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情节跌宕起伏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30:54 字数作文
情节跌宕起伏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情节紧扣,跌宕起伏

情节紧扣,跌宕起伏

摘 要:山东快书带有平民化的腔调,连环相扣的悬念和连贯的

情节。《追踪毒菜盒》这一作品充分展现了山东快书的上述特点。

由于加入了网络化语言的特色以及建设和谐家庭建的思想使得《追

踪毒菜盒》有了更深层次的时代感和人文意义。

关键词:山东快书;追踪毒菜盒;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

11-0176-01

山东快书为一种语言类节目,带有平民化的腔调,在追求节奏化

的同时表现最凝练和贴切的语言。在王莹的《追踪毒菜盒》这一作

品中,其语言组织精妙,如通过“骂个狗血淋头”表现了王老太儿

媳的泼辣,通过“狠狠掴”则表现了咱老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又如“捧着菜合咂么嘴津津有味在吃着:‘8错,8错,味道好极了!’”,

这一句运用了高度的口语化来表现王老太的老头儿装模作样吃菜

盒的夸张形象,与此时王老太的心急如焚的心情形成了极度鲜明的

对比,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8错,8错,味道

好极了!”,是一个描述食物美味的网络流行语,因为其形象的特点

被广大网友所喜爱。作者王莹将网络流行语运用到山东快书中来,

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也是一个绝好的创意,这或许会对山东快书的

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暗示作用。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是一种传承,

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的同时发展自己。山东快书的流行正是因为其

短小精湛,而其简单的表演形式备受广大民众所喜爱,吸收有着高

度艺术表现性的网络流行语将是现代创作山东快书的编剧所需要

借鉴的。

山东快书为曲艺类说书目,古语有云:听书听扣儿。所谓扣子,

即悬念。扣子越紧,情节越具有吸引力,一环接一环,最终将观众

吸引进来,维持其好奇心。扣子是根据情节的需要而出现的,因此

无需刻意地编造扣子。山东快书的悬念的出现,以情节需要而出现,

不矫揉造作,这正是其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一个原因。在《追踪毒

菜盒》中,悬念迭出,以理性和感性的交织为推动,让作品的设计

符合百姓生活的实际。首句便是“气性大的王老太”,不得不引发

观众的猜想:是什么让脾气不好的王老太“不想活”了呢?随后托

出缘由:儿子工资低、儿媳没生育和老伴儿不体贴。此时的王老太

“主意一打定”,“进了厨房干开了”。此时观众会琢磨,此刻不想

活的王老太怎么有心思去厨房做饭呢?随后随着情节的深入,观众

或许会惊呼:“王老太这是要下毒自杀啊!”或许很多人认为事情到

此就完了,但是此时发生了“意外”——王老太的老伴心脏病又发

作了,赶紧送老伴住院去。细心的观众会有一丝疑惑,王老太没有

吃的菜盒子怎么样了?这正是全文的重要转折,也正是通过此事件

的发酵,为以后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引子”,将“追踪毒菜盒”推

向高潮。正是王老太心急如焚的“追踪毒菜盒”,才有了爱虚荣的

王老太念想儿子的孝顺,才有了感觉缺少亲情关爱的王老太感激儿

媳妇的贴心,也才有了王老太羞于自己误认为老伴不贴心并同时对

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故事情节以王老太要吃“毒菜盒”自杀为起

点,以“追踪毒菜盒”为线索,将重点依次推进到儿子、儿媳和老

伴身上。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作者给了故事一个更好的大结局

——儿媳妇小红怀孕了,王老太吃着菜盒“甜到心窝窝”。或许,

有人认为后面小红怀孕的情节画蛇添足,其实不然,因为山东快板

作为一项广受喜爱的民间艺术,其表现的是群众的新生和对美好生

活的期望,正也正是山东快板顽强生命力的源泉。

《追踪毒菜盒》中,其句子凝练而少冗余,前面的词句为后面的

剧情发展做铺垫,后面的剧情则在前面能够找到对应,形成了一个

有机的整体。“气性大”点明了王老太的性格特点,“不想活”则引

出了“毒菜盒”;”工资颇低”和“不生育”指明了家庭矛盾的源头,

而“一动不动”的老伴则更是让王老太恼火。诸如此类的词语暗中

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催化剂,一步步,一环环,让观众欲罢不能。

《追踪毒菜盒》以家庭生活中的琐事为内容,从多个维度对家庭

道德进行探究,并得出了家庭生活中有关孝敬老人、夫妻互敬互重

和关爱家人的和谐生活主题。山东快书的观众多为中老年人,这部

分人对于家庭生活中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有着较深的感触,《追踪毒菜盒》所展现的情感很容易引发观众的

共鸣,对构建“和谐幸福文明家庭”有着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

《追踪毒菜合》这个作品才会备受观众的喜爱。现在,像其之类的

艺术作品融合了网络时尚语言、家庭文明建设的优秀作品正在不断

涌现。正是由于这些新元素的加入,山东快书的艺术感染力才会不

断增加,并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在逐渐满足,

但是由于巨大的生活压力,人们对于精神愉悦的需求变得更加迫

切。在此背景之下,群众对于艺术的更多需求就是能够带来通俗的

精神享受。这一点在最近热门电影《一九四二》和《泰囧之人再囧

途》的巨大票房差距中可以看出来。而山东快书同样是以短小精湛

的语言和环环紧扣的情节以及意想不到的包袱带给观众欢乐,其艺

术的火种也会继续燃烧,如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山东代表团入场时,

所播放的加入山东快书响板音律的《沂蒙山好风光》,将现场带入

了高潮,就彰显出了山东快书的新鲜生命力。

篇二:文章情节跌宕,结果出其不意的作文

文章情节跌宕,结果出其不意的作文

考场作文,在同样规定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很多大同小异的作文,怎么在众多的文章中能让人记忆深刻,办法有很多,下面,推荐两篇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位是考生 一位是作家)

喝茶------河南考生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是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类的茶,什么信阳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拉,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 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兰,小的叫小兰。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最甜,手脚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爹妈!”老李想。

一天下午,老李一边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刚一进门,就是小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的喊:“爷爷,请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把她扶到沙发边。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一边问:“大兰呢?” “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努努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的品尝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里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在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的喊着:“爷爷,你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他忙倒上茶叶去柃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地举起硕大的茶壶,哪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的一下突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杯,捡茶叶,捡好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出来了,她默默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

老李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女小兰,而是一直被自己冷淡了的大兰。而自己却……老李木然地接过杯子,却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来。他突然找到了那个这几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社会学难题的答案: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老李释然地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赶去。

分析:本文“大题小做”又能“以小见大”。作者将一个充满哲理的话题,成功的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又能以老李“喝茶”为线索,通过老李对

两个孙女认识转变的切身感受,艺术表达出主题。

例文2

牡丹花水

坐在从兰州开往敦煌的旅游车上,一路不停地喝水。问自己怎么会这么渴,回答竟是,焦渴的大戈壁传染给了我难耐的焦渴。

导游王小姐是个锦心绣口的人儿。在讲当地的风情的时候,她说:你随便到一户人家做客,人家就会把你奉为上宾,用“牡丹花水”沏了八宝茶来款待

你……我问邻座的燕子,什么叫“牡丹花水”?燕子说她也不清楚。我只好好凭空猜测,仿佛就是妙玉给宝玉、黛玉沏茶用的“梅花雪水”吧?从梅花的蕊上小心翼翼地收集点点细雪,融成一掬冰莹蚀骨的柔水。这“牡丹花水”,说不定就是采的牡丹花瓣上的露水雨水呢。这样想着,禁不住对那“牡丹花水”神往起来。

到了嘉峪关市,我们要用午餐。坐在餐桌边等着上菜的当儿,服务员来上茶了。导游王小姐笑着说:“虽说不是八宝茶,却是?牡丹花水?,大家一路辛苦,请用茶吧!”我万分惊讶地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看着就要亲口品尝到的“牡丹花水”。但是,不对呀!服务员居然提了把寻常的铝壶,咕嘟嘟给大家倒着最寻常的茶水。我跟燕子嘀咕道:“开玩笑,这哪里会是?牡丹花水?嘛!” 燕子皱着眉头,一百个想不通的样子 。终于,我忍无可忍地唤来了王小姐,问她:“难道,这真的说是所说的?牡丹花水?吗?”王小姐听罢噗的一声笑了。她盯着我问:“你以为?牡丹花水?是什么神水仙水呀??牡丹花水?是咱西北的老百姓对开水的一种形象叫法。你仔细观察过沸腾的水吗?在中心的位置,那翻滚着的部分,特别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我“哦”了一声,双手捧住一只注满了?牡丹花水?的茶杯,眼与耳,顿时屏蔽了饭店中一切的嘈杂,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给一壶滚沸的水起了这样一个俏丽无比的名字?世世代代,老天总忘了给这里捎来雨水。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草活得那么苦,树活得那么苦,人活得那么苦。有一点儿浊水就很知足了,但,一个幸运的容器,竟有幸装了沸腾的清水!幸福的人盯着那水贪婪地看,他(她)想,喔,总得给这水一个昵称吧?叫什么好呢?抬头看一眼窗外,院里的牡丹花开得正好,那欣然释放着的繁丽生命,多像这壶中滚沸的水呀!好了,就叫她“牡丹花水”吧。

我的心,在那一刻变得多么焦灼,竟恨不得立刻跑到饭店的操作间去看一眼从沸腾着的水的心中开出的那一朵世间最美丽、最独特的牡丹。这么久了,粗心的我一直忽略着身边最神奇的花开。我从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旁走过,没有驻足,没有流连。是缺水的大西北给了我一个关于水的珍贵提示,让我在此生一次平凡的啜饮中感受到了震撼生命的不平凡。

“牡丹花水”。“牡丹花水”。我反反复复默念着你的名字,一个让人心疼的名字,一个让人心暖的名字。人间烟火味里铺展着无尽的梦幻织锦,美好的感恩,由衷的赞颂,既素朴又华丽,既“农民”又“小资”。把所有对生活的祈愿都凝进这一声轻唤当中,让苦难凋零,让穷困走远。我的大西北,愿你守着一朵富丽的牡丹,吉祥平安,岁岁年年。

分析:“牡丹花水”原来就是指沸腾的清水,这是一个多么俏丽的昵称啊!只有

尝够了缺水的苦,才能意识到水的珍贵;只有对水无比珍爱,才会给水取一个如此美丽的名字。作者用生命的激情和生花的妙笔给我们“送”来了这杯美丽的“牡丹花水”。

文章选择一个关于“水”的生活片段,通过对有关情境的形象展开和深入挖掘,提示了“珍重水,爱惜水”的重大主题,文章两条线索并进:明线为“我”的见闻,暗线为“我”的情感。先写听到“牡丹花水”后写神往,继而是知道真相后的失望,接着是凝思后的顿悟,情感在一波三折中升华。

学习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情节的波澜起伏

《武松打虎》这篇小说是被公认的《水浒传》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武松在景阳冈酒店吃酒的豪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气,徒手打虎的神勇,被作者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英雄就此诞生!

我们在分析这篇小说时,往往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却忽略了作者在情节设计上的巧妙手法——一波三折。

《武松打虎》一文共三个主要情节:吃酒——上冈——打虎。每个情节的设计都一波三折。

第一个情节,酒店吃酒。吃了三碗酒后,店家三次劝武松不要再喝,武松三次坚持要酒。这个情节写得很长很详细,二人的几次对话都一一写出。正是在这样几次三番“劝阻——坚持”的叙述中,武松性格中豪爽、粗野、倔强的特点,展露无遗;而且暗示了异人必有异能,为下文打虎做好铺垫,英雄人物已经初露端倪。 第二个情节,听说有虎,坚持上冈。武松听店家说冈上有虎,他不信;见到树上的警告,他不信;直到看了盖有官府大印的榜文,方才相信。作者这样不厌其烦地叙述武松从不相信到相信的心理过程,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武松江湖经验丰富,艺高人胆大的特点。同时,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效果。

第三个情节,打虎。小说写了“躲避——棒折——徒手打虎”三个回合,扣人心弦。老虎袭来,武松一躲,避过老虎三招攻击,看出武松反应迅速;举棒打虎,结果打在树枝上,棒折,一显武松慌乱,更让读者心头一沉:武松休矣!情节急转直下。山穷水尽之际,徒手打虎,尽显武松英雄本色!

正是一波三折手法的运用,使整个武松打虎的情节波澜迭起,跌宕起伏,层层蓄势,扣人心弦,与人物描写相辅相成,方才成就了武松光辉的英雄形象。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绝品》四篇文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戏”“三拳”、《绝品》的“买画——鉴画——赎画——赠画”、《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五次道歉、《变色龙》中的五次“变色”,都体现了一波三折的手法。

掌握了一波三折的作文技法,可以尺水兴波,使本来不曲折的事件在笔下生出曲折,本来没有波澜的生出烟波,这样会使得文章之中产生内在的律动和勃勃生气。

习作:

五元钱引发的故事

太阳格外大,在太阳的照耀下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

远处,一个女孩目光游离着,艰难地挪动着双脚,身上有些许灰尘,当走到我和小月的面前时,小声地对我说:“姐姐,求你借我五元钱好吗?”这是谁?我并不认识这个人,小月也不知道。面对一个陌生人向我借钱,我该怎么办?“不能借!”小月在一旁阻止我:“你又不认识她,凭什么借给她。”“可她好像真有难处。”说着,我把五元钱递给了她。她接过钱,满口道谢:“明天中午我就还你钱,请在这儿等我。”说完,急匆匆地走了。“你还真信呀!”小月在一旁说。

五元钱对我来说,数额不大,但我也不会随意借人,只因为她诚信的目光。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约定地点,“滴答滴答”,我盯着秒针有规律的转动着,并没有那个女孩的身影。“别耗费体力了,那个人不会来了,下午还有音乐课呢。”小月说。本身没有音乐天赋的我并不在意,许多歌曲在我耳中无异于运足丹田之气,然后开始放声狂吼。

之后的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或许,她真的是那种借钱不还的人。

又一天的中午,小月告诉我,那个女孩在找我。站在教室的走廊里,她从口袋里摸出了满是褶皱的五元钱塞到我手中,这正是原来的那张。我吃惊地问她。她说:

“那天母亲节,我本想给妈妈买礼物,让她开心一下,可身上没带钱,才向你借的。可是生活拮据,当母亲知道我要给她买礼物时,坚持不让。”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情节跌宕起伏的作文)

母亲节,我忽然想起来,那个周日,那个被我遗忘的节日。这时,妈妈对我的好都一下子涌上心头,充满我的脑海。每年,妈妈总会在我的生日时送上最温馨的祝福,但她的节日,我居然忘了。

我用力地把五元钱塞回她的手中,可她坚持不要。 五元钱的礼物算不得什么,但它充满了温馨的祝福。母亲节、五元钱、小女孩、礼物,多少年后,这一系列的名词仍在我的心中闪现,它教会我很多??

评语:这篇小说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借钱又还钱,但是作者设计了“借钱——失约——还钱”这充满曲折的情节,颇有波澜。尤其可贵的,是在第一个借钱的情节中另设波澜:“小女孩借钱——朋友劝阻——我决定借钱”。短短几百字,能写出两层波折,难能可贵。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篇四: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

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

作者:殷燕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4期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中有很多情节家喻户晓,堪称经典——诸葛亮七擒孟获,成功平定南中叛乱;宋江带兵三打祝家庄,最终末战告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结果师徒冰释前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后来竟救了巧姐。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些经典情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为什么经典名著中的情节要写得波澜迭起,跌宕起伏呢?首先,这是生活客观实际的需要。马克·吐温也认为真实的事情比虚构的故事更希奇。其次,这是读者阅读心理的需要。写文如看山,读文似游览。行文时情节如山势连绵起伏,如山头峰回路转,如山路九曲连环,才会更大地激发读者的兴趣,引领他们徜徉在柳暗花明的惊喜中不能自拔。

那写作时怎样才能设计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呢?下面就让我们借鉴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文本,管中窥豹,一探究竟。

一、无风起浪——矛盾法

其实生活中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了生活的趣味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了生活的多样性。生活中的矛盾可能隐藏的比较深,矛盾爆发的时间比较长,将之加工成文学作品时,要想情节跌宕起伏,就必须将生活中的矛盾尖锐化、集中化。吴敬梓先生非常擅长“无风起浪”,他在《范进中举》(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就多用矛盾。范进年老,苦读35载却一直未能中举,这是“想中却中不了”的矛盾;范进家贫无钱参加乡试,丈人富裕却不借钱给他,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矛盾;范进多年名落孙山却一朝榜上有名,这是“年年失落与夙愿得偿”的矛盾;中举前范进在丈人面前唯唯诺诺,中举后丈人在范进面前低声下气,这是“前恭后倨与前倨后恭”的矛盾……作者巧妙地将诸多的矛盾集中在一篇文章中,通过前后矛盾的激化转变,不仅塑造了典型的人物性格、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

二、有巧成书——巧合法

巧合法,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让情节起伏曲折的写作方法。这种写法让人物或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之突然产生或解决矛盾。巧合,既能更强烈、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因其戏剧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增添作品的审美魅力。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曾经说过,一个作品布局的巧妙不在于有激动力或者令人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的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他在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就运用巧合。菲利普先生一家乘船去英国旅行,女儿们虚荣心作祟,学贵妇吃牡蛎,竟巧遇多年未见的弟弟——正在卖牡蛎的于

勒,本来一心认为于勒已经成为富人的菲利普夫妇看见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如见瘟神,只顾寻思脱身之计,哪里还有什么手足之情?亲情在金钱面前一文不值。无巧不成书,文学作品中多用巧合法来推动情节发展,但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巧合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过于夸张违背常理只会弄巧成拙。

三、尺水兴波——悬念法

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往往在章节的末尾都会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卖个关子,真是吊足了看客的胃口。无独有偶,中国传统相声里有一种艺术叫“三番四抖”,即在相声表演时,用铺垫、衬托的方法埋下包袱,对人物、故事、气氛进行渲染,当包袱抖搂开时就会引人发笑。像这样的“关子”和“包袱”就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悬念。悬念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在阅读小说、欣赏戏剧或观看电影时,那种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关切的紧张心情。优秀的作家会抓住人们的这种好奇心理,对作品中的某人、某物或某种现象、情景等,加以铺垫渲染,意在吸引读者,让他们带着疑问去寻求答案,最后揭开谜底,使人顿觉豁然开朗。萧乾的《枣核》(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就是一篇巧设悬念的成功范例。为什么几颗小小的枣核竟能反映爱国这样重大的主题?为什么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竟这样引人入胜?八字以概之——构思精巧,悬念迭生。美国友人索要枣核,却闭口不提原因,用途蹊跷:开篇设悬念;老友阔别多年异地重逢,不是寒暄,而是“劈头”问枣核,故弄玄虚:“见面”加深悬念;故交相遇不忙叙旧,却领我踏访后花园,难道是在炫耀在美国生活的富足:悬念悬而不解;直到在最后在缩小的“北海公园”中才得知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核,寄托自己的思乡情,至此才解开悬念。作者巧妙地利用“枣核”层层设疑,有张有弛,真正做到了“尺水兴波”。

四、出人意料——突转法

突转法本是戏剧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往往通过情节的突然转变,制造出人意料的戏剧性。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事情,但作者在叙述时往往前因后果都交代得很清楚,因此情节突转时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四幕第一场“法庭辩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公爵和巴萨尼奥轮番的求情和劝说下,夏洛克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心意。眼看安东尼奥就要败诉,要活生生地割下一磅肉给夏洛克。这时故事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颠覆——辩护律师鲍西娅向他宣布:依照借约,割肉可以,但只准割下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并且还不能流下一滴血,否则,夏洛克就得“抵命”。这一场戏,鲍西娅以借约之矛攻借约之盾,整个情节细致曲折而又气势磅礴,难怪哈兹列特说,自鲍西娅上场之前,到她下场之后,整个审判场面,真是戏剧技巧的杰作。泰格特的微型小说《窗》(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情节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在铺陈了不靠窗病人是如何迫切的想要得到靠窗的床位,甚至不惜见死不救,结果“他只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样的情节无疑打破了读者的思维惯性,如此的急转突下的结尾,无疑将会在读者心中掀起狂澜。这样的结尾既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的空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在写作中固然要在情节上求奇求新求曲,但对情节加工时有几个要点不容忽视:舍弃与文章中心无关的情节,舍弃构思老套的情节,舍弃超出常理的情节。如果我们能在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汲取经典文本的写作精华,并能举一反三,相信假以时日必会收获多多。

篇五:跌宕起伏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故事

聪明、细心、善于推理的福尔摩斯,就是这本书人主人公,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本书吧!

这是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探案历程。他---福尔摩斯,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让我们小孩子跟随风靡世界的福尔摩斯,领略他的侦探世界的无限魅力。在我享受阅读快感、津津有味啃书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逻辑能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十分佩服神速尔摩斯的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善变能力。我想到:福尔摩斯虽然是名侦探,但是他有推理为什么那么准确呢?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呢?谁生下来也不可能有那么准确的推理,可能是他千百次的锻炼,千百次的努力,才得到了这样的成就。书中的故事让我扣人心弦,也随着福尔摩斯一起紧张、一起思考、一起推理,一起想着下面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真是扑朔迷离,惊险又刺激。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虽然有时看的有时候害怕,但好奇心总是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往下看,甚至有的地方看好几篇,一定要把这个案件搞的明明白白,按神速尔摩斯有说法去想这个故事的情节。福尔摩斯是个助人为乐的侦探,有着超强推理能力的人,我真的十分佩服他,要是世界上有许多他这样的人就好了,社会治安就更好了,也就没有坏人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