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把我心脏带回祖国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2:32 字数作文
把我心脏带回祖国ppt字数作文

篇一: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主备学校:穆源民族学校 课型:阅读课 审核:穆源民族学校六年级语文组

授课时间:2012.9.7-9.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爱国,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主要

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年轻的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

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

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依然日夜思念祖国,

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分清层次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掌

握“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

再现人物高大形象。

5.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

再现人物高大形象。

2.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资料链接】

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

曲》、《悲伤》。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开始学习

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

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然后令人惋惜的是才39岁的肖邦在异国他乡与世长

辞了,弥留之际,他对姐姐说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 “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

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

3、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拼音,写词语。

xiāo bāng yǒng chàng yōu lǜ là zhú bā lí nà hǎn

( ) ( ) ( ) ( ) ( ) (

)

2、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读出节奏,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3、查字典,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词意。

悲愤欲绝 .

与世长辞 .

4、填空:

肖邦弥留之际的要求是 ,这也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 充分表现。这是贯串全文的情感主线。直接写这相关内容的是 节。

5、自学质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二、课堂助学

1、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这

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

2、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教师总结:我们在介绍人物时要抓住主要信息。

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读题,对课题进行质疑。)

3、预习反馈

重点强调悲愤欲绝的绝。 ...

4、整体感知

能不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看文章一步一步写了什么?(板书:不得不离开祖国、师生送别赠送泥土、日夜思念忘我创作、弥留之际请求送回)

文章四段,如果每一段只用一个词概括,你们选哪个词语?(离开——送别——创作——与世长辞)

如果在这几个词语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个词语,进行恰当的形容,分别用什么词语好?(满怀悲愤、不得不??)

请利用上述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合作探究

探究一: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祖国?

① 默读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肖邦离开祖国的原因。

② 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侵略者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瓜分、欺凌、深渊)。

③ 肖邦愿意离开祖国吗?(不愿意)从哪里看出来?“满怀悲愤、不得不”。“不得不”的作用(双重否定,在这强调肖邦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也体现了肖邦是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

④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探究二: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回答要点:肖邦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大家都舍不得肖邦离开,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肖邦自己也舍不得离开。

②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祖国的泥土。 ③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④交流: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师生设计语言。

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___________________”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师:生是波兰人,死是波兰鬼。)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师:我永远记得你们!)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师:我也会想念你们的。)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师:我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上。) ??

比较埃斯内尔两次对肖邦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⑤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⑥文章补白的训练:肖邦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时心里想了什么?

生:祖国,我会回来的!你等着我!

生: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生: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生: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生: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⑦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⑧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写,才使文章如此感人的?(细节描写)找出几处细节描写,自己读读、体会体会,并说一说这些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⑨指导学生背诵。

三、当堂训练

学生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

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 咏唱( ) 溢满( ) 疾驰( ) ....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 。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

5、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检查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继续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绝:①断掉;②尽,没有了;③极,最;④气息停止,死亡。

悲愤欲绝( ) 滔滔不绝( )

辞:①告别;②请除解除自己职务;③解雇;④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与世长辞( ) 辞职( )

篇二: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文本具体语言材料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抓住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实物投影,集体评价,自由读、指名读,集体纠错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自由读、讨论、交流、读思结合、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情感。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背诵重点段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写作要用心抒情,我笔写我心,我心道我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教师板书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中国 ) 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你读了课题后,从课题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信息:“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

疑问:“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3.提问:你对肖邦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把课前预习搜集的有关肖邦的生平资料给大家读一下: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大量的去阅读有关他的东西,如有关他的书籍、报刊、杂志、网页等,或他的作品等。咱们这篇课文也是一个例子,就让我们走进第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中,了解这位波兰音乐家肖邦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怎样的爱?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1) 检查预习,看学生预习单完成情况。(实物投影,集体评价)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

深渊 肖邦 消逝 概念 蜡烛 疾驰 特殊 勉励 抗争 四处奔波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雾霭 催人奋起 盛[chéng]满

(2)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3.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咏、腔、忧、烛”这几个字要写的左窄右宽;“黎”还要注意不要多写一撇。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4.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读后同学们找出读错处,断句不准处,然后集体再读。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脉络:

①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出自课文的哪句话,你能找出来吗?(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课件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句话在课文哪个自然段里?请你找出来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读了这

把我心脏带回祖国ppt

段后,肖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默读思考,然后轻声读一读)

②简单交流: (他很爱国)

③再次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你心中对肖邦有什么质疑吗?

(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动脑思考,举手简要回答理由(列强瓜分波兰),教师简介当时波兰的时代背景。

④师生讨论理清课文脉络:离开——告别——思念——带回

(2)谁能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语:“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一句话充分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至死不渝的挚爱之情。心脏代表一个人的生命、思想,心脏在哪里,人的生命和思想就在哪里。让肖邦痛苦一生的是,他的生命最重要的和最后一刻不是祖国度过的。这让他死不瞑目。只有将心入祖国之土才能安息自己灵魂。这是一个爱国者最终的要求,充满了悲壮。

(3)让我们再来自由读全文感受一下。(学生自由读课文感受)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场景体现了肖邦的爱国情感?哪些语句让你感动?请在文中画下来(边默读边思考画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读后的体会、感想。)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交流:

⑴教学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从第一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颇深?(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②教师启示语:在战场上与敌人正面交锋是为国而战斗;作为一名音乐家要为祖国波兰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创作出更多的能够激发起祖国人民斗志的音乐作品。所以他必须走。这走不是躲避,不是畏难怕死,而是一种更好的战斗,但是这种战斗毕竟不是直接的,所以不到迫不得已,肖邦是不走的,他的走是“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③让我们带着“满怀激愤”的感情来朗读课文这段话吧。(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过渡语:那"不得不"离开的场景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悲伤吧!11月,波兰的深冬,河边,气温很低,以致河面上出现了薄薄的雾霭。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呢?是的,肖邦已是“涕泪满衣裳”

⑵教学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令你感动?

全班交流理清顺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故土。

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全班交流: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教师过渡语:肖邦一人在外,故国的亲人朋友怎能不记挂?即使是衣食住行,一个人在巴黎的肖邦也是充满艰辛的。更何况,肖邦还要用音乐和敌人作斗争。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课件音乐响起送别曲--《你远在他乡》)

A.请你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学生想象、指名回答:难过、不舍、悲伤等等。)

B.请读一下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的话。(课件出示:“??无论??都不要??啊”)

联系下文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说这番话?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C.读中悟请:教师指导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④教师启示语:泥土作为礼物,是至贱又是到贵的礼物。泥土不值钱,可是这盛在银杯中的泥土不仅仅是泥土了,它是祖国波兰,有什么礼物能够高贵过祖国?这是一份特殊珍贵的礼物。接过这样特殊意义的礼物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

指名读有关语句。重读:“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等词语,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⑤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肖邦心中百转千回,祖国呀,祖国呀,我不会把你忘记,无时无刻你都在我心中,我可以为了你付出所有的一切。肖邦登上马车,毅然离去。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导学生背诵。(学生理清思路: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练背。检查。

⑶教学第三自然段

教师过渡语:满怀悲愤的肖邦离开了他深爱的这个——波兰。可是一个噩耗让他“悲愤欲绝”。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令肖邦悲愤欲绝

篇三: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

2、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教师总结:我们在介绍人物时要抓住主要信息。

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读题,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努力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生词。

2、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或者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思考:肖邦那么爱国,为什么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⑴简介当时背景,讨论交流。

⑵相机理解“列强”“瓜分”“陷入”等词语。(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割;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很重。

(3)他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吗?你从书本上哪个词能够看出来?

(不得不)读读这句话。出示。

2、肖邦离开祖国的心情怎样?(悲愤)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

相机板书(咏唱送别曲 老师的叮嘱 赠送银杯)

1、当波兰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沙皇俄国手里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忍痛离国(相机板书:忍痛离国)就在肖邦离国祖国波兰的途中,发生了感人的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说。(相机板书:师生送别)

3.在这深情离别的时刻,文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感动?再去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4.交流:

(1)“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这埃四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面对着自己朝夕相处而又即将远走异国他乡的同学肖邦,此时,送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说。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肖邦说些什么呢?

出示:“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我想,同学们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那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的歌词。出示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

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爱/”

师:读歌词,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依依不舍、浓浓的爱国之情)

师:让我们将这依依惜别的情感,浓浓的爱国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深厚的师生情、满腔的爱国情)

指导朗读。

(3)“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

师:如果没看课文,你觉得埃斯内尔送给肖邦的特殊礼物会是什么?为什么?

师: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告诉弟子,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波兰人,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用心良苦)

5.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深情送别,肖邦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引读:当老师和同学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为他送别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埃斯内尔把盛满波兰泥土的银杯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

过银杯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肖邦始终没有说话,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不!他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老师和同学诉说!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将肖邦心中所想说的话写下来。

6.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3-4自然段)

师:肖邦带着对祖国的千般依恋,对老师和同学的万般不舍,登上马车,离开了波兰首都华沙。可是,就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发生了一件令他悲愤欲绝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交流。追问:什么叫悲愤欲绝?肖邦“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悲的是起义失败,波兰人民又将陷入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愤的是沙皇俄国的侵略暴行)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肖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3.欣赏《革命练习曲》片断。

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波兰人民从此就放弃了吗?没有。作为波兰人,作为音乐家,肖邦与敌人作斗争的最佳方式就是——音乐。他要通过那催人奋起的旋律来表现波兰人民的哭喊与抗争。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肖邦废寝忘食地工作,没了时间的概念)

5.师:就是在这样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下,肖邦还在时刻思念着祖国。(相机板书:日夜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5-6自然段)

师: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肖邦坚持了多少年?(18年)十八年,六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恐怕连铁人都要累得倒下,更何况肖邦这样一个血肉之躯呢?

1.齐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肖邦躺倒在病床上的原因?

2.师:作者在这时用了“终于”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

4.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2)个别读,齐读。

5.引读第六自然段。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相机板书:与世长辞)

(1)从这个“才”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惋惜、伤感)

(2)个别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波兰大音乐家肖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肖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富有才华、酷爱音乐)

2.针对板书总结。是啊,肖邦的爱国就体现在他忍痛离国时

篇四:《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六年级第11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的爱

国主义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课题这条情感主线,进行

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陶冶。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肖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弥留之际的请求中饱含的爱

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介绍肖邦及课文背景的文字、图片材料;《即使

你远在他乡》《革命练习曲》磁带;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等。

2、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自学质疑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

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

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

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设计意图:这种开放式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回忆,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为本课的教学指明方向。】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互动探究:(学案内容)

1、探究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

创作之中?

2、探究的方法:读、思、批注、组内交流。

探究指导:

(一)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抓住:“瓜分”“落到”“陷入深

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师课件出示,肖邦离开祖国波兰的背景资料。)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

邦的热爱祖国。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

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③老

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自己祖

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

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

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 “彻夜”等词。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

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

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

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

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

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

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

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

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精神。

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中解决。教师应给予学生解疑的

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解答,而“探究性学习”

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例如:听、读、思、议、画、

找、写等。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由学生自己决定。为的是更好地体现学

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三、精讲点拨课文结束部分,升华情感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指名读。

2.(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

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引导学生练说)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②说说它的意思。

(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指导朗读: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一篇文章中,有许多词语可以是整篇文章的“触发点”、“共

振点”、“兴奋点”,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本段教学中,我紧抓这

几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深入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感。】

四、矫正反馈(学案内容)

1、埃斯内尔给肖邦的特殊礼物是 ,用意

是 。

2、我学习了课文知道肖邦的钢琴曲代表作 ,那

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 。

3、“弥留之际”意思是 ,肖邦在 (城市

名)与世长辞,当时,他才 岁,“才”表达了作者 之情。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 ,我从这句

话中读出了 。

指导方法:学生先自主完成练习,然后交流展示,最后师生共同纠正反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

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2、(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

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3、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设计意图:课堂的高潮往往就是结束部分,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已经通过一

堂课的铺垫,经过老师的引导,到达了含苞欲放的时候,而音乐的铺陈则成了学

生感情喷发的催化剂与强化剂,在音乐声中,达到了情感共鸣,化成了千言万语,

厚积薄发,课堂则到达高潮。】

六、拓展延伸,完成作业(巩固案内容)

1、像肖邦这样爱国的人,古今中外有很多人,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他们的事

迹,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2、写几句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至少两句)

1、

2、

附板书设计 :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 不得不离开 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以读促疑,以疑促思,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和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桥梁。一堂课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学生透过特定的文学符号理解其中的深藏的意蕴,进入教材规定的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这个中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活泼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获得切实的提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学案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学习内容:精读课文第2—6自然段。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6节,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法指导:读、思、议圈点勾画、做批注,组内交流,练习拓展。

学案内容:

一、资料搜索

1、课前搜集古今中外的一些爱国人士及关于他们的感人事迹。

2、课前搜集积累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

篇五: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一课时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序 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背诵第二自然段。通过读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所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用“——”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注意带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深渊( ) 咏唱( ) 一腔热血( ) 薄薄( )

忧虑( ) 弥留( ) 与世长辞( ) 雾霭( )

3.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写在课本上)

【教案】

一、自学质疑

1.课前预习:

按要求预习:读顺课文、掌握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与世长辞 、彻夜等)、写出对课文的总体的初步感受、写出对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段落的感受与体会、提出一二个有价值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搜集资料:了解一些肖邦的生平。

2.导入:你知道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肖邦,师参与补充。

3.通过预习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整合学生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展示预习成果: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悲愤欲绝 消逝

与世长辞 维斯瓦河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弥留之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理清课文层次:

读完课文后,你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给课文分段,试编写段落提纲。

展示交流:

⑴初步体会肖邦的爱国情

⑵理清课文层次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三、达标检测

1.课后第2题(描红)

2.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四、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课文内容,学习方法等)?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困惑?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