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再见了亲人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4:59 单元作文
再见了亲人教案单元作文

篇一:再见了亲人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多媒体出示照片)看了照片,你有什么想问的?(生质疑)

2.师讲述:这张照片的男士就是我国的政协委员贾庆林;这位女士,她来自于朝鲜,她是朝鲜民主女性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朴顺姬。这是2004年5月24日,我国的政协委员贾庆林同志召见朝鲜的朴顺姬女士,他们见面的时候格外亲切,格外激动,此时,贾庆林同志说了一句话:中朝两国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多媒体出示) 4师:贾庆林为什么要说“中朝两国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生答)究其原因要追溯到六十多年前的一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一起走进六十年前发生在朝鲜战场上那可歌可泣的一幕。(多媒体播放视频)在这场战争中,有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的留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他们就这样浴血奋战,和朝鲜人民共同战斗了八年,(多媒体出示第4张幻灯片)孩子们说他们和朝鲜人民在一起八年感情怎么样?(生回答)

6师:是啊,深情厚谊,所以战争最后终于胜利,正义和良知赢得了胜利。在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了,他们就站在站台上握着手说(生:再见了,亲人)手拉着手说(生:再见了,亲人)登上火车他们说(生:再见了,亲人)火车就要开走了,他们仍然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依依不舍呢?(生答)(多媒体出示5,6张幻灯片)

(二)、【抓住中心,自读感悟。】

1、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的时候,有多少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大娘,有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有架着双拐的大嫂,她们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生质疑)

2、出示:为什么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史亲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大娘、小金花、大嫂都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3、学生自读思考。 生:大娘在志愿军叔叔急需粮食时,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送打糕;还丢下小孙孙,救志愿军的伤员;小金花和妈妈救志愿军的侦察员;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

师:对!讲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用小标题来概括出大娘、小金花、大嫂所做的事,然后写下来。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那个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投影: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下雪天很冷,送去炭,可以帮助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

师:把这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词在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师:当时,为什么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因为当时志愿军叔叔空着肚子在阵地上,已经跟敌人拼了三天天夜,非常需要粮食。

师:对!就在这时。(打出幻灯片3“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学生齐读句子) 师:请同学们想想当时的环境。

生:当时的环境十分危险。

生:当时的环境很恶劣。

师:对!当时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大娘怎样?

生:(齐读这句子)

师:哪些地方应该读得快些?

生:是“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师:为什么?

生:因为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因为大娘想快点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

师:对!我们再读这个句子。

师:这就是慈母给儿子的爱,也是慈母给儿子送去的温暖。(让学生读幻灯片3、2的句子。)

师:敌机来了,志愿军伤员有危险了,该怎么办呢?在这紧急关头,大娘怎样是做的?

生:大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师:这也是慈母给自己儿子的爱。结果 (打出幻灯片4:“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生:(齐读这句子)

师:“唯一”的意思是什么?

生:“唯一”的意思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师:“唯一”的亲人是指谁?

生:是指大娘的小孙孙。(齐读句子)

师:为了志愿军宁愿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是什么情谊? 生:这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师:(打出幻灯片5:“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老师范读)对“高”、“深”要读得重些,句子用反问的语气来肯定志愿军不会忘记这种情谊,我们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老师再范读) 生:(齐读句子后“开火车”读:“我们怎么会忘记?”) 师:多好的妈妈呀,八年了,她那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多少战士,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战士们怎能忘记?在离别的时刻,老妈妈还不顾疲劳,送了一程又一程,看,这是75岁的老大娘和我们的战士张习武挥泪告别。

师: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确实比高还高,比海还深,现在要分别了,志愿军和大娘都是依依不舍的,尽管大娘年纪大,而且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已经几夜没合眼了,现在又赶来送行了,那志愿军应怎样呢? (让学生朗读第一段开头那个“告别”片断,体会这种深厚的情谊。) 师:谁来读这段话和大娘告别?大娘就是停不下送别的脚步,我们只好请求她,谁读?大娘就是不肯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再来恳求她,

谁来?大娘还是不肯走啊,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命令她,谁来?(一生读)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下一段课文,先默读课文,后做填空。(打出幻灯片6“小金花的妈妈为救志愿军的侦察员而与敌人

生:应填“同归于尽”。

师:“同归于尽”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同归于尽”在课文中指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一起被炸死。 师:也就是说——

生:小金花的妈妈为救侦察员老王而牺牲了。

师:对!这件事是怎样的?

生:(一学生复述这件事)

〔以事激情〕

师:妈妈牺牲了,小金花有没有哭?

生:(齐答)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生:因为她把悲痛化为仇恨,她是个刚强的孩子。

生:因为她把悲痛化为对敌人的仇恨,所以小金花没有哭。 师:对!对这,课文是怎样讲的?谁来读读!

(学生纷纷举手)

(一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同志们伤心地……多么刚强呀。”)

师:注意小金花的动作:“跺、抽动”应读得重些、快些,只有这样,

篇二: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再见了,亲人》 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情景再现:

师: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知道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地挥手,深情地呼唤着:

(全班齐读4----6自然段)

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从1----3自然段中细细品味。

师:请大家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好好读一读,看一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是你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师:“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雪中送炭”就是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

师:对,这是它的字面意思。还有什么情况下也可称为“雪中送炭”? 生:在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就是“雪中送炭”。 师:课文指的什么?

生: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之时,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那么,由这件事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朝鲜人民非常关心、热爱志愿军战士。

生:朝鲜人民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师:所以志愿军战士才会充满感激地说——

(生齐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说说这段话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你知道什么叫“唯一”吗?

生:“唯一”就是只有一个。

师:谁能读读这两句话,读出你的感情。

(生读)

师:唯一的亲人失去了,大娘心里会怎样?

生:一定很伤心、难过、痛苦。

师:对,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

(生再读)

师:你读得语气低沉,并强调了“唯一”,我感觉到了你的难过。请同学们都这样读一读。

(生再读)

师:你们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能不能忘怀?

生:不能忘怀!

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师:大娘让我们难忘,因为她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志愿军战士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那难忘的告别场面。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

生:认真读,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生:好好读一读,看一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有感情地读,体会感情。

师:对,同学们很会学习,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二、三自然段。

(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作为集体备课的内容来上的,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预习了一节课,上完第一课时的内容后感觉学生理解得还挺不错,心想第二课时应该上得比较顺利。谁知稍有点出乎意料,在重点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学生能找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但对于感情朗读却有些不尽人意,所以花费了一些时间来引导,以致于学习后面的两个自然段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顾得上指导感情朗读。但是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对前三个自然段写法上的共同点找得相当好,这也算对本课的缺憾作了点补偿吧!

篇三: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用dcx2008 的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

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

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志愿军战歌》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志愿军战歌,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理默默的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二、复习旧知,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把谁称作亲人?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情感

1、师:在这些事例中,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学习哪件事。怎么学呢,老师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自学提示,谁来读一读。

课件:默读,思考志愿军回忆了和这位亲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

谁对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学习相同段落的同学就近两三人结合小组,进行交流。 3、汇报自学,读中悟情(大娘):

师:谁对这件事感受深,读出你的感受。谁也找的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同学们注意听看他们哪读的不一样。 师:她是通过抓重点词语弄懂句子的含义的,大家要向她学习这种好的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重点指导。

课件: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点拨:结合课文想一想雪指的什么,炭指的什么。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对,你们体会的真好,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志愿军,鼓舞了志愿军使他们的斗志倍增,顽强拚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愿意再读读吗,把大娘关心志愿军的情感以及志愿军拚搏的精神读出来。谁来读读。

课件:我们还记得?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在这部分中还有哪件事给你感受深。

点拨: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抢救的是谁,是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志愿军,失去的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唯一的亲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朗读:面对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朗读)我也想读,听听有没有和她读的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读。

师: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进入情境感情就出来了。

4、汇报:小金花:谁对这件事感受深。

课件:同志们伤心的?你怎么落泪了呢?

点拨:学生朗读,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师:还有哪件事令你感受深。

投影:“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再见了亲人教案)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你来读读。

问: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

6、小结:

学习了他们的事例后,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段落用你的朗读,读出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四、换位感悟

1、师:听着这样的话看着这样的战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会对志愿军说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说。

2、汇报:谁来说,你以谁的身份说。(还谁想说)

3、小结:听了同学的介绍,感到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再读读课题你对课题有没有新的理解。

4、师:那么今天就是亲人送亲人了,让我们共同抒发一下对亲人的依恋之情吧!

五、运用悟情

1、师:既然是亲人送亲人,你能不能将这段话改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说。自己先练一练,也可以互相说说。 2、汇报:

改为:再看一眼志愿军战士,让他们再停留片刻。

3、师:志愿军不愿走,朝鲜人民不愿他们走,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洒过他们的鲜血,大娘小金花的妈妈、大嫂还有更多更多的亲人为志愿军洒过鲜血;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等14万志愿军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他们的鲜血和朝鲜人民的鲜血凝在一起。

六、渲染升华

1、师:你们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什么凝成的?可称之为伟大的友谊。

2、火车慢慢的启动了,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三段,再次感受一下两国人民那依依不舍的深情吧! 3、师:火车越去越远,可是两国人民的心却是越来越近。

两国人民共同说着一句话:“再见了,亲人!”

4、师:多么感人的场面,咱们来写首诗吧,永远记住当时的场面。出示诗句填空“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无言默默泪。

(你我一家人“惜别知情深“有缘再相见“只见车影远”“天涯若比邻”“彼此常牵挂”。)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 大嫂

【课后反思】

教学中体现较突出的几点:

1、导入中的情景创设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中,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两分钟预备通过录音机为学生放了《志愿军战歌》,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声,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进入到情境当中。

2、从对语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设计的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用读读出大娘是怎么把打糕送来的;第二个层次体会大娘不顾自己的生命为战士们送来打糕,读出感受。第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通过情境的创设体会出大娘对战士们的深情、对战士们的爱,以及战士们把大娘对他们的爱化作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打胜了仗。课堂教学中,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为什么大娘把战士称作亲人的情感体会的很到位,学生情感也被调动。因此学生对这一段的朗读,读的有感情,学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视了学生的朗读及教师对学生读的指导:

在学习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时,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例如:学生在朗读描写小金花的刚强的语句时,学生对小金花为妈妈报仇的决心读的还不够坚决,因此委婉的指出学生读的不足及建议,通过比读的方式激励学生再读。

不足:

1、对重点段的体会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读自悟,而是通过教师的导语引着学生体会出来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教学结构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学习大娘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和救助伤员的事情,对小金花和大嫂的学习只是以读带讲,没有给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学生对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情感是一点一点的

积聚起来的,不是只通过对一个段落的学习,感情就能体会出来的。因此对后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也要让学生充分的学习体会。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散文,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

2.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情感是言语的生命。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以言语为凭借,进行有深度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领悟文字隐含的丰富情感,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通过整体把握,细读理解,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解读,通过情境性练读、对比性朗读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

4.技术准备:抗美援朝战争背景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借助课外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感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第二课时将着重细读文本,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学习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

1.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代表朝鲜人民]

2.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3.激情导入:走进文本,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梳理事件

1.自由朗读1-3段,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回忆了哪些事情?

2.学法指导:在文中用[ ]将具体事情标出来,再反复读一读,结合表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主要人物 典型事件

大娘

小金花(妈妈)

大嫂

【设计意图】从具体事件入手,组织导读,加强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初步感知:从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学习感悟,体会写法

1.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如果找3个同学来读,你们分一分,看怎么分最合适?

2.小组练习读:送别的情景-往事的追忆-情感的抒发(现实-回忆-现实)

3.像这样,再练习读一读第2、3自然段。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创设学习空间,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生交流、归纳:并列关系;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5.小结:本文情感丰富,作者在抒写离别之情的时候,回忆一些典型的感人事件,将现实情景与往事结合,给人情真意切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对比析读之中,感受作者的写法,体验真实的情感。

6.提问:作者这样写,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7.指导批注:从书中找一找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一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8.师生对话:交流对本文思想内涵的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用鲜血与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斗,不怕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设计意图】结合中心句,练习写批注,将内心的情感得以外化与表达,深化了人物的精神品格,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调

(四)精品细读,推敲积累

1.学生与文本对话: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里的“代价”是指什么而言呢?

(大娘失去了唯一亲人“小孙孙”;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失去了双腿)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引出事件的结果,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厚情感积淀。

2.导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现,在送别的站台上,志愿军战士们都思绪万千。快,劝一劝大娘吧,劝她回去吧!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送别的情景。

4.朗读指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娘和志愿军之间深厚的情感?请你圈点出来,在朗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达这样的意思。

A.大娘-称呼时亲切地、关爱的语气。

B.一“丢”一“背”-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5.渲染气氛:八年的朝夕相处,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娘为了送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到这里你有什么体验?(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为了救助伤员,她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被炸死,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体验?(大娘对志愿军怀着多么深厚的情谊)有了这样的体验,你想怎样来读?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圈点重点字、词,品咂语言的意味,借助激情导读,促进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提高。

7.交流、积累句式: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在文中使用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避免平铺直叙,更加强烈地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文中还多处出现了这种句式,画下来,抄写一句你最喜欢的。

【设计意图】在句式转换中体会表达效果,学会在学习中积累。

8.学习指导: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今天与志愿军分别,她却落泪了;大嫂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还不愿离去。你又感悟到什么?带着你对朝鲜人民的敬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

(五)直抒胸臆,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长鸣的汽笛催促我们就要与这片热土分别了。此时志愿军战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朗读4-6自然段,理解他们的情感。

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请以呼唤的方式,练习读一读,抒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

3.示范朗读:两个“再”;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了解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

4.总结: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愿这友谊之花永不凋谢!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 同朝鲜 、 、 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 的情谊。

2.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

(2)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

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关注语言形式,关注语言表达。教学中有效把握文章脉络,一是情感的脉,伤而不悲;二是语言的脉,语意连绵。在朗读感悟中体会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意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创设学习情境,了解学生学情,找准学生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能力训练点,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悟、积累、运用,并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借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适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学到的知识,又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第一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白正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篇四:再见了亲人教案

14.《再见了,亲人》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优质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阅读本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对志愿军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应该深刻的体会到我志愿军为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伟大的精神是永运值得讴歌的!(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而培养学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2、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做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名字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让我们重温历史的感动瞬间聆听那特殊年代那震撼人心的动人故事。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 (多媒体依次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第2张第3张幻灯片),请同学带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句话描述图意。

2.师讲述: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3.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通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多媒体播放:第4张幻灯片——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录音起)好像现在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

教师引语:(出示多媒体图片5)指图介绍: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

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

他们会说些什么那?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二、出示自读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要求:

(1)、读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记清字形。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上下句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 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划出来)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2.反馈、交流

(1)拼读生字表,纠正读音。指出音易错字:暂,谊,混

(2)拿出生字卡片,读字、词:指出哪个字字形易错,重点说一说。 暂时昏倒 情谊 捣米谣 侦察员 混进 区别:谣、瑶、摇。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讨论理解:(或查字典,或结合课文,或结合生活实际。)

(4)、理解“暂时”、“雪中送炭”的意思,并练习用两个词语造句。

(5)回答思考题。

①课文写了哪几个个人物?明确:大娘、小金花、大嫂。

②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大娘: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3.速读课文。(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朗读。(2)指明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的段落(4—6段)

三、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中又明白了什么?

2.汇报交流(多媒体出示送别图:第3张幻灯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白发双亲的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的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更令人留恋的?课文第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在细细品味1—3段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三、教学关键或突破口: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入。】

1. 同学们,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岁月如梭,一晃几年过去了,作家魏巍将当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留在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里。现在就让我们再次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惜别的人群,让我们深情呼喊:“再见了,亲人!”(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抓住中心,自读感悟。】

1、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的时候,有多少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大娘,有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有架着双拐的大嫂,她们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篇五: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硝烟”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过程 :

导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散文,齐读课题。

一、反馈预习,初步感知

1.通过了解预习,我发现这些同学做得较好。(口头表扬)请把掌声送给他们。

2.本课的部分生字,有些同学写得不正确。(出示)是这几个字:谣、噩、嫂。

(1)首先看“谣、嫂”,谁来当小老师提示大家这两个字的重点笔画。

(2)再来看“噩”,看老师写这个字:首先应注意它的笔顺,先写再上面一横,然后写

两个口,再写中间一横,接着再写两个口,然后写中间一长竖,最后写下面一横。

(3)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把每个字认真工整地写两遍。注意写正确、写美观。

3.同学们读文时发现课文几个句子较特殊。(出示)

(1)指生读。

(2)教师指导:反问句要读出上扬的问句语气。反问句是使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是无疑而问,表达的意思均包含在问句里.

(3)自己试读。(4)齐读。

4.出示学生概括的主要内容,指生读。

小结:看,像这位同学一样,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同学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完善自己的主要内容。

5.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很多同学不明白: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为什么会产生那样浓厚的感情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精读感悟,品味语言

(一)浏览课文 寻找亲人

1、“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2、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寻找事迹 体悟浓情

Α、精讲点拨 寻找学法

1、感情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

“――”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句话?(3)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统读课文, 关键语句⑵寻找事例, 重点词句⑶感情朗读, 加深理解

Β、学以致用 提升能力

1、按要求自学。2、分四人小组讨论。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三)感情朗读 直抒胸臆

过渡: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几句话――

⑴(投影出示)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撒过

鲜血的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感情朗读:齐读课文

三、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志愿军不愿走,朝鲜人民不愿他们走,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洒过他们的鲜血,大娘、小金花的妈妈、大嫂还有更多更多的亲人为志愿军洒过鲜血;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等14万志愿军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他们的鲜血和朝鲜人民的鲜血凝在一起。 这正是中朝虽异国,情谊似海深啊!

四、当堂检测,限时作业

1.听写。

2.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血泊(bó Pō) 看守(kān kàn)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

(2)一同死亡或毁灭。( )

4.把下面的句子变成一个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5.按课文内容填空。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 )全村妇女,( )打糕,( )炮火,( )硝烟,( )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 )啊!

6.如果你也是当年回国列车上的一名志愿军,在与朝鲜亲人离别的时刻,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结合所学发挥想象写一些吧!

板书设计

不是亲人

志愿军———————— 朝鲜人民: 大娘

胜似亲人 小金花

大嫂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