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大漠孤烟直全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0:18 体裁作文
大漠孤烟直全诗体裁作文

篇一:赏大漠孤烟

赏大漠孤烟 叹长河落日

读唐代著名大诗人王维的诗,总如欣赏一幅画,意境悠远,充满机趣,令人回味。《使至塞上》就是一道很美的风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所处的唐朝,自开国以来边境动荡,历受番夷部落的侵袭。李氏王朝只得加紧防御备战,有时也乘胜追击,顺便扩张疆土。 公元737年,即开元25年的春天,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大胜吐蕃,唐玄宗甚是欣喜,遂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西部边疆加以慰问。此时的王维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赛上》写得就是他途经大漠时的所见所感。王维以田园诗著称,而这首边塞诗却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人轻车简从,孤独的奔往遥远的西疆,如飘飞的蓬草,风尘仆仆漂泊而去。看天上归雁,形单影只,飞入胡天境地。此情此景,幽微难言之痛只有王维自己最能体会。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全诗中最亮丽的风景。诗人以传神之笔准确的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展大漠豪情。苍劲的笔墨挥洒出雄浑的意境,开阔的视野里,绘出了一幅明耀的三维画,奏出了一曲豪迈的塞外音。这空前绝后的惊人佳句留给世人多少美好的意象!

在浩瀚无际的的大漠之上,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烽火台上一股狼烟直指云端。沙海苍茫,孑然空旷,惟有远流的黄河横贯其间,天朗气清,瑰丽无限。一个?长?字绘出黄河远接天际,似又照出使者的身单影长。写得是目力所及,让人联想的却是视野之外。

?孤烟直?让人想到风平,?落日圆?叫人看到浪静;?直?字展现了阳刚之美,?圆?字流露出阴柔之趣。风平浪静,刚柔相济,字字珠玑,逼真绝妙。诗人抓出了边塞的粗犷本色,绘尽了大漠的豪爽神韵,其中真意,欲辩难言。难怪《红楼梦》中的香菱评价此句?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 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见了这景的。若说现,再找两个字替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或许这正是王维在禅机顿悟中获得的灵性吧!

彩石 王升亮

篇二:8(上)30.诗四首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 协作教师:

30诗四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前两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学习《归园田居》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诵读理解:

(1)朗读诗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B、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C、: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3、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想像“带月荷锄归”等的动人画面。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欣赏陶渊明的另外两首诗:归园田居(其一) 饮 酒(其五)

二、学习《使至塞上》

1、简介边塞诗及作者: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诵读理解:

(1) 朗读并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B、“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是实写还是虚写?

3、品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道狭草木长 ②燕然 ③腊酒浑 ④鸡豚 ⑤荆门 ⑥仍怜故乡水

2.用原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

③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3、陶渊明,名 ,字 ,号 , (朝 代)著名诗人。

5、王维, (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 (朝代)诗人。

6.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不表地名的一项是( )

A.属国过居延 B.萧关逢候骑 C.都护在燕然 D.都护在燕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时著名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B.《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蕴涵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和对故乡的眷恋。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是他出使边塞时所作。

D.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北宋著名诗人。《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

8.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晨兴理荒秽(野草) B.长河落日圆(长江)

C.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 D.拄杖无时夜叩门(随时)

(一)语段点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 _。 所押之韵为:____ ____。

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________,颔联、颈联为________,作者是寓情于景。

3.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征蓬出汉塞。(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 协作教师:

30诗四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后两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学习《渡荆门送别》

1、简介作者:李白,字号,是朝代)最著名的〖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2、朗读理解:

(1)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字面意思。(2)思考下列问题:

A、这是一首送别诗,谁在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你最喜欢的是哪句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大漠孤烟直全诗)___

开放探究

1.李白诗《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句转换角度,从故乡水有情写起,北宋柳永词《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句也有转换角度写的好处,试简要说明,说明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拓展〗朗读杜甫的《旅夜书怀》,找出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二、学习《登岳阳楼》

1、简介作家作品:

陈与义, (朝代)诗人,字 ,号 ,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2、结合背景及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3、思考下列问题:

A、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悲”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 (2)月下飞天镜:

(3)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

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 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三、拓展迁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上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诗歌首句中的“僵”字说明诗人什么样的晚年生活境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的《示儿》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感,你能默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道狭草木长 ②燕然 ③腊酒浑 ④鸡豚 ⑤荆门 ⑥仍怜故乡水

2.解释加粗词。

①晨兴理荒秽: ②带月荷锄归: ③但使愿无违: ④长河落日圆: ⑤江入大荒流: ⑥云生结海楼: ⑦从今若许闲乘月: ⑧拄杖无时夜叩门:

3.填空。

①《归园田居》是陶渊明_____________时所写的诗。

②《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的作品,他与__________合称“王孟”,是唐代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

③《渡荆门送别》是唐代________主义大诗人________所作,人称他为“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

5、《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 。

6、《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 。

7、《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

是: , 。

篇三:古诗五首

(一)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2分)

2、古诗中多用征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2分)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春天 2、激情和抑郁 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也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试题】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

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3.燕然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7.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

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7.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

8.(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

二: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

3.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时间由朝而暮。(2分)

4. 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请你把它描绘出来。 答案: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3、出使原因 目的地

4、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三:

(1)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大漠雄浑的气势,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融于广阔的自然景象中的两句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光落日圆。

(2)诗人自况,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答]香菱对“大漠”、“长河”两句诗的体味是有道理的。因为大漠之“大”,茫无边际,且无树、无山、无其他景物,更显孤烟之“孤”、长河之“长”。孤烟之所以“直”,是因为大漠秋季与春末处于高气压中心,晴朗无风,狼烟便直上如缕,显得挺拔;而落日在天地相接之处,更显其圆圆的形状和红彤彤的色彩。这一“直”一“圆”的景物在大漠无边无际而又空旷荒凉的背景上,构成一幅何等醒目,何等苍劲、雄浑、神奇的画面!

四:

1、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3、“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5、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二)

杜牧《泊秦淮》鉴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鉴赏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6.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广州市中考题)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8.“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

答: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9.“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答: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1分),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1分)。

10.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分,

11.(07年桂林)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押( a)韵,韵脚是(沙/家花 )

12.从表达方式上分析,此诗的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叙事 )第三、四句则是(抒情 )

13.“烟笼寒水月笼沙”,历来被称为写景的名句,请作欣赏

答: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白沙,首句写景用了互文的修辞和重言错综法,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它们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描绘了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图.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14.《泊秦淮》中按诗人的活动,应该现有“夜泊秦怀”,才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原诗为什么要颠倒呢?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效果.

答: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1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作者是在讽刺商女吗?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是.这两句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三)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篇四:李会菊《诗四首》复习

8、“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描绘了江上的美景。请你展开联想,将它扩展成一段

Ⅰ.基础知识应用 精彩的景物描写。 第30课《诗四首》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晨兴理荒秽(kuì),带月荷(hè)锄归。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拄(zhǔ)杖无时夜叩门。D征蓬(pēng)出汉塞,箫(xiāo)鼓追随春社近。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月荷锄归(扛着)B晨兴理荒秽(污秽的垃圾)C但使愿无违(违背)D仍怜故乡水(爱) 3、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道狭草木长,西露沾我衣。B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C月下飞天境,云生接海楼。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按课文填出上句或下句 ⑴衣沾不足惜, 。⑵ ,都护在燕然。 ⑶山随平野尽, 。⑷ ,衣冠简朴古风存。 5、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⑴《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⑵《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⑶《游山西村》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 , 。 ⑷《归园田居》中表示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7、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诗人虽不善于种田,但是仍早出晚归,不辞辛劳耕作的形象。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现了作者即将到达西北边塞的欣喜之情。 C“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一联描绘了两幅美丽的画面:一幅水中映月图,一幅天边云霞图,让人感受到江上的美景。 D“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一联表现诗人对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恋恋不舍的心情。 Ⅱ.课内精段阅读 (一)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解释加点的词。 ⑴使至塞上 ⑵征蓬出汉塞 2、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地名的一项是( ) A属国过居延B属国过居延C萧关逢候骑D都护在燕然 3、“征蓬出汉塞”一词用了比喻修辞,有什么作用? 4、“大漠孤烟直”中的“烟”字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儿?简洁地说一说。 (二)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诗中哪一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2、 本诗题目为“渡荆门送别”,联系全诗看,你认为“送别”的双方是谁?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 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诗句。 ⑴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 。 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 。 ⑶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 。 4、“月下飞天镜”描写了“云生接海楼”描写 时间的 图。 5、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 (三)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解释加点的词 ⑴莫笑农家腊酒浑 ⑵从今若许闲乘月 2、全诗紧扣一个“”字,按 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一句中的“莫笑”一词道出了诗人 。 5、描写山西村古老的乡土风俗的诗句是 ,表达了诗人对 。 6、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本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再摘录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如: Ⅲ.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饮酒》中应填入的诗句是 2、《饮酒》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联,你认为诗人从自然景物中悟到了什么“真意”? 3、《过故人庄》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4、这两首诗描述的内容,其侧重点有何不同?5、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不同处: 6、你喜欢田园风光吗?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见过的田园风光,最好写成一首短诗。 (二)对比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杜甫的《旅夜抒怀》,回答下列问题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宿建德江》属于近体诗中的,《旅夜抒怀》属于近体诗中的 。 2、两首诗中分别以和告诉读者二人都是在客船上观赏夜景。(摘引原句回答) 3、“日暮客愁新”一句抒写了诗人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联是激愤的反语,抒发了诗人 。 4、两首诗都成功地描写了江中夜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你更喜欢哪一联?为什么? 5、对《旅夜抒怀》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题目为“旅夜抒怀”,诗的前半部分写“旅夜”,写景;后半部分“抒怀”,抒发了诗人心中的不平。 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联书写诗人自己的身世处境,为自己因文章写得好而出名觉得很自豪,连官都不要做了。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联,诗人以漂泊于茫茫天际间栖无定所的沙鸥自比,天地之大,竟容不得诗人一身,到处流离,抒发了内心的激愤。 D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形象多姿,意境开阔。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四)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首联点明了诗作的时间在 2、 你认为诗中最能体现出意境宁静淳美的诗句是哪两句? 展开联想与想像,描写出这两句展现的画面。 3、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尾联仅仅表现了诗人对眼前秋景的喜爱之情吗?还有什么深意? 5、 通过这首诗和你平时的积累,你能体会出王维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2013年?四川省乐山市】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2008 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21 .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分)

20.1村民的热情好客 2优美的景色 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1.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 江苏徐州 2008 游山西村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 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广东广州2008游山西村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1)(2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示例: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2分)

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2分),所以这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4、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2分),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2分),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5、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

湖北咸宁2010游山西村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完成题目。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3分。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3、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的特点,全诗表现 的气氛。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 。 6、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人 的情感。 7、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七言律 游2、足 疑3、热情 热烈或和谐4、(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3)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5、困境中蕴涵着希望6、淳朴的民俗 热爱农村生活7、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篇五:古代诗词鉴赏答题基本公式

体裁作文