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哪些星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5:16:17 字数作文
篇一: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
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
太阳系是以日球为中心的,根据未来星系的汇聚的假想,日
球也象地球一样有山山水水。美
国登上月球的图片太假了,月球还不是象地球一样有山山水
水!倒是美国发现UFO绝对是真的
一定有外星人。
1993我也发现有一个村庄那么大的飞机降落我们保山杨官
村一带,那天我被恐怖了要
死,一迅间就到达你面前,20多年了还心惊肉跳!网友们,
拯救地球吧!我个人认为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迟早
一天会爆发星球战争。古时侯就有十个太阳的传说……
篇二: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002
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002
太阳系是以日球为中心的,根据未来星系的汇聚的假想,日
球也象地球一样有山山水水。美
国登上月球的图片太假了,月球还不是象地球一样有山山水
水!倒是美国发现UFO绝对是真的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宇宙有哪些星球)一定有外星人。
1993我也发现了:有一个村庄那么大的飞机,降落我们保山
杨官村一带,那天我被恐怖了要
死,一迅间就到达你面前,20多年了还心惊肉跳!网友们,
拯救地球吧!我个人认为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迟早
一天会爆发星球战争。古时侯就有十个太阳的传说……
我是一个残疾人,也许只有我一个人看见吧。根据未来星系汇聚的假想:各个星球的物质相差太大,只是星球人相互看
不着而已。
我曾今做梦到达过日球和月球。我不知道是幻想还是什么?……但是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所以我百思不得
其解。
不要怕,即使有千万个高智慧星球,也有后羿射日的传
说!……
言归正传,浩瀚的星系谁能说得清楚!美国的科幻片不是不没有道理,什么外星人、星球大战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
未来的世界,谁是霸主!还是个未知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说的相当不错。我虽然是个残疾人,
但是我发现了N价幻方、电磁波是光波、2007年我注册了百度,到现在我编辑的词条已经有八千多万人浏览过。
在四个多月前我发现了我的成就,到现在还喝着啤酒,每天
一口气两瓶,到现在:已胖的不成样子了。
篇三:宇宙中都有些什么
放开眼界,环顾整个宇宙,浩瀚无垠。宇宙中都有些什么呢?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的一个大行星。太阳系中的九个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由内向外排列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其中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余七颗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目前,太阳系中已发现的卫星有近50颗。在太阳系中,还有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和陨星等。那么,在太阳系之外,还有什么呢?
在晴朗的夜晚,天空布满了星星,其中,恒星占绝对多数。恒星,就是像太阳一样自己能够发光的天体。我们银河系就有上千亿颗恒星。恒星的体积、光度、质量和密度等都有很大差别。有的星星很亮,光度比太阳大上百倍到一万倍,这种星叫巨星。有的星星,光度比太阳亮上万倍到几百万倍,半径可超过太阳的一千倍,叫做超巨星。还有一种光度低、体积小而密度极大的白色星叫白矮星。
有的白矮星光度小到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体积只有地球的几十分之一大,而密度却大到每立方厘米几百公斤、几吨甚至上千吨。目前已经发现的白矮星就有1000多颗,据估计,光我们银河系的白矮星就有100亿颗。1967年,人们发现了一种快速自转的中子星,又叫脉冲星。中子星是恒星中最小的侏儒,大多数中子星的直径只有10公里左右,可是它的密度却大得惊人,每立方厘米达1亿吨,如果用万吨巨轮来拖,中子星上1立方厘米的物质需要1万艘才能拖得动。已发现的中子星有300多颗。
恒星除了以单个的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外,还有由两颗或两颗以上至10颗左右的恒星在一起组成的具有物理联系的恒星集体,它们分别称为双星和聚星。现已了解到,仅就太阳系附近的空间来说,属于双星和聚星的恒星数目,就有一半之多。还有由几十颗到几十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称为星团。银河系里已发现的星团有1000多个,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估计有18000个。
在恒星世界里,还有一些亮度会发生变化的星,称为变星。它们的变化有的很有规律,有的没有什么规律。有时候,在天空中某个地方会突然出现一颗很亮的星,它的亮度变化非常突然而且剧烈,在两、三天的时间内迅速增加,以后再慢慢减弱,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才恢复原来的亮度。由于这种星离我们比较远,比较暗,所以在没有变亮的时候,一般看不到。变亮时光度突然增加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才被我们看到,因此称为新星,我国古代叫“客星”或“暂星”。还有一种亮度增加得更厉害的恒星,叫“超新星”,它的实际亮度比太阳还要亮几千万倍到几亿倍。目前在银河系中发现的新星有150多颗,超新星只有8颗,而在河外星系里发现的超新星已超过500颗。
通过望远镜观测或拍摄照片,可以看到一些会发光的云雾状的天体,叫做“星云”。最初人们把星云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银河星云,或河内星云,一类是河外星云。银河星云就是在银河系范围以内的星云,是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银河星云包括行星状星云和弥漫星云两大类。行星状星云是一种呈圆盘状的、淡淡发光的天体,从外貌上看很像遥远的行星的样子。在行星状星云的中央,常有一个很小的核心,那是一颗高温恒星。有些行星状星云呈圆环形状,天琴座环状星云就是一个有名的典型行星状星云。已发现的行星状星云有1000多个,估计在整个银河系中约有4-5万个。弥漫星云的形状很不规则,而且没有明显的边界。弥漫星云比行星状星云大得多,也暗得多。它的密度极小极小。“河外星云”与银河星云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在大型天文望远镜建造使用后,人们发现“河外星云”并不是星云,而是由几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颗恒星组成的与银河系同级的庞大的恒星系统。因此,现在一律改称“河外星云”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河外星系”距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以至看起来就像小小的、发光的斑点。现在已经能够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有10亿个以上,但用肉眼能够看到的只有大、小麦哲伦星云和仙女座星云。星系的聚集方式和恒星非常相似,孤立的星系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星系都是属于各种类型星系集团中的一员。两个星系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双重星系。三个以上到十几个星系聚集在一起的,称为星系群。上百个至上万个
星系聚集在一起的星系集团,则称为星系团。60年代以来还发现了一种像星星一样的光点,它的光度、质量和星系一样,我们叫它类星体。目前已发现的类星体有1500多个。
在没有恒星又没有星云的广阔的星际空间里,还有些什么呢?是绝对真空的吗?人们通过观测发现,星光在穿过星际空间以后,被大大减弱了,这一现象证实了星际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存在着物质。不过那里的物质极其稀薄,平均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内仅有0.1-1个原子。若按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这够得上标准的真空了。甚至地球上的高标准真空实验室都赶不上它。尽管星际空间物质密度如此稀薄,但它却像雾一样遮住了天文学家观测的视野,使他们难以辨别远方的星星。观测结果表明,这些物质90%是气体,另有10%是极小固体尘埃。气体中90%是氢,10%是氦;尘埃中有水和甲烷的结晶以及石墨、二氧化硅及铁镁等物质。1969年发现了其中还有甲醛这样复杂的有机分子。此外,在广阔的星际空间里还存在有宇宙线和极其微弱的星际磁场。
前面谈到的各种天体系统包括行星、太阳系、恒星、星团、星云、星系、星系群、星系团、星际物质等,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互相转化。所有这些天体,构成了现在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宇宙。根据目前仪器的能力,它的范围可达100多亿光年。我们把它们的总体叫做总星系。总星系之外还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将会逐步了解。
?
篇四: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解读: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 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 “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 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
解释事实材料,
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
三、地球的特殊性 1.外部条件 2.自身条件 八、教学反思:
篇五:宇宙未来的命运会是什么样
宇宙未来的命运会是什么样?
我们注定要灭亡的! 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地使自己生存并繁衍下去,这一切都将是徒劳的。我们有能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处置我们的核武器,防止杀人的人工智能出现,但是我们灭亡的日子最终还是会到来的。
这一切都来自物理学法则。因为我们的家园——地球、太阳系以及整个宇宙——是有着有限的寿命的,所以一切都将毁灭。宇宙可能毁灭在一场巨大的爆炸之中,也有可能毁灭在一场巨大的撕裂之中。但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显示,宇宙更有可能走向令人沮丧的黑暗时代——任何天体、任何原子都将而不复存在,宇宙最终变为空旷之地,黑暗且寒冷。宇宙中除了基本粒子的飞驰,和粒子偶尔碰撞产生微微光亮之外,将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
难道这是真的吗? 我们不妨首先来了解一下,如果没有任何智慧生命试图干预的情况下,宇宙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样的。
地球的末日
我们先从地球来开始分析。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岁了,这个年龄与太阳和太阳系其他的天体差不多。太阳几乎是我们生活中所需的所有光和热的来源,而它正处在中年时期。这似乎表明,地球的生命还有40多亿年可以快乐地生活下去。
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太阳逐渐消耗自己的氢燃料时,它会变得越来越热,最终这种变暖的趋势会威胁到地球上的生命。在未来,每过1000年,地球的平均气温将升高几摄氏度。几亿年后,赤道附近的海洋表面温度将逼近80℃,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将无法居住。虽然那时的生命将会竭尽所能来适应这种巨变,但是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十几亿年之后,我们的地球会变成炎热潮湿的地狱,海洋上将刮起灼热的飓风,而大部分陆地则是沙漠。从太空中望去,地球不再是一个漂亮的蓝色星球,
而是一个淡黄色星球——赤道附近裸露的岩石散发着黄光,而天空中充满了黄色尘埃。到了公元12亿年,那时的地球将变得与过去古老的地球一样,没有动物,没有植物,只有一些耐热的细菌存活在热水池里。最终,剩下的海洋将会沸腾。约50亿年之后,太阳将会膨胀起来,变成红巨星,吞噬水星和金星,并延伸到地球的表面。那时,地球的岩石都将发出红光。而这时,地球的生命故事就结束了。
恒星的灭亡 那么恒星呢?没有恒星,就不能提供能量,生命也就无法维持下去。但遗憾的是,每个恒星的寿命都是有限的。
大个的恒星的寿命从几千万年到几十亿年,小个的恒星的寿命可超过上万亿年。虽然现在新一代的恒星还会不断诞生,但最终宇宙所有形成新恒星的原料都会耗尽。最后一批恒星将是低质量恒星,即红矮星,一种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其数量占了整个宇宙的85%左右。红矮星具有超长的寿命,一些红矮星会持续到20万亿年左右,超过太阳寿命的2000倍。环绕红矮星的行星,可能会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并让生命存在足够久远。
但即使是红矮星也是有寿命的。到了大约200万亿年之后,最后一颗红矮星也将会暗淡下去。从那时候开始,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包括红矮星都走向死亡,留下的只是更加暗淡的残留产物——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宇宙几乎是寒冷幽暗的,之前即使有生命幸存了下来,也很难面对没有阳光的日子。
宇宙的终结
恒星没有了,那么宇宙呢?对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不能完全确定将会发生什么,但可以推测。 一种观点认为,宇宙应该有足够多的物质(包括暗物质)和能量,通过引力作用减缓宇宙的膨胀,直至停止,然后宇宙会反过来发生收缩,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反演。这个结局叫做“大挤压”。 除了大挤压这种结局以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这种使得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可能会在某一天变得更为强大。有的科学家分析,变得更为强大的暗能量(被称为幽灵能量)会把整个宇宙完全撕裂,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进行撕裂。这种灾难结局叫做“大撕裂”。 但目前的观测结果却显示,未来的宇宙很有可能既没有大挤压又没有大撕裂,宇宙只是会永远地膨胀下去。这种宇宙的结局看起来比较温和,但是也是一个糟糕的结局:未来的宇宙将是一个极其悲观、无聊和乏味的地方。随着最后一颗红矮星的死去,宇宙中的任何恒星都将不复存在。而另一种更暗的天体,褐矮星——一种比木星略大的但没有足够物质成为恒星的行星——将会成宇宙的主宰。它们内部的热量可以维持某些智慧文明上百亿亿年。留下的还有恒星死亡后的残留产物——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那时,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中搜寻,最亮的物体也只不过如同一个40瓦白炽灯泡的亮度。
在约1亿亿亿年之后,褐矮星也将死去,虽然宇宙中还有白矮星、中子星和死寂的行星,但构成白矮星、中子星和行星的粒子也是有寿命的——中子会衰变为质子,而质子也会衰变。虽然质子的衰变周期极为漫长,如果质子的半衰期
大约为1041年的话,那么白矮星、中子星和行星将会在约3×1043年之后瓦解,变成更为基本的粒子,剩下的将只有黑洞,宇宙将进入黑洞时代。 黑洞将是宇宙中最后一个哨兵,但就连黑洞也并非不朽。通过霍金辐射,它们会损失质量,最终会在一场爆发中消失——宇宙中最后的可见光爆发。最终在约1.7×10106年之后,任何黑洞都将蒸发掉,宇宙将进入“黑暗时代”,那时,宇宙已经没有原子了。剩下的将是光子,以及一些其他的基本粒子,在广袤的空间之中穿行。除此之外,再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寻找新的居住地
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生命就应该接受这种悲伤的命运吗?我们能做到推迟——也许无限期地推迟——这种灭亡的命运吗?这听起来难度巨大,但是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那么我们必将面临必死的命运。 我们首先可以避免因太阳的变化而走向灭亡。随着太阳变暖,我们可以搬到离太阳更远的地方,例如移民火星,或者去木星或土星的卫星上。例如,大约30亿年之后,土星的卫星泰坦(土卫六)可能是一个气候温和并且有水的天堂,它浓厚的大气层还可以抵挡任何致命的辐射。 如果我们对地球十分眷恋的话,我们还可以把它移动到一个更远的新轨道。我们可以通过在离地球十分近的位置上推动一个小行星或彗星,产生的引力牵引作用,使得地球逃离太阳灼热的魔爪。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