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27:19 小学作文
篇一: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一)、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答:原因相同点:
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都与帝国主义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有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40多年时间刚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发生到完成。美、德、日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得到迅速发展,国力大幅度提升,反观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后劲不足,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垄断基础,上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重新瓜分世界。但此时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后起的国家要求获得与之地位相配的殖民地,老牌强国又不愿减少自己的殖民地盘,因此世界大战是解决殖民地问题最直接的方法。1900年任德国宰相的皮洛夫曾在议会中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就是赤裸裸的战争宣言。
一战使欧洲大国元气大伤,战后英美出于各自利益和私心并没有对德国做出毁灭性的惩罚。美国的资本和技术源源不断地流向德国,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到1928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仅次于美国而占到世界工业总量的12%,超过英法而位居世界第二。钢铁产量到1938年已经超过英法的总和,日本已经超过法国。日本也是战争的赢家,趁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之机,大力扩张其在东方的势力范围。正是由于德日法西斯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它们的政治野心也急剧膨胀。德国要求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希望从英法美等战胜国中重新夺取殖民地和市场, 在希特勒上台后表现得
更加明显,积极扩张军备和疯狂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力图打破华盛顿会议所造成的远东均势,极力排挤英美在远东的势力,妄想独占中国,在亚洲和太平洋霸权。意大利也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自已分赃太少,所以力图夺取英法在北非的属地,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罗马帝国”。因此,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的相同之处都是帝国主义的争霸引起的。
原因不同点:
1、不同的历史背景。
一次世界大战发生20世纪2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们都在千方百计的想获得利润的最大化,除了国内市场,更是向国外市场扩张。 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发展不平衡,必然导致它们之间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新一轮争夺。在激烈的军备竞赛和两大军事结盟的基础上,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更多地源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度过了危机;英、法两国利用殖民地转嫁和改革来缓冲危机;而德、日、意三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海外殖民地有限,没有转嫁之机。悠久的专制独裁和军国主义传统更容易走上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
性质比较:
二者相同之处:都是掠夺战争,确切的说一战自此至终都是帝国主义
争霸战争;而二战战争初期也是属于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等发展不平衡导致,后起之国和老牌国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战争不可避免。从作战者的目的来说,都是为了掠夺和争霸:德国想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奥匈的目的是想征服塞尔维亚,控制巴尔干,夺取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扩大在东南欧的势力,建立三元帝国;意大利是为了建立地中海霸权;英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稳固世界霸主地位;法国则希望打败德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分割德国,夺取鲁尔区,在欧洲大陆的主宰。俄国希望建立“斯拉夫帝国”,扩大疆域版图。再者,都采取了军事结盟的手段,德、奥匈、意“三国同盟”;英、法、俄“三国协约”。再说二战,首先,德日意法西斯结成了法西斯侵略集团,即三国轴心, 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而英法美帝国主义集团则极力保护其帝国主义的既得的利益,为争霸和掠夺,法西斯集团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二战是从局部战争到世界大战的,面对法西斯集团前期所谓的“有限战争”,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未保存自身利益,牺牲弱国利益,即实行“绥靖政策”,所以说二战前期也是帝国主义争霸和掠夺战争。
二者不同之处:一战自此至终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二战更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斗争具有反侵略和民族独立解放的双重性质。参加大战的绝大多数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都是为了抵抗法西斯侵略,如1941 年 8 月 14 日美英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发表的《大西洋宪章》明确宣布“:
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二战并不是仅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参战、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都体现了其世界性。战后社会主义得到发展壮大,各殖民地国家纷纷举行反殖民统治和民族独立战争更是战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二战取得了最终胜利,而一战以失败告终,恰恰也是他们性质不同的体现。
篇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探究》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解、应用)
(1)学会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重要的战役。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世界重要大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考察、合作)
(1)学生能快速阅读网上资源、准确筛选信息,并会加工、评价、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2)增强运用历史材料正确分析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展示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解释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领悟)
(1)通过对残酷历史的回顾,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感受经济与政治和军事之间的关系,增强为国家繁荣而奋斗的决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作出的。 (1)学生是高二学生。
(2)学生对探究性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
(3)学生已经学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过程,了解基本史实。 (4)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并能在留言板上发布消息。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上网收集有用信息,并且利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后应用于分析复杂历史现象,得出一般规律,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
五、学习策略和指导策略
本次课主要借助研究性学习网站,学生通过分组协作、自主探究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三个小组,然后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研究。当学生获得一些初步信息,有了一些初步想法后,组织各个小组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深化认识,促进高级思维。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给与相应的指导。
六、资源设计
1.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及历史 网络上的资源有:
表1 网络上的二战探究资源
纪录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 图书资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 《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典藏本)》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相关资料 网络上的资源有:
表2 网络上的二战相关资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研究的主题范围缩小,以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1.提出研究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9 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 000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段残酷的历史呢?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
2.确定研究任务
关于这场战争的爆发,有人说希特勒是这场战争的主谋,没有希特勒,便没有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有三种观点:
? 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会爆发。 ? 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
你会选择哪一种观点?你的观点有根据吗?请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3.研究问题准备及实施
进入问题情境: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经过初步讨论,选择自己的观点。
根据不同的观点初步分组,并根据以下问题完成探究: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如何? ? 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怎样?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 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和亚洲,存在哪些发展势力? ? 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 ? 德国为什么会发动战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有哪些影响?
?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在政治上有哪些发展与变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希特勒的剖析:
? 希特勒一生的政治生涯及主要观点。
? 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了哪些国家?各国关系如何?爆发了哪些主要战役?为什么会扩大化?
注:在研究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而致使你改变观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作局部的调整分组。
小组成员之间就上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如果你们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请将你们的发现以作品形式讨论。
成果汇报,各小组之间展开辩论(针对不同的观点,我们会举行一个辩论会,请作好素材准备)。
学生开始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并收集、归纳相关的信息。
4.评价
为了对你们的工作作出公正评判,同时也为了指导你们的探究,我们的评价将分为两种形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个部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详情请见下列列表。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表3 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表4 学生作品评价量表
5.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就自己研究的问题,讨论制作出汇报方案,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辩论),学员之间相互进行交流;教师要在汇报之前,对学员进行相应的指导,如:怎么写自己的汇报方案,如何汇报等。
6.结论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爆发都不是偶然的,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是如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希特勒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推进者,是一个必然角色,但除了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具有多种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具体原因如:(1)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2)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4)苏联实行中立自保的政策,客观上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所以,在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时,我们要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轻易地说是与不是。
八、总结提高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给定学生一个的主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绝大部分同学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显得不积极主动,这时候需要教师们去鼓励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融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来。
在研究的各个阶段,教师应该给出相应的指导,不能给出主题后就直接让学生去做,不作相关的指导和监督,否则容易做成形似而非神似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们经历了这次研究性学习后,热情高涨,各小组非常团结,因此准备在下学期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
篇三:二战爆发的原因
1.《凡尔赛条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对战败国 (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大量的赔款,七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全部失去了,列宁把它叫对德国进行敲骨裂髓的盘剥。这样,德国的社会矛盾就非常尖锐,非常大。;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
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2.经济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经济危机是二次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过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因为经济危机爆发使得各个列强拼命瓜分殖民地,输出商品,而德国受《凡
尔赛条约》限制,不能发展军备,又没有殖民地,国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希特勒的宣传和纳粹特点,使得德国民众和统治者此产阶级地主们都选择了希特勒。
3.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德,日法西斯上台,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对外侵略扩张。
德、日、意法西斯国家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意大利法西斯党1922年10月上台后, 为建立横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1933年1月上台后即制定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为冲破凡尔赛体系,德国于同年10月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增加军费,实行普遍义务
兵役制,公开扩军;1936年3月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派兵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同年10月与意大利签订《德意轴心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德、意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927年6~7月,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3月退出国际联盟。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于8月在五相会议上确立保证其东亚大陆地位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把中、苏、美、英等列为假想敌国。日本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该协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见《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先后发动的局部战争,是它们走向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
4.“绥靖政策”的鼓动
“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随后,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而《慕尼黑协定》中有关德与捷克斯洛伐克的不作为更是‘绥靖主义‘直接体现,但这种不作为的“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希特勒个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希特勒是反社会主义、反犹太主义、泛
篇四: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
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
史煦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是必然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大战初期宣布“中立”,而迟迟至1917年春天才参战呢?美国决定其“中立”和参战的“利益线”是什么?什么原因促成美国正式参战、军事卷入?美国为什么参加协约国一方?
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些问题。
大战初期美国为何“中立”
美国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它本身的利益。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尔逊总统当天就声明中立。8月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其实威尔逊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美国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中立”给美国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实利。
美国不仅输出额逐年增加,而且工业品的出口比重大量增加。外贸的增长,刺激了国内工农业的发展。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万美元,增长156.7%。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英法等国由于巨额逆差,不得不付给美国大量黄金。美国借机还收回了外国握有的证券二十亿美元以上。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迄1919年,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美国趁大战之机巩固了自己在拉美和远东的市场,攫取了新的市场。美国对拉美的进出口总值从1914年的七亿九千八百万美元增长为1920年的三十三亿九千三百万美元。到1917年,美国已控制了墨西哥的石油、橡胶、玻利维亚的锡矿、智利的硝石、巴西的咖啡。美国还加强了在中国和中近东市场的地位。美国的私人资本输出从1914年的三十五亿美元增长为1919年的七十亿美元。在政治上,它占领了海地和多米尼加,两次武装干涉墨西哥,控制了古巴、尼加拉瓜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其他国家。
美国统治集团对“中立”带来的好处颇为得意。豪斯顾问曾说,同一个时期里,美国越来越强,交战国越来越弱,就等于美国力量在成倍增长。1916年7月10日,威尔逊总统在底特律工商实业家大会的演说中说:“我们必须在财政上大量支援世界,但谁支援它,就应该认识它,了解它,并应善于依照自己的知识和见解来管理它。”
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和平主义很强烈,人民反战。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的欧洲政策。华盛顿总统早在1783年的“告别演说”中就提出卷入欧洲冲突是“不明智的”。告诫美国人“避免同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永久结盟”。虽然真正的孤立主义是不可能的,但欧洲每有战事,美国总要宣布中立。
一次大战刚爆发,美国国内就展开了反战运动。在各种色彩的和平组织中,有限制军备同盟、反对军国主义同盟、和平协会、中立同盟、妇女和平会等等。在送到国会的请愿书中,有一份“长达半哩,并附有百万以上的妇女和男子的签名”。参加和平团体的有知识分子、工农和教会人士等各阶层代表人物。中西部各州主要利益在拉美和亚太地区,竭力反对卷入欧战。同外贸有关的制造商和出口商要在中立贸易中获利,普遍反对参战。不少大资本家+
资助了和平团体。德国担心美国参加协约国,也在幕后资助了美国一些和平组织及其报纸。种种复杂因素造成了美国和平主义、反战思想占上风。
威尔逊要在1916年的选举中争取连任总统,也是取“中立”政策的一个原因。大战爆发后,威尔逊即考虑了美国“中立”和参战的各种可能性。“投一石以试水之深浅”,威尔逊在1916年春同国会领袖举行了试探性的“黎明会谈”(Sunrise Conference),研究参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了解他们是否会支持美国参战和加入协约国一方??这些人士尖锐地拒绝支持任何这种政策。”考虑到年内将进行的大选,威尔逊也“不敢冒在大选胜利结束以前即由于参战问题在民主党内产生分裂的危险”。 “在黎明会谈失败以后,威尔逊确信,在大选结束以前没有希望使美国参战”。 “威尔逊把共和党称作‘战争党’,这样,他又赢得了扣人心弦的胜利,于是他得以进行了第二次就职宣誓。”民主党以“他使我们免于战争”的口号取胜,这也是美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占优势的又一明证。
美国尚无足够的军事力量,无法参战。大战爆发时,美国陆军仅二十五万人,且大多为国民警卫队。美国主力当时还驻扎在菲律宾、关岛、夏威夷等地,不可能迅速地调往欧洲战场。在军备上羽毛未丰的美国乐得先打出“中立”的漂亮旗号。
大战初期美国同交战国虽然有一些麻烦事拖着未解决,但尚未发展到足以宣战的尖锐程度。有利的地理位置也使美国能隔岸观火。
美国为何走向战争
(1)美国要获取战时贸易的实惠,不可能真正中立。
美国著名史学家W·米利斯认为,“公正地说,在某种意义上美国是在1915年年中卷入欧战的。在本质上我们是战争复杂机器的一部分。我们的经济力量是整个地支持其中一方的,并且我们在思想感情上和政策上都不再是中立的了。”1915年1月,美国垄断资本家摩根被任命为英国驻美商务代表。同年夏天,摩根已代表协约国列强在美采购军需品。“1915年8月12日,财政部长麦卡杜给威尔逊写了一封长信,指出作为向协约国出售工业品的结果,一个大繁荣正在到来。但是除了向协约国公开贷款之外,这个繁荣是不能持久的。”12月8日,威尔逊批准了贷款。“向协约国的贷款总数达二十五亿美元,可维持他们一年多的购买力。”下列表说明美国在参战之前同协约国贸易增长的情况,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中欧列强贸易的下降:
从美国的本意来讲,如能同交战双方保持和扩大贸易关系当然更为理想。但是由于英国海军掌握了制海权,美国不顾德国的一再抗议,变成了协约国单方面的军需供应国,“变成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 “到1915年2月底,当英国极力加强其海上控制体系时,英国海军布雷北海,对德国和欧洲中立国家设下很长的海军封锁线,并截获美国运载某些非禁运品、特别是粮食到意大利、荷兰和其它欧洲中立国以便转运德国的船只。美国是承认英国的这种体系呢,还是即使要引起战争也要坚持与德国在所有非禁运物资方面自由贸易呢?这是战争初期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制海权在英国人手里,协约国的市场比中欧列强大得多,同中欧列强发展贸易的美国商人不仅要冒货物被英国军舰借故没收的风险,而且有被协约国开入黑名单而拒绝做生意的危险。因此,大多数美国商人转向了协约国。威尔逊实际上也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接受英国的海洋政策并听任美国逐渐成为协约国的兵工厂。“大多数美国工业家自然具有和银行家同样的态度。因为英国控制了海洋,我们的销路主要是在协约国,我们愿意看到协约国继续这场战争并赢得战争。”由于对协约国的“中立贸易”的发展和战时贷款的不断增加,美国当然无法“不偏不倚”了。
(2)美国担心协约国万一战败,它将收不回战时贷款。
大战爆发时,德国发起突然袭击,一时占了不少地盘。但经过1914年底的马恩河之战,德军速决战略破产了。从此德军不得不两线作战,陷入了长期消耗战的泥潭。
篇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探究》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解、应用)
(1)学会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重要的战役。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世界重要大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考察、合作)
(1)学生能快速阅读网上资源、准确筛选信息,并会加工、评价、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2)增强运用历史材料正确分析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展示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解释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领悟)
(1)通过对残酷历史的回顾,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2)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感受经济与政治和军事之间的关系,增强为国家繁荣而奋斗的决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作出的。
(1)学生是高二学生。
(2)学生对探究性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
(3)学生已经学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过程,了解基本史实。
(4)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并能在留言板上发布消息。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上网收集有用信息,并且利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后应用于分析复杂历史现象,得出一般规律,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
五、学习策略和指导策略
本次课主要借助研究性学习网站,学生通过分组协作、自主探究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三个小组,然后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研究。当学生获得一些初步信息,有了一些初步想法后,组织各个小组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深化认识,促进高级思维。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给与相应的指导。
六、资源设计
1.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及历史
网络上的资源有:
表1 网络上的二战探究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
图书资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 《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典藏本)》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相关资料
网络上的资源有:
表2 网络上的二战相关资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研究的主题范围缩小,以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1.提出研究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9 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 000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段残酷的历史呢?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
2.确定研究任务
关于这场战争的爆发,有人说希特勒是这场战争的主谋,没有希特勒,便没有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有三种观点:
? 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会爆发。
? 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
你会选择哪一种观点?你的观点有根据吗?请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3.研究问题准备及实施
进入问题情境: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经过初步讨论,选择自己的观点。
根据不同的观点初步分组,并根据以下问题完成探究: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如何?
? 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怎样?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 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和亚洲,存在哪些发展势力?
? 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
? 德国为什么会发动战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有哪些影响?
?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在政治上有哪些发展与变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希特勒的剖析:
? 希特勒一生的政治生涯及主要观点。
? 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了哪些国家?各国关系如何?爆发了哪些主要战役?为什么会扩大化?
注:在研究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而致使你改变观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作局部的调整分组。
小组成员之间就上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如果你们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请将你们的发现以作品形式讨论。
成果汇报,各小组之间展开辩论(针对不同的观点,我们会举行一个辩论会,请作好素材准备)。
学生开始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并收集、归纳相关的信息。
4.评价
为了对你们的工作作出公正评判,同时也为了指导你们的探究,我们的评价将分为两种形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个部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详情请见下列列表。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表3 学生学习评价量表
表4 学生作品评价量表
学生就自己研究的问题,讨论制作出汇报方案,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辩论),学员之间相互进行交流;教师要在汇报之前,对学员进行相应的指导,如:怎么写自己的汇报方案,如何汇报等。
6.结论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爆发都不是偶然的,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是如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希特勒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推进者,是一个必然角色,但除了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具有多种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具体原因如:(1)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2)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4)苏联实行中立自保的政策,客观上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所以,在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时,我们要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轻易地说是与不是。
八、总结提高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给定学生一个的主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绝大部分同学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但也有极少数(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学生显得不积极主动,这时候需要教师们去鼓励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融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来。
在研究的各个阶段,教师应该给出相应的指导,不能给出主题后就直接让学生去做,不作相关的指导和监督,否则容易做成形似而非神似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们经历了这次研究性学习后,热情高涨,各小组非常团结,因此准备在下学期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