

课程名称:佛教哲学和佛教文化

授课教师:王照异

年级班:12级10班

学号:120111025

姓名:郭美玉

1/3

3/3

篇三:离幸福很近讲记

一、 人类痛苦的分类

1、 人类的痛苦种类繁多

(1) 三大根本痛苦

苦苦、坏苦、行苦

(2) 八大分支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

(3)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还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身苦与意苦。意思是说,上等人的痛苦,主要是心理上的苦受;下等人的痛苦,则主要是身体上的苦受。

教言:第一是苦苦,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众所皆有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出现的痛苦。比如疾病伤痛和心灵创伤等。这种痛苦一产生,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能明显感觉到是难以接受的,属于粗大之苦。第二是坏苦,即暂时以为快乐的,但过段时间就变成痛苦。比如美食华衣等,最初带来满足荣耀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很可能引发痛苦。所有世俗的快乐,我们自以为是快乐的,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处在迷惑的状态中,这些都不是清净的,而终究会带来痛苦。这种苦在产生时,是不易觉知的,所以,它属于细微之苦。第三是行苦,即此苦没有诸如苦苦和坏苦的明显苦乐之感,但它是这两种痛苦的基础。至于我们生命本身的运作,在刹那刹那地变化,极不稳固,导致了痛苦的形成。这种苦是通过分析生命的细微变化过程而确立的。因此,它属于极微之苦。在认知了行苦的本质与道理之时,就可以说掌握了苦谛的实质。

教证:印度圣天论师《中观四百论》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释词:“阴”字,是“遮盖的意思。有五种事情(五种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遮盖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里头迷迷惑惑,造出各种的业来。所以那五种事情,就叫他“五阴”。因为有了这种五阴,那贪、瞋、痴的心,就着牢在这个五阴上头,像火碰着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的烧起来,所以叫做“五阴炽盛”。 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2、 人类的痛苦无处不在

以实例证明痛苦的普遍性、说明外在的物质等并不能带来究竟的快乐,人类一直被层出不穷的痛苦所迫,压得喘不过气来

事例:A、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所就用数据作了证明:按100分为满分的话,中国消费者在1994年的幸福指数是69分;1997年最高,达到71分;十年后2004年却降到了67分。

B、仅仅是中国的话,据统计每年就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

小结:世间上人人都被各种痛苦围绕。无论人的生存状态如何,生活质量如何,都无法摆脱痛苦,痛苦无处不在,如影相随。可以说,人类的痛苦无处不在,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二、认识三界皆为痛苦的本性

1、痛苦的本性

三界皆为痛苦

教证:A、《中观四百论》的前八品,里面就专门讲了世俗谛中的各种痛苦。

B、佛陀在《法华经》中所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事例:美国史学教授达林,曾写了一本书叫《幸福的历史》。他花了六年的时间,引用大量历史资料,最终他得的结论是“极致幸福可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当中。”

2、虚假的快乐

世间所认为的快乐大都是暂时的、无常的,特别肤浅或是一种颠倒意识。正确的快乐幸福观源自心,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离幸福很近思考题答案

小结:痛苦才是人生的底色,快乐、只是偶尔的点缀。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要想离苦得乐,就必须从内心下手,用大乘佛教的良药,彻底拔除痛苦的根本。

三、人们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

1、低劣的世间法

错误的世间方法多是一种无意义的逃避,不仅无法解除痛苦,甚至害自害他。

例证:有些人在特别痛苦时采取的方法是发泄或逃避,如酗酒、抽烟、吸毒、邪淫,、打麻将、花天酒地、点火烧物、大喊大叫、用头撞墙、砸物;更有甚者,还会杀人、自杀。

小结:该来的还是会来逃避没有意义,用愚痴的方法不仅无法解除痛苦反而会造更大的业、无异于以毒制毒,只会毒上加毒。

2、中等的世间法

可以暂时性的压制痛苦不是其增长,但不能根除

例证:好一点的人,在遇到痛苦时,则会游山玩水、找有智慧的人聊聊天,或者作一些心理咨询,或者看看《心灵鸡汤》等励志的书。

小结:通过这些方法,就像吃了止痛片一样,可以暂时压制痛苦,但终究治标不治本。

3、最殊胜的佛教方法

1)利益众生,断除自利

痛苦的来源是我执,也就是自私自利的这颗心,所以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以慈悲心、菩提心断除自私自利的心,利益众生,即使没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至少也应具有仁爱的传统道德

例证:A、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发表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B、在中国古代,假如一个人人格高尚、众望所归,即使学问不是很高,也会被委以重任;反之则不然;

C、联合国总部的大厦中,就挂着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补充:“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有一句可以概括规范自己一生行为的话吗??孔子说:?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小结:要通过闻思修认识痛苦的根源是我执,树立对佛法的正信,从而以佛法逐步消除我执,增长慈悲利他之心,断除痛苦。

2)苦乐皆转为道用

不要被痛苦掩埋、可以把本身痛苦的一件事,利用起来。

教证:A、无著菩萨的《快乐之歌》

B、佛陀的《毗奈耶经》

C、《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D、《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事例:A、爱因斯坦说过:“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通道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

B、贝多芬也说:“最杰出的人,总能用痛苦来换取欢乐。”

C、落井的驴子借助农夫们想活埋它的泥土反而逃出了枯井。

小结:假如你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利用痛苦、那么有时候违缘都可以成为顺缘,这就叫把痛苦转为道用。苦乐全部是利乐之源。

3)修持自他交换

对一些转化不了的痛苦必须承受时,可以想用我的快乐交换别人痛苦,提别人承担一切苦难这样的方法不仅所受的痛苦有价值、也可以减少对自我的爱执,最终断除痛苦。

教言:发愿 “轮回中也有许多感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愿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成熟于我身上。” 吸气时,观想承受众生的痛苦,呼气时,观想给予安乐。

小结:实修自他交换是大乘佛教甚深的修心教言,使自身所受痛苦产生利益众生的价值,我执减少,对消除痛苦有极大帮助。

4)以空性观面对

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从分别念而来,而分别念则可依靠空性见断除。通过剖析“我”不存在,能彻底断除一切痛苦。

教证:A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也说:“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

B《中观根本慧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小结:走出徒有其表和迷信这的误区、不要将虚妄执为实有。一旦能依靠空性断除我执,一切痛苦都会烟消云散,开悟的境界会带来不可言说的快乐。

5)修持安忍

修持安忍,以坚强的心面对痛苦就不会轻易屈服。

例证:A、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

B、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

C、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

D、藏传佛教大成就者龙钦巴尊者

小结:忍受外界的干扰还要忍受内心的贪嗔痴,如果我们能做到安忍,那么不论面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6)麦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 德卡踏m索哈”。 可以让我们心量放大,换个视角看问题,就不会死执于一点,住于中道,不堕两边。

教证:《入行论》云:“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例证:A、修持该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B、画家作黑点画。

C、一个看破放下破除痛苦的实例。

小结:内心的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一旦把这种执著看破了,痛苦也就不再束缚自己了。

7)略说密宗不共的认识觉性

大圆满修行方法可以当下断苦。

总结: 在世间会被各种各样的苦压迫,要依靠佛法的正知正见,认识痛苦的本性是由心而生,故也要由心而灭,通过佛法调伏自心,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痛苦,金钱物质和任何世俗方法都无法真正地帮助消除痛苦。

第二课“金钱,到底有多值钱?”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本文纲要

1、金钱的本质

2、没有善用钱财的弊端

篇四:八年级优秀作文:有一种幸福离你很近

八年级优秀作文:有一种幸福离你很近

八年级优秀作文:有一种幸福离你很近

刘立婷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人们常常会对此抱怨,生气,殊不知这往往会错过许多欣赏生活美景的机会,就会失去许多属于自己的幸福。

泰戈尔说:“假若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了”。这就告诉我们,在你伤心、痛苦、悲愤之时,其实另一方有一处美景在等待着你去触摸,去欣赏。若是我,哪怕是再大的痛苦,我也不会让其困扰我,而丢失欣赏美景的机会和属于自己的幸福,因为泪水无法洗去伤痛的。失去的固然是可贵,但得到的确是更为真实的美丽。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难道不是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何必要去抱怨,伤心。我们应该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它的美,感受它的幸福。又为何不能试着用今天和明天的幸福去冲淡记忆中伤心的昨天呢?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不论高兴也好,抱怨也罢。生活还是在继续,不会因你而停止。人生的书页上总在不停地记录着你行为所谱写的篇章。我想,你一定不愿让一切美好都成为痛苦地回忆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就让所有的快乐与幸福充满生活,让过去的不愉快尘封在那灰色的记忆里吧!

幸福,就是你在万分失落时得到亲人的鼓励和安慰。

幸福,就是你在千辛万苦的思索后解除难题的快乐。

幸福,就是滂沱大雨中遮在你头顶的拿把美丽的花伞。

幸福,就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专注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一个激情的微笑,一份缠绵的情??总之,就是身边的点点滴滴,大幸福也就是因此而汇集成的。

警醒: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其实,有一种幸福离你很近。

篇五:2014语文试题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

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答: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 “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